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扇的古诗

关于玉扇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玉扇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玉扇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玉扇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87) 诗词(29) 祝福(1k+) 心语(51)

  • 次石湖书扇韵古诗赏析

  • 次石湖书扇韵古诗赏析

      《次石湖书扇韵》是宋代文学家、音乐家姜夔的诗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次石湖书扇韵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次石湖书扇韵

      戴复古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次石湖书扇韵字词解释:

      ⑴次: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西南十里左右),自号石湖居士。

      ⑵一曲:水流弯曲处。

      ⑶阁:通“搁”。放置,搁置。

      ⑷藕花:莲花。

      ⑸别:另外,别有洞天。此句的意思为在那荷花深处,主人别有洞天的开了一个小门。

      次石湖书扇韵翻译:

      桥的西头有一条弯曲的河流通向村落,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那是村中*静的池塘漂流出的浮萍。主人家住石湖,外人很少来到这里。原来荷花深处别有洞天,主人在那里开立了自己的门户。

      次石湖书扇韵阅读答案: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繁华热闹等。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一: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次石湖书扇韵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夏,范成大归隐石湖后的第一个生日,姜夔从湖州赶往石湖祝寿。他在看了范成大手中扇子上的题诗以后,作了这首《次石湖书扇韵》来抒发他的感受。范成大的原作题扇诗已佚。

      次石湖书扇韵赏析:

      这二十八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可以想像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这正象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在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沈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个人资料:

      姜夔(kuí)(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等书传世。

    [阅读全文]...

2021-12-22 19:02:46
  • 玉扇的养殖方法

  • 知识,方法,植物
  • 玉扇的养殖方法

      玉扇是一种百合科的多肉植物,其叶瓣分成两列呈现出扇形,同时加上肉质微厚似玉,所以被称为玉扇。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玉扇的养殖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玉扇的养殖方法

      温度:冬季要保持在8摄氏度以上,生长温度在15~20摄氏度,温度不宜过低但是也不宜过高,因为玉扇不耐高温,可以保持在干旱与半阴的环境当中,空气中不能过于潮湿。

      浇水:玉扇在生长期时,其叶片生长比较迅速,但是其叶片对水分蒸发量不大,所以不适合多浇水。在夏季高温时他,玉扇面临的是半袖棉质状态,这个时候不能将玉扇放置在阳光直射的环境的.当中,同时减少浇水。在其恢复生长的时候方可增加浇水,但是要保持盆土微湿,不能积水,

      阳光:玉扇喜欢半阴的环境,不能进行阳光以及强光直射。

      施肥:在玉扇的生长期要保持每隔两个星期进行一次施肥,一般采用的是氮磷钾配方花肥,以方便提供长期所需要的营养。

      换盆:一般建议养殖玉扇要每年都要进行换盆,换盆的时间可选择在春季,其土壤要求是疏松、肥沃的沙土壤。同时可在每年的9月底进行一次翻盆,可去除老根,同时能够疏松土壤。

      常见病预防:玉扇有的时候会发生叶腐病以及干腐病,,这个时候可用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在虫害方面有粉虱危害,可用用10%除虫精乳油3000倍液喷杀。

      玉扇的繁殖方法

      1、分株法:于春季换盆时一起进行,将分生的幼株取下,晾干一周左右时间,待伤口干燥后栽种于盆中,再适量浇些水。

      2、叶插法:生长期时剪取基部带有少许木质化的健壮肉质叶,晾干两三天后,插入珍珠岩和蛭石混合的介质中,并保持一定的湿度,3至5个星期生根。

      3、根插法:将健壮的根从植株基部掰下后埋在土中,露出土面约一厘米,顶部会萌芽长成新株。可将生长旺盛而根系发达的植株稍稍从土中拔起,在根茎下一厘米处全部切断,把植株翻过来晾干伤口后另行栽种,剩下的根仍留在土中,也会发芽。

