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黍稷麦菽的古诗

关于稻黍稷麦菽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稻黍稷麦菽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稻黍稷麦菽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稻黍稷麦菽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84) 诗词(9) 祝福(1k+) 心语(51)

  • 三字经讲义: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 三字经讲义: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讲义: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欢迎大家分享。

      稻子、高梁、豆子、麦、黍(黄米)、稷(小米)称作“六谷”,是我们人类所食用的主食。*地大物博,各地的气候、水土、民情不同,出产的谷物和食用的`主食也各不相同。

      “黍稷”是古代*,特别是黄河流域地区,最主要的两种粮食作物。黍是比小米稍大、煮熟以后有黏性的一种黄米,因为要在大暑节气下种,故称为黍。

      稷又称为粟、谷子、小米,秋种夏熟,要经历四时,似四时之祭,故称为稷。梁是高粱,因其性凉故称为梁,有青黄白三种,都可以酿酒。

      菽是豆类的总称,包括青赤黄白黑各种豆类。麦子有大麦、小麦、燕麦、黑麦等,秋种夏实,农历四月前后是麦熟季节,五月就到麦收了。

      *人历来讲究五谷丰登,庄子形容姑射山上的神人,也用了“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话;但是这里有提到“此六谷,人所食”。

      五谷与六谷的说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简单地说,五谷中不包括稻子,上古时期的*人集中生活于黄河流域,而长江以北地区是不种稻子的。

      据文献记载,稻子是在唐太宗祥符年间从南方占城国引进的品种,为纪念此事,将稻米称作粘谷,粘者占城国之米也。因此,*北方早期没有稻子,只有“黍稷菽麦麻”五谷(《汉书?食货志》)。

      但是,*年来的一系列考古发现证明,*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种植水稻的国家。例如,湖南省株洲市的云阳大地泽文化遗址,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内有距今五千一百五十年的稻种标本;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稻种标本,距今有七千余年。

      最重大的发现,是一九九四年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文化遗址,出土了目前全世界保存最好、最早的人工稻种。经同位素炭十四测定,这些金黄色的稻种实物,距今已有一万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黄帝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但种植五谷、从事农业活动并不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而是从神农氏时代就开始了。

      伏羲氏至今有一万二千年至一万四千年的历史,伏羲氏至黄帝时代也有七千余年,其间尚有神农氏时代,神农氏距今至少也有九千的历史。

      我们*人要相信自己的祖先,相信自己的历史,不要做自贬祖先、自己缩短自己历史的蠢事。这也同时证明了,*以农业立国的历史太悠久了,至少有九千年。

      简介

      《三字经》中有些句子很熟悉了,比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还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然而,往下读,不说不熟,压根就陌生——从没完整读过。

      通读的过程中非常感慨,我们小时候怎么没教这个呢?好多知识现在才知道,那简单几百个字串起来的历史,如果小时候背下来,上学的时候该多轻松……这文化大餐吃下去,才是嬴在了起跑线呢!

      蒙学启蒙“三百千”中,《百家姓》没有姓氏以外的内容,单调;《千字文》虽尽力编排归纳,因受字数限制,扯到的面广,但不全,且显零乱;因为过于“节俭”,内容有些地方较晦涩,牵强。

      《三字经》感觉是最好的一篇,除了琅琅上口,内容相对较全面,结构清晰顺畅。首段论教育的重要性,接着礼仪孝弟、自然人文常识、文化经典、朝代更迭、历史人物,最终又回到“苟不学,曷为人?”劝学上。

      《三字经》最早为宋代学者王应麟先生所作。因为编得太好,流传甚广甚久。后世元、明、清三朝在此基础上做了增补,也因此《三字经》版本较多。据说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版本最为流行,便选了这版,共1140字。

      《三字经》清1140字版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礼仪。

      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猪,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祥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阅读全文]...

