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橘的古诗

关于有关于橘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于橘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于橘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于橘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71) 诗词(3) 祝福(1k+) 心语(51)

  • 诗名含有橘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橘字的诗词

  • 谢橘洲人寄橘

    齐己〔唐代〕

    洞庭栽种似潇湘,绿绕人家带夕阳。霜裛露蒸千树熟,

    浪围风撼一洲香。洪崖遣后名何远,陆绩怀来事更长。

    藏贮待供宾客好,石榴宜称映舟光。

    谢郭长洲惠橘二首 其一 朱橘

    王鏊〔明代〕

    雕柈红玉写累累,四月江南见亦稀。只讶蜂房输与蜜,谁将猩血染为衣。

    饤来客座惊三绝,种向家园待十围。他日洞庭修橘谱,便应书作郭公绯。

    俞仲学号橘隐来济宁访婿予以橘语戏之

    张弼〔明代〕

    古人云橘不踰淮,何事于今过济来。还驾长风赋归去,洞庭千顷洗黄埃。

    答郑骑曹青橘绝句(一作故人重九日求橘书中戏赠)

    韦应物〔唐代〕

    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

    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

    及门孔义韩问橘过淮而变枳,未识枳返淮而仍橘否喜其心思灵活,书此广之

    缪烜〔清代〕

    橘过淮变枳,土易性随失。未闻枳返淮,可以复成橘。

    偶缘子质疑,恍起予载笔。宁惟物乖常,而人亦莫必。

    秦桧伯夷颂,居然伊周匹。钤山堂十年,冰雪志士律。

    一朝利禄萦,顿改庐中质。所以圣贤尊,终始守贞一。

    前以甘子诗酬行之既食乃绿橘也顷年襄阳人遗甘予辨是绿橘今反自笑之

    梅尧臣〔宋代〕

    昔辨荆州误,今为越叟迷。黄甘与绿橘,正似珷玞圭。

    同叔问诸人以橘栗柿蔗为题以东南之美为韵余得橘美字韵一首

    程俱〔宋代〕

    三闾老沈湘,嘉颂谁为美。白华发幽馨,春色荐甘醴。

    金衣光出怀,缥实酸裂齿。岂无三百苞,未见十二子。

    缅怀商山翁,善幻亦徒耳。壶中何足道,千刹一毫比。

    我今老而穷,饘粥思乞米。恨无千头奴,杼柚供万指。

    慇勤祝移根,勿作江北枳。

    有以鱼涷柑来馈者粤无柑实即橘也而冒以为柑指其小者为橘诗以正之

    全祖望〔清代〕

    千头不下洞庭甘,鱼涷尤于霜后酣。粤客未通韩氏录,错将朱橘唤黄柑。

    橘颂

    屈原〔先秦〕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类任道兮 一作:类可任兮)

    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阅读全文]...

2021-12-12 07:42:08
  • 含有橘字的古诗词 带橘字的诗词名句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王昌龄《送魏二》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苏轼《惠州一绝 / 食荔枝》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苏轼《浣溪沙·咏橘》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李珣《渔歌子·荻花秋》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张九龄《感遇十二首》

    晏子避*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刘向《晏子使楚》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树柤梨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戴叔伦《湘南即事》

    但得一片橘皮吃,莫便忘了洞庭湖。——《水浒传·第二十四回》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白居易《轻肥》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苏轼《浣溪沙·咏橘》

    蓼岸风多橘柚香。——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张籍《春别曲》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吴姬三日手犹香。——苏轼《浣溪沙·咏橘》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片帆烟际闪孤光。——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边一望楚天长。——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竹篱茅舍出青黄。——苏轼《浣溪沙·咏橘》

    闻道商山余四老,橘中自酿秋醅。——辛弃疾《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柳宗元《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卢橘为秦树,蒲桃出汉宫。——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新苞绿叶照林光。——苏轼《浣溪沙·咏橘》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祖咏《江南旅情》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柳宗元《南中荣橘柚》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杜荀鹤《送友游吴越》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佚名《橘柚垂华实》

