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城古诗刘克庄写的

关于治城古诗刘克庄写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治城古诗刘克庄写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治城古诗刘克庄写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治城古诗刘克庄写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2) 语录(1) 说说(2) 名言(859) 诗词(177) 祝福(1k+) 心语(356)

  • 刘克庄:忆秦娥

  •   《忆秦娥》

      作者:刘克庄

      原文: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注释:

      1、鸿:即鸿雁,是一种候鸟。秋风起时北雁南飞,春季则自南归北。在诗词中常被当作信使。

      2、大梁遗老:即中原父老、北宋遗民。大梁,战国魏都,即北宋时都城汴京。

      3、宣和宫殿:借指故国宫殿。宣和,宋徽宗年号。

      赏析:

      北宋灭亡,中原沦丧,人民生活在异族的铁蹄之下。这对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和南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心灵造成了巨大震撼,并成为他们在诗词中反复吟咏的主题。刘克庄这首词就是这样,他通过鸿雁北归,问候北方人民,遥想中原的残破景象,表达出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江南梅花凋谢了,万物逐渐复苏。北方边塞地区也应该冰融冻解。南来过冬的鸿雁正及早地归去。刘克庄此词,别开生面,委托北去的鸿雁,带口讯向长期处于金人统治下的宋遗民进行慰问。“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大梁,是指北宋首都汴京。遗老,年老的遗民。词人托鸿雁向他们问候,是表示对他们处境的关心,是对他们抗争的声援,同时也表达了南方爱国志士对北方骨肉同胞的思念之情。然而,何时才能完成统一大业呢?这却是无言可说了。

      词的下片,作者的想象翅膀随着鸿雁的北去而飞翔,展现出祖国大好山河残破冷落、人民流散、田园宫室荒芜的景象。“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浙河西面,指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宋、金分界(淮河)的前线之地。地处边防,却悄寂无声,反映南宋当局的苟且偷安,防务废弛,当然更谈不上恢复的准备。淮河以北,是金人占领的地区。炊烟少,指在战争破坏和被金人奴役掠夺之下,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这里真实地揭示了广大民众的苦难生活。最后两句,感情浓烈而深沉:“宣和宫殿,冷烟衰草。”宣和,北宋徽宗年号。北宋的汴京,到徽宗时期,城市的繁荣,宫廷的奢华到了极点。(m.ju.51tietu.net)北宋末年统治者“竭府库之积聚,萃天下之伎艺”,大兴宫殿,广植花木,穷奢极欲,激起人民的反抗,导致金人的入犯无力抵御,结局是身为俘虏,生灵涂炭,而逃到南方的赵宋统治集团,则又在西子湖畔营造起安乐窝,在那里醉生梦死,将祖宗故国抛在脑后。这一句表达的感情不禁让人想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只是后主抒发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刘克庄在这一句中抒发的只怕是物也非、人也非的更为深沉的慨叹。

      这两句不用动词和虚字而把时间、地点、景象和人物感情自然地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雄浑苍凉的广阔图画,鲜明形象,而含意却十分深远,耐人玩味,与李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可谓同曲同工。

    [阅读全文]...

2022-06-04 17:33:42
  • 刘克庄:莺梭

  •   《莺梭》

      作者: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注释:

      1、掷柳:从柳枝上投掷下来,这里形容黄莺在柳枝间飞下时轻捷的样子。迁乔:迁移到高大的乔木上。这里形容黄莺往上飞时轻快的样子。

      2、交交:形容黄莺的鸣叫声。弄机声:开动织布机发出的响声。

      3、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花如锦:花开得像锦绣一样美丽。

      4、织得成:织得出来,织得完。

      翻译:

