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行宫是怀古诗吗

关于元稹的行宫是怀古诗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元稹的行宫是怀古诗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元稹的行宫是怀古诗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元稹的行宫是怀古诗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70) 语录(6k+) 说说(13) 名言(3) 诗词(807) 祝福(3) 心语(115)

  • 元稹《行宫》

  • 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解

      ⑴寥落:寂寞冷落。

      ⑵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译文

      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

      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

      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

      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可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参互并观。这里的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即“上阳白发人”。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这些宫女天宝(742-756)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此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此时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十分凄绝。这首诗*实,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并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

      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我国古典诗歌讲究精炼,写景、言情、叙事都要以少总多。这首诗正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意思,所以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二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以为这首诗是王建所作,并说“语意绝妙,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阅读全文]...

2022-07-29 20:32:43
  • 元稹:行宫

  •   《行宫》

      作者: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释:

      1、寥落:寂寞冷落。

      2、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译文:

      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

      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

      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

      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可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参互并观。这里的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即“上阳白发人”。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这些宫女天宝(742-756)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此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此时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十分凄绝。这首诗*实,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并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

      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我国古典诗歌讲究精炼,写景、言情、叙事都要以少总多。这首诗正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意思,所以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二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以为这首诗是王建所作,并说“语意绝妙,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m.ju.51tietu.net)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阅读全文]...

2022-05-05 02:03:18
  • 元稹的古诗

  • 1、《看花》努力少年求好官,好花须是少年看。君看老大逢花树,未折一枝心已阑。

    2、《雨后》倦寝数残更,孤灯暗又明。竹梢馀雨重,时复拂帘惊。

    3、《杏花》常年出入右银台,每怪春光例早回。惭愧杏园行在景,同州园里也先开。

    4、《寄乐天二首》荣辱升沉影与身,世情谁是旧雷陈。唯应鲍叔犹怜我,自保曾参不*。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老逢佳景唯惆怅,两地各伤何限神。论才赋命不相干,凤有文章雉有冠。羸骨欲销犹被刻,疮痕未没又遭弹。剑头已折藏须盖,丁字虽刚屈莫难。休学州前罗刹石,一生身敌海波澜。

    5、《采珠行》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万人判死一得珠,斛量买婢人何在。年年采珠珠避人。今年采珠由海神。海神采珠珠尽死,死尽明珠空海水。珠为海物海属神,神今自采何况人。

    6、《织妇词》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7、《田家词》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蔟蔟,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雠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8、《杂忆五首》今年寒食月无光,夜色才侵已上床。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花笼微月竹笼烟,百尺丝绳拂地悬。忆得双文人静后,潜教桃叶送秋千。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山榴似火叶相兼,亚拂砖阶半拂檐。忆得双文独披掩,满头花草倚新帘。春冰消尽碧波湖,漾影残霞似有无。忆得双文衫子薄,钿头云映褪红酥。

    9、《春蝉》我自东归日,厌苦春鸠声。作诗怜化工,不遣春蝉生。及来商山道,山深气不*。春秋两相似,虫豸百种鸣。风松不成韵,蜩螗沸如羹。岂无朝阳凤,羞与微物争。安得天上雨,奔浑河海倾。荡涤反时气,然后好晴明。

    10、《种竹》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9路锞共恢粒??耸苯诶弧

    [阅读全文]...

2021-12-09 03:55:17
  • 菊花的诗句古诗元稹

  • 菊花
  • 菊花的诗句古诗元稹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下面是元稹的描写菊花的诗句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父元宽,母郑氏。元稹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

      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1、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黄菊枝头生晓寒。 —— 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

      3、黄菊开时伤聚散。 —— 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4、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 唐寅《菊花》

      5、菊暗荷枯一夜霜。 —— 苏轼《浣溪沙·咏橘》

      6、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 王之涣《九日送别》

      7、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8、短篱残菊一枝黄。 —— 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9、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 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0、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11、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 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12、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 —— 李世民《度秋》

      11、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 曹雪芹《螃蟹咏》

      14、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 于谦《过菊江亭》

      15、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 文森《九日》

      16、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 —— 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17、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 刘禹锡《始闻秋风》

      18、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 杜甫《宿赞公房》

      19、绮*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20、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 曹雪芹《残菊》

    [阅读全文]...

