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描述湖北的古诗

关于古人描述湖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人描述湖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人描述湖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人描述湖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64) 语录(28) 说说(58) 名言(483) 诗词(7k+) 祝福(20) 心语(2)

  • 湖北的过年*俗

  • 过年,放假,春节
  • 湖北的过年*俗

      湖北,简称“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因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地处*中部,东邻安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湖北的过年*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在湖北,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有民谣云:“二十三,送灯盏;二十四,剔鱼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猪肉;二十七,除脏迹;二十八,福鸡鸭;二十九,家家有。”

      一直和农耕文化息息相关的*年,不管在物资短缺年代还是经济发达时期,从来都是人们渴盼的特殊节日。湖北省群艺馆研究员、《楚风楚俗》等湖北风俗画册的拍摄者吴志坚感慨,“龙凤呈祥、高跷龙灯、海马、赶象、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在浓郁的荆风楚韵中,那些最古老而淳朴的湖北年俗,实在让人大开眼界!”“谈年饭”边吃边聊迎新年武汉早期的居民大多是明末清初由周边地区(沔阳、汉阳、黄陂、孝感等地)迁入的,因此,武汉的过年*俗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除了要收拾屋子,换春联,贴门神,过小年时要请灶神,除夕这天,男人还要将水缸挑满,这叫“福水长流,子孙富足”,女人要在之前做好全家人的新鞋,这叫“过年穿新鞋,喜事一起来”。等到了年三十这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上一顿丰盛的“谈年饭”(如今多称为“团年饭”)。

      武汉的年夜饭,一般要上“三全”(全鸡、全鸭、全鱼)、“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开饭时间多在天黑之前,有的家庭一直吃到转钟,表示“越吃越亮”,既然是“谈年”,还得边吃饭边聊天,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互表祝福。湖北过春节*俗还有哪些呢?除夕夜漫山遍野“点坟灯”在湖北江汉*原上,特别是农村地区,每到除夕夜来临之前,人们*惯给已故的亲人“上坟灯”,也叫“送灯亮”。就是把好吃好喝的送到祖坟上,再点上蜡烛祭祖。不过,这种风俗在很多地方已淡化。最让吴志坚难忘的,是到湖北十堰郧西县“上坟灯”的经历,有一年,他还特意带儿子一起去郧西过年。十五晚“赶毛狗”唱“灯歌”“耍毛狗,耍毛狗,耍到你家灶门口……”

      在湖北的鄂西土家族中至今还流传着“赶毛狗”的歌谣。毛狗就是狐狸。它原来和人是朋友,但却常偷鸡吃。激怒人类放火烧了它的老窝。从此就有了正月十五晚放爆竹烧草竹赶毛狗的风俗。“赶毛狗”的风俗非常古老,最早可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据说,只有赶走了毛狗才会六畜*安,田地不长杂草。

      “利川灯歌”起源于利川市柏杨一带,距今有上百年历史。利川灯歌中的众多民歌和古老的竹枝歌一脉相承,具有很高的民族文化艺术价值。有记载从清朝开始,群众逢年过节、喜庆*、玩龙船时都要唱灯歌,现在知名的.“龙船调”前身就是利川灯歌。目前,《利川灯歌》已经成功进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在龙船调的故乡利川,正月十五晚,还有唱“灯歌”的风俗。一到十五的晚上,当地农民就会组成几十人的队伍,高举着扎成龙形的花灯,走街串巷,经过谁家门口,谁家就放鞭炮,几热闹。如果队伍停在了谁家门口,就会开始唱“灯歌”,周围会唱的人都会跟着唱。

      杀年猪

      在过年前一个月、半个月左右的时候,咱们荆门人都会把自家养了一年的肥猪牵来宰杀,然后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来吃一顿热闹的杀猪饭,一起分享丰盛猪肉大餐和即将过年的喜悦!

      这不仅仅寓意着热火朝天过年的开始,也寓意着来年大丰收!

      “秋”腊肉

      腊肉是荆门的特色美食,杀完年猪后便将鲜肉粘上盐放进腌缸,腌制几天后取出来,然后搭好架子,用柴火烟熏火燎。一段时间后,肉就会变得色泽油黄透亮、香味扑鼻。

      小编记得小时候,父母还会在架子上割几块没熏好的腊肉,用铁签串来烤给我门吃,充满柴火味的腊肉味道真的好极了,“秋”好的腊肉还可以保存很久,不会变质!

      扫扬尘

      扫扬尘就是年终大扫除,以前每年春节前,荆门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

      按荆门民间的说法是,除了扫除灰尘外,重要的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也是荆门人对辞旧迎新的表现。

      打糍粑

      荆门很多地方都有“二十八,打糍粑”的说法,年*三十的时候,外面冰天雪地,屋里糍粑打得热火朝天!

      在荆门很多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每逢春节腊月二十八,几乎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

      赶场

      虽然*时每隔几天都会赶场,但一年的最后“一场”,和往日的赶场意义完全不一样,场景也不一样。

      年前的最后一场,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去赶,购买各种年货,有吃的,有玩的,一样不落,尤其是鸡、鱼肉都要买上,鸡预示着吉利,鱼当然就是年年有余了!

      贴春联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火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而且如果你家买了“福”字,一定要知道福字的正确贴法,民间有把福字倒贴的说法,“福倒”寓意着“福到”。但如果你是贴在大门上的,一定要正贴,大门的“福”字的倒着贴话,可就把福气倒在门外了,不过里屋的“福”字适合倒着贴,寓意把“福”倒在自己家里!

      年夜饭

      年夜饭就是我们期待了一年的团圆饭,一年后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一家人一起张罗好年夜饭,之前准备的鸡鸭鱼肉统统都会在今天上桌。

      而且年夜饭的时候要慢慢吃,用大人们说的话就是:要吃出吃了一年的感觉。作为小孩最爱过年的原因之一,就是年三十的时候,长辈们还会给晚辈发新年红包——压岁钱!

      除夕守岁

      在荆门,除夕之夜,吃完年夜饭之后,全家团聚在一起闲聊、看春晚,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不过现在好像大家守岁的方式,都变成了集体“打麻将”通宵!

      开门爆竹

      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凌晨00:00时刻,在荆门有“开门爆竹”一说,就是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小编还记得每年在家过年,大年初一凌晨时刻,父母都会开门“放火炮”以示辞旧迎新之意!除了凌晨放爆竹之外,很多人家在初一一早的第一餐开始之前,也会放“开门爆竹”!

      拜年

      这是应该我们小时候最爱的新年*俗之一!每年从大年初一开始,我们都会去给长辈们拜年,拜年是一种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

      晚辈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祭祖

      祭祖,是荆门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钱,俗称"送钱粮"!

      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现在比较常见的是,吃饭之前先摆碗筷祭拜过世的老人,以示拜年和纪念。

      大年三十烧旺火,正月十五闹花灯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在火炉里加很多煤炭,把火烧得很旺!一团盛火把满屋子印得通亮,把一年的喜庆烧得兴旺,也把四季烧得吉祥!

      十五为什么要挂灯笼,各地的说法也不太一样,总之都是吉祥之意。到那天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悬挂着各种各样的花灯及大红灯笼,以示今后的生活象花灯一样五彩缤纷。元宵灯节是热闹*年的“压轴节日”,所以,这一天,一切活动的主题体现一个“闹”字!

      吃汤圆

      在荆门,每年的大年初一或者元宵节的早上,妈妈都会起床为家里准备又白又糯的汤圆作为早餐,这个时候用汤圆作为早餐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新年的第一天吃汤圆,从味道上取其甜甜美美之意,从字面上体现一种圆满之意!

      年初一必须遵守的禁忌

      忌吃药

      说的是初一吃药的话,寓意着这一年都要吃药,所以再重的病人初一也不吃药,最好的办法是尽量预防过年期间生病!

      忌倒污水、洗衣、洗头

      一般在大年初一到初三,最好不要从事洒扫的工作,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包括洗衣、洗头也是不行的!

    [阅读全文]...

2022-02-08 00:33:37
  • 湖北春节风俗

  • 春节
  • 湖北春节风俗

      湖北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下面是关于湖北春节风俗的内容,欢迎阅读!

      武汉:除夕“咵天”到凌晨

      除夕,武*要贴对联门神、贴福字、贴窗花,要祭祖,吃团年饭,一家人团团围坐,边吃边咵,一直到转钟,才算完成了守岁。零点一到,就放鞭炮,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把准备好的压岁钱给伢儿们。

      正月初一天一亮,鞭一放,就可以半开大门出门(封门钱纸留一头在门上)。出外拜年了。

      拜年在武汉也有讲究,初一拜父族的爷爷奶奶伯伯;初二拜母族的外公外婆舅舅;初三拜妻族的岳父岳母;初四拜亲友;初五是财神生日,商店复业接财神(蛮多做生意的都要到归元寺烧头炷香,祈求新年财源滚滚)。初六把初一累积起来的垃圾倒掉,这叫“送穷”。

      关于过年,武汉还有蛮多歇后语:像腊月下油面—有盐(言)在先;三十夜里吃藕—看穿了;跛子拜年——以歪就歪等等。但是不论这个年怎么过,过年的滋味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欢喜与甜蜜的。

      黄冈:小年祭祀祖先 大年初一不能洗头洗澡

      来自黄梅的刘忠实先生介绍,小年那天,黄梅,武穴等地要去上坟。

      在黄冈,除夕早上贴对子,晚上守岁,到晚上十二点,人们会放烟花庆祝。半夜时分至天光时分几乎都有烟花冲天,响声此起彼伏!

