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长的古诗诗歌是哪个

关于历史上最长的古诗诗歌是哪个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历史上最长的古诗诗歌是哪个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历史上最长的古诗诗歌是哪个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历史上最长的古诗诗歌是哪个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k+) 语录(76) 说说(214) 名言(43) 诗词(5k+) 祝福(41) 心语(3)

  • *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是谁?

  • 诗人
  • *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是谁?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是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释:

      据各类教科书和文史资料记载,*历史上写诗最多之一的是南宋著名的大诗人陆游,他的一生共写了*万首诗,*均每隔三天就能写出一首。这今存的九千多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虽说陆游能有此记载,但*历史上的写诗第一人却并不是陆游,而是清朝的皇帝乾隆(1711—1799)。

      对于有的文献将乾隆称为*写诗的第一人,也有一些人提出了质疑,就乾隆的出生年月来看他所写的诗歌数量,如果认可他的话,那他要从生下来就开始写,然后一天一首,这样去计算,乾隆要想写完那些被统计的诗歌数字,得需120年。然而,我们知道乾隆只活了八十八年。显然,有许多的诗歌不是乾隆本人所作的。

      乾隆的“高产”背后有一套鲜为人知的秘诀,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作诗“初无定稿”,或即兴口授,或朱笔作草,称为"诗片",由廷臣学士退下“抄录”后恭进,遂成御诗。说穿了,就是他在诗兴大发之际,故作含糊难辨之音,写乱草费解之字,令人揣摸代笔,当时,能否为他“录”出佳作,竟成了大臣得宠升迁的一项标准。有一次,大学士于敏中与另一大臣梁瑶峰同时被召见,乾隆诗兴突发,口诵一诗,梁听后茫然不知所云,而于听了则“退默处斗室,刻余录出,所误但一二字。”梁不解其中奥妙,自叹弗如,于是“大服焉”。由这类马屁大臣炮制出的诗作,充其量不过韵*字正而已。正因为如此,乾隆的几万首“御诗”,流传至今能为人传诵者寥寥无几。

      应该说我国文学史上诗作存留最多的诗人是陆游,是留传下来最多的,但不是写的最多的。杨万里是我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一生写诗两万多首,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作品收在《诚斋集》里。

      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他诞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从小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痛苦,同时也受到了父亲陆宰等士大夫爱国思想的熏陶,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他十余岁就熟读了陶潜、王维、岑参和李白的诗篇,有“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的好学精神,12岁便能诗文,有“小李白”之称。17岁便有诗名。25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曾几学诗,确定了他爱国诗歌的基调。二十九岁那年,赶赴临安应试,因名居秦桧孙子秦埙之前,触怒秦桧,遭到黜落,秦桧死后三年才被启用。

      他始终坚持抗金,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后官至宝章阁待制。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作品精选:

      《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烟艇记》《书巢记》《论学二王书》

      《家世旧闻》《斋居纪事》《放翁家训》《高宗圣政草》《感知录》《清尊录》

      《绪训》《陆氏续集验方》《入蜀记》《祭雷池神文》

      《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黄州》

      《冬夜读书示子聿》《书愤》《示儿》《诉衷情》《枕上作》《梅花绝句》

      《临安春雨初霁》《金错刀行》《病起书怀》《冬夜读书示子聿》《沈园二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秋思》

      《夜泊水村》《庵中晚思》《剑门道中遇微雨》《观大散关图有感》《赠洞微山人》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钗头凤·红酥手》《卜算子·咏梅》《谢池春·壮岁从戎》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南乡子·归梦寄吴樯》《临江仙·离果州作》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鹊桥仙·一竿风月》《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世人评价:

      杨慎:(陆游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

      朱熹:放翁老笔尤健,在当今推为第一流。

      杨万里:君诗如精金,入手知价重。

      叶绍翁: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

      陈訏:放翁一生精力尽于七律,故全集所载,最多最佳。

      袁宗道:(陆诗)模写事情俱透脱,品题花鸟亦清奇。

      刘克庄:《三百篇》寂寂久,九千首句句新。譬宗门中初祖,自过江后一人。

      赵翼:宋诗以苏、陆为两大家,后人震于东坡之名,往往谓苏胜于陆,而不知陆实胜苏也。(陆游诗)少工藻绘,中务宏肆,晚造*淡。朝廷之上,无不已划疆守盟、息事宁人为上策,而放翁独以复仇雪耻,长篇短咏,寓其悲愤。

      吴宽:以六经、左氏、庄、骚、班、马、韩、曾为师匠,而天资工力,自得尤深。

      蒋一葵:乾、淳间,诗人称诚斋、范石湖及陆放翁为巨擘。

      冯煦:剑南屏除纤绝,独往独来,其逋峭沉郁之概,求之有宋诸家,无可方比。

      梁启超: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钱钟书:除掉陆游的几首,,宋代数目不多的爱情诗都淡薄,笨拙,套板。

      张爱萍:怀壮志统一国土,含悲愤宿愿未酬。

      罗哲文:祠前唯见楠柏高,剑南诗兴尚依稀。

      *: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阅读全文]...

