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美面雕艺术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赞美面雕艺术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赞美面雕艺术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赞美面雕艺术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的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它最显著的特征是歌词全部来源于古典诗词。*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一株绚丽的奇葩,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它以洗练的语言、高远的意境、深邃的内涵,传达着*文化特有的神韵。古典诗词作为*文学史上的一颗闪亮“明珠”,其影响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是毋庸置疑的。就音乐创作而言,古典诗词曾激发了无数作曲家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写下了传唱不衰的经典之作。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以青主、黄自、赵元任等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选用古代诗词创作艺术歌曲,那些具有*古典韵味的艺术歌曲至今仍是艺术歌曲创作领域的精品之作。时至今日,有更多的作曲家把目光投向了古典文学的“宝藏”,那些传颂了千百年的古代诗词几乎成了作曲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仓”。本文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在不同历史阶段所体现出来的特征作一番综述和比较,以揭开它那颇具神秘色彩的面纱,使其创作和发展的概貌展现在我们眼前。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从创作技法上来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技法上大多采用欧洲浪漫派晚期的创作技法。这一时期青主创作了《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这是两首艺术造诣达到较高境界的作品,其中《大江东去》创作于1920年青主留学德国之际,是*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黄自先生毫无疑问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诗歌和音乐相结合的声乐作品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黄自以*古代诗人的诗词为题材作曲,谱写了《花非花》(白居易)、《峨眉山月歌》(李白)、《点绛唇·赋登楼》(王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等曲。在这部分作品中他能深刻地理解原诗的含义,并通过音乐给予生动、具体的形象刻画。其中《点绛唇》的音乐充满着宽广的气势和明朗乐观的情愫,是一首富于浪漫主义气息,具有一定民族风格的独唱曲。《南乡子》的音乐则充满着豪壮的气魄和澎湃的热情,是一首富于爱国激情的抒情独唱曲。其他像《花非花》《卜算子》等作品以素雅的笔调、深情优美的旋律、新颖细致的和声进行,勾画出一幅幅*式的恬淡幽静的意境。黄自的这些艺术歌曲可以说是当时我国学院式艺术歌曲创作的精品,并对后来许多作曲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曲家还有江文也、应尚能、刘雪庵、马思聪等,他们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领域也都颇有建树。江文也所写的艺术歌曲的词,全部取自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诗词,并且按照朝代顺序结集编作品号码。作品有《江村即事》(司空署诗)、《垓下歌》(项羽词)、《宋词李后主篇》(李煜词)等;应尚能作为一名作曲家和男中音歌唱家,他的代表作有《无衣》(诗经)和《我侬词》(管道声)等。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从技法上来讲,第二个阶段即是上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即为谭小麟先生。谭小麟在美国留学期间曾追随现代作曲理论大师亨德米特学*,并被视为亨氏高足,回国后执教于上海国立音专。他是将现代作曲观念与技法引入*专业作曲教学的第一人,可惜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作为一名作曲家,他对我国传统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除了直接从事民族器乐的创作外,他所写的声乐作品也大多取材于古代诗词。谭小麟具有颇深的古典文学和音乐功底,在创作中他尊重民族的审美取向,以*传统文化的思维为基础消化吸收应用亨氏作曲体系中可取的部分,因而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他强调:“我应该是我自己,不应该像亨德米特。”“我是*人,不是西洋人,我应该有我自己的民族性。”谭小麟一生创作了十多首声乐曲,他精心制作,力求尽善尽美,故其中多精品。代表作有《自君出之矣》(张九龄)、《彭浪矶》(朱希真)、《正气歌》(辛弃疾)等。从谭小麟的作品当中,不难感受到其中既有现代作曲技巧较成熟的展示,又有民族风格较纯熟的体现。罗忠曾这样评价其师谭小麟的歌曲创作成就:“他的艺术歌曲是我们民族音乐创作的精华,不仅继承了我们传统声乐曲的'许多优秀成果,而且在创作上,不论在精神方面还是技术方面,都踏入一个新的天地。”从分析研究谭小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其中体现出一种远远超过他前辈的强烈个性和新颖独特的民族风格,为后人在音乐创作上积累了不少富于启发性、值得深入探讨的宝贵经验。
接下来谈谈以罗忠为代表的“五声十二音”作曲技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罗忠先生于1980年发表在《音乐创作》杂志上的《涉江采芙蓉》,在当时来说可谓是石破天惊之作。这是一首严格按照十二音序列音乐的规则来进行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当时,大部分作曲家对现代创作技法几乎一无所知,十二音体系的作曲方法在人们印象中是与“垂死的帝国主义”“没落的资产阶级”等政治化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在“左倾”思潮的影响下,写这种东西常常会招灾引祸。罗忠先生大胆地突破了这个禁区,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开创了用五声十二音技法作曲的先河。从此以后,*内地的作曲家们争先恐后地进行现代作曲技法的补课、探索和实践,出现了一系列利用五声十二音序列创作的作品,中断了30年的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之路得以延续。五声十二音序列是罗先生独创的,这种创作实践引领*音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会通,对*现代音乐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采用西方十二音技法,同时又赋予它五声性的内涵,在二者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融合点。