2021-12-17 19:01:46
  • 古诗稻花开头的诗句

  • 花开,经典
  • 描写稻花的诗句有哪些

    《状江南·孟秋》郑概江南孟秋天,【稻花】白如毡。

    《喜雨》殷尧藩千里【稻花】应秀色,酒樽风月醉亭台。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鹊桥仙》稼轩居士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虎丘暮归小舟口号》赵执信【稻花】菱叶满流波,秋色其如夕照何。

    《鹊桥仙》辛弃疾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江南 2、敕勒歌 3、咏鹅 汉乐府 北朝民歌 (唐)骆宾王 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

    敕勒川,阴山下。

    鹅,鹅,鹅,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曲项向天歌。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天苍苍,野茫茫, 白毛浮绿水, 鱼戏莲叶北。

    风吹草低见牛羊。

    红掌拨清波。

    风 5、咏柳 6、凉州词 7、登鹳雀楼 (唐)李峤 (唐)贺知章 (唐)王之涣 (唐)王之涣 解落三秋叶, 碧玉妆成一树高, 黄河远上白云间, 白日依山尽, 能开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入海流。

    过江千尺浪, 不知细叶谁裁出, 羌笛何须怨杨柳, 欲穷千里目, 入竹万竿斜。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不度玉门关。

    更上一层楼。

    注:文章四友:杜审言、苏味道、崔融、李峤 8、春晓 9、凉州词 10、出塞 11、芙蓉楼送辛渐 (唐)孟浩然 (唐)王翰 (唐)王昌龄 (唐)王昌龄 春眠不觉晓, 葡萄美酒夜光杯, 秦时明月汉时关, 寒雨连江夜入吴, 处处闻啼鸟。

    欲饮琵琶马上催。

    万里长征人未还。

    *明送客楚山孤。

    夜来风雨声, 醉卧沙场君莫笑, 但使龙城飞将在, 洛阳亲友如相问, 花落知多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片冰心在玉壶。

    鹿柴 送元二使安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静夜思 (唐)王维 (唐)王维 (唐)王维 (唐)李白 空山不见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 独在异乡为异客, 床前明月光, 但闻人语响。

    客舍青青柳色新。

    每逢佳节倍思亲。

    疑似地上霜。

    返景入深林, 劝君更尽一杯酒, 遥知兄弟登高处, 举头望明月, 复照青苔上。

    西出阳关无故人。

    遍插朱萸少一人。

    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 17、望庐山瀑布 18、赠汪伦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唐)李白 (唐)李白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白乘舟将欲行, 故人西辞黄鹤楼, 呼作白玉盘。

    遥看瀑布挂前川。

    忽闻岸上踏歌声。

    烟花三月下扬州。

    又疑瑶台镜, 飞流直下三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 孤帆远影碧空尽, 飞在青云端。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不及汪伦送我情。

    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 21、望天门山 22、别董大 23、绝句 (唐)李白 (唐)李白 (唐)高适 (唐)杜甫 朝辞白帝彩云间, 天门中断楚江开, 千里黄云白日曛, 迟日江山丽, 千里江陵一日还。

    碧水东流至此回。

    北风吹雁雪纷纷。

    春风花草香。

    *猿声啼不住, *青山相对出, 莫愁前路无知己, 泥融飞燕子, 轻舟已过万重山。

    [阅读全文]...

2022-05-19 14:46:29
  • 麦子和稻子(一组微诗)

  • 1、水滴

      水花四溅

      与种子邂逅

      锁定爱的定点

      2、掩饰

      爱,不大声说出来

      是孕育暴发

      3、无拘无束

      同心也是个性

      无私自有豪放

      4、麦浪

      心向决定风向,和稻子

      用齐头并进

      否认江湖引力

      5、收割

      真正的视死如归

      不是头颅

      是心的皈依

      6、赞歌

      关于青蛙的心迹

      声音和耳朵

      都是明摆的招牌

      7、高度

      一种向上

      一种向下

      尺寸在心间

      8、注目礼

      不用花枝招展

      底气

      来自秋的成色

      9、洋溢

      把心交给腊梅

      入土为安

      10、缩影

      浓缩成一种伟大

      称为父母

    [阅读全文]...

2022-07-29 17:47:12
  • 麦田古诗宋杨万里

  • 诗人
  • 麦田古诗宋杨万里

      《麦田》是著名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其中又有怎样的意境呢?下面快随小编一起来看看麦田古诗宋杨万里相关内容吧!