2022-03-25 07:15:18
  • *历史上假期最长朝代是哪个

  • 假期,教育,历史
  • *历史上假期最长朝代是哪个

      宋朝可谓是*历史上假期最长的王朝了,一年一百多天假,*三分之一的时间可以休息,确实是旷古绝今,亘古未有。对比明朝朱元璋时期一年到头只有3天假的工作狂模式,宋朝简直就是天堂。

      那么宋朝具体有哪些休假日呢?

      除了传统的大节:春节(7天)、冬至(7天)、寒食(7天)以外,传统的中节:元宵节(3天)、中元节(3天)、夏至(3天)、腊日(3天),和传统的小节: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戌日)、秋社(立春后第五个戌日)、上巳节(三月初三)、端午、重阳、立春、人日(正月初七)、中和(二月初一)、春分、立夏、三伏(高温假)、立秋、七夕、秋分、授衣、立冬,各放1天假以外,还有一些宋朝自创的节日,也是匪夷所思…

      比如圣节,每逢皇帝和太后的生日,各放假3天。宋真宗(宋朝第三个皇帝)以后,又创造出了五个节假日:天庆节,五月初三,放假5天;先天节,七月初一,放假5天;降圣节,十二月二十日,放假5天。还有四月初一天祺节,放假1天;六月初六天贶节,放假1天(都什么鬼?宋真宗:祥瑞…祥瑞啊哈…)。

      以上这些节日,加起来已经达到74天了。在加上例休的旬假(每月十日、二十日、三十日)36天,加起来一年就是110天。

      如果再遇到婚假(自己结婚9天,直系5天,旁系3天,四服2天,五服1天)、丧假(文官父母去世放假27个月,武将父母去世放假100天)、病假(一次性最多可达100天),不得了!

      不过,你也不要高兴太早,因为宋朝长期处于强敌环伺状态,遇到紧急的事情,假期也面临着随时被取消的状态,特别是那些在宰辅机构上班的人。而如果其他那些不需要上朝的闲散部门,或者外放出京的地方官员,则通常不受影响。

      比如那些在馆阁任职的太学生。从宋朝开始,皇家置“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后又设立“秘阁”“龙图阁”等,馆阁相当于皇家图书馆,主要任务是掌管图书典籍和编修国史。馆阁首脑称大学士,一般由宰相、副宰相和京兆尹等重量级人物兼领,但轮值任务则交给太学生。

      有些太学生就不高兴去馆阁轮值,于是千方百计想出一些理由来请假。而宋朝请假也很宽松,以至于出现了把馆阁值班登记簿称作“闹肚子登记簿”这样的`事情。

      宋朝陈鹄在《西塘耆旧续闻》中引用沈存中的话说:

      “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故事,豁宿不得过四,遇豁宿,历名下书‘肠肚不安,免宿。’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

      你可以想象一下,宋朝馆阁的登记簿,在“请假原因”一栏里的画风大概是这样的:

      闹肚子

      同上

      同上

      同上

      感冒了

      同上

      同上

      同上

      宋朝确实是古代社会一个特别推崇娱乐休闲的朝代,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统治者采取温和的统治政策,思想也比较开放。难怪许多人都向往穿越回宋朝,就像吴晓波说的:宋代就是一个不太强大但有幸福感的朝代。

    [阅读全文]...

