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游西湖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苏轼游西湖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苏轼游西湖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苏轼游西湖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苏轼写西湖的诗句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是天下文人墨客的`宠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写西湖的诗句,欢迎阅读参考!
(宋)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乌菱白芡不论钱,
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
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
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
吴儿不识楚辞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
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
故乡无此好湖山。
苏轼游西湖的诗句
西湖水依然是旧时模样,景未改,一双人却已不复当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游西湖的诗句,欢迎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句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作者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作者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作者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作者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作者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赏析
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作者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作者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1.苏轼写西湖的诗五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苏轼
(1)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2)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1)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3)
乌菱白芡不论钱,
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
滞留江海得加餐。
(4)
献花游女木兰桡,
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
吴儿不识楚辞招。
(5)
未成小隐聊中隐,
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
故乡无此好湖山。
2.苏轼描写西湖的诗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题解】 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春天杭州西湖上。
作者以绝世的天才,宦游物华天宝的杭州,为名山胜水所陶醉,挥笔写下了许多描绘湖山美景的佳作。此诗是他杭州风景诗中传诵最广的绝唱之一。
【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七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3.苏轼描写西湖的诗
苏轼《夜泛西湖》诗:
苏轼惠州西湖的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的一首诗,苏轼是宋代伟大的词人,他一生创作出无数的有名词句,给*留下极其深刻的记忆,被*所崇拜,被*所模仿,苏轼的精神永不消灭,流传于今。下面是,欢迎参考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苏轼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⑸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参考译文
其一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跟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其二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跟迷人神韵。
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其实这首诗也写得不错,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两首对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
其一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其二
第二首诗的上半首既写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湖山的神韵。喻体跟本体之间,除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关于苏轼写西湖的诗句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苏轼写西湖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苏轼写西湖的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夜泛西湖》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开西湖》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
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
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
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
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
胡不屏骑従,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
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便。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延缘。
问道若有得,买鱼勿论钱。
诗人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他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示在其文学诗作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他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他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他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示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他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诗中类似的诗作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他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他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他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他更多的诗则表示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他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诗的表示能力是惊人的,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他与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的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他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他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的。更重要的是,他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这样,他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他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
