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晴明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晴明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晴明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晴明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春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译文:
下雨前我才见到绽放的花朵,只是才下了一场雨,那些花便全都零落了,倒是叶子长大了不少。而蝴蝶和蜜蜂因为找不到花朵,便都飞出院墙,让人不由怀疑邻家的院子或许花朵还盛开着,春意盎然。
写作与解析
本诗写晴日,通过下雨前后对比,抒发了作者惜春之情。
一二句用对比手法,写自己雨前花盛开时才赏花,而因为下雨耽搁,雨后便已然无花,用词中能看出雨前雨后花的疏密厚薄,以及叶子的生发,大有“绿肥红瘦”之态,而更用“叶底”二字,写出诗人观景细微,更展现寻春不得。三句写蜂蝶,虽无花瓣,但是枝头依旧有余香,只是不似先前浓烈,所以蜂蝶便越墙而去,四句作者见蜂蝶离去,便想蜂蝶能够寻花,由此更怀疑隔壁院子的春色依旧盎然,怀疑的有理有据,更觉天真童趣。
本诗言语*实,胜在构思,全诗于动态中展示画面,配合心理活动,于简单景色中透出作者惜春却又不伤春。
反思:
(一) “却疑春色在人家”是不是一种嫉妒心态?请分析!
(二)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结合实践,判断形成这种景色的条件。
附:
诗中的“动”:诗贵活句,活便见“动”,动又有两重,一为可见之动,而为未见之动。可见之动为诗句“动词”引导的画面感之动,未见之动,则是作者移步换景,以及情感波动等。
~络石藤《从读诗到作文》
新晴古诗词3篇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晴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译文翻译
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
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
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注释解释
新晴:初晴。野望:放眼向田野眺望。
极目:穷尽目力向远处看。氛垢:雾气和尘埃;氛,雾气,云气;垢,污秽,肮脏。
郭门:外城之门。郭:外城。
白水明田外: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农月:农忙季节。
倾家:全家出动。事南亩:在田野干活。事:动词,从事。南亩:《诗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耔”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
创作背景
王维在四十岁以*生态度有着比较明显的转变,过上了种亦官亦隐的特殊生活,集中创作了大量栖心于田园山水的著名诗篇。这类题材的诗,往往以五言见长,尤其是五律,代表了王维的诗歌最主要的特色与成就。
新晴
[宋]方岳
久雨村仍暝,新晴物自欣。
蝶翎穿户过,禽哢隔溪闻。
野径忙穿屐,山泥尽溅裙。
柳垂春寂寂,花落雪纷纷。
半月风雷雹,四郊烟水云。
画图寒不卷,林壑远难分。
好在鱼虾侣,甘同鸟兽群。
坞深藏曲折,灶冷郁氛氲。
野确多舂药,山庖少膳荤。
瓶储徵士粟,涧煮野人芹。
美可冰甆茹,香惟瓦甑醺。
鹰芽长及寸,猫笋重兼斤。
淡泊谙贫味,熹微策睡勲。
意行随远*,高卧送朝曛。
原隰桑麻沃,衡门卉木薰。
隐居捐世累,处士应星文。
诗忆春池草,书忘秘阁芸。
桐孙涵古色,柏子吐奇芬。
载籍悲千古,枰棋憖两军。
乌藤同寝饭,黄犊了耕耘。
目为蝇头眩,肱缘鹳嘴皲。
一科曾不补,四体正须勤。
陋巷瓢供饮,文穷砚待焚。
刚肠犹木强,皱面自靴纹。
夜帐猿孤愤,山篱犬怒狺。
怪哉空复咄,老矣尚何云。
我亦轻余子,人谁爱此君。
避喧方匿影,走俗枉劳筋。
新晴古诗词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晴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晴
[宋]方岳
久雨村仍暝,新晴物自欣。
蝶翎穿户过,禽哢隔溪闻。
野径忙穿屐,山泥尽溅裙。
柳垂春寂寂,花落雪纷纷。
半月风雷雹,四郊烟水云。
画图寒不卷,林壑远难分。
好在鱼虾侣,甘同鸟兽群。
坞深藏曲折,灶冷郁氛氲。
野确多舂药,山庖少膳荤。
瓶储徵士粟,涧煮野人芹。
美可冰甆茹,香惟瓦甑醺。
鹰芽长及寸,猫笋重兼斤。
淡泊谙贫味,熹微策睡勲。
意行随远*,高卧送朝曛。
原隰桑麻沃,衡门卉木薰。
隐居捐世累,处士应星文。
诗忆春池草,书忘秘阁芸。
桐孙涵古色,柏子吐奇芬。
载籍悲千古,枰棋憖两军。
乌藤同寝饭,黄犊了耕耘。
目为蝇头眩,肱缘鹳嘴皲。
一科曾不补,四体正须勤。
陋巷瓢供饮,文穷砚待焚。
刚肠犹木强,皱面自靴纹。
夜帐猿孤愤,山篱犬怒狺。
怪哉空复咄,老矣尚何云。
我亦轻余子,人谁爱此君。
避喧方匿影,走俗枉劳筋。
日月双飞鸟,江湖一聚蚊。
相携聊醉去,酒不到刘坟。
古诗原文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译文翻译
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
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
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注释解释
新晴:初晴。野望:放眼向田野眺望。
极目:穷尽目力向远处看。氛垢:雾气和尘埃;氛,雾气,云气;垢,污秽,肮脏。
郭门:外城之门。郭:外城。
白水明田外: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农月:农忙季节。
倾家:全家出动。事南亩:在田野干活。事:动词,从事。南亩:《诗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耔”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陆游《村居书喜》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郑燮《山中雪后》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陈与义《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旭《山中留客》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沙夏夜霜。——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调歌头·*山堂用东坡韵》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卢祖皋《江城子·画楼帘暮卷新晴》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鸟向*芜远*,人随流水东西。——刘长卿《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苏轼《江城子·江景》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司马光《客中初夏》
