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的古诗写的是哪

关于五岳的古诗写的是哪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五岳的古诗写的是哪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五岳的古诗写的是哪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五岳的古诗写的是哪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0) 语录(1) 说说(3) 名言(567) 诗词(350) 祝福(6k+) 心语(102)

  • 五岳泰山的诗句

  • 泰山
  • 五岳泰山的诗句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

      2)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杜甫《望岳》

      3)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 —— 贾鲁《登泰山》

      4)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 李白《游泰山》

      5) 山映斜阳天接水。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6)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 许浑《金陵怀古》

      7)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 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

      8) 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 —— 贾鲁《登泰山》

      9)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 —— 李白《游泰山》

      10)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 —— 黄庭坚《醉蓬莱》

      11) 万里江山知何处。 —— 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12)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 苏轼《念奴娇•中秋》

      13)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14)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 李白《游泰山》

      15) 况有文章山斗。 —— 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16)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 李白《游泰山》

      17) 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 —— 元好问《登岱》

      18)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 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19)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 李白《从军行》

      20)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 李白《游泰山》

      21) 对山河百二,泪痕沾血。 —— 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22) 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转关山月。 —— 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23)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24) 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 —— 徐文通《岱宗》

      25)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 —— 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26)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27)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 李白《游泰山》

      28) 绿野风烟,*泉草木,东山歌酒。 —— 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29)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杜甫《望岳》

      30)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杜甫《望岳》

    [阅读全文]...

2022-06-29 00:50:39
  • 描写五岳的诗句

  • 描写五岳的诗句

      中岳嵩山

      中州峻岳似画屏,

      夏听松风秋赏红。

      书院古柏武帝封,

      少林禅院少林功。

      西岳华山

      五峰并雄入云端,

      五花并蒂帝都畔。

      奇山奇石奇苍松,

      险峰险路险登攀。

      东岳泰山

      最喜健步十八盘,

      玉皇顶上众山揽。

      自然文化双遗产,

      五岳独尊雄泰山。

      北岳恒山

      双峰对峙水中流,

      绿树松涛古寺幽。

      更有峭壁悬空寺,

      千古一绝传九州。

      南岳衡山

      七十二峰秀芙蓉,

      烟云飘渺罩祝融。

      方广寺深翠竹密,

      回雁峰前飞雁鸣。

    [阅读全文]...

2022-02-11 03:12:01
  • 五岳的诗句 写五岳的名诗名句

  • 五岳是我国的五大最壮丽的山,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伟大造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岳的诗句 写五岳的名诗名句,希望大家喜欢

    1、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

    2、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

    3、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上竿。

    4、高高至天门,日观*可攀。

    5、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6、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7、珠林丹嶂倚秋曛,绝顶开尊俯雁群。

    8、泰山东望走群龙,直上天门第一峰。

    9、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五岳曾闻岱宗长,诸峰应是丈人孙。

    12、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13、峨峨东岳高,秀极冲苍天。

    14、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有此观。

    15、芙蓉拔地白云晴,七十二峰相对青。

    [阅读全文]...

2022-04-04 22:39:28
  • 描写五岳之南岳衡山的诗句

  • 描写五岳之南岳衡山的诗句

      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五岳之南岳衡山的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衡山》

      李白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2、《赠衡山麋明府》

      曹松

      为县潇湘水,门前树配苔。

      晚吟公籍少,春醉积林开。

      涤砚松香起,擎茶岳影来。

      任官当此境,更莫梦天台。

      3、《望衡山》

      刘禹锡

      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

      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

      青冥结精气,磅礴宣地脉。

      还闻肤寸阴,能致弥天泽。

      4、《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柳宗元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5、《赠衡山令》

      裴说

      君吟十二载,辛苦必能官。

      造化犹难隐,生灵岂易谩。

      猿跳高岳静,鱼摆大江宽。

      与我为同道,相留夜话阑。

      6、《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杜甫

      旄头彗紫微,无复俎豆事。

      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

      呜呼已十年,儒服弊于地。

      征夫不遑息,学者沦素志。

      我行洞庭野,欻得文翁肆。

      侁侁胄子行,若舞风雩至。

      周室宜中兴,孔门未应弃。

      是以资雅才,涣然立新意。

      衡山虽小邑,首唱恢大义。

      因见县尹心,根源旧宫閟。

      讲堂非曩构,大屋加涂墍。

      下可容百人,墙隅亦深邃。

      何必三千徒,始压戎马气。

      林木在庭户,密干叠苍翠。

      有井朱夏时,辘轳冻阶戺。

      耳闻读书声,杀伐灾仿佛。

      故国延归望,衰颜减愁思。

      南纪改波澜,西河共风味。

      采倦跋涉,载笔尚可记。

      高歌激宇宙,凡百慎失坠。

      1、《望衡山》

    [阅读全文]...

