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祀与戎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祀与戎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祀与戎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祀与戎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祭祀母亲的古诗(精选12首)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祭祀母亲的古诗(精选12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二、《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慈母爱》
【(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四、《短歌行》
【(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五、《思母》
【舆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六、《忆母》
【倪瑞璿】
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1、五绝·母亲节 文 / 叶密
媳妇守成婆,坤伶角色多。
万般难说好,慈母永讴歌。
2、五绝·母亲节感怀 文 / 月下清辉
养女恤娘恩,
唏嘘鬓雪痕。
诗词传祝语,
跪乳孝心存。
3、五绝·献给母亲节 文 / 尧呈
舍命救亲儿,情浓子女痴。
大洋深万丈,怎及母心慈。
4、五绝·母亲节感怀文 / 火焱d
母健无知节,
即知母亦归。
痛心无片语,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是幸福的,那时候的边塞军人虽然很苦,但是常打胜仗,把唐朝的疆域版图打成全球最大的国家。“万里长征”的人东打到朝鲜,西打到中亚咸海,南到到越南,北打到贝加尔湖畔,打太远了“人都还未还”。唐朝极盛时期叠加版图面积超过1532万*方公里。这不但为诗人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提供了机会,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这一时期就出现了唐朝四大边塞诗人: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
“安史之乱”开启了中唐时代,这一时期内忧外患战事不断,对内*叛对外反抗吐蕃入侵。而这一时期的文人和盛唐相比,少了些豪放言志的理想,多了些精致浮浅的现实。生于盛唐长于战乱,虽未亲历那无数的大小战事,戎昱却能写下著名的诗作《塞下曲》,和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相比少了些大气,却更充分地展现对朝廷战胜吐蕃时的豪情和喜悦,算得上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日渐衰微,吐蕃趁火打劫,在这段时间内先后夺取了陇右、河西、北庭、安西地区等地区,把河西走廊的大部分地区纳入怀中。公元763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安史之乱*定了,另外一个就是吐蕃入侵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此刻,吐蕃达到了辉煌的顶峰。
我们来稍微盘点下这个差点就颠覆唐朝统治的吐蕃入侵史。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和吐蕃以和为主以打为辅,双方都没有占据太大的优势。为了*“安史之乱”,唐朝把大部分的兵力调往长安后方兵力空虚,吐蕃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自756年开始,吐蕃先后攻下了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数十州,一路烧杀抢掠在763年抢到了长安城!
783年,唐朝再发内乱史称“朱泚之乱”,唐德宗被赶出长安出走奉天。吐蕃乘机要挟出兵协助并要求唐朝割地补偿,在李泌的坚持下唐朝拒绝了吐蕃的无理要求。于是吐蕃786年秋再次发起攻击,大举入侵泾、陇、邠、宁四州,到处抢掠人马牲畜,收割各州庄稼,西部战事再起,然而各州县不敢迎击各自为守。
786年两个人扭转了之后对吐蕃的战局,一个是李泌,制定了对吐蕃的战略封锁,“北和回纥,南通南诏,西结大食、天竺,如此,则吐蕃自困”。一个是李晟,差点在战乱中把吐蕃宰相尚结赞杀死,并让狂攻了一百多年的吐蕃渐渐露出了疲态。在788年之后,唐朝实现对吐蕃攻守转换,吐蕃也开始逐步的走向没落。而戎昱的《塞下曲》正是在786年李晟伏击吐蕃胜利之后所写的诗作。
《资治通鉴》关于这次伏击的记载:李晟遣其将王佖将骁勇三千伏于汧城,戒之曰:“虏过城下,勿击其首;首虽败,彼全军而至,汝弗能当也。不若俟前军已过,见五方旗,虎豹衣,乃其中军也,出其不意击之,必大捷。”佖用其言,尚结赞败走。军士不识尚结赞,仅而获免。
简单说下这场战事,786年9月份,尚结赞率领吐蕃主力,从陇州东进攻打凤翔。西*王李晟派部将王佖率兵3000人在汧城伏击吐蕃军中军部队,导致吐蕃军大败尚结赞乘乱逃走。吐蕃2万余前军也在进攻凤翔的时候被李晟击退,史称:“汧城之战”。次月,王佖率步骑5000偷袭并攻占吐蕃摧沙堡基地,击败吐蕃2万士兵杀死守将扈屈律悉蒙,并烧毁了吐蕃之前积聚的物资粮草后班师而归。
因一首《咏史》(又名《和蕃》)让唐宪宗牢记并推广,却被《沧浪诗话》评为“戎昱在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矣。”史书一句带过并无详细记载,戎昱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诗人?
