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寡头统治铁律》的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寡头统治铁律》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寡头统治铁律”是由德裔意大利籍著名的政治社会学家罗伯特﹒米歇尔斯提出,是政党社会学领域的经典性分析原理,其核心观点就是:“正是组织使当选者获得了对于选民、被委托者对于委托者、代表对于被代表者的统治地位。组织处处意味着寡头统治。”米歇尔斯结合19世纪末德国社会主义政党发展的实践,认为寡头统治是任何企图实现集体行动的组织的必然结果。
一个人的思想总是一个时代和个人经历的产物,我查了一下米歇尔斯的个人经历,其青年时期曾加入过马克思主义组织,同时信奉着工团主义,他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中亲眼目睹了一个革命型政党如何日趋官僚化和等级化。而经过对其它政党组织的观察,他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少数人最终将凌驾于多数人之上,党组织成立时期的目标成为少数人维护其既得利益的工具。米歇尔斯特别指出,专业化、保守化和稳定是官僚制度的明显特征。1911年《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在意大利成书,其核心内容后被人们总结为“寡头统治铁律”。
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论证寡头产生的必然性。从现实情况和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其论证逻辑是:组织的存在是现代民主制度的需要,而组织是产生寡头的温床。
在第一章第一节有这样一段话:“对于任何阶级来说,一旦当它在社会上公开提出某种明确的要求,并渴望实现与本阶级经济地位相一致的一整套理想目标,它就需要建立组织。不论这种要求是经济上的还是政治上的,组织看来是新城集体一致的惟一途径。组织能够使其中的成员的付出最小化,最节省精力,它是弱者对抗强者的武器。”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是个体生存不可缺少的手段,米歇尔斯在论证时强调,组织可以克服由于自身力量分散而被利用这一缺陷,但却也是保守逆流滋生的温床。同时米歇尔用瑞廷豪森的直接民主的制度设计来论证了大众直接民主在机制上和技术上都是不可能的。米歇尔斯认为职业化领袖的出现即意味着民主走向末路的开端,这在我最*看的王绍光的《民主四讲》中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王绍光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所谓“自由民主”和“*民主”,其实是“鸟笼民主”,民主从雅典时代的人民享有统治权和决策权,异化为现在只具有选举权,而在选出代表之后,人民其实并有太多手段制约领袖的行为,民主从本质上是不可被代表的。
其次,“在任何组织中,无论它是一个政党、公会组织,还是其他任何类型的协会,其贵族化倾向是显而易见的。组织的结构在赋予自身稳定性的同时,却使组织化的大众发生了深刻变化,完全改变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地位。组织使得政党或专业工会分化为少数领导者和占人口大多数的被领导者”。米歇尔斯认为在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它自诩为民主的政党中,最关键的决议无一例外的是出于一小撮人之手,可以说,人们放弃自己的.民*利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愿的。而且大众需要引导,若没有来自外部并凌驾于他们之上的权威的指点,他们便失去了行动的能力。
第三章的内容是权力的行使及其在领袖心理上引起的反应。米歇尔斯认为大众的漠不关心,得过且过助长了政党领袖对权力本能的贪欲,也就是说人性普遍的特质助长了民主式寡头体制的形成。这使我想起了政治心理学上老师所讲的理想的民主型人格,理想的民主型人格和民主体制的特点并不是人人都热衷于政治,而是出于责任的参与,并且一般具有民主人格的人都是不趋向于权力的人。而在威权政体之下,人们会更倾向于参与政治活动,争取权力。
他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大众领袖,一旦成为领袖获得权力,就不太愿意回到原先那种默默无闻的状态了,权力意识总会使人变得自负,甚至自视甚高。人在成为领袖之后,往往对于以前所从事的专业已经不甚了解,除了政治,他们可能已经无法胜任别的工作,所以仅仅是为了生计他们也会握紧手中的权力,这也是寡头形成的原因之一。
米歇尔斯不认同“代表型领袖”假定,他认为当原先由选举产生的领袖,随着其社会地位改变,其观念和利益就会与大众相分离,逐渐演变为寡头,所以领袖的决策往往是趋向保守的。如果他们的权威和利益收到来自组织内部的挑战,领袖们就会采取断然措施,甚至不惜以剥夺大众的民*利为代价。
米歇尔斯在第五章提出了解决寡头统治的一些可能的措施:
第一,复决投票制度。米歇尔斯举到了瑞士的例子,在瑞士,民众既拥有复决权又拥有创制权,这使得立法活动中的决定性力量从代议机关转到全体公民手中。他认为就内部组织而言,当今的民主政党的民主化程度远不及瑞士的许多州,比如现代政党中的个人动议基本不会得到注意。
第二,对领袖生活的约束。米歇尔斯认为领袖们意识滑坡的势头即使无法得到完全的遏制,也可以通过智识或纯粹的的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使得这种势头有所减缓。充满激情的社会主义理想仍然可以主宰政党,在一定条件下,领袖们将继续保持他们的民主情感,并将自己视为赋予自己权力的大众的公仆。
在其后米歇尔斯从正反两面论证了工团主义和*主义在抑制寡头倾向中的作用。比如工团主义虽然有抑制寡头倾向的作用,但是工团主义者竭力将工人阶级政策核心引向的做法,使其堕落为寡头统治的危险就越大。
引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的一句话:“真正的民主制从来就不曾存在过,而且永远不会有,多数人统治而少数人被统治,那是违反自然秩序的。”或许米歇尔斯的寡头统治铁律是最好的阐释吧,我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中,所有关于民主制的论述,不论是马克思的,还是西方启蒙运动时期大多数思想,都是以代议制为基础,却从来没告诉过我关于现代民主机制真正的运作特点。