      4、播种法:用人工授粉的方式,使其产生种子,播种繁殖实生苗。

      玉扇的品种分类

      1、窗面有很多白纹或绿纹的叫龙纹。

      2、窗面有条状白纹的叫条理。

      3、窗面布满小点点的就叫粒粒。

      4、窗面有绿色白色点点的叫岛。

      5、窗面中间有一片白纹的叫白云。

      6、无纹的就叫无纹扇。

      7、窗面有十字交叉花纹的叫十文字。

      8、窗面中间有一条白线的叫一字纹。

      繁殖方法

      分株

      结合春季换盆进行,方法是将母株旁生的幼株取下,晾1天至2天后,另行栽种,新栽的植株不必浇水,一周后可适量浇些水。

      叶插

      生长季节剪取带有半木质化基部的健壮的肉质叶,晾2天至3天后,插入沙土或蛭石中,保持稍有潮气,在20℃至25℃的条件下,3周至4周生根。

      根插

      结合秋季换盆进行,将健壮的根从植株基部掰下后仍埋在土中,露出土面约1厘米,顶部就会萌芽,长成新株;还可将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的植株稍稍从土中拔起,在根颈下1厘米处全部切断,将植株翻过来晾干伤口后另行栽种,剩下的根仍留在土中,也会发芽。

    [阅读全文]...

2022-05-22 18:27:10
  • 含有扇字的古诗词 带扇字的诗词名句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蚊虫遭扇打,只因嘴伤人!——《增广贤文·下集》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不爱江山爱美人。——陈于王《题桃花扇传奇》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王建《宫中调笑·团扇》

    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文征明《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白朴《天净沙·夏》

    奉帚*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王昌龄《长信怨》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刘翰《立秋》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苏轼《贺新郎·夏景》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福王少小风流惯。——陈于王《题桃花扇传奇》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杜甫《秋兴八首》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李白《夏日山中》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辛弃疾《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王建《宫中调笑·团扇》

    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陆游《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陆游《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班婕妤《怨歌行》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桃花扇·续四十出·余韵》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心事孤山春梦在,到思量、犹断诗魂。——吴文英《极相思·题陈藏一水月梅扇》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李廌《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陶渊明《拟古九首》

    奉帚*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李商隐《七夕》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卓文君《怨郎诗》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苏轼《菩萨蛮·七夕》

    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吴文英《风入松·桂》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龚自珍《咏史》

    水清月冷,香消影瘦,人立黄昏。——吴文英《极相思·题陈藏一水月梅扇》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苏轼《望海楼晚景五绝》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王维《洛阳女儿行》

    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蒋捷《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扇风淅沥簟流离,万里南云滞所思。——李商隐《到秋》

    莲渚收香,兰皋浮爽,凉思顿欺班扇。——王月山《齐天乐·夜来疏雨鸣金井》

    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白居易《雨后秋凉》

    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陈于王《题桃花扇传奇》

    *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杨基《春草》

    扇薄星流,盘明露滴,零落秋原飞磷。——王沂孙《齐天乐·萤》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苏轼《江城子》

    [阅读全文]...

2022-07-10 11:32:40
  • 咏柳古诗中碧玉的意思

  • 咏柳古诗中碧玉的意思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柳古诗中碧玉的意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这首诗中,碧玉的意思是: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扩展阅读:

      一树:满树。一,满,全。

      在*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咏柳⑴

      【唐】 贺知章

      碧玉⑵妆⑶成一树⑷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⑸。

      不知细叶谁裁⑹出,

      二月⑺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扩展: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阅读全文]...

2022-05-27 15:03:02
  • 《青玉案元夕》古诗赏析

  • 《青玉案元夕》古诗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玉案元夕》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青玉案·元夕》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须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阕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她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了下阕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后呼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像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吗?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的境界为第三即终最高境界。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并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是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随词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阅读全文]...

2022-05-02 17:01:42
  • 诗名含有扇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扇字的诗词

  • 题扇 儒扇

    徐积〔宋代〕

    讲罢穷神易,吟成泣鬼文。心营四海事,手握一环云。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蔡襄〔宋代〕

    山僧遗我白纸扇,入手轻快清风多。物无大小贵适用,何必吴绫与蜀罗。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蔡襄〔宋代〕

    虚堂永昼来风长,石枕竹簟寒生光。文园肺渴厌烦热,更要夫君在侧傍。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蔡襄〔宋代〕

    薄似蒲葵质更圆,忽疑明月落尊前。南堂暑气生烦浊,一座清凉直几钱。

    咏扇四首 其一 蕉扇

    荣汝楫〔清代〕

    一扇新凉一叶蕉,戏分嫩绿带云摇。定从怀素庵中折,曾向王维画里描。

    入手便教秋飒飒,沁心犹觉雨潇潇。携来莫惹弹文至,有竹千竿夏自消。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蔡襄〔宋代〕

    野老寻山翦白云,欲将清吹助南薰。不堪便面张京兆,恰称能书王右军。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蔡襄〔宋代〕

    径尺规圆比雪霜,昔人何事恨秋凉。珍藏箧笥未为失,更有明年夏日长。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蔡襄〔宋代〕

    武侯白羽麾三军,帐前甲马生风云。怜君才地亦疏薄,相过书林至夜分。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蔡襄〔宋代〕

    滉白新牋卷線稜,刮青纤竹缠红藤。可怜子夜书帷下,一片圆光得未曾。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蔡襄〔宋代〕

    堂阴壁罅蚊蚋都,指麾西向先驱除。山翁一夜隐眠睡,若或论功谁胜渠。

    [阅读全文]...