描写西湖的诗句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下面是关于描写西湖的诗句苏轼的内容,欢迎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 :译为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赏析
从诗题就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同时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够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苏轼描写西湖的优美诗句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又《湖上夜归》诗:
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
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苏轼(公元一零三六—一一零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一零五七)进士。虽与王安石同出欧阳修门下,但政见差别,反对王安石的*所推行的变法,在政治上属于旧党。在*执政时,他屡遭贬谪,先后外放到差别的'地方任官,结果卒于常州。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外,苏轼在诗、词、赋、书法等各方面都有良好的成就,作品视野辽阔,风格豪迈,个性光显,意趣横生,是*古代巨大的文学家之一。二 。 背景材料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一零七一—一零七四)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少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原。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著名中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七言)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又《怀西湖寄晁美叔》诗: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独专山水乐,赋予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君持青鸟使节,风范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夤缘。问道如有得,买鱼弗论钱。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使。
苏轼写雨后西湖的诗句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把北宋的诗文的革新运动推向前进,使诗、文、词各方面的创作出现了高峰。下面是关于苏轼写雨后西湖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饮湖上:即在湖中饮酒。湖,即西湖。
水光潋滟:译为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方:即正。
山色空濛:这里指在细雨中山色空灵迷蒙。
西子:指的是古代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淡雅的装扮或者浓艳的装扮。
相宜:合适。
[译诗、诗意]
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
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前一首诗中,白居易是“人在画中游”,带我们漫步湖畔,一同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喜悦。后一首诗中,苏轼举杯独对西湖晚景,提笔留下了一个绝妙的比喻,从此“遂成为西湖定评”。
两首诗的背后,各有一则故事,一为理想,一为爱情,同样动人。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歌意译:从孤山寺出发,一路游览到贾公亭。春天的钱塘湖,湖面清澈而宽广。云朵低垂,仿佛将天空和湖水连到了一起。
在堤岸上行走,前方的树梢头上,有几只黄莺在争鸣。扭头看向另一边,一只春燕正在啄泥衔草,不知要去谁家屋檐下筑巢。
湖畔沙地上的春花含苞待放,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们必将惊艳整个钱塘湖,让游客们眼花缭乱。一旁嫩绿的野草,也才刚刚长到马蹄的高度。属于它们的好日子,才只是开了一个头。
我最爱在湖东的岸边上行走,美丽的湖光山色,让人怎样都看不够。尤其是那绿色的杨柳树阴背后,还有一座长长的白沙堤。
白居易的这首七律,是一篇完整的小游记。在诗的开头,他先从远处的“孤山”和“贾亭”两个较远的景点写起,由西湖的外沿,慢慢地走出来。
写完了山,再写水。但是他并没有直接描绘春天湖上的天气,以及水势是如何地盛大和清澈,而是通过“云脚低”来激发读者的联想。
“云脚”为什么会“低”?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我们才可以清晰地看到天上重重叠叠的白云,像棉花一样舒卷。
大地上的湖面必须很宽广,才会让人看到“水天相接”的现象。由于天与湖接连成一条线,所以天上的“云脚”就会“低”到了湖上。
钱塘湖,也就是西湖,是著名的浏览胜地,每一天都有文人前去游赏作诗。所以白居易在这里并没有花太多的笔墨,直接描写湖面上的情况,他主要是想写出早春游湖的喜悦之情。
于是,他继续在湖畔漫步,将所见到的一切自己认为可喜的景物,全部收入诗中。
比如早春树梢上争鸣的黄莺,它们是以嗓音清脆,会唱歌出名的。听到它们鸣叫的声音,你就知道春天来了。再如南归的燕子正在准备筑巢。给人带来一种“家”的温馨感觉。
这样一来,这首诗里既有山、水、云的自然风景之美,又有鸟语。那还缺什么呢?显然,缺的是花香。于是,白居易马上低头去看湖畔的草丛。
花儿在哪里呢?原来现在它们正含苞待放呢!白居易其实没有见到花开,他通过想象,预言这些含苞的花朵在未来的日子里,必将万紫千红地盛放。
让游客们看得如醉如痴,目光迷离。这里写浅草,其实主要是为了和乱花形成对仗。花还没开,草也是浅浅的。写完了山、水、云、鸟语和花香的部分,还嫌不够。
于是白居易又说:你以为钱塘湖的美景就仅仅是这样吗?我*时经常在湖东这一带散步,其实我最爱的是那绿杨树阴后面,长长的白沙堤。
句尾提到的白沙堤,是西湖的一项水利工程。白居易在杭州当官,后来也曾在附*一带修堤蓄水,替百姓干了一桩大好事。
白居易这一首诗,从表面上看写得漫不经心,但是仔细一读,发现它很有层次,并且最后借柳阴为画框,以曲径通幽的方式,写出了远方的“最爱”。
让人产生了好奇,钱塘湖已经这么美了,没有露面的白沙堤该有多美呢?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歌意译:太阳光的线折射到湖面上,泛起粼粼的金色波光。转眼间,下了一场阵雨,雨后群山就变得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了,这美景堪称一奇!
西湖的风景就好比是西施的妆容,因为天生丽质,所以无论是浓妆还是淡抹,永远都是那么适宜。
苏轼的这一首七绝非常经典,因为绝句只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不比七律的篇幅,不可能像白居易一路慢慢地写过来。
假如想刻画细致,通常只能写一些比较小的主题,或者是抓住一个经典场景来描写。于是苏轼巧妙地挑选了西湖在同一天中,两种不同天气下的变化来写。
阳光下的西湖面波光粼粼,晴空下视野开阔,尽管苏轼没有写,我们也想象得到,湖畔远处的山峰也给镶了一道金边,这时湖面的水和远方的山都是“实景”。
根据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交代,雨后暮色已*。山峦开始变得朦胧了,变成了“虚景”。与此同时,湖面因为光线折射发生改变,颜色浓重如凝胶,与之前大相径庭,但是却带着一种神秘的美。
于是,苏轼把这个湖比成战国的西施。第一个称西湖的可能不是他,但是极有可能自他作诗以后,“西湖”才被人叫做“西子湖”。而“西湖”在唐朝白居易那个时候,还是叫“钱塘湖”的。
这个湖的美啊,正像一位真正的绝色美人一样。粗服乱头,难掩其国色天香。淡妆浓抹,不改其丽质天成。苏轼的比喻得当,后来成为了*对西湖景色的“定论”。
和白居易那首诗一样,苏轼的这一首诗也带着一个小典故。相传这首诗是“一语双关”,并不单单是写湖光山色,同时是描写苏轼的爱妾王朝云的绝色。至于是真是假,就见仁见智了。
苏轼这一首诗写西湖的风景,紧扣主题。他先把晴时、雨后的西湖美景,当成两幅绝美的图画,然后再分开描写,再把西湖比作战国西施。
晴时、雨后的西湖风景,自然而然地,通过西施的两种妆容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可以说是相当地成功。
白居易的七律写西湖的美,像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散文。早春的喜悦之情,从纸面上呼之欲出。他在创作《钱塘湖春行》的时候,基本没花什么笔墨描写湖泊本身。
不过,他在另一首七律《春题湖上》中写月夜的西湖被群山环抱着,“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同样美不胜收。
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大全
西湖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如诗如画如西湖令人向往古诗古代诗人也相对赞美,今天,小编收集整理了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以供大家参考阅读!