2022-06-10 20:58:02
  • 描写五岳的诗句风景的句子欣赏

  • 风景
  • 描写五岳的诗句风景的句子欣赏

      中岳嵩山

      中州峻岳似画屏,

      夏听松风秋赏红。

      书院古柏武帝封,

      少林禅院少林功。

      西岳华山

      五峰并雄入云端,

      五花并蒂帝都畔。

      奇山奇石奇苍松,

      险峰险路险登攀。

      东岳泰山

      最喜健步十八盘,

      玉皇顶上众山揽。

      自然文化双遗产,

      五岳独尊雄泰山。

      北岳恒山

      双峰对峙水中流,

      绿树松涛古寺幽。

      更有峭壁悬空寺,

      千古一绝传九州。

      南岳衡山

      七十二峰秀芙蓉,

      烟云飘渺罩祝融。

      方广寺深翠竹密,

      回雁峰前飞雁鸣。

    [阅读全文]...

2022-04-18 08:38:30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全诗翻译及赏析

  • 李白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全诗翻译及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全诗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意思: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参考译文

      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却矮小得)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忽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笑逐颜开!

      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唐玄宗天宝元年(742)。蔑视权贵、对现实不满、不屈于世俗的叛逆,他渴望济苍生、安社稷、辅佐明君治理天下。

      该诗是李白的代表作,记述了他的梦。诗人用充满想象的文字描绘了一个梦中的神仙世界,抒发了他在政治上受挫后的郁闷心情和对生活的极度不满,也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以及不愿侍奉权贵而渴求自由的心情。

      该诗由三部分组成。开头到“对此欲倒东南倾”是第一部分,交代诗人入梦的原因。诗人开篇便说瀛洲是传说中的海外仙境,虚幻缥缈,无法寻求,而浮云彩霓中的天姥山却是真实生活中的“仙境”。这里,诗人以虚写实,以写瀛洲衬托出天姥山的雄奇。天姥山和天台山相对,靠*剡溪,景色秀美,峰峦叠嶂,在越东颇为有名,但和五岳相比就难免相形见绌了。然而,在这首诗中,诗人却说天姥山比五岳还要高耸挺拔,连天台山都要倾倒在它面前。应该说,诗人梦中的天姥山其实是他一生所看到的奇峻山川在头脑中的再造幻影。

      第二部分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仙之人兮列如麻”。在这一部分,诗人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夸张手法,描写了梦游天姥山时所看到的一切。在梦境中,诗人好像在月光中飞渡镜湖。月光把他的`身影照在湖面上,又将他送到当年谢灵运歇息的地方。诗人脚着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灵运当年到过的青云梯。接着,诗人经过回转的石路,在幽暗的深山中看见海日升起,天鸡高叫,一片黎明前的曙色。但当他在迷人的山花和石头旁边休息起来,忽然感觉到暮色降临。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得山谷轰响、森林惊颤、层巅战栗。如果说熊、龙能以吟、哮表达情感的话,那层巅、深林的战栗和惊悚,以及烟、水、青云的阴郁,都是诗人的意动写法。诗人将环境和自身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一个统一的情感氛围。接下来,全诗达到了高潮,诗境也由奇特转入奇幻。在使人惊惧的幽暗暮色中,突然“丘峦崩摧”,“訇然中开”了一个洞天福地般的神仙世界:在鼓瑟的虎、驾车的鸾簇拥下,“驾风为马霓为衣”的云之君,受命于诗人之笔,来赴仙山的盛会。

      第三部分从“忽魂悸以魄动”到结尾。这部分写仙境忽然消失,梦境破灭,诗人惊悸着回到现实。梦境不在了,诗人躺在枕*之上,恍然如梦。发出“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慨叹。但幸而诗人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想象和胸怀,又让他自黯淡人生中见到一丝光明。接着,诗人又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言,将他在长安流连朝堂时遭遇到的郁闷一吐而出。同时,这一句也点明了全诗借梦游名川仙境来抒发诗人追求自由人生,反抗权贵压迫的主题。本诗表达了无数怀才不遇的封建文人的心声。

      本诗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文笔华丽,意境雄奇,是一首伟大的浪漫主义诗歌。

    [阅读全文]...

