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拾遗的古诗28字

关于关于拾遗的古诗28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拾遗的古诗28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拾遗的古诗28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拾遗的古诗28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6) 语录(3k+) 说说(1) 名言(517) 诗词(25) 祝福(5k+) 心语(640)

  • 寄左省杜拾遗古诗译文及赏析

  • 文学
  • 寄左省杜拾遗古诗译文及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寄左省杜拾遗古诗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通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释】

      联:同。

      曹:官署。

      天仗:皇家的仪仗。

      惹:沾染。

      阙事:缺失之处。

      自:当然。

      ⑴左省:门下省。杜拾遗:即杜甫,曾任左拾遗。

      ⑵“联步”句:意为两人一起同趋,然后各归东西。联步:同行。丹陛:皇宫的红色台阶,借指朝廷。

      ⑶曹:官署。限:阻隔,引申为分隔。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

      ⑷天仗:即仙仗,皇家的仪仗。

      ⑸惹:沾染。御香:朝会时殿中设炉燃香。

      ⑹鸟飞:隐喻那些飞黄腾达者。

      ⑺阙事:指错失。

      ⑻自:当然。谏书:劝谏的奏章。

      译文

      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

      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归。

      满头增白发悲叹春花凋落,遥望青云万里羡慕鸟高飞。

      圣明的朝堂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奏章日渐稀疏。

      【诗文解释】

      和你一起小跑着登上红色的.台阶,隔着中书省、分属办公。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带着御香回家。满头白发哀伤花儿落下,羡慕在青云中高飞的鸟儿。圣明的朝廷没有什么过失、缺点。自己劝谏的奏章也少了。

      【赏析】

      《寄左省杜拾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这是一首委婉而含讽的诗,采用曲折隐晦的手法,感慨身世遭遇和发泄对朝廷不满的愤懑之情,名为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含深隐的讽刺之意。此诗辞藻华丽,雍容华贵,寓贬于褒,绵里藏针,有寻思不尽之妙。

      杜拾遗即杜甫。岑参和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参任右补阙,杜甫任左拾遗。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他们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诗人与友人同为朝廷谏官,每日过着死板、无聊的仕途生活,没有为国为民做什么,熬得头发都白了,心中苦闷、悲愤。朝廷没有缺点,不用归谏。看似赞颂,实则嘲讽。本诗寓贬于褒,隐晦曲折,抒发了诗人心中的郁闷。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757-758),一同任朝臣;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陈“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似乎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富贵;实际却是要表现朝官生活的空虚、无聊、死板、老套。从他们每天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却毫无建树就可看出。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惟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胸怀大志的诗人来说,岂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倾吐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虚度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位置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心生羡慕。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一起来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表达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所以杜甫读了这首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

    [阅读全文]...

2022-01-20 03:07:59
  •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翻译(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古诗朗读)

  •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唐】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北地春。

    注释

    洛中:指洛阳。拾遗:古代官职的名称。

    才子:指袁拾遗。

    江岭:江南岭外之地。岭,这里指大庾岭。唐代时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岭外。流人:被流放的人,这里指袁拾遗。

    梅花早:梅花早开。

    北:一作“此”。

    译文

    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

    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孟浩然(6*—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阅读全文]...

2022-04-03 07:45:23
  • 人日寄杜二拾遗赏析及答案(人日寄杜二拾遗古诗原文)

  •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这是高適晚年诗作中最动人的一篇。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

    这首怀友思乡的诗之所以感人,主要是它饱含着特定的历史内容,把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连结起来了。高適和杜甫早在开元末年就成了意气相投的朋友,又同样落魄不偶。安史乱起,高適在玄宗、肃宗面前参预重要谋略,被赏识,境遇比杜甫好得多,曾任淮南节度使,*定永王璘的叛乱。由于“负气敢言”,遭到内臣李辅国等的谗毁,被解除兵权,留守东京。乾元二年(759),出为彭州刺史。同年年底,杜甫流离转徙,到达成都,高適写立即从彭州寄诗问讯,馈赠粮食。上元元年(760),高適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这时,高適年将六十,杜甫也将五十,他乡遇故知,短暂的聚会,更加深了别后的相思。到了上元二年人日这天,高適了这诗,寄到成都草堂。

