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写的西湖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苏轼写的西湖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苏轼写的西湖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苏轼写的西湖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苏轼 东风破》,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东风破》
作者:苏轼
原文:
一盏离愁,孤单窗前白鬓头,
赏析:
《东风破》本是古琵琶曲,而这首歌仿古小调曲风,辅以二胡与琵琶的融入,复古的曲风,听来让人容易进入唐诗宋词的世界与遐想,方文山想藉由古诗词入歌的想法,让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融合,打破现今新诗与歌词分家的模式,在方文山的特别经营下,歌词古今交替,更有时空交错的感觉,东风破就是代表着这首歌曲的新名词。
《东风破》模仿着人在西湖走的江南妩媚,旋律上使用了周杰伦罕用的*调式,la si la so把乐句落在so上,符点打出*古曲惯常的跳跃感,做足了古韵,琵琶滚动,二胡起舞。还有一堆类似竖琴之类的柔和乐器翩翩作态。
融入宋词元曲式的词牌,和有些类似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表达的是当代少年的恋情,出来的化学效果是很微妙和奇妙的
ju.51tietu.net延伸阅读
《春宵》
作者: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
注释:
1、春宵:春夜。一刻:刻,计时单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分为一百刻。一刻,比喻时间短暂。
翻译:
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
赏析:
开篇两句写春夜美景。春天的夜晚十分宝贵,花朵盛开,月色醉人。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后两句写的是官宦贵族阶层尽情享乐的情景。夜已经很深了,院落里一片沉寂,他们却还在楼台里尽情地享受着歌舞和管乐,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辰美景更显得珍贵。作者的描写不无讽刺意味。
全篇写得明白如画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诗句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特别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
《永遇乐》
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
注释:
1、彭城:今江苏徐州。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一说张建封之子张愔)为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
翻译: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秋天的夜景清幽无限。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看见。三更鼓声,声声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把我的梦惊断。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来后我把小园处处寻遍。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归路,对着故乡家园苦苦地思念。看如今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盼盼已经不在,楼中的画堂里空留着那呢喃双燕。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后世有人,面对着这黄楼夜色,定会为我深深长叹。
赏析:
本篇于元丰元年作于徐州。上片先写燕子楼小园夜景。明月皎洁如霜,好风凉爽如水,清澄澄夜景美无限。环曲的港湾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露珠儿晶莹流转,天地寂寞无人见。接着写梦觉。三更鼓响砰然,飘零一叶铿然,以声响衬夜之寂静,且抖出一惊字,形容梦醒恍惚之状。夜茫茫三句,反接开端夜景,夜色茫茫无处重寻,梦里悲欢,醒来后走遍小园心怅然。上片写梦后所感,融入一己身世情悰。客游天涯已感到厌倦,欲寻山林路径找个归宿,费尽心思也望不见故园。一发乡国之思。古往今来如梦幻,何人曾梦中醒来,只因有旧欢新怨缠绵不断。一发今昔之慨,他年后人面对着黄楼的清夜景观,也会像我面对着燕子楼感慨怅然,发出人事变迁的浩然长叹,由今日凭吊昔人,设想后人凭吊自己,感悟人生,喟叹古今。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赏析:
本篇为熙宁九年丙辰(1076)把酒赏月而作。时苏轼出川宦游,滞留密州,生活上与胞弟七年阔隔,政治上同变法派意见抵牾。中秋之夜,望月怀人,感慨身世,激荡出如许感喟遐思。词由探询月轮开始、开阙年代摇曳入题,足见对超尘表示兴趣。继而虚幻憧憬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在人间?现实眷恋终于战胜了虚幻憧憬,归结为人间即是仙境,识度何等明达。人间毕竟不无缺憾,月移夜深,月光转过朱红楼阁,低洒在绮窗前,照着床上惆怅无眠的人,怀人无寐,月圆人缺,倍添离索。其实人不长聚,月不长圆,天象人事,同此一理,自古而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唯愿顺其定则,各保康泰,共沐明月清辉,襟怀何等旷达。本词思路由虚而实,由实而虚,由天上折转人间,由星体妙悟人生。人有悲欢三句,以宇宙意识观照人生,涵盖自然与人类共同律动,意象愈空灵,意境愈澄澈,意蕴愈玄奥,意念愈明达。
