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鹦鹉有关的七字古诗

关于与鹦鹉有关的七字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与鹦鹉有关的七字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与鹦鹉有关的七字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与鹦鹉有关的七字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9) 语录(2) 说说(22) 名言(503) 诗词(396) 祝福(1) 心语(76)

  • 关于鹦鹉的诗句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登黄鹤楼》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李白《鹦鹉洲》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秦陇州缘鹦鹉贵, 王侯家为牡丹贫。——王建《闲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孟浩然《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武昌城头黄鹤楼,飞檐远映鹦鹉洲。——孙蕡《次武昌》

    鹦鹉洲前处士,黄鹤楼中仙客,拍手试招呼。——岳甫《水调歌头·鲁口天下壮》

    江汉至鄂始合流,黄鹤楼前鹦鹉洲。——楼钥《题董亨道八景图》

    黄鹤楼前江水*,鹦鹉洲边春草青。——王炎《吊祢正*》

    黄鹤楼中月白,鹦鹉洲前水流。——章甫《太湖秋晚·黄鹤楼中月白》

    会得此去汉阳不远,不然黄鹤楼前鹦鹉洲。——释智愚《偈颂二十一首·四达皇皇》

    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揭傒斯《梦武昌》

    怅黄鹤楼前,鹦鹉翔烟屿。——马熙《摸鱼子·买陂塘旋栽杨柳》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李白《鹦鹉洲》

    扶醉曾登黄鹤楼,汉阳城对鹦鹉洲。——方孝孺《江山万里图》

    *生落魄嬴得虚名留,也曾椎碎黄鹤楼,也曾踢翻鹦鹉洲。——解缙《采石吊李太白》

    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踢踢翻鹦鹉洲。——释如珙《偈颂三十六首·般若如我大火聚》

    旧识庐山道,长怀鹦鹉洲。——赵蕃《施过之见过二首·君来能破闷》

    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趯趯翻鹦鹉洲。——释法泰《颂古四十四首·一拳拳倒黄鹤楼》

    黄鹤楼前鹦鹉洲,夕阳西去水东流。——释梵思《颂古九首·黄鹤楼前鹦鹉洲》

    要知觌体难藏处,黄鹤楼前鹦鹉洲。——释慧方《诸佛居何国土》

    大悲阁前是鼎州,黄鹤楼前鹦鹉洲。——释慧晖《偈颂四十一首·金气黄枫半叶红》

    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游似《黄鹤楼》

    王船未过鹦鹉洲,红旂已簇黄鹤楼。——郭钰《悲武昌》

    当年才气鹦鹉洲,抚掌笑杀黄鹤楼。——刘因《送徐生还鄂》

    有时踏翻鹦鹉洲,有时搥碎黄鹤楼。——朱诚泳《读李太白诗·入上酒星终日醉》

    翠华昔驻鹦鹉洲,承恩召对黄鹤楼。——曾鲁《赠黄道士还九宫山》

    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春词》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朱庆馀《宫中词》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纳兰容若《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

    春欲暮,满地落花红带雨。惆怅玉笼鹦鹉,单栖无伴侣。——韦庄《归国谣·春欲暮》

    画堂鹦鹉语雕笼,金粉小屏犹半掩。——顾敻《玉楼春·柳映玉楼春日晚》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李商隐《日射》

    郎君下笔惊鹦鹉,侍女吹笙弄凤凰。——李商隐《留赠畏之》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白居易《池鹤二首》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元稹《寄赠薛涛》

    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冯延巳《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

    因病废棋仍废酒,鹧鸪鹦鹉伴清闲。——黄庭坚《李宗古出示谢李道人苕帚杖从蒋彦回乞葬地二·提携禅客扶衰杖》

    今日鹧鸪鸣蹇蹇,他年鹦鹉恨堂堂。——黄庭坚《李宗古出示谢李道人苕帚杖从蒋彦回乞葬地二·诗书传女似中郎》

    白苹久失鸿雁洲,红豆不窥鹦鹉粒。——方岳《僮有弹鹭置池上者予解其缚纵之而不去盖不饮》

    话到英雄儿女恨,绿牙屏惊醒红鹦鹉。——陈维崧《伯成先生*上赋赠韩修龄(韩,关中人,圣秋》

    鸳鸯并玉树,鹦鹉开金笼。——贝琼《真真曲》

    已闻桂蠹化蝴蝶,忍听鹦鹉呼琵琶。——郭登《楸子树》

    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马致远《小桃红·春》

    木兰舟上珠帘卷,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盏。——李珣《南乡子·山果熟》

    话相思鹦鹉金笼,载离愁騕褭花骢。——张可久《越调·寨儿令》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卢照邻《长安古意》

    [阅读全文]...

