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玉笛的古诗

关于有关玉笛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玉笛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玉笛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玉笛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507) 诗词(44) 祝福(1k+) 心语(51)

  • 描写笛声的古诗句

  • 文学
  • 描写笛声的古诗句

      *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见于《诗经》。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笛声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塞上听吹笛》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翻译】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从军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译文】

      烽火城西面的楼高有百尺,黄昏时我独自坐在那里,沐浴着青海湖来的秋风。羌笛吹奏《关山月》的乐曲被秋风从远处带来,无论如何也消除不了我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思念。

      《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牧童》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吕岩。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梦中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古诗词全文如下: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译文】

      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多至九十九首。这类作品有的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此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这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

      《登快阁》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其古诗全文如下: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江上》作者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上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翻译】

      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阅读全文]...

2022-06-27 01:55:11
  • 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翻译)

  •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代]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图片来自花瓣

    【注释】

    ⑴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⑵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山峰。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的烽火台。

    ⑶城下:一作“城上”,一作“城外”。

    ⑷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⑸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

    图片来自花瓣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图片来自花瓣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如果说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那么后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阅读全文]...

2022-05-21 07:37:48
  • 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

  • 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征的军队要启航了。这一走,他们的身躯将要永远留在异国战场了。

      身戴铠甲,手拿长枪,顶着无情的太阳,走过了一座座

      无名小城小镇,也翻越一座座荒岭,依旧是那整齐的步伐,行进着。不准叫苦,也不准叫累,那将是每一位将士的基本准则。

      走着走着,便到了一场沙漠当中。一望天际的沙漠啊,是怎样的无情而丰富。多少行军队曾在这儿走过,最终也只是沙漠里的一粒沙子而已。

      是夜,孤独又寂寞,战士们在受降城边安下了营,望着那阖亮的明月,也只能望也不望,不让自己想起远方的.家与故乡。忽然间,也不知哪里传来阵阵芦笛,那声音啊,既悲伤又悠扬,看营的战士血红的眼眶,思念却从不流泪。

      笛声还不断,这是一个怎样使战士集体失眠的笛声啊。多么的冷清又悲伤。

      笛声充满着整个沙漠,好像不止有战士们,还有他们的亲人,故乡……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甘肃省灵武县。②回乐峰: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9.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4分)

      10.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9.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月*。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①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②对偶 ③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 ④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2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分)

      10.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2分,能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诗句展开分析思乡之情,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

      1、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2、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3、芦管:笛子。

      「韵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评析」:

      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

      1、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2、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3、芦管:笛子。

      【韵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评析】:

      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

      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

      体,意境浑成。《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

      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阅读全文]...

2022-05-22 05:01:08
  • 诗名含有笛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笛字的诗词

  • 塞上闻笛(一作董家笛)

