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青山的古诗

关于陕西青山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陕西青山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陕西青山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陕西青山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25) 语录(10) 说说(14) 名言(736) 诗词(830) 祝福(1k+) 心语(63)

  • 陕西古代诗人有哪些

  • 诗人,陕西,古代
  • 陕西古代诗人有哪些

      古代是有着许多的诗人,有些是陕西的人。那么,到底有哪些呢?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黄帝----起源于姬水,炎帝----在宝鸡一带 颛顼----黄帝之孙;帝喾----黄帝的曾孙;禹----是黄帝的玄孙

      姬旦:既周公,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也就是今天的*县,故称周公。武王死后辅佐成王。制礼作乐,为西周制定官制和其他各种典章制度。

      姬发:既周武王,西周开国君主。周文王之子。灭殷商建西周。

      赢渠梁:既秦孝公,战国时秦国国君。颁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统一度量衡。

      赢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十三岁时继秦王位。后免吕不韦相国职,开始亲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灭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并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秦。

      蒙恬:秦名将。祖先为齐国人,祖父,父亲皆为秦将。秦统一后率30万人北击匈奴,筑长城,修直道。后胡亥与赵高矫诏杀扶苏,并逼蒙恬自杀。相传蒙恬发明了毛笔,但可能应为毛笔的改良者。

      杜预:西晋将领,学者。他认为忘战必危,勤于讲武,又博学多能。当时被称为“杜武库”。

      白起----战国后期军事家,又称公孙起,眉(今陕西眉县东)人

      刘彻:西汉武帝,景帝之子。实行推恩制。分全国为十三州。禁止私人铸钱,统一币制,制五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放弃和亲政策,和匈奴之间连年作战,击溃匈奴主力。派张褰出使西域。兴修水利。推行代田法。创建太学。为史上一代明君。

      宇文恺:原籍朔方夏州,今陕西靖边人。主持修建宗庙,宫殿,陵墓,广通渠等,并策划修建隋新都大兴城。后又奉命修建东都洛阳城。其设计理念对当时及后世周边国家都城的设计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李世民:公元559年生649年卒,公元626年至649年在位。唐高祖李渊次子。隋末,李源为太原留守,李世民劝其反隋。李渊称帝将李世民封为秦王。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不久即皇帝位。为史上一代明君。

      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史有[房谋杜断]之美称。世称唐之贤相。贞观四年病逝。

      长孙皇后:唐太宗皇后。长安人。遗命不厚葬不起山陵。与太宗合葬于今礼泉县之昭陵。

      张俭:京兆新丰人。唐初为右卫郎将,代州都督,营州都督,后封皖城郡公。

      阎立本:京兆高陵生人。阎立德之弟。主持修订多种医书,对*医药学有相当影响。

      周兴:长安人。唐酷吏。后被来俊臣所逼流放于岭南,路上被仇家所杀。

      20 怀素:京兆府人。律宗三派东塔宗创始人。

      韩思复:京兆长安人。任吏部侍郎,襄州刺史。一生为官清廉。

      李隆基:又称唐明皇。睿宗之子。他统治时期为*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后因安史之乱,返回长安后被肃宗迁居于西内太极宫最终抑郁而死。

      王昌龄:京兆人。唐时诗人。

      苏武----西汉义士 班彪、班固、班超、班昭----西汉大将之家

      张骞----西汉外交家 霍去病----西汉大将

      孙思邈----药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窦融、窦固----东汉初大臣,扶风*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 司马迁----历史学家,陕西韩城人 (唐都西安)

      李靖----唐初军事家,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 郭子仪----唐代大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

      阎立本----唐代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 王昌龄----唐著名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寇准----北宋政治家,华州下(今陕西渭南东北)人

      司马迁----历史学家,陕西韩城人 (唐都西安)

      郭子仪----唐代大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

      白居易----唐著名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颜真卿----唐著名书法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王嘉胤----陕北人;李自成----米脂人 张献忠----陕北人

      褒姒----历史上第一个美女

      吕布----陕北绥德人,貂蝉----陕北米脂人

      隋朝两位皇帝杨坚杨广,还有梁山好汉时阡

      陕西名人(现代)

      柳青----现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创业史》等 雷抒雁----陕西泾阳县人,当代著名诗人,代表作〈小草在歌唱〉等

      贾*凹----陕西丹凤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浮躁》等

      路遥----陕西清涧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凡的世界〉〈人生〉等

      陈忠实----西安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白鹿塬〉等 顾长卫----导演《孔雀》

      张艺谋----陕西西安人,*当代著名电影人。主要代表作有《一个和八个》、《红高粱》、《英雄》、《活着》、《老井》《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等

      黄建新----陕西西安,*当代著名电影导演。主要代表作品有《错位》《黑炮事件》《背靠背,脸对脸》《站直喽,别趴下》《红灯停,绿灯行》《谁说我不在乎》《说出你的秘密》等

      赵季*----生于甘肃*凉,后西安人,当代著名电影音乐家,与张艺谋多次合作

      刘文西----籍贯浙江,后西安人。当代著名画家 李若冰----s陕西泾阳人,当代著名画家

      田亮 陕西西安人 素有跳水王子称号

      秦始皇

      千古一帝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刘彻

      西汉第七位皇帝

    [阅读全文]...