2021-12-31 07:18:06
  • 历史上最悲伤的情诗

  • 悲伤,情诗
  •   悲伤的有很多但被世人整理出来十首最悲伤的情诗。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他们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七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城南禹迹寺附*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人都喜欢活在昨天,在任何时候都感慨自己的人生,物是人非事事休,谁该欲语泪先流呢。如果翻看每个人的人生历程,谁都有美好的回忆,谁都有自己的传奇每个人都有可以拍成,正因如此每个人都值得回忆自己的人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生死两茫茫妻子诀别已经十年,往事还是那样清楚,坟堆千里,哪里是我倾诉的地方。

      夜来乎梦往事又若隐若现,妻子在那里梳妆就和往日一样,梦醒来一切如初,那是多么凄苦梦还是不要太美丽,越美丽的梦醒来时就越痛。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有时候,离开也许是最好的成全,各位*丝们你们不断追求着女神,给女神带来的确实烦恼。爱一个人,不是就是让她有自己的选择吗,即使她的选择或者在你看来不是那样的正确,但你为什么残忍的不肯离去。

      历史上最悲伤的情诗篇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的悲伤在于他不但感慨自己人生的起伏,更折射了一个王朝的衰亡。自己多年经营,奋力抗元,最终落得如此下场,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呢国仇家恨都不在重要。人生自古谁无死呢,这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无奈。

      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今夜扁舟来决汝,死生从此各西东

      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

      今夜扁舟来决汝,死生从此各西东。

      人生最悲伤的事情,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有些感情着墨太浓反而显得做作。今夜扁舟来决汝,生死从此各西东,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扁舟来决汝,天下太大,女儿葬身之处只有那么小。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诗坛佳话。这首诗道出了多少*丝心中的悲伤!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日君王,一日囚犯,天下经历如此落差的有几人,愁是什么样的呢,愁就像那向东流的江水一样。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

    [阅读全文]...

2021-12-06 03:01:30
  •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情诗?

  • 情诗,有名,历史
  •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情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情诗不陌生吧,究竟什么样的情诗才是经典的情诗呢?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情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上有名的情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到情诗不得不提《钗头凤》,在浙江的绍兴,有一座沈园。南宋时期那里叫做山阴。传说从前沈园的粉壁上曾题着两阙《钗头凤》,第一阙是诗词名家陆游所写,第二阙是陆游的前妻唐婉所和。这两阙词浸润着同样的哀怨和无奈,诉说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唐婉与陆游沈园情梦。

      1、《钗头凤红酥手》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2、《钗头凤世情薄》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和母舅家的表妹唐婉,年龄相仿,青梅竹马,情意相投。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

      陆游与唐婉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成年后,唐婉便成了陆家的媳妇。

      从此,陆游、唐婉更是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科举课业、功名利碌、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陆游的母亲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儿子金榜题名,登科进官,光耀门庭。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场对唐婉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迫于母命,陆游把唐婉送回了娘家。

      几年之后,陆游漫步到沈园。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竟然遇见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一刹间,两人的目光撞在一起,感觉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神深处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

      此时的唐婉,已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真挚的同情与谅解。使唐婉饱受创伤的心灵渐渐*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将唐婉封闭已久的心扉重新打开,那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涌而来,这让柔弱的唐婉如何承受得了。

      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酒强抑着对唐婉的思念,但在这一刻,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同样难以遏制。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

      这次唐婉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的,那边赵士程正等她用餐。在一阵恍惚之后,唐婉终于提起沉重的脚步,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走远了。

      和风袭来,吹醒了沉在旧梦中的陆游,他不由地循着唐婉的身影追寻而去,池塘边柳丛下,唐婉与赵士程正在水榭上用餐。隐隐看见唐婉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袖,与赵士程浅斟慢饮。陆游的心都要碎了。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感慨万端,于是提笔在粉壁上题了一阙《钗头凤 . 红酥手》

      第二年春天,抱着一种莫名的憧憬,唐婉再一次来到沈园,徘徊在曲径回廊之间,忽然瞥见陆游的题词。反复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恍恍惚惚间和了一阙,题在陆游的词后,这就是《钗头凤 . 世情薄》。

      长歌当哭,情何以堪!爱——已成往事,情——永驻心间。

      陆游,年轻的诗人,满腔愤懑,无处倾诉,氛笔疾书。书毕,一掷柔毫,早已泣不成声,肝肠寸断。

      唐琬,才华卓绝、柔情似水,一双哀怨的泪眼深情地凝视着陆游的题诗,一字一句如杜鹃啼血,此情难言。

      3、《离思》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4、《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5、《闲情赋》陶渊明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6、《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阅读全文]...