    全诗每四句一段,共分三段。每段换韵,开头是*声阳韵,中间是仄声御韵,末段是*声真韵。

    “人日题诗寄草堂”,起句便单刀直入点题。“遥怜故人思故乡”,“遥怜”的“怜”,正是表示二人感情的字眼,通篇都围绕这“怜”字生发展开。“思故乡”,既是从自己说,也是从杜甫说,满目疮痍的中原,同是他们的故乡。紧接着“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便是这思乡情绪的具体形容。春天到时,柳叶萌芽,梅花盛开,应该是令人愉悦的,但在飘泊异地的游子心中,总是容易撩动乡愁,而使人“不忍见”,一见就“断肠”,感情不能自己了。

    中间四句是诗意的拓展和深化,有不*,有忧郁,又有如大海行舟、随波飘转、不能自主的渺茫与怅惘,感情是复杂的。换用仄声韵,正与内容十分协调。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预”是参预朝政之意。当时国家多难,干戈未息,以高適的文才武略,本应参预朝廷大政,建树功业,可是偏偏远离京国,身在南蕃。尽管如此,诗人的爱国热忱却未衰减,面对动荡不已的时局,自然是“心怀百忧复千虑”了。当时,不仅安史叛军在中原还很猖獗,即就蜀中局势而言,也并不*静,此诗写后的两三个月,便发生了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乱。这“百忧千虑”,也正是时局艰难的反映。杜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叹我凄凄求友篇,感君郁郁匡时略”,是很深刻地领会到高適这种复杂情思的。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这意思正承百忧千虑而来,身当乱世,作客他乡,今年此时,已是相思不见,明年又在何处,哪能预料呢?此忧之深,虑之远,更说明国步艰难,有志莫申。深沉的感喟中,隐藏了内心多少的哀痛!

    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又何尝事皆前定呢?这就自然地逗出了末段。“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诗人早年曾隐身“渔樵”(《封丘作》),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哪会知道今天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呢?“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这是说自己老迈疲癃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这“愧”的内涵是丰富的,它蕴含着自己匡时无计的孤愤,和对友人处境深挚的关切。这种“愧”,更见得两人交谊之厚,相知之深。

    这首诗,没有华丽夺目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那抑扬变换的音调,很好地传达了起伏跌宕的感情。象这种“直举胸情,匪傍书史”的佳作,可算是汉魏风骨的嗣响。

    [阅读全文]...

2022-01-28 20:31:04
  • 《寄左省杜拾遗》赏析

  • 寄左省杜拾遗

      作者: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通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寄左省杜拾遗【诗文解释】

      和你一起小跑着登上红色的台阶,隔着中书省、分属办公。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带着御香回家。满头白发哀伤花儿落下,羡慕在青云中高飞的鸟儿。圣明的朝廷没有什么过失、缺点。自己劝谏的奏章也少了。

      寄左省杜拾遗【词语注释】

      联:同。

      曹:官署。

      天仗:皇家的仪仗。

      惹:沾染。

      阙事:缺失之处。

      自:当然。

      寄左省杜拾遗【诗文赏析】

      杜拾遗即杜甫。岑参和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参任右补阙,杜甫任左拾遗。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他们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诗人与友人同为朝廷谏官,每日过着死板、无聊的仕途生活,没有为国为民做什么,熬得头发都白了,心中苦闷、悲愤。朝廷没有缺点,不用归谏。看似赞颂,实则嘲讽。本诗寓贬于褒,隐晦曲折,抒发了诗人心中的郁闷。

    整理:zhl201612

    [阅读全文]...

2022-02-08 01:59:24
  • 《寄左省杜拾遗》原文、译文

  • 《寄左省杜拾遗》原文、译文

      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寄左省杜拾遗》原文、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寄左省杜拾遗》原文:

      岑参〔唐代〕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寄左省杜拾遗》译文:

      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

      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归。

      满头增白发悲叹春花凋落,遥望青云万里羡慕鸟高飞。

      圣明的朝代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奏章日见稀微。

      《寄左省杜拾遗》赏析: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年(至德二年)至758年(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诗人悲叹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一代文人身处卑位而又惆怅国运的复杂心态。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读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既没有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定下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诗人特意告诉读者,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读者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阙事,指缺点、过错。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就不必“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寄左省杜拾遗》创作背景: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四月,杜甫从叛军囹圄中脱身逃到凤翔,见了唐肃宗李亨,任左拾遗。而岑参则于公元756年(至德元年)东归。因此,这首诗应该是写于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前后。

      作者简介: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阅读全文]...