      《麦田》原文

      作者:杨万里

      无边绿锦织云机,

      全幅青罗作地衣。

      个是农家真富贵,

      雪花销尽麦苗肥。

      麦田杨万里注音:

      wú biān lǜ jǐn zhī yún jī ,

      quán fú qīng luó zuò dì yī 。

      gè shì nóng jiā zhēn fù guì ,

      xuě huā xiāo jìn mài miáo féi 。

      麦田译文:

      只有织云彩的织机才能织出这无边的绿色锦缎,大地就像披上了一件用整幅的青罗做成的衣服。这才是农家真正的财富,残雪已经消尽,绿油油的麦苗在茁壮成长。

      麦田注释:

      锦:绸缎。

      织云机:比喻麦田如锦绣,由天上织机织成。

      销:消、融。

      麦田杨万里赏析:

      全诗描绘了早春雪融,麦苗返青的美景,赞美农民的辛勤劳动,表现作者与农家共欢乐的真挚感情。

      作者个人资料: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他一生作诗20000多首,只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扩展阅读:杨万里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5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淳煕六年(1179年)至十一年任职广东,发现惠、潮等州外皆无军营,将士皆居城中,遂奏请同意,在所有诸路乡间外砦盖造廨舍营房,不准士兵迁驻城内。在惠州先后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如《白鹤峰》《游东坡故居》《解舟惠州新桥》《游丰湖》等,其中《游丰湖》是惠州西湖历代名诗之一:“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及罗浮,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其人其诗在惠州影响很大,被祀于西湖畔的景贤祠。

      中兴四大家

      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诗派,后来认识到江西诗派追求形式、艰深蹇涩的弊病,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尽焚其力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径。他在《荆溪集自序》中曾回忆过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余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他在诗中也曾明确表白:“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陶(潜)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诗》之三)正因为他不随人脚跟、傍人篱下,敢于别转一路,推陈出新,终于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其诗风格纯朴,语言口语化,构思新巧,号为“诚斋体”。对当时诗坛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阅读全文]...

2022-05-10 15:48:21
  • 含有稻字的古诗词 带稻字的诗词名句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曹雪芹《菱荇鹅儿水》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社日》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阮元《吴兴杂诗》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曾几《苏秀道中》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水浒传·第十六回》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避*畏闻*,著书都为稻粱谋。——龚自珍《咏史》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二首》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

    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方向《咏儋耳二首》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白居易《春题湖上》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杨万里《悯农》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徐玑《新凉》

    论旁人斤斤计较,说自己花好稻好。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陈与义《早行》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韦庄《稻田》

    新筑场泥镜面*,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

    新筑场泥镜面*,家家打稻趁霜晴。——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辛弃疾《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其九十七》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佚名《国风·豳风·七月》

    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皮日休《橡媪叹》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郑遨《伤农》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稻不结籽因水少,人不风流因家贫。

    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契此《插秧歌》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和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

    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张孝祥《湖湘以竹车激水粳稻如云书此能仁院壁》

    黍稷稻粱,农夫之庆。——佚名《小雅·甫田》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韦庄《稻田》

    此乐殊未知,吾归当教汝。——张孝祥《湖湘以竹车激水粳稻如云书此能仁院壁》

    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

    晚舂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吴文英《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李珣《渔歌子·荻花秋》

    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范成大《田舍》

    稻粢穱麦,挐黄梁些。——屈原《招魂》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司马光《陶侃惜谷》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田家岂不苦?——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阅读全文]...

2022-03-19 22:26:08
  • 关于鸡黍的诗句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鸡黍年年乡社,桃李家家春酒,*地有神仙。——元好问《水调歌头·史馆夜直》

    相留且待鸡黍熟,夕卧深山萝月春。——沈佺期《入少密溪》

    鸡黍重回千里驾,林园闇换四年春。——白居易《答尉迟少监水阁重宴》

    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高适《赠别王十七管记》

    鸡黍何必具,吾心知道尊。——祖咏《田家即事》

    秾芳晓落花时雨,东家西家具鸡黍。——汪广洋《班枝花曲》

    西风黄叶滞公车,鸡黍从君怀故庐。——晁补之《赠送张愈秀才》

    匪但鸡黍约,要资药石良。——赵蕃《有怀二首·桑落黄而陨》

    鸡黍三家会,莺花二节连。——白居易《会昌春连宴即事》

    开樽荐瓜韭,汲井具鸡黍。——李存《赠胡巡检民》

    陈雷胶漆,范张鸡黍。——李瀚《蒙求》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钱谦益《丁卯元日》

    青鞋布袜云门路,鸡黍容吾叩主人。——孙应时《送陆华父归越》

    赴君鸡黍约,仍被酒壶绕。——胡寅《赴德秀海棠之集》

    寻常鸡黍休嫌薄,不浅交情二十年。——李攀龙《夏日袭生过鲍山楼》

    不忘鸡黍*生约,更泛潇湘下水船。——胡寅《赠李子扬》

    政如何蓧翁,鸡黍止季路。——陈造《次韵严文炳暂别归吴门》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

    村盘既罗列,鸡黍皆珍鲜。——权德舆《拜昭陵过咸阳墅》

    敢辞鸡黍费,农事及春兴。——张耒《腊日四首·日暖村村路》

    [阅读全文]...