LOL统治战场怎么玩
统治战场据点是一个以水晶之痕为背景的全新游戏模式。这个新模式将以英雄联盟为基础开展据点争夺与防守战斗。游戏的节奏会非常快,大约持续20分钟。据点模式的重点就在于不断的行动,做出反应和不停的战斗。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LOL统治战场怎么玩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详细规则介绍
1据点
据点是地图上的一些关键位置。尽量控制更多的据点并且能守住你占领的据点是这个模式的核心战术思想。
据点模式中,在初始时双方的水晶都是满血。如果一方占有的据点数量大于另一方,则另一方水晶的血量会慢慢降低。血量降低的速度取决于双方占有据点数量的差距。如果双方占有的据点数一样,则双方的水晶都不会受到伤害。
在你走进据点以后,你可以用右键单击据点来占领这个据点。在一段施法时间过后,这个据点就会属于你的队伍。如果敌方要占领你们的据点,他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为他首先要把据点变为中立,然后再转为自己的据点。如果在施法占领据点期间你受到伤害或者移动了,占领会被打断,同时你在一小段时间内不得占领据点。被一方占领的据点会自动攻击另一方的英雄,同时向周围的敌方据点派出小兵。
2动态任务
据点模式中会出现全新任务模式。根据当前比赛的进行情况,双方会接受到不同的任务。
这些任务会提供一个新的目标,估计玩家去适应并改变他们的策略。
完全任务不仅会得到实质奖励,还会对敌方的水晶造成伤害。
3统计评分
在据点模式里会有一个全新的方式来评价一个玩家的表现。
每一个玩家的分数都会根据他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生变化。
例如一个玩家成功的抵挡了敌方对据点的进攻,他的分数就会增加。
在游戏结束后,每个玩家的分数和其他信息都会显示在最后的.计分板上。
统治战场的注意要点
1游戏起始
水晶裂痕起始金钱,1375;起始等级,3级。初期的战斗很重要,避免选择大后期英雄。
胜利模式
双方各有500资源点,占领据点可以消耗对方资源,先到0者为败,这就是统治战场模式的由来。
据点
尽可能多地占领据点,以此来更快速地获得胜利,据点占领方法:当玩家操控的英雄来到据点所属的防御塔附*后,右击防御塔即可开始引导占领过程,在此期间对方的防御塔会停止攻击,在此过程中受到对方英雄攻击会被打断。
战场
新地图水晶裂痕更小,整体为环状;五个据点呈五角星分布。地图中心区域,与环状兵线区域的视野为一直可见。
小兵和野怪
无野怪,小兵金钱更高,数量更少。小兵也能攻击对方据点,并且有能力把对方据点打成中立状态。
游戏节奏
更短的死亡时间,更频繁的击杀,游戏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完全统治战场的话,可以在10分钟左右结束战斗。
自带buff
新地图上全员自带buff:15%物理穿透,5%魔法穿透,法力回复加强,自动获取经验,治疗效果减20%。自动获取金钱速度远远快过其他地图。
野怪buff
三种:风息神迹提供的自我加速buff,地图中心提供的强大buff,治疗神符提供的恢复buff。
召唤师技能和天赋
去除了塔防与传送,取而代之的为“要塞”和“晋升”,对应的天赋也作出了相应调整。
英雄选择
内瑟斯与维嘉应该是避免要选择的英雄,因为小兵少,他们没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有1375的起始金钱,很多因此可以先发核心装备的角色会比较强大,比如先出饭盒的炼金术士;这个地图上无蓝英雄也会受到一定的重视,此外单挑能力强与机动性高的角色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如:武器大师、阿卡丽、易大师。3级时的战斗能力也会很关键。
游戏奖励
同样有经验与金币的奖励,每场比赛都会有战功记录,战功越高的玩家奖励越高,对据点的攻防可以获得最高的战功。
1、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忘一个。
2、想统治你的世界,统治你的心。
3、这哪是丧,分明是来自地狱的极乐。
4、谦让如果不爽,就不要装大方。
5、我非善类,而你纯垃圾。
6、我不是善类, 可你的确很垃圾啊。
7、你很好,但我没兴趣认识你。
8、就是很丧,你能拿我怎样。
9、别打听我,过得比你好,玩的比你稳。
10、就算很糟糕这是我的生活关你屁事。
11、我会隔岸观火,亲眼看着你死。
12、不乖,不听劝,不知好歹。
13、认识的人多了,我就越喜欢狗。
14、从此浪荡,没人在心上。
15、生来为享受,半点不将就。
16、好好爱我,胜造七级浮屠。
17、你有你的套路,我有我的自救。
18、活的自私一点,大度留给圣母。
19、嚣张跋扈惯了,学不会低头。
20、也许你真的很有实力,但我未必瞧得上你。
21、任何殺不死我的只會令我更強大。
22、愿你此生明朗,赤诚善良。
23、喜欢交朋友,但不喜欢供祖宗。
24、想死又不敢死那就别丧。
25、人生里只有赢和踩着你。
26、钟情一生不如浪荡一人。
27、不顺我意我还惯着你做什么。
28、若有一天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狗。
29、就算糟糕,这就是我的生活,关你屁事。
30、在没死之前,哪条路都是生路。
31、为什么不理你,还不是因为没兴趣。
32、摸不清我的脾气就别接我的话茬。
33、护长护短护一切我所喜爱的。
34、我可以好脾气,但我凭什么要惯着你。
35、不想你过得好,只想你下地狱。
36、懒得解释,你所见即我。
37、美梦醒了,一起堕落吧。