2022-05-01 06:14:36
  • 关于描写鹦鹉的唯美诗句(赞美鹦鹉最有名古诗)

  • 唯美,赞美
  •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诗歌词语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客观物象与作家主观意念的统一,是诗歌生生不息、无拘无束的“言外之意”来源。

      唐诗宋词中出现的大量的青铜器意象,是从单纯的智慧、美丽的物象发展而来,成为蕴涵丰富意蕴的诗歌意象,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鸟儿有异凡鸟之特征:聪慧,识人,能言善辩,因而历代文人题咏颇多,特别是汉末祢衡题《鹦鹉赋》之后,魏晋时期出现了一股才子佳人争题的现象,而这一意象的文化意蕴逐而丰富。《深藏华屋锁雕笼》——女性处境的象征鹦鹉羽毛漂亮,聪慧巧言,常为富家人家买来金笼,陪伴深闺女眷。这首古诗里多写鹦鹉,她的美丽外表,聪明伶俐,加上年青时的金笼,都成了中国古代女性境遇的象征。这就是唐诗中鹦鹉意象的含义。《鹦鹉自居》诗:“陇西鹦鹉至江东,养之年,嘴渐红。经常害怕思归前翅,每喂一口就开笼。可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应该是朱门的歌舞妓,应该是深藏牢闭的后宫。”

    在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白居易在苏州刺史史上作首七律,是指鹦鹉的主人对鹦鹉机敏、善言善语,深深的怜悯,鹦鹉却在想如何从笼子里逃出来,远走高飞。用笼子里的鹦鹉比喻朱门大户人家的丫头,耐人寻味。刘禹锡写过《和乐天》的失奴榜上的人,都说:“镜犹在,添香夜不归。蝴蝶拂瓦,鹦鹉透笼飞。”又以鹦鹉比婢女,可见,在文人眼中,闺房大院的鹦鹉和婢女都是应该严加看管的。

    通过古代诗人的不断吟诵,积淀下来,与莺、燕等鸟意象一样,鹦鹉意象成了表达闺怨主题的常用意象。诗者常借“笼中鹦鹉”的意象反衬烘托“单栖情绪”的深闺寂寞,如“闲阶上斜日,鹦鹉伴人愁”、“梦幻绕天山,愁翻锦字”(韩俚《梦幻绕天山》)、“愁翻锦字”。昨夜有谁为伴,鹦鹉在帘子里“(窦巩《少妇词》),“娇蛾聚翠寻春梦,泪滴满衣。闲窗愁对,金笼鹦鹉,彩带芙蓉”(仇远((媚)),“池长凭阑愁无侣”。奈这一身,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柳永的甘草子)。“物色之动,心亦摇焉”,金笼一只鸟儿的孤寂与闲窗里的怨女相似,相对于莺、燕、杜鹃等其它鸟类意象,鸟儿一只,又一只,又一只,又一只,又一只,又一只,都成了一幅绝妙的画卷,这幅画卷上的画像,是古典诗句中经久不息的闺怨主所写的绝妙诗句,成了诗人*以为常的语码。不单如此,宫怨题题品中也常现出一幅青鸟意象。

    君王之爱“一身当三千”,皇妃宫女静寂寂寞,忧愁惟有这一灵禽知悉,因而诗人常以青鸟为“三十六宫愁如许”之深宫怨怨之见证。如罗邺《宫中》:“芳草长含玉辇尘,君王游幸此中频。今朝不是有承恩处的,飞鸟飞来说似人。”长孙佐辅《古宫怨》:“无情春色尚知返,君心忽断何时来,深院独开还独闭,青苔惊飞苔。”然而,并非所有出现在诗歌词句中的词句,都是意象的载体,而意象和语词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分析具体作品时,应当加以注意。

    诗歌里,鹦鹉只是作为一种鸟类的物象出现,而与之比拟的也都是物象。传统典史家的自况,感同身受的“鹦鹉”见文学之作,最早是东汉末年祢衡在黄祖长子黄射大宴宾客时,即*挥笔写下一篇“铿锵金玉,句句欲飞呜”的《鹦鹉赋》。略微过了一会儿,又同题继作蜂起,后世的诗句中写到了鹦鹉往一边去,以一鸟为兴托象,反复咏叹祢衡赋中借鹦鹉寄托怀才不遇之感。另一方面,借此来表现祢衡“笔不停缀,文不加点”对文才的倾羡,“豪客争题题鹦鹉赋”对韵事的追慕。

    怀才寄托义气古诗中鹦鹉意象的重要蕴涵是传统文士用物自喻、寄托文士普遍怀才寄托义气的思想。*叹他「能言善辩、聪明能识」,哀他「怨毒于一隅」,又以鹦鹉作象征,他的拟人化手法不但对魏晋同题赋影响较大,也对其后的诗词影响较深。原来「鹦鹉能言,飞不离鸟」,不过是一只好学人言的鸟,经祢衡等人咏咏,其意涵变得十分丰富。曹毗“嘉其智者,叹其笼樊”,傅玄赞其“绿采含英”,“辄言其应,若声追之”,一方“解语终须累尔身”。正因聪慧能言善辩而被关起金笼,诗中常寓含鹦鹉所处境况的悲叹,并以物兴托作者情志。自证其罪易《红鹦鹉》:“文章辩慧皆如此,笼槛何年得生。”黄滔《钟陵故人》:“只爱金笼贮鹦鹉,谁论铁柱锁蛟龙。”*道出了鹦鹉聪明误身的悲惨境况,并借此来寄托古时以来文人志士普适的遭遇。徐夤《古往今来》:“古往今来恨莫穷,不如沈醉卧春风。”雀无角,长穿屋,鹦鹉能言却笼。”全诗寓含着一种愤愤不*的情绪,以鹦鹉能说出话却被困,而雀儿无角却能自由来去,这就像喻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不公*待遇。唐罗隐的《言》更是明确地教导世人慎言保身:“须信祸胎生利口,莫讥思逞悬河。”如果象一只鸟,因为巧舌“似簧”,最后只能落到“长向人中被网罗”的结局。显然,在这里,鹦鹉不再是一只简单的物象,而是一只意象,它寄托着诗者的义愤,使诗者富于感知力。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说过:“在艺术中,感性的事物经过心灵化,而心灵的事物又通过感性化显现出来。这种感觉者的观物象和作者心灵的主观意识、观念者的观照有效率地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创造出一种优秀的作品。对对方来说,“能言终见弃”。李白《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青衫白发》是诗人借青衫白发之遇来抒发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欢离合的情绪,前两句“落羽辞金殿,孤呜咤绣衣”,便是诗者离别时的形象写照;前三、四句“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去”,则说明了青衫白发之原因与归乡之心。诗者借灵鸟以自况,寄托身世遇缘之感,“能言”即鹦鹉高出凡鸟之处,也是李白对自己出众之才竞相丢弃而产生的孤愤。然而,“能言终见弃”是古今中外的普遍现象。

