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北魏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写北魏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写北魏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写北魏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北魏孝文帝的历史贡献
导语: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北魏孝文帝的历史贡献,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崇尚*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对*起了重要的作用。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史称“魏国”,公元471年,拓跋宏才5岁的时候,献文帝就把皇位让给了他。北魏拓跋家一直引用汉武帝的老办法,“立其子杀其母”,就是在立儿子做太子的同时,杀掉太子的母亲,以此来防止吕后那样的悲剧重演。
拓跋宏的生母也是这样被杀死的,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6位国君。年幼的拓跋宏只能由祖母抚养,所以在471年至490年的20年间,*一直由太皇太后冯氏把持。
公元490年,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汉化改革,孝文帝当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洛阳。魏晋南北朝时代是北方草原游
北魏的前身为北方少数游牧民族鲜卑族,该民族自东汉以来,经常与*接触,不仅占据匈奴故地,而且据有东起辽东,西至陇西大片土地,由于拓跋氏的掘起,统一了北方,建立了由少数民族为主人的北魏*。
鲜卑起源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最初拓跋部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自拓跋珪后的强大,原始社会解体,步入了奴隶社会时期,又由于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在奴隶制没有充分得到发展的情况下,很快就过渡到封建社会了。
拓跋氏本系游牧为生,由北向南推进中,接触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从游牧业转向农业的同时,亦必然弃逐水草而居转向*的定居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于是,为进一步改变落后统治制度,吸纳接受*先进的文明,向*学*,在孝文帝时代掀起汉化运动的高潮,亦就成顺理成章之事了。
北魏的汉化运动主要倡导实施者为孝文帝,他登上皇位之后励精图治,在统一的北方大胆的实行汉化运动,其主要的内容有迁都、改革官制、禁止胡语、胡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同族通婚、礼乐刑法等六方面进行汉化改革。
牧民族与南方中原汉族文化大融合大碰撞的时代,这期间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掀起了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尖锐,北魏统治集团与各族人民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青、齐、洛、豫、冀、秦、雍、徐、兖等州相继发生起义,北方边镇一带反抗逃亡频繁。北魏统治集团与汉族地方豪强的矛盾、北魏统治集团内部,封建中央集权与旧部落显贵的矛盾也十分尖锐。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地深入地改革。孝文帝就承担并且实施了这样的改革。
第一,班俸制代替断禄制。北魏官吏塬无俸禄,中央官吏按等级得到战争中获得的财物、隶户。地方官吏只要上缴额定的租调,就可以任意搜括、贪污,旧制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谷二十石。有的州县只产麻布,因此,又令每户出帛一匹二丈,存放州库,作为官府委託商人调换布帛之用。有的商人籍此渔利。公元484年魏孝文帝下诏:「始班俸禄,罢诸商人,以简民事,户增调帛叁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均预调为二匹之赋,即兼商用。……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中规定:「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使开国以来形成的贪污之风有所收敛。
第二,以叁长制代替宗主督护制。西晋末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基层行政机构瓦解,出现以宗法关係为纽带,集军事、政治、经济为一体的坞堡。坞堡主管辖着前来依附的中小地主,众多的农民,部曲佃客。北魏初实行坞堡主任宗主督护制,所以民多隐冒,五十、叁十家方为一户。公元486年开始实行叁长制,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长。负责督察户口,催督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令,从而健全了县以下基层行政机构。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
第叁,实行均田制。北魏时由于豪强地主佔有大量土地,而很多农民又得不到土地,农民或转入私门,成为豪强地主的隐户,或亡聚山泽起义反抗。隐户增多,使国家税、赋减少。农民的反抗,动摇着国家的统治,为了缓和这一社会矛盾,公元485年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叁十亩。
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叁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均田令是北魏初期在旧都*城实行的计口授田、畿内课田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在全国範围内推广。均田令并没有触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其实质是在保障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束缚农民于土地,强迫他们垦种土地,以增加封建国家的租调收入和徭役来源。均田令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自耕农民对所耕土地的佔有,一些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也多少得到了一些荒田。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北魏在实行叁长制的'同时,还颁了新的租调製,规定一夫一妇每年出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婚的男女14人,从事耕织的奴婢8人,耕牛20头,其租调与一夫一妇数量相同。由于以一夫一妇为徵收单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宗主的营私舞弊,一般农户的负担略有减轻。流散的农民被强制定居,许多荫户户口脱离了宗主豪强。国家纳税户口及租调收入增加了。