    橘怀几日向翁开。——苏轼《虞美人·述怀》

    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佚名《橘柚垂华实》

    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橘林霜重更红鲜。——牛希济《临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

    兰红波碧忆潇湘。——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李清照《瑞鹧鸪·双银杏》

    绿橘梢头几点春。——晏几道《鹧鸪天·绿橘梢头几点春》

    会宗小斋名梦蝶,前植橘,东偏甚广。——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

    黑黍黄粱初熟后,朱柑绿橘半甜时。——苏轼《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其二》

    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纻。——张籍《江南曲》

    橘柚在南国,鸿雁遗秋音。——顾况《游子吟》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阅读全文]...

2022-07-16 09:48:11
  • 描写橘花的诗句

  • 描写橘花的诗句

      橘花

      (一)

      橘花摇曳四月风,绿波丛中露玉容,

      千坡万岭香味里,十里八乡美景中

      牧童林边吟橘颂,诗情画意筆墨浓,

      待到秋光醉人意,更喜岁月分外红。

      (二)

      玉盘美馔溢清香,闲坐萤窗邀月觞。

      绿叶泰然书茂盛,素荣自信写华章。

      根植僻壤勤汲取,特立独行喜淡妆。

      曼妙姿容不艳羡,经年硕果酿丰禳。

      (三)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阛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四)

      幽香馥郁正飘来,便有奇葩费解猜:

      许是瑶池移玉树,或为月桂落畦埃?

      虽逢智老知卿字,却遇愚青疑汝才:

      “四月橘花空茂美,谁人领悟尔情怀?”

      (五)

      青山脚上空,飞度橘花风。

      非麝非兰气,万家熏浸中。

    [阅读全文]...

2022-04-22 08:51:56
  • 描写橘子洲头的诗词

  • 文学
  • 描写橘子洲头的诗词

      橘子洲头一般指橘子洲。橘子洲,位于湖南*沙市岳麓区的湘江中心,原面积约17公顷,景区整体开发陆地面积达91.64公顷,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中面积最大的`沙洲,被誉为“*第一洲”。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描写橘子洲头的诗词,欢迎阅读!

      (第一首)

      美傲潇湘橘子洲,花香柳媚绕琼楼。

      牵山爱晚书声朗,拥水依城倩影悠。

      百丈诗碑镌壮韵,千重浪琰颂毛游。

      舒怀漫步芳丛内,感慨由然对燕鸥。

      (第二首)

      星城何处最堪留?橘子洲头风物遒。

      竹浪高摇湘月静,松涛远动楚天幽。

      千峦翘首探前路,百舸放怀争上游。

      巨像励人兴禹甸,长征鼓角未宜休。

      (第三首)

      橘子洲头忆巨擎,丰功伟绩盖古今,

      坦荡一生为社稷,光辉万世照后人,

      赤色江山今安在,官商腐糜乱朝伦,

      神州代有英才出,不信人间不太*。

      (第四首)

      麓山脚下大江中, 水上明珠耀古城。

      领袖洲头瞻社稷, 江神岛尾佑芙蓉。

      天桥引至八方客, 圣景招来四海朋。

      贵木名花齐斗艳, 金秋最美赏橘红。

      (第五首)

      逝水横波衡岳外,而今谁到问天台?

      关山飞越携心意,齐鲁遥思拜楚材。

      绝地苍茫狂飙起,一洲妖娆大江开。

      长缨在手吟今古,风月无边笑往来。

      (第六首)

      洲头直面看沉浮,阅尽八荒千里秋。

      独立于斯思绪远,遍敷其上橘香稠。

      势牵岳麓凝清气,韵拍潇湘集白鸥。

      坦腹激流身遏浪,毛公屐后万人投。

      (第七首)

      临湘北望许多愁,橘子洲头几度秋?

      骤雨来时曾问路,乌云去后懒回眸。

      无边雾色藏山色,一脉风流荡水流。

      毕竟人寰须代谢,凭谁挥浪遏飞舟?