2022-03-16 22:12:31
  • 陕西著名风景骊山的由来

  • 著名,风景,陕西
  • 陕西著名风景骊山的由来

      导语:骊山是陕西省有名的风景区之—,山上四时有不凋之树,三春有飘香之花,景色迷人。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骊山的由来,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一、骊山的由来

      (一)

      骊山的由来陕西省临潼有一座大山,名叫骊山。民间传说这座山是由一位仙女化成的。

      传说远古时天塌地陷,百姓遭难。天神骊山老母带着两个女儿下界来炼石补天。

      骊山老母和大女儿炼石,小女儿变成一匹飞马驮着母亲和姐姐飞上飞下,最终补好了天。可是,有一条黑龙又从被天砸坏的地底钻了出来,用洪水淹没了大地。骊山老母和两个女儿又制服了恶龙,拯救了人们。然后,她们开始炼石补地。

      等把地补严后,小女儿由于疲劳过度,没有来得及变过本相就卧在地上休息了。等她一觉醒来,看到四周山清水秀,环境优雅,就决定留在这里。她变成了一座大山,样子很像一匹黑色的骊马卧在人间。这就是骊山。

      (二)

      相传在秦国宣太后芈月之前,骊山原本叫丽山,后被秦国宣太后芈月改名为骊山,秦国宣太后芈月为了祭奠情人义渠王翟骊,故而改为骊山。

      二、重阳节与骊山的传说

      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户人想,我*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三、骊山简介:

      骊山(Líshān)位于西安临潼区城南,属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最高峰九龙顶海拔 1301.9米,由东西秀玲组成,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而得名。骊山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锦绣,故又名“绣岭”。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有“骊山晚照”之美誉。

      上山有台阶路3200多米,先来到骊山半山腰“斑虎石”处,便见兵谏亭,是为纪念西安事变而建。过后,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站在亭的北侧,整个华清池*在眼前,一目了然。再往前便到西绣岭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为骊山著名道教官观。相传,唐玄宗两次在此见到老君降临阁内,故此称之为降圣阁,也叫朝元阁。殿内原供奉白玉老君像,“安史之乱”时,像的正身被烧裂,双手也被盗,现玉像保存在陕西博物馆内。由老君殿转往东,就到西绣岭第二峰上的“老母殿”。此殿是为历史传说中的女蜗而建的。再往东便到西绣岭第一峰上的烽火台。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当犬戎攻入骊山,幽王再下令点燃烽火,各诸侯却无人来救,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过了烽火台后往东即到东绣岭上的“石瓮寺”。因寺的西面岩石受流水冲击而形似瓮,故得名“石瓮寺”。据传,该寺建于唐开元年间,用造华清宫所剩的材料予以修建的。接着来到位于东西绣岭之间的石翁谷中的“遇仙桥”。据说,此桥为唐代所建,是一座长5 米,宽2.4米,高5米的单孔石拱桥。相传,古代有一考生,赴京赶考行至此桥,得仙人指教,幸运考中,此桥由此名“遇仙桥”。

      骊山风景秀丽,相传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太宗营建宫殿取名“汤泉宫”,唐玄宗再次扩建取名华清宫,因以温泉为特征,又称华清池。1982年4月基建开挖地基时发现唐华清宫御汤建筑遗址。经考古专家发掘整理,在4200*方米面积内发现5个汤池遗址,并确认它们分别是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尚食汤和星辰汤,分别为皇帝、贵妃、太子、大臣的御用浴池遗址。在这些遗址上建成“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于1990年10月正式开放。华清池内的五间厅是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时,蒋介石住地。

      唐代鼎盛时期的华清宫在“安史之乱”(8世纪中叶)后规模大为缩小。今天的华清池是在清代建筑的基础之上经过多次修缮、扩建以及发掘复原唐代遗址后形成的。它只相当于唐华清宫的核心部分,占地面积85560*方米,分为东区、西区和中区。现在骊山加强了植树造林的工作,原有的遗址也得到保护。现在山下建有华清池公园 ,温泉疗养院,山上有缆车连接老母殿和烽火台,山中景色可尽收眼底。

      骊山也是秦始皇陵墓所在地。

      主要景点

      华清池

      骊山风景秀丽,相传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太宗营建宫殿取名“汤泉宫”,唐玄宗再次扩建取名华清宫,因以温泉为特征,又称华清池。

      景点风景照片(12张)

      1982年4月基建开挖地基时发现唐华清宫御汤建筑遗址。经考古专家发掘整理,在4200*方米面积内发现5个汤池遗址,并确认它们分别是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尚食汤和星辰汤,分别为皇帝、贵妃、太子、大臣的御用浴池遗址。在这些遗址上建成“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于1990年10月正式开放。

      华清池内的五间厅是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时,蒋介石住地。

      骊山陵墓

      骊山陵墓也就是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约40公里的秦陵村(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西安市以东约35公里),它南依骊山的层恋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陵园总面积为56.25*方公里。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

      鸡上架

      从石瓮水潭处攀援西行,到鸡上架。这里是从东绣岭通往西绣岭的一段险道。游人到此,手足并用,盘旋而上,如同鸡上架一般,故而得名。

      牡丹沟

      从饮鹿槽向西,即是一条深沟大壑,当地人叫它牡丹沟。沟中有泉,名曰“美泉”。据说,用这股美泉浇灌的牡丹,花色特别娇艳。唐玄宗喜欢牡丹,他曾在牡丹沟开辟牡丹园,由当时精通园艺的花师宋单父培植。据《花经》记载:“种花万本,色样各殊。”

      达摩洞

      烽火台北面约200-300米处,有一深5米、高2米、宽3米的洞穴,这个洞相传乃是印度佛教达摩的弟子镇山王在此凿洞苦修,人称达摩洞。

      秤锤石

      从石瓮谷遇仙桥下行的途中,有一块高5米左右,上小下大,状如秤锤的大石头,千百年来,无论遇到怎样的大洪水,它却稳稳地站在谷底,岿然不动。传说此石为“二郎神杨戬”称骊山的秤锤,故称之“骊山秤锤石”。

      饮鹿槽

      在今朝元阁西一片*地上,有一长300厘米、宽92厘米、高56厘米的大石槽,相传为唐时驯鹿饮水的地方。老子的坐骑是长生鹿,按此说,或为当年老君饮鹿的石槽,或为后人附会传说所造。《津阳门诗》有“长生鹿瘦铜牌重”句,“饮鹿泉边春露”句。