2022-02-06 01:40:16
  • 满江红岳飞古诗

  • 文学
  • 满江红岳飞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江红岳飞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头发竖了起来。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满江红》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满江红》赏析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其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中原,止畏岳家军,不啻闻风丧胆,故自岳飞言,“匈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的。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用文学家眼光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词不以文字论长短,若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满江红》写作背景

      岳飞 (1103-1141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建炎三年(1129年)秋,兀术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今武昌)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词中有多处可以用来证明这一观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两句历来是考证《满江红》作者问题最为关键的内容,但几乎所有的解释都不够准确。

      认为《满江红》是岳飞所作的,都把时间定于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如邓广铭先生就持此说。

      这一观点其实是错误的,理由有五:

      一是当时的岳飞无论就其阅历资历还是心境,根本不具备写出像《满江红》那样悲愤交加、气势磅礴的内涵与底气。那时的岳飞正仕途辉煌踌躇满志,怎么可能满腔悲愤“怒发冲冠”?怎么可能觉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又何来气度“待重头收拾旧山河”?

      二是岳飞当时对功名非常重视,并在其诗词中经常有所流露。如写于绍兴二、三年秋屯驻江州时的《题翠岩寺》中“功名直欲镇边圻”,以后的《小重山》中“白首为功名”,表明当时岳飞头发已白,仍然有心功名。直至绍兴十年大破金军前,岳飞在《寄浮图慧海》中依然表明“功业要刊燕石上”。这些同期及以后的诗词表明,当时的岳飞非常重视功名。

      三是《满江红》一经问世即广泛流传,如此非同寻常之作,如果真是岳飞三十岁青云直上之时所作,岂能就此湮没不见踪影?

      四是不理解“三十”与“八千”。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几乎所有研究此词的学者都把“三十”看作是“三十岁”,因此认定此词作于岳飞30岁出头。实际上这里是指“三十年”,即三十年的功名。封建社会的功名是从幼时求学开始的,并非一出生就能追求的。岳飞自幼时*武读书到入狱前,正好30年上下,是个约数。“八千”也是个约数,只是表示征战路程的艰辛和漫长。

      五是不理解“尘与土”与“云和月”的含义。前者是指一钱不值,因为岳飞到入狱时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历来非常重视的功名原来毫无价值。后者是指竹篮打水,岳飞十年征战,功毁一旦。如此,此二句就一目了然了:一生追求的功名其实一钱不值,一生漫长的征战最后前功尽弃。

      由此可以大致框定:《满江红》应该诞生在岳飞于绍兴十年七月下旬奉诏被迫班师到入狱之间的一年多时间里。 “怒发冲冠”和“仰天长啸”。此二句从未有人做过详细考证,却是界定《满江红》具体创作时间的重要依据之一。从字面看,显示岳飞的愤怒到了极致。在那段时间里,岳飞究竟何时最为愤怒?在班师途中,岳飞撕心裂肺悲愤交加:“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随后,岳飞又被剥夺了兵权,听命于可耻屈辱的和谈。但真正令岳飞“怒发冲冠”的,当是得知对自己的陷害之时。有位好心的部将设法通知正在庐山的岳飞关于王俊上告张宪“背叛” 的消息。岳飞立刻明白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从不许胜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要加害自己,此时的岳飞终于忍不住“怒发冲冠”而“仰天长啸”,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查张宪入狱应该是在绍兴十一年九月上旬后,岳飞是十月上旬下庐山的。因此,《满江红》的诞生理当就在其间的二十多天里。 “潇潇雨歇”。此句亦从未有人考证,诗词是情景交融的,“潇雨”一词诗人总是用来形容秋天的冷雨,“歇”显然是指雨的断断续续。于是此句也就清楚了:秋雨绵绵时断时续。此句既点明了作者是在秋雨中创作,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郁闷和沉重。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们历来总是把“等闲”看作虚词,其实不然,它应该是岳飞当时真实处境的具体写照。在此前数年岳飞所作的词中,已有“白首为功名”,表明岳飞那时的头发已经斑白。在随后军事上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以及在政治上受到的一系列沉重打击,显然在催白岳飞的头发。因此,岳飞当然不甘心少年时就有的理想就此破灭。查岳飞一生征战,三十岁时正忙得不可开交,谈何“等闲”,唯独到快四十岁时却成为一个无职无权之人而被迫闲散在野,其内心之悲切和壮志之不已的激烈冲突可想而知。