苏轼诗词
1、天涯何处无芳草。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4、退一步安乐法,说三个好喜欢缘。
5、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6、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7、十年生死两茫茫。
8、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1、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1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13、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甜豆粥说文史
前两天写荷花的时候提到了西湖,这可一下子来劲了,从我们父母到我们这一代人,就没有谁不知道西湖的,小的时候家里刚刚有电视机,电视里循环播放的永远只有那么几部电视剧,每一部甜豆粥都很喜欢,最喜欢的是赵雅芝和叶童的《新白娘子传奇》,只要主题曲一响,全家人就安安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
许仙与白蛇第一次在西湖相遇,一起去船上躲雨,青蛇与那老船家对唱的小调子是真美,“西湖美景,三月天呐;春雨如酒,柳如烟呐”,这两句歌词真的是深深印在脑子里了,对西湖的向往也深深地印在了心里,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首关于西湖的诗,一起享受这份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美感。
说起爱西湖,苏轼应当是可以和前朝的白居易相当的人物,白居易因为一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声名远扬,而苏轼也有自己对西湖的独特的爱而留下了苏堤,苏轼曾任杭州通判,在任官期间写下了大量描写西湖景物的诗,泛舟西湖,饮酒作乐,酒醉人景也醉人,今天选的两首诗就是苏轼雨后初晴时在西湖上与友人赏景饮酒时写下的。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早上起来,雨后初晴,太阳的光辉将重重叠叠的山都染上了颜色,显得比*时艳丽许多,在这个时候诗人迎来了自己的客人,晚上又下了雨,雨中留人,朋友干脆就在船上一醉方休进入梦乡,友人喝醉以后诗人就成了一个人,于是在心中默默地想:着实可惜啊,入夜后西湖的美景友人因为醉了就无缘与我共赏了,此情此景,真应该与水仙王共酌一杯啊。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波在微风的吹拂下不断泛起阵阵涟漪,反射着太阳光,水面波光粼粼,正是天气晴好的时候,远处的山中刚刚被太阳晒过而起了一层的水汽,群山就在水汽的包围中显得若隐若现,细雨迷蒙中群山的边界看得不是太清晰,只想将西湖比作西施这位美人,西施不管是化浓妆还是化淡妆,都是美丽优雅的,西湖也是,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别有一番风味。
这两首组诗相辅相成,第一首诗写的是细雨朦胧中的西湖,第二首诗写的是天气晴好时的西湖,第二首诗比第一首诗出名得多,但是这两首诗确实是缺一不可的,正因为有第一首诗,才能够说清楚第二首诗中的“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句,两种天气下的西湖,诗人都见过,所以他才会发出晴天雨天各有各的美丽这样的感叹。
甜豆粥有一个不好的*惯,就是在雨天从来不想出门,总觉得雨天所有的景物都披着一层伤心的外衣,让人不忍多看,所以雨天的很多场景都从来没有见过,读过苏轼的这两首诗,倒是十分想特意挑个雨天去看看空灵美丽的西湖,若有机会感受西湖的雨后初晴、淡妆浓抹,那真当是*日最大的幸福了。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苏轼 东风破》,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东风破》
作者:苏轼
原文:
一盏离愁,孤单窗前白鬓头,
赏析:
《东风破》本是古琵琶曲,而这首歌仿古小调曲风,辅以二胡与琵琶的融入,复古的曲风,听来让人容易进入唐诗宋词的世界与遐想,方文山想藉由古诗词入歌的想法,让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融合,打破现今新诗与歌词分家的模式,在方文山的特别经营下,歌词古今交替,更有时空交错的感觉,东风破就是代表着这首歌曲的新名词。
《东风破》模仿着人在西湖走的江南妩媚,旋律上使用了周杰伦罕用的中国调式,la si la so把乐句落在so上,符点打出中国古曲惯常的跳跃感,做足了古韵,琵琶滚动,二胡起舞。还有一堆类似竖琴之类的柔和乐器翩翩作态。
融入宋词元曲式的词牌,和有些类似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表达的是当代少年的恋情,出来的化学效果是很微妙和奇妙的
延伸阅读
《春宵》
作者: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
注释:
1、春宵:春夜。一刻:刻,计时单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分为一百刻。一刻,比喻时间短暂。
翻译:
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