2022-05-14 06:04:57
  • 诗经黍离原文及翻译

  • 诗经,文学
  • 诗经黍离原文及翻译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诗经黍离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国风·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整体赏析

      此诗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方式,因此这首诗具有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此诗所提供的具象,表现出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充满失望的呼号,就好像后世诗人”陈子昂吟出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心中所怀的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

      名家点评

      宋代李樗、黄櫄《毛诗李黄集解》卷八:“盖自幽王驯致至此。其诗日此何人哉。无所归咎也,亦不必如此诗言此何人哉。盖言含蓄之辞。亦不必谓之无所归咎。此盖周大夫不欲指斥其人也。”

      宋代朱熹《诗集传》“黍之离离,与稷之苗,以兴行之靡靡,心之摇摇。既叹时人莫识己意,又伤所以致此者,果何人哉?追怨之深也。”“稷穗下垂如心之醉,所以起兴。”“稷之实,如心之噎,故以起兴。”

      元代刘玉汝《诗缵绪》卷五:“然诗之兴。有随所见相因,而及不必同时所真见者,如此,诗因苗以及穗因穗以及实。因苗以兴心摇。因穗以兴心醉。因实以兴心噎。由浅而深,循次而进。又或因见实而追言苗穗,皆不必同时所真见……此乃作诗托兴之一体也。”

      明代万时华《诗经偶笺》卷三:“且于谓我心忧,谓我何求处,俱有含蓄。……不须点破宫室宗庙。彼何人哉。不斥其人,而追怨之意,更楚而深矣。”

      明代贺贻孙《诗触》卷一:“此诗妙在感慨无端,不露正意。”

      清代姜炳璋《诗序补义》卷六:“全诗未尝及宗庙宫室,并未及宗周。序者明白指出用一闵字,其一副如醉,如噎之情,千古如见。”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此专以描摹虚神擅长,凭吊诗中绝唱也。”

      诗经黍离读后感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我怀念你。可我怀念的是从前的你。琉璃瓦与青瓷瓶,金銮殿与沉香屑,四角天与红围墙,曾经轻易挥霍了那么多纸醉金迷的日子,如今回首却只觉沉痛。

      知否?知否?现在我安静地站在你面前,不是一时兴起,不是心血来潮。我怀念了你这么久,从离开的那一刻起,思念的弦从未停止在我心底弹一首凄婉的曲。知否?知否?逼迫我故地重游的,是心中不堪重负地方怀念,哪怕知道去路是一场凭吊与祭奠,我也只能孤身前往。

      现在的我再度站在这里,还来不及明了,曾经是幻影,怀念是陷阱,前路是梦境。

      你看你绿苗依依,可知曾经满眼金碧辉煌?你看你战火未侵,可知身后只剩断壁残垣?

      你看我沉默不语,可知我有万千思绪徒留叹息?你看我面容依旧,可知我已伤痕累累遍体鳞伤?

      我怀念你。可我怀念的不是此刻的.你。来回踱步,来回踱步,是否倾覆天地都无法让时光倒转?深锁眉头,深锁眉头,要怎样才能修补好所有裂缝让你光鲜依旧?

      谁知道,谁了解,此刻的我像是沉溺在无边的深蓝里,头顶是渐次灭顶的泡沫,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深渊,我不可遏制地往下沉,好像永远也触不到底。我只看了你一眼,就难过得说不出话了。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杨柳依依,桃花依旧笑春风。沧海桑田是摆脱不了的命,物是人非是如影随形的咒。

      我站在你脚下,你盘踞在我面前,你我仅隔半尺,可这却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了。一个是繁华的遗迹,一个是苟安的躯壳,一个是时代的屈辱,一个是卑微的印记。

      你说,——我们是不是从此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从此天各一方,两不相关?这天堑般的距离,从我弃你而去的那一刻起就无法消弭了吧。

      跨越一朝的兴衰,我的指尖轻触你冰冷破败的墙。青苔深深,你支离破碎的墙面被柔软湿漉的绿意覆盖,像是更触目惊心的疤痕。血迹斑斑,你荒芜贫瘠的土地被灼热鲜红的血液灌溉,竟也生长出欣欣向荣的庄稼。纵横的新生与蛰伏的伤口,你千疮百孔的躯体,不堪入目。

      我差点忘了,几个月前我还在这里信步闲游,这里的一草一木还保存着我的记忆,我的家人朋友手下刚刚在这里倒下。明明没过多久,为什么已经恍若隔世了?