    文采风流的倾羡,据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统计,魏晋时期,自祢衡作《鹦鹉赋》之后,王粲、陈琳、阮璃、曹植等十二人又作有鹦鹉赋。士人才子以同题为赋,常抱著争奇夺胜的心态,多在其中构思,而此后唐诗宋词对此灵鸟的题咏,绵亘不绝,其中鹦鹉意象与此才子佳人争题鹦鹉赋韵密切相关,凝结了士人才子佳人的英才情结。因此,唐诗宋词中的“鹦鹉”,不但是对“能言飞鸟”的“采采采丽容”,“色似桃花语似人”的赞叹,更增添了对“文采风”的赞叹。例如《才子爱奇吟不足,美人怜尔绣初成》(殷文圭《鹦鹉》)、《才高鹦鹉赋,风流惠文冠》(毛滂《八节长欢》)、《骑黄鹤,赋鹦鹉,水龙流》(戴复古《水调头》)、《黄鹤联登,横翔雕笔,健凌鹦鹉》(李曾伯《水龙吟》)等,都是如此的类,各有各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酬谢诗中自夸对方的健笔凌云,多借用“鹦鹉”意象来比喻其文才堪与祢衡等比肩。“赋力凌霄鹉,词锋敌竹”(自居易《东南一百韵》),“郎君下笔惊鹦鹉,侍女吹箫弄凤凰”(李商隐《留赠畏之》),“鹦鹉才须归紫禁,真珠履不称清贫”(贯休《送郑阁至闽辟》),“健笔凌霄,词锋鹧鸪”(杜甫《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脱俗文章笑鹦鹉,凌云头角压麒麟”想一想,鹦鹉意象内涵的不断充实,是与历史文化的积淀紧密相连的,它由单纯的自然意象,即宫怨、闺怨题题材中反衬烘烘的自然禽鸟意象,发展成具追慕风流、感慨万千的不遇蕴涵的具有自然情趣的禽鸟意象,是与相衡和魏晋时代的同题题题题题题作这种文化背景分不开的。

    要关注的是,才高累身的叹气意象不只包含了文采风流的赞叹和怀才不遇之感的叹气,还有才高累身,世途险恶的警戒。因为能言的鹦鹉受人喜爱,所以巧言的鹦鹉也被人讨厌。因题鹦鹉赋而声名狼藉的祢衡,也是才高累身的典型。

    [阅读全文]...

2022-01-26 05:08:28
  • 鹦鹉洲古诗赏析

  •   鹦鹉洲

      唐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注释

      ①、鹦鹉洲,武昌西南长江中的一个小洲。祢衡曾作《鹦鹉赋》于此,故称。

      ②、吴江,指流经武昌一带的长江。

      ③、陇山,又名陇坻,山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北。相传鹦鹉出产在这里。

      ④、芳洲,香草丛生的水中陆地。这里指鹦鹉洲。

      ⑤、锦浪,形容江浪象锦绣一样美丽。两句意为:春风吹开了烟雾,送来浓郁的兰香;*桃花盛开,映照得江浪绚丽如锦。

      ⑥、迁客,指自己是流放过的人。

      ⑦、长洲,指鹦鹉洲。向谁明,意即照何人。

      译文

      传说中的神奇鹦鹉曾经飞到这里,留下千古不灭的传奇。

      鹦鹉早已飞到西北长安附*的陇山,遗留下这兰蕙盛开的沙洲上树木空自苍郁。

      兰花叶面香气氛氲如烟,激荡人心;长江*桃花盛开,水面漂浮着落花,犹如一波波丝绣的彩锦。

      我如今被流放经过这里,怅然极目远望长安,但却是徒然,没有人谁理解我的冤屈。

      鹦鹉洲上的这轮明月,谁能真正看到它那皎洁的真实面目呢?

      赏析

      此诗明显作于被流放的初期,从九江到武汉,逆水而上,沿途有地方官员招待,李白到处大喊冤屈,也得到大家的同情。

      李白一腔为国喷洒的热血,却换来最致命的打击,如何不喊青天老爷?

