带鲁字的古诗

关于带鲁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鲁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鲁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鲁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666) 诗词(10) 祝福(1k+) 心语(51)

  • 鲁迅自嘲古诗赏析

  • 鲁迅,自嘲
  • 鲁迅自嘲古诗赏析

      引导语:鲁迅的《自嘲》,这是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名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自嘲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自嘲

      诗人:鲁迅 朝代:*代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嘲古诗赏析

      【注释】

      ①鲁迅《华盖集·题记》:“这运(指华盖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②《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晋书·华卓传》,华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③《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齐景公)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孺子”,鲁迅说,本意是指的自己的儿子——子婴,后来借指劳动人民了。

      【译文】

      交了倒霉运怎还会想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一下倒把头给碰到墙上。因此,上大街低低压下破帽遮住脸,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的横祸,我就像酒装在漏船里,在江心激流中打转,随时有被江水吞没的危险,逃不脱的晦气啊!我这人不招人喜欢,许多人指斥我,骂我,诅咒我,本该没病也死掉,但我偏偏横着眉毛一动也不动地既不悲也不怒地照常活着,真够不知羞的;自己也知道自己既无大志也没什么能耐,而甘心在家扮老牛让孩子牵着跑,逗孩子玩,也实在是个窝囊废。然而,咒骂任人咒骂,窝囊我自窝囊,只要自己还有能够安身的小楼,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楼外任什么我才不管它呢。

      【赏析】

      这是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名诗。*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一切*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极其精当地阐述了诗中这一联的正面意蕴,也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对于我们正确深刻地理解鲁迅诗中表达的思想无疑很重要。

      诗的题目叫“自嘲”,离开了“嘲”的艺术特点而直接阐释此诗,那就会让读者把本诗理解成一首豪言壮语式的明志诗。“嘲”的艺术常规武器是反语,这首诗整个来说是说反话。反话自然应做正话解,但首先要从反话来鉴赏,才能领略到鲁迅在本诗中体现的他那种特有的'犀利、辛辣、乐观的幽默风格,对人民无限爱对敌人无比憎的情感,从而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

      诗中的“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千夫指”的出处,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这同《无题》“一枝清采采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

      鲁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着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以后的*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生*简介:

      鲁迅,清朝光绪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初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在南京求学时学名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是*现代小说的奠基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鲁迅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后弃医从文学(详见《藤野先生》一文),回到本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奉母命回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担任教师。

      辛亥革命后,鲁迅曾任南京临时*和北京*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是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拓展内容】

      创作背景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在北京时,曾被北洋军阀*免职通缉,受到一些文人的攻击和陷害。三十年代初期鲁迅在上海,又遭受当时*统治者的种种威胁和迫害。当时*统治者一面禁止书报,封闭书店,颁布恶出版法,通缉著作家,一面将左翼作家逮捕、拘禁,秘密处以死刑。作者鲁迅的处境十分险恶。

      据《鲁迅日记》记载,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郁达夫同王映霞于聚丰园宴请作者鲁迅,鲁迅结合7日前的谈话有感而作,当时同*的还有柳亚子夫妇。

    [阅读全文]...

2021-12-13 05:39:16
  • 含有鲁字的古诗词 带鲁字的诗词名句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史记·七十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彊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史记·七十列传·韩长孺列传》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墨子·49章 鲁问》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梅尧臣《鲁山山行》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之恶心生。——《国语·鲁语·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

    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国语·鲁语·子叔声伯辞邑》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梅尧臣《鲁山山行》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国语·鲁语·季文子论妾马》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李白《嘲鲁儒》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李白《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梅尧臣《鲁山山行》

    恶有衅,虽贵罚也。——《国语·鲁语·臧文仲请赏重馆人》

    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抱朴子·内篇·遐览》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张可久《天净沙·鲁卿庵中》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佚名《鲁颂·泮水》

    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屈大均《鲁连台》

    惟觉时之枕*,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今施人薄而望人厚,则人唯恐其有赐于己也。——《墨子·49章 鲁问》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李白《别鲁颂》

    云外一声鸡。——梅尧臣《鲁山山行》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梅尧臣《鲁山山行》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屈大均《鲁连台》

    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阅读全文]...

2022-02-28 20:56:36
  • 鲁迅经典古诗

  • 鲁迅,经典
  •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之一

      明眸越女罢晨妆,荇水荷风是旧乡。

      唱尽新词欢不见,早云如火扑晴江。

      之二

      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

      几家春袅袅,万籁静喑喑。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

      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阅读全文]...