罗忠的作品数量繁多,体裁各异。创作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在创作题材和所应用的作曲技法方面截然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情趣。第一阶段创作技法以传统为主,历时17年。他创作了独唱、合唱曲31首,大部分为艺术歌曲,还有其他体裁的音乐作品30余部。第二阶段迄今26年,创作合唱独唱歌曲19首,全部为艺术歌曲,此外其他体裁的作品数量也很大。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注重与*文化相结合,创作技法以现代为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之初,作曲家基本按照(转第59页)(接第74页)欧洲浪漫派初期的原则来安排调性布局,其间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五声色彩以使作品接*本民族的欣赏*惯,如青主、黄自等。40年代中后期,谭小麟将亨氏作曲理论带回*,他本人也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他的作品基本不用传统的大、小调式,而使用五声调式,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五声调式,调式变化非常丰富,他是以十二个半音为材料来构思旋律与和声的,作品透出浓浓的五声性。之后漫长的40年,现代作曲技法仿佛从*大地上消失了,直至罗忠的一曲《涉江采芙蓉》,向世人宣告了现代作曲技法在*的存在,使艺术歌曲的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通过上述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基本上就清晰了,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二三十年代(青主、黄自)──40年代(谭小麟)──80年代(罗忠)。从技法上来讲是:欧洲浪漫派技法──亨氏十二音序列作曲法──罗氏五声十二音序列作曲法。
*现代作曲家在根据古诗词谱曲时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不遗余力地在创作中探索如何应用西方现代创作技法来表达*诗词所特有的神韵,无一例外地努力在作品中体现民族气质、民族风格,在音乐如何体现诗词的意境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三四十年代的黄自、谭小麟如此,70年代末的罗忠如此,罗先生之后的许多作曲家也是如此。这是历代作曲家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之一。黄自曾说:“*自己的音乐必须由具有中华民族的血统与灵魂而又有西洋作曲技术修养的作者创作出来。”他还说:“我们现在所要学的是西洋好的音乐方法,而利用这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和民谣,那么我们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新音乐了。”由此可见,他对创作新的民族音乐具有鲜明见解和宏伟抱负。他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或深沉跌宕、或清新淡雅,处处体现出古典诗词的特有意境。又如谭小麟,他在创作当中大量运用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和声中很少使用或几乎不用的和声材料,而是以十二个半音为写作材料,同时有意识地采用*传统的五声调式,使得作品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传统音乐淳朴、亲切的特色。罗忠先生和他的前辈相比又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主要是他独创了“五声十二音技法”,让*的五声体系和西方十二音序列体系找到了一个最佳融合点,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一个全新的音响世界,而用这样的音乐体系去诠释古典诗词正是罗先生的匠心所在。
古诗词艺术歌曲经过*90年的创作实践,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曲家和优秀作品,由于本文篇幅所限不能一一阐述了。从20年代直至当代*90年的历程中,作曲家们始终在探索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创作具有*特色的音乐之路,在此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值得后人去深入研究,认真分析总结,对新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只要创作上发展了,相信歌坛也随之会吹来一股清新的、具有古典韵味的“*风”。
拓展阅读:*诗词的押韵之美论文
唐继承隋制,实行科举。诗歌列入考试内容。律诗和绝句的体式在这时得以完善。历宋元明清至今相袭不变。唐人作诗依据陆法言《切韵》,但分部过细,有206韵,由于同韵字少,允许*韵通押,有所变通。宋朝景德年间的《礼部韵略》是一部官修韵书,允许*韵通押,订出了“同用”、“独用”的规则。南*水(今山西临汾)人刘渊在江北刊印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礼部韵略》注明同用的加以合拼,成为一本107韵的书,即*水韵。此时金人王文郁又将原来并不同用的“迥”、“拯”及去声“径”、“震”合并,共106部,作为金代官韵书,一直流行至今。*水韵106韵韵目如下:
上*声: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真文元寒删
下*声: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尤侵覃盐咸
上声:董肿讲纸尾语麌荠蟹贿轸吻阮旱澘篠巧皓哿马养梗迥有寝感琰豏
去声:送宋绛置未御遇霁泰卦队震问愿翰谏霰啸效号箇祃漾敬径宥沁勘艳陷
入声:屋沃觉质物月曷黠屑药陌锡职缉合叶洽
其中*声字最常用,收字多少不一。最多“虞”部305字,最少“咸”部41部。作诗必须遵守韵部,不能出韵。*体诗的规则,偶句必押。首句*声韵一般都押。仄声,特别是五言体,则多数不押。以王昌龄的《出塞》为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起句入韵,关、还、山相押,属十五删部。又如杜甫的五绝《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起句不入韵,偶句押韵,图、吴属七虞部。是五绝的常格。
如前所述,韵有宽窄。初学写诗的人,不妨从宽韵入手,有较多选择,利于运思。像东韵、虞韵、先韵、阳韵、庚韵字多而不僻,较易措手。
但是,由于语言的变化,许多当时适口的诗韵,今天已经不谐于口了。以十三元为例:其中如魂、门、孙、繁、言、掀皆与真、文、先、咸相*。江西名士高心夔两次殿试,都以出韵,贬到四等。王闿运嘲以“*声两四字,该死十三元”相嘲。像如此有悖实际的事,为何还要遵守?于右任先生说:“古人用自己的口语来作诗,我们用古人的口语来作诗,其难易自见。我们要想把诗化难为易,和大众接*,第一要改用国语*仄与韵。”中华诗词学会提出“双轨并行”、“倡今知古”,提倡用新声韵,即按普通话声韵写诗。
在韵的革新上,鲁迅、*也是力行改革的大家。鲁迅诗不但邻韵通押,如《赠画师》“雾塞苍天百卉殚”与“只研朱墨作春山”,“殚、山”是寒删通押。《赠乌其山诗》则“华、书、多、陀”相押,是以方言入韵。而其《脑炎戏作》之“不料仍违众女心”与“无如臣脑故如冰”,更是打通前后鼻韵母以“in”与“ing”相押。大大地放宽了韵的束缚。*的《长征》诗共五个韵脚,其中:难、丸、寒,属“寒”韵,而“闲、颜”属“删”韵,听来浑然无别。其《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上片用“有”韵,下片用“麌”韵,皆情韵超迈,气象发皇。
古典诗词困境之我见论文
拙作《古典诗词“困境”之我见》一文同时在烟雨和红袖发表后,小有争议。作为一个文笔不成熟,见地甚浅的我来说,诚惶诚恐之中有一丝欣慰。欣慰的是毕竟有读着路过了,并留下了自己的见解可供我参考。很感谢!