赏析:
开篇两句写春夜美景。春天的夜晚十分宝贵,花朵盛开,月色醉人。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后两句写的是官宦贵族阶层尽情享乐的情景。夜已经很深了,院落里一片沉寂,他们却还在楼台里尽情地享受着歌舞和管乐,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辰美景更显得珍贵。作者的描写不无讽刺意味。
全篇写得明白如画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诗句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特别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
《永遇乐》
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
注释:
1、彭城:今江苏徐州。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一说张建封之子张愔)为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
翻译: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秋天的夜景清幽无限。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看见。三更鼓声,声声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把我的梦惊断。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来后我把小园处处寻遍。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归路,对着故乡家园苦苦地思念。看如今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盼盼已经不在,楼中的画堂里空留着那呢喃双燕。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后世有人,面对着这黄楼夜色,定会为我深深长叹。
苏轼写西湖的诗句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是天下文人墨客的`宠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写西湖的诗句,欢迎阅读参考!
(宋)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乌菱白芡不论钱,
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
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
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
吴儿不识楚辞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
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
故乡无此好湖山。
北宋大文豪苏轼,曾经在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担任杭州通判。其间闲来无事,经常与友人相约西湖上,饮酒作乐,写下了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除了这两首诗外,他还在六月二十七日登上钱塘门外望湖楼,作诗五首,赞美西湖。在第五首诗里,苏轼忽然萌生了“中隐于市”的想法,潜意识里把西湖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苏轼在西湖任上,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后来因“乌台诗案”入狱,杭州当地百姓为他作解厄道场。在狱中的苏轼得知后,感动不已,写诗说希望死后能葬到西湖山上。
十几年后,苏轼当上了龙图阁大学士,仍然感念杭州人民的恩情。再一次来到杭州,他带领当地人浚通西湖,让死水变成活水,还建造了“苏堤”。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五》——北宋·苏轼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诗歌大意:想隐居去做山野之人,又做不到。当一个地方小官就刚刚好。这样,我就有大把的时间四处游玩儿了。不想在京里做官,没有多少空闲。
四川的老家反正也没有什么亲人了,还是安心住在杭州好。再说了,四川老家的风景也没有这里的风景漂亮。
这一首小诗,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中最后一首。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身边并无友人作陪,他是独自一人经由钱塘门外的一间寺庙,登上了“望湖楼”。
那一天的天气不太好,苏轼上楼喝酒,不一会儿天空就阴沉起来,下起了阵雨。不过他还没有缓过神来,很快天又晴了。
西湖上的天气变化,就是这么奇怪,转瞬间天水碧绿,波*如镜,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于是他登上了一艘瓜皮船,坐着喝已经不能满足他啦,他现在要躺在床上喝。一边喝,一边在湖上飘着欣赏美景,好不逍遥。
那年月,西湖的鱼不准人随便打捞。因为北宋朝廷有规定,将西湖作为“放生池塘”。里面的鱼鳖没有生命危险,所以也爱与人亲*。
那一天的人去西湖里面玩儿,想逗鱼儿时,就往水里扔鱼饵。那时西湖鱼儿,不投饵,自然会随船游。湖里的荷花也没有人管,它自己就开得很漂亮。