2022-07-10 22:13:55
  •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古诗原文及赏析

  •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古诗原文及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古诗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句: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出处:唐·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意思:没有几天我们就要一醉而别了,所以我们在一起几乎游遍了这一带所有的名胜古迹,楼阁亭台。什么时候这石门路上能够让我们再度相逢,金樽重开?

      全诗: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唐·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

      ①鲁郡:汉吕后封其婿居鲁国,后改为鲁郡,郡治在鲁县,即今山东曲阜市。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县东北,上有石门寺,风景秀丽,乃游览胜地。

      ②泗水:发源于今山东泗水县陪尾山。因其四源合为一水,故名。

      ③海色:将晓的天色。李白《古风》五十九:“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这里指苍翠青绿的山色。徂徕:山名,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

      赏析:

      唐玄宗天宝四载(745),李白被逐出长安,回到东鲁。此年杜甫(杜二,谓杜甫排行第二)亦东游至此,两位友人再度相遇,不胜亲密。他们“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杜甫《赠李十二白二十韵》)。“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游赏山水,赋诗酬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首送别诗,就是这种情感的热情流露。

      诗歌以“醉别”起笔,强调他们的分别并非一般的分别,而是酣醉而别。这与杜甫所说的“醉舞”、“醉眠”一样,充分表现了他们放荡不羁、纵酒狂饮的生活豪情。首二句写他们知道没几天就要分别了,所以都十分珍惜有限的时光,携手游遍了东鲁的山水名胜。“遍”字表现了他们对山水的喜爱和交往的密切,概括了他们在东鲁一带的游历过程。

      “何日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用疑问的语气,期望杜甫能回到东鲁,与自己再度举樽畅饮,杜甫的“何日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与此意相同,问话中都包含着真切的依依惜别之情。石门山,是东鲁一座风景幽雅的小山,李白的.友人张叔明就居住在此,杜甫曾拜访过他,并题诗留言。李白与杜甫并不只是在石门山开樽痛饮,这里用石门山概指他们游历过的东鲁山水,表现他对往日美好生活的留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描写泗水河和徂徕山的风光,说明分别的季节和环境。秋天的泗水,碧波荡漾,好像秋色落入水中一样,格外明净。“落”字,合写高爽的秋色和澄澈的水波,从天上写到水中,给人一种动感,用得十分巧妙。秋天的徂徕山,树木繁茂,碧绿葱葱,好像被青色(海色)照亮一样,郁郁苍翠,充满了生机。“明”字把绿色拟人化,仿佛是绿色使徂徕山明亮起来,泛起了宜人的秋色,把静物写得富有动感,也用得相当精彩。此二句虽未正面抒发惜别之情,但却寓情于景。因为分别之时,景色愈美,人情愈厚,就愈是令人留恋,令人伤怀,为末二句写离别作了有力的铺垫。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遥承首句“醉别”之意,表现他们开怀畅饮、痛醉而别的神态。“各自远”三字,寓意深刻。因为李白自己也只是暂居东鲁,不久也将云游他方。此次别后,他们再也没有相会过,当然此时他们不可能知道这是他们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团聚和离别,但李白却已隐约感觉到重逢的艰难。风卷飞蓬,各自飘散,这又怎不叫人忧伤感叹呢?只是李白豪放的天性,不使他作更多的愁怨之态,最后他举起酒樽,劝友人别去管那些离愁别绪,干完这一杯,喝他个痛快。

      诗歌以“醉别”起笔,以“尽杯”收笔,使全诗自始至终充满了一股昂扬的豪情,同时也飘荡着一缕淡淡的离别之愁,感情丰沛,一气呵成,真挚感人。

    [阅读全文]...

2022-04-26 16:42:06
  • 诗名含有鲁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鲁字的诗词

  • 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

    韩翃〔唐代〕

    城中金络骑,出饯沈东阳。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

    齐讴听处妙,鲁酒把来香。醉后著鞭去,梅山道路长。

    送沈次鲁南游(一作卢堠石送沈次鲁)

