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字的古诗

关于有观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观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观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观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 语录(2k+) 说说(1) 名言(575) 诗词(42) 祝福(1k+) 心语(65)

  • 形容乐观的古诗

  • 乐观
  • 形容乐观的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形容乐观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出自于:虞集《听雨》

      2、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出自于: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3、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出自于:屈大均《秣陵》

      4、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侯。——出自于:李商隐《富*少侯》

      5、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出自于: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6、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出自于: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7、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出自于: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8、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出自于:罗隐《西施》

      9、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出自于:李白《鞠歌行》

      10、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出自于: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1、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出自于: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12、*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出自于: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13、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出自于:屈原《国殇》

      14、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出自于:汪遵《息国》

      15、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出自于: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16、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出自于:屈原《国殇》

      17、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出自于:孔夷《南浦·旅怀》

      1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于:杜甫《春望》

      19、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出自于:詹玉《醉蓬莱·归故山》

      20、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出自于:简长《送僧南归》

      21、秦城岁芳老,越国春山秀。——出自于:李益《送诸暨王主簿之任》

      22、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出自于: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2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出自于:颜真卿《劝学诗》

      24、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出自于:陆游《读书》

      25、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出自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6、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出自于:张华《游侠篇》

      27、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出自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8、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出自于:何承天《战城南》

      29、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出自于:谢逸《送董元达》

      30、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出自于: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31、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出自于: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32、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出自于:欧阳修《画地学书》

      33、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出自于: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34、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出自于:陆游《金错刀行》

      35、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出自于: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36、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出自于:刘禹锡《蜀先主庙》

      37、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出自于:鲍照《代出自于蓟北门行》

      38、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出自于:温庭筠《过五丈原》

      39、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出自于:章碣《焚书坑》

      40、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出自于: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41、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出自于:高适《塞下曲》

      42、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出自于:郑畋《马嵬坡》

      43、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出自于:陆游《夜泊水村》

      44、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出自于:范云《效古诗》

      45、生*未报国,留作忠魂补。——出自于:杨继盛《就义诗》

      46、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出自于:刘长卿《别严士元》

      4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于:杜牧《泊秦淮》

      48、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出自于: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49、衔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间不肯言。——出自于:汪遵《息国》

    [阅读全文]...

2022-05-04 11:32:56
  • 悲观爱情古诗

  • 爱情,悲观,伤感
  • 1、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龚自珍《如梦令·紫黯红愁无绪》

    2、送客自伤身易老,不知何处待先生。——刘沧《赠道者》

    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4、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三首》

    5、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7、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8、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张籍《征妇怨》

    9、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1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12、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13、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14、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15、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钱惟演《木兰花》

    16、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17、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18、镜水夜来秋月,如雪。——温庭筠《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19、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朱淑真《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20、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李商隐《日射》

    21、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重工,堕阶萦藓舞愁红。——孙光宪《浣溪沙·花渐凋疏不耐风》

    2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3、澹澹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顾春《早春怨》

    24、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25、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韦庄《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

    26、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辛弃疾《祝英台*·晚春》

    27、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28、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29、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纳兰性德《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

    30、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

    31、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

    32、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33、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4、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垓下歌》

    35、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维》

    36、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37、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元好问《迈陂塘》

    38、无身尚拟魂相就,身在那无梦往还。直到他生亦相觅,不能空记树中环。——元稹《寄乐天》

    39、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40、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4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氓》

    42、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孙光宪《酒泉子·空碛无边》

    43、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44、宴尔新婚,以我御穷。——《谷风》

    4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46、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马戴《灞上秋居》

    47、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48、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49、玉轮碾*芳草,半面恼红妆。——陈子龙《诉衷情》

    50、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51、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

    [阅读全文]...

2022-07-03 22:31:07
  • 秦观古诗鹊桥仙

  •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而创作的乐曲。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秦观的这首《鹊桥仙》独具丰彩,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好作品。它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出机抒,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

      沈祖棻《宋词赏析》:这首词上、下片的结句,都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文史知识》(1982.12):秦观的这首《鹊桥仙》上片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发抒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流传久远,历久而不衰的关键所在。

    [秦观古诗鹊桥仙]

    [阅读全文]...