      李白在此诗的头三句,一句一个鹦鹉,大有为弥衡与自己含冤的味道,极大地突破了律诗的束缚。

      烟开兰叶香风暖,

      岸夹桃花锦浪生。

      也是千古传唱的名句!优美绮丽。

      接着情绪立即低落三千丈,喷出长洲孤月向谁明的呐喊。李白的情绪就是如此大起大落,激荡人心。

    [鹦鹉洲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2-14 00:01:13
  • 鹦鹉全诗翻译赏析

  • 鹦鹉全诗翻译赏析

      鹦鹉

      罗隐

      莫恨雕笼翠羽残, 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 语得分明出转难。

      注释

      ①雕笼:雕花的鸟笼。

      ②翠羽残:笼中鹦鹉被剪去了翅膀。

      ③陇西: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以西,古传说为鹦鹉产地,俗称其为“陇客”。

      ④君:指笼中鹦鹉。分明语:学人说话说得很清楚。

      ⑤出转:指从笼子里出来获得自由。

      参考译文

      不要怨恨被关在华丽的笼子里,也不要痛恨翠绿的毛被剪得残缺不全,

      江南气候温暖,而你的老家陇西十分寒冷。

      劝你不要把话说得过于清楚,

      话说的太清楚,人就愈加喜爱,要想飞出鸟笼就更难了。

      背景

      这首诗作于罗隐投靠江东,受到钱镠(liú)礼遇之时。罗隐在晚唐恶劣的生活环境中,经常会产生危机感,再加上他常年抑郁不得志,所以就形成了他愤世嫉俗,关注现实又不断批评现实的个性。这首诗也不例外,他尽管投靠了钱镠,选择“偏安江南”,但是他仍然思念唐代国都长安,仍然不忘自己报效唐皇的理想。他很苦闷,但又无从发泄,这首《鹦鹉》小诗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赏析

      《鹦鹉》是唐末五代时期诗人罗隐所作的一首咏物诗。

      此诗不同于一般的比兴托物,而是借劝说鹦鹉来吐露自己的心曲。说鹦鹉出语招祸又是作者的自己比况;借劝说鹦鹉来抒泄内心的悲慨,表达了作者寄人篱下忧谗畏讥的抑郁心情。

      三国时候的名士祢衡有一篇《鹦鹉赋》,是托物言志之作。祢衡为人恃才傲物,先后得罪过曹操与刘表,到处不被容纳,最后又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黄祖处,在一次宴会上即*赋篇,假借鹦鹉以抒述自己托身事人的遭遇和忧谗畏讥的心理。罗隐的这首诗,命意亦相类似。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陇西”,指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延伸于陕西、甘肃边境)以西,旧传为鹦鹉产地,故鹦鹉亦称“陇客”。诗人在江南见到的这头鹦鹉,已被人剪了翅膀,关进雕花的笼子里,所以用上面两句话来安慰它:且莫感叹自己被拘囚的命运,这个地方毕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多了。话虽这么说,“莫恨”其实是有“恨”,所以细心人不难听出其弦外之音:尽管现在不愁温饱,而不能奋翅高飞,终不免叫人感到遗憾。罗隐生当唐末纷乱时世,虽然怀有匡时救世的抱负,但屡试不第,流浪大半辈子,无所遇合,到五十五岁那年投奔割据江浙一带的钱镠,才算有了安身之地。他这时的处境,跟这头笼中鹦鹉颇有某些相似。这两句诗分明写他那种自嘲而又自解的矛盾心理。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鹦鹉的特点是善于学人言语,后面两句诗就抓住这点加以生发。诗人以告诫的口吻对鹦鹉说:你还是不要说话过于明白吧,明白的话语反而难以出口呵!这里含蓄的'意思是:语言不慎,足以招祸;为求免祸,必须慎言。当然,鹦鹉本身是无所谓出语招祸的,显然又是作者的自我比况。据传罗隐在江东很受钱镠礼遇。但祢衡当年也曾受过恩宠,而最终仍因忤触黄祖被杀。何况罗隐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养成的愤世嫉俗的思想和好为讥刺的*气,一时也难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对钱镠产生某种疑惧心理,完全是可理解的。

      这首咏物诗,不同于一般的比兴托物,而是借用向鹦鹉说话的形式来吐露自己的心曲,劝鹦鹉实是劝自己,劝自己实是抒泄自己内心的悲慨,淡淡说来,却耐人咀嚼。

    [阅读全文]...

2022-01-25 03:25:20
  • 鹦鹉赋诗词鉴赏

  • 鹦鹉赋诗词鉴赏

      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鹦鹉赋诗词鉴赏,欢迎阅读!

      古诗原文

      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其辞曰: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绀趾丹觜,绿衣翠衿。采采丽容,咬咬好音。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

      于是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命虞人于陇坻,诏伯益于流沙。跨昆仑而播弋,冠云霓而张罗。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闲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惧,抚之不惊。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生。故献全者受赏,而伤肌者被刑。

      尔乃归穷委命,离群丧侣。闭以雕笼,翦其翅羽。流飘万里,崎岖重阻。逾岷越障,载罹寒暑。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伫。忖陋体之腥臊,亦何劳于鼎俎?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之险巇?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匪余年之足惜,愍众雏之无知。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乐之异宜。怀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称斯。

      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长吟远慕,哀鸣感类。音声凄以激扬,容貌惨以憔悴。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泪。放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歔欷。

      感*生之游处,若埙篪之相须。何今日之两绝,若胡越之异区?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苟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讬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