      (第八首)

      方读君诗暂忘愁,无缘抵谒赏芳洲。

      观枫似见英雄影,听雁如歌梦幻楼。

      毛领风骚凌别鹤,我羞文采驾归舟。

      青山渺渺春秋换,逝者滔滔日夜流。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阅读全文]...

2022-01-17 21:02:03
  • 江南有丹橘诗的全文(江南有丹橘诗所讲述的含义)

  • 江南,含义
  • 最能勾起游子心底那缕乡愁的,是一颗颗丹橘的酸甜滋味。

    (一)

      《唐诗三百首》首篇便是张九龄的《感遇》二首,对此历来众说纷纭。或曰应循唐诗演进,选取初唐四杰开篇。又云编排既不按时序,何不径选唐诗巅峰李杜?若欲究源穷理,还得从编选者蘅塘退士说起。蘅塘退士孙洙,清康乾年间无锡人氏,*生三为县令,间又屡任学官,素以淳德教化为己任,*生夙愿为万千蒙童编选一部纯正唐诗读本。

      自宋以来,长期存在唐宋诗之争,钱钟书先生曾有断语:“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可见,两者之争,并不是简单的时期之分,更是体调与风格的区别。孙洙所处之时,诗学繁昌,唐诗派的王士祯神韵说、沈德潜格调说先后主盟坛坫,而宋诗派的袁枚性灵说、翁方纲肌理说也已萌生,唐宋诗之争日趋激烈。

      作为唐诗派坚定拥趸的孙洙,深受神韵说影响,以盛唐诗为宗,多选空灵超逸之作,且以温柔敦厚的诗教为大归。由此,开创盛唐之音的诗坛宗主、诗风以清澹雅正见长的张九龄率先开篇,便是情理中事了。

      张九龄,字子寿,先祖于永嘉南渡迁至广东韶州曲江。张九龄是开元全盛期最后一位名相,也是历史上首位江南籍宰相。他位居枢衡,道德、文章、才识兼备,尤以“直气鲠辞”的曲江风度为世所重。在他身后,每有荐相人选,玄宗总问“风度得如九龄否?”王维曾献诗称颂:“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仇。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对张九龄钦佩不已。杜甫晚年作《八哀诗》叹旧怀贤,组诗末篇即为感念张九龄。“诗罢地有馀,篇终语清省”、“乃知君子心,用才文章境”,对张的人品和诗才敬崇备至。

      张九龄的诗文直写胸臆,融情入景,去繁彩而存绮秀,集兼济与独善于一身,充盈着盛唐独有的“英特越逸之气”。他的诗作以五言为主,清远秀拔,细品如玉磬含风,高韵逸响,非惟隽婉,且见神骨,看似质朴浑成,实则思深力遒。胡应麟《诗薮》评曰:“独曲江诸作,含清拔于绮绘之中,寓神俊于庄严之内。”

      张九龄一生宦海浮沉,三起三落。开元二十四年,58岁的张九龄遭李林甫、牛仙客等门阀权要攻讦而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谪居期间,张九龄不胜慨叹,托物寓意,写下五言古诗《感遇》十二首。

      选入《唐诗三百首》之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以春兰秋桂的丰茸皎洁自喻,自生自荣,不为物染,全诗哀而不怨,散淡道来而余音枨触不尽。

      第二首为《感遇》之七:“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前四句咏橘见志,“岁寒心”直抵诗旨所在。五、六两句侧写丹橘虽美却进献无门,自述怀才不遇、佞小蔽贤。七、八两句感叹天意难问、命运多舛。结尾两句最是绝妙,以桃李的阳艳喧闹,反衬丹橘的寂寞高洁,冷然一问,正可见出失意寒士的本色——悲愤之中的强项不屈。

      张九龄诗作选入《唐诗三百首》之中的,还有一首五言律诗《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此诗历来家弦户诵、脍炙人口,多被认为早年游宦羁旅所作,而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则言亦作于荆州,意以芳草美人之情比忠贤去国之思。此说是否附会,也就见仁见智了。