      春天,黄莺飞鸣迅速,

      穿梭于园林之间,

      时而在柳树上,时而在乔木上,

      似乎对林间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情感。

      黄莺的啼叫声就像踏动织布机时发出的声音一般。

      洛阳三月,百花争奇斗艳,

      竞相开放,犹如锦绣。

      你看那些辛勤的黄莺正忙碌于园林之中,

      正是它们,费了多么大的工夫,

      才织成如此壮丽迷人的春色啊!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农历三月期间,洛阳花开似锦的美好春光。诗的大意说:黄莺在柳林里像穿梭般地飞上飞下,穿来穿去,对春光有无限情意;不时地发出“交交”的鸣叫声,这声音又好像开动织布机时的响声。农历三月季节,洛阳的花儿万紫千红,开得如同锦绣一般美丽,这些彩锦不知得用多少功夫才能织得出来。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作品。全诗中没有一个春字,而洛阳春天锦绣一样的美丽景色却跃然纸上。诗在这里选取了莺鸟和柳树两种素材。鸟儿在丝丝的柳绦中飞舞,让人很容易得想起丝线织成的绣品,而嘈杂的鸟鸣声也好像机器的声音,因此和莺梭这个题目很贴切。后一句有点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意思,洛阳那么大,莺鸟竟然将它装点得五彩斑斓,那要飞得非常久,花非常多的功夫。而三月的洛阳也是因为有手工业者辛勤劳动才使人们能衣着亮丽,使三月的洛阳真正艳丽似锦绣的。

      黄莺在这里是被赞美的,它的勤劳换来了洛阳的美丽,而这里面如果没有春天的力量,鸟儿固然不会飞来编织锦绣,柳树的枝条也没有翠绿的颜色,织起来也就不会那么艳丽了。所以赞美黄莺其实就是在赞美春天的勃勃生机,赞美春天带来了万物的欣欣向荣。诗人心中对春天的崇敬之情,通过“多少功夫织得成”来表达,一句感叹将情绪宣泄了出来,和前面的诗句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这首诗善于用明暗的比喻。把柳莺的飞下飞上喻为莺梭,把它的“交交”鸣叫声喻作机声,把洛阳盛开的花儿喻作锦绣,这些比喻形象、生动、传神。在古代写景咏物的小诗中,这也是很有名的一首。

    [阅读全文]...

2022-05-28 07:02:54
  • 盘点刘克庄的诗有哪些?刘克庄的诗词全集239首

  • 优美,诗歌
  •   可能大家对刘克庄这个名字会陌生,接下来小编为你介绍一下,刘克庄其实是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江湖诗派诗人。刘克庄的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刘克庄的足迹几乎走遍了江南各地,他对自然景物有一种特殊的喜爱之情。

      【刘克庄的诗词全集239首 】

      贺新郎·九日 - 宋代·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 宋代·刘克庄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 宋代·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试*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贺新郎·端午 - 宋代·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莺梭 - 宋代·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 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 多少工夫织得成。

      昭君怨·牡丹 - 宋代·刘克庄

      曾看洛阳旧谱, 只许姚黄独步。 若比广陵花, 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 今日荆榛狐兔。 君莫说中州, 怕花愁。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 宋代·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 戏鼓侵明发。 物色旧时同, 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 深拜楼西月。 人散市声收, 渐入愁时节。

      一剪梅·袁州解印 - 宋代·刘克庄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 宋代·刘克庄

      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须臾淡烟薄霭,被西风扫尽不留些。失了白衣苍狗,夺回雪兔金蟆。 乘云径到玉皇家。人世鼓三挝。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

      清*乐·纤云扫迹 - 宋代·刘克庄

      纤云扫迹, 万顷玻璃色。 醉跨玉龙游八极, 历历天青海碧。 水晶宫殿飘香, 群仙方按霓裳。 消得几多风露, 变教人世清凉。

      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 - 宋代·刘克庄

      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生膝。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 - 宋代·刘克庄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 宋代·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北来人 - 宋代·刘克庄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落梅 - 宋代·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 可堪*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 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 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 却忌孤高不主张。

      忆秦娥·梅谢了 - 宋代·刘克庄

      梅谢了, 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 凭伊问讯, 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 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 宣和宫殿, 冷烟衰草。

      卜算子·片片蝶衣轻 - 宋代·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 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 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 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 雨洗风吹了。

      沁园春·梦孚若 - 宋代·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玉楼春·戏林推 - 宋代·刘克庄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忆秦娥·春酲薄 - 宋代·刘克庄

      春酲薄, 梦中毬马豪如昨。 豪如昨。 月明横笛, 晓寒吹角。 古来成败难描摸, 而今却悔当时错。 当时错, 铁衣犹在, 不堪重著。

      戊辰即事 - 宋代·刘克庄

      诗人安得有青衫, 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 剩栽桑树养吴蚕。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 宋代·刘克庄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筑城行 - 宋代·刘克庄