1、欲把西湖比西子。——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2、惟有西湖波底月。——宋苏轼 《木兰花令 次欧公西湖韵》
3、泛西湖是断肠声。——宋苏轼 《定风波·千古风流阮步兵》
4、共藉西湖草。——宋苏轼 《卜算子·蜀客到江南》
5、西湖自有蛾眉。——宋苏轼 《乌夜啼·莫怪归心甚速》
6、曾湿西湖雨。——宋苏轼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7、西湖知有几同年。——宋苏轼 《浣溪沙》
8、欲把西湖比西子。——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9、不如西湖饮美酒。——宋苏轼 《自普照游二庵》
10、西湖弄水犹应早。——宋苏轼 《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寄鲁元翰》
11、得向西湖两过春。——宋苏轼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12、西湖天下景。——宋苏轼 《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13、西湖三载与君同。——宋苏轼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14、别后西湖付与谁。——宋苏轼 《和晁同年九日见寄》
15、梦到西湖上。——宋苏轼 《杭州故人信至齐安》
16、西湖处士骨应槁。——宋苏轼 《和秦太虚梅花》
17、步绕西湖看不足。——宋苏轼 《书林逋诗后》
18、蜀人画作西湖图。——宋苏轼 《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
19、早晚西湖映华发。——宋苏轼 《次韵黄鲁直寄题郭明父府推颍州西斋二首》
20、还来一醉西湖雨。——宋苏轼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21、莫忘西湖把酒时。——宋苏轼 《座上复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
22、西湖亦何有。——宋苏轼 《连日与王忠玉张全翁游西湖访北山清顺道潜二》
23、春尽西湖水映空。——宋苏轼 《次韵林子中王彦祖唱酬》
24、西湖真西子。——宋苏轼 《次韵刘景文登介亭》
25、(一题作小饮西湖。——宋苏轼 《竹间亭小酌怀欧阳叔弼季默呈赵景贶陈履常》
26、醉饮西湖晚。——宋苏轼 《竹间亭小酌怀欧阳叔弼季默呈赵景贶陈履常》
27、要饮西湖雪。——宋苏轼 《赵景贶以诗求东斋榜铭昨日闻都下寄酒来戏和》
28、西湖虽小亦西子。——宋苏轼 《再次韵赵德麟新开西湖》
29、见和西湖月下听琴谡谡松下风。——宋苏轼 《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颍叔王仲至诗四首》
30、东颍西湖迹已陈。——宋苏轼 《沐浴启圣僧舍与赵德麟邂逅》
31、欲卜西湖邻。——宋苏轼 《送襄阳従事李友谅归钱塘》
32、西湖不欲往。——宋苏轼 《丙子重九二首》
33、西湖醉卧春水船。——宋苏轼 《上韩持国》
34、匡庐南岭并西湖。——宋苏轼 《赠昙秀》
35、满林烟月到西湖。——宋苏轼 《惠州*城数小山类蜀道春与进士许毅野步会意》
36、待我西湖借君去。——宋苏轼 《和参寥见寄?一作:奉和参寥离彭门至淮上见》
37、西湖三载与君同。——宋苏轼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38、未抵西湖泛野航。——宋苏轼 《莲》
39、若把西湖比西子。——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40、春入西湖到处花。——宋苏轼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苏轼游西湖的诗句
苏轼西湖的诗句
苏轼的西湖诗句
西湖的诗句苏轼
西湖诗句苏轼
苏轼写的游西湖古诗
苏轼写西湖的诗句
苏轼关于西湖的诗句
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
苏轼的古诗西湖
苏轼游览西湖的五首古诗
苏轼赞美西湖的诗句
苏轼的咏西湖古诗
苏轼描写西湖的诗
西湖古诗苏轼写的
苏轼写的西湖的古诗
苏轼描西湖的古诗
西湖的诗古诗宋苏轼
苏轼颍州西湖的古诗
苏轼关于西湖的古诗.
关于苏轼西湖的古诗
苏轼的古诗关于西湖的
描写西湖的古诗苏轼
苏轼的西湖美景的古诗
跟西湖有关的古诗苏轼
苏轼赞美惠州西湖诗句
苏轼写的描写西湖的古诗
苏轼写的有关西湖的古诗
苏轼写西湖雨景的古诗
苏轼写的西湖美景古诗
感慨春天短暂的古诗词
抄写古诗词的正确姿势
一个人望着台阶的古诗
关于杜甫的古诗和小古文
前面写景后面写人的古诗
描写秋昂扬向上的古诗词
成本管理的古诗
秋天孩童玩耍的古诗
带有离子的古诗
微课对古诗词的积极性
春天花的古诗大全300首
表现离别不舍的古诗
关团聚和月有关的欢乐古诗
关于护理的古诗
写世界很大的古诗
按要求填古诗最长的瀑布
有关古诗文文化的例子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的古诗
有趣的古诗鉴赏ppt下载
韩翃的古诗还
咏柳古诗曾巩写的
高二的古诗
体现家长家长教育子女的古诗
贝的古诗ppt
有炜字的古诗
古诗中与情有关的酒
李贺写的咏马的古诗
关于急救的古诗词
描写上学路上的古诗
关于古诗风的歌曲
和元旦节有关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