    张祜〔唐代〕

    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

    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

    苏幕遮 题赵笛楼笛楼图

    黄燮清〔清代〕

    碧云高,良夜静。楼在花阴,月在花阴等。燕子梦长吹欲醒。

    四面青山,对面青山应。

    艳情飘,幽绪警。各处黄昏,各样愁人听。未是秋来先已冷。

    一树垂杨,一树相思影。

    月下笛 题羊辛楣同年《花溪渔笛图》

    樊增祥〔清代〕

    水软新罗,山明秀黛,旧垂纶处。青溪一舸,依约风帆隔前浦。

    *波三尺桃花色,定载得、鸳鸯稳渡。更一枝黄笛,临风吹起,万重烟絮。

    延伫。江关暮。甚冷落汀洲,旧盟鸥鹭。长安倦旅。漫抛花外烟屿。

    待君宫锦归来日,好再把、渔蓑换取。倩舵尾、樵青闲倚,红亭按谱。

    钓船笛 邀笛步

    吴绮〔清代〕

    沙上白蘋香,长笛一声归去。烟草可怜犹碧,挽风流难住。

    一湾烟水夜三更,月色澹如许。只有老渔残弄,唤眠鸥听取。

    月下笛 倬盦要同赋龙笛,云是清太庙乐,谱*

    姚华〔清代〕

    琐尾伤离,参差怨独,冷怀难涤。孤云剩竹,那管人间收得。

    问霓裳仙拍暗听,倚墙露滑谁记忆。想云韶梦冷,西雍宾去,久无消息。

    龙喑性在,试擪谱楼头,旧人应识。凉州调古,剩有铙歌凄恻。

    叹新声、变宫换商,教坊武舞徒弄色。凭栏干,谩说辽东,唳鹤归路隔。

    月下笛 戊戌八月十三日宿王禦史宅,夜雨闻邻笛感音而作和石帚。

    郑文焯〔清代〕

    月满层城,秋声变了,乱山飞雨。哀鸿怨语。自书空、背人去。

    危阑不为伤高倚,但肠断、衰杨几缕。怪玉梯雾冷,瑶台霜悄,错认仙路。

    延伫,销魂处。早漏泄幽盟,隔帘鹦鹉。残花过影,镜中情事如许。

    西风一夜惊庭绿,问天上,人间见否?漏谯断,又梦闻孤管,暗向谁度。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唐代〕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烽 一作:回乐峰)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唐代〕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塞上听吹笛

    高适〔唐代〕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阅读全文]...

2022-02-08 04:12:47
  • 含有笛字的古诗词 带笛字的诗词名句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吕岩《牧童》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高适《塞上听吹笛》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黄庭坚《牧童诗》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欧阳修《梦中作》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纳兰性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古意》

    老子*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答之》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李益《春夜闻笛》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陆游《关山月》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李益《春夜闻笛》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王安石《江上》

    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张炎《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杜甫《洗兵马》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三》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曹雪芹《咏白海棠》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陈亮《梅花》

    [阅读全文]...

2022-03-31 04:20:00
  • 《玉楼春》古诗鉴赏

  • 《玉楼春》古诗鉴赏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玉楼春》古诗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玉楼春?戏赋云山【注】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渡,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注】本词作于作者受南宋“和谈”派排挤,闲居江西铅山期间。

      8.请分别简要概述词作上下阕描述的内容和作者的心情。(5分)

      9.词的开篇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加以简析。(6分)

      8.上阕写对青山被浮云遮盖的忧虑(遗憾);下阕写重睹青山的喜悦。本词通过描写一种自然现象的瞬息变化,寄寓了作者坚定的信念。 .

      9.设问和拟人手法。上句设问,下句作答。含蓄委婉,耐人寻味;拟人手法密切了物我关系,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

      赏析

      【鉴赏】: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辛弃疾由于上饶(今属江西)带湖寓所毁于火,遂徙居位于铅山(今属江西)东北境的期思渡别墅。那里有一汩清泉,其形如瓢,词人因名之为“瓢泉”。这首词就是作者居住在瓢泉寓所期间写成的。内容如题,乃吟咏云山之作。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所着力描述的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的瞬息万端的变化,但字里行间似乎寄寓着词人这样一个信念:虽然坚持抗金北伐的力量,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但是,就象大雪压不垮青松一样,这股抗金力量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逐渐强大,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开首两句点题。上句设问,下句作答,这比直说青山被浮云所遮盖,更耐人寻味。而且,由于用了拟人手法,还大大密切了物我关系,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起句用典,《庄子。大宗师》云:“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庄子这段话是为抒发他有藏必亡的虚无观点立论的。后来黄庭坚《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曾用其字面,句云:“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以作者的词句同黄氏的诗句相比较,黄氏的“持”字径从《庄子》语中“负之而走”的“负”字而来,稍显得拘泥朴实;而词人的“推”字,则显得空灵巧妙,更切合青山被浮云所笼罩的景象。可见,用典的巧拙,不在于能否师其字面,而在于能否即景会心,缘事而变化。而“四面浮云猜是汝”句,何以用“猜”而不用“知”?盖“知”字判断的意味太浓,和起句的诘问语气不相搭配,且使本句也显得呆滞;而著一“猜”字,不仅和起句的诘问语气相吻合,而且还使全韵灵动活泼,声情若掬。歇拍一韵紧承前韵,通过描述自己寻觅“常时相对两三峰”的行动和“走遍溪头无觅处”的结果,进一步证实青山被浮云所笼罩,并隐然透露出词人的遗憾心情。词人为什么如此执着地寻觅“常时相对”的青山?因为青山是他闲居瓢泉期间的知音,也是他光明磊落的人格的真实写照。“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虞美人·邑中园亭……》)你看,词人对青山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啊!怪不得他要殷勤寻觅呢。