留言不多,句句却是评论者心声。有赞成的,诸如“古诗就应该用古代的那个规范来要求。不然就乱了,和现在那些唱歌的一样,唱什么的都有!”、“支持作者观点!我也是古诗词爱好者,想写律诗但水*有限,所发作品都注明“古绝”,那是无奈之举。律诗虽然对格律要求非常严格,但读起来意境深远,是别的诗歌体裁无法替代的一种美,不然怎么唐诗宋词流传了这么久却长盛不衰,而且百读不厌?本人认为,如果作不了格律诗,大可不必抨击它,完全可以以别的体裁作诗,诗歌的体裁很多也很自由。”之类的。很感谢他们!当然也有反对的,反对之中见真谛,很高兴看到这样的留言。不管只赞成的还是反对的,其中均不乏精彩留言。看后因心有所感,故而摘录下来,再作一番小讨论。
红袖一位笔名为“非白”的网友这样说道:
“我非常喜爱读诗词,但是从不去研究什么格律,因为我从没打算去写诗词。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已被做完,但至少格律诗已被做完。说句泄气话,你就是穷其一生,写出的诗也不及那时最末流诗的万分之一。这世上任何东西都有生命周期,有生就有死,有盛就有衰。格律至唐为盛,词至宋为盛,曲至元为盛。文言小说至《聊斋》为盛,章回小说至《红楼梦》为盛,杂文至鲁迅为盛,京剧至梅兰芳为盛。所有的盛之后,便无一避免地走向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由盛至衰的过程将更快。相声盛之后也早开始衰退,取而代之的小品在很短暂的盛之后,也在很快的显出衰退的痕迹。所有这些,都是自然规律,也是艺术的规律。无论你怎样努力,也不会出现梅兰芳时代的京剧,无论你如何地才华横溢,也不可能写出《红楼梦》那样的章回小说。艺术是在发展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创造新的艺术生命呢?而要一味地去生硬地模仿越过千年的艺术形式呢?就算你模仿对了,有那么好的经典我不去看,为何要去看你那不伦不类的烂什子呢?郭沫若的格律诗写得要算可以了吧,可是一和唐诗比起来,简直是土的掉渣,哪能算诗,只是在穷对付什么格律吧了。的格律诗也算写得不错了吧,可除了几首还可看之外,其它的读了简直令人啼笑皆非,什么‘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这就是他老人家写的经典的词,曾向全世界诵唱,真让人恐怖。我非常赞成读唐诗宋词,但决不赞成去写,当然写写玩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要指望出成绩,则肯定是白费力气。因为,虽然月还是唐时月,星还是宋时星,但人已早不再是唐宋人。”
暂且不说其留言内容如何,首先可以看得出,作者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但是,我觉得这也仅仅只是他一家之言,于诸多细节方面值得探讨。
“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已被做完,但至少格律诗已被做完。”固然,鲁迅是*大文豪,说出此话定有他的道理,但是我们也不能迷信,认为鲁迅说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完全正确无可挑剔的。不要忘了,鲁迅的文章为什么在现代人读来艰涩难懂?原因很简单,一定时期的文章是一定时期社会中政治、文化乃至诸多方面的反映,社会是进步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中,鲁迅的文章同样如此,只有把鲁迅先生的文章放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里来解读,才能真正读懂鲁迅;但是如果以现在这个社会中的某些现象来和鲁迅先生所写的来对号入座的话,肯定很难懂。所以说现在如果拿以前的某些东西来衡量的话,我想可能会大有问题。所以,作者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已被做完”,我十分同意。
但是作者说“至少格律诗已被做完”,最后又说:“当然写写玩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要指望出成绩,则肯定是白费力气。因为,虽然月还是唐时月,星还是宋时星,但人已早不再是唐宋人。”此话就差了,实在不敢苟同。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受的文化熏陶不一样,当然思想也大相径庭,谁能保证、谁又敢说现代人写不出好的诗词?可能有些人说现代人写的诗词都是垃圾,那恐怕还是我说的“这也是一种‘吃不上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吧。况且,现代人有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行为*惯,只要按着既定格律和词谱写,又何尝不会写出“现代人的唐诗宋词”呢?