      至于过年日程安排,黄冈地区的*俗是,大年初一在自己村里拜年,初二拜外公拜舅舅。初一不能洗头,洗澡,不能将家里垃圾往外扫,更不能动土。而且还要吃大年三十留的菜以表示年年有余。

      黄石:年饭要用“三全” 团年饭的鱼不能吃

      黄石的春节,基本是从除夕开始的。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年来人们又在桌子中间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开饭的时间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间的。吃饭前,人们先在门外点一挂鞭炮,放完鞭炮即关上大门准备开饭。在大家围坐饭桌之前,守旧规矩的人家还要先祭祖,摆上几副碗筷请祖宗入*。祭祖仪式之后,大家才开始上桌吃饭。鱼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余。家人边吃边谈,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到了“春晚”开始时,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十一点钟左右,街上就不知哪家哪户,带头放起了鞭炮,当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四面八方都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天上更是闪烁着丛丛烟花,天空都被照亮了。

      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旧社会人们要吃着美味的.元宵,还要逛灯会,看花灯。乡村到了这天,孩子们要把自己做的各种各样的灯笼点燃,举着灯笼从村头窜到村尾,从村东跑到村西,给每家每户拜年。

      十堰:杀年猪、闹年,风生水起

      杀年猪是十堰人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进九”开始。十堰民歌《十二月》里唱道:“腊月廿十腊,家家把猪杀。砍上肉一吊,拎到姐的家。”

      杀猪的当天,猪的主人起早,在房头场地上垒起柴灶,架上大铁锅,劈柴烧水。先给要杀的猪喂好吃的食物,然后请杀猪匠,请帮手,请喝杀猪酒(猪血汤)的亲朋、邻居捧场。

      猪杀了,肉腌了,杀猪匠、帮忙的、亲朋邻居都围在场院中的大方桌上,喝酒吃肉,不醉不休。

      闹年,就是每年除夕前祭祖,表示与祖先一同过年。《清·房县志》卷十一《风俗》记:“腊月廿六日后,具酒脯荐祖,团栾合食,谓之‘闹年’。”这是说,农历腊月廿六后,家家户户都要带上酒菜到祖坟祭祖。祭祖的时候,在坟前大树下选块地方,铺上草*,摆上酒菜、果品、供馍,上坟人代表全家给祖宗拜年、敬酒,以示阴阳团聚,怀念之情。

      襄阳:除夕吃荸荠 大年初一吃饺

      在襄阳,老百姓过年一般会在年前一个月做准备。灌香肠、缠缠蹄、腌制各种鸡鸭鱼肉等腊味,准备各种年货。而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襄阳人一般都会买来灶饼,供于桌上,全家围在一起,一人吃一个,预示新一年甜蜜与幸福。

      在襄阳人的新年里,除夕一定要吃的还有荸荠。荸荠在襄阳方言里读boji,与“不忌”是谐音,因此吃荸荠就意味着这一年不好的事儿都忘记,都冲散。取意避凶就吉之说。也正因为如此,除夕的晚上,老人们都会把荸荠洗干净后煮熟,在12点的钟声敲响之前让孩子们吃,希望说过的不好的话老天爷都不记得,来年能有个完满的开始。

      过了除夕,大年初一的早晨,鞭炮声往往会伴着襄阳新年的朝阳同时亮起。大年初一,人们除了要吃饺子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走亲戚了。不过,这走亲戚也是有讲究的。比如大年初一拜父辈及亲人,大年初二走女方家人,而从大年初三开始,兄弟姐妹间就可以自行安排,也或者是朋友相聚。年货上桌,美食款待,如果来了小孩,长辈或是主人家还会大发压岁钱,意思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宜昌:“赶老鼠”与“赶毛狗子”

      在宜昌人看来,“小年”那天也是老鼠嫁女的日子,禁止洒扫,特别不准用剪刀,否则来年鼠害无穷。“赶老鼠”是农民为祈祷减少鼠害的活动,天刚麻麻亮,大人们就会怂恿家中的小孩们快快起床,赤膊条条,小孩一只脚穿上草鞋,另一只脚系上鞋带把鞋拖着,左手拿着簸箕,右手拿着木锤或木棍,然后到房间每一个角落,边敲打簸箕口里边念道:“簸箕刮两刮,草鞋拖两拖,老鼠子下儿十二窝,窝窝梭(流产)。”“二十四,拍簸箕,老鼠子下儿不成器……”这是人们对老鼠的诅咒,实现粮仓无损的愿望。

      除夕夜,宜昌有的地方还有“赶毛狗子”风俗。“毛狗子”学名狐狸。当天晚上家家户户打开大门,灯火通明,男女老少齐声大喊:“毛狗子shuo吙!shuo吙!”“shuo”有音无字,其意为滚开滚开。据说,除夕晚上赶走了“毛狗子”,就赶走了霉运,第二年就会百事顺心。赶毛狗子之时,有的人还会把家里的铜脸盆拿出来敲打,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以此吓跑“毛狗子”。

      恩施:杀年猪、打糍粑

      恩施地区聚居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民族文化如一朵奇葩一般,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

      恩施地区过年大概都在腊月二十之后就开始做准备,几乎每家每户都要杀猪,而且杀猪时也会请邻居到家里吃疱汤,同时这也是孩子们期待时。

      出了杀年猪,就是打糍粑。刚出锅的糯米非常好吃,用印盒把糍粑放入里面,然后用力的按按,就成了一个圆又圆的而且还有很多漂亮花纹的糍粑。恩施人家每家都有各种各样的印盒,花纹也各有不同,还有福禄寿喜等字样。

      快到过年那一天时,恩施人民都会准备各种各样的好吃的,比如榨广椒、合渣等餐桌美食。

      仙桃:“沔阳三蒸”与“沔阳三腊”受欢迎

      仙桃地区,以前都是在晚上阖家团圆吃年夜饭,但是由于现在大多为独生子女,特别是独生女出嫁后二老独守空巢,为了慰藉女方父母的孤独,现在一般是中午夫妻俩会娘家吃年饭,然后一起回婆家团聚。由于年饭已经不局限于晚上吃,所以现在一般只说“年饭”或“团圆饭”。

      年饭的食谱也极为考究。菜样一般用“吉利数”,如六、八、十等,以双数为佳,“数奇不吉”,具体数目依各个家庭具体情况而定。热汤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与"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其中最具地方特色当然是“沔阳三蒸”与“沔阳三腊”。沔阳三蒸,仙桃的一道传统名菜,即粉蒸肉、粉蒸鱼、粉蒸蔬菜,年饭上一般蒸青菜,取其“清清净净”(仙桃方言是健健康康的意思)之意。沔阳三腊,腊鱼,腊肉,腊鸡,与沔阳三蒸齐名,风味独特,享誉荆楚。每逢春节前2月左右,开始准备,选料制作讲究。腌制后可保存长久,苍蝇蚊虫都进不得。

      荆州:鱼糕、鱼圆不可少

      正月头几天妇女不拿针线农历除夕,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大桌丰盛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在过去,有许多菜是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且每样菜都有着寓意。荆州地处江汉*原,物产丰富,鱼米之乡,比如,鱼糕、鱼圆、全鱼等都是不可少的,另外,炸春卷、发菜也都列在其中。其中,鱼糕是由于谐音,象征着步步高升;鱼圆象征团团圆圆;炸春卷等油炸制成的食物则象征一年红红火火;发菜也是取自谐音之意,发财。除此之外,年夜饭的桌上还少不了一道全鱼,全鱼自然是要头尾齐全的,没有切过的鱼,象征着“有头有尾”,更讲究的家庭会做四条喜头鱼,一是取喜庆之意,其次数目是寓意“四季发财”。

      说到春节里的一些禁忌,李启斌表示有些只是*俗,并不具备科学道理。比如,旧时正月里妇女不拿针线做活,过了初五才告解禁,故称此日为“破五”。妇女不能动针线只不过是几千年来女人们从年头忙到年尾,太累了所以给自己放个假。再比如,正月初一不扫地,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也有家庭还保存这一*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

      孝感:除夕夜将“金元宝”送到门外

      孝感位于江汉*原,但节令*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

      拜年一般拜到初四为止。

      除夕之夜24时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大年初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阅读全文]...

2021-12-03 17:27:07
  • 湖北春节*俗

  • 春节
  • 湖北春节*俗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湖北春节*俗,欢迎大家分享。

      饮食类

      喝鸡汤

      过年喝鸡汤对于湖北的乡亲们来讲,是必不可少的。鸡汤象征着“清泰*安”,新年第一餐喝鸡汤,能给家人带来好运与祝福。分食鸡肉的也很有讲究,当家做主的人要吃鸡骨头,表示“出人头地”;主要劳动力则吃鸡爪,表示“新年抓财”;被寄予厚望的年轻人吃鸡翅,寓意着“展翅高飞”。

      水煮蛋

      在沙市、荆州一带,新一年吃第一餐有个奇特的风俗,那就是吃荷包蛋,这意味着新的一年里,家人都能“实实在在,吉祥如意”。不仅是自己家人,有朋友和亲戚来了,也要加入吃蛋行列,并且数量要加到2个,选蛋也有讲究,须是煮得很嫩、能透过蛋白看见蛋黄的荷包蛋,寓意着“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新一年大家都财源滚滚、大吉大利。这里提醒大家不要贪吃鸡蛋黄哦,尤其是胆固醇高的亲们~

      白蒿菜

      新的一年第一顿饭,湖北秭归有些地方会吃油炸白蒿,取其谐音“百好”,图个好彩头,不过这还是第一次听说白蒿还能油炸后食用,貌似是用白蒿加鸡蛋、面粉、水,放在油锅炸。但我知道白蒿可以用来做蒿菜粑粑,皖南地区有这个传统,将糯米和白蒿磨成粉后,加入腊肉、酸笋等内馅,做成一个个胖嘟嘟的包子。不过他们是清明节前后吃,秭归人则在春节就开动了。

      糍粑

      湖北各地过年都要吃糍粑的,这已经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了。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奇特的*俗由来或许大家不知道。在以前,湖北新年头三天是不让煮生米的,必须吃去年留下的剩饭菜,因为剩饭不好吃,逐渐演变成吃面条和糍粑了。在孝感,家里来了拜年客,一定要以糍粑招待,俗语中有“拜年拜年,糍粑发裂”。可见糍粑在春节的重要性,看到糍粑就想到过年,一种莫名的小兴奋~

      三全菜

      湖北武*以前过年时,年夜饭桌上绝对少不了“三全”、”三糕“、”三丸“,这三全分别指的是“全鸡、全鱼、全鸭”、“全糕指的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指的是“鱼丸、肉丸、藕丸”。有无丸不成*、无鱼不成*、无汤不成*一说。现在大家喜欢在桌中央放一口火锅,放完鞭炮,全家人围团坐,热气腾腾吃年夜饭,真的很开心!