    陈陶〔唐代〕

    高台赠君别,满握轩辕风。落日一挥手,金鹅云雨空。

    鳌洲石梁外,剑浦罗浮东。兹兴不可接,翛翛烟际鸿。

    彦鲁字号卷余擢为开封第三用彦鲁韵

    晁补之〔宋代〕

    寂寂醒醒谁得知,万重故纸压须弥。不缘饶舌丰干道,拾得山间底小儿。

    中书令鲁国宣靖鲁公挽词

    文彦博〔宋代〕

    三朝辅翊秉鸿钧,功在旂常泽在民。黄石授来为帝傅,赤松游去保天真。

    达生优享高年福,出世轻遗大梦身。自古陉山多吉宅,国侨裴令继芳尘。

    中书令鲁国宣靖鲁公挽词 其二

    文彦博〔宋代〕

    二府陪游垂二纪,服公哲范每思齐。留心旧典皆驯致,从事新书悉顺稽。

    言发清风常穆若,心停止水更渊兮。先朝付嘱非无谓,必为其仁在放麑。

    中书令鲁国宣靖鲁公挽词

    文彦博〔宋代〕

    龟蒙启土世传荣,犹倚耆英作政卿。及见伯禽亲拜后,方知遗爱在元成。

    中书令鲁国宣靖鲁公挽词 其四

    文彦博〔宋代〕

    穆穆罢朝嗟不慭,冲冲停市叹如仁。生刍絮酒难亲致,薤曲书成泪满巾。

    题马当山鲁望亭四首 其四 陆鲁望

    黄庭坚〔宋代〕

    笠泽道人高古,文章白发萧条。欲问勒铭遗墨,应书水府鲛绡。

    送金元忠赴程鲁瞻家塾兼寄鲁瞻

    赵汸〔元代〕

    古阆山高剩蕨薇,与君同隐惜君归。桑榆逐煖空匏繫,百里层霄看鹤飞。

    和陆宗鲁韵赠夏师鲁

    谢应芳〔元代〕

    日斛葡萄剩有馀,一官不换只閒居。窗含烟气虞山*,门掩秋声栗树疏。

    鸿雁去来知几度,鸡虫得失竟何如!丈夫高盖非无日,聊遣閒情赋《子虚》。

    [阅读全文]...

2022-01-19 08:07:13
  • 《东鲁门泛舟二首》古诗鉴赏

  •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这是作者寓居东鲁时的作品。那时,他常与鲁中名士孔巢父等往还,饮酒酣歌,时人称他们为“竹溪六逸”。此诗就记录着诗人当年的一段生活。

      东鲁是唐时的兖州(今山东曲阜),“东鲁门”在府城东。诗中写的是月下泛舟的情景。

      “日落沙明天倒开”。第一句写景就奇妙。常言“天开”往往与日出相关,把天开与日落联在一起,则闻所未闻。但它确乎写出一种实感:“日落”时回光反照的现象,使水中沙洲与天空的倒影分外眼明,给人以“天开”之感。这光景通过水中倒影来写,更是奇中有奇。此句从写景中已间接展示“泛舟”之事,又是很好的发端。

      “波摇石动水萦回”。按常理应该波摇石不动。而“波摇石动”,同样来自弄水的实感。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时,往往会产生各种错觉。波浪的轻摇,水流的萦回,都可能造成“石动”的感觉。至于石的倒影更是摇荡不宁的。这样通过主观感受来写,一下子就抓住使人感到妙不可言的景象特征,与前句有共同的妙处。

      夜里水上的景色,因“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而特别美妙。月光映射水面,铺上一层粼粼的银光,船儿好象泛着月光而行。这使舟中人陶然心醉,忘怀一切,几乎没有目的地沿溪寻路,信流而行。“轻舟泛月寻溪转”,这不仅是写景记事,也刻画了人物精神状态。一个“轻”字,很好地表现了那种飘飘然的感觉。

      到此三句均写景叙事,末句才归结到抒情。这里,诗人并未把感情和盘托出,却信手拈来一个著名,予以形容。事出《世说新语。任诞》,说的是东晋王徽之(字子猷)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时,在一个明朗的雪夜,忽然思念住在剡地的好友戴逵,便连夜乘舟造访,隔了一宿才到达。王到后,却不入见,反而掉过船头回去了。别人问他何以如此,他答道:“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乘兴而行”,正是泛舟时的心情。苏轼《》写月下泛舟有一段精彩的抒写:“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正好用来说明李白泛月时那物我两忘的情态。那时,他原未必有王子猷那走朋访友的打算,用访戴故事未必确切;然而,他那忘乎其形豪兴,却与雪夜访戴的王子猷颇为神似,而那月夜与雪夜的境界也很神似。无怪乎诗人不禁胡涂起来,我是李太白呢,是王子猷呢,一时自己也不甚了然了。一个“疑”字运用得极为传神。

      这里的用典之妙,在于自如,在于信手拈来,因而用之,借其一端,发挥出无尽的诗意。典故的活用,原是李白七绝的特长之一。此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与此是分不开的,不特因为写景入妙。

    [《东鲁门泛舟二首》鉴赏]

    [阅读全文]...

2022-06-26 01:09:50
带鲁字的古诗 - 句子
带鲁字的古诗 - 语录
带鲁字的古诗 - 说说
带鲁字的古诗 - 名言
带鲁字的古诗 - 诗词
带鲁字的古诗 - 祝福
带鲁字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