*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欧阳修《朝中措·*山堂》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范成大《喜晴》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攽《新晴》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冯延巳《清*乐·雨晴烟晚》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冯延巳《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
一江烟水照晴岚,*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雨晴》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崔道融《溪上遇雨二首》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白居易《南湖早春》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黄庭坚《登快阁》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王驾《雨晴》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教科书式品鉴诗词·第481首古诗词
纯音乐-钱塘湖春行来自唐诗宋词品鉴00:0000:50
《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古诗今译:
池塘水涨了起来,是因为昨夜的春雨一直下到天明;春云轻柔,仍有浓厚的云块遮掩天空,阳光偶有射下,时晴时阴,但天气已经渐暖。
帘内无人,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并不怎么强烈,花丛、竹林经过夜雨洗涤,一片寂静,不时从中传出几声小鸟的对鸣声。
注释解说:
⑴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镠的花园。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春水:春天的河水。⑵连明:直至天明。⑶娇云:彩云,又云的美称。弄:吴越方言,作的意思。阴晴:时阴时晴。⑷帘虚:帘内无人。日薄:日色暗淡。
品鉴鉴赏:
首句“夜雨连明春水生”,写诗人目睹池内陡添春水,因而忆及昨夜好一阵春雨。诗由“春水生”带出“夜雨连明”,意在说明雨下得久,而且雨势不小,好为下写“初晴”之景作张本。正因昨夜雨久,虽然今日天已放清,空气中湿度依然很大,天上浓密的云块尚未消散,阴天迹象明显;但毕竟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斜射下来,连轻柔的春云也带上了暖意,天正由阴转晴。以上就是诗中“娇云浓暖弄阴晴”所提供的意境。诗抓住雨后春云的特征来写天气,取材典型。
第三句“帘虚日薄花竹静”写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并不怎么强烈;山上花竹,经过夜雨洗涤,枝叶上雨珠犹在,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如果说这句是直接写静,束句“时有乳鸠相对鸣”则是借声响来突出静,收到的是“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的艺术效果。显然,诗中写由春景构成的幽静境界和题中“初晴”二字扣得很紧。乍看,题中“游”字似乎在诗中没有着落,但从诗中诸种景象的次第出现,就不难表现出诗人在漫游时观春水、望春云、注目帘上日色、端详杂花修竹、细听乳鸠对鸣的神态。诗中有景,而人在景中,只不过诗人没有像韦应物那样明说自己“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春游南亭》)而已。
诗人喜爱这“初晴”时的幽静境界是有缘由的。他以迁客身份退居苏州,内心愁怨很深。在他看来,最能寄托忧思的莫过于沧浪亭的一片静境,所谓“静中情味世无双”(《沧浪静吟》)。他所讲的“静中清味”,无非是自己在静谧境界中感受到的远祸而自得的生活情趣,即他说的“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气(《沧浪亭》)。其实他何曾自得闲适,在同诗中,他在那里曼声低吟“修竹慰愁颜”可见诗人在亥初晴游沧浪亭争中明写“静中物象”,暗写流连其中的情景,表现的仍然是他难以*静的情怀。胡仔说苏舜钦“真能道幽独闲放之趣”(《苕澳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二),此诗可为一例。
作者简介:
苏舜钦(1008—1048年),宋诗人。字子美,号沧浪翁,参知政事苏易简之孙。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人,迁居开封。景佑进士。曾任大理评事。庆历中,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岳父同*章事兼枢密使杜衍,支持范仲淹改革,他遭反对派倾陷,被勤除名,退居苏州沧浪亭,以诗文寄托愤懑。诗与梅尧臣齐名,风格豪健。文多论政之作,辞气慷慨激切。又工书法。
导语: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枕头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元祐八年(1093年)*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把北宋的诗*新运动推向前进,使诗、文、词各方面的创作出现了高峰。其文学成就曾引起当代和世后学人的普遍重视。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陈维崧、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他影响的作家。苏轼作品中流露的游戏人生、随缘自足的思想对后世文人也有不良的影响。生*详见《宋史》卷三三八。有《东坡全集》、《东坡词》。
[注释]
饮湖上初晴后雨: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好。方,刚刚,副词。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亦:也。