2022-05-03 20:02:31
  • *历史上的十圣

  • 写作,文学
  • *历史上的十圣

      在我国历史上某一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人物,往往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以下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历史上的十圣,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的十圣:

      至圣孔子;亚圣孟子;诗圣杜甫;词圣苏轼;酒圣杜康;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医圣张仲景;药圣孙思邈;茶圣陆羽。

      至圣孔子

      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汉以后,孔子的学说逐渐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后世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号称“至圣先师”,后世尊称为文宣王。

      亚圣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一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正宗继承者,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尊为“亚圣”。

      诗圣杜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我国唐代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的诗歌。因为他的诗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所以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本人即被后人尊为“诗圣”。

      词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酒圣杜康

      杜康又名少康,字仲宇,夏朝人。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杜康作为酒的始造者,开辟了源远流长的华夏酒文化的源头。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故而后人称之为“酒圣”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人称“王右丞”,东晋山东临沂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吸取了魏晋诸家书法的精华,创立了独特的风格。他写的楷书,进一步摆脱了隶法的形迹,达到了独立完美的'境地,人们称赞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公认他为“书圣”。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名道玄,唐代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的画立体感很强,擅长画人物,用朱粉的厚薄来表现骨肉的高低起伏,如同塑像一样真实。又善于画佛像,形象逼真,人物的衣带子飘飘若飞,有“吴带当风”之誉,后世尊他为“画圣”。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汉末南阳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阐述的“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所以后人尊他为“医圣”。

      药圣孙思邈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其所著的《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故后人称之为“药王”,“真人”,“药圣”。

      茶圣陆羽

      陆羽字鸿渐,号东冈子,唐代夏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我国古代著名的茶叶专家。他不慕荣华,毕生研究茶事,终于撰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从而开茶叶研究的先河,所以后人誉他为“茶神”、“茶圣”。

      扩展阅读:

      其他圣人:

      哲圣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后世与黄帝并称黄老,又与庄子并称老庄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科圣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山东滕州人,汉族,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商圣范蠡:(前536-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著作有《计然篇》、《陶朱公生意经》等。

      兵圣孙武:字长卿,即孙子,春秋未著名军事家。齐国人。所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并被后世确认为《孙子兵法》的作者。

      谋圣张良:(?—前186)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在楚汉战争中“长计谋*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

      史圣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木圣张衡:(78-139),字*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成就涉及到天文学、地震学、机械技术、数学乃至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

      算圣刘洪:(约130—196年),字符卓,东汉泰山郡蒙阴(今山东蒙阴县)人,皇族后裔。《续汉书·律历志》中刘昭注引《袁山松书》曰:“刘洪字元卓,泰山蒙阴人也。鲁王之宗室也。”《续汉书·律历志》中说:洪善算,当世无偶。是*著名的古代天文学家、数学家,被称为“算圣”。据说他是算盘的发明者。天文学专著有《七曜术》、《乾象历》等。

      武圣关羽:(162?-220)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死后受民间推崇,被人奉为关圣帝君,尊称为“关公”。

      智圣东方朔:是*早期的道教信徒之一。他一生的行为和思想都反映了当时道教文化对知识分子的影响。据说他是当时最博学的人,经常给别人讲述一些奇闻逸事,很多人都对他非常佩服。

      智圣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大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也是*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草圣张旭: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乐圣李龟年:唐玄宗时乐工,当时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才,李龟年善歌、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后人称李龟年为“乐圣”。

      文圣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有《欧阳文忠集》,词集有《六一词》、《*体乐府》及《醉翁琴趣外编》。

      棋圣黄龙士:他生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或十一年(1654年).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姜堰填人,幼小时棋名已闻达四乡邻里。著有《弈括》和《黄龙士全图》。

      曲圣关汉卿:(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阅读全文]...

2021-12-31 18:43:46
  • *历史上最豪放大气的诗词

  • 大气,文学
  • *历史上最豪放大气的诗词

      *是一个诗词的`泱泱大国,古诗词中有一种风格称为“豪放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上最豪放大气的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刘邦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阅读全文]...

2022-07-01 20:34:10
  • 历史上哲哲皇后的传说

  • 历史
  • 历史上哲哲皇后的传说

      史上真实的哲哲皇后是怎样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上哲哲皇后的传说,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皇太极的女人里,最为出彩的就是孝庄和海兰珠了。海兰珠是因为在世时受到皇太极的万般宠爱,而让历史给她镀上了很多神秘的色彩;孝庄则是功在大清,辅佐了清朝两位帝皇,为大清盛世打下了基础。