      诗文赏析

      东汉末年,朝廷暗弱群雄割据,面对统一天下重整纪纲的时代课题,那些凭镇压“黄巾”起家的大大小小的军政头头,个个野心勃勃欲夺天下,为此一时好像都求贤若渴、广纳贤才。可实际上个个又都惟我独尊,顺者昌逆者亡。麾下谋臣高参一旦在原则问题上表露“异见”,那就肯定没有好下场。祢衡本来是高才大才,据《后汉书》上说他少年时就以文才和辩能而扬名天下。当时身在曹营的名儒孔融也赞他“淑质贞亮英才卓荦”,还上表奏帝推荐了他。可因为他有个狂傲不羁的毛病,很快就被曹操给“打发”到刘表那儿去。刘表为了不想让曹操的借刀之计得逞,便又把他“推荐”到江夏太守黄祖那去了。起初,黄祖因他与自己的大儿子黄射很要好,对他还有几分欣赏,可后来遭他当众辱骂,盛怒之下一刀把他杀了。 祢衡死时才26岁,到死也没个官衔职称,墓碑上写的'仅是“汉处士祢衡”。处士,即指未做官的文化人。如此境遇的他心里自然有着一腔愤懑的苦水了——这就是写这篇《鹦鹉赋》的心理背景。至于奉命提笔的具体缘由,他在此赋“序文”里有明确交代:一次黄射在鹦鹉洲上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并希望他能以鹦鹉为题作赋以“使四座咸共荣观”,于是他竟“笔不停缀、文不加点”地当即完成。因此这还是一篇颇有限制的“命题作文”。

      全文给读者的总印象是寓意丰富、抒情含蓄、结构精巧、文字形象。

      全文分两大层面,第一层(前三段)是咏赞“鸟之形质美”,即从多个侧面用多种手法描绘赞美鹦鹉鸟的超凡不俗。先写其丽容丽姿,再写鸟的聪明辩慧和情趣之高洁。如此便收得一箭双雕:既显扬出鹦鹉鸟之奇美,又暗示自己志向的高超和才智的出众。而其中第二段所写虞人们奉命布下天罗地网捕捉鹦鹉而献全鸟者受赏的细节,则更巧妙地影射出东汉末年*压迫忠正控制贤才的行径以及他自己被人几经转送的尴尬苦楚。第二层(后三段)则进一步抒写“鸟之神苦(困境与悲情)”。即美丽高洁的鹦鹉身陷笼槛却时时“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又暗衬出他自己有志难酬有才无时的愤懑情怀。 以上所说便是该篇的“主脉”。此外,考虑到命题之需和扣题之宜,祢衡先生还于字里行间一石三鸟地满足了在场主客们各自的审美需求。它不仅给予了众宾客以“荣观”之乐,又点透出献鸟者的殷切之意。而面对着美鸟佳篇,宾客们得其欢乐之态和献鸟者自得之色等等,宴会主人也会油然而生得一番幸慰。所以该作真可谓是一石三鸟的神来之笔了。 鉴此,《鹦鹉赋》堪称汉以来顶尖级的赋体佳作,鹦鹉洲也因此享有盛名。比如唐代诗人崔颢那首绝妙的《黄鹤楼》里就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的名句。大诗人李白流放夜郎途中被赦返回时,眼望鹦鹉洲而触景生情便也吟得《望鹦鹉洲悲祢衡》,对作者祢衡的钦慕怜惜之情尽染笔端:“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鹦鹉赋诗词鉴赏

      “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鵕鸃冠。”这两句是以祢衡的故事,劝杜甫不要单纯以文才自恃,应该走做官的道路,力求充当侍奉皇帝左右的*臣,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杜甫居成都期间,严武曾数度劝其出仕,杜甫婉言谢绝。后来,因感其诚意,友情难却,入严武幕府。诗句用典寓理,情真意挚,见其对杜甫才能之称许及友情之深厚。

      出自严武《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

      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

      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鵕鸃冠。

      腹中书籍幽时晒,时后医方静处看。

      兴发会能驰骏马,终当直到使君滩。

      ①鹦鹉赋:汉末词赋家祢衡,文思敏捷,曾即*作《鹦鹉赋》,一挥而就。后常用祢衡作《鹦鹉赋》比喻文士富于才华。(事见《后汉书·祢衡传》)

      ②鵔鸃冠:鵔鸃,鸟名,即锦鸡。以锦鸡之毛羽饰冠,汉以后为皇帝的*臣所戴。

      严武在诗中邀请杜甫到成都城游玩,深意是劝他为官,但杜甫在和诗《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中说,如果您能枉驾出城到草堂来,我可以在杂草丛生的门前用锄头开出一条路来。这是客气话,也是对严武的邀请。同时也谢绝了严武劝仕的好意。

    [阅读全文]...

2022-05-16 08:13:50
  • 有关鹦鹉洲的诗句

  •   有关鹦鹉洲的诗句

      《登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有关鹦鹉洲的诗句

      黄鹤楼诗词首推唐崔颢的《黄鹤楼》昔 人 已 乘 黄 鹤 去,此 地 空 余 黄 鹤 楼。

      黄 鹤 一 去 不 复 返,白 云 千 载 空 悠 悠。

      晴 川 历 历 汉 阳 树,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据说李白登临此楼,也是诗兴盎然,当他发现崔颢的这首诗后,连称“绝妙”,于是写了四名打油诗:一 拳 捶 碎 黄 鹤 楼,一 脚 踢 翻 鹦 鹉 洲,眼 前 有 景 道 不 得,崔 颢 题 诗 在 上 头。

      便搁笔不写 ,后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

      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即是李白搁笔亭。

      李白写下的诗词与黄鹤楼有关的不下五首,其中有一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从此,“江城”便成为武汉的美称。

      唐代文学家阎伯理在其《黄鹤楼记》中描述“耸构巍峨,上依河汉,下临江流......”可谓:“ 危乎,高哉!”无怪李白以“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

      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

      诺谓楚人重,诗传谢眺清。

      沧浪吾有曲,寄语棹歌声。

      ”抒发自己心头的感慨。

      黄鹤楼主楼壁画上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也成为咏诵黄鹤楼的绝句。

      贾岛《黄鹤楼》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宋之问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

      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

      岳飞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

      陆游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范成大 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

      白居易 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

      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王维 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崔颢的《登黄鹤楼》全部诗句

      《登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黄鹤楼注解】: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阅读全文]...