      日月亭

      位于兵谏亭与晚照亭之间,取*日月同辉之意。内檐彩绘骊山各主要景点图案,让游人在休息的同时,感悟骊山深厚的文化内涵。

      翠荫亭

      又名翠云亭,唐华清宫著名景点。宋朝李埏有绝句赞誉“一别骊山岁已深,林花依旧绣岭岑,归寻当日新开路,隐约苔痕下翠荫。”

      舍身崖

      在东侧山谷中,有一座孤立的山峰,顶部为6*方米的*台,寸草不生。山峰四周峻峭,犹如刀削一般。其上刻有“舍身崖”三字。清人周灿《游驱山东绣岭记》云: “敬虚和尚易其名曰护生崖。”

      兵谏亭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携夫人*来陕,以游山玩水为名,布置大规模的剿共活动,期间张、杨两位将军在洛阳、西安、临潼等地数次劝谏蒋“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张、杨带兵对华清池形成包抄之势,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后,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气亭”,**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

      烽火台

      古代战时传递战报、调兵的设施。相传西周末年,周幽王娶了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名曰褒姒,可遗憾的是褒姒自进宫以来从未开言一笑,于是周幽王便采纳了奸臣虢石父的计谋,无故点燃狼烟,引得四方诸侯前来救驾, 当众诸侯汗流浃背赶来时,见到的却是烽火台上的灯红酒绿、歌舞升*,于是愤然离去。这时,褒姒看见众臣的狼狈样,果真“扑哧”一声笑了。为此周幽王大大奖励了虢石父。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西周。当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时,却无人来救,西周至此灭亡了,从而留下一个“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这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老母宫

      位于骊山西绣岭第二峰,这座庙宇在历史传说中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创始人女娲氏而修建的,相传女娲“攥黄土做人”,创造了人类, 三皇五帝均为其子孙,她又在骊山炼石补天,劳苦功高,后世人尊称她为“骊山老母”。她死后,人们将其葬于骊山之阳(今蓝田县境内),又在骊山上修女娲祠纪念。据载,女娲本为骊山附*一名杰出的氏族首领,每当农历6月13日,四方群众携床单干粮,夜宿骊山,祭祀老母。

      老君殿

      老君殿(朝元阁)老君殿始建于唐代, 唐高宗李治因老君姓李,且为道教始祖,认为和其同宗,更加敬之,被认作先人,上了封号,相传唐玄宗游幸华清宫时,两次在此梦到老君降临阁内,因此称为 “降圣阁 ”,又称 “朝元阁 ”。殿内原供奉着白玉老君像,是唐代西域著名雕像家元迦儿的杰作。华清宫朝元阁遗址,原是敬奉老子的地方。殿内原有的老子石刻像,艺术价值很高,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院内。玉像造型细腻,刀法简练,神态逼真,充分显示了*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丰富想象力。

      三元洞

    [阅读全文]...

2022-02-18 07:01:43
  • 陕西方言读古诗146句

  • 陕西,经典
  • 霍氏吟诵与关中方言散文

      正当我们研究关中方言与秦域文化关系的时候,喜获霍松林先生《月夜》吟诵调的录音。听来简单,似乎*常,或者说只是即兴吟诵的自然而为,并不起眼,实则是一首内涵丰富、很有诗韵学术价值的吟诵艺术资料,不可小视。

      这个吟诵调,无疑是他从父辈那里听来、学来的,虽然只是教育承传(心传口授)的一隅,但这样的承传,却有着更深一层的积极意义。

      这是我们在为先生吟诵调记谱中得来的一点感悟(见霍松林吟诵《月夜》曲谱寒雷义燕记谱整理)。

      就一位国学大师而言,他不仅是一位博学多能、满腹经纶的学者,教授,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继承、传递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实实在在的传承人。不只是知识的上下承传,还有包括古诗吟诵艺术在内的口传心授的教育承传。

      在中国古代,以孔子为代表的教育家,在讲授诗歌、诗学的诗教中,特别重视诗教与乐教的紧密结合。此所谓“弦歌”的缘起。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创造!即使在今天,也应该大力倡导。这是由于,自古到今,诗、歌、乐总是密不可分的。

      按作诗的要求,必须用词简练,节奏分明,字句排列,大致整齐,而且语尾字,一定要讲究押韵,这就是诗歌音乐性之所在。这种文学形式,不是文人的凭空创造,而是从民歌的歌唱性中学来的,是从两三千年前的《诗经》、《乐府》承传而来的。这也是许多唐诗、宋词、元曲被应用于“歌唱艺术”中的的“源”和“根”。

      以此来审视霍松林先生对唐诗的吟诵之调,就有了对诗歌“索根探源”的依据和更深一层的意义了。

      这里有一个诗歌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可以这样说,歌唱性的诗歌,是用语言来表达的,而其歌唱性,却源于歌唱人所运用的方言。所谓对诗的“吟”,“诵”,“唱”,只不过是“吟”,“诵”,“唱”者对自己所运用的语言(方言)的语音、声调夸张与艺术加工而已。

      我们多次讲过,作为交际工具的方言,是该方言区一切民间文艺的基础。秦腔的基础方言,是关中话;豫剧的基础方言是河南话。京剧、晋剧、川剧、越剧、粤剧,都是以当地方言为基础的,毫无例外。

      现在,我们听听霍先生的《月夜》吟诵调,是以哪个方言为基础的呢?多数听者会明确回答:关中方言!

      对啦,没错!

      我们所记录的这个吟诵调,从本质上讲,是忠实于霍先生的原始录音的。只是把霍先生的吟诵,按旋律、节奏要求,更加规整化和音乐化了。

      为了使其两相紧密对照,能有一个听觉上的连续感,经测音,采用了他用关中方言的自然音高(E调)记谱、打曲,加了过门,放慢了速度。如果仔细聆听,你一定会听出它那“似曾相识”的关中秦腔、迷胡、劝善和类似《绣荷包》《四六曲》的味道来的。对用惯、听惯关中话的陕、甘(陇东)人来说,自然就有了“乡里乡亲”的亲切感。

      何以如此?就是源于他的吟诵调,是来自关中方言。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对杜甫这首《月夜》诗,各地(如北京、河南、四川、广东)读者,会有用各地方言吟诵的不同的音响效果和韵味。如北京味,河南味,四川味,广东味是也,但经霍先生一读,就是陕西关中味的了。

      霍先生虽是甘肃天水人,但当地的方言却属于自古形成的秦域关中语系,即源自陇东的泾渭流域的关中方言。与这一带方言相应的秦腔、民歌小调、曲子、陇东道情等,亦与今陕西关中的同类演艺艺术想通或相溶。可见,方言对同一方言区民间艺术的影响,是何等之烈!