      而作为孝庄和海兰珠的亲姑姑,皇太极的皇后,哲哲显然就不如两个侄女一般出名了,因为她既无皇太极不顾一切的宠爱,也没有孝庄那样功在社稷的政绩。

      那么历史上的哲哲皇后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哲哲姓博尔济吉特氏,是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女。哲哲刚满16岁的时候,为了维护蒙古与女真族的关系,作为政治联姻的需要,哲哲被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妻。婚后的哲哲,贤良淑德,将内外打理的井井有条,赢得了上下的尊重,就连努尔哈赤也称赞哲哲是最优秀的一个儿媳妇。

      但是,哲哲与皇太极成亲七八年,却始终无子,后金时代是以封建领主承袭制的,如果哲哲一直无子,她女主人的地位将会受到威胁,更严重的是,她背后所代表的科尔沁的地位。本着互信互利的原则,科尔沁和后金的再一次联姻无可避免。

      经过一番挑选,哲哲的亲侄女,年华正好的大玉儿出现在了众人面前。她美貌聪明,知书达理,是科尔沁备受宠爱的格格,哲哲自己也对这个侄女宠爱非常。毫无疑问,当时的大玉儿是最适合的人选,于是就被嫁给了自己的姑父。

      科尔沁与后金的再一次联姻,稳定了哲哲的地位她还生下了皇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后来,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承了汗位,哲哲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大福晋,掌管后宫事务。这里除了皇太极本身对哲哲的敬重,也离不开哲哲背后代表的科尔沁势力。直到后来,清朝建立,哲哲成为了中宫之主,被封为皇后。

      而这还没有完,在后来,皇太极看上了哲哲的另一个侄女海兰珠。当时的海兰珠已经26岁,算不得妙龄少女,但是皇太极对她一见倾心,拼了命的把她迎入宫中。姑侄三人同侍一夫的局面就此形成。从此,后宫在皇太极的眼里成了一个摆设,他全心全意的宠爱海兰珠,将她封为宸妃,位列其他人之上,若不是哲哲和皇太极多年的夫妻感情在那里摆着,皇太极的理智告诉他不可以,说不定他还会把哲哲从后位上拉下来,让海兰珠顶上去。

      成亲多年,却从来不知道那个运筹帷幄的皇太极竟然也会如此痴情,哲哲受的打击可想而知。她一生为皇太极生下了三位公主,陪伴他多年,皇太极有时外出打猎也会带着她,她虽然不是皇太极最爱的女子,但是在皇太极心里的地位也同样不容小觑。但她拥有皇太极的尊重,却没有疼爱,应该也算是一个女人的悲哀吧。

      顺治六年,哲哲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葬清昭陵。全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阅读全文]...

2022-01-31 17:57:30
  • *历史上的四大著名错字

  • 著名
  • *历史上的四大著名错字

      常识(common sense),即社会对同一事物普遍存在的日常共识。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上的四大著名错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因为汉字难写,书写上比较随意,极具个性和艺术性,因此才有了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人群——书法家。*有许多著名的错字,这些错字大多出现在文化古迹或是旅游景区内。这里找出几个最有典型性的四大著名“错字”,与大家聊聊。

      天下第一错字——“避”

      避暑山庄

      之所以说它是天下第一错字,因为它是由皇帝亲笔手书,且悬于国家重要场所的门前。

      在承德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上方,悬挂有一块匾额,匾的四周环绕鎏金铜龙浮雕,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

      可是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此错字是康熙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谁也不敢提醒皇帝写错了,结果就造就了这天下第一错字。

      在清代,承德避暑山庄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场所,皇家接待各少数民族的首领,如蒙古、*、新疆等,都是在避暑山庄,不知那些首领们看到这个错字会作何感想。

      最有说法的错字——“鱼”

      “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块“花港观鱼”碑,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笔。碑上的繁体“焦”字下的四点变成了三点,少了一点。康熙不是不会写这个字,而是“有意写错”。

      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最具哲理的错字——“流”

      风流宛在

      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山堂,正堂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刘坤一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

      “风流宛在”这四字中有两个错字:“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一点。

      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风情万种、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韵事。

      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

      这样的字,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道四,反成一段佳话。

      最令人叫绝的错字——“富”

      孔府门口对联上的“错字”

      山东曲阜孔府,可以说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游人到孔府,未进大门便能看到特别明显的错字。

      孔府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圣府”匾额,两侧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再看看下联中,也有一个字写得极不规范:“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原来错字的妙处在于:“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

      两个错字,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不只没有人说它是错字,游人明白后反而连连叫绝。

    [阅读全文]...