2022-01-21 13:48:38
  • 虎皮鹦鹉怎么分公母

  • 虎皮鹦鹉怎么分公母

      虎皮鹦鹉是鹦形目鹦鹉科的鸟类,又名娇凤,属小型攀禽品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野生的虎皮鹦鹉栖息于林缘、草地等处,结群活动。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虎皮鹦鹉怎么分公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依据叫声来分辨,雄性叫声大,且粗,可连续叫。雌鸟叫声细,声音小,十分悦耳,一般不常叫。

      2、看它的鼻头,一般特征是这样的:公的:鼻头呈紫色、蓝色。母的:鼻头呈粉色、白色

      3、较专业的区分:鸟喙上部蜡膜分辨:虎皮鹦鹉鸟喙上部鼻孔周围是有一层蜡膜的,大部分虎皮鹦鹉的性别可以通过蜡膜颜色来分辨,

      一般来说雄鸟幼鸟期蜡膜为浅蓝绿色,成年后蜡膜颜色变为蓝白色,而雌鸟则不同,雌鸟幼鸟期蜡膜呈现的颜色为浅蓝,成年后颜色变为肉色和白色很相*

      骨盆分辨:不是所有的虎皮鹦鹉都可以通过蜡膜来分辨性别,这时我们可以用摸骨盆的办法来分辨,把鸟轻轻抓在手里,用手指触摸鸟的骨盆部分。

      相对来说雌鸟骨盆间的缝隙要比雄鸟大,鸟友们多尝试几次就会知道其中的区别。

      这种办法也同样适用于很多种鸟的性别鉴定。

      此外雄鸟的个头比雌鸟大一些,拼抢食物能力也比雌鸟好,鸟友们通过长时间的接触和饲养虎皮鹦鹉很容易就可以分辨其性别了。

      真正好辨别雌雄是4、5个月以后,这时雌雄较好鉴别,其方法为:

      1、观看头型:雄鸟头型为背儿头、头尖、并且头稍小。雌鸟头型为扁*、圆滑、头纯圆,与雄鸟比较头稍大。

      2、观看体型:雄鸟体瘦、毛紧、好动、性凶,眼圈距头顶距离较远,眼显小。雌鸟体较胖、毛稍松,不太好动,眼圈距头顶距离较*,眼显大。

      3、卧杠姿态:雄鸟在杠上为立势、昂首挺立,并且显矫健。雌鸟卧杠为伏卧式,扒在杠上,温顺。

      4、观看尾羽尖:雄鸟的'尾羽尖为尖型,雌的尾羽尖分叉为W型。雄鸟尾羽形状为V型。

      5、用手摸泄殖腔:雄鸟的泄殖腔表现耻骨间间距小、并表现有兴状突起(即尖状物)。

      雌鸟的泄殖腔为两耻骨之间间距大,尤其成鸟一中指可以伸进,并且扁*,无有突起,此法鉴别特别准确,经验丰富者从小鸟即可无误的进行辨别雄雌。

      6、最笨的方法:是将四只牡丹鹦鹉放入同一笼中,待天黑时,看其那两只挨在一起,并表现亲昵之情,则为一对准确无疑,若装三只鸟,两只接*者为一对,其单独站立杠者将其提出,再别行配对。

    [阅读全文]...

2022-03-09 07:18:54
  • 聪明的鹦鹉小笑话

  • 聪明,笑话
  • 聪明的鹦鹉小笑话

      当魔术师把一束花变不见时,这只鹦鹉会大叫说:在他的后面!在他的后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聪明的鹦鹉小笑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人养了一只鹦鹉,非常厉害,和它关在一起的其他鸟都被它打死了。

      后来主人弄回来一只鹰和它搁在了一块,等主人在来看,笼子外面挂着鹦鹉的毛。

      主人说:这回不牛逼了吧。

      可在仔细一看,是鹰死了,鹦鹉光着个身子说:这孙子真厉害,不脱光膀子还真打不过这丫的。

      有一位爱鸟人士他特别喜欢鹦鹉,有一天他经过一间鸟店发现里面正在拍卖一只鹦鹉。

      他看那只鹦鹉毛色很好看决定要买,于是他喊道:我愿意出10美金买下这只鹦鹉!

      接着有人喊价:我愿意出20元美金!那位爱鸟人士不愿把那只鹦鹉拱手让人,于是他又喊了30元……可是另一个声音像在跟他作对,一直到那位爱鸟人士叫了200元时才停……

      那人买到鹦鹉很高兴,可是他突然想到:我花了那么多钱才买到这鹦鹉,如果它不会说话那我不就亏大了吗?

      于是他就去问老板:老板……你这只鹦鹉会不会说话啊?