2022-03-19 10:24:49
2022-02-13 04:08:28
  • 古诗词里的五种人生遗憾

  • 遗憾,人生,文学
  • 古诗词里的五种人生遗憾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词里的五种人生遗憾,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不去的家乡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多少人少小离家,尝遍了人情冷暖;多少人落叶归根,却只见物是人非。千百年来,游子思乡的情怀总是相似的,而当他们终于回归故里,看到的又是什么?

      是儿时的朋友“儿女忽成行”?是梦中的少女“嫁作商人妇”?还是“山河依旧在”,“知交半零落”?或许,让人伤感的从来不是自己斑白的鬓发,不是自己如旧的乡音,而是谁家小儿笑吟吟问出的那一句客从何处来。

      半生羁旅,一世飘零。蓦然回首才发现,不知何时起,故乡也终成了异乡。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未完成的事业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后来啊,诸葛丞相就到了五丈原……”,大概每个人都熟知诸葛亮的故事,可是却没有人忍心听完。

      诸葛丞相是忠的代表,智的化身,却终究也没能实现他的*生夙愿,没能光复汉室以报先帝知遇之恩。他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一生只为酬三顾,却终究客死北伐途中。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出师一表真名世,奈何上苍不假年。

      3、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永别的挚友

      重别梦得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这是柳宗元最后写给好友刘禹锡的愿望——如果他日*开恩,允准我们告老归田,我们就比邻而居,做一对“邻舍翁”吧。可它却最终没有实现。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年进士及第,两人志同道合,相交莫逆,也同样仕途坎坷。“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柳宗元贬为邵州刺史,从此离开了他们颠沛流离的贬谪生涯。二人尚在贬谪途中,圣旨再度传来,加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当二人终于等来了召他们回京师的诏书,已经是十年之后。然而这只是短暂的相聚。二很快人再度被贬,柳至柳州,刘至连州。两人再度结伴南行,终在衡阳话别。仿佛有了生离死别的预感,柳宗元连作三首别离诗,这首《重别梦得》是第二首。而这一次的诗文唱和,连同柳宗元最后的愿望一起成为了绝唱。

      四年后,柳宗元在柳州病逝,死前嘱咐仆人将自己的文稿交给刘禹锡。刘禹锡在扶母亲的灵柩过衡阳时听到了柳宗元已经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立刻停下来为柳宗元料理后事,并写了《重至衡阳伤柳仪曹》以寄哀思,此后又两次写《祭柳员外文》。之后更是倾毕生之力为其整理遗稿,编纂成集。柳宗元的一个儿子也由刘禹锡收养。

      人生得一让自己盼望晚年比邻而居的挚友是多么幸运,而这个愿望却最终无法实现,又是多么遗憾……

      4、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死别的夫妻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悼亡诗总是情真意切的。有元稹“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的锥心刻骨,有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缱绻情深,可是每每想来,在心头萦回不去的,却是贺铸这痴绝的轻轻一问——谁复挑灯夜补衣?

      半死的梧桐,失伴的鸳鸯,旧日的居室,新舔的孤坟,空空的睡榻,凄恻的风雨,伴着诗人“何事不同归”的诘问,一切都是都那么凄厉,可到了结尾,却只剩下一点痴缠温柔——不知道在多少个夜里,温柔贤惠的`妻子挑亮了案头的灯,一针一线细细为他补一件衣裳。没有赌书泼茶的闲情,没有红袖添香的雅趣,可是那个最*凡琐碎的生活场景,却将陪伴诗人以后无数个无眠的夜。

      往事如昨,周遭如故,可那个惺忪着睡眼为我补衣裳的人如今却再也不在了……

      5、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迟到的邂逅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美好的爱情一定是及时的爱情,比对的时间错的人更让人遗憾的,是错的时间对的人。

      如果他没有出现,她的生命或许将一直*静无波,相夫教子,贤良淑德。可是他偏偏出现了,捧着一对明珠如同捧着他的真心。她感念他的好意,却引得丈夫猜忌防范,只好含泪还回明珠,叹一声只恨没有更早遇见你。

      世间缘法太难讲,若是有缘有份,自当共结连理,若是无缘无份,自当对面不识。可是这样的一场邂逅到底是有缘无分,还是有份无缘?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一、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迟到的邂逅

      出自张籍的《节妇吟·寄东*李司空师道》,意思是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阅读全文]...