      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下片则写重睹青山的喜悦。下片两句笔锋一转,景象突然一变:西风乍起,浮云飘散,忽然看见*时与之相亲相爱的青山象擎天巨柱一样,岿然耸立在东南天际。说写词人重睹青山的喜悦,可又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上句的“瞥起”和下句的“忽见”,来表现作者在刹那间的感情变化。如果说下片一韵着重写浮云散而青山见的自然景观须臾间的变化的话,那么结拍一韵还不该直接抒写重睹青山的喜悦心情吗?作者偏不这样,而是宕开笔墨,描写了一个老僧看到青山依然挺立东南天际时的欢快举止和情态,通过老僧之喜来映衬词人之喜。这样写不仅多一层曲折,而且还丰富了词境,说明热爱青山、关心青山是否依旧的,正大有人在,那老僧即其一例也。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词人对他吟咏的对象并未作十分精细的描绘和刻划,而是抓住自然界客观景物的倾刻变化,以轻快明朗的.笔调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寓意深刻,并非*淡之叹。这首小词的格调明快疏朗,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落职闲居期间积极乐观的一面。

      玉楼春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此为作者暮年遣怀之作。词中以极其凄婉的笔触,抒写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作品中的“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春景,勾勒出一幅城头上莺语阵阵、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图画,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伤春愁绪,从而为下文的遣怀抒情作好了铺垫。

      上片结末两句转而抒情,言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词人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极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词意陡转,波澜突起。

      过片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感叹老之已至,抒写了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从中可以窥见,一贬汉东,默默无闻,大势已去,这对于曾经“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的作者来说,打击是多么巨大。结拍两句将借酒浇愁这一司空见惯的题材赋予新意,敏锐而恰切地扣住词人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细节,形成强烈反差,由景入情,画龙点睛,传神地抒发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二云:“侍儿小名録云:”钱恩公谪汉东日(指钱惟演晚年谪随州),撰《玉楼春》词曰:“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往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每酒阑歌之,则泣下。后阁有白发姬,乃邓王歌鬟惊鸿也。遽言:“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引绋为送。今相公亦将亡乎。果薨于随州。”可为此词注脚。

      古诗原文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译文翻译

      洛阳春浓花满城,姹紫嫣红香正浓。游丝有意,苦留游客丝萦绕。杨柳无情,争相送别为那般。

      杏花红处,遮去青山一片青。山路远,行人山下歇驿站。相去远,今宵谁能与我伴,唯有寂寞、孤馆与明月。

      注释解释

      芳菲节:花草飘香的季节,指春季。

      相间(jiàn)发:先后连续不断地开花。

      游丝:蜘蛛和青虫之类的昆虫所吐之丝,被风吹到空中,成为游丝。

      垂柳句:古有折柳送别之俗,故云。

      馆:驿馆。

      创作背景

      此篇述离情,作于景佑元年(1034)春天离开洛阳之时。

      诗文赏析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的满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空中,随处可见。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着离人。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词至此戛然而止。

      上片写洛阳春季花柳盛开的洛阳这之春,并以柳丝萦牵喻难舍之情。离别的时候正值花草芳香的洛阳之春,浓艳的、清香的,相继开花争妍。接下来写忍离别之情。词人拈出两个象征依恋和离别的意向,“游丝”、“垂柳”,并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用一“苦”一“争”,写离别之人对洛阳及送行者依依不舍的深情。

      下片设想离开洛阳所经之处的风景及旅途之状,进一步渲染离情。“杏花”二句为远望所见之景,放眼望去,离开洛阳要经过的青山缺口之处,红杏似火,一路行人或行或歇。词人也即将加入这行人的队伍,他不由得想象着离开满是好友和知交的洛阳后的寂寞旅程,那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一路之上,又会有谁相随呢?陪伴自己的,恐怕只有寂寥孤馆的那一轮明月吧。

    [阅读全文]...