      这便是霍先生吟诵调的方言基础。

      比起普通话,关中话与普通话,调类相同,而调值有异。其对应规律是:

      普通话的阳*声与关中话的阳*声相同或相*,而其他三声则相异并大相径庭。关中话的阴*,读低*调,*似于普通话的上声调;关中话的上声调,读高降调,*似于普通话的去声调;关中话的去声调,读高*调,相当于普通话的阴*调。

      如用关中话来读普通话,“阴、阳、赏、去”四个字,犹如关中话里的“印、阳、商、取”。

      “今夜鄜州月”句,用关中话,各应读阴*(今),去声(夜),阴*(鄜),阴*(州),阴*(月)。但需要提及的是这个句尾的“月”字,它在普通话中,是读去声(仄声)的,但在关中话里却读的是阴*声。这是此诗首联中最相异的字调。从语调或音乐旋律走向上来看,说关中话的霍先生,只能用把它读成低降调的阴*声了。

    [阅读全文]...

2021-12-09 06:43:06
  • 陕西春节*俗

  • 陕西,春节
  • 陕西春节*俗

      春节是*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下面为大家带来陕西春节*俗,快来看看吧。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安。”

    [阅读全文]...

2022-07-10 03:47:39
  • 陕西省的特产

  • 旅游,美食
  • 陕西省的特产

      特产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有文化内涵或历史,亦指只有在某地才生产的一种产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陕西省的特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枣枣

      枣枣是陕西省榆林县的特产。嘉县红枣果实大,圆柱形,一般长3.7厘米,直径2.4厘米,皮厚,红色浓,果点不明显,果面*坦,顶部稍凹,凹陷较深。果肉呈白色、厚、小、甜、大。佳县是陕西省最北端的县,位于黄河的边缘。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降水少。土壤类型以黄土层为主,土层深厚。北部丘陵沙区有风成沙土,东部黄河土石山区有红土、硬黄土、风化石质土。各种气候条件均适用于优质枣的生长。

      2、西峰酒

      西丰酒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柳林镇生产的一种地方传统酒,古称秦酒、柳林酒。它是*四大名酒之一。西丰酒以其"醇厚典雅、甜美清新、和谐、清新长尾"和"无头、无喉、回味宜人"的独特风格而备受赞誉。陕西西峰酒业有限公司位于凤翔县柳林镇市。地域辽阔,水质优良,产品丰富,酿酒效益独特。是*著名的白酒生产城市和著名的白酒生产城市。它自古以来就以它的美酒闻名。

      3、陕西苹果

      陕西苹果是世界著名品牌。它被称为国家庆典,产出质量是*第一。陕西苹果体红色,口感浓郁,甜度高。其主要原因是西北地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乾县是陕西省最好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均日照时数达到2525小时。日照百分率达到76?由于海*面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所生产的苹果色泽鲜艳,口感浓郁,含糖量高,硬度高,耐贮运。在这些条件下,苹果具有良好的色泽和良好的口感。高含水量。

      4、太酒

      太白酒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名酒。"太白"系列各种品牌葡萄酒具有包装高雅、典雅豪华、喜庆大方的特点,是亲朋好友宴请宾客的理想选择。陕西太白酒是以唐代"诗人仙女"李白的'名字命名的,李白喝了太白山的雪水,然后用融化的雪水使之陈酿。眉县Jin Qu镇酿酒历史源远流长。金渠镇位于北谢栈道要塞,是水陆交通的重点。此外,太白山的雪水二醇和丰富的地方产品等有利条件,使酿造业被誉为"天独一无二"和"秦川名城",被誉为"酒乡"。

      5、眉县猕猴桃

      猕猴桃是猕猴桃的果实。猕猴桃因其维生素C含量而被称为水果之王,是水果中最高的,并提供超过每日维生素C需求量的两倍以上。梅县是陕西猕猴桃的最佳保健区之一。梅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海拔在海拔42—3767米之间,年*均气温12.9℃,*均降水量6095mm,日照*均2015.2小时,无霜期218天。每年3月至5月,气候变暖的速度更快,秋季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昼夜温差更为明显。是关中地区秋季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它非常适合猕猴桃的生长。

      6、临潼石榴

      临潼石榴是陕西的一大特色菜。它以色泽鲜艳、皮薄、汁甜、仁软可口、种肥残留少、品质优良而著称。石榴在临潼很受欢迎,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有关。临潼背靠骊山,面向渭河和广西关中*原。还有温泉,气候温和,降雨适中,花期无雾;石榴主要种植在骊山北麓,土壤软,含沙量高,渗透性好;渭河温泉水汽化,空气湿度增加;夏季昼夜。温差较大。这种气候和土壤条件为石榴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7、洋县黑米

      洋县黑米产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洋县黑米饭成菜,米饭,黑褐色,松驰爽口,味道醇厚,不粘不腻,入口有咀嚼头,香味浓郁,风味独特,易消化。黑米粥,深褐色和紫色,暗醇,晶莹明亮,与玉质媲美。洋县位于汉中盆地东端,北部有秦岭屏障,南部为芭山村屏障。汉江自西向东流过,形成了东南、北三面群山环绕的小流域,中部低*。它具有四个截然不同的季节,相同的热雨季节,温暖湿润,丰富的降雨气候特征,为黑米的生长提供了独特的生态条件。

    [阅读全文]...