“这世上任何东西都有生命周期,有生就有死,有盛就有衰。”,毋庸置疑,这话深在其理。但是,古典诗词作为一种文化,不能和历朝历代各种制度相比,不能和法律条例相比,法律条律只有在经过历史的检验后才能决定其“生死”权,但是古典诗词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的成果,有谁会把自己来之不易的成果扔掉?所以只要人民喜欢,不管谁前来阻挠,依然会代代相传下去的。大家都知道《诗经》、《国风》等等等等,流传已经很久远了吧?可是他生了之后“死”了么?没有吧?是的,古典诗歌是面临着一些“困境”,有人提出要老歌新唱,但是不管怎么样,古典诗词在社会中的地位是永远不会被别的东西取代的,有盛不会“衰”。
“艺术是在发展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创造新的艺术生命呢?而要一味地去生硬地模仿越过千年的艺术形式呢?就算你模仿对了,有那么好的经典我不去看,为何要去看你那不伦不类的烂什子呢?”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个观点简直就是废话!创造新的艺术生命?现代人不是已经创造出来了么?现代诗不是么?我已经不想多言,还是《古典诗词“困境”之我见》中那句话:“诗歌现在又不仅仅是古诗词一种,现代诗歌不就是‘创新’后的古诗词?那个完全没有格律限制的,而且连韵脚也免了,多自由的一种形式!怎么不去写呢?”尤其是后面那句话,我觉得都可笑了。你这不是自寻烦恼吗?又没有谁来逼着你来看古诗词,不管好的不好的自然有感兴趣的来看,不来就算了呗,没人强求的,再说了,难不成说只有你说了好才算好?你说没有价值就没有价值,就是“烂什子”你把自己未免也看得太高了吧?(此话没有人身攻击的意思,只是无心快语罢了)。如果一直是这样的心态,恐怕别说“创新”了,可能自己连“涂鸦之作”都写不出来吧?
前言
2020年,春天,乍暖还寒。举国抗击新冠肺炎,荆楚恰是决胜关键。数万名逆行而来的和坚守阵地的医者,以生命为代价抢救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战疫之歌。在这场鏖战中,女专家、女医生、女检测员、女护士,是最柔弱也最坚强的一道风景。湖北省妇女联合会会同诗人鲍勋,写下这滚烫的诗句,就是要把我们的感激和崇敬,献给你们一一白衣天使中的巾帼英雄们。
湖北省妇联致抗疫一线巾帼英雄的慰问诗
天使在飞
天使在飞己亥年暮云低垂
荆楚大地流疫千里我看见天使在飞在我们的头上飞在我们的身边飞在我们的心头飞带着爱飞噙着泪飞
天使在飞庚子年春风未吹神州战疫鼓声如雷我看见天使在飞戴着口罩飞戴着护目镜飞穿着防护服飞咬着牙飞拼着命飞
天使在飞那么多天使美丽的、圣洁的高傲的、柔弱的白衣天使啊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着一个地方飞向着最危险最需要的地方飞向着武汉,飞向着湖北,飞
天使起飞前蝙蝠已隐型飞病毒正戴冠飞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干咳黄鹤楼低烧长江水大武汉撕心裂肺全中国如芒在背
天使起飞时城已封敌未退人传人毒难追天使迎着雪飞天使逆着风飞向死而飞向生而飞翩翩白衣赴汤蹈火拳拳之心视死如归
天使在飞请战书似白手套红手印如血玫瑰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战疫出师表铿锵一滴泪感动琴台东湖濡透新春新岁
天使在飞那是我的母亲在飞她是专家,辛勤大半辈皱纹里爬满慈祥银发中缠满智慧视病毒如死敌救众生于崩溃临危受命,靠前指挥毅然封城,腕斩断向死而生,牙咬碎
天使在飞那是我的姐姐在飞她是医生,仁心仁术救死扶伤为使命发现新冠凭敏锐预警铃骤响集结号在催义无反顾,她领飞立功受奖,她无愧
天使在飞那是我的妹妹在飞她是护士,浴血高危药水泡肿了柔弱口罩勒破了娇媚麻花辫,剪断千千结少女心,凝成傲雪梅防护服里全是汗,她缺水护目镜中滴着泪,她无畏
天使在飞那是我的妻子在飞她是军医,铿锵玫瑰擦肩而过不相识知心爱人写在背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口罩隔着玻璃吻深情流露病房内且依恋,且助威
天使在飞那是我的女儿在飞她是志愿者,嫩叶蓓蕾跟着大家献爱心苦着病人苦累着医护累一包方便面也是心意一颗慈悲心回报社会苦难中长大的孩子最懂生活滋味
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不过是英雄负累哪有那么多巾帼英雄脱下战袍,*凡如邻家姊妹谁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大灾大难,方显女性光辉顽强自顽强妩媚自妩媚慈悲自慈悲无怨自无悔
天使在飞飞是动态是常态是姿态飞得动飞不动都要飞缺医药、缺防护、缺设备让天使与死神生生对垒除夕夜泡面,泡的是思念走廊里倦睡,睡的是疲惫最不忍那患儿隔着玻璃要抱抱一转身,一弯腰,一捂嘴
天使在飞三万天使在武汉奋飞四大天团在武汉交汇三千天使受伤折翼八方巾帼不让须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让女性的爱心细心耐心拯救人类纷纷倒下的,多是亲亲宝贝温暖身心的,一轮明月清辉
花木兰从军,尽的是孝道穆桂英挂帅,扬的是国威庚子年,天使纷飞飞的是天职是初心是使命大爱无疆,仁心珍贵南丁格尔,白衣胜雪中华天使,逆风劲飞
天使在飞瘟疫在退冰雪消融草长莺飞火神雷神守护神方舱方舟渡病危为天使而歌为天使流泪为天使祈祷为天使感佩
没有华夏天空美哪来天使齐心飞巾帼英雄,战疫女神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有凤来仪,不胜不归天使飞,宇宙飞天使飞,众生飞天使飞,百花飞天使飞,春光飞
湖北省妇女联合会2020年2月22日
1、《咏水》 唐·张文琮 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 地图罗四渎,天文载五潢。 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 独有蒙园吏,栖偃玩濠梁。
2、《水帘》 唐·罗邺 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 若将此水为霖雨,更胜长垂隔路尘。
3、《蜀江水》 唐·熊孺登 日夜朝宗来万里,共怜江水引蕃心。 若论巴峡愁人处,猿比滩声是好音。
4、《竹枝词》 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5、《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玩止水》 唐·白居易 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 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 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 中面红叶开,四隅绿萍委。 广狭八九丈,湾环有涯涘。 浅深三四尺,洞彻无表里。 净分鹤翘足,澄见鱼掉尾。 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 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 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 岂唯空狎玩,亦取相伦拟。 欲识静者心,心源只如此。