公元495年孝文武迁都洛阳。他向任城王元澄讲了迁都的理由:「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裡,因兹大举,光宅中塬,」元澄回答:「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为了迁都洛阳,孝文帝于公元439年十月「幸金墉城。诏徵司空穆亮与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爵经始洛京。已卯,幸河南城。……乙未解严,设坛于滑台城东,告行庙以迁都之意。」
迁都之后,又进行了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一系列移风移俗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仅缓和了当时紧张的阶级矛盾,也使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亦有所缓和。更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北魏的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迅速的发展。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歷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北魏之后是哪个朝代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北魏之后是哪个朝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魏之后是哪个朝代
北魏之后是隋朝
北魏是什么朝代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北魏历史宣告结束。从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享国148年。
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同时含有延续曹魏,对抗东晋*。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北魏皇帝列表
道武皇帝——拓跋珪,庙号太祖,在位时间386年——409年
明元皇帝——拓跋嗣,庙号太宗,在位时间409年——423年
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世祖,在位时间424年——452年
南安隐王——拓跋余,庙号熹祖,在位时间452年
景穆皇帝——拓跋晃,庙号恭宗,在位时间452年
文成皇帝——拓跋浚,庙号高宗,在位时间452年——465年
献文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在位时间466年——471年
孝文皇帝——拓跋宏,庙号高祖,在位时间471年——499年
宣武皇帝——元恪,庙号世宗,在位时间500年——515年
孝明皇帝——元诩,庙号肃宗,在位时间516年——527年
武怀皇帝——元子攸,庙号敬宗,在位时间528年——531年
节闵皇帝——元恭,庙号烈宗,在位时间531年——532年
孝武皇帝——元修,庙号显宗,在位时间532年——534年
北魏皇帝列表及其简介
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你知道一共经历了多少个帝王吗?以下是cnfla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魏皇帝列表,欢迎阅读。
北魏(386~557年),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又称北魏,拓跋魏,元魏。早期国语鲜卑语,初称代国,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改国号为大魏,建都*城。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宣武皇帝——拓跋圭,庙号太祖,在位时间386年——409年
明元皇帝——拓跋嗣,庙号太宗,在位时间409年——423年
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世祖,在位时间424年——452年
南安隐王——拓跋余,庙号熹祖,在位时间452年
景穆皇帝——拓跋晃,庙号恭宗,在位时间452年
文成皇帝——拓跋浚,庙号高宗,在位时间452年——465年
献文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在位时间466年——471年
孝文皇帝——拓跋宏,庙号高祖,在位时间471年——499年
宣武皇帝——元恪,庙号世宗,在位时间500年——515年
孝明皇帝——元诩,庙号肃宗,在位时间516年——527年
武怀皇帝——元子攸,庙号敬宗,在位时间528年——531年
节闵皇帝——元恭,庙号烈宗,在位时间531年——532年
孝武皇帝——元修,庙号显宗,在位时间532年——534年
1、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简介 遇刺身亡,北魏开国皇帝
北魏道武帝(371年—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409年的宫廷*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人物生*
魏道武帝拓跋珪(360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又名什翼圭、翼圭、开,字涉珪,后魏开国皇帝(386—409年),鲜卑族人。魏昭成帝拓跋什翼键的孙子,魏献明帝拓跋寔和贺兰氏的儿子。
2、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简介 勤政爱民北魏第二任皇帝
北魏拓跋嗣明元帝(392-423年),北魏的第二任皇帝(409-423年在位),鲜卑族人。他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父亲。403年被立为太子,409年诛杀谋逆的拓跋绍后,登基为帝,改元永兴。410年,北伐大破柔然。423年,亲征刘宋,辟地三百里。423年,由于御驾亲征,积劳成疾而终,享年32岁。谥号为明元皇帝,庙号太宗。拓跋嗣文武双全,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拓展疆土,励精图治,在北魏历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