2022-05-31 06:53:36
  • 描写青山的诗句有哪些(赞美青山的古诗收藏)

  • 赞美,收藏
  • 1、

    二八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

    ——刘禹锡《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

    2、

    一念清净,烈焰成池。

    ——洪应明 《菜根谭》

    3、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白玉蟾

    4、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6、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黄庭坚《杂诗七首》

    7、

    何时仗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清稗类钞物品类

    8、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水峥嵘。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9、

    天*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白居易《白云泉》

    10、

    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

    ——汤恢《八声甘州》

    11、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范成大《碧瓦》

    12、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13、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李白《清*乐 一名忆萝月》

    14、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15、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阅读全文]...

2022-04-02 01:58:57
  • 陕西的经典民间谚语

  • 谚语,经典,陕西
  • 陕西的经典民间谚语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谚语都不陌生吧,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更强,更通俗易懂。你知道经典的谚语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西的经典民间谚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枣芽发,种棉花;椿树发卧下老鸦,赶紧种花。

      小碗儿吃饭,靠天。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

      清明玉米谷雨花,谷子播种到立夏。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炉子翻身,倒楣。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

      谷雨前种棉花,谷雨后种好豆。

      谷要稀,麦要稠,芝麻地里卧下牛。

      谷返青,不见面,麦返青,压折担。

      饭锅冒烟,迷糊了。

      蚕老一时,麦熟一响。

      百度记了你的名,妒忌。

      1、十处乡风九不同。(西安)

      2、入国问禁,入乡问俗。(咸阳)

      3、出门问路,入乡问俗。

      4、荞麦三棱麦颗尖,千里乡俗不一般。

      5、娶媳妇穿孝衫,十里乡情不一般。(汉中)

      6、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渭南)

      7、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安康)

      8、一弯一曲,一乡一俗。(渭南)

      9、上地肩搭一根绳,出门爬坡靠步行。

      [注]这里说的是神木、府谷等丘陵沟豁地区农村生活*惯。

      10、山高石头多,出门上下坡,路无五里*,担背累死人。

      [注]指吴堡县乡情。

      11、风沙滚滚漫无边,白天还要把灯点;十年九旱秋不收,讨饭要往老山走。(榆林)

      [注]指榆林北部地区昔日乡情。老山:泛指延安一带。

      12、家有三声,日月兴隆。(咸阳)

      [注]三声:指读书声、小儿哭声、织布机声。

      13、庄稼户三件宝鸡飞猪咬娃娃吵。(渭南)

      14、人有三个不如意;蠢妻劣子走扇子门。(西安.*)

      15、关中妇女有三爱;棉花搅团苜蓿菜。(咸阳)

      16、长安女人有三爱;酸杏搅团浆水莱。家家院有葡萄架,吃果歇凉又哄娃。(西安)

      17、高家的好枣刺,余寨的好小于。

      [注]高家、余寨:地名,在淳化县。

      18、徐长村的好苇子,南北居寨的好女子。(咸阳)

      [注]徐长村、南北居寨:地名,在淳化县。

      19、沣河*好苇子,牛东第五桥好女子。(西安)

      [注]牛东、第五桥:地名在户县。

      20、*锅盔*面,*姑娘真好看。

      21、诸村杨村堰河村,马王沙庄草场村,好货出在杨柳村。(宝鸡)

      [注]好货:土语,这里指漂亮姑娘。杨柳村,蚊山县地名。

    [阅读全文]...

2021-12-15 06:14:24
  • 陕西的土特产有哪些

  • 陕西,购物
  • 陕西的土特产有哪些

      陕西省有很多当地特色的特产,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陕西的土特产,欢迎大家阅读。

      凤翔西凤酒

      西凤酒产于陕西翔县柳林镇。此酒属复合香型大曲白酒,“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且诸味谐调,酒液清沏透明,甘润挺爽,有水果香,回味舒畅,以其风味独特跻身于名酒之林,驰名中外。

      相传凤翔县酿酒业始于周秦,盛于唐宋。因凤翔古名雍城,是春秋时代五霸之一秦穆公建都的所在地。从周初以来是民间传说产凤凰公投酒于河的典故。据《凤翔府志》记载,在公元前600多年的秦穆公时期,凤翔就已有美酒佳酿。当地出土的文物中,有属于周朝和战国时期的酒器,说明当时饮酒风气的盛行和酿酒业的发达。唐贞观年间,吏部待郎裴行俭送波斯王子回国路过此地,曾以“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的诗句赞美西凤酒。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凤翔任职时就留下了“花开酒美喝不醉”的诗句。曾有“东湖柳,柳林酒,妇人手”被称为凤翔三绝。

      西凤酒为世界名酒。1910年的清宣统二年,曾参加南洋劝业会的展销评比,荣获二等奖,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评为八大名酒之一。继后,又分别在第二、四、五届全国评酒会上3次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荣获金质奖章。

      蓝田玉雕

      玉雕选料考究,人物作品形神兼备,突出个性;花卉作品形象逼真,突出了*玉雕“巧、俏、绝”的艺术特色。蓝田玉雕工艺品,特别是玉碗、玉镯、酒具等,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体现了秦艺特色。

      歧山挂面

      选用优质小麦特粉,经过揉条,搓条,上棍等十道工序精制而成。面条白细,耐煮味香,携存,食用方便。在清光绪时期是向皇室进贡的地方名产之一。一九三一年曾参加过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在陕西,歧山挂面已形成十多个比较集中的加工基地。

      三原蓼花糖

      三原蓼花糖已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相传曾得到慈禧的赞赏。它样子像鼓槌形,金黄色的表皮有一层白芝麻,里面是蜂窝状糖心,吃起来瓤美味久,松、甜、酥、脆、香。风味独特,成为陕西省传统的名贵食品之一。