8、《海水》 唐·韩愈 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 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 海水饶*,邓林多惊风。 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 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 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 一木有余阴,一泉有馀泽。 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 我将辞邓林,刷羽蒙笼枝。 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 风波亦常事,鳞鱼自不宜。 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 风波无所苦,还作鲸鹏游。
9、《水》 唐·郑谷 竹院松廊分数派,不空清泚亦逶迤。 落花相逐去何处,幽鹭独来无限时。 洗钵老僧临岸久,钓鱼闲客卷纶迟。 晚晴一片连莎绿,悔与沧浪有旧期。
10、《望海潮》 宋·秦观 星分斗牛,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 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 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 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11、《山下水》 唐·周濆 背云冲石出深山,浅碧泠泠一带寒。 不独有声流出此,会归沧海助波澜。
12、《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3、《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14、《水》 唐·韩溉 方圆不定性空求,东注沧溟早晚休。 高截碧塘长耿耿,远飞青嶂更悠悠。 潇湘月浸千年色,梦泽烟含万古愁。 别有岭头呜咽处,为君分作断肠流。
15、《如鱼水》 宋·柳永 轻霭浮空,乱峰倒影, 潋滟十里银塘。绕岸垂杨。 红楼朱阁相望。芰荷香。双双戏鸳鸯。 乍雨过、兰芷汀洲,望中依约似潇湘。 风淡淡,水茫茫。动一片晴光。 画舫相将。盈盈红粉清商。紫薇郎。 修禊饮、且乐仙乡。 更归去,遍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16、《蝶恋花》 宋·张先 绿水波*花烂漫。照影红妆,步转垂杨岸。 别后深情将为断。相逢添得人留恋。 絮软丝轻无系绊。烟惹风迎,并入春心乱。 和泪语娇声又颤。行行尽远犹回面。
17、《江城子》 宋·吴文英 西风一叶送行舟。浅迟留。舣汀洲。 新浴红衣,绿水带香流。 应是离宫城外晚,人伫立,小帘钩。 新归重省别来愁。黛眉头。半痕秋。 天上人间,斜月绣针楼。 湘浪莫迷花蝶梦,江上约,负轻鸥。
18、《江南行》 唐·罗隐 江烟湿雨蛟绡软,漠漠小山眉黛浅。 水国多愁又有情,夜槽压酒银船满。 细丝摇柳凝晓空,吴王台榭春梦中。 鸳鸯鸂鶒唤不起,*铺绿水眠东风。 西陵路边月悄悄,油碧轻车苏小小。
19、《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水调歌头》 宋·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赞美霜降的古诗词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于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赞美霜降的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1.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2.泊舟盱眙
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城。
*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3.送李九贬南阳
钱起
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
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
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4.读《汉书》
白居易
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
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
草木既区别,荣枯那等夷。
茫茫天地意,无乃太无私。
小人与君子,用置各有宜。
奈何西汉末,忠邪并信之。
不然尽信忠,早绝邪臣窥。
不然尽信邪,早使忠臣知。
优游两不断,盛业日已衰。
痛矣萧京辈,终令陷祸机。
每读元成纪,愤愤令人悲。
寄言为国者,不得学天时。
寄言为臣者,可以鉴于斯。
5.谕友
白居易
昨夜霜一降,杀君庭中槐。
干叶不待黄,索索飞下来。
怜君感节物,晨起步前阶。
临风踏叶立,半日颜色低。
西望长安城,歌钟十二街。
何人不欢乐,君独心悠哉。
白日头上走,朱颜镜中颓。
*生青云心,销化成死灰。
我今赠一言,胜饮酒千杯。
其言虽甚鄙,可破悒悒怀。
朱门有勋贤,陋巷有颜回。
穷通各问命,不系才不才。
推此自豁豁,不必待安排。
赞美黄河的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赞美黄河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
唐·杜甫
其一
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
壮夫思感决,哀诏惜精灵。
王者今无战,书生已勒铭。
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
其二
舞剑过人绝,鸣弓射兽能。
铦锋行惬顺,猛噬失蹻腾。
赤羽千夫膳,黄河十月冰。
横行沙漠外,神速至今称。
其三
哀挽青门去,新阡绛水遥。
路人纷雨泣,天意飒风飘。
部曲精仍锐,匈奴气不骄。
无由睹雄略,大树日萧萧。
2、《横吹曲辞·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3、《送裴图南》
唐·王昌龄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4、《榆林郡歌》
唐·王维
山头松柏林。山下泉声伤客心。
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
黄龙戍上游侠儿。愁逢汉使不相识。
5、《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唐·岑参
相送欲狂歌,其如此别何。