《唐才子传》记载:“ 昱,荆南人。美风度,能谈。少举进士不上,乃放游名都。虽贫士而轩昂,气不消沮。。……初事颜*原,尝佐其征南幕,亦累荐之。卫伯玉镇荆南,辟为従事。历虔州刺史。至德中,以罪谪为辰州刺史。后客剑南,寄家陇西数载。”《新唐书·艺文志》亦有记载:“戎昱集五卷,卫伯玉镇荆南从事,后为辰、虔二州刺史。“
戎昱,生于740年前后开元盛世期间,身处中唐战火纷飞的年代,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帝,卒于800年后。一生在游历和官宦生活中周旋,“大凡才能之士, 所谓名位未达, 多在方镇”,戎昱又“美风度,能谈”,先后跟随浙西节度使颜真卿、湖南崔瓘、桂州李昌夔、荆南节度使卫伯玉等人做其幕僚,在朝廷短期当差后到州府担任刺史。其官宦生涯并不顺利,“万事无成空过日,十年多难不还乡。”
目前留下来的作品是明人辑的《戎昱诗集》存诗125首(目前可寻118首)。按照其作品内容将诗作分成5个类别,友情送别书信占据了三分之一多,官宦和游历生活次之,咏景感怀再次之,边塞诗为后。在其诗作里,交友广泛是其中一大特色,除了任职期间所交往的朋友,还有:宰相(李泌)、将军(李晟)、驸马(张潜)、以及自己的偶像岑参等人。其诗作中立志为国报效朝廷的家国情怀体现的淋漓尽致。
戎昱的诗歌受到“诗史”杜甫的影响很大,其诗作忧国忧民直面现实,《咏史》、《苦哉行五首》(宝应中过滑州洛阳后同王季友作)、《入剑门》等诗作就是对现实最大的描述。“天下无人鉴诗句,不寻诗伯重寻谁”,戎昱很幸运地找到了自己崇拜的诗人岑参,其边塞诗歌受到岑参的影响也很大。而这首《塞下曲》和岑参的边塞诗有的一比。
“黄昏掩门后,寂寞自心知。”有忧伤有寂寞的戎昱,三观很正,懂知足会感恩,“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同荣不同辱,今日负将军”。对朝廷的每一次胜利,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并赋诗,《收襄阳城二首》、《辰州闻大驾还宫》,还有为786年李晟的这三场战事的胜利而写的《塞下曲》。
786年,戎昱刚从辰州刺史离任在长安做短暂逗留(另说戎昱在江南一带游历),然而不管怎么样此时的戎昱正处于低谷期,虽是“谁家有酒判一醉,万事从他江水流。”但一听到前线打了胜仗,便豪情万丈的写下了这首《塞下曲》。
786年,李晟面对吐蕃时打了三场胜仗,一场是王佖率兵3000人袭击吐蕃中军获得大胜,第二场是李晟率军在凤翔击退吐蕃2万前军,第三场是王佖率步骑5000偷袭吐蕃摧沙堡基地获得大胜。戎昱在听闻捷报后,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边塞诗《塞下曲》。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写的是王佖偷袭吐蕃沙堡基地,击败2万吐蕃士兵并杀死守将,烧毁吐蕃的所有物资后凯旋归来的场景。唐朝文人*惯用“汉将”来代表当时的将军,歼灭吐蕃驻地全部敌人,“虏塞”已经被烧“空”了,将军带领着士兵举着战旗从玉门关的东边凯旋而归。
“高蹄战马三千匹”,写的是第一场战事王佖率兵袭击吐蕃中军。3000名战士骑着战马奔赴战场,一战破敌打乱敌人进攻节奏,在对吐蕃战事中取得了鲜有的大胜仗!并差点就把敌军首领斩杀。
“落日*原秋草中”。写的是第二场战事凤翔退敌,“秋”字点明了战争的时间是在秋天,李晟将军亲自率部应对吐蕃的2万前军取得大胜。站在战事完毕的城墙上,看着太阳西下,枯萎的草木更显无尽的沧桑。“*原秋草”“无边落日”,是对这次胜利的感慨,更是对无边战事的感慨!