人物生*
魏明元帝拓跋嗣(392-423年),也叫拓跋嗣。后魏第二任皇帝。403年,拓跋嗣被立为太子后,拓跋嗣的父亲道武帝拓跋珪为防止外戚专权,仿照汉武帝杀钩弋夫人之制,将拓跋嗣的生母刘贵人处死(即子贵母死制)。拓跋嗣日夜啼哭,被拓跋珪训斥,出逃宫外。409年,拓跋珪被其子清河王拓跋绍杀害,拓跋嗣*息谋乱,诛杀拓跋绍,即位登基,改元永兴。即位后,内迁民众,整顿流民。410年,派大军北伐柔然,取得胜利。后又将后魏实力范围拓展到河南,与东晋接壤。拓跋嗣励精图治,整饬内政,为南征作准备。422年,立长子拓跋焘为太子后,亲率大军南征,在次年攻克虎牢等黄河南岸要地和山东青兖等地,辟地三百里,进逼刘宋领土。但是,在亲征中,拓跋嗣积劳成疾,旧病复发,在返回*城不久就去世了,年仅32岁。
3、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简介 一同北方的卓越军事家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年),字佛狸,鲜卑族。北魏第三任皇帝(423-452年)。422年,被立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焘在位期间,亲率大军灭亡胡夏,北燕,北凉等诸多*,统一北方。北伐柔然,使之“不敢复南”;南败刘宋,占据河南之地。452年,被中常侍宗爱杀害。在位29年,谥太武皇帝,庙号世祖。拓跋焘率军讲求战法,指挥灵活,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骑兵统帅。
4、北魏南安王拓跋余简介 在位仅八月的短命皇帝
南安王拓跋余(?―45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子。北魏皇帝,在位仅八月。
人物信息
姓名:拓跋余
谥号:南安隐王
*:北魏
在世:5世纪―452年
在位:452年三月―452年十月
年号:承*
5、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简介 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440年-465年),庙号高宗,字乌雷直勤,北魏太武帝(即世祖拓跋焘)的孙子,拓跋晃长子,北魏孝文帝的祖父。452年,宗爱暗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再弑之,殿中尚书源贺等拥立拓跋濬即位为文成帝,杀宗爱。文成帝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和*六年(465年)文成帝病逝,长子拓跋弘即位。
6、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简介 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在位465年-471年)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是文成帝拓跋濬长子。456年被立为太子,465年继位。他崇文重教,兴学轻赋,喜玄好佛。469年就将襁褓中的长子立为太子。皇兴五年(471年)传位於太子拓跋宏,自为太上皇,专心信佛。476年,由于杀了嫡母冯太后宠爱的大臣,被对方毒死,时年23岁。
3岁封储,12岁登基,14岁生子,18岁禅位,23岁暴卒。这一连串的人生数字,清晰直白地勾勒出了少年天子拓跋弘辉煌而又悲愤的一生。拓跋弘是不是*历代皇帝中最年轻的父亲,笔者没有作过专门考证;但他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也是*皇帝中一位极其伟大的父亲,却是毋庸置疑的。
7、北魏宣武帝元恪简介 扩展北魏使国势盛极一时
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孝文帝元宏次子,母高氏。太和七年(483年)闰四月,生于*城宫。二十一年(497年)正月甲午,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499年)四月十二即位,在位16年。死于延昌四年(515年)春正月,终年33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
8、北魏孝明帝元诩简介 被自己母亲胡太后毒杀
北魏孝明帝元诩,是宣武帝元恪的二子,也是宣武帝元恪唯一没有夭折的'儿子。曾有传言说元恪的前皇后于氏及其所生皇子都被高皇后谋害,元恪虽半信半疑,但为了给元氏皇朝留下血脉,所以还是格外小心,这才让元诩长大**。但元诩的生母在元诩即位后,开始擅权乱政,直接导致北魏土崩瓦解。公元528年,已经19岁的元诩对胡太后的专权非常不满,于是法密诏命尔朱荣率兵前来帮忙。不了密诏被查出,胡太后看后大怒,于是毒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元诩。
9、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简介 被乱臣缢死的傀儡皇帝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507年—531年;在位528年—531年)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北魏献文帝之孙,彭城王元勰(的嫡子(第三子),母亲为王妃李媛华。姿貌很俊美,有勇力。自幼在宫为孝明帝担任伴读,与孝明帝颇为友爱,527年,被特封长乐王。528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十一日),被尔朱荣拥立为皇帝,实际上是傀儡。
10、北魏长广王元晔简介 在位四月就废掉的北魏皇帝
北魏长广王元晔,即惠哀皇帝(509年-532年),字华兴,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530年-531年在位。元晔的曾祖父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皇太子拓跋晃,祖父南安惠王拓跋桢,父扶风王元怡。530年12月5日(农历十月三十日)被尔朱兆与尔朱世隆拥立。531年4月1日(农历二月廿九日)被废为东海王。次年12月26日(农历十一月十四日)被北魏孝武帝赐死。
人物生*
扶风王元怡的儿子,也是尔朱荣的妻侄,公元508年生,530年十月即位,次年二月被废,532年十一月甲辰(十四)(12月26日)被杀。在位四个月,年号:建明。
元晔即位后,尔朱兆进入京城,纵兵抢掠,并且,又一次大杀北魏诸王和百官,接着返回晋阳,命令尔朱世隆,尔朱度留镇洛阳,尔朱世隆更为残暴,人民对他恨之入骨,元晔在尔朱世隆的控制下整日惶惶不安,公元531年2月,尔朱世隆又废黜元晔,降封为东海王。元晔被废后,尔朱世隆拥立他们的*亲广陵王元恭为帝,是为节闵帝。