      张九龄贬居的荆楚之地,正是昔日屈子行吟之处。屈原《九章》其八《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守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此为诗史“咏物之祖”,诗人讴歌橘树的独立不迁、坚贞不移,自抒其志。

      千年之后,张九龄在此地写下“江南有丹橘”篇,当是触景伤情,赋诗明志以法前贤。刘熙载在《艺概》中辨析张九龄与陈子昂的《感遇》诗,谓“曲江之《感遇》出于《骚》,射洪之《感遇》出于《庄》,缠绵超旷,各有所至”,点明了张九龄与屈原之间的渊源。一株丹橘,一样情愫,留下了两首千古名篇,是为丹橘之幸?抑或诗家之不幸?

    (二)

      “洞庭橘树笼烟碧,洞庭波月连沙白。”荆楚故地洞庭湖一带,有着悠久的种橘历史。此地出产的橘果,与太湖东西洞庭山所出柑橘,皆称洞庭橘,自古以贡果闻名于世。

      到了唐代,温台所出的柑橘因品质超众而大受青睐,乾宁四年始作为贡品进献,《新唐书·地理志》载“台州土贡乳橘”。南宋定都临安后,台州立为辅郡,台橘厥包锡贡。“一从温台包贡后,洞庭罗浮俱避*。”这是绍兴年间台州知府曾谹父留下的诗句。“千艘飞过石头城,猎猎黄旗发鼓声。中使面前传令急,江南十月进香橙。”这首明代的《舶上谣》,生动摹写了贡橘发运时的场景。作者王弼,黄岩南门人,曾任福建兴化知府,时人誉其“诗才吏治,并称卓越”。诗中石头城,正是当时的黄岩城。

      橘乡黄岩地处温台山海之间,以东汉真人王方*在县西黄岩山修道成仙得名。境内九曲澄江如练,夹岸橘林似锦,从断江至方山下,自古遍植橘树。“有林皆橘树,无水不荷花。”这联诗句,出自南宋事功学派集大成者叶适,水心先生与黄岩渊源极深,当是永宁江*风物的绝佳写照。

      关于黄岩柑橘的最早记录,始见于三国吴丹阳太守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载:“鸡橘子,大如指,味甘,永宁界中有之。”《嘉定赤城志》是现存世最早的台州总志,主纂为叶适大弟子陈耆卿,其中风土门土产果之属收录了橘、金柑、橙、朱栾、柚,橘有榻橘、绿橘、乳橘、朱橘等种,橙有青橙、绉橙、香绵橙等种。名将韩世忠之子韩彦直任温州知府时,首编柑橘专著《橘录》,对温橘最为推重。此书传播甚广,黄岩清阳(今路桥清陶)人陶宗仪著《说郛》曾有引用。被誉为世界最早的植物学辞典《全芳备祖》也录有《橘录》,录后加评:“韩但知乳橘出于泥山,独不知出于天台之黄岩也。出于泥山者固奇也,出于黄岩者,尤天下之奇也”,并注“陈肥遯识”。据考,《全芳备祖》编著者陈咏,字景沂,号肥遯子,为黄岩泾岙(今温岭晋岙)人氏。到了元代,其同乡林昉在《柑子记》中称:“当是时,台之乳柑遂为天下果实第一。虽练紫之香、含消之爽,亦在下陈,况洞庭千头之绿与永嘉数寸之黄者乎!”

      《柑子记》还记载宋理宗立天台谢道清为后,谢后进台柑,“上手搦其皮,香雾溅酒面,凝而为乳,故曰乳柑。”台橘的香雾,历来为本地文人骚客所津津乐道。“剖剥喷香雾,入口甘琼浆。琼浆未云贵,所贵乡味长。”“擘橘香入雾,酿蔗冷浸醇。”“醉蟹凝胶腻,香柑噀雾新。”这些诗句,描绘了台橘香雾之奇,兼带道出了台地风物之美。“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尤香。”莫非东坡先生在写下这阙《浣溪沙》时,剥开的正是台州乳柑?