      可是我怀念你,只有这才是唯一清晰的事,就算怀念的不是此刻的你。

      再回首,我以未亡人的身份,你以已逝者的面容,我不敢触你,你看不到我,时光苍老了心,风景迷乱了眼,我是漂泊的孤魂,你是寂寞的野鬼,就算紧紧相拥,也只能圈起一堆冰冷的空气吧。

      我差点忘了,你我之间相隔的,不是短短几个月,而是歌舞升*、觥筹交错的一个朝代。

      有谁知道吗?有谁了解吗?我难过的不是自己的荣华一夕尽毁,不是自己无法用鲜血捍卫你的尊严而只能做个逃兵,我难过的不是你曾经那么美好而现在破败不堪,不是以后漫漫岁月里你会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我难过的,是眼前清晰可见的“不可能”,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了,不可能了,连幻想都无法存在了。

      ——可是,我却还是无法停止怀念。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是不是应该回去了呢?抹去我将流未流的眼泪,放下我荒诞可笑的执念,跨上我瘦弱苍老的战马,趁失望还未演变成绝望的时候,逃离。现在就转身离开的话,我也许还能忘了你,忘了你支离破碎的面容,忘了那些缱绻的情思。我也许也还可以继续生活下去。朝代的更替是寻常事,人事的变迁是寻常事,我没有必要为一个已腐朽的朝代殉葬了自己。

      可是,好像还是太晚了。你的身影是我始料未及的沉重,那些斑驳的血迹,那些残损的城墙,那些萋萋的荒草,那些森然的白骨,既已成为蛰伏在我心底的影子,就再也无法轻易抹去了。

      说好只看你一眼,从此便做陌生人,却还是心不由己的,让你成了我最惨淡深刻的心事。终于还是为你殉了葬,以我本该风*浪静的一生。

      没有人知道吧,没有人了解吧,曾经不是曾经,后来没有后来,我引以为傲的回忆是战火纷飞中的纸醉金迷,我深恶痛绝的未来是国泰民安时的颠沛流离。这一生,原就是一场错。

    [阅读全文]...

2022-04-09 04:51:06
  • 诗经:黍离

  • 诗经
  •   《诗经: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谷物名。离离:成排成行的样子。

      2、稷,谷物名。

      3、行迈:前行。靡靡:步行缓慢的样子。

      4、中心:心中,摇摇:心中不安的样子。

      5、噎:忧闷已极而气塞,无法喘息。

      译文:

      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苗长得绿如绣。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忧郁神恍惚。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

      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扬花正吐穗。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迷乱如酒醉。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

      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已经结了籽。

      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郁闷气埂咽。

      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

      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

      赏析:

      请相信这不是杞人忧天。

      这是一首流浪者之歌。他一边漫游,一边唱出心中的忧郁。何以忧郁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为油盐柴米一类的生活琐事而忧。

      这是不是说得有点玄?不玄。我们心中的悲哀经常是说不出理由的,忧郁也无法进行理性的分析。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状态:莫名的烦恼,莫名的忧伤,莫名的悲哀,莫名的绝望。

      当然,它完全可能像一根导火索,被某一具体事物所点燃,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场景,一个物体。但诱因不等于忧郁和悲哀本身。更何况一个流浪漂泊者,神经随时都处于高度敏感的状备,最容易触景生情,睹物伤感,他没有明确的目的,似乎又在寻找什么;他没有归宿感,却又在冥冥之中受着什么指引。

      其实,这就是人。他不仅在物质的世界中实实在在地活着,他还想要追问为什么要活着,他还要关心同物质生活并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比如太阳月亮为什么会发光,星星为什么会闪亮,天空为什么会下雨打雷闪电,为什么有人生来就是王子,有人生来就是穷光蛋。大地大海有没有尽头。一想到这些物质解答不了的问题时,就会让人悲哀感叹。

      真正深刻的悲哀和忧郁,总是同上面一类的问题相联系的,并且是无法解决和永恒的。吃不饱的悲哀,穿不暖的悲哀,失去亲人的悲哀,在外服苦役的悲哀,都是有限的,短暂的,可以克服的,并且也是表层的。*氏百姓生活中的苦恼,仁人志士的慷慨激昂,商人亏本的痛苦,政治家仕途受搓,也可以归入有限的、短暂的、可克服的、表层的悲哀。

      少女比守财奴崇高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她会为失去爱情而在内心中哭泣,这与守财奴为金饯而哭泣不可同。

    [阅读全文]...