      凤翔腊驴肉

      驴肉有补气血,益脏腑等功能,对于积年劳损、久病初愈、气血亏虚、短气乏力、食欲不振者皆为补益食疗佳品。因此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民谚。陕西关中盛产驰名全国的“关中驴”。凤翔腊驴肉选用驴的腿肉精制而成。它色泽红润,质地细密,酥香可口,五味俱佳,百食不厌。自清代咸丰年间起,一直受到各地欢迎。

      老童家腊羊肉

      西安老童家腊羊肉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以带骨羊肉为原料,配以芒硝、桂皮、八角、花椒、草果、小茴香和青海盐为辅料,经过腌肉、煮肉、焖肉等工艺精制而成。它色泽红润,肉质酥烂、膘肉分明,油香不腻,鲜美可口。三百多年来,以其独特风味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

      水晶饼

      水晶饼因其馅芯透明发亮,犹如水晶而得名。早在宋代,它就享有很高的声誉。曾与燕窝、银耳甚至金华火腿齐名。现仍为陕西省的著名特产。其中以渭南出产的“乐天牌”水晶饼和西安德懋恭生产的水晶饼最为出名。它外形美观,油而不腻,具有浓郁的玫瑰芳香,是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

      洋县黑米

      洋县种植黑稻米,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西汉时代,张骞还未出以前,在汉中家乡成固(今陕西城固、洋县一带)读书。有一天,他在柳林内读书困倦,依树入梦,梦中游历了斗牛宫,拜谒文曲星求问前程。文曲星告诉他:“前程万里。”张骞又问何时发迹。文曲星答曰:“汝见黑米之日,即发迹之时也。”从此以后,张骞除了苦读诗书外,常去河畔寻找黑米。三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在野稻中找到一株灰色稻穗,剥开稻壳,果然是黑米。张骞正巧就在这一年出仕。据说,张骞发现的黑米,就是流传至今的洋县黑米。由于黑稻米味美,所以,自西汉汉武帝时代开始,直到清朝末年,洋县黑米均是向帝王进献的贡米。庚子之变,尽管慈禧太后如丧家之犬,仍然念念不忘洋县黑米之香,下令进奉。

      洋县黑米色泽乌黑,内质色白,煮成粥为深棕色,味道浓香,营养价值甚高。据1981年陕西省粮油检测站化验分析:黑米含蛋白质8.5%,比普通大米高1.7%;含赖氨酸等八种氨基酸,比普通大米高15%。另据商业部有关部门化验分析:黑米每百克内含维生素B10.21毫克,B20.16毫克,含脂肪2.8%,另外含磷、钙、铁、锌等无机成分也比较高。常食洋县黑米,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强身、明目活血的作用。若用洋县黑米与陕北红枣煮粥,更是味美甜香,被人们称之为“黑红双绝”。用洋县黑米配以白果、银耳、核桃仁、花生米、红枣、冰糖、苡米做成“黑米八宝粥”,是难得的高级滋补美食。如能长期服用,可以益寿延年。

      陕西晋枣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今陕西一带)和晋国(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带)是相邻的两个强国。它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但是有时为了各自的利益,两国国王又常常互相利用,甚至彼此通婚,结成亲家。晋国国王晋献公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秦穆公。结婚时,晋王以本国特产——枣树,作为女儿的嫁妆陪送到秦国。从此,晋国的枣树在秦国的彬县生根、发芽、结果。

      晋枣色泽殷红,个大核小,皮薄肉厚,香脆干甜。最大的晋枣比鸡蛋还大,重达一两。它不仅是美味可口的果品,还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滋补品。 鲜枣含糖量20.6%,干枣含糖量达70%多,含多种维生素14%,可食部分占果实的80——90%。

      临潼石榴

      临潼石榴具有悠久的历史,引进初期,先在京都长安(今西安)御花园的“上林苑”和骊山的温泉宫(今华清池)内种植,是供皇子后妃观赏的。东晋潘岳称之为“天下之奇树,九洲之名果”。到了唐代,长安周围石榴栽种已有相当规模。临潼在长安以东二十五公里的地方,南依骊山,北跨渭河,自然条件极宜石榴生长,加之长期培育,形成临潼石榴的优良品种。

      临潼石榴共有十七个品种,根据植株状况,叶形大小,果实色泽和口味甜酸,可分为普通石榴(食用种)和花石榴(观赏种)两大类。两大类中又有红白之分:红石榴嫩梢、叶柄、花、果、皮和籽粒呈红色;白石榴除梢叶同于红石榴外,花、皮、籽粒均呈黄白色。普通石榴按果汁又可分甜、酸两个品种群。甜石榴中有“临潼净皮甜”、“临潼天红蛋”、“临潼鲁峪蛋”三个大品种;酸石榴中有“大红酸”和“鲁峪酸”两个大品种。普通白石榴目前仅有甜石榴一种,即“临潼三白”,它因花瓣、果皮和籽粒均为白色而得名。这种石榴味道纯甜,品质最佳,被评为“冰糖石榴”。

      临潼石榴个大皮薄,子大核软,汁多渣少,酸甜适口。全身是宝:果实可供鲜食,制作果酒、果汁;果皮提炼单宁,或做天然染料;根、果皮、花、叶可以入药,具有收敛、止泻、杀虫等功效。

      黄桂稠酒

      黄桂稠酒选用户县秦渡镇的糯米,湖北荆门镇的小曲为原料。在酿造中,工艺精湛、严格操作,要求手净、料净、用具净。先将糯米在水中浸泡四小时,然后将米淘出,倒入蒸笼中,大火蒸约十五分钟,米到八成熟离火;再用水冲洗,待米晾干后倒在案上,拌入酒曲,而后装坛封闭,使其发酵。发酵期要保持三十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三天后即可成酒,在整个酿制过程中,从糯米淘洗到拌曲、装坛、压酒等十多道工序,都有明确的规程,丝毫不含糊。饮用时根椐需要,从坛中取出酒醅,加适量的洁净凉水倒入罗筛过滤,放在水锅中加热烧开,并调入黄桂、白糖,即可热饮。因其汁稠、醇香、绵甜适口,酒精含量在15%左右,后来,人们在酒液中配以中药黄桂,使酒味有黄桂芳香,故取名“黄桂稠酒”。具有健胃、活血、止渴、润肺之功能。饮用此酒有益于身体健康。