攀辕人共惜,解印日无多。
仙掌云重见,关门路再过。
双鱼莫不寄,县外是黄河。
6、《阌乡送上官秀才归关西别业》
唐·岑参
风尘奈汝何,终日独波波。
亲老无官养,家贫在外多。
醉眼轻白发,春梦渡黄河。
相去关城*,何时更肯过。
7、《送崔主簿赴夏阳》
唐·岑参
常爱夏阳县,往年曾再过。
县中饶白鸟,郭外是黄河。
地*行程少,家贫酒债多。
谈从美学的角度看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艺术特征论文
古人常以“诗歌”并称,《尚书·尧典》: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可见诗与歌的紧密契合与不可分离性,因此至今仍将“诗歌”合并来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便是诗与歌完美结合的体现。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是音乐艺术的精华,更是对中华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承。因此,一向被视为" 阳春白雪" 的艺术歌曲,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学界和音乐界的关注。目前,关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在国内已有很多,一部分是从艺术歌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进行论述,一部分是谈论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及其艺术歌曲创作的研究,还有一部分是谈及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和审美表现,较少涉及将其艺术特征与具体的作品相关联来进行分析。因此,笔者在这一方面做一些尝试,通过分析《枫桥夜泊》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美学的角度了解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征。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是词作家和曲作家精雕细琢的一类艺术精品,其曲风高雅,内涵深邃,既是现代艺术气息与中国浓郁民族特色的巧妙契合,又是经典文化与高雅艺术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极富感染力。作曲家根据诗词的意境和涵义,将声乐旋律、钢琴织体、力度、速度等音乐因素进行统一的编配,绘制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更深化、更形象地揭示诗词所蕴含的意义。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将中国古代文化再现,用音乐的方式传承下去,因其所具有的独特气质而区别于其它类别的歌曲,在语言审美上和音乐审美上都有其鲜明的特征,这在歌曲《枫桥夜泊》中有具体的体现。
一、《枫桥夜泊》语言审美特征
1. 选取自诗词佳作,意境深远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词大都选自古代诗歌( 古诗、乐府、律诗、绝句等) 、曲子词、散曲、歌谣等多种体裁,《枫桥夜泊》便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作,由作曲家黎英海根据诗词所刻画的意境进行谱曲而创作的歌曲。这首七言绝句是诗人在进京赶考落第后,路经枫桥镇,秋夜独舟,望江边景色而产生了一种惆怅失落的情绪,为抒发饱尝风霜的感慨,借景抒情而写下的诗作。全诗虽只有二十八字,却能将枫桥夜泊的画面完整生动地展现于眼前,产生落寞、哀愁的情感共鸣。
2. 语言凝练,具有很深的文学功底
“月落乌啼霜满天”,这第一句便暗示了整首诗冷清的笔调,描写了深秋的夜晚乌鸦啼叫划破夜空的情景; “江枫渔火对愁眠”,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刻画“江枫”、“渔火”,使其具有生命力,二者相互对看却又忧愁难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并未真正映入诗人眼帘,城外寺庙的描写也是展现了一种冷清、寂寞的画面; “夜半钟声到客船”,“夜半”再一次强调了时间,点出诗人的无眠,此时的钟声更增添了一份空旷、悲凉之感,“到客船”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思恋,体现了一丝丝的思乡之情。整首诗四句话,便将时间、地点和江边的情景交代的十分清楚,通过对情景的描写也将诗人此时此刻的心境、情感表露的一览无余。
3. 节奏鲜明,具有极强的韵律感
韵律与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讨论诗歌的音韵时说: “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人。”古诗词语言节奏的抑扬顿挫、音调的*仄关系、语音的律动压韵等因素的完美结合使诗词琅琅上口,令人玩味不尽。《枫桥夜泊》是一首七言绝句,*声、仄声交错有致,在朗诵时以两字为一“顿逗”,每句的划分如下: 月落| 乌啼| 霜满天,江枫| 渔火| 对愁眠,姑苏| 城外| 寒山寺,夜半| 钟声| 到客船。根据吟诵的“顿逗”情况,其节奏也显而易见:,四句诗都是按照这种节奏型进行,音节工整、前后对称、音韵和谐。
二、《枫桥夜泊》音乐审美特征
1.“中西双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将欧洲作曲技法与民族传统音乐元素相融合,通过离调、转调等手段丰富音乐色彩。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这一特征是由其产生的背景决定的。20 世纪20 年代前后,一批留学欧美的音乐家纷纷回国,带回了西方的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术,并将其融合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调式,由此诞生了这类“中西双壁”的艺术歌曲。歌曲《枫桥夜泊》便是以五声民族调式为基础,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创作而成。调式调性在起承转合的结构中不断发生变化,进行了不间断的远关系转调: B 宫- E 雅宫- #F 宫- B 雅宫- A 雅宫- G 宫- B 雅宫,这些调性的转换使歌曲在旋律上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反差,更富于感染力。另外作品中还运用了大量的现代音乐元素,如半音行进和旋律半音回旋等,如谱例:这些元素更增添了作品的特色,使其传唱至今。