2022-06-07 23:20:38
  • 贫女秦韬玉古诗意思(秦韬玉贫女注释翻译)

  • 千古名句“为他人作嫁衣裳”,出自唐代诗人秦韬玉的《贫女》。全篇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原文】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语译】

    她身在贫苦的人家,从来都未曾见识过绮罗的芬芳,想要托付个好媒人求嫁,但却徒增悲伤。有谁喜爱她这般仪态娴雅、品行高尚的女子呢?大家所爱的都是时下流行妆扮啊。她虽然十指灵巧,善用针线,却懒得把眉毛描得细长,去和别的女人争妍斗丽。恨只恨年年飞银针走金线,只为他人做嫁衣裳。

    【作者】

    秦韬玉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

    【作意与作法】

    此诗虽咏贫女,但笔者认为不妨说作者还是有所寄托,是诗人自己的写照,有怀才不遇,不合时宜之感。首句以“绮罗香”衬“贫”字。次句以“伤”字立意。三句是自矜身份,四句是鄙弃时俗。五句是不露才华,六句是不同流俗。七、八句是伤不得其时,“苦恨”是从“自伤”中来,“压金线”又自“针巧”而来。贫女的拟托良媒,正反映诗人的无人汲引,不能得志。

    首联先写其贫,并且未嫁。“蓬门”已出贫意,但诗人还要更细致地涂抹,说“未识绮罗香”, 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便更为深刻。接着,说贫女“拟托良媒”,想要找个好媒人牵线,得以嫁个好人家,但笔锋随即一转,说“亦自伤”。为什么会“自伤”呢?想必是良媒难托,良人难嫁了。为何难嫁,后两联即给出答案。

    颔联是写贫女之德,“风流高格调”,这里的风流是指举止得体、杰出而不同流俗,高格调是指言行、节操、 品味都很高。然而在此前先着“谁爱” 两字,便见其悲,原来好的品德、言行,当世是没有人喜爱的啊。人们都喜爱些什么呢?对句给出答案:“共怜时世俭梳妆。”原来人们所喜爱的是那描八字眉、涂黑嘴唇,怪里怪气的“时世妆”。既然以怪为美,当然会把正常的、清丽的容颜当成是丑了。

    颈联再写贫女之才,她十指灵巧,工于针线,并以此为做,她不肯把时间都浪费在描眉徐脂,和别人比较妆饰之 类无意义的事情上去,和颔联相同,这其实也是对比,指贫女努力工作,而别的女子却以竞妍争丽为荣。时代的评判、社会的眼光既然如此,也难怪她根本嫁不出去了。

    尾联更进一步慨叹贫女难嫁之悲,与首联遥相呼应,她一年年辛勤工作,缝制嫁衣,但这些嫁衣都是供给别人使用的,她自己却始终未能穿上。诗歌以贫女为喻,实写贫士,他们因为出身寒微而难以仕进,他们因为执着正道而为俗论所讥,他们努力工作却只是哄抬着那些阿谀小人上位,这难道不是极大的悲哀吗?结句“为他人作嫁衣裳”既是无奈的慨叹,同时也是愤怒的疾呼,这一呼声蕴含着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从而使全诗具备了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将格调高高地显扬起来。

    【小结】

    “为他人作嫁衣裳”,如今已经成为一句成语、俗语,由此可见此诗对后世影响之深。诗歌塑造了一位仪态娴雅、品德高尚、心灵手巧的贫女形象,这又是香草美人之喻,语语为贫士写照。

    [阅读全文]...