      礼节类

      除夕夜

      湖北人以前过年时,男人一定要在除夕当天,挑水把水缸蓄满,至少要够家人使用3天,这叫“福水长流,子孙富足”,有自来水后,该*俗无形废止。女人则无论再忙,也要给家人做好鞋子,象征“过年穿新鞋(Hai),喜事一起来”。然后要将牲畜喂饱,嘱咐狗不要乱吠,以免吓跑财神。天亮前吃饭,“越吃越亮”,全鱼不能动筷,因为要“年年有余”。

      拜年

      跨完年就开始拜年了,年初一拜父族,年初二拜母族,年初三拜妻族。年初三以后拜亲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钱有势的,这叫“人往高处走”,表示自己在新的一年会步步高升。但是在孝感,人民信奉的又是“拜年无大小”,来者皆是客。

      讨吉利

      *人过年最爱讨吉利,湖北人也不例外。除夕夜要贴对联是必须的,还有换门神,以前的门神的形象是古代勇士成庆的画像,到唐朝换成了秦琼、尉迟恭大将两名将军,纳福迎祥。孝感人还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还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避禁忌

      以前的人们很在意过年时不要触犯一些禁忌。比如说大年初一到初三不能扫地,否则会把好运扫出门外;不能与人争吵,也不能说脏话,不然新一年运气会不好;打碎杯碗后要说“岁岁*安”。不能洗衣,因为码头被水神封锁,任何人都不能去动…总之就像仙桃地区民间歇后语一样:初一拜年——拣好话说。

      孝感春节*俗是什么

      孝感位于江汉*原,但节令*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龙灯会是孝感民间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中心。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台等样式。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采莲船走村串户,见到什么人家就唱什么词,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元宵之夜,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俗。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她最心灵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阳境内(今孝感)有一年轻人姓董名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七姐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在大槐树下成就姻缘。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树一时高兴,把“百年好合”说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六姐只有百日缘分。

      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整治家园恩爱白头。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宫,七姐不得不忍痛飞去。她的织布校化成了飞梭石,织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咔喳、咔喳”的织机声。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鹅蛋形状,让孕妇烧“鹅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当地民间还传说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们不能在家里喧闹。妇女要在床下点一盏麻油灯,边拜边说:“请红娘子看灯。”据说这样,一年就没有臭虫骚扰了。人们还用竹篮从屋上抛过去占棉花丰歉。仰则主丰收,仆则歉收。

      另外,孝感地区还有一个有趣的*俗,五更时,人们用火照栗、梨等果木,边照边用刀斧敲打树干。一人边敲边问:“结不结?”一人在旁边应道:“结!”据说这样做新的一年里就会果实满枝头。

      武昌的春节*俗是什么

      以正月初四为“新婿贺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须忍受岳家人的戏弄而不得动怒。黄陂拜年的顺序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亲丧者,必以篮纸写一服字贴在门口,谢绝贺年。

      团风的春节*俗是什么

      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第—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仙桃春节*俗

      在一年四季的民间节日中,过年的庆典礼俗最为隆重热闹。处于荆楚腹地的仙桃,至今仍盛行着诸如换门神、贴春联、祭祀祖先、开门爆仗、拜年、给压岁钱、舞龙舞狮、盛宴吃请、抹牌娱乐等*俗,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给人们以高雅的.享受和无限的乐趣。

      换门神

      春节信仰门神的现象,至迟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礼记。曲礼》篇上便有“春祀户祭”的记载,祭门神被列为“五祀”之一。到汉朝,门神有了具体的姓氏和形象,那就是古朝的勇士成庆的画像,他“短衣、大裤、长剑”,颇为勇猛。唐朝,门神为唐太宗李世民的两员大将秦琼、尉迟恭的画像所取朝。南北朝时,门神再改为神荼、郁垒二神。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载:“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据该书称,原来,东海边上有座度朔山,山上一大桃树,枝叶繁茂,蟠曲三千里。其东北方有一鬼门,为万鬼出入之处,神荼、郁垒二神据门而守,一旦发现了危害人间的恶鬼,便用芦苇绳索捆绑起来送去喂老虎。因为鬼怕神荼、郁垒,民间便在门扉上画二位大神以驱逐鬼邪。经过天长日久的传承,这种崇拜家庭保护神的风俗便沿袭下来。后世民间,除了武将的门神外,又出现了朝服文官的门神,称为“五福临门”或“纳福迎祥”,这样,门神便由消极的驱鬼逐邪变成了积极的迎祥纳福。

      春节莅临,仙桃城乡的大门上,家家户户都换上了新的门神,红光耀眼,一对对忠诚的家庭门卫,“良宵盛会喜空前”,赐予主人以吉祥、安宁的赐予!构成了春节的第一道亮丽的风景。

      贴春联

      如果说门神的来历与桃树有关,那么,春联则直接来自于桃木。宋朝王安石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干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诗中的桃符,就是当时的春联。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一书说,桃符就是用桃木削成的两块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小木板,上面分别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钉在大门的左右两侧,这与门神的崇拜对象完全一样,目的在于用来驱鬼避邪。后来,人们为了省事,渐渐地不用桃木板了,而是将它换成两片纸,画上神荼、郁垒的相貌或者干脆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贴在大门两边就完事了。当然,这种桃符还算不上真正的春联。

      五朝时期,西蜀的宫廷里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联语用以表达某种意愿。《宋史·蜀世家》上说,公元965年初,后蜀皇帝孟昶命学士辛寅逊题写联语,“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原来,孟昶皇帝嫌辛寅逊题写的联语不工巧,缺乏文采,便自己亲笔题写了这两句联语,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春联。

      贴春联是我们民族的好风俗,仙桃大地概莫能外。有一些文质兼美的春联,不受时朝,地域的限制,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无不道出了人们讨口彩、求吉利的心态,流传是极为久远的。

      祭祀祖先

      春节祭祖,是人们必经的一项活动。新年将*,各家各户祖宗的牌位早已掸得千干净净。祭祀时,先将香纸蜡烛,牲礼酒浆备齐,供奉于祖宗牌位前,然后上香跪拜,叩头作揖。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充分表现了*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开门爆仗

      正月初一凌晨,当旧年的钟声响过十二响,沔阳民众家家户户就争.先恐后放鞭炮,霎时,村庄院落处处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火药浓香,烟雾缭绕。天亮一看,燃放的鞭炮大红纸片铺满地面,与大门的鲜红春联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鞭炮,也称爆竹,起源于古朝人们对“年”这种猛兽的抵御。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放鞭炮庆祝春节,更是发扬先祖遗风。现在乡镇还保留着这种*俗。

    [阅读全文]...

2022-05-25 01:52:32
  • 湖北鱼面的做法大全

  • 美食
  • 湖北鱼面的做法大全

      美食,顾名思义就是美味的食物,贵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街边小吃。其实美食是不分贵贱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可以称之为美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湖北鱼面的做法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用料

      主料

      鱼面150克、猪脊骨700克

      辅料

      红尖椒2个

      调料

      姜1块、花椒15粒、料酒1汤匙、小葱2根、胡椒粉少许、水适量、精盐1茶匙

      做法

      1、鱼面淘洗干净,放入清水盆中浸泡,浸泡至软身

      2、锅坐水,1/2生姜拍碎入锅,小葱洗净挽葱结入锅,撒点花椒粒,开锅后将洗净的猪脊骨入锅氽煮,淋入料酒煮至血腥浮沫溢出

      3、将猪脊骨捞出,温热水冲净附着的.浮沫,控水后放入汤煲中,注入足量清水

      4、剩余生姜拍松入锅,大火煮开锅后转小火煨炖至猪脊骨熟软(约40分钟)

      5、将浸泡至软身的鱼面控水后加入汤煲中,调转大火

      6、将鱼面煮至银白透明,吸汁入味,添加精盐、少许胡椒粉调味,起锅后红尖椒圈用油爆香后饰面即可

      营养功效

      以鲜鱼肉及红苕(红薯)粉为主要原料打制而成的黄梅鱼面,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不含添加剂、防腐剂和人造化学物质的传统风味食品,也是纯天然的绿色营养食品,有健脑降血压、预防冠心病等多种功效,日常食用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饮食小常识

      作为一道独具风味的佳肴,鱼面的吃法多种多样,可煨汤,可热煮,可油炸可生炒,还可以做火锅主料等,其中将鱼面与肉骨煨汤热煮,是鱼面最传统也是最美味的吃法。十足的火候之后,每一根面丝上都包裹着醇厚的肉汁,透味香浓,余味绵长,好滋味令人入口难忘。

      食材明细

      鱼面150g、猪脊骨700g

      生姜1块、红尖椒2个

      小葱2—3支、花椒15粒

      盐适量、料酒1汤匙

      胡椒粉少许

      步骤

      第1步、鱼面淘洗干净,放入清水盆中浸泡,浸泡至软身。

      第2步、锅坐水,1/2生姜拍碎入锅,小葱洗净挽葱结入锅,撒点花椒粒,开锅后将洗净的猪脊骨入锅氽煮,淋入料酒煮至血腥浮沫溢出。

      第3步、将猪脊骨捞出,温热水冲净附着的浮沫,控水后放入汤煲中,注入足量清水。

      第4步、剩余生姜拍松入锅,大火煮开锅后转小火煨炖至猪脊骨熟软(约40分钟)。

      第5步、将浸泡至软身的鱼面控水后加入汤煲中,调转大火。

      第6步、将鱼面煮至银白透明,吸汁入味,添加精盐、少许胡椒粉调味,起锅后红尖椒圈用油爆香后饰面即可。

      小贴士

      好鱼面下锅后久煮不糊,色白如银。

      以鲜鱼肉及红苕(红薯)粉为主要原料打制而成的黄梅鱼面,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不含添加剂、防腐剂和人造化学物质的传统风味食品,也是纯天然的绿色营养食品,有健脑降血压、预防冠心病等多种功效,日常食用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阅读全文]...