      万夫喧喧不停杵, 杵声*惊后土。 遍村开田起窑灶, 望青斫木作楼橹。 天寒日短工役急, 白棒诃责如风雨。 汉家丞相方忧边, 筑城功高除美官。 旧时广野无城处, 而今烽火列屯戌。 君不见高城齾齾如鱼鳞, 城中萧疏空无人。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 宋代·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 试*章、这场公事, 怎生分付。 记得太行山百万, 曾入宗爷驾驭。 今把作、握蛇骑虎。 君去京东豪杰喜, 想投戈、下拜真吾父。 谈笑里, 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 问当年、祖生去后, 有人来否。 多少新亭挥泪客, 谁梦中原块土。 算事业、须由人做。 应笑书生心胆怯, 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空目送, 塞鸿去。

      风入松·归鞍尚欲小徘徊 - 宋代·刘克庄

    [阅读全文]...

2022-07-19 10:38:28
  • 刘克庄《落梅》赏析(含译文)

  • 古诗文
  • 刘克庄《落梅》赏析(含译文)

      “文言文是用古汉语写成的文章,与白话文相对。“文言文”包含策、曲、骈文等多种文体,其主要特征是:言文分离、音律工整、注重典故等。另外,“文言文”和“白话文”,在表达形式上是有区别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克庄《落梅》赏析含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翻译:

      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教人触目愁肠,更哪堪残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呢?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那么多原来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沉沦泥土与莓苔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香气,还久久不去。啊,让东风执掌对百花的生杀予夺大权,真是差矣错矣,它忌妒梅花的孤高,对梅花任意摧残,根本不讲怜香惜玉。

      赏析:

      刘克庄(1187-1269)宇潜夫,号白村居士,又号后村。初名灼,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南宋莆阳(今属福建)人。刘克庄是诗词兼擅的作家,为江湖诗派的代表诗人。刘克庄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词家及史学家。他著有《后村大全集》196卷,曾任过建阳县令、知州等官职。他主张收复中原,在诗词中曾有“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洒水西桥畔泪。”“笑谈里,定齐鲁。”“问长缨,何时入手,缚住戎主?”等豪壮之句。从刘克庄先后名号的更易中,可以窥见他的不凡经历和曲折心路。刘克庄的诗词多有感慨时事之作,为当时“江湖派”重要作家。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宁宗嘉定年间,时任建阳(福建)令的刘克庄写了《落梅》一诗,这是他咏物寄情的上乘之作。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目睹此情此景,爱国忧民的诗人真是万分痛心。作者虽有一腔报国热情,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倍受排挤、迫害,于是诗人便将内心的悲愤和不满借“落梅”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出来。

      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每一片落梅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何况那如雪花般飘落下来的铺满台阶又堆上了墙头的落梅呢面对如此凄凉的景象,自然引起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颔联进一步刻画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这两句对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刻。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一生。“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暗喻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带,暗用屈原失宠被逐,投汨罗江而死的故事。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不仅指屈原、韩愈,而且泛指历史上一切仕途坎坷的有志之士。诗人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颈联写落梅的最后结局:“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这两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落梅虽零落成泥,但香气经久不灭。诗人在此表面是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那些遭迁谪放逐但是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的赞颂,用笔委婉,言*旨远。

      上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看似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不怜香惜玉。实际上,“东风”者,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这首咏梅诗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有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诗人浓烈的悲愤之情。简直可视为一篇浓缩了的《离骚》。呜呼!“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刘克庄咏梅诗词之丰无人可及。不啻于斯,他的一生针对南宋“国脉微如缕”的现状,写下了大量抒发感慨的不同题材的诗篇,爱国之心“似放翁”,高洁之志“似稼轩”,其身其品一如梅花。

    [阅读全文]...

2022-06-07 11:39:49
  •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

      乱愁如织。

      老眼*生空四海,

      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

      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

      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

      爱说南朝狂客。

      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

      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去北,日西匿。

      赏析:

      此词为重阳节登高抒怀之作。上片写景感怀。“湛湛”六句写词人登楼远望情景,“白发”四句直抒“老眼”登览之所感。“神州泪”说明词人老眼洒泪乃为神州残破、沉沦而极度痛苦、伤心。“少年”三句遥接“老眼*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常恨”三句则写出词人老来萧瑟却不冷漠,依然情系神州。“若对”写词人赏菊饮酒的逸兴,以移情方式赞美了菊花高洁孤傲的品格,故怕菊花笑我冷寂,借菊花自振,表现出不辜负菊花的逸兴,颇见词人豪旷之性情。“鸿去北”二句暗示出词人赏菊饮酒,目送飞鸿北去,心向故国神州,意余言外,令人寻味不尽。全词写景寓情,叙事感怀,今昔交映,兼融家国之恨,意象凄瑟,既豪放,又深婉,是其抒情词的代表。

    [阅读全文]...