2021-12-31 10:01:11
  • 观沧海古诗的意思

  • 观沧海古诗的意思

      导语: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和乐时加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观沧海古诗的意思,欢迎借鉴!

      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鉴赏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这是很精当的。

      结束语: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沧海古诗的意思,感谢大家对本文的阅读!

    [阅读全文]...

2022-05-18 12:40:14
  • 观雨陈与义古诗赏析翻译

  • 观雨陈与义古诗赏析翻译

      《观雨》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七言律诗。诗首联点明了诗人此时的身份、心境以及神态行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雨陈与义古诗赏析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观雨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观雨字词解释:

      ⑴山客:隐士。晋葛洪《抱朴子·正郭》:“若不能结踪山客,离群独往,则当掩景渊洿,韬鳞括囊。”

      ⑵龙钟:身体衰老,行动不灵便者。

      ⑶不解耕:这里指不熟悉农事。

      ⑷开轩:开窗。

      ⑸危坐:古人以两膝着地,耸起上身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严肃恭敬。后泛指正身而坐。

      ⑹云气:云雾,雾气。

      ⑺万壑(hè)千林:形容众多的山谷和林子。壑,坑谷,深沟。

      ⑻海:这里指暴雨。

      ⑼山角:山的转角向外突出处。

      ⑽晦(huì):昏暗不明。

      ⑾乾(gān):“干”字的异体字,干燥。

      ⑿甲兵:盔甲和兵器。

      观雨翻译:

      老态龙钟的隐士不熟悉农事耕作,却大开窗户正身坐于屋中,看窗外阴晴变化。

      屋前的江流与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c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

      水域吹来的风压得竹枝伏了又起,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

      我不嫌弃居所破败漏雨,正好借此风雨洗刷军队的兵甲刀枪。

      观雨背景:

      《观雨》作于1130夏。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兵在东南战线攻破临安(今杭州)、越州,继而从海上追击宋朝皇帝,高宗从明州逃至温州。在两湖(湖南湖北)一线,金兵于1130年春天进逼湖南长沙。当年二月长沙守帅向子湮积极组织军民顽强抵抗,形势略有好转。诗人在卞京(今河南开封)失陷后,流寓湖南邵阳,此时正住在贞牟山上。一场夏雨翩然而降,诗人的思绪也随着雨丝在纷飞。该诗虽然写的是雨景,但却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极大关注,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了。

      观雨赏析:

      作为南北宋之交的杰出诗人,陈与义在诗歌创作方面推崇并学*杜甫。所作着眼现实,关注国运民生;用典较少,词句明净,不像其前辈诗人黄庭坚等那样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观雨》一诗虽然也有用典故之处,但*易晓昶;由于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等辞格,使得此作境界辽阔,意蕴丰富。

      首联“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点明了诗人此时的身份、心境以及神态行为。“山客”是诗人自谓,“客”点明处境,“龙钟”写诗人精神状态;“不解耕”表明诗人不会(懂)农桑。这里,与其说作者在介绍自己,不如说他在述说那个不幸的时代。寓居异乡,是因为国破家亡;精神疲惫,是因为颠沛流离;不事农桑,是由于在这战乱扰攘的年代无法进行和*生产。首联的出句,写出了诗人对这个特定时代的鲜明态度,是因,是“客”;对句才是果,是“主”,“危坐”表现了诗人郑重的神态及沉重的心情。“阴晴”是运用双关,既是天气的变化,也是当时抗金时局的动态。这又与前面的“不解耕”自然衔接,“观雨”与“时局”二者圆和无迹。

      颔联写景,景象壮阔,气势雄浑。江壑林岭,风起云涌,雨声阵阵。诗人既写出了夏季云雨的固有特征,也表现了他此刻浩茫深沉的思绪:广大地域的风云翻涌、大雨滂沱,就是整个国家颠覆播迁的写照。这里不单写雨景,也是在写时局,最高统治者不作有力的抵抗,致使金兵势如破竹,这里的“云”“雨”又是两层含义巧妙的融会在一起。

