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里和法律有关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里和法律有关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里和法律有关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里和法律有关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七律立夏的古诗词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律立夏的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立夏》
宋·方回
吾家正对*山,南向宜添屋数间。
百岁十分已过八,只消无事守穷闲。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经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辽凉》
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偷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暑旱苦热
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
宋·陆游
手持绿酒酹苍苔,今岁何由疋马来。
清泪不随春雨断,孤吟欲和暮猿哀。
皂貂破弊归心切,白发凄凉老境催。
誓墓只思长不出,松门日日手亲开。
立夏奉祀太一宫
宋·刘筠
舜柏森森拂绛霄,薰风瑟瑟动云璈。
琳房遍设沉榆*,金檠齐燃绿桂膏。
秘册十行开凤检,灵辉三烛驻霓旄。
香飘员峤空歌歇,北斗阑干月殿高。
立夏
宋·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赠奉律上人(律公精于维摩经)
李德裕〔唐代〕
知君学地厌多闻,广渡群生出世氛。
饭色不应殊宝器,树香皆遣入禅薰。
朝鲜途中寄国王十律今录二律 其一
祁顺〔明代〕
外域梯航万国通,朝鲜*在海云东。君臣治道光前烈,人物衣冠有古风。
八教条章终不改,三京形胜久称雄。农桑乐业边尘静,正囿*德化中。
朝鲜途中寄国王十律今录二律 其二
祁顺〔明代〕
浅薄无由赞盛时,只凭忠赤答恩私。吟多耻售鸡林价,客久常悬凤阙思。
山似留人多北耸,水因归海尽东驰。临岐莫讶辞行赆,杨震从来畏四知。
迎新春·嶰管变青律
柳永〔宋代〕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萧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寄殷协律
白居易〔唐代〕
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
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
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
吴娘暮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闻。
立春古律
朱淑真〔宋代〕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问春古律
朱淑真〔宋代〕
春到休论旧日情,风光还是一番新。莺花有恨偏供我,桃李无言祇恼人。
粉泪洗干清瘦面,带围宽尽小腰身。东君负我春三月,我负东君三月春。
寓言二首(次首《律髓》入侠少类,作卢象《杂诗》)
王维〔唐代〕
朱绂谁家子,无乃金张孙。骊驹从白马,出入铜龙门。
问尔何功德,多承明主恩。斗鸡*乐馆,射雉上林园。
曲陌车骑盛,高堂珠翠繁。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
君家御沟上,垂柳夹朱门。列鼎会中贵,鸣珂朝至尊。
生死在八议,穷达由一言。须识苦寒士,莫矜狐白温。
赠赵协律皙
李商隐〔唐代〕
俱识孙公与谢公,二年歌哭处还同。
已叨邹马声华末,更共刘卢族望通。
南省恩深宾馆在,东山事往妓楼空。
不堪岁暮相逢地,我欲西征君又东。
郑瓘协律
杜牧〔唐代〕
广文遗韵留樗散,鸡犬图书共一船。
自说江湖不归事,阻风中酒过年年。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栻《立春偶成》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声律启蒙·上卷·一 东》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小窗幽记·集醒篇》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格言联璧·持躬类》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虞书·舜典》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白居易《寄殷协律 / 多叙江南旧游》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格言联璧·接物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山寺清幽,直踞千寻云岭;江楼宏敞,遥临万顷烟波。——《声律启蒙·下卷·五 歌》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七律二首·送瘟神》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七律二首·送瘟神》
律身惟廉为宜,处世以退为尚。——《格言联璧·接物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七律·忆重庆谈判》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七律·到韶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七律·登庐山》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千字文·全文》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
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七律·答友人》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登庐山》
*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七律·答友人》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七律·长征》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七律二首·送瘟神》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二首·送瘟神》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七律·答友人》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七律·登庐山》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七律·吊*同志》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柳永《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矣。——《文心雕龙·声律》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七律二首·送瘟神》
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小窗幽记·集法篇》
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柳永《迎新春·嶰管变青律》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七律·答友人》
关于读书自律的古诗词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自律的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裴说《句》
2、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汪莹《示儿》
3、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4、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5、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刘岩《杂诗》
6、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彭兆荪《读书》
7、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8、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姚合《别贾岛》
9、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10、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11、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法式善《读书》
12、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適《答侯少府》
13、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袁枚《遣怀杂诗》
14、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许浑《寄殷尧藩》
15、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杨循吉《题书橱》
16、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王维《偶然作六首》
17、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陶渊明《读山海经》
18、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19、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20、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寄吴冲卿》
21、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蜀城怀古》
2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2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24、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25、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袁枚《寒夜》