2022-07-23 03:05:01
  • 《行宫》古诗词鉴赏

  • 文学
  • 《行宫》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主要是根据古诗词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深入的体会赏析其中的含义。古诗词鉴赏的正确赏析步骤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行宫》古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翻译

      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

      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注释解释

      寥(liáo)落:寂寞冷落。

      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说:谈论。

      玄宗:指唐玄宗。

      创作背景

      元稹生活在中唐年代,正值唐朝经历过安史之乱不久,国力的各个方面都在走下坡路之时。该诗就是以小见大地点明了唐朝衰败的重要原因。

      诗文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从诗的内容上看,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末尾一句“闲坐说玄宗”。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白头宫女”,时间地点则是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红花盛开,正是一年春好处之时。从天宝至贞元,过了半个世纪左右,漫长的岁月,风雨的侵蚀,古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而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透过纯朴的字面,我们分明听到了她们痛苦的心音。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写道:“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白诗直截了当地道出了年老宫女的幽怨,元诗则点染寥落的环境,以红色宫花和白头宫女相互衬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对比来揭示宫女的悲惨生活和心理活动。二诗相比,一具体,一概括,一以感情的热烈淋漓见长,一以境界的深沉隽永取胜。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四句诗,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亡国致乱的历史因由,其讽刺与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人回味咀嚼。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少女的变为白发老人,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调加以表现,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这首诗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深刻的意思。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这首绝句语言*实,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动人,也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王建的《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元稹的《连昌宫词》,都是长达千字左右的宏篇巨制,详尽地描述了唐玄宗时代治乱兴衰的历史过程,感叹兴亡。总结教训,内容广博而深刻。元稹这首小诗总共不过二十个字,能入选《唐诗三百首》,与这些长篇巨作比美,可谓短小精悍,字字珠玑。

      名家点评

      宋代洪迈《容斋随笔》:白乐天《长恨歌》、《上阳宫人歌》,元微之《连昌宫词》,道开元宫禁事最为深切矣。然微之存《行宫》一绝……语少意足,存无穷之味。

      元末明初瞿佑《归田诗话》:《长恨歌》一百二十句,读者不厌其长,微之《行宫》词才四句,读者不觉其短,文章之妙也。

      明代高棅《唐诗正声》:吴逸一评:冷语有令人惕然深省处,“说”字得书法。

      明代胡应麟《诗薮》:语意妙绝,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玄宗旧事出于白发宫人之口,白发宫人又坐宫花乱红之中,行宫真不堪回首矣。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父老说开元、天宝事,听者藉藉,况白头宫女亲见亲闻。故宫寥落之悲,黯然动人。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妙能不尽(末二句下)。

      清代李锳《诗法易简录》:明皇已往,遗宫寥落,却借白头宫女写出无限感慨。凡盛时既过,当时之人无一存者,其感人犹浅;当时之人尚有存者,则感人更深。白头宫女闲说玄宗,不必写出如何感伤,而哀情弥至。

      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寥落古行宫”二十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馀字,尤为妙境。

      作者简介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举明经科,贞元十九年(803)举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补遗六卷,存诗八百三十余首。

    [阅读全文]...

2022-04-21 21:51:13
  • 元稹《连昌宫词》

  • 连昌宫词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逡巡大遍凉州彻,*龟兹轰录续。

      李谟擫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

      *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中。

      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

      明年十月东都破,御路犹存禄山过。

      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

      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

      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

      尔后相传六皇帝,不到离宫门久闭。

      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废。

      去年敕使因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

      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舞榭欹倾基尚在,文窗窈窕纱犹绿。

      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

      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

      晨光未出帘影黑,至今反挂珊瑚钩。

      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谁致乱者谁。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长官清*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

      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

      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休用兵。

    [阅读全文]...