鱼鳖是自由的,荷花是自由的。人当然更是自由自在的了。苏轼头枕着凉*,感觉自己枕着远处的山峦,湖上刮起一阵清风,天上的明月在云中徘徊着。
这时,他想到了西湖的菱角、芡实和茭白等美味。再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手拿花朵靠在船舷上。在她身边的岸上长满了香草,又让他想到了屈原。
总之西湖太美了,这里不但有美景,还有美食、美人。这些全部都是他喜欢的地方。唐朝的时候,白居易也曾经在西湖当过官。正是他派人做了海防工程,才让西湖变成了内湖。
白居易有一首诗叫《中隐》,他在诗中说“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但是这些都不如“中隐留司官”。
过去有人说:隐居分为大、小两种。大隐就是直接隐居到深山大泽,人迹罕至的地方。让别人寻不着你,比如伯夷放逐自己到首阳山。小隐就是隐居于朝堂之上。虽然在朝中,但泯然众人者,倒也不显眼。
白居易把这种观念向前发展了一步,发明了“中隐”观。他说:隐居深山太冷清,隐居到朝堂太吵闹。不如隐居在一个小衙门,官不大不小,事不多不少。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简直不要太爽了。苏轼非常认同白居易的这个看法。
二、苏轼的“中隐”思想
说起来苏轼还和白居易有一点缘分,当年白居易在西湖当官,修过“白堤”,后来苏轼也在西湖弄出了一个“苏堤”。苏轼之所以泛舟湖上时,会想到“中隐”二字,显然也是想起了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到了晚年,因为仕途不顺,才产生了“中隐”的思想。但是苏轼很奇怪,他在二十刚出头,还没当上官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思想倾向。
苏轼和他弟弟苏辙曾经在一间漏雨的破房子底下相约,要尽早出仕,当完了官,还要尽早聚在一起,度过余生。
后来他到凤翔上任的途中,曾经写诗感叹:“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在这首诗里,流露出一种老僧般的心态。换句话说,他在仕途上还没有进步,就已经萌生了退意。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上书得罪了王安石同党后,不等对方向自己发难,就主动请求外调,到了杭州。在这里,他过了一段神仙日子。
借公干的便利,他游余杭、游天目山,四处寻访僧友。绕了一圈回来,还去西湖玩儿。还在湖上认识了他的爱妾王朝云,留下了那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
元祐四年(公元10*),几经沉浮之后,苏轼以龙图阁大学士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当他来到阔别了十几年的西湖时,大吃一惊。
往日那些水底自由自在的鱼鳖不见了,荷花也都枯死了,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臭水塘。于是苏轼马上上书朝廷,希望浚通西湖。可是朝廷只肯给他100个度牒,叫他去卖掉换钱。
在经费极为有限的情况下,苏轼想出了以工代赈的办法,然后招来大批闲散人员,挖通了湖水,又把湖底淤泥运出去造了一条长堤。再在这条长堤上种树养花,就成了后来的“苏堤”。
苏轼为西湖写下了很多动人的诗篇,他把杭州和西湖当成了自己的故乡。可惜因为仕途的坎坷,他未能如愿地留在西湖。最后,自然也没能实现他的“中隐”梦想。
晚年,他再度卷入党争之中。遭受排挤。被贬去海南,病逝于归途之中。
对一个地方最高级别的赞美,大概就是把它比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了吧。西湖的湖光山色,四时晴雨,还有特产鱼鳖、菱角、茭白和芡实,统统都是苏东坡的最爱。
因为喜爱西湖,他尽心尽力地为西湖做了一件大好事,还留下了“苏堤”和一百六十多首美丽的西湖诗,以及动人的民间传说。
苏轼写雨后西湖的诗句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把北宋的诗文的革新运动推向前进,使诗、文、词各方面的创作出现了高峰。下面是关于苏轼写雨后西湖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饮湖上:即在湖中饮酒。湖,即西湖。
水光潋滟:译为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方:即正。
山色空濛:这里指在细雨中山色空灵迷蒙。
西子:指的是古代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淡雅的装扮或者浓艳的装扮。
相宜:合适。
[译诗、诗意]
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
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苏轼的诗有哪些》,愿对您有所启发。
苏轼的诗有哪些
1、《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水调歌头》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4、《满庭芳》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5、《临江仙》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6、《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
7、《蝶恋花》
帘外东风交雨霰。
8、《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9、《定风波》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10、《蝶恋花》
自古涟漪佳绝地。
11、《菩萨蛮》
天怜豪俊腰金晚。故教月向松江满。