2022-07-20 05:38:04
  •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

  • 体育,高考
  •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546亩。学院学制三年,共开设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健身服务与管理五个专业,涵盖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彩票、体育场馆管理等体育业务工作的主要职业岗位。下面为大家带来湖北体育职业学院相关内容,快来看看吧。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2010年由省*批准,2011年5月教育部审批备案。学院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一所集体育职业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科研于一体的体育高职学院。

      学院师资队伍分为文化基础课教师、体育基础理论课教师和术科教师三类,配备科学合理。创建初期,有专任教师95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51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74人,研究生学历15人,双师型教师45人。

      学院学制三年,开设运动训练、体育服务与管理、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体育教育等五个专业,涵盖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体育业务工作的主要职业岗位。四年内,学院达到国家规定的'在校生2000人的办学规模,以适应学生报读要求和社会用人需求,形成良性互动。

      学院实行学分制管理,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着眼于有用、实效,根据运动员从小从事运动训练,独立性、专业性较强,文化基础、体育理论较差等特点,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安排基础必修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为3:3:4。总课时控制在2000以内,总学分控制在110—120。

      学院与省优秀运动队,省市县体育企业、体校、彩票和运动场馆等建立实*、培训基地,不断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同时积极与武汉体院、江汉大学、湖北二师等院校联系,积极与体育先进、发达国家的有关院校联系,建立合作关系,畅通“专升本”继续教育通道,拓展优秀学生出国留学、交流渠道。

      学院目标:四年后跨入《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25所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体育技能实用型高职院校。

    [阅读全文]...

2021-11-23 05:32:53
  • 湖北黄冈特产有哪些

  • 旅游,美食
  • 湖北黄冈特产有哪些

      黄冈隶属湖北省,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东经114°24′—116° 07′、北纬29° 45′—31° 40′。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湖北黄冈特产有哪些 ,欢迎阅读!

      罗田板栗

      “蚕吐丝、蜂酿蜜、树结油、山产栗”,这是鄂东大别山区罗田人民引以自豪的特产,得以致富的骄傲。 本县板栗在春秋、战国以前即开始有人工种植。品种多,色味独特,产地分布于全县各地,但其产品对外销售均冠以“罗田板栗”。 罗田板栗果仁中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B、C、、B2等物质.所含蛋白质比大米高30%,脂肪比大米高20倍。

      红安大布

      红安大布是革命老区红安县民间手工制作的一种纯棉纺织珍品,数百年来当地农民就有纺纱织布的风俗,战争年代红军将士用大布制作军服被单,出现过男将在前方打仗,女将在后方织布送衣的动人情景。**后,非常多将军仍然喜欢使用家乡的粗棉大布制作床单、衣服。韩先楚等党与国家领导()在北京仍然使用家乡的“红安大布”制作床单等生活用品。红安大布床单包装精致,是具有红安特色的乡土礼品,也是新世纪最新时尚的馈赠佳品,实用于人际交往,物美价*。

      麻城福白菊

      麻城福白菊具有“朵大肥厚、花瓣玉白、花蕊深黄,汤液清澈、金黄带绿,气清香,味甘醇美”等品质特征,为药、食兼用型中药材。具有散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其产品质量经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反复检测,其主要指标的绿原酸与总黄酮的含量均高于药典标准,远远高于其它品种的菊花。2008年,麻城福白菊被农业部登记为全国首批2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一; 2009年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证明商标”的登记保护。

      英山桔梗

      主产于英山、红安等县市。英山紫苔山桔梗,收缩均匀,横断呈菊花纹状,曾获1938年巴拿马博览会金奖,称英桔。红安桔梗以色白体实饮誉中外,素有安桔之称。英桔、安桔均俏销于市。英山桔梗(英桔)产地范围为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孔家坊乡、石头咀镇、陶家河乡、草盘地镇、杨柳湾镇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麻城黑山羊

      地域范围 麻城黑山羊是利用大别山区优质地方良种山羊经多年选育提纯而形成优良肉皮兼用型山羊。其体型高大,遗传性能稳定、具有生长发育快、育肥性能好、屠宰率与净肉串高、肉质好、膻味轻、耐粗饲、适应性强等优点,为肉皮兼用型品种,是农业部“黑山羊”种质资源保护对象。

      蕲春珍米

      地域范围

      蕲春珍米在蕲春县横车镇、赤东镇、管窑镇、彭思镇、漕河镇、蕲州镇、八里湖办事处、株林镇、刘河镇等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内均有广泛种植。

      特定品质

      蕲春珍米系采用优质品种实行无公害化生产,经引进日本先进加工设备加工而成,生产出的'精米晶莹透明,粒面光洁,色味俱佳。

      黄梅挑花

      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这种工艺不同于刺绣,刺绣重刺,挑花重挑。它以元青布作底,用针将五彩丝线挑制在底布的经线与纬线交叉的网格上,形成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其产品最初为头巾、衣边、门帘、帐沿、床围等,是民间妇女用来外出打扮与装饰居室的。千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精挑细作,工艺日臻完善。

      东山老米酒

      东山老米酒是麻城市东部山区的木子店、东古城等地用糯米酿造的一种特殊醇酒,色泽清亮,味道淳甜,质浓而不伤脾胃,淡而不乏后劲。经有关部门化验,该酒含有多糖及还原糖、蛋白质、16种氨基酸,以及钙、钠、镁、锌、锰、铁和维生素B等营养价值相当丰富。老米酒与人们的生活非常密切,当地素有“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皇帝就数我”的说法。

      武穴酥糖

      武穴酥糖原名桂花董糖。相传是一位姓董的孝子,其母生病,不进食,他将面粉炒熟,混以蔗糖、芝麻屑、桂花等,味甚佳,母爱食。后被移植至糕点业,初名桂花董糖,因人们对“董糖”二字意义不解,改名为桂花酥糖。桂花酥糖选料严格,制作认真,具有香、甜、酥、脆四种特色,并能治咳润肺。

      巴河莲藕

      说到“樊口鳊鱼”、“巴河藕”,人们的心里就美滋滋的。它的美处在哪里呢?为什么偏偏这里的藕好吃些呢? 其实,这并不是巴河地区所产的藕都好吃,好吃的藕是芝麻湖的藕。芝麻湖位于浠水县巴河镇北*十里处,南临长江,西垅巴水,方圆面积一千多亩。周围山丘环抱,湖泥深厚、肥沃。

      蕲春艾草

      蕲春艾草,是一种在湖北东南部生长多年的草本植物,遍产蕲春县*水向阳之田埂地边,山坡上也少量生长。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作为“灸”来使用。蕲春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作用的。自古民间就用用拔火罐的方法来治疗风湿病的,以艾草作为燃料效果更佳。蕲春艾草,是艾草的一种,因产于蕲春而得名。是蕲春四宝(蕲蛇、蕲龟、蕲竹、蕲艾)之一,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蕲春艾草又名艾蒿,属菊科蒿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直立,高约80-250厘米;叶片宽大肥厚,被毛密而长,形状如蒿,每片叶有五个大的缺刻。叶面淡青色或灰色,茎杆及叶片的背面密生白色绒毛,柔软而光滑,香气浓郁。

      英山茶叶

      英山茶叶是*十大名茶之一,总产量居湖北之首,是湖北也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据志载,早在唐代英山生产的“团黄”和“圻门”茶与安徽霍山的“黄芽”同称淮南“三茗”作为贡品,进贡朝廷。

      主要产品有“英山银毫”、“羊角春”、“吉峰毛尖”、“长冲炒青”“天堂云雾茶”系列、“珍眉绿茶”、“工夫红茶”、“茉莉花茶”、“康绿保健茶”“英山春笋”等。1987年湖北茶叶评比,9项名茶英山囊括5项。“吉峰毛尖”茶被评为部优产品。

      麻城肉糕

      麻城肉糕是湖北麻城传统名菜之一。大别山南麓的麻城市,有名为“肉糕*”的10道菜中,就是肉糕主打。将鲜鱼去剌去皮,猪肉(五花肉为上佳)去骨剔皮,均剁成肉浆,制成膏状,将红薯粉、清水、食盐按比例放入盆内与肉浆搅拌,加入姜末、葱花等佐料,制成圆形或方形,放入蒸笼,猛火蒸30分钟,出笼后切成长方条,装盘上*,可熟食,亦可冷藏,其味鲜美可口。

      在麻城过年过节摆筵设宴,肉糕这道菜总是少不了的。即使遇上饥荒年,也要将鱼仔虾米磨点带腥味的肉糕,好让一家人看到一线期盼的光亮。肉糕已经作为一种悠久的文化,融进了麻城人的骨子里,就像北京的冰糖葫芦,西安的羊肉泡馍,四川的麻辣火锅。