      上述考证表明,《满江红》的内容完全符合岳飞入狱前的年龄、心情和处境。 岳飞创作《满江红》的具体地点是在庐山东林寺,解读的密码,就隐藏在词的字里行间 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环合四抱,有如城廓,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岳飞与庐山有不解之缘。绍兴六年,岳飞因母亡守丧,岳母坟就在庐山。绍兴七年,也因故回到庐山。岳飞与东林寺主持慧海关系非常密切,曾专门作诗《寄浮图慧海》。《满江红》中有三处“密码” 可以用来界定其诞生地点就在东林寺。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历来都公认《满江红》是登高而作,却不知岳飞的`具体所处,只得含糊解释成某处高楼,其实当时岳飞就在东林寺,因为《满江红》的开篇就隐藏着创作地点的秘密。 庐山东林寺有一则著名的典故。东林寺门口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名虎溪,要进东林寺就必须经小溪上的虎溪桥。据传说,东晋时东林寺主持慧远在寺院深居简出,人们称之为“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从不逾越寺门前的虎溪。如果过了虎溪,寺后山林中的神虎就会吼叫起来。有一次,慧远与来访的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谈得投机,送行时不觉过了虎溪桥,后山的神虎立刻就长吼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个文坛佳话,称为“虎溪三笑”,一直流传至今。由于此虎是守寺护僧之神,因此在虎溪桥畔有一头石虎怒目而视凭栏而踞。了解了虎溪桥畔的神虎和这则典故,就很容易看出,岳飞看着秋雨中威武不屈的石虎触景生情,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了护国看家的神虎,眼看着赵构们“越界”而“仰天长啸”,这才有后面的“饥餐胡虏肉”和“渴饮匈奴血”之词。

      《满江红》的词韵隐藏着其诞生地点的第二个秘密。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游东林寺时有一首诗,名为《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冥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绝断出没。李白写诗是抒怀,岳飞作词也是抒怀,而且《满江红》正是步了《庐山东林寺夜怀》的韵,特别是“阙”、“月”和“歇”这三个押韵的字都是来自李白的诗。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满江红》中有 “壮怀”与“壮志”。按理说,同一首诗词中用两个相同的字是犯忌的,因此比较少见。但李白的诗却有“天香”与“天乐”。两个“壮”对两个“天”,显然绝非巧合。而且,还能明显看出《满江红》的“天阙”也应该是受到了李白两个“天”的影响。 李白在东林寺还写过另一首诗,名为《别东林寺僧》:“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满江红》中也可以看出追随这首诗的痕迹。“凭栏处”正是“送客处”的模仿,“长啸”无疑是“猿啼”的翻版。《满江红》中的神虎精神更是与李白“过虎溪” 的畏惧形成鲜明比照。 “朝天(金)阙”。此句隐藏着解读《满江红》诞生地点的第三个秘密。此句自《满江红》现世以来从未见有人作出过合乎逻辑的解释,因为不了解其中也隐藏着一个东林寺的典故。 一般寺院的主殿称为大雄宝殿,但东林寺的主殿称“神运宝殿”。相传慧远初到庐山选择结庐之处,认为东林寺址在丛林之中,无法结庐,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结庐。夜梦神告:“此处幽静,足以栖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风拔树。翌日该地化为*地,池中多盛良木,作为建寺之材。“神运”之名,由此而来。 有了这则典故和前述的铺垫,此句就能理解了,其实很简单,也很直白,就是在功成之日再来朝拜东林寺的“神运宝殿”,因为神是天神,“神运宝殿”就象征着天上的宫阙。岳飞自比神虎,理当朝拜天阙。 还要解释一下,此句为何历来有“天”与“金”二说。很可能岳飞在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满江红》之际,于最后收笔时有了点犹豫。他先用了“金”字,当然决不是朝拜皇帝的金銮宝殿,而是朝拜金碧辉煌的神运宝殿。岳飞在诗词中把佛像称为“金仙”,如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中的“陪僧僚谒金仙”。毕竟是身在佛寺,理当朝拜佛祖金身。但岳飞继而又改为“天”字,一来以避深恶痛绝的“胡虏”之“金”,二来受李白的影响以映衬东林寺神运宝殿的典故,三来更能暗合自比的神虎形象。由于“天”与“金”在词中的基本含义相通,就不能排除岳飞原作中的修改,而抄者忠于原词照录的可能。由于后来者在誊抄或刻录时只能二选其一,于是有了“朝天阙”与“朝金阙”两种版本。

      《满江红》蕴含的典故,清楚地表明其诞生地就在庐山东林寺。 多少年来,人们研究《满江红》,为寻找岳飞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费尽周折而不得。对《满江红》的上述破解,终于使人看到了岳飞真实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阅读全文]...