      尽管云雨的猛烈遮蔽万物,雨中的万物并没有全然屈服,时局也并非黑暗一片。乌云密雨中也有不屈不挠的抵抗,摇摇欲坠的危局中也有一丝生机(这里主要是指当时的长沙守帅向子湮的积极抗金举动)。颈联既是眼前实景,也是诗人对局势的企望。竹枝顽强地挺立着,高高的山角上、大风吹掀处露出了光明。这里诗人对雨势变化观察的细致入微,表明他对现实的高度关注。

      尾联用典,出句化用了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对句也是老杜的“尽洗甲兵长不用”诗句的`化用,在此均为反其意而用之。作者由雨又想到了一个典故:武王伐殷时,天降大雨,姜太公说:“这是上天在为我们洗刷兵甲,助我伐纣!”我大宋王朝如果兴兵伐金,也可以借助这大雨洗刷兵器。果真如此,我个人的屋子漏雨又何妨!“当然这里的“雨”所指是有助于抗金的好的事物。比如积极的抵抗政策、行之有效的作战措施、戮力同心的上下配合、催人奋进的舆论氛围等等,与上面所指的晦暗的压迫势力、飘摇欲坠的危势等等是不同的(这也是广义的“双关”)。这是作为意象的多义性决定的,更是诗人关心时局、希望政局好转的本意决定的。

      当然,全诗还运用了拟人、对仗等辞格,使得气韵雄沉;但关键还是双关的应用,把眼前的自然现象、把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感与对现实的焦灼而深刻的思虑天衣无缝般地有机融为一炉,拓宽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诗歌的内涵,气足神完,极具审美意义,是陈与义现存诗中的精品。

      个人资料: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阅读全文]...

2022-01-04 14:35:52
  • 《观沧海》曹操的古诗赏析

  • 曹操
  • 《观沧海》曹操的古诗赏析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沧海》曹操的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观沧海》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观沧海》注释:

      (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起。峙,挺立。

      (8)萧瑟:树叶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汉:银河,天河。

      (13)幸:庆幸。

      (14)甚:非常。

      (15)至:极点。

      (16)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歌结束用语,不影响全诗内容与感情。意为太值得庆幸了!

      《观沧海》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眼前的景观,神奇而又壮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虚写,作者运用想象,写出了自己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说明这是乐府唱过的。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这首诗不但写景,而且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首诗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阅读全文]...

2022-04-19 03:38:23
  • 观游鱼古诗的意思50句

  • 经典
  • 白居易诗词《观游鱼》的诗意赏析

      《观游鱼》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生活场景,表现了同时喜欢鱼却采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流露出淡淡的无奈。

      《观游鱼》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池畔观鱼,有儿童在垂钩钓鱼,有感而发。这两句是说,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他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两种心情是何等不同啊?即景写情,对比强烈,极易发人深思,从中引出各种“心各异”的情状和道理来。于*淡中见新奇,韵味悠长。

      《观游鱼》

      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作品注释

      闲下来围着水池看着水里的鱼自由地游动,正好遇到小童摆弄钓鱼船。一样地喜欢鱼但是心态却不一样,我来喂食你却来垂钓。

      闲步:散步。施食,喂食丢食。

      作品赏析

      《观游鱼》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池畔观鱼,有儿童在垂钩钓鱼,有感而发。这两句是说,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他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两种心情是何等不同啊?即景写情,对比强烈,极易发人深思,从中引出各种“心各异”的情状和道理来。说明诗人很伤感。于*淡中见新奇,韵味悠长。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阅读全文]...

2022-06-14 20:03:01
有观字的古诗 - 句子
有观字的古诗 - 语录
有观字的古诗 - 说说
有观字的古诗 - 名言
有观字的古诗 - 诗词
有观字的古诗 - 祝福
有观字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