38、可去一身皮囊,不卸铮铮傲骨。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乐歌,一般认为是保存在周王室的乐官——太师那里的。他们显然对那些面貌互异的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所以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而且有些套句出现在异时异地的作品中(如“彼其之子”、“王事靡盬”等)。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各时代、各地区的歌谣,倘非经过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可以认为,由官方制作乐歌,并搜集和整理民间乐歌,是周王朝的文化事业之一,在《诗经》时代是不断进行着的。《史记·孔子世家》说,诗原来有三千多篇,经过孔子的删选,成为后世所见的三百余篇的定本。这一记载遭到普遍的怀疑。一则先秦文献所引用的诗句,大体都在现存《诗经》的范围内,这以外的所谓“逸诗”,数量极少,如果孔子以前还有三千多首诗,照理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再则在《论语》中,孔子已经反复提到“《诗》三百”(《为政》、《子路》等篇),证明孔子所见到的《诗》,已经是三百余篇的本子,同现在见到的样子差不多。要之,《诗经》的编定,当在孔子出生以前,约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只是孔子确实也对《诗经》下过很大功夫。《论语》记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前面引《史记》的文字,也说了同样的意思。这表明,在孔子的时代,《诗经》的音乐已发生散失错乱的现象,孔子对此作了改定工作,使之合于古乐的原状。他还用《诗经》教育学生,经常同他们讨论关于《诗经》的问题,并加以演奏歌舞(见《论语》和《墨子·非儒》)。这些,对《诗经》的流传都起了重要作用。《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其具体情况在《左传》中多有记载。《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以看出学*《诗经》对于上层人士以及准备进入上层社会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论语》记载孔子的话,也说学了《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即学到事奉君主和长辈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见(理应也是当时社会上层一般人的意见),“《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就是,《诗经》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总体上)是符合于当时社会公认道德原则的。否则不可能用以“教化”。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就孔子所论来推测当时人对《诗经》的看法,他们所定的“无邪”的范围还是相当宽广的。许多斥责统治黑暗、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仍可认为是“无邪”即正当的感情流露。第二,尽管如此,《诗经》毕竟不是一部单纯的诗集,它既是周王朝的一项文化积累,又是贵族日常诵*的对象。所以,虽然其中收录了不少民间歌谣,但恐怕不可能包含正面地、直接地与社会公认的政治与道德原则相冲突的内容。
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是易于记诵的、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诗305首。
《诗经》里的诗,包括风、雅、颂三类,大部分产生于西周时代。诗经以四言诗为主,重章叠句,自由押韵,运用赋、比、兴等手法叙事抒情。
“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诗歌,计160篇;“雅”有“大雅”、“小雅”,多为贵族之作和周代史诗,计105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宴饮祭祀之歌,计40篇。
“风”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劳作生活中所创的诗歌,从性质上有叙事诗、抒情诗;内容上有讽刺诗、爱情诗、悲愤诗等。
讽刺诗以嘲讽、讥刺的手法,描述生活中落后消极、*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战斗性。如《新台》、《相鼠》。
悲愤诗是抒发诗人悲愤情感的诗歌,如《魏风?硕鼠》。
爱情诗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以抒发青年男女由于相爱而激发出来的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如“周南”、“召南”中就有许多优秀的作品。
现存的这部《诗经》是由孔子删定的。大约于春秋末年,这部300多篇的《诗经》就成为流行的版本。
《西清诗话》福建最早的诗话
《西清诗话》,又名《金玉诗话》,蔡绦著,三卷,今存残本一卷。《西清诗话》现存的版本有《说郛》本、《古今说部丛书》四集本,以及郭绍虞《宋诗话辑佚》本等。
《西清诗话》直至明代尚不甚流传。见于诸家著录者,卷数参差,规模各异。罗根泽据《苕溪渔隐丛话》、《诗话总龟》等十六种载籍分别辑出,得一百零七条。郭绍虞亦采诸书得一百一十二条。另《金玉诗话》十条,考其条目内容,系《西清诗话》所出。则《金玉诗话》实《西清诗话》之别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宋史艺文志》著录于集类文史类。《独醒杂志)卷二云:绦为徽猷阁待制时,作《西清诗话》一编,多载元祐诸公诗词。未几,臣寮论列,以为绦所为私文,专以苏轼、黄庭坚为本,有误天下学术。遂落职勒停。
崇宁二年(1103),蔡京专权时,曾与尚书左丞赵挺之等人一起掀起了一场以禁毁苏轼、黄庭坚等人著作为主的.崇宁书禁。但蔡、赵二人却没想到,他们的儿子却是苏、黄作品的崇拜者,蔡绦甚至因此一度受到处分,赵氏父子则因此失和。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八有《蔡赵二相子》一文,将此作为一桩趣事述之如下:蔡绦,京之子,撰《西清诗话》。宣和五年,或言绦论议专以苏轼、黄庭坚为本,奉旨落职勒停。《后山居士集》有《与鲁直书》云:(赵)正夫有幼子明诚,颇好文义,每遇苏黄半简数字,必录藏,以此失好于父。正夫,挺之字也。蔡赵辈势能禁天下不敢*苏、黄诗文,而不能得之于其子,异哉!