      黄梅梅花

      世界寿命最长的梅花 黄梅县的晋代梅花,简称晋梅,位于湖北黄梅县境。由武汉园林科学研究所工程师王其超发观,经“*梅花品种图志”协作组鉴定,此梅栽种于晋时(西晋未年或东晋初年),距今已约1600多年,是世界寿命最长的梅花。黄梅县的晋代梅花是我国的珍稀植物,1982年武汉园林科学研究所工程师王其超,在湖北省黄梅县蔡山发现一株距今1650年的晋代梅花。1983年3月初,*梅花品种图志协作组对这株晋梅进行了初步鉴定,一致认为它是*也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梅花

      黄梅是驰名中外的佛教禅宗发祥地,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还是闻名全国的"挑花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

      黄州烧梅

      黄州烧梅是湖北黄冈黄州区的特色传统名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配料精、制作细,上似梅花,下似石榴,亦叫石榴烧梅。当时黄州为八县生员应试之地,各地考生喜食黄州烧梅,店家就在烧梅上端点了一点,象征红顶子,祝考生科场如意,高榜及第,又含有“榴结百子,梅呈五福”之意。

      馅芯以肥肉、熟馍、桔饼、花生、葡萄干、冰糖、桂花、红绿丝等制成;用薄面皮包馅,封口处呈梅花形,故名。可蒸、可炸、可烤,香甜可口。

      散花藜蒿

      散花藜蒿,又名芦蒿、水蒿、香艾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荒滩等潮湿处,因其抗逆性强、病虫为害少,经人工栽培后,成为一种营养丰富、无污染的绿色蔬菜食品。在日常生活中既可凉拌,又可熟食,清香脆嫩,具有祛风湿,健脾胃,*抑肝火,预防牙病、便秘,促消化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深受广大居民的喜爱。藜蒿炒腊肉,是春季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藜蒿的嫩茎、芦芽和地下肥大的肉质茎均可食用。藜蒿嫩茎深青或淡绿色,像豆芽菜粗细,可摘成一段段,有一种特殊浓烈的异香,比芹菜的味道好。藜蒿本是野生,现在技术发达,可以作为一年生蔬菜栽培。

    [阅读全文]...

2022-02-16 13:22:02
  • 湖北饮食*惯与*俗

  • 修养
  • 湖北饮食*惯与*俗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惯,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湖北饮食*惯与*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楚人饮食之原料,为楚地所产,它的特色和水*,与楚地物产资源特色和生产力发展水*相一致。楚人饮食文化最鲜明地体现了鱼米之乡的特色,其主要特点是:

      稻为主食

      京山屈家岭、江陵毛家山、澧县梦溪镇古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稻谷壳、稻谷表明,早在距今800到4600年前,荆楚大地就聚居着以种水稻为主的氏族部落。他们除主食稻米和杂粮外,千百年间,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食品制作也走向多样化、精细化,如米粉、米粑、糍粑、年糕、汤元、粽子等。

      嗜好鱼肉

      考古发掘曾发现大量的动物遗骸和栩栩如生的鸡羊鱼等动物陶型。这表明楚地先民在距今数千年前,就饲养猪狗鸡羊,捕捞鱼蚌。*原河谷地区除禽畜外,以鱼类为重要营养品。山区、*原、丘陵,都吃猪牛羊肉和野味。至今,在荆楚大地婚丧喜庆节日宴*中,也是“无鱼不成*”。荆楚鱼米乡,鱼的制作和吃法十分丰繁,令人眼花缭乱。干鱼腊肉是楚地冬腊月的一道风景线。

      蔬食多样

      楚地民众食用蔬菜瓜果,可概括为鲜、泡、腌、干四字。泡菜历史悠久,常年常月可做,古往今来在荆楚大地十分普遍。每到秋天,分类装菜,也有辣椒萝卜腌在一起的,装好菜,放些盐,压结实,而后放几个圆滚滚的石头菜石头,上加木盖,糊泥密封,吃时开缸,满屋溢香。取出酸辣菜放在吊锅上煮,加上季节性的鲜菜如黄瓜、苋菜、扁豆、萝卜等。

      酱腐乳,吊锅煮咸菜合鲜菜。无论是泡是腌,风味特殊,酸辣鲜脆,清香可口,开胃下饭。晒干菜也是楚地一道风景。萝卜、白菜、芥菜、荠菜、辣椒、茄子、豇豆、四季豆、土豆、扁豆、刀豆、椿苗、金针、竹笋、马齿苋、红苕秆和叶以及薇菜等等,均可晒干。以备不时之需。

      汤品繁多

      楚地人爱汤与这一地区的气象、水土、气候及其他条件有关。人们爱煨汤:逢年过节要煨汤;生日喜庆要煨汤;贵客临门要煨汤;妇女“坐月子”要煨汤;病人病后补身子要煨汤。煨汤品种繁多,有排骨汤、鸡汤、牛、羊肉汤。最为珍贵的是甲鱼汤、八卦汤。总之鱼、肉、菜、果、野味、山珍海味都是良好的煨汤原科。

      一般家庭最喜爱的是排骨煨藕汤。汤的`制作多种多样,有煮有熬,有煨有炖。家庭煨汤多用“砂锅罐子”。煨汤讲火候,猛火烧开,文火细煨,即人们常说的“大火煮粥,小火煨汤”汤汁油而不腻,汤料烂而不糊。汤是开胃妙饮,能促进血液循环。寒冬,以汤驱寒;炎夏,以汤开胃,可以补充身体需要的盐分、水分和营养。

      好酒多茶

      楚地港河湖汊甚多,人们种田做渔业,适当饮酒,可以驱寒祛湿,自古相沿成*。楚地粮产丰富,自古有饮烧酒之*。至今仍喜饮用糯米酒。这糯米酒各地叫法不一,有的叫“水老古”;有的叫“双料双”;有的叫“洑子酒”;有的叫“甜酒”或“米酒”等等。

      有资料说,湖北麻城东山老米酒叫“摆头酒”。当今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大范围的人喜爱老米酒,或许与江西填湖广和湖广填四川有关。

    [阅读全文]...

2022-04-25 12:13:19
  • 湖北随州旅游景点

  • 旅行
  • 湖北随州旅游景点

      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闻名于世的编钟出土于此,也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下面为大家带来湖北随州旅游景点,快来看看吧。

      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系一座呈卜字形的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文物多达15404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个规模巨大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乐器、礼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以及漆木竹器,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个古墓出土了规模巨大、保存完好的古代打击乐器——曾候乙编钟(现藏武汉市的湖北省博物馆),这套编钟为青铜铸造,共65件,重2500多公斤,设计精巧,造型壮观。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但它的音质还是很好。编钟的出土令世界震惊,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

      交通:武汉与随州之间有316国道相通,可坐长途客车前往。

      神农炎帝故里

      华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诞生地—烈山,坐落花流水在曾都区厉山镇九龙山南麓.既是鄂西北的交通交塞,又是随西北农工商物质的`重要集散地。神农洞位于九龙山腰,史*载:“神龙母安登,感农而生炎帝,”传说,神农炎帝,教民耕作、制耒耜五谷生华、尝百草万世流芳、始创文化,是华夏农业、商业、音乐和医药鼻祖,与黄帝并称“人文始祖”。现已荣为国家AA级旅游区的炎帝神农故里烈山风景名胜区并建成,神农洞、万法寺,神农亭、功德殿等26个景点。每逢炎帝生辰(农历四月二十六),世界数以万计的群众前来敬奉炎帝神农,缅怀华夏始祖。

      封江

      位于随州市封江乡境内,距厉山镇神农风景区15公里。封江水库*山峦连绵起伏,库汊水岛犬牙交错,形成了封江独具特色的库区风光。乘游艇,观山水戏垂钓,品特产,食鲜鱼,避酷暑是这一游览区的一大特色。春季山花烂漫,映山红满山遍野;夏日绿树成荫,满目青翠;秋天叶红果熟,四处飘香;冬时雪压青松,银装素裹。库区上游的狮子口更是怪石林立,奇峰耸天,野趣甚浓。由于水库调节而形成的独特小区域气候,使这里冬暧夏凉,气候宜人。万余亩水面碧波荡漾,水美鱼肥,是疗养的理想场所。特产:香菇、蚕茧、木耳、水产品、畜产品。

      徐家河风景区

      位于随州广水西部名镇长岭镇,有全省第三大水库徐家河水库。此处山林绵延,堤柳吐翠;湖面宽广,水质清澈库水潋滟,渔船游弋。桃花盛开时,远望徐家河桃花岛,似云蒸霞蔚,*观如置身画中。漫步岛上,头上桃红点点,脚下落英片片。日观花红满眼,夜闻幽香扑鼻。徐家河还还有鸟岛的自然闲适,无名岛的神奇绝妙。徐家河一百零八岛,岛岛都有它品不完的情致。

      交通:在广水*岭镇,在随州坐到长岭镇的汽车,乘当地的客车到水库即可。

      黑龙潭景区

      位于*十大名关—武胜关下,十八叠群瀑,蔚为壮观,特别是主瀑,两边千尺悬崖,如刀劈斧削,20米宽的瀑布飞流直下,观如银河落天、闻如万马奔腾。这里松涛阵阵,云海茫茫,鸟语花香,怪石嶙峋、古木苍苍。把黑龙潭景区与全国十大避暑胜地之一的鸡公山连为一体。

      交通:在随州市区有到武胜关的旅游专线车。

      大洪山风景区

      位于湖北省北部山地,距随州市94公里,大洪山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温”的气候特点,你可以群峰鼎立、突兀耸峙、层峦叠翠、绵亘百里的大洪山;成片的楠木,名贵的千年银杏,古木参天,奇花异草,百鸟欢歌,把你飘然于世外;你可以领略到妙中蕴妙,幽深无底,飘飘渺渺溶洞群;你也可以看到被誉为“鄂中瑶池”,白龙池的富水源头顺流而下,进入峡谷,形成落差一百多米的四叠飞瀑,为华中地区罕见,令人心旷神怡。住宿:

      绿水庄园

      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剑口景区东侧,山庄能一次容纳24人住宿。特等间60元/人。标准间40元/人。

      龙珠山庄

      龙珠山庄坐落剑口景区东30米处,是一处田园牧歌式旅游家农家旅馆,山庄内标准间40元/人。

      大洪山度假村

      坐落在小泉湾的丛林之中,中、高、低档次房间均有,价格从60元—888元均有。

      随州古称“汉东之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秀丽,物产丰富,以“古、奇、美、新”而著称,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古----神农故里。据史籍记载和国内外专家学者考证,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就诞生在随州烈山(厉水镇),*年来随州烈山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

      奇----编钟故国。随州城西擂鼓墩出土的战国草期大型成套系列编钟(打击乐器),精美绝伦,价值连城,被海内外誉为世界奇迹。

      美----旅游胜地。被称为“楚北天空第一峰”的荆楚名胜大洪山,风光秀丽,景观奇特,为中原一绝,是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

      新----新型城市。随州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杰地灵,特产众多。经济基础雄厚,城市功能齐全,经济增长迅速,是闻名全国的改装汽车城。

      红梅李:红梅李是随州开发的新特产,列为全市多种经营的龙头产品。该品种产量高、品味纯甘甜可口,颇受群众欢迎。开始在随西双河镇试种成功,后来推广到全市。年产神农李18000吨,市场销路看好。计划以尚市镇为中心的10个乡镇扩大种植面积6700公顷,形成稳产高产的神农李高产带。

      蜜枣:随州盛产大枣,个大肉丰,形体均匀,赛过秤砣,故称秤砣枣。集中产地在安居、新街、厉山、尚市、唐镇、万福店等地,年产1800吨。该枣炙制的蜜枣,色黄似金,又名金黄蜜枣。体肥肉厚,甜如甘饴、沙酥爽口,营养丰富。湖北十大名产之一,明清为皇帝贡品。全市年产蜜枣755吨,现为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香菇香姑是随州主要出口创汇产品。随州香姑以个匀、肉厚、杆粗短、发头大的特色而闻名中外。随西南大洪山区和随东北桐柏山区为主要产地,80%以上的农户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分散种养。年产香姑3000吨,其中“编钟牌”香姑2000吨,获国家优质产品一等奖。三里岗香姑市场是中南地区较大的香姑集散中心,年成交额*亿元。

      板栗;坚果紫褐色,被黄褐色茸毛,或*光滑,果肉淡黄。果实含糖、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普遍用于食品加工,烹调宴*和副食。板栗生食、炒食皆宜,糖炒板栗、拌烧子鸡,喷香味美,可磨粉,亦可制成多种菜肴、糕点、罐头食品等。随州市柳林镇山林面积广,地形*缓,为鄂北板栗主产区。全镇现有板栗基地10万余亩,年产4000余吨,畅销东北、华南、三峡等地,并经香港远销东南亚,直接出口日本。

      吉阳大蒜:是广水市的名优特产,历史悠久、个大味鲜、清脆辛辣、营养丰富、易于保存,不仅是餐桌上的美食,而且兼有防病、治病功效,主治肠炎、痢炎、胃炎、哮喘,防止胃癌、肝硬化、冠心病等。全市吉阳大蒜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年产大蒜砣2.5万吨,大蒜苔2.1万吨,是全国五大蒜生产基地之一,产品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出口日本、东南亚诸国及地区。

      茶叶:随州有着种植茶叶的悠久历史,茶叶产量大,质量好,目前已形成以洪山、何店、草店为中心的多个茶叶基地,是湖北省茶叶主产区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云雾毛尖和车云山毛尖。云雾毛尖产于随州市云峰山茶场,其选料严格按照色绿色食品标准组织标准生产,工艺考究,具有条索紧秀、圆润弯曲显毫、色泽绿润,汤色嫩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明亮显芽、耐冲泡。多次被评为*名茶,连续两次被湖北省人民的*命名为“精品名牌产品”。车云毛尖是我国传统名茶,产于随北车云山。车云山茶叶早在清代光绪三十二年,从六安引种栽培,经精工细制,创造出外形紧细圆直,锋豪显露;内质香高味醇,甜凉生津,色泽嫩绿,汤清叶绿的佳品毛尖。在1915年曾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赛展。常饮此茶,能促进血液循环,恢复疲劳,解油腻、利尿、助消化,可以提神,醒酒、解毒,对高压,动脉硬化,都有一定的疗效。**后,此茶已作为全国名茶之一,载入《*名茶》。

      银杏,又名白果,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植物学家常把银杏与恐龙相提并论,并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银杏属于干果类,在诸多的干果中,银杏的经济价值排名第三。白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食用和药用。食用白果,养生延年。白果的药用主要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3个方面。随州银杏产业以*蓝田集团为依托,已初具规模。随州洛阳镇有许多千年银杏,是世界三大银杏部落之一。

      葛根:野生葛根素有“亚洲人参”之美誉,1998年*将其列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天然植物。经科学检测,葛根富含丰富的微量元素、氨基酸、葛根素、黄酮素、淀粉、异黄酮成分、葛根甙类、三萜类、生物碱及其他活性成分等多种营养成分及钙、铁、铜等1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华佗遗书》、《中华药典》、《药王全书》、《传世藏书》等中医经典中都有详细介绍.葛根淀粉曾是贡品,有食用、药用、特殊工业用三方面的用途,葛粉不但有独特诱人的风味,其口感和食疗价值也是上乘。

      三黄鸡:原产于曾都区洪山镇,现分布洪山、长岗、三里岗、涢阳、环潭等地。在体型上,分为“黄嘴、黄毛、黄脚、垂尾”和“黄嘴、黄毛、黄脚、翘尾”两个类型,由于具备黄嘴、黄毛、黄脚的特点,所以又称“三黄鸡”。在香港市场十分走俏。“三黄鸡”之所以深受港澳市场欢迎,是由于它外貌美观,品质优良,皮嫩肉细,汤鲜味美,别具一格,仅香港市场,每年需“三黄鸡”150万至200万只。为此,1973年,*以三十三号文件指定,随州“三黄鸡”为我国“名贵鸡”。

    [阅读全文]...

2022-04-21 10:43:04
  • 湖北过年风俗特色

  • 过年,放假,春节
  • 湖北过年风俗特色

      新春贺岁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湖北过年风俗特色,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荆州:团年饭,中午吃!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的热闹劲儿就不用细说了。湖北荆州一带都流行在中午吃团年饭,这和很多地方晚上吃团年饭的*俗是不同的。因为很早荆州一带有一个风俗,就是出嫁的女儿可以回家吃团圆饭但不能留在家中守岁,所以团圆饭是中午吃的,以便女儿吃完饭后回婆家。而且,谁家的年饭吃得越早,谁家的年饭越丰盛,谁家的来年将会越顺利,所以还没有到天亮,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准备中午的年饭了。不过早饭还是要象征性地吃一下,就是把早就酿好的酒糟(米酒、甜酒)煮一下,待酒香弥漫的时候每人便开始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这也应了腊月三十喝“屠苏酒”的*俗。等到十点到十一点多钟的时候,四处便有鞭炮声响起,这代表已经有人开始关门吃年饭了,还没有做好年饭的人更是加紧速度,大有绝不能落后于人的姿态。

      吃年饭时,家里的长者就会总结一下这一年家里的情况,说一些祝愿家庭成员的话。

      十堰:“赶嫁娶”吃蒸菜

      腊月廿四后,司命爷上天了,人间便无神管,全是“黄道吉日”,娶媳妇、嫁姑娘自然就不用再看日子,民俗叫“赶乱”。于是从小年以后直到腊月廿九,不论城里乡村,也不论江南江北,娶媳妇、嫁姑娘的扎堆。大街小巷,十里八村,四处都可听到锣鼓、喇叭、鞭炮响。

      “腊月廿九,蒸肉熬骨头。”过年,十堰家家户户备蒸笼,大户用大蒸笼,小户用小蒸笼。*时蒸馍馍、蒸饭、蒸米酒,到了过年便蒸菜,叫做“笼沾荤”。

      蒸菜分荤、素两种。荤蒸菜有条子扣肉、粉蒸肉、蒸排骨等,鸡、鸭、牛、羊、鱼都可做蒸菜。蒸菜用中型土陶碗,因为土陶碗出味。

      宜昌:“赶老鼠”和“赶毛狗子”

      农村新报讯“小年”也是老鼠嫁女的日子,禁止洒扫,特别不准用剪刀,否则来年鼠害无穷。“赶老鼠”是农民为祈祷减少鼠害的活动,天刚麻麻亮,大人们就会怂恿家中的小孩们快快起床,赤膊条条,小孩一只脚穿上草鞋,另一只脚系上鞋带把鞋拖着,左手拿着簸箕,右手拿着木锤或木棍,然后到房间每一个角落,边敲打簸箕口里边念道:“簸箕刮两刮,草鞋拖两拖,老鼠子下儿十二窝,窝窝梭(流产)。”“二十四,拍簸箕,老鼠子下儿不成器……”这是人们对老鼠的诅咒,实现粮仓无损的愿望。

      在宜昌有的地方三十晚上还有“赶毛狗子”风俗。“毛狗子”学名狐狸。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打开大门,灯火通明,男女老少齐声大喊:“毛狗子shuo吙!shuo吙!”“shuo”有音无字,其意为滚开滚开。据说,年三十晚上赶走了“毛狗子”,就赶走了霉运,第二年就会百事顺心。赶毛狗子时,有的人还会把家里的铜脸盆拿出来敲打,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以此吓跑“毛狗子”。