      接着他听到鹦鹉大叫:不会说话?!你以为刚刚是谁在跟你喊价啊?!

      一个人走在街上看到一个商人在卖鹦鹉,他看鹦鹉很漂亮就问商人鹦鹉会说话么?

      商人说:当然!不信你握握它右脚。

      那人依言握了握鹦鹉的右脚,只听鹦鹉很清楚的说道:你好!你好!

      那人很高兴,商人又说:你再握握它左脚。

      那人又依言握了握鹦鹉的左脚,只听鹦鹉很清楚的说道:再见,再见……

      那人更高兴了,马上买下了鹦鹉。

      回家后喜不自胜,一会儿摸摸鹦鹉的左脚,一会儿摸摸鹦鹉的右脚。

      鹦鹉也听话的说:再见,你好。

      突然他突发奇想:我如果一起握住它两只脚它会说什么呢?

      他一把握住了鹦鹉的两只脚。

      只听鹦鹉大声的说道:你丫的想把我摔死啊!

      一位魔术师在一艘小邮轮上工作,已有一两年的时间了。

      这两年来,他每个晚上有一样的秀场,观众们都喜欢他。

      不过,因为观众群经常的更换,所以他也就不必要急着学新戏法了。

      但是,几年下来,坐在后排的鹦鹉经过长期的观察,终于看出了魔术师戏法的'破绽,开始当众拆穿魔术师的把戏。

      举个例子,当魔术师把一束花变不见时,这只鹦鹉会大叫说:在他的后面!在他的后面!

      这可弄得魔术师火冒三丈,可是他也束手无策。鹦鹉是船长的,他动不了它一根寒毛。

      有一天,这艘船漏水,结果沉了。魔术师设法游到一块飘在水面上的木板,然后抓住木板。

      这只鹦鹉正站在木板的另一端。他们两个一路大眼瞪小眼的不说一句话。就这样在水上飘流三天。

      就在第四天早晨,鹦鹉终于忍不住看着魔术师说:算了,我投降了,你到底把船变到那里去了!

    [阅读全文]...

2022-05-01 08:07:55
  • 罗隐《鹦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 罗隐《鹦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鹦鹉》是唐末五代时期诗人罗隐所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不同于一般的比兴托物,而是借劝说鹦鹉来吐露自己的心曲。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罗隐《鹦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出自罗隐《鹦鹉》

      莫恨雕笼翠羽残,

      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

      语得分明出转难。

      注

      ①分明语:明白的话语。

      ②出转难:难以出口。

      参考译文

      不要怨恨被关在华丽的笼子里,也不要痛恨翠绿的`毛被剪得残缺不全,

      江南气候温暖,而你的老家陇西十分寒冷。

      劝你不要把话说得过于清楚,

      话说的太清楚,人就愈加喜爱,要想飞出鸟笼就更难了。

      赏析

      《鹦鹉》是唐末五代时期诗人罗隐所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不同于一般的比兴托物,而是借劝说鹦鹉来吐露自己的心曲。说鹦鹉出语招祸又是作者的自己比况;借劝说鹦鹉来抒泄内心的悲慨,表达了作者寄人篱下忧谗畏讥的抑郁心情。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诗人在江南见到的这头鹦鹉,已被人剪了翅膀,关进雕花的笼子里,所以用上面两句话来安慰它:且莫感叹自己被拘囚的命运,这个地方毕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多了。话虽这么说,“莫恨”其实是有“恨”,所以细心人不难听出其弦外之音:尽管现在不愁温饱,而不能奋翅高飞,终不免叫人感到遗憾。罗隐生当唐末纷乱时世,虽然怀有匡时救世的抱负,但屡试不第,流浪大半辈子,无所遇合,到五十五岁那年投奔割据江浙一带的钱镠,才算有了安身之地。他这时的处境,跟这头笼中鹦鹉颇有某些相似。这两句诗分明写他那种自嘲而又自解的矛盾心理。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鹦鹉的特点是善于学人言语,后面两句诗就抓住这点加以生发。诗人以告诫的口吻对鹦鹉说:你还是不要说话过于明白吧,明白的话你出去就更难了!这里含蓄的意思是:语言不慎,足以招祸;为求免祸,必须慎言。当然,鹦鹉本身是无所谓出语招祸的,显然又是作者的自我比况。据传罗隐在江东很受钱镠礼遇。但祢衡当年也曾受过恩宠,而最终仍因忤触黄祖被杀。何况罗隐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养成的愤世嫉俗的思想和好为讥刺的*气,一时也难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对钱谬产生某种疑惧心理,完全是可理解的。

    [阅读全文]...

2021-11-28 12:06:55
  • 李白诗词《鹦鹉洲》赏析

  • 李白
  • 李白诗词《鹦鹉洲》赏析

      鹦鹉洲在湖北汉阳的西南,是长江中的一个小洲,和祢衡有密切关系。据《后汉书·祢衡传》记载:祢衡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李白诗词《鹦鹉洲》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鹦鹉洲

      唐代: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译文及注释

      译文鹦鹉曾经来到吴江的岸边,江中的小洲传着鹦鹉的美名。

      鹦鹉已向西而飞回到陇山,鹦鹉洲上花香四溢草木青青。

      春风和暖烟云缭绕飘来阵阵兰香,*桃花落入江中形成层层锦浪。

      被迁谪的旅人此时只有徒然远望,长洲上孤月朗照究竟是为谁而明?