2022-05-10 13:42:57
  • 古文赏析:诗经王风黍离

  • 古文,诗经
  • 古文赏析:诗经王风黍离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文赏析:诗经王风黍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王风、黍离》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俗称"小米";

      2、离离:茂盛的样子。

      3、稷:高梁。行迈:远行;

      4、靡靡:迟迟、犹疑不决。

      5、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6、悠悠:遥远、渺茫。

      7、噎:食物塞住咽喉。

      [译文]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生出苗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烦闷方寸乱。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抽出穗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昏乱如醉酒。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结出粒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郁闷如噎食。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诗经、王风、黍离》赏析

      西周末年,周朝遭到来自北方的犬戎的入侵和蹂躏。周*王继位之后,丰镐残破不堪,被迫东迁雒(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王朝。东迁之后,丰镐旧有的宗庙宫室全都荒废,长满黍稷。旧臣行役路此,不禁伤怀悲怆,连呼苍天不已。这首诗就反映了这种情景,充满了缠绵悲戚的情绪。

      第一章写诗中主人公悲怆慨叹丰镐一片荒废,长满一行行的黍子,一行行稷苗;脚下的步子慢吞吞地迈着,心里显得十分不安。路上碰到了人,理解他的,说他心里有沉重的忧愁;不理解他的,说他在寻求什么。他不禁发出呼喊,高高在上的苍天啊,这是谁造成的呢!

      第二、三章内容和第一章意思相同,只不过把第二句的"苗"换成"穗"和"实",把第四句的"摇摇"换成"如醉"、"如噎",既表示时节的.推移又表明主人公的忧愁越来越沉重。全诗充满了缠绵悲戚的气氛,表现了对西周王朝的灭亡悲悼的伤感,对本阶级的没落的伤感。因此,这是一首伤感西周王朝的衰落的诗。主人公发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的慨叹,既表现了他对西周王朝衰亡后一片荒废的惊心休目,更显示出他对西周的衰亡深感已经无可挽回。

      全诗通过主人公的所见、所忧、所喊,塑造了一个感伤国家衰亡的人物形象,刻画了人物的"行迈靡靡","摇摇"、"如醉"、"如噎"的"中心"(心中),加上两句"谓我"的点染,"悠悠"两句的呼喊,使这个悲怆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其次,全诗三章反复咏叹,造成缠绵悱恻的气氛,令人感到悲痛欲绝,产生了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阅读全文]...

2022-05-19 00:18:10
  • 古风-观刈稻唐诗

  • 古风,唐诗
  • 古风-观刈稻唐诗

      深秋田野遍金黄,农家抢收稻谷忙。阿叔手机轻点按,俄而机车入田庄。

      车头稳立花衫汉,操纵方向意气扬。人道本村徐家子,热情服务好儿郎。

      机唱谷流欢田垄,俄顷金丹已满箱。垄上田主备好袋,金丹哗哗十袋装。

      摩托三轮频运送,半日谷子满廪仓。我家堂叔打工去,装袋运谷靠婶娘。

      娘家内侄来助阵,未几金灿满禾场。询问稻可丰收否?亩产两千是寻常。*

      我忆年少任会计,估产八百喜洋洋。又问增产缘何故,众夸隆*种改良。

      复问棉花怎少见,稻谷盈利更见强。时有老妪拾遗穗,不因贫饥为惜粮。

      族侄儿媳去东闽,留守携妻稼有方。今岁种稻二十亩,半晌稻谷堆成墙。

      留足口粮全出售,筹划明年建新房。对此情景我思忖,稼户潇洒乐无央。

      收稻不复五更起,弯腰曲背汗透裳。村长喝呼成过往,靡税反补农无伤。

      自主经营天时利,甩开臂膀奔小康。

    [阅读全文]...

2022-04-01 19:47:00
稻黍稷麦菽的古诗 - 句子
稻黍稷麦菽的古诗 - 语录
稻黍稷麦菽的古诗 - 说说
稻黍稷麦菽的古诗 - 名言
稻黍稷麦菽的古诗 - 诗词
稻黍稷麦菽的古诗 - 祝福
稻黍稷麦菽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