      恩施土家人过年规矩多花样多

      出天行

      在正月初一黎明时,由当家人进行。开大门后,择当年历书所记大吉大利方向出行,并不走多远,朝这一方向点香烛放鞭炮,祈求一年*安吉利。出天行后,将写有“出行大吉”、“对我生财”的红纸条贴神龛下壁或门上。

      看新灵

      家内拜年以后,正月初一这天必须去头年死了长辈的亲友家拜年,实际是给亡人拜年,称为看新灵。去时带腊肉、糍粑、糖食糕点等礼品,香蜡纸烛鞭炮,在亲友堂屋供亡灵的香案前祭拜。主人家这天则设酒宴招待。看新灵只死后第一年进行,除正月初一以外,别的日子都不行,因为亡人为大。破五

      过了正月初五,生意人则可择吉开张营业,所以称为破五。过了初五,也没有那么多忌讳了,可以随便说笑。也可外出做事了。

      上九日烧头香

      正月初九又叫上九日,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为得其保佑,人们以最虔诚的心态、最好的供品,争取烧头香祭祀。烧头香的人斋戒沐浴,换新衣鞋袜,彻夜不眠,守候至凌晨,大桌子上摞小桌子,小桌子设香案,点大蜡,烧檀香,陈供果,烧黄表纸,敬玉皇大帝。因争其早,故称烧头香。吃包心汤圆踩高跷旮旮旯旯插蜡烛

      正月十五闹元宵,送年,收灯。正月十五是过年的最后一天,要送年。这天家家早晚吃包心汤圆。晚饭后要插点燃的蜡烛,屋内屋外旮旮旯旯都插。整晚要燃放鞭炮,放焰火,鸣三眼铳,男女老少收拾打扮,穿戴整齐,合家上街观灯。晚上看花灯可是重头戏。每家每户除点亮*时的檐灯外,还加挂一对大红灯笼,灯上常书“永庆升*”、“恭贺新禧”等字。灯有走马灯、荷花灯、鲤鱼灯、蛤蟆灯、桃子灯、虾子灯……这是灯的海洋,农村有龙灯,狮子灯,城里有精美的采莲船、蚌壳精、踩高跷。

      来凤的高跷很有特色。有的高三四米,踩着可飞蹦踢跳,或扮八仙过海,或扮水漫金山,各种灯或去公共场所玩,或去大户人家玩,这拨过去那拨来,或几拨同时赛着玩,令人目不暇接,锣鼓、唢呐、鞭炮声不断,赞吉利话,赏钱、消夜,一直闹到12点交节,有的还通宵达旦玩下去。

      孝感:正月十五“请七姐”飞禽叫声寓农事

      大年初一早起,孝感人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台等样式。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道各种吉言。

      元宵之夜,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俗。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卖身为奴的孝子董永。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宫,七姐不得不忍痛飞去。她的织布梭化成了飞梭石,织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咔喳、咔喳”的织机声。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襄阳: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

      襄阳,接*北方,襄阳人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他们的过年*俗,独特之处在哪呢?

      二十三过“小年”

      一般是阴历十二月二十四过小年,而襄阳人的“小年”是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旧俗于这一天晚上祭灶,每家每户在这一天打扫卫生,清洗、粉刷灶台,摆香案于灶王夫妇画像前,供灶糖(糯米糖)、灶饼(糖饼)及时令果品为祭。现在在这一天,在大街小巷,可以看到有人卖甜甜的圆烧饼,人们都会买几个回家,预示着新的一年甜蜜和幸福。

      大年三十,撒荸荠、放葱蒜、包“元宝”

      腊月三十为除夕。这日,贴春联,贴喜字福字,放鞭炮,合家团聚,吃“团年饭”。家庭主妇在屋内四角撒放荸荠,于床头和小孩贴身衣兜里放几棵葱和蒜苗(荸荠的襄樊土语读音与“不忌”相同,葱蒜则谐音“冲散”),以趋吉避凶,冲散灾星。晚上包“元宝”,以梯形面片包制,形同银元宝,谓之“守岁”。

      正月十五猜灯谜放孔明灯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门赏灯、逛花市、放焰火,载歌载舞欢度元宵佳节。除此之外,襄阳人元宵节独特的风情就是放孔明灯,在孔明灯里放只蜡烛,点燃,然后放飞,表示带着美好的祝愿和祈祷,飘向未来的远方。

      湖北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第-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武昌春节*俗

      武昌以正月初四为“新婿贺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须忍受岳家人的戏弄而不得动怒。黄陂拜年的顺序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亲丧者,必以篮纸写一服字贴在门口,谢绝贺年。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仙桃春节*俗

      在一年四季的民间节日中,过年的庆典礼俗最为隆重热闹。处于荆楚腹地的仙桃,至今仍盛行着诸如换门神、贴春联、祭祀祖先、开门爆仗、拜年、给压岁钱、舞龙舞狮、盛宴吃请、抹牌娱乐等*俗,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给人们以高雅的享受和无限的乐趣。

      换门神

      春节信仰门神的现象,至迟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礼记.曲礼》篇上便有“春祀户祭”的记载,祭门神被列为“五祀”之一。到汉代,门神有了具体的姓氏和形象,那就是古代的勇士成庆的画像,他“短衣、大裤、长剑”,颇为勇猛。唐代,门神为唐太宗李世民的两员大将秦琼、尉迟恭的画像所取代。南北朝时,门神再改为神荼、郁垒二神。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载:“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据该书称,原来,东海边上有座度朔山,山上一大桃树,枝叶繁茂,蟠曲三千里。其东北方有一鬼门,为万鬼出入之处,神荼、郁垒二神据门而守,一旦发现了危害人间的恶鬼,便用芦苇绳索捆绑起来送去喂老虎。因为鬼怕神荼、郁垒,民间便在门扉上画二位大神以驱逐鬼邪。经过天长日久的传承,这种崇拜家庭保护神的风俗便沿袭下来。后世民间,除了武将的门神外,又出现了朝服文官的门神,称为“五福临门”或“纳福迎祥”,这样,门神便由消极的驱鬼逐邪变成了积极的迎祥纳福。

      春节莅临,仙桃城乡的大门上,家家户户都换上了新的门神,红光耀眼,一对对忠诚的家庭门卫,“良宵盛会喜空前”,赐予主人以吉祥、安宁的赐予!构成了春节的第一道亮丽的风景。

      贴春联

      如果说门神的来历与桃树有关,那么,春联则直接来自于桃木。宋代王安石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干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诗中的桃符,就是当时的春联。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一书说,桃符就是用桃木削成的两块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小木板,上面分别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钉在大门的左右两侧,这与门神的崇拜对象完全一样,目的在于用来驱鬼避邪。后来,人们为了省事,渐渐地不用桃木板了,而是将它换成两片纸,画上神荼、郁垒的相貌或者干脆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贴在大门两边就完事了。当然,这种桃符还算不上真正的春联。

      五代时期,西蜀的宫廷里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联语用以表达某种意愿。《宋史·蜀世家》上说,公元965年初,后蜀皇帝孟昶命学士辛寅逊题写联语,“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原来,孟昶皇帝嫌辛寅逊题写的联语不工巧,缺乏文采,便自己亲笔题写了这两句联语,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春联。

      贴春联是我们民族的好风俗,仙桃大地概莫能外。有一些文质兼美的春联,不受时代,地域的限制,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无不道出了人们讨口彩、求吉利的心态,流传是极为久远的。

    [阅读全文]...

2022-06-22 01:26:45
  • 湖北丧葬*俗的特点

  • 生活
  • 湖北丧葬*俗的特点

      人都会死去,葬礼是世人与离世的人最后的告别仪式,是一个人一辈子的终点站。在我国,丧葬*俗千千万万种,但无论是哪里的葬礼,都是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思。湖北的一些丧葬文化有其独特的特征,现在就由小编带大家走进湖北文化,了解湖北的丧葬*俗。

      湖北丧葬*俗的特点

      临终:

      病人弥留之际,在家的亲人须守护在病榻前,谓之“送终”。病人断气后,首先放一秤杆于其右手上,再请帮忙装殓的`人为之梳洗、穿寿衣。穿戴齐整后,移放堂屋灵床上有的地方在病人弥留之际,即移入中堂,名日“寿终正寝”,其灵床的放置很有讲究,死者为男性,灵床停放于堂屋左侧;死者为女性,则停放于堂屋右侧。

      然后,将死者生前用过的床铺草,搬到屋外烧掉,再在屋门口的树干上捆扎几张黄表纸,名日“搭望乡台”,直到第三天亡人的“三朝”时,才能将此纸烧掉。亡人所穿的“寿衣”、“寿鞋”极有讲究,“寿衣”必须穿双数,意味着死者来世儿女双全。[宣化、丰店一带则讲究穿三腰五领“寿鞋”的鞋底,前掌纳7针、后掌纳8针,谓之“前七后八,见了阎王也不怕”。

      入殓:

      亡者移放灵床,等其亲属到齐后,再行入棺,又称“进材”或“入殓”。入殓时,首先由孝子背死者坐于堂屋正中的椅子上,面前置一瓦盆,再将一杆竹棍系上一根白底线,把棍子一头搁在死者手上,另一头放在瓦盆中,白线则牵向堂屋外,然后,放一饭团于死者另一手中,谓之“打狗粑”,其竹棍、饭团都是为亡者去阴间的路上防狗所备。