蔡绦的品行虽不足道,但其为文却与其父蔡京大异其趣。如他在诗话中称东坡诗天才宏放,宜与日月争光,凡古人所不到,发明殆尽,万斛流泉,未为过也,又云黄山谷(黄庭坚)诗,妙脱蹊径,言侔鬼神,无一点尘俗气。其所论作诗用事如水中着盐,诗家要当有情致,诗人贵陶冶情物等,如不因人废言的话,自有其和借鉴之处。
《西清诗话》论诗颇有见地。如谓作诗者陶冶物情,体会光景,必贵乎自得。又引黄庭坚赞韩愈《宿滩》诗云:非谙客里夜卧,饱闻此声,安能周旋妙处如此。又如赞孟浩然诗使洞庭空阔无际,气象雄张,旷然如在目前,赞杜甫咏洞庭诗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这些诗论,都强调诗人要有生活体验和真情实感,要能写形传神。《西清诗话》又称: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论虽非蔡氏首倡,却涉及诗歌艺术特点,强调诗应含蓄、耐人寻味。又对百首如一首,卷初如卷终表示了讥议,指出:大抵屑屑较量,属句*匀,不免气骨寒局。殊不知诗家要当有情致,抑扬高下,使气宏拔,快字凌纸。这又强调了诗歌言志抒情的特点,批评了局促于遣词列句,内容贫乏,不能变态的诗风。
《西清诗话》还强调诗歌创作的艺术个性,指出本分家风,盖不可无。作者认为,艺术个性源于诗人的品格和才气,所谓格有高下,才有分限,不可强力至也,如李白、杜甫虽流离困踬,意欲卑而语未尝不高,罗隐、贯休虽得意于偏霸,语欲高而意未尝不卑。结论是:天禀自然有不能易者。此论虽欠全面,但也涉及到创作个性的一个重要目素。他如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人之好恶,固自不同;诗家不妨间用俗语;以及一些诗歌批评,都有可取之处。关于药名诗之源起,集句之盛行,亦可备诗史之考。
《夏至日雨》
宋代:袁说友
烟暝千岩木,溪明一带楼。
片云封旧恨,急雨罥新愁。
节又匆匆过,诗从轧轧抽。
病躯无耐暑,老鬓不禁秋。
《到义宁自夏至秋不得家书思亲谋归不遂》
宋代:曾丰
散客强名邑大夫,琴堂余暇北窗孤。
灯前夜雨无宁竹,枕上秋风有战梧。
悬望北音思射雁,满怀东道梦烹鲈。
白云一望二千里,羞听林间反哺乌。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
(宋)陈与义
一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
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二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夏至后得雨》
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退休年龄最早
退休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退休年龄最早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退休年龄最早,曝各国真实退休年龄及退休金: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昨天介绍了“十二五”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就,称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
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又是一个急剧快速老龄化的国家。我国现在60岁以上人口为2.1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5.5%。
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9.3%,2050年将达到38.6%,这对我国养老和医疗都会带来巨大影响。
目前,我国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3.04:1,到2020年将下降到2.94:1,2050年将下降到1.3:1。老龄化也会使医疗保险支出面临更大压力。
尹蔚民透露,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待遇水*连续11年提高,由2005年的月养老金人均700元,一直到现在人均超过2000元。
尹蔚民介绍,我国目前的退休政策是新*成立后,50年代初期确定的,当时人口的预期寿命不到50岁。现在建国已经60多年,国情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的预期寿命已达70多岁。而我国的退休政策没改,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有8000多万,*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尹蔚民表示,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退休年龄,除了非洲的一些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都是在65岁、67岁,而且都是渐进式延迟的。我国现在是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政策,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
尹蔚民表示,经过中央批准以后,将向社会公开方案。这会有一个预告期,若干年以后再开始实施,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
世界各国的退休养老政策:
世界上大部分人均收入在5000美元以上的国家都建立了各种养老保险制度,*延迟退休,看看其他国家如何处理养老问题。
不少国家规定了几个退休条件,只要符合一个条件就可以退休,法定退休年龄只是名义上的,如果工龄或养老保险交纳到了一定年限,照样可以退休,因此,实际退休年龄会早于法定退休年龄。来看看世界各国的退休年龄及养老制度。
希腊:老龄化最严重,养老金最慷慨
希腊法定退休年龄男65岁,女60岁;实际*均退休年龄61岁,男61.6岁,女60.5岁。希腊2010年新生儿预期寿命为79.7岁,养老金支付总额是GDP的11.9%。
希腊*虽然规定法定退休年龄是65岁,但也同时规定,交满30年的养老保险可自愿退休。