      黄宗羲客居黄岩时,对当地风物印象颇深,作《寓黄岩》中二联为:“朱栾山客饷,方物野僧遗。寸酒成红曲,山肴脯柿李。”徐霞客游雁荡经黄岩,题句“未解新禾何早发,始知名橘须高培”,见识了滨海斥卤之地筑墩载橘的*俗。而让范成大最为牵挂的,却是来自黄岩海边的咸鱼。“截玉凝膏腻白,点酥粘粟轻红。千里来从何处?想看舶浪帆风。”(《从圣集乞黄岩鱼鲊》)石湖这首六言诗,充满着山海之气。

      “俗子避形影,僧家共往返。高谈犯时忌,妙语发天悭。霜后思新橘,梦中归故山。何时免奔走,终老白云关。”这是江湖诗人戴复古的怀乡诗,诗题甚长:《海陵光孝长老骥无称,山谷后也,共谈时事,且说黄岩柑橘之美》。与人言及故乡风物,即生归乡之意,此情此景,古今皆同。*人陈叔亮有句:“闻道故乡新橘熟,昨宵飞梦到台州。”秋风江南,竟起莼鲈之思,而荷枯菊残之际,最能勾起台州游子心底那缕乡愁的,却是这颗颗丹橘的酸甜滋味。

    (三)

      “十里富庶地,澄南梅橘源。”黄岩城南一带,蜜橘与梅花自古称盛。从方山下至澄江*,橘林遍野,物华天宝,为中华柑橘的主要起源地。台温古驿道经此处,沿途梅林十里。《黄岩县志》载:“宋时方山下有亭,自南郊至十里铺,夹现梅花,相续不断,所谓十里早春也。”戴复古有诗记之:“十里梅花生眼底,九峰山色满胸中。”据传,南宋状元王十朋每从雁荡离家赴临安,必留宿梅花亭,与当地诗友赵十朋叙旧酣饮。“梅花十里眼,竹叶一杯肠”、“客来一局三杯酒,王十朋如赵十朋”,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十里梅廊今已难觅踪迹,黄岩蜜橘也几经盛衰。*年,当地疏凿芜秽,重振贡橘园。尤为可喜的是,整修荒园时,意外重现三株百年老橘树,根虬干曲,枝繁叶茂,入秋挂果累累,全不见老态,遂名之“橘三仙”,是为镇园之宝。

      清明已过三春候,谷雨初晴四月天。此时,徜徉于贡橘园,眼前繁星点点,橘花已渐次绽放。“路上绿荫春未已,细花如雪惹衣裳。”信步栈道之上,不知不觉已入橘林深处。临*向阳高处,有一丛橘树早发将谢,枝头尚留浅花数朵,同行某君低吟晏几道《鹧鸪天》“绿橘梢头几点春,似留香蕊送行人”,甚是应景。

      路转溪头,忽现两层别致小阁,题额“贡橘舫”,楹联手书“一年好景君记橙黄橘绿,四季芳踪缘是春华秋实”,落款“添秋”。“添秋”者,同济大学规划系主任杨贵庆教授也,此园擘画设计皆出其手。杨师扎根黄岩乡建十年,足迹遍及山川乡野,乡民尊称“布袋教授”,其心其迹正合屈子颂橘之不迁不移,何等可贵!何其可庆!

      兴之所至,登阁眺远,恰如橘海行舟,绿波翻浪,一片生机勃勃。时有微风掠过,阵阵橘香浮动,清雅甘甜,气韵悠长,令人心旷神怡,小立片刻,已陶然忘机。曾读潘岳《橘赋》开篇:“嗟嘉卉之芳华,信氤氲而芬馥”,今日尽得其妙,不亦快哉!