2021-12-30 19:53:25
  • 历史上姓崔的名人有哪些

  • 名人,历史
  • 历史上姓崔的名人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名人非常非常多,那你知道历史上姓崔的名人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历史上姓崔的名人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两汉三国

      崔广,汉初人,字少通,号夏黄公。与东园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同隐居商山(今陕西省山县东),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太祖破袁氏,辟琰为别驾从事。曹操征并州,留琰傅曹丕于邺。魏初,拜尚书。主曹丕为太子。操贵其公亮,迁中尉。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加魏王,以为意指不逊。罚琰为隶,后赐琰死。

      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诸城)人,三国时曹魏大臣。曹操*定冀州,任命崔林为坞长,后改任御史中丞。魏文帝时,为幽州刺史、大鸿胪、司隶校尉。明帝时,升任司空,封安阳亭侯,后进封安阳乡侯。正始五年(244年)卒,谥孝侯。其家族即著名北方大族“清河崔氏”。

      崔篆(?~?),西汉安*人。王莽时建新大尹(太守),临终作《慰志赋》。

      崔骃,东汉文史学家,涿郡安*(今属河北省安*县)人。少与班固、傅毅齐名,曾为府掾,后改主簿,著有《达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称。其子崔瑗,官至济北相。为著名书法家,工章草,其书“点画精微,神变无碍”,人称“草贤”,著有《草书势》

      崔瑗,字子玉,涿郡安*人,是汉代著名书法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对于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草圣”的书法家。唐张怀瓘《玉堂禁经》:“八法(书法的基本笔法)起于隶字(今楷书)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钟繇)、王(王羲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

      崔寔(?—170年),字子真,东汉政论家,安*人,著述颇丰。

      崔烈(?~192年),东汉安*人,崔寔堂兄,官至司徒。

      崔州*,名不详,字州*,博陵 安*(今河北安*)人。东汉末年隐士,太尉崔烈之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与荆襄一带的名士徐庶元直、石韬广元、孟建公威、庞统士元、诸葛亮孔明等人常有来往。 汉太尉崔烈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与徐庶、石韬、孟建皆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荆州名士、诸葛亮之友。亮与州*、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先主来隆中见亮,忽见州*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先主与语大悦,即请同归,州*以己无意功名,长揖而去。后先主二次往隆中,州*已与亮相约,出外闲游去矣。

      晋十六国时期

      崔洪(?~291),字伯良,西晋安*人,官至司农、吏部尚书。

      崔悦,字道儒,清河人。崔林曾孙,崔宏的祖父。刘琨的内侄,刘群、卢谌、温峤的舅表兄弟。卢谌法钟繇,崔悦法卫瓘而俱*索靖之草,皆尽其妙。与卢谌俱为刘琨司空从事中郎,后为段末波佐史。没石氏,仕石虎,官至司徒左长史、关内侯。石虎末崔悦为新*相,为新*郡人所杀。

      崔浩,清河东武城人,后魏时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门之灾。

      南北朝时期

      崔宏,南北朝时清河东武城(今德州武城)人,官至吏部尚书,曾执掌机要,参与草创过各种制度。

      崔灵恩,南朝梁东武城人,遍读五经,尤精三《礼》、三《传》,初为北魏太常博士,后归梁,累任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官至贵州刺史。常聚徒讲学,着有《毛诗注》、《周礼集注》、《三礼义宗》。

      崔鸿,字彦鸾,南北朝时期东清河鄃(夏津县古时称鄃县)人。著名史学家,撰《十六国春秋》。约生于北魏孝文帝(471~499)初,卒于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

      崔挺,北魏京师(今河南洛阳)人,字双根,少好学,孝文帝(471-499在位)时任光州刺史,大行开化之风,累官本州岛大中正、北海王司马。为官清廉,有人曾赠以玉璧,被挺推却,曰"昔无杨震之金,今岂有崔挺之璧?