26、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27、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8、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29、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潘际云《厂桥》
30、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3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
32、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33、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34、又是今年忆去年。——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35、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杨继盛《言志诗》
3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37、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38、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
39、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40、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薛令之《草堂吟》
41、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宋应星《怜思诗》
42、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43、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4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46、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杜荀鹤《书斋即事》
47、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48、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49、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欢迎大家分享。
一、古诗词赏析方法
1、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2、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要害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对……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的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二、根据题材的不同
分析: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正确地判定。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的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有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留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有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有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扩展资料:
古诗词是一种有特殊格式及韵律的文体,它以古体诗、*体诗为代表。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体裁
*体诗:绝句:4句1、2、4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绝”,七字称“七绝”
律诗:8句,4联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
律诗分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
(颔联、颈联对仗)
词: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组成:词牌名、题目
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词(91字以上)
风格:婉约派、豪放派
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
文学风格
从文学风貌论,七古的典型风格是端正浑厚、庄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风格则是宛转流动、纵横多姿。《文章辨体序说》认为“七言古诗贵乎句语浑雄,格调苍古”,又说“放情长言曰歌”、“体如行书曰行”,二者风调互异。《诗薮》论七古亦云:“古诗窘于格调,*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则在七古、七律之外,因其风格的差异视七言歌行别为一体。《昭昧詹言》说“七言古之妙,朴、拙、琐、曲、硬、淡,缺一不可。总归于一字曰“老”,又说“凡歌行,要曼不要警”。
“曼”即情辞摇曳、流动不居;“警”即义理端庄、文辞老练。这些评论,都揭示了七言古诗与歌行在美感风格方面的不同。尽管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以七古的笔法写歌行、以歌行的笔法写七古,一度成为时尚,然而在总体上仍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举例来说,杜甫《寄韩谏议注》、卢仝《月蚀诗》、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李商隐《韩碑》等,只能是七言古诗;而王维《桃源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长恨歌》、韦庄《秦妇吟》只能是七言歌行。
表现的手法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没少做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通常是体会诗词中的字词、意境、句意、语言特色、主旨、技巧、结构思路等更深层次的内容。很多人在面对古诗词鉴赏的时候都很头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
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
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
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
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咏石灰》)
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影疏淡,幽香缕缕,梅花神态活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 “炼句”
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
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C、倒装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
D、省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古诗词鉴赏的三种方法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备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老师头疼,学生害怕。其实,只要注意方法,就可以化难为易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词鉴赏的三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一,三看法。一首诗词到面前来要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标题,能基本地把握诗词的内容和主题,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不看标题的话,这首诗分明是在写“池塘”的,其内容很难和“书”联系上;看作者,可知作品的风格,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飘逸豪放;看注释,如在诗的底部加上“这是诗人在安史之难期间写的一首小诗”一行小小注释,作用很大,可知此诗内容可能是对国家命运的兴叹,对民不聊生的悲歌。
其二,填表法。一首诗词不管是什么内容一定都遵循一个规律:要么写景,要么叙事,但都表达一种情感,因为诗词的语言是浓缩的、是凝练的,因为有这个语言障碍,很多学生读诗时像读文言文一样,理解起来很费时,所以学生可以越过这道障碍。就是填表法,时间(季节)——;地点——;人物——;事件——;景物——;情感——。
其三,记忆法,要求学生*时记住三个概念及该概念下的小小的术语。
(一)诗词的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题中考查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如“一雨池塘水面*,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静。
2、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让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3、夸张。