2022-06-24 01:11:19
  • 青玉案元夕古诗全文(青玉案·元夕的中心思想)

  •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2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3

    赏析

    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这日晚上称元夕,亦称元宵,元夜。我国古代有元夕观灯的风俗。玉壶:指月亮。鱼龙舞:指舞鱼灯、龙灯之类。这是一首别有寄托的词作。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梁启超《艺蘅馆胡词选》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其体会是可信的。词的上片,极写元夕灯火辉煌、歌舞繁盛的热闹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前一句写灯,后一句写焰火。上元之夜,满城灯火,就象一夜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繁花,满天的焰火明灭,又象是春风把满天星斗吹落。真是一片灯的海洋,焰火的世界,令人眼花缭乱。

    “花千树”、“星如雨”,不仅写出了灯火之盛、之美,而且也给人热闹非凡的感觉,渲染出了节日的热烈气氛。“宝马雕车香满路”,是写游人之盛。但这里主要还是为了渲染气氛,所以,作者并没有对游人作具体描绘,只是从整体印象上概括地勾勒了一笔。然而,游人如织、仕女如云的景象却已跃然纸上;最后三句描绘歌舞之乐。节日的夜晚,一片狂欢景象,到处是笙箫齐鸣,到处是彩灯飞舞,人们在忘情地欢乐着。

    “一夜鱼龙舞”,写出了人们彻夜狂欢的情景。 下片写寻觅意中人的过程。“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观灯看花”的妇女,头上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等装饰品,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她们一路笑语,带着幽香,从词人眼前走过,这里作者具体地描写了观灯的游人,也是对上片“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的一个补充,同时,一个“去”字也暗传出对意中人的寻觅。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他寻找着,辩认着,一个个少女美妇从他眼前过去了,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是他要寻找的。那么他所要寻找的意中人在哪里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千百次的寻觅,终于在灯火冷落的地方发现了她。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圈外;独自站在“灯火阑珊处”,充分显示了“那人”的与众不同和孤高。“众里寻她千百度”极写寻觅之苦,而“蓦然”二字则写出了发现意中人后的惊喜之情。这里作者以含蓄的语言,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词就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作者写这样—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辛弃疾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这首词是他这种思想的艺术反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也为人传诵。

    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这三句也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然经过三境界的第三境,并以此作比喻,对做学问、做人、成事业者,在经历了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之后,才能有所发现,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没想到的地方出现。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阅读全文]...