      隋唐时期

      崔立,将陵(今山东德州)人,金末自称太师、军马都元帅、尚书令、郑王。

      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

      崔颢与《黄鹤楼》

      ,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全唐诗》录存其诗*八十首。

      崔致远,字孤云, 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一向被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称誉。晚年归隐,不知所终, 有诗文集《桂苑笔耕集》。

      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早期多闺情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崔颢集》。

      崔护,博陵安*(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官至岭南节度使。其诗《题都城南庄》,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千古传诵。

      崔安潜,生卒年不详,字进之,河南人。唐朝末年为忠武军节度使,著名大臣。

      崔琳,唐代武城人。政事开明,开元(公元713-729年)间为中书舍人,累官太子少保。为唐玄宗器重,曾书其名,以金瓯覆盖之。

      崔玄暐,唐代博陵人。长安初(公元701年)为天官侍郎,历任凤阁侍郎、中书令,封博陵郡王。其弟崔升,官至尚书左丞;其子崔琚,颇以文学知名,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其孙崔涣,官至御史大夫;曾孙崔郢,自商州防御史兼殿中侍御史,升监察于史。后人称五龙。

      崔善为,唐代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善天文算历和断狱。曾随李渊起兵,后封清河县公。

      崔日用,滑州灵昌人。举进士。大足元年,为宗楚客称荐,擢新丰尉。神龙中,附楚客、三思,骤迁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复预讨韦庶人谋,授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开元中,拜吏部尚书,终并州大都督长史。史称崔日用“每朝廷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封齐国公。

      崔宗之 , 历左司郎中、侍御史,谪官金陵。与李白诗酒唱和,常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诗一首。新唐书《李白传》载,崔宗之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 李琎、李白、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酒中八仙)。其中崔宗之称为四仙:“四仙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

      崔胤(853—904):唐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字昌遐,一说字垂休。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进士及第,累迁御史中丞。景福二年(893),为宰相。与朱温相结,欲倚之除宦官。屡罢政事,均以朱温的支持再起,先后四拜宰相,时号“崔四人”。

      崔国辅,唐诗人。吴郡(今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

      宋元明清

      崔与之(1158~1239),南宋名臣。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谥清献,原籍宁都白鹿营 (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故《宋史》载其人著有《崔清献公集》。

      崔白,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北宋名画家,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其笔法劲利如铁丝,设色较淡,改变了宋初以来画院流行的浓艳细密之画风。

      崔旭(1767-1847),字晓林,号念堂,清代直隶天津府庆云县(今山东省庆云县)人。道光六年(1826),崔旭出任山西省蒲县知县,后兼理大宁县事,政声卓著,深受乡民爱戴。道光十三年(1833),因病引退归里,潜心著述,作品有《念堂诗话》四卷、《念堂诗草》一卷(收入《晚香唱和集》第五册)、《津门百咏》(即《津门竹枝词》)、《津门杂记》,选辑《沧州诗抄》、《庆云诗抄》,编纂《庆云县志》、《庆云崔氏族谱》等。崔旭与梅成栋、姚元之皆出自乾嘉著名诗人张问陶(号船山)门下,合称“张门三才子”。

      崔斌,元朝名臣,官至中书左丞(副丞相)。其人才思敏捷,性情刚直,为官清廉,深受元世祖信任。

      崔氏在*百家大姓中排行第七十四位

      崔浩:清河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人,后魏时官至司徒。

      其修史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门之灾。

      崔宏:南北朝时清河东武城人,官至吏部尚书,曾执掌机要,参与草创过各种制度。

      崔鸿:今山东*原人,著名史学家,初仕魏中散大夫一职,后迁黄门侍郎,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

      撰《十六国春秋》一书。

      崔颢: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

      早期多闺情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崔颢集》。

      崔护:博陵安*(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官至岭南节度使。

    [阅读全文]...

2022-04-23 07:01:12
  • 历史上的妲己真的存在吗

  • 阅读,历史
  • 历史上的妲己真的存在吗

      现在人们一说到妲己,就马上会想到另外一个词语“狐狸精”,其实那只是神化小说《封神榜》的文学创作而已。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上的妲己是否真实存在的资料,希望能帮到大家了解!

      历史上的妲己是否真实存在

      因为封神榜的深入人心,因此在大多数人在心中对于妲己的印象都是那个无恶不作的风骚九尾狐,然而妲己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她是世间难得一见的美女,因为背上祸害商纣灭亡的罪名最终被处死。

      妲己,有苏氏部落之女,世人称之为苏妲己,根据左传中的记载,商纣王发动大军讨伐其部落,最终该部落因为难敌商军,为了谋求苟活于是献出部落中的食物、牲畜、马以及这位绝世美女妲己。

      商纣王为人荒淫,贪恋美色,饮酒作乐,在得到妲己以后对她百般宠爱、言听是从,在宫中命令乐师作淫邪的乐曲,编排低俗的舞蹈,加强征税,尽收奇珍异宝于宫中,放羊飞禽走兽,整日不思朝政,于酒池肉林玩赤裸游戏,荒诞无比。