希腊是欧盟国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发放养老金最慷慨的国家,希腊人*均领取的养老金甚至高于他们退休时的工资。对一个有40年工龄、领取*均工资的职工来说,养老金是退休时工资的105%。
澳大利亚:养老金只给穷人,退休后如有困难可申请养老金
澳大利亚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5岁,女职工63.5岁。澳大利亚2010年新生儿预期寿命为81.9岁,养老金支付总额占GDP的3.3%。
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险制度与多数国家不同,按资产核算法发放养老金,职工无需自己交纳养老保险,养老金只发给穷人。职工退休后,如果认为自己生活有困难,可向人类服务局申请养老金。人类服务局会对养老金申请者的资产和收入情况进行核查,如果总资产少于规定的标准,且没有其他足够的收入维持体面的生活,才发给养老金。
意大利:逐步降低养老金发放标准
意大利法定退休年龄男65岁,女60岁;实际*均退休年龄60.4岁,男61岁,女59.8岁。意大利2010年新生儿预期寿命为81.4岁,养老保险支付总额是GDP的14.1%。
意大利的法定退休年龄也是名义上的,如果职工交纳的养老保险达到一定年限即可退休,所以,很多意大利人未到法定退休年龄就选择退休了。
意大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不是放在提高退休年龄上,而是逐步降低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由工资的90%逐步缩减到70%,把全社会养老金的支付总额控制在GDP的15%。
西班牙:养老金入不敷出,将延长退休
西班牙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实际*均退休年龄62.1岁,男61.8岁,女62.4岁。西班牙2010年新生儿预期寿命为81.3岁,养老金支付总额总额是GDP的8%。
西班牙的65岁退休年龄为全额养老金年龄,即如果65岁退休时工龄满40年,养老金标准为退休前工资的97%。法律允许职工60岁退休,只是领取的养老金标准会相应降低。
2010年,西班牙有875万人领取养老金,*均月养老金906欧元。养老保险金入账800亿欧元,但养老金支付820亿欧元,入不敷出。2011年1月,*与工会多次谈判,要延迟退休两年。不过,延长退休的法律要到2027年生效。
加拿大:制度稳定,75年保持不变
加拿大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2010年新生儿预期寿命为81.0岁,养老金支付总额是GDP的4.2%。
如果60岁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人继续工作,在60—65岁之间必须继续交纳养老保险,在65—70岁之间可自愿选择是否交纳。
在加拿大国土上居住满10年的'65岁老人都可以按月领到基本养老金,根据2004年6月的标准,基本养老金为每月466.63加元。
加拿大法律规定,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任何改变,包括退休年龄、养老保险比例、养老基金的管理,都要经过三分之二省份并且代表三分之二加拿大人口的同意。所以,加拿大养老保险制度非常稳定,根据现在的法律,未来75年保持不变。
美国:老人公寓似四星级宾馆
社会老龄化现状:美国201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3%。到2030年,65岁以上的美国人将占到20%,85岁的人数将增加50%以上,100岁的人数更有可能增长*3倍。主要养老方式:老年公寓“半托制”养老机构,社区互助的居家养老。在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美国养老院的数量在2000年至2009年间下降了*9%。经济衰退已经使新的养老院建设难以得到私人融资。
于是,越来越多的美国老人喜欢住在老年公寓里。一般的老年公寓有多个单元房,只租给55岁以上的老年人。大一些的老年公寓有人管理,也称“退休社区”或“退休之家”,除了租赁房屋外,还提供就餐、清扫房间、交通、社会活动等便利服务。典型的设施和服务还有:医务室、图书室、计算机室、健身房、洗衣房、紧急呼叫系统、外出购物、组织参加社会活动等。公寓内每周放一次电影,还提供两小时免费卫生服务,定时有人上门帮忙,其服务标准不低于四星级宾馆。
“半托制”受欢迎
除老年公寓外,“半托制”也受到许多老年人的青睐。所谓“半托制”,就是老人白天在养老机构生活,晚上回到自己的家。
养老中心的经费是主办者向美国联邦*申请,经审查合格后联邦*给予一定的资助,同时,中心可以接受社会的捐赠,这种捐赠经联邦税务局按程序核定无误后可以在税前列支。至于收费,没有具体的标准,完全是按每个托保人的经济状况而定。
*最早朝代是哪个
*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轩辕黄帝,那么你知道最早的朝代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早朝代是哪个,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早的朝代——夏朝
夏朝(公元前2033-前1562)是*历史上第一王朝。夏朝入选*世界纪录协会*最早的朝代。
根据文字记载,夏朝(公元前2033-前1562)是*历史上第一王朝。其后是商朝。
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
然而夏的统治并不巩固,启在位的时代就发生了伯益叛乱;启之子太康也治国无方,当政期间更是战乱纷纷,最后被东夷的后羿夺取了统治权,史称“太康失国”。后羿与太康相同,也是一个无能的统治者,终日沉溺于游猎之中,将政事完全交与寒浞手中。寒浞掌权后,杀后羿而代之,自立为王。
后,太康弟仲康之孙少康与夏朝遗臣伯靡联手,起兵打败寒浞,恢复夏朝的统治地位,史称“少康中兴”;夏朝的统治这才得以巩固,进入了国势向上的相对稳定时期。自少康以后的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等八代的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到夏代的第十三个国王孔甲执政,夏朝开始走向了衰亡。孔甲“好方鬼神,事”,引起人民的不满和诸侯的叛乱。夏朝的统治从此发生危机,只过了四代便导致了亡国之祸。故而史*载“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国语·周语》)。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大量驱使百姓为其建造了无数的宫室台榭,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纷离之而去。而这时,黄河下游的一个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