12、《满江红》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
13、《满庭芳》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14、《木兰花令》
高*四面开雄垒。三月风光初觉媚。
15、《木兰花令》
经旬未识东君信。一夕薰风来解愠。
16、《千秋岁》
浅霜侵绿。发少仍新沐。
17、《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18、《浣溪沙》
白雪清词出坐间。爱君才器两俱全。
19、《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
20、《望湖楼醉书五绝》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1、《少年游》
银塘朱槛曲尘波。圆绿卷新荷。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苏轼的关于西湖的诗。
苏轼在杭州西湖的诗句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在出任杭州通判期间苏轼留下许多关于杭州诗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苏轼在杭州西湖诗句,希望大家多多阅读!
苏轼关于杭州诗词篇1: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宋代: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译文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简析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注脚。第一首所说“此意自佳君不会”“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饮”字也无着落。苏轼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西湖风风雨雨、晴波丽日,一定会同意自己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这一首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苏轼关于杭州诗词篇2: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诗句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雨。两种不同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诗歌语言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湖光,又写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感受用诗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胸襟与达观自适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想象去发挥诗内涵。这一出色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西湖别名。也难怪后来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宋)苏轼
(1)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2)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宋)苏轼
(1)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3)
乌菱白芡不论钱,
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
滞留江海得加餐。
(4)
献花游女木兰桡,
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
吴儿不识楚辞招。
(5)
未成小隐聊中隐,
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
故乡无此好湖山。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夏季西湖阵雨的情景。人们常说“六月天,孩儿脸”,形容夏日天气的阴晴不定、变化无常。诗人坐在望湖楼上饮酒,恰好看到了阴晴变化的整个过程。晴朗的天空忽然之间就乌云滚滚,电闪雷鸣。诗人使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翻滚的乌云像被打翻的墨汁,群山在乌云间若隐若现,乱跳的雨点像白色的珍珠,乱纷纷地跳进船里。一阵大风吹过,满天乌云散开,雨过天晴,风*浪静,水天一色。形象的比喻,生动的笔触,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苏轼的古诗西湖
苏轼的咏西湖古诗
西湖古诗苏轼写的
苏轼写的西湖的古诗
苏轼西湖的诗句
苏轼的西湖诗句
苏轼描西湖的古诗
西湖的诗句苏轼
西湖诗句苏轼
西湖的诗古诗宋苏轼
苏轼颍州西湖的古诗
苏轼关于西湖的古诗.
苏轼写的游西湖古诗
关于苏轼西湖的古诗
苏轼的古诗关于西湖的
苏轼描写西湖的诗
苏轼游西湖的诗句
苏轼写西湖的诗句
描写西湖的古诗苏轼
苏轼的西湖美景的古诗
跟西湖有关的古诗苏轼
苏轼关于西湖的诗句
苏轼写的描写西湖的古诗
苏轼写的有关西湖的古诗
苏轼写西湖雨景的古诗
苏轼写的西湖美景古诗
苏轼的古诗写西湖景色
赞美西湖的古诗苏轼
西湖最有名的古诗苏轼
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