2022-04-09 21:52:22
  • 诗名含有玉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玉字的诗词

  • 玉蝴蝶(赋玉绣球花)

    张炎〔宋代〕

    留得一团和气,此花开尽,春已规圆。虚白窗深,恍讶碧落星悬。扬芳丛、低翻雪羽,凝素艳、争簇冰蝉。向西园。几回错认,明月秋千。欲觅生香何处,盈盈一水,空对娟娟。待折归来,倩谁偷解玉连环。试结取、鸳鸯锦带,好移傍、鹦鹉珠帘。晚阶前。落梅无数,因甚啼鹃。

    青玉案(和贺方回青玉案寄果山诸公)

    冯时行〔宋代〕

    年时江上垂杨路。信拄杖、穿云去。碧涧步虚声里度。疏林小寺,远山孤渚,独倚阑干处。别来无几春还暮。空记当时锦囊句。南北东西知几许。相思难寄,野航蓑笠,独钓巴江雨。

    临江仙·集珠玉词句题和珠玉词1894

    况周颐〔清代〕

    一霎秋风惊画扇,那堪飞绿纷纷。无情有意且休论。楼高目断,依约驻行云。

    谁把钿筝移玉柱,不辞遍唱阳春。等闲离别易销魂。红笺小字,留赠意中人。

    浣溪沙·集珠玉词句题和珠玉词

    况周颐〔清代〕

    一曲新词酒一杯。小屏闲放画帘垂。劝君莫惜金缕衣。

    只有醉吟宽别恨,且留双泪说相思。旧欢前事入颦眉。

    玉阑干·玉阑干外秋蛩语

    朱彝尊〔清代〕

    玉阑干外秋蛩语,一架豆花清露。兰汤浴罢纳新凉,携纤手夜深尔汝。绿窗人远纱空护,网暗尘,蛛丝无数。旧时梁燕也惊心,一回来却又飞去。

    送赵惠卿赴玉沙法曹赴玉沙法曹

    陈文蔚〔宋代〕

    不辞艰险涉江湖,素志惟期欲展舒。*允外应无别法,坦夷中自有享衢。虽云天远雁行*,未至风高鱼素疏。见说民淳须事简,不妨宦学进工夫。

    【南吕】玉娇枝过四块玉

    未知作者〔元代〕

    休争闲气,都只是南柯梦里。想功名到底成何济?总虚华几人知!百般乖不

    如一就痴,十分醒争似三分醉。则这的是人生落得,不受用图个甚的!赤紧的乌

    紧飞,兔紧追,看看的老来催。人无百岁人,枉作千年计。将眉间闷锁开,休把

    心上愁绳系,则这的是延年益寿的理。


    青玉案·三年宋玉墙东畔

    晁补之〔宋代〕

    三年宋玉墙东畔。怪相见、常低面。一曲文君芳心乱。匆匆依旧,吹散,月淡梨花馆。秋娘苦妒浮金盏。漏些子堪猜是娇盼。归去相思肠应断。五更无寐,一怀好事,依旧蓝桥远。

    中台五题。玉蕊(乱前唐昌观玉蕊最盛)

    郑谷〔唐代〕

    唐昌树已荒,天意眷文昌。晓入微风起,春时雪满墙。

    题李渎山居玉潭(一作玉潭山居)

    张祜〔唐代〕

    古树千年色,苍崖百尺阴。发寒泉气静,神骇玉光沉。

    上穴青冥小,中连碧海深。何当烟月下,一听夜龙吟。

    [阅读全文]...

2021-11-25 11:47:53
  • 春夜洛阳闻笛原文及赏析(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解析)

  •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原作者 窦凤才

    春夜洛城闻笛——[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洛城,洛陽(现在河南洛陽)。时值李白客居洛城的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折柳,指《折杨柳》歌曲。《折杨柳》歌辞从梁至唐作者甚多,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玉笛,精美的笛。

    故园,指故乡,家乡。

    【古诗今译】

    在这灯火渐熄的夜晚,是从谁家传出的嘹亮的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了整个洛陽城。这样的夜晚听到这《折杨柳》的曲子,有谁会不萌发起思念故乡的深情啊!

    【简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陽。在唐代,洛陽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陽城已经*静下来。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陽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尤重。(前部分简析文字载自“潼江小屋”,有删改)

    热爱故乡历来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我们今天常说的爱国主义情感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长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令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虽然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描写音乐,更重要的是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这首诗感人的地方。

    [阅读全文]...