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4、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诗人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琵琶尽可以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感情内容,所以说“新”与“旧”的对比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徐兰《出关》),诗人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5、衬托。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修辞。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反衬一般又包括动衬静、声衬寂、乐衬哀。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浚弹琴》),第四联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衬托了琴声的魅力。“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苏轼《阮郎归?初夏》),尾句以棋声衬托了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陈维崧《醉落魄?咏鹰》),诗人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了鹰的形象。
6、顶真。
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如“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椒房;*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马致远《汉宫秋》),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7、双关。
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如“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朱淑真《秋夜》),第三句中“凉”字意义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8、通感。
也叫移觉,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如“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诗人用通感的修辞写了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和欢快。
(二)诗词的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三)诗的表现手法(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1、用典。用典分为两类,一是用事,二是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句。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趣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意在丰富诗歌的意蕴,促使人联想与想象。
2、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典型意象。
3、想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4、衬托。指的是以乙衬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5、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与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6、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7、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8、抑扬。抑扬分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9、首尾照应。对前面所写的内容作必要的回答或呼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10、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1、侧面描写。对主要描写对象的周围的事物进行描写,使主要描写对象更鲜明,更突出。
12、借景抒情。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着一字,全然寄寓在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3、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14、寓意于象。诗歌中最基本的形象单位是意象。古代诗歌*惯于借物象寄托作者的主观情思,而且千百年来形成了一种寓“意”于“象”的表现手法。古代诗人喜欢用月亮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用夕阳、白云表达无穷的思绪,用杜鹃表示动人肺腑的哀怨凄悲之情;喜欢拿松、梅、竹、菊当作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用梧桐写悲秋,用芭蕉写愁肠,用芳草喻离恨,以落花代表生命的短暂;还喜欢借长亭叙惜别,借西楼抒愁思,借折柳写送别。(概念太多就只需要记住一些名词术语)
以上三种办法具体用哪一种看具体的诗词而定,如鉴赏张先的《惜琼花》:
汀蘋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
汴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 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这首词用三看法就不行,没标题只有词牌,学生对张先也生疏,又没注释,所以用第二种办法——填表法:时间有两个(春天和秋天),景色也有两种,一个是春景(汀蘋白,苕水碧)一个是秋景(萤火、断云孤鹜青山),地点也是两个(苕水和汴河)心情两个(驻乐欢*和徘徊相忆)这样一来此词表达的内容就清楚了,在家欢乐到异乡愁苦,在家乡见到的景色是春景色彩绚丽,在异乡见到的是秋景色彩黯淡,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思乡念人情怀。
上面的第三种办法,看来是很繁琐的,所记术语要多些,其实只要记住八种修辞和四种表达方式就可以,其他都是表现手法,这样记起来容易,多记些做起来简便得多,如同样鉴赏张先的词《惜琼花》,有这样一道题目“这首词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词人情感的?”掌握了第三种办法一下子就可从回答“对照”或“借景抒情”了。三种办法中,第二种最实用,简单明了。以上是个人一孔之见,希望对莘莘学子有一点点帮助我就感到欣慰了。
古诗词(精选10首)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精选10首),欢迎阅读与收藏。
1、《沁园春·雪》
朝代:现代作者:*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3、《长恨歌》
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
关于法律的诗句
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见于《诗经》。那么关于法律的诗句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关于法律的.诗句
1、惟用法律自绳己
唐
韩愈
出自《寄卢仝》
2、法律底须存八议
明
龚诩
出自《甲戌乡中民情长句寄彦文布政》
3、扫除诗书诵法律
宋
苏轼
出自《石鼓》
4、始读法律亲笞榜
宋
陆游
出自《秋怀》
5、自従四方多法律
宋
苏辙
出自《次韵子瞻见寄》
6、兼通法律吏能精
宋
苏辙
出自《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
7、自从四方多法律
宋
并叙
出自《次韵子瞻见寄》
8、先公法律自治身
宋
陈宓
出自《送师道弟守德庆》
9、不将法律作春秋
宋
陈普
出自《咏史上·宣帝》
10、法律行随手
宋
陈襄
出自《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
11、法律剡章真未尽
宋
陈造
出自《次韵黄簿》
12、法律森严信殊绝
宋
高斯得
出自《孤愤吟上十韵》
七律立夏优美古诗词(精选19首)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律立夏优美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寓言二首
贾至
春草纷碧色,佳人旷无期。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叹息良会晚,如何桃李时。怀君晴川上,伫立夏云滋。
凛凛秋闺夕,绮罗早知寒。玉砧调鸣杵,始捣机中纨。
忆昨别离日,桐花覆井栏。今来思君时,白露盈阶`。
闻有关河信,欲寄双玉盘。玉以委贞心,盘以荐嘉餐。
嗟君在万里,使妾衣带宽。
2、壶中天·念奴娇
朱元夫
人生有酒,得闲处、便合开怀随意。况对寿、龟仙鹤舞,犹直壶天一醉。蚕麦江村,梅霖院落,立夏明朝是。樽前回首,去 年四月十二。依旧洛里吟窝,华台书隐,心事无怀氏。偃鼠醯鸡空扰扰,海月天风谁寄。珠璧祯祥,斗牛光景,预可占斯世。先生出否,明 年方六十岁。
3、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湫明诗
滕岑
不教胡马度阴山
牧童骑黄牛
道是无晴却有晴
天街小雨润如酥
旧书不厌百回读
位卑未敢忘忧国
无意苦争春
星垂*野阔
我寄愁心与明月
露似珍珠月似弓
4、立夏前二日作
陆游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5、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
陆游
京尘相值各匆忙,谁信闲人日月长?
争叶蚕饥闹风雨,趁虚茶龆菲烨埂
林中晚笋供厨美,庭下新桐覆井凉。
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
四月二十八日作又行遍人间病不禁,
四月欲尽五月初,九十未及八十余。
开口何曾谈世事,收身且复爱吾庐。
6、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7、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8、阮郎归·初夏
法律纪律的古诗词
与古诗词有关的法律
关于法律的古诗词
歌颂法律的古诗词
有弘扬法律的古诗词
古诗词里和法律有关的
法律援助的古诗词
关于法律的诗词
违反了法律的古诗词
关于法律的诗句古诗词
关于法律古诗的诗词
法律严格的重要的古诗词
法律公*的古诗词对联
有关法律的诗词
40字的古诗词法
形容法律公正的古诗词
法律的古诗
关于法律的古诗词9句五言
关于遵守法律的古诗词
形容法律风险的古诗词
法律或教育的一些古诗词
遵守法律法规的古诗词
法律上辞职时可以用的古诗词
关于法律教育的诗句古诗词
古诗词的词法和句法
法律有关的古诗
写法律的古诗
古诗中的法律
古诗与法律有关的
描述法律公*公正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