夏朝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献与文字记载,故而,我们今日了解夏朝只能从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年来,通过对夏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使我们对夏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由此看来,夏朝已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与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传说,酿酒业也是由夏朝开始的。《世本.作篇》有“伐狄作酒”的记载。)另外,从一些古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夏朝已经采用干支纪年,并且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夏时”,这都是当时科学文化水*的见证。
夏朝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他们分别是: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夏桀,前后约四百七十一年 。夏王朝是一个古老的王朝,虽然距我们已经四千年,但关于夏的一些传说至今还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夏作为上古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夏朝就没有此后中华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
夏朝的政治:
官制
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部落制度逐渐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对它的一种摧垮力量,因为世袭制国家的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就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国家形成之后,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持旧的血缘联系,严格区分姓氏。王室分封各部族,除保持它们所由出生的姓之外,又以封地建立新氏,大夫以邑为氏。在各级贵族之间,就依姓氏的区别建立了各自的宗族关系。这种宗族关系,虽然沿袭了旧的氏族组织的遗制,但在实际上是以父权家长制为核心,按其班辈高低和族属亲疏等关系来确定各级贵族的等级地位的。
《礼记·祭义》言,“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反映夏人对官位的重视,也从侧面说明夏代的职官已有明显的高低等级区别。
夏后,即夏王,是夏朝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其下属的军队、官吏和监狱等,是维系国家*的支柱。
夏朝军队的组织形式,在启讨伐有扈氏时,于甘地誓师所作的誓词中,可略见端倪。《史记·夏本纪》云:“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汝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汝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子则帑僇女。’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启在战争开始之前,召集臣属,声讨有扈氏的罪行,并告诫将士,要忠于职守。立功者赏,违命者严惩不贷。启灭有扈氏之后,诸侯皆臣服。誓词中提及的六卿、六事之人、左、右、御等,皆军队将士的称谓。
“六卿”,《史记·夏本纪》集解引孔安国曰:“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也。”
“六事之人”,集解引孔安国曰:“各有军事,故曰六事。”“左”、“右”,集解引郑玄曰:“左,车左。右,车右。”“御”,集解引孔安国曰:“御以正马为政也。”
九州的五服贡赋是夏后氏的主要经济来源,“夏后氏官百”中当有诸多官员专司赋役征发事务。
车战是夏代的主要战斗形式。蔡沈《书经集传音释·甘誓》云:“古者车战之法,甲士三人,一居左以主射,一居右以主击刺,御者居中,以主马之驰驱也。”此种由左、右、御三人组合而成的车战形式,一直延续至商、周时期。
正,是夏代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吏之通称。见诸文献的有车正、牧正、庖正等,分别为管理车辆、畜牧和膳食的官吏。《左传·定公元年》云:“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
据《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少康曾为有仍氏牧正。后“逃奔有虞,为之庖正。”
夏朝设置太史令。太史令终古以谏桀无效而奔商闻名于世。
《墨子·耕柱》记载夏后启铸造陶鼎于昆吾时曾通过他的卜官,翁难乙,求问天神。《夏书》载,“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夏后向四处巡征诗歌和意见的官员称作“遒人”、“瞀”、“啬夫”应该都属于“工”级的小吏。夏后可能还有专司占卜卜筮的“官占”。
《夏书》又载,“辰不集于房,瞀奏鼓,啬夫驰,庶人走。”。讲述发生日食的时候,有“瞀”官击打大鼓以示于众,官吏和庶民各自奔走相告。