2022-02-02 04:53:27
  • 早春古诗白玉蟾的诗(白玉蟾诗词全集)

  • 早春
  • 梅花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世人赞叹从而喜爱梅花,对于文人来说也就更愿意描写梅花,不仅描写梅花独特的个性,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赞美梅花,突出梅花身上那种高尚的品格,所以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咏梅诗。正是由于喜爱,再加梅花与众不同的个性,使得那些作品也变得别具一格,以宋朝诗人白玉蟾这首《早春》来说,便是写得很有韵味,不仅突出了梅花,同时也写出了不一样的春色美景。

    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白玉蟾,南宋诗人,祖籍福建,生于海南琼州,关于他的生卒年不详,是当时一位非常著名的诗人,从小就聪明过人,12岁时便能写诗,而且非常的勤奋,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多首诗,而这首《早春》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全诗意境唯美,写出了一种独特的美,读来也是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早春也就是初春时节,这个时节天气还没有转暖,还是非常的寒冷,但是此时外面的梅花已经开始在寒风中悄然绽放,所以在第一二句中,重点突出寒风中的梅花,写得非常的生动,只是那么三言两语,便是美得令人惊艳,“,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早春时节南面放阳的地方,那梅花的枝头上开出了三朵花,正好又是下了一场雪,我在月色下的雪地里欣赏着梅花,还闻到了淡淡的香味。

    第一二句看似寻常,其实最能够体现出诗人对于梅花的喜爱,同时也是抓住了梅花身上独有的个性,让这两句意境高远,有着一种独特的美。而到了第三四句就写得更具有诗意,同时也更加的唯美,“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初次绽放的梅花,外表有浓有淡非常的漂亮,月色和浓雾附在白色的花朵上,犹如笼罩着寒冷的水一样,附在那白色的花朵上,又像是笼罩着明净的沙子一样。

    早春依旧是大雪纷飞,可是梅花却在悄然绽放,给春天增添了一丝诗意,而诗人正是通过早春时节的梅花,以至于来突出春色美景,还有诗人对于春天的向往,短短的几句可谓是如诗如画,虽然没有任何高超的技巧,但是从开篇到结尾句句抒情,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美得犹如一幅画。

    白玉蟾很多的诗都是别具一格,无论是写景,还是写情,那都是写出了独有的特色,在这首《早春》一诗中,他更多的是突出春色的美景,以梅花入诗,用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让这首诗有了一种独特的美,不仅读来朗朗上口,也让整首诗意境高远。早春天气寒冷,可是梅花与众不同,在月色中悄然绽放,正好被诗人看见了,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么一首唯美的诗人,成为了一首经典的名篇。

    [阅读全文]...

2022-02-13 23:21:02
  • 《青玉案元夕》古诗词

  • 《青玉案元夕》古诗词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翻译: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青玉案·元夕》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②,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③处。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③阑珊:黯淡、零落。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风俗,也称_________节。(2分)

      2. 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俗的文化内涵。(2分)

      3.元宵节是正月里一个重要节日,当天往往举行闹花灯、猜灯谜活动,猜中灯谜,既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又*添了节日的快乐。请你猜猜以下灯谜,把答案写在横线上。(3分)

      谜题:赤兔马,走千里。(打一元代剧作家) 谜底:______________

      谜题: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词语) 谜底:______________

      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打一北京历史文化遗迹) 谜底:______________

      4.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3分)

      A.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青玉案元夕》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4分)

      6.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请你结合自己的学*生活,谈谈如何达到第三境界。(5分)

      参考答案:

      1.赏灯(观灯、挂灯、放灯、猜灯谜等) 灯

      2.曹雪芹 《红楼梦》

      3.马致远 公正 圆明园

      4.C

      5.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6.①确立学*目标(2分)②持之以恒,执着追求(2分)③达成学*目标(1分)。

    [阅读全文]...

2022-07-20 17:05:14
有关玉笛的古诗 - 句子
有关玉笛的古诗 - 语录
有关玉笛的古诗 - 说说
有关玉笛的古诗 - 名言
有关玉笛的古诗 - 诗词
有关玉笛的古诗 - 祝福
有关玉笛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