2022-07-22 04:05:44
  • 古诗菊花唐元稹诗意(菊花唐元稹原文及赏析 )

  • 菊花,诗意
  • 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故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自从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在自家门口悠悠然吟出此句,菊花在文学史上的形象陡然光辉起来,从一无足轻重的观赏花,变成最能体现隐者气节的“花之隐逸者”。

    同一篇文章中,言道“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这一点倒不假。但无论世人怎样,陶渊明对菊花的喜爱确乎对唐代文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唐朝的几个著名诗人几乎无一例外赋过菊花诗。

    有李白的“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有岑参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有赵嘏的“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有白居易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有李商隐的“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御筵。”

    此外,还有“落第诗人”黄巢最为著名的“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虽然诗人写菊花有诸多诗歌文章,但是每个人生活经历不同,看待菊花的角度不同,故此总能写出不重样的菊花诗。

    这篇文章,就为大家介绍中唐诗人元稹的一首《菊花》。这首诗立意新颖,独出心裁,是唐代菊花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篇】

    菊花元稹 〔唐代〕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诵析】

    这首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创作背景,大概只是元稹在长安做官时,在宫中或者长安大街上看到了盛开的菊花勾起诗兴,遂有这样一篇小诗传世。

    诗歌从题材上看属于咏物诗,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情感寄托,所以对其背景倒也无需苛求。

    第一句起笔便耐人寻味。“秋丛绕舍似陶家”,秋丛,这里指一丛一丛的秋菊;菊花绕着人家的屋子,令诗人一瞬间有些恍惚,“我这是在哪里,是来到陶渊明的住所了吗?”

    这片刻的恍惚正是妙处,本来只是写赏菊之实景,加入“陶家”二字,场景就变得有虚有实,也在时间上拉出一条长线,诗歌的内容就丰富许多。

    首句写初见,次句便是赏完菊花之后。“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当然不肯放过这样一个赏菊的机会,围绕着篱笆转了一大圈,等他回到原点的时候,却发现本来高高的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遍绕”二字体现出元稹对赏菊的沉醉其中,“日渐斜”则反映时间之久,从一个侧面证明元稹对菊花的喜爱。

    前面两句都属于对赏菊实景的描写,从第三句开始,则是诗人主观情感的吐露。

    “并不是在所有花中我更喜欢菊花,为什么会沉醉赏菊呢,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后面就再没有可以赏玩的奇花了呀。”

    这最后一句,其实很像“我花开后百花杀”句意,不过一句强调菊花之后无花,一句强调菊花开时无花,着眼的时间点并不相同。

    整体看这首诗,一二句对赏菊场景的描写便有新意,诗人并不直接描写菊花绕屋的盛况和颜色、花瓣等细节,而是通过写自己沉浸其中,不觉白日将斜的恍惚感侧面衬托菊花之美;三四句的抒情,更不从人们赋予菊花的种种气节起笔,而是着眼于她开放时间之晚,描写她不与百花争艳,却在寂寥深秋为世人送上一缕芬芳的美好品质,更令人觉得闻所未闻,新颖而自然。

    诗歌语言*似白话、通俗好懂,但却丝毫没有掩盖作者布置其中的巧妙构思与安排,整篇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味悠长。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阅读全文]...

2022-01-29 13:47:56
  • 菊花元稹古诗赏析(元稹的菊花诗文赏析和诗意)

  • 菊花,诗意
  • 2019年10月8日,寒露,成都无雨。

    二十四节气中,“寒露”在“白露”与“霜降”之间,代表着天气由秋凉转为寒冷,莹白的露水因为气温持续下降即将凝结成霜。寒露有三候:一为最后一波南飞的大雁来到水边;二为小鸟雀落似蛤蜊一般落在海边;三为菊有黄华。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寒露虽至,菊花仍开。

    [阅读全文]...

2022-01-24 12:19:05
  • 行宫的诗意

  • 诗意
  •   《行宫》

      作者:元稹

      原文: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释:

      1、寥落:寂寞冷落。

      2、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诗意:

      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

      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

      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

      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可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参互并观。这里的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即“上阳白发人”。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这些宫女天宝(742-756)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此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此时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十分凄绝。这首诗*实,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并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

      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我国古典诗歌讲究精炼,写景、言情、叙事都要以少总多。这首诗正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m.ju.51tietu.net)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意思,所以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二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以为这首诗是王建所作,并说“语意绝妙,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阅读全文]...

2022-06-16 23:11:06
当前热门
元稹的行宫是怀古诗吗 - 句子
元稹的行宫是怀古诗吗 - 语录
元稹的行宫是怀古诗吗 - 说说
元稹的行宫是怀古诗吗 - 名言
元稹的行宫是怀古诗吗 - 诗词
元稹的行宫是怀古诗吗 - 祝福
元稹的行宫是怀古诗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