奇:奇妙。
欲:想要。
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西子:即西施,
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淡妆浓抹:或淡雅地妆束,或浓艳地打扮。
[译诗、诗意]
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
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明日歌古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明日歌古诗
《明日歌》
明文嘉
明日复明日,
注释:
1、复:又。
译文:
1、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如果我们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一切事情都会错过机会。一般的人苦于被明日牵累,春去秋来衰老将到。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人一生有多少个明天?请你听取我的《明日歌》。
2、明日又是明日,明日是何等的多啊!如果天天等待明天,那么只会虚度年华,永远一事无成。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处,明日不是无穷无尽的,而人也会越来越老。从早到晚,一天天就像这滚滚东流水一样,飞逝而去,从古至今的漫长岁月,就是随着落日西下,慢慢过去。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简析:
这首七次提到明日,反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诗歌的意思浅显,语言明白如话,说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
这首《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
这些古诗绝句您喜欢吗?小编还为您整理更多绝句古诗等专题,请您欣赏歌的伤感句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
在诗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中,体现诗人苏轼对于西湖的喜爱之情。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篇赞美西湖的名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欢迎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
其一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其二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其一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其二
第二首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以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有西湖,就没有杭州。古往今来,西湖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章。
西湖的每一个时刻都很美,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不管是晴天无风还是雨天有云。即便本来是初晴后雨的恼人天气,到了西湖也是美丽得让人陶醉的。诗人正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苏轼觉得西湖的晴天,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即便是下雨,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隐隐约约,风景更佳。“西子”,即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有名的美女,是中国文化中美的象征。西施无论是淡雅的妆饰,还是盛装的打扮,都是一样的美丽倾城。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西湖同样美丽得让人不能自已。
西湖和西施,一个是人间仙境,一个是人间仙女。同样有不可名状的美。西湖,得名自杭州城西边的湖,指的是方位。从苏轼这首诗之后,又得到了一个美名:“西子湖”,这就不仅仅是方位,而是精神和气质了。
有关清明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清明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赤水寺居
罗衮
榆火轻烟处处新,旋从闲望到诸邻。
浮生浮世只多事,野水野花娱病身。
浊酒不禁云外景,碧峰犹冷寺前春。
蓑衣毳衲诚吾党,自结村园一社贫。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王濯
御火传香殿,华光及侍臣。
星流中使马,烛耀九衢人。
转影连金屋,分辉丽锦茵。
焰迎红蕊发,烟染绿条春。
助律和风早,添炉暖气新。
谁怜一寒士,犹望照东邻。
海上和柴军使清明书事
李中
清明时节好烟光,英杰高吟兴味长。
捧日即应还禁卫,当春何惜醉朐阳。
千山过雨难藏翠,百卉临风不藉香。
却是旅人凄屑甚,夜来魂梦到家乡。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郑辕
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臣。
漏残丹禁晚,燧发白榆新。
瑞彩来双阙,神光焕四邻。
气回侯第暖,烟散帝城春。
利用调羹鼎,馀辉烛缙绅。
皇明如照隐,愿及聚萤人。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日忆诸弟》
韦应物(唐)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湖寺清明夜遣怀》
储明晴的古诗
晴明的古诗片段
描写晴明的古诗
晴明台词
古诗晴明对应的图画
古诗明朝依旧晴的上一句
岸柳弄春晴夜月明莺啼的古诗
日出形容明天晴天的古诗
阴阳师晴明台词
晴明召唤式神台词
有以晴的古诗
阴阳师晴明召唤台词
关于晴晴的古诗
艾晴的古诗
梓晴的古诗
古诗里有晴晴的句子
有晴有云的古诗
盼晴的古诗
冬晴的古诗
阴阳师安倍晴明台词
洗晴天的晴古诗图片
子晴的古诗
月和晴的古诗
带刻晴的古诗
雪和晴的古诗
写雨晴的古诗
雨晴上初晴后雨的古诗
写雨与晴的古诗
含倚晴的古诗
带雨晴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