2. 旋律自然流畅,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追求声调与音调的'紧密契合,旋律自然流畅,具有抒情性。旋律的起伏与节奏的快慢均根据诗词的韵律而定,例如,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根据之前所说吟诵时抑扬顿挫的划分是: 月落| 乌啼| 霜满天,演唱时“月落”的“落”字、“乌啼”的“啼”字都稍有拖腔,“霜”字达到了这一句的最高音,而“满天”又峰回路转,重新回到了中音区; 江枫| 渔火| 对愁眠,“江枫”和“渔火”后面都根据诗词的顿挫稍加停顿与拖长,之后的“对”字也是这句的最高音,并保持了一拍半的时长,“愁眠”采用高音的下行方式,从而体现情绪的低落; 姑苏| 城外| 寒山寺,这句是全诗起承转合中“转”的部分,吟诵时也是语气最高昂的一句,因此“姑苏”这两个字的音高陡然上升,达到整首歌曲的最高点,这一句整个都是下行式的行进,到“寒山寺”时又回到中低音区; 夜半| 钟声| 到客船,“夜半”的“半”和“钟声”的“声”也进行了拖腔的处理,旋律起伏与抑扬顿挫感与第一句大致相同,从而实现了诗句的起承转合。演唱与吟诵的韵味十分贴切,如出一辙。总体来说,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韵味直接决定所创作歌曲的音乐形象。《枫桥夜泊》的整个情感基调是以悲凉、孤寂为主,独舟江边思绪万千,因此在旋律上运用了以舒缓为主并兼有大跳和变化音的创作方式,旋律走向每一句都是下行式,从而体现出深夜的空寂和诗人低落的情绪。
3. 注重钢琴伴奏,具有较强的渲染烘托性
注重钢琴伴奏的作用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承担的不仅是伴奏的角色,它还肩负着烘托气氛、诠释音乐形象、与歌唱者一起展示作品内涵等方面的任务。钢琴伴奏与人声旋律二者相辅相成、有机配合,伴奏对主旋律的模仿与对比交织在一起,将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刻画的更加淋漓尽致。《枫桥夜泊》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中伴奏与人声配合极为成功的作品之一,通过不同的伴奏织体来展示不同的音乐形象,在描绘“钟声”时,左手以低音纯五度音程进行贯穿始终,五度音程的时值均为四拍,均匀缓慢,如谱例所示:这种音效衬托出一种深沉、悠远的氛围,十分逼真形象地刻画了寒山寺钟声空灵的感觉; 在描绘“流水”时,既采用了模仿古筝“流水”刮奏的方法,形象地刻画了潺潺的流水声,又运用了装饰音的短琶音,这种效果好似微风吹动江水泛起的小波浪,又好似船桨划过水面波纹荡漾的水声,十分的动感形象。
如谱例:正是源于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些独特的气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演唱者的青睐,也激发了更多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它细腻的情感,悠远的意境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从而使很多佳作传唱至今。随着曲作家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进一步探究与创作,相信会有更多像《枫桥夜泊》这样的经典之作问世,在声乐百花园中大放异彩。
赞美长江的古诗词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赞美长江的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过长江伤贾岛》
唐·李频
忽从一宦远流离,无罪无人子细知。
到得长江闻杜宇,想君魂魄也相随。
2、《卜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3、《临江仙》
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4、《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沁园春·寿贾丞相》
宋·姚勉
章武中兴,淮蔡欲*,晋公已生。
信天生英杰,正为国计,擎天著柱,要自支撑。
万里长江,古称天险,去岁里风涛忽震惊。
公谈笑,把云腥霓翳,一日都清。
归来奠枕于京。有辉焕明堂前一星。
称衮衣廊庙,枫宸眷宠,彩衣公府,萱砌春荣。
著片公心,辨双明眼,长与群贤扶太*。
无它愿,植万年宗社,万古功名。
6、《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唐·李白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7、《送储邕之武昌》
唐·李白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
诺为楚人重,诗传谢脁清。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9、《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3. 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 —— 杜牧《雪中书怀》
6. 蹇蹇三事,师师百僚。 —— 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7.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 佚名《对联》
8.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杜甫《春夜喜雨》
9.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郑燮《新竹》
10.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 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11. 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 杜牧《雪中书怀》
12.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13.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 韩愈《听颖师弹琴》
14.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 杜甫《野老》
15. 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 —— 李白《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16.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 韩愈《送灵师》
17. 孔子云:何陋之有?。 —— 刘禹锡《陋室铭》
18.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 郑燮《新竹》
19. 玉壶存冰心 —— 冰心《冰心》
20. 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 —— 张籍《送稽亭山寺僧》