夏朝有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吏。《史记·夏本纪》集解引孔安国云;“羲氏、和氏,掌天地四时之官。”《尚书·夏书》中有关于设官分职过程的概述,载道“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夏王还临时委任臣属执行专门的使命,犹如后世之钦差大臣。《史记·夏本纪》云:“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集解引孔安国曰:“胤国之君受王命往征之。”郑玄曰:“胤,臣名也。”
夏朝已制定刑罚。《左传·昭公六年》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史记·夏本纪》所载《甘誓》,对军队的刑罚有具体阐述。“用命,赏于祖。”集解引孔安国曰:“天子亲征,必载迁庙之祖主行。有功即赏祖主前,示不专也。”“不用命,僇于社。”集解引孔安国曰;“又载社主,谓之社事。奔北,则僇之社主前。社主阴,阴主杀也。”“子则帑僇女。”集解引孔安国曰:“非但止身,辱及女子,言耻累也。”
历法
*传统的干支纪年纪日法,起源是很早的。夏代末期的帝王有孔甲、胤甲、履癸(桀)等,都用天干为名,说明当时用天干作为序数已较普遍。
夏代的历法,是*最早的历法。当时已能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已知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它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生产发展水*,保存了*最古的比较珍贵的科学知识。
刑法
夏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可概况为奉“天”罪罚。奉“天”罪罚的法制观表现为:一方面统治者的统治依据来自于天命;另一方面打着天的旗号实现统治。
夏王朝稳定之后,为于调整社会关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不断扩充的。其基本内容是以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法律性质的*惯法为主,制定了《禹刑》,这是*历史上的第一部正规法典。
《唐律疏议·名例律》中有,夏刑三千条,郑玄注《周礼》说:“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可见夏朝法律数量应较多,规定应该比较细密,法制应初具规模。《左传·昭公六年》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后人大多将《禹刑》作为夏朝法律的总称。夏朝已初步形成五刑,并有一些罪名及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古文献记载夏时期已具备较完善的刑法制度。《尚书·吕刑》中说道“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便是指周穆王将夏朝的《赎刑》作为制定周国刑法制度——《吕刑》的重要参考。而文中提到的《赎刑》很可能与《左传》“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的《禹刑》实为一物。然《赎刑》、《禹刑》是否为夏之刑法,具体内容如何,已无可考。《左传》中引述《夏书》中关于夏时刑法载“昏、墨、贼,杀”,指触犯昏、墨、贼这三种罪过的人要判死刑。晋国叔向称这种刑法为“皋陶之刑”。虽然死刑观念应在新石器时代早已产生,但禹的理官皋陶可能是第一个将死刑法律化的人物。
夏朝有监狱。《史记·夏本纪》云,桀“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索引曰:“狱名”。夏后槐的“圜土”、商汤被夏桀囚禁的“夏台”便是夏时的监狱,为*史*录最早的监狱。圜土是一种原始的监狱,在地下刨挖圆形的土牢,在地上搭架篱笆圈围土牢。《大禹谟》谓“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评价夏后立刑法是对民众进行治理的一种手段。除了《禹刑》外,还有《政典》。
土地
关于夏代的社会性质问题,怒钱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但是肯定当时存在着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已为不少专家认同。
《左传》哀公元年记载伍员谈到“少康中兴”,少康因过浇之逼逃奔有虞时说:“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欢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这里所说的“一成”,当是《周礼·考工记·匠人》所说的“九夫为井”,“方十里为成”的“成”。方里而井,一井就是一里,方十里为成的“成”,就是百井。[76]
《汉书·刑法志》又说:“殷商以兵定天下矣。……立司马之官,设六军之众,因井田而制军赋。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这段话虽然说的'是殷周之制,但从这里所说的“成方十里”、“成十为终”是区划土地的单位名称看来,使我们可以肯定《左传》中的“有田一成”的“成”,反映了夏代井田制即公社所有制的存在。所以,古代文献中也多谓井田之制,“实始于禹”。
赋税
根据《孟子·滕文公上》的“夏后氏五十而贡”看来,夏代的部落农民可能在耕种自己的五十亩“份地”外,还要耕种五亩“共有地”,即如赵岐《孟子注》所说“民耕五十亩,贡上五亩”。这种年纳五亩之获以为贡的实际内容,如同马克思所指出,本是“指原始共同体时的贡赋关系”。这种“贡法”,还可以从古代文献中看出它的原始意义。《说文》云:“贡,献功也。从贝工声。”《初学记》卷二十又云:“《广雅》云:‘贡,税也,上也。’郑玄曰:‘献,进也,致也,属也,奉也,皆致物于人,尊之义也。’按《尚书》:‘禹别九州,任土作贡。’其物可以特进奉者曰贡。”这里所说的都指民间劳作献纳于上的意思,正如《周礼·夏官·职方氏》职云:“制其贡,各以其所有。”这就说明夏代公社中的大部分土地已经作为份地分配给公社成员,由其独立耕种;另一部分土地作为公社“共有地”,由公社成员共同耕种,将其收获物采取贡纳的形式,缴纳给公社酋长。这与*在论述克勒特人和德意志人氏族时曾经说过的“氏族酋长已经部分地靠部落成员的献礼如家畜、谷物等来生活”是一样的。