      八千里豆腐干

      “八千里”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八千里”牌豆腐干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和陕西省中小企业名优产品;多次荣获省、市、县表彰奖励;连续5年被陕西省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信得过品牌,并在陕北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目前,“豆腐干”产品已成为甘泉县的“名片”。

      甘泉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99年9月,是以生产“八千里”牌甘泉豆腐干、鲜豆腐为主、兼营其它豆类食品开发加工的民营企业。该公司充分借助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出产优质双青豆、大豆以及优质的美水资源优势,在继承原有甘泉豆腐干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开发研制出20多种豆腐干系列产品及鲜豆腐系列产品,其中麻辣、孜然、五香、香辣、三鲜等系列豆腐干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目前,“豆腐干”产品已成为甘泉县的“名片”,形成了品牌效应,带动全县1.3万户豆业种植农户发展双青豆种植,仅此一项年户均实现增收 1800元 。

    [阅读全文]...

2022-01-01 09:28:53
  • 陕西农村结婚*俗

  • 农村,结婚,陕西
  • 陕西农村结婚*俗

      如今,在农村还流传着很多的风俗,各地的风俗都有当地的特色,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陕西农村的结婚风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陕西农村结婚*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关中婚俗

      过去在关中,婚姻全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娃娃亲”特别盛行。父母在娃娃长到十二三岁时,就托媒人给娃订了婚(当地男娃叫“占媳妇”,女娃叫“寻主儿”),娃娃亲一旦订妥,双方就不能随便翻悔。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娃娃亲愈来愈少。娃娃长大后。自由恋爱,只不过还要有个中间人“介绍”一下。定婚之后,双方商定一个“吉日”准备结婚。男方修整布置新房,女方准备嫁妆。

      过去结婚,仪式繁琐。迎娶时,男方去7人(6男1女),拉着箱子,提着篮子,内装猪肉5斤,公鸡一只,酒一瓶,红帖一个,到女家后送上红帖,女方以酒*招待。

      新娘上花车,多由*辈兄长背到车上,鞋不着地,脚不沾土,上路后撒“路帖”,(用红帖纸剪成碎片边走边撒以之引路),女方家有送女客人,一般视亲戚多少定人数。大多数在40——50人之间。花名为避邪。此时新郎出门迎车。新娘下车后由执事人撒麦草节于新娘盖头布上,随撒口中随念“一撒草二撒草,三撒媳妇下了桥”;“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新娘下花车,踩着芦*,由男方嫂子陪送到洞房。然后男方开早饭请亲戚朋友吃臊子面。

      中午时分,几声炮响之后,新媳妇在嫂子陪送下,行至堂前,行拜堂礼。一般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拜夫妻,四拜亲戚朋友。拜完堂即开午饭,以酒菜为主。饭后,新郎新娘进入洞房,由一位能说会道的中年妇女铺床,边铺边说:“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后生女郎;富贵双全,永远吉祥。”

      现在结婚,仪式大大简化。男方带上红包(内装多少不等的钱),用车去迎接新娘子。经过一番热闹的嬉闹,新娘和女方客人来到男方家里,然后举行“文明婚礼”;放鞭炮,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向双方父母,来宾鞠躬,双方家长,来宾讲话,新人家少恋爱经过,送新人入洞房等。大家喜欢在新人介绍恋爱经过时,故意提出一些刁钻古怪、引人发笑的问题让回答,使气氛更加欢乐热烈。

      结婚三天后,新娘要回娘家,称为回门。由新郎陪同,提一篮子20个礼馍。中午吃饭时,嫂子身份的妇女故意刁难新郎,第一碗臊子面做得十分咸,放在新郎面前,老实地端起就吃,再咸也得硬着头皮吃下去,而机灵地便会找话题把这一碗递给岳父。岳父一吃感到很咸便叫女儿端走,嫂子地计谋也就落空了。

      吃完饭,村里妇女开始耍女婿。那些嫂子,每人手里拿一草圈往新郎头上套,新郎既要亲热地笑,也要机智地躲。老实的,往往头上套了四五个。这个风俗带有检验新郎是否聪明伶俐的目的。

      (二)陕南“亮针线”、“认大小”

      “亮针线”是指新娘结婚后第二天,在堂屋展出陪嫁的刺绣,缝纫等针线活,让人们观赏、评论。针线活一般有绣花枕头,扎花袜垫,信岔、锈鞋等。亮针线后接着是认大小,行礼拜。执事者把叔伯兄弟,妯娌亲戚,按名单排列亲疏长幼次序,一一唤到堂屋相认。执事者一边介绍,一边端盘收礼,新娘叫声叔、伯、舅、然后送其一件针线礼品,受礼者马上往盘子里放一红包(内装礼钱),由执事者唱明钱数,交给新娘。这一仪式其实质是该家族承认新娘已成为其新的成员。

      (三)陕北迎新娘、戏姐夫

      陕北男女结婚时,迎亲队伍十分壮观,前边有吹鼓手开道,后边有新郎擎酒相送,一行队伍浩浩荡荡踏得山沟里黄土飞扬。崖畔畔,山梁梁,到处是人观看。由于山大沟深,迎亲队伍有时得走两天时间。晚上,还要在途中得村子里住上一宿。不论歇在哪个庄里,村里人十分高兴,安排食宿。

      迎亲人数也有讲究,迎人送人的婆姨应为双数。男方去多少人迎亲,女方也陪多少送亲。迎亲队伍中,婆姨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男人头扎崭新得白羊肚毛巾。但是深藏在花轿中的新娘,却身穿旧羊皮袄,怀抱押轿娃娃(一个6、7岁男娃),用锅底黑把脸涂得黑漆一般,据说是为了在路上逃避魍魉鬼怪得拦截。