      橘园南北,各有一低缓小丘。其北者,鼎鼎大名的委羽山,道家第二洞天“大有空明之天”在焉,东行两百步,即至第四福地东仙源。洞天福地合于一处,世所罕有。

      其南者为土屿山,当地也有不少神奇传说。土屿原名鼓屿,又称土鼓屿。光绪《黄岩县志》载:“土鼓屿在县南十二里,状如覆缶,登者以足踢之,则有声如鼓。”山前有张姓族人聚居,现存祖宅数进,台门石刻一副楹联:“泽沛曲江累世家传金鉴录,地惭仁里满门春霭玉珂声。”询之当地耆老,言先祖乃张九龄胞弟九皋,*辗转迁徙,宋时由永嘉来此,见此地“山围百嘉,水环九曲”,遂定居繁衍生息。千百年来,土屿张氏椒衍瓜绵,耕读传家,历代文士名人辈出。闻毕其言,不禁愕然,让曲江后裔守望满园丹橘,如此天缘奇遇,究竟是巧合还是造化?

      遥想张公当年,感遇荆州,寄丹橘以言志,其闳识孤怀,不废江河。而千年之后,东海之滨别有曲江,江南灵秀之地,鸾翔凤集,康衢烟月,足以慰先贤。

    [阅读全文]...

2021-12-31 21:23:04
  • 橘生淮南则诗句出自哪里

  •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早秋》许辉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游淮南》张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踏莎行》姜夔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

    淮南挥手抛红旆,洛下回头向白云。--《因梦得酬牛相公初到洛中小饮见赠》白居易

    诗句原文:

    《纵游淮南》

    作者:张祜 [唐]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早秋》

    作者: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踏莎行》

    作者:姜夔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作者: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因梦得酬牛相公初到洛中小饮见赠》

    作者:白居易

    淮南挥手抛红旆,洛下回头向白云。

    政事堂中老丞相,制科场里旧将军。

    宫城烟月饶全占,关塞风光请半分。

    诗酒放狂犹得在,莫欺白叟与刘君。

    “盛淮南洛枳”并不是出自诗,而是出自作家八月长安所著长篇小说《橘生淮南·暗恋》中,男主角为盛淮南,女主角为洛枳。

    作者:

    八月长安,原名刘婉荟,1987年8月12日出生于哈尔滨,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青春小说作家。

    2009年,八月长安出版了第一本长篇青春小说《你好,旧时光》,此后又推出了同系列图书《暗恋·橘生淮南》,备受80、90后欢迎。

    振华三部曲:《你好,旧时光》,《橘生淮南·暗恋》,《最好的我们》

    关于《橘生淮南·暗恋》:

    “这是我写得最认真的文,最喜欢的文,投入感情最多的文,写作时间最长的文……如果说《你好,旧时光》我寻找的是共鸣,那么《橘生淮南》我寻找的是,同类。”

    ——八月长安

    内容简介:

    “洛枳爱盛淮南,谁也不知道。”

    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爱到刻骨铭心,却无人知晓?

    只因为幼时的一次遇见,洛枳在长达十一年的时光里,都有一个隐隐约约的盛淮南。

    他的再次出现,是那么光芒万丈,从此以后,洛枳的日记成了只属于他一个人的独幕剧。

    洛枳爱的那么卑微,那么细致,又那么骄傲,她的心魔成长得如此迅猛,再也无法简简单单地收复得了。

    他就在那里,在洛枳的心里,在洛枳的眼前,只需要迈出一步,就能够打破这十几年的距离。可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爱着你,你不知道,而是爱着你,却触碰不到。

    [阅读全文]...

2022-03-17 15:55:45
  • 古诗《风》

  • 文学
  • 古诗《风》

      《风》这首古诗的作者是李峤,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风》,欢迎大家分享。

      《风》古诗原文: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注释:

      1、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2、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3、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4、过:经过。

      5、斜:倾斜。

      《风》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风》赏析1: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风》赏析2: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例,“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作者简介: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先后历仕五朝,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

    [阅读全文]...

