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扬州山光寺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扬州山光寺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扬州山光寺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扬州山光寺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描写扬州的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扬州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扬州慢》
作者: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4.《忆扬州》
作者: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5.《解闷十二首》
作者: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6.《维扬竹枝词》
作者:黄慎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7.《扬州》
作者:郑板桥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8.《登岸见新秧弥望》
作者:黄文阳
水田漠漠碧如油,遍插新秧卜有秋。
一望青青青不断,绿杨回首忆扬州。
9.【遣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0.【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1.【赠别二首(其一)】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长柳青石水连延,亭台莲绽月月芳,
船送一曲扬州事,醉忘吾乡是浦江。
12.《颂瘦西》
瘦西湖上几明月?谁更桥穹深处寻;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历来写景的各种方式方法,如正侧写法,点面写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些都是文学基本常识,我们这里就不作普及了。
我们找一首写景色的诗,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完成写景这个工作的,同时也对比着找一下为什么我们今天很难写出唐诗味道的原因。
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唐诗,仄起不入韵,押*水韵“十一尤”部,第三句和第七句都使用了“鲤鱼翻波”的变格。这些我们前面都讲过,我们这里主要聊景色描写,就不做*仄详析,有需求的可以去看本人其他关于*仄的文章。
至于修辞手法从古到今都差不多,这里默认大家都知道对比、重复、比喻、夸张之类的写作技巧,我们只看唐诗如何展开写景。
标题《提扬州禅智寺》点名了地理位置,这就在扬州城外禅智寺写的诗。
首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两句从环境写起,顺便交代时令。“雨过一蝉噪,”是什么意思?刚刚雨停,就有一只蝉聒噪起来了。注意为什么是“一”蝉?蝉鸣的时候不都是很多一起吗?这说明天已经凉了,进入了秋天。而一个“噪”字则反衬出寺庙里原本的幽深、清净。这正是“鸟鸣山更幽”的味道。“飘萧松桂秋。”飘萧是松、桂树叶旋转萧条下落,“秋”字则点明季节。
这一联通过杜牧对几个意象的选择,我们立刻接触到了他当时的心情——正如秋天般萧瑟冷清,略带一丝丝的烦恼。
我们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来没有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所有的诗词创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和意气。“诗言志”,即便是写景诗,背后一定有感情支撑,哪怕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特别美的景色,想记录下来,那也是因为景色引发了我们创作的冲动,要表现我们当时的快乐——那么我们在意象选择上,自然就会选择那些让我们开心的东西。
而杜牧这首诗一开篇就定下了清冷、幽寂的主色调。就好像咱们的照片,通过意象选择已经装上了一个偏蓝色的滤镜。
颔联“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依然是写景,但是就开始细化了。因为前面已经交代过大的情境和色彩定调,那么颔联的笔墨就可以用在细致描写。我们看到诗人在对仗的要求下选取的意象“青苔”、“白鸟”依旧是滤镜之下的颜色,寡淡如水墨青烟。“青苔满阶砌”,阶梯上布满青苔,这说明什么呢?这地方少有人来。“白鸟故迟留”,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和出句是动静相对的。青苔砌,少足迹,白鸟留,无人惊。
首联、颔联就完成了一个景色从远到*,从粗到细的视觉变换,有声音、有温度、有颜色,算是非常丰富的场景描写,而且选取意象是统一的,为整体的色调添砖加瓦。
颈联“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依然是写景,但是和前面的画面描写有差异了。“暮霭生深树”,因为山高树深,阳光不充沛,所以到了傍晚,就雾气腾腾,暮霭升起来了。“斜阳下小楼”,但是斜阳偶尔也会照进寺中的小楼,上下移动。这里“生”、“下”两个字用得极好,动态的变化让整个寺院在夕阳下灵动起来,我们不再是观察照片,而是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时光的流逝下的美景。
同时出句和对句的的景色也是对比的,就好像蝉鸣更静,暮霭的流动幽冷和偶尔出现的温暖阳光也是通过对比来加深整个禅智寺的冷寂。写寂静,需要蝉鸣来打破,而写幽暗,杜牧则给了一束阳光来衬托。这种巧妙的写法不但没有破坏大环境的幽暗,反而更加深了主旨。
我们写景要学的太多了,从这一联中可以看到诗人动态写景、对比写景的高妙,不但将景色真实地再现,还提炼出了意象之间的映衬联系,实在是神来之笔。
即使写到这里,景色美则美矣,却仍然不能称为一首好诗。
因为杜牧的主题没有表达。为什么这么一幅好山水亭台在他的眼中幽冷空寂?这才是诗人写诗的目的。但是诗之所以为诗,并不是纯粹的大白话。
写诗,就是不好好说话。但是不等于不说,一般情况下律诗会在颈联转换,大致表明主题。但杜牧选择了在尾联带过一笔,但具体是什么意思,他并不明言。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又知道如此的寂寞的竹西路,再过去没多远就是扬州呢?还隐隐传来弦歌之声。
那些俗世的快乐,为何会干扰到身在禅智寺的杜牧呢?因为他心不静。而以杜牧的成长和当时状况来看,他根本不是一个静下心来的人。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是他最好的写照。
那么他为什么会在禅智寺呢?