      一声炮响,新郎所在得村庄霎时沸腾起来。男女老少涌到畔上来迎接。吹鼓手鼓着腮帮子吹唢呐,十几分钟不换气。迎亲队伍走进院子,随着司仪“落轿”一声喊,鞭炮齐鸣,唢呐高奏。新娘踩着毛毡进入洞房窑。洞房窑陈设一新,前有供桌,桌上搭红衣,放米和猪肉。司仪待新娘时窑后便宣布拜天地。司仪唱道:“一拜神灵送福来,二拜四方甲乙丁,两家儿女合婚姻,一年四季永安康。三拜公婆福寿唱,钱财万贯有牛羊······”

      拜完天地,新娘新郎抬上米斗进入洞房,新郎接去新娘得盖头,一位老年婆姨为新娘上头,一边梳一边唱“头一木梳长,二一木梳节节长,张家得女子跳过王家的`墙。对对核桃对对枣,对对儿女满炕炮。养女的,要巧的,石榴牡丹铰得好。养小子,要好的,穿长衫,戴顶子······”唱完后把新娘子头发盘成髻子挽起,最后叫二人喝交杯酒,开始闹洞房。

      结婚三日,新娘携新郎回门。新郎最怕的是小姨子戏姐夫。新郎刚一进家门,眼尖手快的小姨子,趁姐夫不防之际,将锅底黑抹姐夫一脸,意为新娘到男方家受了气,回门非得偿还不可。当然,这是一种戏谑。回门姐夫须得在岳父家住一晚上。第二天一早,为了考察新郎心眼多不多,小姨子做回门饺子,盛情招待姐夫,回门饺子里分别包着花椒、辣面、冰豆、干草节。老实一点的夹着就吃,往往会受捉弄,“丈母娘疼女婿”,会出来解围,用另一碗换下来,小姨子可开心哩!

    [阅读全文]...

2022-07-03 21:20:56
  • 陕西中秋节的*俗

  • 陕西,中秋节
  • 陕西中秋节的*俗

      江苏中秋夜得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陕西中秋节的*俗,希望对你有帮助。

      陕西*俗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在陕西的中秋节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拜月

      拜月,也叫做“圆月”。当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明月悄悄地升起来的时候。这时清风徐来,虫声唧唧。人们按传统的风俗*惯,在庭前、院落设立香案,摆上应时的瓜果,如西瓜、甜瓜、枣、梨、苹果、石榴、葡萄、山楂、板栗等,还摆上节日的特制食品——月饼,以及毛豆等熟食品。面对明月,全家人等,焚香礼拜,这就是相传已久的拜月活动。

      中秋拜月,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寄托着人们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祝福和思念。

      所以在外工作的人员,要尽可能回家参加圆月活动。如果路途遥远,不能回家,家里人会给留下一份“团圆饼”或月饼,作为节日的礼品送给他。

      拜完月后,全家人等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瓜果、月饼,一边谈叙天伦之乐事。介绍生活知识,谈论生产经验,内容十分丰富多采。特别是从外地归来的家人,谈及外地风光、文物、传说,是多么生动而有趣的啊!小孩最爱听传奇式的故事。拜月活动一直持续到夜阑人静时分。

      中秋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食品和礼品。吃月饼的风俗,始于唐代,到了宋代兴盛起来。《燕京岁时记·月饼》载:“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宋苏东坡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可见那时的月饼,已经和现在的月饼,不差上下。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和发展,月饼的花色品种不断翻新增加。有广式月饼、苏式月饼、秦式月饼等。

      中秋节送月饼的礼仪十分讲究,一般是晚辈给长辈送。新结婚的女婿给丈人家送节礼,至少要送四色礼(礼馍、月饼、烟、酒等四样礼),丈人家招待女婿视家境情况摆宴*,和过红白喜事一样的体面。其他亲朋的送礼,根据亲疏关系、家境情况送礼,但都得有月饼,月饼是中秋节具有特色的礼品。

      团圆饼(馍)

      团圆饼(馍),即家庭自制的大圆月饼,用精麦面做制三至五层的大圆饼,每层周围雕塑着各式各样的花朵,用鏊锅烙制而成。此饼看起来十分美观,象征着家庭大团圆。拜月时作为向月亮的献礼,拜月后分而食之。一家有多少人,切成多少块。合起来是一个大圆饼(团圆);分开时一人一块,表示大团圆,全家人通力合作的意思。

      烙团圆饼,在延安有传统的*惯,佳节将至,家家户户忙个不停,用芝麻、核桃、花生仁作馅,用铁锅或月饼鏊子烙制。

      陕西乾县人民于每年中秋节、烙制“团圆馍”,大似锅盖(铁锅口径1尺8寸以上),形圆光边,号称“乾县锅盔”,是驰名国内的食品。中秋节这天,祭罢月后,按全家人数切成若干块,每人一块,在外工作的人员,也给留一块。

      其它风俗

      在农村,群众还有“烙团圆饼献月亮”的*俗。晚上月亮刚一升起,一家烙一个大圆饼,内夹糖芝麻,压有云、月图案,做上花边。最大着直径2尺有余,连同红枣、水果一起盛在大盘内,放在院子正中,全家人围坐一起,老人给小孩讲常娥奔月的故事,大人们则话丰收团圆,直至月上中天。祭月完毕,老年人才将饼切块分给每个人。以庆贺全家的团聚,如有人外出不在,就把那一份留下,表示牢记亲人,虽走犹在。

      城里人没有祭月的*俗,但有八月十五送月饼的*惯。儿女给父母送去月饼,晚上聚在一起,边吃边赏月。

    [阅读全文]...

2022-07-08 02:51:51
陕西青山的古诗 - 句子
陕西青山的古诗 - 语录
陕西青山的古诗 - 说说
陕西青山的古诗 - 名言
陕西青山的古诗 - 诗词
陕西青山的古诗 - 祝福
陕西青山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