21.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 白居易《远师》
1、《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 唐·杜甫 其一 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 壮夫思感决,哀诏惜精灵。 王者今无战,书生已勒铭。 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 其二 舞剑过人绝,鸣弓射兽能。 铦锋行惬顺,猛噬失跷腾。 赤羽千夫膳,黄河十月冰。 横行沙漠外,神速至今称。 其三 哀挽青门去,新阡绛水遥。 路人纷雨泣,天意飒风飘。 部曲精仍锐,匈奴气不骄。 无由睹雄略,大树日萧萧。
2、《横吹曲辞·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3、《送裴图南》 唐·王昌龄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4、《榆林郡歌》 唐·王维 山头松柏林。山下泉声伤客心。 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 黄龙戍上游侠儿。愁逢汉使不相识。
5、《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唐·岑参 相送欲狂歌,其如此别何。 攀辕人共惜,解印日无多。 仙掌云重见,关门路再过。 双鱼莫不寄,县外是黄河。
6、《阌乡送上官秀才归关西别业》 唐·岑参 风尘奈汝何,终日独波波。 亲老无官养,家贫在外多。 醉眼轻白发,春梦渡黄河。 相去关城*,何时更肯过。
7、《送崔主簿赴夏阳》 唐·岑参 常爱夏阳县,往年曾再过。 县中饶白鸟,郭外是黄河。 地*行程少,家贫酒债多。 知君新称意,好得奈春何。
8、《次陕州先寄源从事》 唐·李商隐 离思羁愁日欲晡,东周西雍此分涂。 回銮佛寺高多少,望尽黄河一曲无。
9、《九曲词三首》 唐·高适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人。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10、《塞下曲四首》 唐·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龙斗雌雄势巳分,山崩鬼哭恨将军。 黄河直北千余里,冤气苍茫成黑云。 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 汉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无草木烟。
赞美老师的古诗词
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赞美老师的古诗词,供您参考和借鉴。
1、寻雍尊师隐居
唐代: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译文
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遥世外不用记年。
拨开浓云寻找古老的山间古道,奇树听那涂涂的流泉。
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鹤在眠。
与雍尊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注释
⑴雍尊师:姓雍的道师,名字、生*不详。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
⑵群峭:连绵陡峭的山峰。
⑶”花暖“二句:都是指道行高深之意。《列仙传》:老子乘青牛车去,入大秦。《玉策记》: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其未千岁者,终不集于树上也。色纯白,而脑尽成丹。杨齐贤曰:青牛,花叶上青虫也。有两角,如蜗牛,故云。琦按:“青牛”、“白鹤”,不过用道家事耳,不必别作创解。
2、新竹
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译文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注释
龙孙:竹笋的别称。
凤池: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
3、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代: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翻译:
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此诗运用借代的修辞,以桃李代学生,绿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这首诗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房子显眼气派)。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
1、《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酬问师》
唐·刘商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4、《远师》
唐·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5、《寻雍尊师隐居》
赞美面雕艺术的古诗词
赞美根雕艺术的诗词
赞美艺术大师的古诗词
古诗词在纸雕艺术上的运用
赞美艺术的诗句
有关于雕塑艺术的古诗词
赞美艺术的说说
赞美艺术的句子
赞美剪纸艺术好的古诗
赞美民族艺术的古诗
赞美艺术家的句子
赞美篆刻艺术的诗句
赞美艺术品的句子
赞剪纸艺术的古诗词
赞美插花艺术的诗句
赞美电影艺术的句子
赞美老艺术家的句子
赞美剪纸艺术好的诗句
赞美艺术的简短句子
赞美艺术作品的句子
艺术的诗词
艺术成就的古诗词
艺术有关的古诗词
朗读是古诗词的艺术
古诗词的艺术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
艺术的魅力古诗词
描述艺术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用典艺术
艺术教育的古诗词
古诗江南的主要事件
关于三节三爱的古诗词
与杏树有关的古诗
祝愿企业前程的古诗词
长相思古诗的作者背景
表达长久爱情的古诗词
写锦绣的古诗
有古诗千字文的电视节目
古诗中的爱情邂逅
未来家乡的古诗
古诗词的美与好
描写四季风光的一首古诗一首
赞美闻鸡起舞的古诗
古诗词游戏化教学遇到的困难
形容社会昌盛的古诗
带有浓妆淡抹的古诗词
拒绝别人求爱的古诗
古诗词声调悠扬的成语
祝前程无忧的古诗
勤俭节约的古诗三首
表示自己很忧愁的古诗
不争不抢的故古诗
儿童不相识的古诗
许嵩歌曲借鉴的古诗词
古诗中秋莹的意象
古诗江雪全文的诗意
关于雪的古诗幼儿
带有语桐的古诗
赞美千金女儿的古诗
渔歌子这首古诗的大意
描写道义的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