《尚书·禹贡》系后人所作,其中所记九州向国家贡纳的情形,虽然不能认为完全可靠,但其中说到:“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栗,五百里米”的随乡土所宜的贡纳制在夏代业已存在,当是可能的。因此,所谓“夏后氏五十而贡”的“贡法”,并不像《孟子·滕文公上》引龙子所说:“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孟子所说的“贡法”,并非禹之“贡法”,前代学者早有指出,例如阎若璩引胡渭之说云:“龙子所谓莫不善者,乃战国诸侯之贡法,非夏后氏之贡法也”。甲骨文中的殷商土田与耕作。
夏代的氏族封建制度在经济方面亦有体现。《尚书》载“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说四海之内的氏族部落都归附夏后,金木水火土谷六种物质皆受到治理,明晰各处田地的优劣,将其分入三等以决定赋纳数量,使得赋纳得其正而不偏颇,赐土、赐姓,根据方国部落与夏后氏关系之密切疏远定出封建的先后次序。《禹贡》一篇又列出九州赋纳物品的具体情况,将物品数量分作上上、中上、下上、上中、中中、下中、上下、中下、下下九等。又根据与夏后氏都邑地理距离的远*分作甸、侯、绥、要、荒“五服”。
甸服:距离夏都城五百里以内的方国部落是夏都城的主要粮食供应区。百里之内者赋纳带秸秆的谷物;再往外百里者赋纳禾穗;三百里外者赋纳带稃的谷物;四百里外者赋纳粗米;五百里外者赋纳精米。
侯服:距离夏都城五百至一千里间的方国部落是夏后氏的氏族诸侯部落的封地。先小后大,五百里至六百里为采地(即卿大夫的封地);六、七百里为男爵小国;八至千里地为侯伯大国。
绥服:距离夏都城一千至一千五百里为夏后势力所及的边缘区域。其三百里内的可推行掌管文化教育,二百里外的推行发挥武威卫戍。
要服:距离夏都城一千五百至二千里为夏后必须通过结盟交涉的方法而施加影响的区域。三百里内通过同盟和*相处,二百里外为夏民的流放地。
传统节日腊八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节日腊八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顾梦游——《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腊节》——(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腊八》——(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腊日》——(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腊八粥》——(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还向街头击腊鼓。
《大腊》——(晋)裴秀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蜡报勤。
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禋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兹蒸黎。宣力葘亩,沾体暴饥。饮飨清祀,四方来绥。
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祥风协调,降祉自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延。与民优游,享受万年。
《腊节》——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大腊》——晋·裴秀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
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
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
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
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
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
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腊八粥》——清·李福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造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也有很多是写节日的。
《除夜》
【宋】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元日》
【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七夕》
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
古诗19首最早著录于萧统的
神是最高的统治者古诗
最早谁写的古诗
中国最早的古诗谁写的
最早在录古诗19首的古代典籍
讽刺残暴统治的古诗
北大古诗最早的老师是谁
揭示统治阶级的古诗
统治者定规则的古诗
最早古诗有信息一词是谁写的
感叹统治者昏庸的古诗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萧统的
对统治者不满的诗句
讽刺阶级统治的古诗词
对统治者不满的初中古诗
批判统治者的怀古诗词
李白讽刺统治者的诗句
最早雪的古诗
碗的最早的古诗
描写统治者昏庸的诗句
向统治者发出质问的古诗句
我国传统治家格言
反映封建统治者的古诗词
形容统治者目光短浅的古诗
最早的古诗楷书
最早的朝代古诗
最早的古诗七言
宁都最早的古诗
美国最早的古诗
描写思乡的古诗配图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的中心诗意
画这首古诗的作者不是高鼎吗
正楷字帖的古诗
关于友情的五言律诗古诗
对小人的态度的古诗词
搜索古诗赋的草
最适合求婚的古诗词
孔子对古诗的评价
李峤的风古诗唱
描写乡村老农人民繁忙的古诗
有关马到成功的古诗词
中外名人古诗的读后感
写扇子的古诗大全
苏轼志向的古诗
悼念母校的古诗
以古诗的方式改写江雪
妇女节的古诗都
得奖后的心情古诗
表述拱的古诗词
毕业之际送给老师的古诗
表达对妻子感恩的古诗词
游子吟古诗一百字的诗意
关于长安的短古诗
古诗中压还韵的诗
形容被朋友弃坑的古诗
含勘绰勒字的古诗词
核心价值观对应的古诗词
古诗词大会讲解的男老师是谁
形容仕字的古诗
苏轼的作品古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