捷报频传,在当时的唐朝是非常的振奋人心的!戎昱虽不在战局,却也时刻关注战争的变化。这首诗和之前写的《塞下曲》(6首)有明显的不同,之前写的是战场纷乱、环境凄凉和士兵的悲惨生活。这首诗只是在记叙战争的情况,字词间却都透露出作者豪情万丈和喜悦心情,戎昱很显然的在用这首诗来庆贺来自不易的胜利。
自安史之乱后,吐蕃大举入侵唐朝疆域,在面对强敌和内忧外患时,唐朝更是输多赢少,大片的土地被吐蕃占据。凤翔非常的靠*长安,如果这次战役失败,则长安有可能再次沦陷成为吐蕃的手中肉。虽然这次战役没有把吐蕃打残,但也从战略上阻断了吐蕃的意图,再次开启和吐蕃的拉锯战,在李泌对吐蕃战略封锁的配合下,吐蕃陷入战争泥潭并开始走入下坡。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一国安危岂能以和亲来求安稳?“燕然如可勒,万里愿从公。”男儿就应该征战沙场报效祖国。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的,“自惭出守辰州畔,不得亲随日月旗。”戎昱一身热心想要上战场“梦随行伍朝天去”,却总是报效无门,只能“仰面诉天天不闻,低头告地地不言。”
这首《塞下曲》,既是对胜利赞歌,更是对自己未能亲身参与的感慨。世人对戎昱的评价更多的是站在盛唐的角度来说的,除了《沧浪诗话》,《唐才子传》对其评价也是“昱诗在盛唐,格气稍劣,中间有绝似晚作”。然而,《唐诗品》《三唐诗品》《诗学渊源》等对其评价都非常高,认为“戎使君诗,锐情古作,力洗时波。”但不论如何,戎昱的诗既是其人生的写照,是友情的真挚,更是中唐的“史实”。
戎昱写《塞下曲》,就是在为这个国家取得的胜利呐喊!不管国家内部怎么样,只要是胜利,我们就应该为之感动为之自豪!从《塞下曲》学戎昱,不管人生如何,三观一定要正,家国情怀一定要有。
清明节祭祀古诗词名句
祭祀的对象。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清明节祭祀古诗词名句,欢迎参考!
1、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3、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4、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5、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7、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8、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9、庭轩寂寞*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10、清明又*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11、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12、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 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3、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14、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15、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16、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17、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18、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9、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20、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1、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22、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23、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24、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25、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26、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27、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28、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29、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30、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31、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32、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 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33、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34、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35、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36、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37、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38、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9、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40、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1)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2)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彦《兰陵王柳》