2022-07-28 23:15:57
  • 刘克庄:木兰花·戏林推

  •   《木兰花·戏林推》

      刘克庄

      年年跃马长安市,

      客舍似家家似寄。

      青钱换酒日无何,

      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

      难得玉人心下事。

      男儿西北有神州,

      莫滴水西桥畔泪。

      赏析:

      此词为戏赠友人以规讽之作。上片首句写其“年年跃马”,便画出了一个七尺男儿的雄姿,好男儿志在四方,故“客合似家家似寄”也无可厚非,作者特别拈出“青钱换酒”,“红烛呼卢”这些浪荡子弟狂饮滥赌的行为,如此勾勒出林推的虚度岁月,浮华浪荡,以戏谑文字传达惋惜之情。下片正面规箴林推。“易挑”二句对比妻子的真情挚意与*的逢场作戏。“男儿”二句更以复国兴邦之大业开导并激励林推的社会责任和思想境界。最后“莫滴水西桥畔泪”,委婉而又严厉,可谓“足以立儒”。全词寓庄于谐,以谐谑方式表达严肃旨意,笔致明快、情蕴深永。

    [阅读全文]...

2022-06-30 10:52:05
  • 刘克庄《落梅》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

  • 阅读,学生
  • 刘克庄《落梅》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

      在学*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刘克庄《落梅》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迁客来过岭: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韩愈的典故。②骚人去赴湘:用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永州一事。

      【大意】:

      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教人触目愁肠,更哪堪残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呢?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那么多原来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沉沦泥土与莓苔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香气,还久久不去。啊,让东风执掌对百花的生杀予夺大权,真是差矣错矣,它忌妒梅花的孤高,对梅花任意摧残,根本不讲怜香惜玉。

      背景

      刘克庄(1187-1269)宇潜夫,号白村居士,又号后村。初名灼,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南宋莆阳(今属福建)人。刘克庄是诗词兼擅的作家,为江湖诗派的代表诗人。刘克庄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词家及史学家。他著有《后村大全集》196卷,曾任过建阳县令、知州等官职。他主张收复中原,在诗词中曾有“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洒水西桥畔泪。”“笑谈里,定齐鲁。”“问长缨,何时入手,缚住戎主?”等豪壮之句。从刘克庄先后名号的更易中,可以窥见他的不凡经历和曲折心路。刘克庄的诗词多有感慨时事之作,为当时“江湖派”重要作家。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宁宗嘉定年间,时任建阳(福建)令的刘克庄写了《落梅》一诗,这是他咏物寄情的上乘之作。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目睹此情此景,爱国忧民的诗人真是万分痛心。作者虽有一腔报国热情,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倍受排挤、迫害,于是诗人便将内心的悲愤和不满借“落梅”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出来。

      赏析:

      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每一片落梅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何况那如雪花般飘落下来的铺满台阶又堆上了墙头的落梅呢?面对如此凄凉的景象,自然引起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颔联进一步刻画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这两句对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刻。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一生。“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暗喻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带,暗用屈原失宠被逐,投汨罗江而死的故事。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不仅指屈原、韩愈,而且泛指历史上一切仕途坎坷的`有志之士。诗人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颈联写落梅的最后结局:“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这两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落梅虽零落成泥,但香气经久不灭。诗人在此表面是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那些遭迁谪放逐但是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的赞颂,用笔委婉,言*旨远。

      上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看似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不怜香惜玉。实际上,“东风”者,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这首咏梅诗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有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诗人浓烈的悲愤之情。简直可视为一篇浓缩了的《离骚》。 呜呼!“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刘克庄咏梅诗词之丰无人可及。不啻于斯,他的一生针对南宋“国脉微如缕”的现状,写下了大量抒发感慨的不同题材的诗篇,爱国之心“似放翁”,高洁之志“似稼轩”,其身其品一如梅花。

      相关试题及答案

      1.诗歌是如何紧扣“落”字来写梅花的?请以颔联和颈联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2.这首咏梅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3分)

      3、颈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句诗,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4分)

      4、《落梅》一诗,因其言*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4分)