《送魏万之京》古诗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送魏万之京》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中一、二两句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中间四句或在抒情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抒情,层次分明。最后两句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这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
魏万后改名魏颢。他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十三载,因慕李白名,南下到吴、越一带访寻,最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计程不下三千里。李白很赏识他,并把自己的诗文让他编成集子。临别时,还写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送他。魏万比李颀晚一辈,然而从此诗看,两人象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洛阳。
一开首,「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初渡河」,把霜拟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秋夜微霜,挚友别离,自然地逗出了一个「愁」字。「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关城树色催寒*,御苑砧声向晚多」。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御苑砧声」,发人深想。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了描写。先出「鸿雁」、「云山」──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见推敲之功。
作者简介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中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北风行古诗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风行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李白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译文及注释】
传说在北国寒门这个地方,住着一条烛龙,它以目光为日月,张目就是白昼而闭目就是黑夜。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燕山的雪花其大如*,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在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个思妇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紧锁。她倚着大门,凝望着来往的行人,盼望着她丈夫的到来。她的夫君到长城打仗去了,至今未回。长城那个地方可是一个苦寒要命的地方,夫君你可要保重啊。丈夫临别时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堵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人之不存,我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
1、北风行:乐府“时景曲”调名,内容多写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伤感之情。
2、烛龙:*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人面龙身而无足,居住在不见太阳的极北的寒门,睁眼为昼,闭眼为夜。
3、此: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大兴县。这里指当时安禄山统治北方,一片黑暗。
4、燕山:山名,在河北*原的北侧。轩辕台,纪念黄帝的建筑物,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这两句用夸张的`语气描写北方大雪纷飞、气候严寒的景象。
5、双蛾:女子的双眉。双蛾摧,双眉紧锁,形容悲伤、愁闷的样子。
6、长城:古诗中常借以泛指北方前线。良,实在。
7、鞞靫(bǐngchá):当作鞴靫。虎文鞞靫,绘有虎纹图案的箭袋。
8、“焚之”句:语出古乐府《有所思》:“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9、“黄河”句:《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此反其意而用之。
10、北风雨雪:这是化用《诗经·国风·邶风·北风》中的“北风其凉,雨雪其雾”句意,原意是指国家的危机将至而气象愁惨,这里借以衬托思妇悲惨的遭遇和凄凉的心情。裁,消除。
【赏析】
《北风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古诗。此诗通过描写一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诗人从一个“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一般题材中,出神入化,点铁成金,开掘出控诉战争罪恶,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题,从而赋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义。全诗信笔挥洒,时有妙语惊人;自然流畅,不露斧凿痕迹。它抓住焚毁白羽箭的行动来刻划思妇睹物思人的矛盾心理状态,捧土塞黄河的比喻突出了思妇“恨难裁”的愤怒心情,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他如“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等,也历来被人们称为诗歌中夸张的典范、比喻的佳句。
描写北国风光的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北国风光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描写别国风光的古诗
1、早春二月(新韵)
文/心天一色
春来二月间,南北不同天。
北界多冰瀑,南疆万物鲜。
2、塞外早春山行
文/云心
苍山负雪松微翠,百转冰河凝不流。
飞瀑湍鸣喧忽静,但闻驴友恣欢悠。
3、题北国风光
文/风雨
闻道北疆春二月,雪花依旧漫天飘。
凭栏多少江南客,欲鉴冰心怨路遥。
4、题图(新韵)
文/王伯刚
游人冰上走,银玉漫山间。
北地寒风冽,催生别样天。
5、塞外春天
文/蔚蓝天空
江南春暖万株苏,塞外仍然冰雪图。
山岭冰河铺白练,攀登就可练冰壶。
6、春寒
文/解之以动
冬踏归程远,丢留塞北寒。
寻芳难奋袂,寄意枉凭栏。
岭侧鹰收翼,溪边钓歇竿。
春光将过半,旖旎为谁瞒?