2022-02-26 09:02:26
  • 诗海拾贝的古诗88句

  • 经典
  • 诗海拾贝活动的诗歌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四、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五、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教学后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诗歌教学,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希望对你有帮助!

    徐志摩《海韵》全诗赏析

      《海韵》①

      一

      “女郎,单身的女郎,

      你为什么留恋

      这黄昏的海边?——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回家我不回,

      我爱这晚风吹:”——

      在沙滩上,在暮霭里,

      有一个散发的女郎——

      徘徊,徘徊。

      二

      “女郎,散发的女郎,

      你为什么彷徨

      在这冷清的海上?

      女郎,回家吧,女郎!”

      “啊不;你听我唱歌,

      大海,我唱,你来和:”——

      在星光下,在凉风里,

      轻荡着少女的清音——

      高吟,低哦。

      三

    [阅读全文]...

2022-07-15 05:59:51
  • 描写军旅生活的诗词:军旅拾遗

  • 生活
  • 描写军旅生活的诗词:军旅拾遗

      军旅生活是当兵的人最值得回忆的时光,他们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体力的锻炼,意志力的磨炼,也受到了军官的管制,那种严厉的'管理规定,都成为他们今后生活的回忆录,那是一段段美好的时光。

      枪(一)

      碧草成毡去远山

      将士休憩卧花前

      枪立厚土撑天地

      钢身匕刺透光寒

      芊细躯干郁正义

      膛线九曲十八弯

      唯有三点呈一线

      敢叫胡虏无生还

      借问沙场奔流血

      可见卫国弹红颜

      军旗(二)

      冰封山道呈晶莹

      雪打青松玉临风

      一行军士走艰险

      猎猎军旗冉冉升

      赤色逾越过山岗

      回望尽是坦路程

      操练场(三)

      四方菁华一座城

      正义天地演奇兵

      青春浩集攒花海

      人人笃定军旅星

      碧衣瑟瑟随风起

      步履铮铮破天明

      忽闻三声集合号

      列列队伍阔步行

      一条绿龙正展尾

      曳起烟尘笼豪情

      哨兵(四)

      月上中天风萧萧

      柳下兵士屹皎皎

      枪人合璧成威武

      眸光流转查厘毫

      远山偶有夜鸮叫

      规劝梦君赋寂寥

      夜阑人静风不止

      家国道义肩上挑

      远望街市无灯火

      唯有无眠在前哨

      打靶(五)

      胸膛热血涌

      双眸冷光寒

      静卧压黑土

      枪响中十环

      报靶彩旗舞

      起身遂超然

      壮士入队列

      憨笑胜空谈

    [阅读全文]...

2022-04-24 20:20:35
  • 《寄左省杜拾遗》原文及译文

  • 《寄左省杜拾遗》原文及译文

      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寄左省杜拾遗》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寄左省杜拾遗》原文:

      岑参〔唐代〕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寄左省杜拾遗》译文:

      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

      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归。

      满头增白发悲叹春花凋落,遥望青云万里羡慕鸟高飞。

      圣明的朝代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奏章日见稀微。

      《寄左省杜拾遗》赏析: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年(至德二年)至758年(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诗人悲叹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一代文人身处卑位而又惆怅国运的复杂心态。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读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既没有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定下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诗人特意告诉读者,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读者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阙事,指缺点、过错。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就不必“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寄左省杜拾遗》创作背景: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四月,杜甫从叛军囹圄中脱身逃到凤翔,见了唐肃宗李亨,任左拾遗。而岑参则于公元756年(至德元年)东归。因此,这首诗应该是写于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前后。

      作者简介: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阅读全文]...

2022-01-15 14:27:35
关于拾遗的古诗28字 - 句子
关于拾遗的古诗28字 - 语录
关于拾遗的古诗28字 - 说说
关于拾遗的古诗28字 - 名言
关于拾遗的古诗28字 - 诗词
关于拾遗的古诗28字 - 祝福
关于拾遗的古诗28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