      【参考答案】

      1.用 “飘”“坠”“点”“粘”等动词,逼真地写出了梅花飘然而落的动态;(1分),用飘落数量的多(“多莫数”)和落得很惨(“乱点莓苔”“迁客过岭…”“骚人赴湘”)(1分)来写落梅飘零的遭遇之惨。(1分)

      2.诗歌主要采用借物咏怀的手法,写梅又似写人,(1分)传达了落梅的悲惨境遇。表达了对梅高洁品格的赞美,(1分)流露出了诗人的自我情感,寄寓了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和对嫉贤妒能者的憎恶,对压制人才的悲愤。(1分)

      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1分)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1分)实际上托物言志,(1分)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1分)

      4、尾联看似指责“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嫉恨梅花孤高。(1分)实际上是用比喻手法,把“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1分)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对这种不尊重人才现象的强烈不满。(2分)

      二: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诗是一首___________。(1分)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3)“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4分)

      试题答案:

      (1)七言律诗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

      (3)①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丫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乱点莓苔”,寂寞凄凉,然而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赞美梅花的坚贞高洁。

      ②两句诗都是托物言志,赞美那些虽遭苦难仍坚守志节的人。

      三:

      ⑴简要赏析颔联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⑵本诗尾联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⑴颔联两句运用了用典、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的遭遇来比喻“落梅”(同时也是化用韩、柳被贬的典故),不仅表达了对梅花的深切同情,而且是对“迁客”“骚人”梅花般告戒品格的赞美,比喻十分贴切。

      ⑵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表面上谴责东风不解怜香惜玉,却偏偏掌握了对众花生杀予夺的大权,忌妒梅花的孤高,任意摧残它;实际上是巧妙而曲折地讽刺那些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当前这个毁弃贤才的时代的不满。

      四:

      1.“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5分)

      2. 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两句诗表面上都写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1分)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1分)实际上托物言志(2分),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惨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1分)

      2. 采用比喻手法。(2分)把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的“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1分)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1分)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对这种不尊重人才现象的强烈不满。(2分)

    [阅读全文]...

2022-03-01 23:09:55
  • 题都城南庄古诗(题都城南庄的诗意)

  • 诗意
  • 作者:黎遇之,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世间最美的相遇,是什么样子?

    *慕蓉说,相遇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

    若要换成一句诗,大概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第一次知道唐朝诗人崔护,便是因这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也因这句诗,总认为百花中,桃花之美更胜一筹。

    崔护,唐代大历——贞元年间的诗人,字殷功,唐朝博陵(今河北定州)人,贞元十二年高中进士后做过京兆尹、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等官,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婉约精炼。

    《全唐诗》中收录他的诗作有6首,最让人读过难忘的,便是这首《题都城南庄》。

    01

    崔护“高考”落榜,初次邂逅绛娘

    写《题都城南庄》时,崔护还只一个书生,虽然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资纯良,才情俊逸,但也是一个性情清高孤傲,*日埋头寒窗苦读,独来独往的人,简单概括就是:

    长得帅,才华高,家世好,话还少

    此时的崔护,尚未考得功名,emmm……更准确的说,他去考了,但是……刚好落榜了。

    崔护到长安,是为了考进士,虽然落榜了……没考上咋办,再考一年呗!和其他落榜学子不同的是,崔护落第后还参加了一场“私试”,做了一个写判词的小官,并就此在长安住了下来,等待第二年再考。

    (私试:唐宋时聚集进士定期举行的临时考试。)

    在这一年的清明节这天,崔护独自一人到长安城南散心,他到了一个村庄,看到一片灿若朝霞的桃花林,在桃林隐约间,还有一间院子。

    他想去讨杯清水解热,便上前驻足敲门,敲了很久,门只开了一个缝隙,声音从里面传出:“谁呀?”原是一位妙龄姑娘,这是崔护与绛娘的第一次邂逅。

    他道,“我叫崔护,今日独自一人出门踏青,有些口渴,想讨杯水喝。”姑娘听后,请崔护进到院中坐下,回到里间准备茶水。

    崔护坐定后开始打量屋内四周,见其家墙壁正中悬一副对联,联文是:

    几多柳絮风翻雪,无数桃花水浸霞

    临窗的书桌上,还有有一帧墨渍未干的《咏梅》诗笺,细看才知,是一首《咏梅》:

    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

    可怜浑似我,零落此山中。

    崔护料想,此诗必定为这里的主人所书,也是一个颇有雅趣之人罢。

    正想个究竟,里间的姑娘端着茶水走了出来,递给崔护。姑娘自己则倚靠着一棵桃树,含笑不语地看着他。

    崔护看姑娘容貌清秀,难免有些心生好感,细看之下,姑娘不施粉黛的面庞,素净淡雅的布衣,都衬托着少女的灵秀,宛若这园里,在春风中灿烂绽放的桃花。

    彼时,耳边春风轻拂,眼前桃花灼灼,正衬上女子的笑颜,世间最美莫过于此。

    自古以来,才子遇佳人,总会发生点故事,可这一次,却没有。

    有点动心的崔护在喝水时,开始逗姑娘说话,问及姑娘的姓氏及家人,姑娘只说“小字绛娘,随父蛰居在此”,似有什么不便说的缘由,没有提及姓氏和家世,对此,崔护也不便多问。

    随后崔护继续和姑娘搭话,姑娘却都只羞涩地笑而不答,崔护心想,大概是唐突了吧,便不好意思多待,只得恋恋不舍地告辞离去。

    02

    爱情,有时是不经意的想起

    崔护不舍的告别,绛娘含羞的少女情怀,似乎都被悄悄掩埋在这一场桃花春风里,半是缱绻,半是矜持。

    回去之后的崔护,虽然一直难忘那个倚靠在桃花树下,含羞看着他的姑娘,但又觉得,也许姑娘对他没有爱慕之心,渐渐的,便把姑娘藏于心底,专心备考。

    也许每个人陷入爱情里的人都会这样,在没有互相表明心迹以前,内心总是忐忑又带着几分莫名的期待,希望ta喜欢自己,又怕ta不喜欢自己……于是不断安慰,没关系,喜欢是一个人的事情,如果……也能刚好互相喜欢更好……

    总觉得这世间最美的暗恋,便是我悄悄喜欢你时,你也刚好喜欢我,如果有一天我们相遇,就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自崔护离开后,绛娘心中也一直对他念念不忘,翩翩俊俏的少年郎,才情四溢,相貌出众,彬彬有礼,这些都在她心中久久盘桓。

    转眼又是一年春,又是一年桃花绽放,也许正是这样灿烂的春光和桃花,崔护触景生情,想起了去岁的那场邂逅,想起了那位悄藏于心中已久的姑娘,炽热的感情让他忍不住想要去寻她。

    于是,他再次来到了城南,庄院依旧、桃花依旧,可女子却不知去往了何处。

    怅惘失落之下,他写下这首《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是多么美的相遇啊。

    在植满桃林的郊外,偶遇一个美丽的女子,一颦一笑,皆令人心动难忘,远处吹来的和煦春风,树影间的桃花灼灼其华,微风拂过,落英缤纷……美得仿佛一场幻梦。

    仿佛那一年陆游重游沈园,忆及发妻唐琬的心情: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其一》

    又有些像《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初次遇见猝不及防,离开后期待再次重逢,却难寻归路。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一个”笑”字,却道出了无限叹惋悲伤,世事多变。

    世上最悲伤的事,莫过于笑着说“我没事”,世上最遗憾的事,莫过于“我本可以……”

    有些人,千帆过尽,才开始知道回头;

    [阅读全文]...

2022-01-19 16:27:51
  • 驿站 刘克/美国

  • 拉市海的三月,樱花笑开

    茶马古道马蹄声声

    熟透的樱花沿着重力线寻觅落地的花瓣

    我沿着古道寻找下一个驿站

    驻足窗扉,不再追赶月色

    台前眸中火焰

    挑逗着神经,让行途者陷入凝望

    酒水端上,妖舞翩翩

    是沉迷于股股酒香,灌醉来风

    还是继续让生命里的火苗重燃新起点

    丹东栗伟推荐:

    对驿站理解透彻,通过对景色的描述,把自己置入其中。但浅淡的酒香,无法沉醉读者,那就让自己生命里的火苗,重新燃烧!

    [阅读全文]...

2022-06-25 11:13:56
治城古诗刘克庄写的 - 句子
治城古诗刘克庄写的 - 语录
治城古诗刘克庄写的 - 说说
治城古诗刘克庄写的 - 名言
治城古诗刘克庄写的 - 诗词
治城古诗刘克庄写的 - 祝福
治城古诗刘克庄写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