3)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4)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5)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3、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4、单夹衣裳,半栊软玉肌体。——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杜甫《又呈吴郎》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杜甫《白帝》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曹操《却东西门行》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建炎宋南渡,中原戎马驰。——王祎《国宾黄先生之官义乌主簿赋诗奉赠》
天未厌戎马,我辈本常贫。——杜甫《寄薛三郎中(据)》
主人长跪问,戎马何时稀。——杜甫《甘林》
江山且相见,戎马未安居。——杜甫《逢唐兴刘主簿弟》
到口不敢吐,徐徐俟其巇.归来戎马间,惊顾似羁雌。——韩愈《归彭城》
不谓生戎马,何知共酒杯。——杜甫《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戎马暗中国,游子将何趋。——陈秀民《送强彦栗归吴》
何必三千徒,始压戎马气。——杜甫《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宁知戎马间,忽展*生怀。——高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故园暗戎马,骨肉失追寻。——杜甫《上后园山脚》
防秋戎马恐来奔,诏发将军出雁门。——李频《送边将》
郊静销戎马,城高逼斗牛。——白居易《想东游五十韵》
年来戎马暗河朔,宵旰十载烦*。——冯时行《安清桐夜坐有怀》
戎马暗天宇,呜呼生别离。——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自从大寇犯中原,戎马不曾生四鄙。——韦庄《秦妇吟》
军书既频召,戎马乃连跨。——韩愈《县斋有怀》
郊无戎马郡无事,门有棨戟腰有章。——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
事业若杯盘,诗书甚徽纆.西州戎马地,贤豪事雄特。——元稹《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
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薛涛《赠远二首》
始遣访生死,戎马乃駸駸。——章甫《赠叶伯永》
春耕事秋战,戎马去封陲。——武元衡《秋日对酒》
中原乱戎马,骚扰十三秋。——郭印《送喻迪孺赴召》
屡闻戎马入,辄有国殇诗。——刘敞《国殇》
一从戎马来幽蓟,山谷虎狼无捍制。——李涉《寄河阳从事杨潜》
崩腾戎马际,往往杀长吏。——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天子龙飞定天下,谈吐无由向戎马。——乌斯道《赠都阃掾张彦刚》
君昔扈从戎马间,少壮不知行路难。——揭傒斯《题邢先辈西壁山水图》
何知戎马间,复接尘事屏。——杜甫《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
且喜辰极明,愿睹戎马倓。——刘基《大热遣怀》
落日休戎马,秋风罢射雕。——皎然《晚秋宿李军道所居》
幸无巢泚徒,中原已戎马。——王跂《夜归即事》
怀宗御极临中夏,薄海纵横尽戎马。——王锡《长*庄歌》
况复四郊暗戎马,咄嗟此游理亦旷。——汪懋麟《子纶员外招同诸公东河泛舟作歌》
槌牛飨士卒,十年戎马闲。——胡奎《李牧》
《诗经:小戎》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
游环胁驱,阴靷鋈续。
文茵畅毂,驾我骐馵。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
骐骝是中,騧骊是骖。
龙盾之合,鋈以觼軜。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
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
蒙伐有苑,虎韔镂膺。
交韔二弓,竹闭绲縢。
言念君子,载寝载兴。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注释:
1、小戎:士兵所乘的车。
2、俴:音剑,浅的车厢。
3、楘:音木,皮革。
4、辀:音周,梁辀,曲辕。古时马车上的一根弯曲的辕。形式像房屋的栋梁。上面有五处用皮条箍牢,所以称以五楘。
5、游环:活动的环,古时车前四马连在一起就用游环结在马颈套上,用它贯穿两旁骖马的外辔。
6、靷:音印,鋈:音误,阴靷鋈续:车上饰物。
7、馵:音住,左蹄有白花或四蹄皆白的马。
8、君子:此指在外从军的丈夫。
9、板屋:木板盖的房屋,这是西戎,今甘肃一带的民俗,比喻代指西戎。
10、騧:音瓜,黄马黑喙
11、骝:红黑色的马。
12、骖:驷马两旁的马。
13、觼:音决,有舌的环。
14、軜:音纳,辔绳。
15、厹:矛,矛头为三棱形的长矛,
16、镦:音求,三偶矛下的金属套。
17、韔:音唱,弓囊。
18、竹闭绲滕:用竹制的弓架,以绳系在驰弓之里。
赏析:
《小戎》描写对出征西戎的丈夫的思念,既写了思妇思念的深切,但更多的却是对丈夫的赞美,并以此来加深思念的情感,同时也表现出内心的慰藉。的构思层次显豁,先写兵车,再写战马,最后写兵器,这些正是从征将士的象征,而反复地描写其华贵、精美,又正是陪衬主人公的英武高贵,而性格又“温柔如玉”。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带有后世儒将的特征,说《秦风》有华夏之声,这在文化精神上正可见其共性。
关于祀与戎的古诗
戎边的古诗
戎州的古诗
忆从戎的古诗
戎的古诗词
含有戎字的古诗
祭祀叶正邦的古诗
关于王戎的古诗
戎是那首古诗里的
古诗祭祀的句子
王戎的古诗配画
祭祀长辈的古诗
戎昱的古诗带拼音
戎字开头的古诗
含戎的古诗词
有关王戎的古诗
关于戎马的古诗
戎马半生的古诗
戎装的古诗宋词
古代清明祭祀的古诗
祭祀玉皇的古诗
形容祭祀的古诗
皇帝祭祀的古诗
清明祭祀的古诗
含有戎字的古诗文
戎昱的桂州腊夜古诗
戎马生涯的古诗
祭祀先人的古诗词
王戎写的古诗两首
与王戎识李有关的古诗
写雪的五首古诗
满眼星辰的古诗女孩名
古诗词中的情景交融属于
带有舒和晗的古诗
语文书上的苏联古诗
形容小孩很懂事的古诗
退秦师的古诗意思
古诗中写秋天的景色的词语
给花友送的古诗配画
关于夜叹的古诗
月色的古诗反映的节气
临江仙秋菊的古诗
古诗教学的设计意图和思路
游山村黄昏所见古诗带拼音的
有春季象征的古诗
伯开头的古诗
有关长篇的古诗
正确的古诗读音
运用相似的古诗贯穿古诗的好处
写半山腰美景的古诗
第三个字是涕的古诗
百姓纷纷逃难的古诗
两个小鸟的古诗
海和镜字的古诗
读古诗山行的收获
黄姓男古诗里好听的名字
写天气很坏的古诗
书亦的古诗词
帮助他人的国学古诗词
现在的人编的古诗
鼓励女儿上进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