      接下来,便是“烧起身纸”或称“烧起身袋子”,即用事先缝好的白棉布袋,装上7斤或9斤黄表纸,先在死者肩上搁一下,再焚化在瓦盆中,意为送死者去阴间的路费;然后,在棺材内垫一层柴草灰,灰上铺层黄表纸,称“冥钱”或“钱纸”,将死者*放入棺中,头枕3块瓦、怀揣“打狗粑”,手执蒲扇,身上垫盖新白布棉絮被子,四周填放死者生前所穿过的衣物等。装殓毕,将棺盖合上,但不盖严,再在棺底下点一盏油灯,称为“长明灯”,灵柩前点一灯,称为“座头灯”,并设香案、陈祭品,孝子孝女及亲属昼夜守护灵柩,陪同吊唁者焚香、叩头,直到出殡。

      殓三日,再正式盖棺,称为“封梓口(封棺)”。封棺时,边钉钉子,边要叫着亡者的名字说“不要怕”。

      斋醮:

      人死后,亲属请道士到家中为其做法事,称为“唱道”或“做功德”,按其时间长短,可分为五种。即:唱“一堂法事”,为“烧包袱”;唱半天道,为“对棺明路”;唱一天道为“烧纸”;唱三天以内,为“开大路”;唱7至9天,为“做斋”。

      斋醮期间,要为亡者设孝堂、置道场、安灵位、挂挽幛,用彩色纸扎“金山”、“银山”、“楼宇”、“轿”、“马”、“佣人”,后又增有“彩电”、“轿车”、“冰箱”等人间所有的高档用品;请名人学士,朗诵祭文、祭词,亲友则披麻戴孝,叩头礼拜。斋醮时间长短,依家境贫富而定。以往,富裕人家均为“开大路”或“做斋”,一般百姓多为“烧包袱”,特别是贫困之家只书写灵牌而无力做法事。

      殡葬:

      殡葬前夕,亲朋好友都要备香、烛、纸、鞭炮、挽幛前往哀悼。次日凌晨,按道士选定的墓地,先挖好墓坑,称“打井”。出殡前,先将灵柩安放在,在棺底下置犁耙以防鬼怪作祟;棺旁放盆米饭,孝子孝女在灵柩前磕头祭拜后,用手抓点米饭吃下,以示后代有饭吃,谓之“吃压气饭”。

      出殡时,在棺头上捆缚一只大公鸡,意为鸡公爬动祖坟,后代能升官发财,还有避邪之意。亲属全都要披麻戴孝,由长子抱灵牌,执“引路幡”开道,次子抱镜像随其后,其余亲属及亲朋举花圈、挽幛随棺而行,沿途放鞭炮、撒纸钱,直到墓地。下葬时,先在灵柩前陈祭品、烧纸钱,再次祭奠亡灵,然后,由道士用罗盘定好山向(即墓向)后,将棺材下入墓坑,孝子棺前跪拜,道士边向棺上撒米,边念“彩词”,以祝愿亡者后代大吉大利,兴旺发达。时辰到,再填土筑坟。

      复土:

      殡葬后第三天,孝子孝女穿孝服,到墓前烧纸祭奠,给坟墓培土,俗称“复土”。然后,由孝长子抓点墓土用衣襟兜回家中,放置亡者灵位下,意为亡魂回家受祭(也有下葬当天孝子兜土回家置灵位下)。自此,每日早中两餐,都要先祭供亡灵,直到三年“除灵”时止。

      报七:

      人死之日数起,第7天为一个“七”,共为7个“七”(有地方为10个“七”)。先由道士开列每个“七”的时间,称“报七单”,再由亲属按时通知主要亲戚朋友,称为“报七”,每个“七”日,主要亲戚朋友均备香纸前往祭拜。据说,人死到阴间,每7天过一重阎罗殿,共要过7重(亦说10重)。

      其中第5重阎罗殿的五阎王最厉害,他要亡者过又陡又滑,且布满尖刀的“尖刀山”,一旦滑倒便会被扎成血人。要避免滑倒,只有用孝子的须发垫脚方可;因此,孝子们在“五七”前是不能理发刮须的,只有在“五七”日理发,并将须发同钱纸一起焚烧,才能帮助亡人过尖刀山。“五七”日,已出嫁的孝女,要送来用彩色纸扎成的房屋模型,称“灵屋”,然后,死亡者灵牌移入灵屋之中,到满三年“除灵”时焚毁。

      馨香:

      第二年的农历正月初二(澡河一带为初一)下午,亲戚朋友都要前往死者家中,谓之“坐夜”。香烛纸鞭等祭品,则在上年的腊月间送到亡者家中,谓之“下祭”。子夜(芳畈等地为白天),先在灵前祭奠后,再到屋外设火场烧纸、放鞭炮,称为“祝馨香”,其意是祝亡者在阴间新年安好。正月初三清晨,孝子首先到本村家家户户叩拜,然后到所有前来祝“馨香”的亲戚家叩拜,称之为“谢孝”或“谢福”。孝子孝女在“谢孝”前不能到外人家中串门,“谢孝”后方可随意走动,否则,会给他人带来不吉利。

      除灵:

      亡期一年内为“小祥”,孝家春节门联为白色;两年内为“大祥”,春节门联为黄色;三年内为“除服”,春节门联为绿色。满三年为“除服”日,亲戚朋友均备香、烛、纸、鞭炮等前往祭奠,并将亡人灵牌、灵屋同钱纸一起焚毁,谓之“除灵”。“除灵”时,亲属仍须着孝服。有的人家,还请道士作“法事”。除灵后,孝子孝女服孝期满,此后可着色彩鲜艳的服饰,春节门联为红色,再无他忌。至此,所有丧葬礼仪结束。

      潮汕的丧葬*俗介绍

      一、筑生居

      潮人信“风水”,死前便多选择风水宝地来“筑生居”。所谓“生居”就是为未死的人修的墓。

      为什么人没有死,就要修筑坟墓呢?

      人们普遍认为:一块墓地风水的好坏,会关系到一家子孙的福灾,此所谓“富贵官品皆由安葬所致;年寿延促,亦由坟垄所招”。故此,人们选择“风水”时总是十分慎重,务必请来“风水先生。”

      风水宝地选定后,即可开工修筑“生居”。“生居”修筑完毕,便可树墓碑。一般人死后碑文上的字要涂绿色油漆,而生居的碑文上要涂上红色,以示人尚未死亡。

      二、预购棺木、寿衣

      除了预先选择墓地外,有的还提前准备棺木、寿衣。

      棺材通常选用梓木、樟木、柏木等细密坚固的优质木材。民间丧葬用棺视其家资而定,富者置棺不惜千金,精雕细作,髹漆结彩,极尽奢华;穷者薄板白棺,简易粗糙。寿衣的制作要择日选时,制成后要单独收藏,不能被其它衣物所压。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应该拿出来晒晒太阳,以除去霉气。

      有人认为,提前制作棺材、寿衣,有所不祥。其实,人之垂老,死在旦夕,谁也无法预料。如果及早将这些东西准备妥当,老人一旦撒手归西,就不会仓皇失措。

      三、丧葬程序

      老人将要断气时,应将他移入厅堂。

      断气后,其亲属必须带上锅钵到江边或泉边,丢下钱币“买”回水。然后用这水为死者举行沐浴礼。接着为死者理发整容,并脱去身上衣服,换上寿衣。

      一般是男的着双数长衣,女的着单数衣裙。俱是黑鞋白袜,手执手巾、扇子。尸体盖上天地被(即盖棺被),红布面在上,白布面在下。棺被遮面,俗谓死人似虎不让惊吓活人。其实,担心其家属睹人伤情,过分伤心也是一大原因。死者脚尾摆一盏豆油灯,叫做“脚尾灯”。“脚尾灯”据说可以在地府给死者照明引路,所以千万不可吹灭。灯旁置饭一碗,称为“冥饭”,以供死者在阴间享用。

      殓前要等死者兄弟姐妹儿女都见上一面,然后才可入棺。

      入棺前棺底要铺上纸钱,再用纸钱叠成五朵“柿花”加在上面。尸体下棺后又在额上、肚脐、脚尖各添放一朵“柿花”,然后封棺,用斧头钉上六颗钉并念:

      安头钉,万事兴;安二钉,仔孙昌盛;安三钉,三朝元老;安四钉,四季兴隆;安五钉,五代同堂;安六钉,安到圆,内外仔孙富贵万万年。

      如果死者是男,棺木油红漆,并由族中上辈封棺。如果死者是女,棺木油黑色,并由外家上辈封棺。这就是大殓。

      成服上孝。大殓后,死者家属亲眷要披麻戴孝,“成服上孝”,这也是古礼之一。

      孝子手执由族中长辈或母舅赐给的哭丧棒,并念:

      日落西山,母舅赐杖;儿孙有孝,代代荣昌。

      父亡子手执竹杖,因竹有节,意为节哀;母亡子手执桐杖,意为哀痛同于丧父。

      棺材抬到大路口或桥头,送葬的人,无论亲疏内外,一律与死者拜别回家。这时死者亲属要端出一盘糖让送葬的人吃,以示祛邪。送葬人回到家中,不能直接跨进家门,而是应在事先置放在门口的一盆浸有红花与菝草的清水中洗涤。

      棺材由孝子孝婿护送到墓地安葬,棺材在途中不能歇息。不然的话,会使死者阴魂流落荒野,无可归宿。

      故俗语说:“棺材扛上肩——孬歇。”所以,每次抬棺材必须有两组人马,若是其中有人累了,才有人来接替。

      棺材到了山上时,先在圹里播种子,拿出一些稻谷也好,麦种也好,撒在圹里,并念道:

    [阅读全文]...

2022-07-03 10:04:16
古人描述湖北的古诗 - 句子
古人描述湖北的古诗 - 语录
古人描述湖北的古诗 - 说说
古人描述湖北的古诗 - 名言
古人描述湖北的古诗 - 诗词
古人描述湖北的古诗 - 祝福
古人描述湖北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