      逐渐的,商纣王的种种恶行引发矛盾,开始有诸侯选择背叛于他,于是商纣王就运用更加残酷的刑法。妲己发明“炮烙”之刑,在铜柱上涂满油,将人绑上用火烧烤,每当妲己听到脚板被烧伤的惨叫声,就像听到乐曲般咯咯发笑,商纣王为了让妲己开心,于是愈发残暴。当时三公之一的九候将女儿献给商纣王,因为她不喜欢荒淫之事,纣王一怒之下将其杀之,还将九候剁成肉酱。

      因为纣王的昏庸,人民矛盾加深,最终周武王联合众诸侯反抗,在牧野之战中一句将其打败,商朝覆灭,纣王自焚而死,而妲己也为周军杀害。

      封神榜里妲己怎么死的

      妲己的人物形象是由于封神榜的广为传播而被世人所熟知的`,她有着倾城的美貌,将贪恋女色的纣王迷得七荤八素、言听是从,而纣王更是为了讨其欢心,不断根据她的主意设立种种残暴的酷刑,两人日夜享乐,纣王丝毫不理朝政,最终加剧社会矛盾,引发起义。

      纣王为了哄妲己开心,增加征税,尽收天下奇珍异宝藏于露台供妲己欣赏玩乐,两人饮酒作乐,荒淫嬉戏。据悉,寒冬腊月时节,妲己看见有人赤脚走在冰上,觉得他的生理构造一定与常人有异,于是下令将他的双脚砍下以研究生理构造。还有一次,妲己看到一位孕妇,心生好奇,便活生生剖开其肚子,葬送两条生命。她更声称心绞痛,命纣王挖出忠臣比干的心以治心痛,结果什么也没发现。

      然而以上的种种记载,加上炮烙之刑、酒池肉林等等,都在众人心中根深蒂固。由于当时商纣盛行占卜迷信,起初妲己在一进宫以后就被算出会引来亡国之祸,于是被商纣王打入冷宫,谁知后来在她的引诱下,好色的纣王难以抵抗,还是将她捧在手上,倍加宠爱。

      在封神榜中妲己的结局是纣王灭商的时候,刽子手被妲己惊人的美貌所折服,因此下不去手,最后还是姜子牙蒙面斩之。

      而历史上还有一种记载称纣王自焚以后,妲己与另一名妃子一起自缢而死,纣王在找到她们的尸首以后,在上面射了*,以金鞭抽之,再用黑斧斩首,把人头挂在小白旗上,用以示众,一代妖后以此收场。

      妲己的恶行介绍

      说到妲己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她是造成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她是纣王最喜欢的一位娘娘,在纣王的后宫独大,魅惑纣王杀害忠良,干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自古红颜多是祸水,商朝就在这位娘娘的祸害下,抵不过周武王的进攻,覆灭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好好的讲一下这位妲己娘娘的恶行。

      说妲己前先说一下这个纣王,一个巴掌拍不响,尽管妲己再怎么祸国殃民,没人纵容他也是成不了事的。纣王是一个很喜欢美色和奇珍异宝的君王,后宫多是各色的美女,日子过得特别骄奢淫逸。妲己是他在攻打有苏氏部落时,该部落难敌商军但又不甘被灭的情况下,首领向纣王进献了很多奇珍异宝和一位美女,便是妲己。纣王一眼便看上了妲己,并带回朝歌大肆宠幸,开始了他商朝的灭亡之路。

      带回朝歌的妲己,封了娘娘,地位直升,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任谁见了她都要行礼。纣王为她修造鹿台,搭著名的酒池肉林,整日的饮酒、跳舞,不理朝政,日子好不糜烂。妲己残暴喜欢听人们惨叫的声音,纣王便设下了惨无人道的“炮烙”的刑法,即是将活人放到烧红的铜柱上,进行炮烙,很多人都抵不过这个刑法死去,最后在周文王姬昌的努力下废除了这个残忍的刑罚。

      妲己娘娘一生坏事做尽,在商朝灭亡的时候,也得到了她应有的报应。

    [阅读全文]...

2022-01-11 03:57:42
历史上最长的古诗诗歌是哪个 - 句子
历史上最长的古诗诗歌是哪个 - 语录
历史上最长的古诗诗歌是哪个 - 说说
历史上最长的古诗诗歌是哪个 - 名言
历史上最长的古诗诗歌是哪个 - 诗词
历史上最长的古诗诗歌是哪个 - 祝福
历史上最长的古诗诗歌是哪个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