2022-07-15 01:52:06
  • 望岳译文及赏析(望岳古诗的意思翻译)

  •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青年杜甫漫游赵、齐等地,写下了《望岳》,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现代诗)

    五岳独尊的泰山

    是何等气势

    它郁郁葱葱

    无边无际

    横跨齐鲁大地

    大自然的钟爱

    赋予它

    所有的灵气

    和神奇秀丽

    它气势雄浑

    分割了

    山南山北的晨晓和黄昏

    望着升腾的层层云气

    万千豪情自胸中荡漾涌起

    张目远眺

    归山的鸟儿映入眼底

    待来日

    定要攀登泰山顶峰

    俯瞰脚下低矮的

    众多山地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东岳。泰山是历代帝王封禅之所。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有“泰山安,四海安”的说法。

    [阅读全文]...

2022-05-09 18:55:40
  • 满庭芳看岳王传古诗词

  • 满庭芳看岳王传古诗词

      古诗原文

      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闪*望旌节中原士夫,误*弃丘陵南渡銮舆。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译文翻译

      能文能武的全才,足可以使南宋中兴,名字永垂青史。其功绩遭到权臣的怨恨,误中权臣的奸计。中原父老再也盼不来北进的王师,赵宋王朝丢弃祖宗的陵庙向南逃去。钱塘路上,风雨凄凄,满含愁怨,洒落在西子湖上。

      注释解释

      岳王:即岳飞,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故称岳王。

      披文握武:指文武双全。

      建中兴庙宇:岳飞为国竭智尽忠,挫败了金兵的`侵略,使宋朝得以中兴。

      正落奸谋:落入奸臣贼子的阴谋。

      闪*望旌节中原士夫:弄得中原人民只能遥望宋军撤退,而不能恢复祖国的统一。闪杀:抛闪。旌节:指旌旗仪仗。士夫:宋朝的官员。这句指岳飞破金打至朱仙镇被宋廷召回的事。闪*指代中原百姓。

      误*弃丘陵南渡銮舆:奸臣杀害了岳飞,致使大宋皇帝渡江南逃,大片国土沦于金人之手。丘陵:泛指国土。銮舆:天子车驾,代指皇帝,即宋高宗赵构。误*指代皇帝,即宋高宗赵构。

      钱塘:即今杭州,岳飞在此遇害,后迁葬西湖。

      诗文赏析

      这首小令中歌颂的是宋代名将岳飞,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后半部分将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整体上是层次分明,一气呵成,动人心魂。开头三句对岳飞作概括性的评价、介绍。“披文握武”,称赞岳飞文武双全;“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指岳飞有再建宋王朝宋庙社稷之功,足以流芳百世。后两句“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追述被诬身亡的悲剧,一个“却”字,饱含悲愤、痛惜。“闪*望旌节中原士夫,误*弃丘陵南渡銮舆”两句揭示由此产生的后果:丢弃宗庙南逃,收复失地无望。最后三句“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落笔于岳坟。那“愁风怨雨”所凝聚的,正是千古不灭的民族正气,为忠臣的冤魂长掬一腔热泪。全曲前半以叙事为主,后半熔议论与抒情于一炉,既层次分明,又一气呵成,动人心魂。 [1] 这支曲子,首句写出岳飞非凡才略。二句接写岳飞的中兴功绩。三句写出岳飞壮烈的一生。四、五句揭露主和派秦桧等陷害岳飞的罪行。六、七句,进写岳飞的英雄业绩,抓住“闪*”、“误*”,这些带有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叙写,把权奸和*误国殃民的罪恶,凝练地表现出来。最后三句抒写了对岳飞不幸遭遇的极度悲愤和惋惜之情,同时也表露出作者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阅读全文]...

2021-12-10 23:37:31
五岳的古诗写的是哪 - 句子
五岳的古诗写的是哪 - 语录
五岳的古诗写的是哪 - 说说
五岳的古诗写的是哪 - 名言
五岳的古诗写的是哪 - 诗词
五岳的古诗写的是哪 - 祝福
五岳的古诗写的是哪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