      注释⑴鹦鹉洲:武昌西南长江中的一个小洲。祢衡曾作《鹦鹉赋》于此,故称。

      ⑵吴江:指流经武昌一带的长江。因三国时属吴国,故称吴江。

      ⑶陇山:又名陇坻,山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北。相传鹦鹉出产在这里。

      ⑷芳洲:香草丛生的水中陆地。这里指鹦鹉洲。

      ⑸锦浪:形容江浪像锦绣一样美丽。两句意为:春风吹开了烟雾,送来浓郁的兰香;*桃花盛开,映照得江浪绚丽如锦。

      ⑹迁客:指被流放过的人。这里是诗人自称。

      ⑺长洲:指鹦鹉洲。向谁明:意即照何人。▲

      有用(25)没用(13)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86-787

      赏析

      诗写鹦鹉洲,开篇便从鹦鹉入手,“鹦鹉”二字一出,便顿觉颇难收束,只好一气贯注,旋转而下,到了第四句才略略顿住,然而诗已过了半篇。鹦鹉洲是江夏的名胜,原在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外江中。相传由东汉末年祢衡在黄祖的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时,即*挥笔写就一篇“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李白《望鹦鹉洲怀祢衡》)的《鹦鹉赋》而得名。后祢衡被黄祖杀害,亦葬于洲上。历代诗人临江夏,大都描写鹦鹉洲。

      此洲在明朝末年逐渐沉没。现在汉阳拦江堤外的鹦鹉洲,系清乾隆年间新淤的一洲,曾名“补得洲”,嘉庆年间改名鹦鹉洲。这鹦鹉洲是因为祢衡的`一篇《鹦鹉赋》而得名,并不是因鹦鹉来过而得名。那么李白诗开篇的“鹦鹉”看似实写,其实乃是代指祢衡,“江上洲传鹦鹉名”,主要是指《鹦鹉赋》,而不是专指这里来过鹦鹉,至少是一语双关,虚实并用。接下第三句还是一语双关,它化用祢衡《鹦鹉赋》中“命虞人于陇坻,诏伯益于流沙。跨昆仑而播弋,冠云霓而张罗”的句子,说鹦鹉已西飞而去。相传鹦鹉生长于陕西、甘肃两省交界处的陇山一带,如今,洲上已不见鹦鹉,那么,定是飞回陇山去了。言外之意是说祢衡在这里被杀。

      因此,诗人感到非常的惋惜:鹦鹉曾来过这里,为此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然而又西飞而去。鹦鹉飞走了,不在了,可那芳洲之上还碧树青青。情韵幽深,余味无穷,表现了诗人对祢衡的无限怀念。这四句诗气势流转自如,而又一唱三叹,绝不是对崔颢《黄鹤楼》的简单摹仿,它是诗人的艺术创造。其中字面的点染,双关语的运用,词语的重叠出现,设问的语重心长,同崔诗比较,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别具匠心之处。

      五六两句诗意开始转折,转的过程中,又同第四句藕断丝连,接“何青青”三字,生动地描绘了鹦鹉洲上明媚的春光:远远望去,鹦鹉洲上,花团锦簇,水气缭绕,花之浓艳似云蒸霞蔚,轻烟笼罩;水之蒸腾成雾气上升,迷濛缥缈。烟花水雾,似花似雾,即花即雾,彼此迷离一片。一阵春风拂过,鹦鹉洲上如帷幕轻轻拉开,淡烟薄雾逐渐散去,可见洲上那嫩绿的兰叶、葳蕤纷披,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融融丽日、阵阵馨香,令人陶醉而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正是阳春三月的季节,江洲*的树树桃花临水盛开,如同朵朵红云,互相簇拥着、升腾着,像是被江岸和洲岸夹束在一起似的。微风中,桃花落英缤纷。飘荡在倒映着枝枝繁花的水面上。水中的,水上的,倒映的,飘落的,艳丽的桃花将晶莹明澈的江水染得像一匹绚烂夺目的锦缎,随着江波的起伏,一浪一浪地涌向岸边。然而,景色尽管明丽,却丝毫撩拨不起诗人的欢快之情,他依然沉浸在孤寂和悲苦之中。此时,诗人毕竟还是一位被流放过的“迁客”,眼前这一切生机勃勃的良辰美景跟他内心的索寞痛苦恰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大好时光,烟花美景,都只是徒有。自己一生流离困顿,晚年蒙冤遭流放,更趋穷困,尽管内心还存在一种奋起搏击的暮年壮志,但终不免落花流水,悲愁难驱。面对如此芳洲,此时此地只不过是徒然纵目而已。“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的景色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他所注望的仍是“鹦鹉”,是那位和自己有着相似遭遇的祢衡。据陆游《入蜀记》载:“鹦鹉洲上有茂林神祠,远望如小山,洲盖祢正*被杀处。”诗人问道:如今,祢衡长眠地下,而长洲之上那一轮徘徊的孤月,又将清辉投射给谁呢?

    [阅读全文]...

2021-12-16 04:57:55
与鹦鹉有关的七字古诗 - 句子
与鹦鹉有关的七字古诗 - 语录
与鹦鹉有关的七字古诗 - 说说
与鹦鹉有关的七字古诗 - 名言
与鹦鹉有关的七字古诗 - 诗词
与鹦鹉有关的七字古诗 - 祝福
与鹦鹉有关的七字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