7、题图,早春
文/一组,天翔
北国冰封二月河,春风无奈雪山过。
不如撷取江南秀,燕子匆忙织雨罗。
8、二月冰河
文/路远修
一
江里飞鱼逐浪高,风中古柳舞丝绦。
一番塞北冰封照,不敢春风似剪刀。
二
桃李争春柳带烟,三杯两盏客愁眠。
绝非夜雨花零落,心在冰封塞北天。
9、定风波·早春南北皆美
文/春花秋月
三尺冰川瘦峻峰,晨烟霁日秀青松。别说柳新花满树,何妒,家山梅萼也香红。
紫气迟来燕语晚,渐暖,虽无桃李有娇容。赏雪滑冰童趣味,沉醉,心安何惧冷风中。
10、琼林仙境
文/爾玉
雪漫白山冰漫川,遥望玉瀑挂穹天。
琼林瑶树出尘境,对此何人翘慕仙。
11、梦雪
文/蓝天白云轻、风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外篇·知北游》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李延年《李延年歌》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李商隐《北青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鹏北海,凤朝阳。——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庄周《逍遥游(节选)》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北陂杏花》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潮**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之江东》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西鄙人《哥舒歌》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 江上思归》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月夜》
一、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就象左手和右手,即使不再相爱也会选择相守,因为放弃这么多年的时光需要很大的勇气。也许生命中会出现你爱的人,但那终归是过客,你还是会牵着你的左手或者右手一直走下去,幸福真的和爱情无关。
二、每当夜深人静,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你的不约而至都会洗尽我的铅华。然后让我变成一个诗人。
三、这世界上其实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永远拿穷人取笑的富人,一种是永远嫉妒富人的穷人。这世界太黑暗了,到处都是算计、陷阱、谋财害命,最后吃亏的永远是我们这种老实人。
四、那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我不认为我曾经受过的教育过时了,我更不认为我们曾经崇拜过的英雄过气了!变得不是他们,是我们。
五、无论如何选择,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就不存在对错更无须后悔。所谓一个人的长大成熟,便是敢于面对自己和这个世界:在选择前,有一张真诚坚定的脸;在选择后,有一颗绝不改变的心。
六、小伍,也许我理想当中的幸福跟你们想的不一样,我不希望自己惊天动地,我更不希望自己能对这个社会产生什么重大的影响,我只希望守着自己的爱人,亲人还有朋友过日子。
七、给我的希望,都是那么的让人绝望。
八、我今天跟你聊的,让我明白我们两个差的,不是年龄,不是社会地位更不是别的什么,而是我们内心最最深处的想法。关于生活,关于幸福。我知道你跟我说过生活以快乐为基准,爱情以互惠为原则,现在想想,也许我们就不是一路人。
九、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命运一定要让我们放弃的话,我们还有必要死死抱着不要放吗?
十、等待,不是为了你能回来;而是,让自己找借口不离开!