2021-12-11 09:01:22
  • 屈原《九章·橘颂》诗歌鉴赏

  • 诗歌,屈原,文学
  • 屈原《九章·橘颂》诗歌鉴赏

      《九章·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的作品。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屈原《九章·橘颂》诗歌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屈原《九章·橘颂》原文: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九章·橘颂》注释:

      ⑴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嘉:美,善。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徕,通“来”。服,*惯。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

      ⑵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这两句是说橘树禀受天命,不能迁移,只生在南方的楚国。

      ⑶壹志:志向专一。壹,专一。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

      ⑷素荣:白色花。这两句是说橘树绿叶白花,长得茂盛可喜。

      ⑸曾枝:繁枝。剡(yǎn)棘:尖利的刺。抟(tuán):通“团”,圆圆的;又一说,同“圜”(huán),环绕,楚地方言。这两句是说橘树枝条重重,刺儿尖尖,果实圆圆。

      ⑹文章:花纹色彩。烂:斑斓,明亮。这两句是说橘子皮色青黄相杂,文采斑斓。

      ⑺精色:鲜明的皮色。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类,像。任,抱。这两句是说橘子的表皮颜色鲜明,内瓤雪白莹洁,好似可以赋予重任的人。

      ⑼嗟:赞叹词。这两句的意思是:可叹的是你从小就有志向,与众不同。

      ⑽“独立”二句:意思是说: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⑾廓:胸怀开阔。这两句的意思是: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⑿苏世独立:独立于世,保持清醒。苏,苏醒,指的是对浊世有所觉悟。横而不流: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这两句的意思是:你对世事清醒,独立不羁,不媚时俗,有如横渡江河而不随波逐流。

      ⒀闭心:安静下来,戒惧警惕。失过:即“过失”。这两句的意思是:橘闭心弃欲,谨慎自守,所以终无过失。

      ⒁秉德:保持好品德。这两句的意思是:橘秉持美德,没有私心,可与天地相合。

      ⒂愿岁并谢:誓同生死。岁,年岁。谢,死。这两句的意思是:希望自己与橘树同心并志,一起度过岁月,做长久的朋友。

      ⒃淑离:美丽而善良自守。离,通“丽”。梗:正直。这两句的意思是:橘树善良美丽而不淫,性格刚强而又有文理。

      ⒄少:年少。师长:动词,为人师长。这两句的意思是:橘树年虽少,却可为人师长。

      ⒅行:德行。伯夷:古代的贤人,纣王之臣。固守臣道,反对周武王伐纣,与弟叔齐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古人认为他是贤人义士。置:植。像:榜样。这两句的意思是:橘树的道德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我要把橘树种在园中,作为榜样。

      《九章·橘颂》翻译:

      你天地孕育的橘树哟,生来就适应这方水土。

      禀受了再不迁徙的使命,便永远生在南楚。

      你扎根深固难以迁移,立志是多么地专一。

      叶儿碧绿花儿素洁,意态又何其缤纷可喜。

      层层树叶间虽长有刺,果实却结得如此圆美。

      青的黄的错杂相映,色彩哟简直灿若霞辉。

      你外色精纯内瓤洁白,就像抱着大道一样。

      气韵芬芳仪度潇洒,显示着何其脱俗的美质。

      赞叹你南国的橘树哟,幼年立志就与众迥异。

      你独立于世不肯迁移,这志节岂不令人欣喜。

      你扎根深固难以移徙,开阔的胸怀无所欲求。

    [阅读全文]...

2022-02-08 21:57:24
  • 莲的古诗

  •   1、《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4、《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雨中荷花》

      宋·杜衍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

      6、《题败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7、《采莲歌》

      清·王鸿绪

      采莲江水滨,荷花照脸新。

      莫愁西日晚,明月解留人。

      8、《采莲贡(其二)》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9、《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10、《芙蕖》

      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11、《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2、《莲叶》

      唐·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阅读全文]...

2021-11-25 16:15:51
有关于橘的古诗 - 句子
有关于橘的古诗 - 语录
有关于橘的古诗 - 说说
有关于橘的古诗 - 名言
有关于橘的古诗 - 诗词
有关于橘的古诗 - 祝福
有关于橘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