2022-01-15 05:16:29
  • 玉壶吟李白古诗原文及赏析

  • 李白
  •   ——《玉壶吟》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

      【赏析】: 清代刘熙载论李白的诗说:“太白诗虽若升天乘云,无所不之,然自不离本位,故放言实是法言。”(《艺概》卷二)所谓“不离本位”,就是指有一定的法度可寻,而不是任其横流,漫无边际。《玉壶吟》就是这样一首既有奔放的气势,又讲究法度的好诗。这首诗大约写于天宝三载(744)供奉翰林的后期,赐金还山的前夕。全诗充满着郁勃不*之气。按气韵脉络而论,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共四句,主要写愤激的外在表现。开头两句居高临下,入手擒题,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他壮怀激烈,孤愤难*,象东晋王敦那样,敲击玉壶,诵吟曹操的名篇《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壮心”、“暮年”三个词都从曹诗中来,说明李白渴望建功立业,这一点正与曹操相同。但他想到,曹操一生毕竟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自己却至今未展素志,不觉悲从中来,愤气郁结。三杯浊酒,已压不住心中的悲慨,于是拔剑而起,先是对着秋月,挥剑而舞,忽又高声吟咏,最后眼泪夺眶而出,涕泗涟涟。“忽然”两字把诗人心头不可自已的愤激之情写得十分传神。四句一气倾泻,至此已是盛极难继。兵家有所谓“以正合,以奇胜”的说法。这四句正面书愤,可说是“以正合”,下面别开一途,以流转之势写往事回忆,可说是“以奇胜”。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两句,如异峰突起,境界顿变。诗人一扫悲愤抑郁之气,而极写当初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隆遇。李白应诏入京,原以为可施展抱负,因此他倾心酬主,急于披肝沥胆,输写忠才。“揄扬”两句具体描写了他在朝廷上的作为。前一句说的是“尊主”,是赞颂皇帝,后一句说的是“卑臣”,是嘲弄*。“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形象地写出了他受皇帝宠信的不同寻常。“飞龙马”是皇宫内六厩之一飞龙厩中的宝马。唐制:学士初入,例借飞龙马。但“数换飞龙马”,又赐珊瑚“白玉鞭”,则是超出常例的。以上六句字字从得意处着笔。“凤凰”两句写*步青云,“揄扬”两句写宏图初展,“朝天”两句写备受宠渥。得意之态,渲染得淋漓尽致。诗人骋足笔力,极写昔日的腾踔飞扬,正是为了衬托时下的冷落可悲,故以下便作跌势。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东方朔被汉武帝视作滑稽弄臣,内心很苦闷,曾作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史记。滑稽列传》)*有“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晋王康琚《反招隐诗》)之语。李白引东方朔以自喻,又以谪仙自命,实是出于无奈。从无限得意,到大隐金门,这骤然突变,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世人不识”两句,郁郁之气,寄于言外,与开头四句的悲愤情状遥相接应。以上八句为第二段,通过正反相照,诗人暗示了在京横遭毁诬、备受打击的不幸。忠愤节气,负而未伸,这也许就是诗人所以要击壶舞剑、高咏涕涟的原因吧! 第三段四句写诗人自己坚贞傲岸的品格。“西施”两句是说自己执道若一,进退裕如,或笑或颦而处之皆宜,这种态度别人效之不得。辞气之间,隐隐流露出傲岸自信的个性特征。当然,诗人也很清楚他为什么不能施展宏图,因而对朝廷中那些妒贤害能之辈道:“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这两句化用《》旨趣,托言美人见妒,暗寓士有怀瑾握瑜而不见容于朝的意思,蕴藉含蓄,寄慨遥深。 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说:“气本尚壮,亦忌锐逸。”(《谈艺录》)书愤之作如果一味逞雄使气,象灌夫骂座一般,便会流于粗野褊急一路。李白这首诗豪气纵横而不失之粗野,悲愤难*而不流于褊急。开头四句入手紧,起势高,抒写胸中愤激之状而不作悲酸语,故壮浪恣纵,如高山瀑流,奔泻而出,至第四句顿笔收住,如截奔马,文气陡然腾跃而起。第五句以“初”字回旋兜转,笔饱墨酣,以昂扬的格调极写得意,方以为有风云际会、鱼水顾合之美,笔势又急转直下,用“大隐金门”等语暗写遭谗之意。最后以蛾眉见妒作结,点明进谗之人,方恃宠贵盛,自己虽拂剑击壶,慷慨悲歌,终莫奈之何。诗笔擒纵结合,亦放亦收,波澜起伏,变化入神,文气浑灏流转,首尾呼应。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认为,一首好诗应该做到“气如良驷,驰而不轶”。(《谈艺灵》)李白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 (吴汝煜)

    [玉壶吟李白原文及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4-23 23:08:54
  • 虞美人楚腰蛴领团香玉古诗词

  • 虞美人楚腰蛴领团香玉古诗词

      古诗原文

      楚腰蛴领团香玉,鬓叠深深绿。月蛾星眼笑微嚬,柳妖桃艳不胜春,晚妆匀。

      水纹簟映青纱帐,雾罩秋波上。一枝娇卧醉芙蓉,良宵不得与君同,恨忡忡。

      译文翻译

      美人的腰很细,脖子白而长,肌肤白嫩有光泽,鬓发重叠,十分厚密。她的眉毛像弯月,眼睛像明星,笑起来略带愁意。晚上精心妆扮以后,就连春天也比不上她那如柳枝般妖娆、如桃花般艳丽的美貌。

      美人在竹*上躺着,水纹映在青纱帐上,她的眼神也好似笼罩上了一层薄雾。她像一枝芙蓉花那样醉卧在竹*上,如此美好的夜晚却不能和心上人一起度过,她的`脸上显得充满了恨意和忧愁。

      注释解释

      楚腰:泛指女子细腰。《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杜牧《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蛴领:领项白而颀长。蛴,蝤蛴,木中的蝎虫,体白而长,以比喻女子颈项。见和疑《采桑子》注。

      团香玉:形容肌肤白嫩而有光泽。

      鬓叠:鬓发重叠,言其厚密。

      月蛾星眼:如弯月之眉,如明星之眼。

      笑微嚬:笑而略带愁意。嚬,通“颦”,皱眉头。

      柳妖桃艳:如柳枝妖娆,如桃花艳丽。

      不胜:比不上。

      簟(diàn):竹*。

      秋波:指女子的眼神。

      良宵:美好的夜晚。

      忡忡(chōng chōng):忧愁的样子。《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阅读全文]...

2022-02-12 13:39:20
玉扇的古诗 - 句子
玉扇的古诗 - 语录
玉扇的古诗 - 说说
玉扇的古诗 - 名言
玉扇的古诗 - 诗词
玉扇的古诗 - 祝福
玉扇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