十一、在*淡的生活中去体会自己的一生,你和吴魏已经*惯了去厮杀去拼抢,*惯了为了自己的目的吧别人踩在脚下当梯子,你*惯了拿利益当信仰,一直在构建自己的天堂。却变成了别人的地狱。但我告诉你们,你错了。
十二、我现在对爱情的定义是在你生命中的某一个瞬间某一个地点,你遇到某一个人,在电光火石的一瞬间,你的人生就此改变了。
十三、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啊?我怎么觉得我忽然变老了呢?完全被淘汰的感觉,完全与这格格不入。看这些小年轻,真有些羡慕嫉妒恨的感觉。
十四、好像一夜之间就长大了,谁愿意长大啊,这样的滋味可不好受了,那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成长,眼睁睁看着自己血肉迷糊,支离破碎,被撕扯着,不得不成长的成长。
十五、*惯隐身便如*惯隐藏自己真正的情感世界,因为*惯,我早已分不*与假的幸福。也许,眼泪里隐藏的是对你最纯洁的爱,最原始的情,因为隐忍才会明白,要用多大的勇气祝福你,多少的眼泪说服自己。
十六、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去安慰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
十七、我觉得人的一生中,至少该有呢么一次,会为了某一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她爱我,只求在我最好的年华里,遇见那个人。
十八、梦想可以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而爱情是老天给的,不要因为梦想去放弃自己简单的幸福。
十九、所有的路都是必经之路,遇到的人都是命定的人。我在黑暗中,静静等待,狂躁不安的心终于可以伸展自如。既然过去与未来都是幻觉,既然一切指向现在,那么,不必多虑,走就是了。
二十、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熟悉了,却还是要说再见。
二十一、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时间会带你去最正确的人身边,请你先好好爱着自己,然后那个还不知道在哪里的人,会来接你。
二十二、成熟的最大好处是:以前得不到的,现在不想要了。
二十三、生活要以快乐为基准爱情要以互惠为原则。
二十四、小时候,希望自己快点长大,长大了,却发现遗失了童年;单身时,开始羡慕恋人的甜蜜,恋爱时,怀念单身时的自由。很多事物,没有得到时总觉得美好,得到之后才开始明白:“我们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
二十五、你在纽约,我在北京,漫长的别离里我只做一件事,专职爱你。如果爱情能成为职业该有多好,我永远都不会早退,也永远都不会转行,任期就是这一辈子。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就是做你的专职爱人。
二十六、总有人说你是这种人,是那种人,但我觉得吧,这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就会有多少种人,而且每个人都是千差万别的个体,所以说别人的快乐,你模仿不了,你只有去经历和体验你自己,痛苦也一样。
二十七、他们都说,我现在变成一个满身铜臭味的商人。只有我自己清楚,每当夜深人静,我一人独处的时候,你的不约而至都会洗尽我的铅华,让我变成一个诗人。
二十八、这世界上所有的雌性动物,都会选择与自身条件相等或者更高的权利和财富,这源于他们要保证自己后代更加优异的天性。
二十九、一个人能够放下宣泄与浮躁,去追求内心的一份*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了,就离幸福不远了。
三十、我们总以为我们什么都知道,其实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长大是一件这么痛苦的事情,一点都不开心越来越不好玩了。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注释」
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指洛阳)。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襄阳:今属湖北。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第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3.却看:回过头来看。妻子:妻子孩子。
4.漫卷:随便卷起。
5.白日:白天。纵酒:纵情喝酒。
写北魏的古诗
咏北魏的古诗
北魏太后的古诗
北魏农村的古诗
北魏孝文帝的古诗词
魏晋南北的古诗
魏晋北台词
魏的古诗
魏姓的古诗
姓魏的古诗
许魏的古诗
魏婴说的古诗
魏征的古诗
魏的古诗句
承古追魏的古诗
带有魏的古诗
含魏晋的古诗
魏无羡念的古诗
魏字的古诗大全
含魏的古诗句
有关魏野的古诗
魏静艳势的古诗
北京爱情故事经典语录吴魏
汉魏古诗的用韵
失才亡魏的古诗
三国魏的古诗
关于魏国的古诗
魏国强的古诗
形容魏朝的古诗
魏收经典的古诗
朗读者摘抄500字
摘抄画画边框
写人的开头结尾摘抄
朝花夕拾美文美句摘抄
摘抄本上的简单画
男生贾里读书笔记摘抄
人物素材摘抄200字
听听那冷雨摘抄及赏析
摘抄一段作家笔下的雨
校园美文摘抄及赏析
骆驼祥子段落摘抄
100字美文摘抄初中
格言摘抄300字左右
红楼梦词语摘抄大全
小说肉h片段摘抄
秋日美文摘抄
开头结尾摘抄大全回忆
古风美句美段摘抄大全
课外优美语句摘抄大全
佳段摘抄大全30字
威尼斯商人摘抄好段
鲁迅的作品散文集摘抄
英语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名家名篇摘抄大全
摘抄加赏析50字大全
佛语爱情经典字句摘抄
好段摘抄150字左右
电视剧名言大全摘抄
毕淑敏散文精选摘抄
精彩语段摘抄100
2017名人名言大全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