当时他在东都洛阳任监察御史,并侥幸逃过了“甘露寺之变”。而在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杜顗患眼疾,都快瞎了,临时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连忙请了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不过唐朝公务员请假有个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结果耽搁了些日子,杜牧连官都丢了。弟弟眼睛不好,自己官也没了,心情如何好得起来,想起在扬州的那些欢歌艳宴,心中自然万般不甘,又无可奈何,只好将满腔思绪放到禅智寺的幽静景色之中。
所谓“寓情于景”是也。现在我们能读懂杜牧这首诗了吗?
这也是所有风景诗最重要的一点。就好像风景照片、风景视频,如果里面没有人的存在,就缺乏灵魂。人只有将自己的感情附着在诗内的景色之上,才会让景色活起来,让读者感同身受。
这才是一首真正的好风景诗。
什么是“有感而发”?就是要找到主题,抒发感情。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论什么诗,这都是最重要的一点,然后再讨论其他写景技巧。
历来写景的各种方式方法,如正侧写法,点面写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些都是文学基本常识,我们这里就不作普及了。
我们找一首写景色的诗,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完成写景这个工作的,同时也对比着找一下为什么我们今天很难写出唐诗味道的原因。
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唐诗,仄起不入韵,押*水韵“十一尤”部,第三句和第七句都使用了“鲤鱼翻波”的变格。这些我们前面都讲过,我们这里主要聊景色描写,就不做*仄详析,有需求的可以去看本人其他关于*仄的文章。
至于修辞手法从古到今都差不多,这里默认大家都知道对比、重复、比喻、夸张之类的写作技巧,我们只看唐诗如何展开写景。
标题《提扬州禅智寺》点名了地理位置,这就在扬州城外禅智寺写的诗。
首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两句从环境写起,顺便交代时令。“雨过一蝉噪,”是什么意思?刚刚雨停,就有一只蝉聒噪起来了。注意为什么是“一”蝉?蝉鸣的时候不都是很多一起吗?这说明天已经凉了,进入了秋天。而一个“噪”字则反衬出寺庙里原本的幽深、清净。这正是“鸟鸣山更幽”的味道。“飘萧松桂秋。”飘萧是松、桂树叶旋转萧条下落,“秋”字则点明季节。
这一联通过杜牧对几个意象的选择,我们立刻接触到了他当时的心情——正如秋天般萧瑟冷清,略带一丝丝的烦恼。
我们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来没有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所有的诗词创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和意气。“诗言志”,即便是写景诗,背后一定有感情支撑,哪怕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特别美的景色,想记录下来,那也是因为景色引发了我们创作的冲动,要表现我们当时的快乐——那么我们在意象选择上,自然就会选择那些让我们开心的东西。
而杜牧这首诗一开篇就定下了清冷、幽寂的主色调。就好像咱们的照片,通过意象选择已经装上了一个偏蓝色的滤镜。
颔联“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依然是写景,但是就开始细化了。因为前面已经交代过大的情境和色彩定调,那么颔联的笔墨就可以用在细致描写。我们看到诗人在对仗的要求下选取的意象“青苔”、“白鸟”依旧是滤镜之下的颜色,寡淡如水墨青烟。“青苔满阶砌”,阶梯上布满青苔,这说明什么呢?这地方少有人来。“白鸟故迟留”,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和出句是动静相对的。青苔砌,少足迹,白鸟留,无人惊。
首联、颔联就完成了一个景色从远到*,从粗到细的视觉变换,有声音、有温度、有颜色,算是非常丰富的场景描写,而且选取意象是统一的,为整体的色调添砖加瓦。
颈联“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依然是写景,但是和前面的画面描写有差异了。“暮霭生深树”,因为山高树深,阳光不充沛,所以到了傍晚,就雾气腾腾,暮霭升起来了。“斜阳下小楼”,但是斜阳偶尔也会照进寺中的小楼,上下移动。这里“生”、“下”两个字用得极好,动态的变化让整个寺院在夕阳下灵动起来,我们不再是观察照片,而是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时光的流逝下的美景。
同时出句和对句的的景色也是对比的,就好像蝉鸣更静,暮霭的流动幽冷和偶尔出现的温暖阳光也是通过对比来加深整个禅智寺的冷寂。写寂静,需要蝉鸣来打破,而写幽暗,杜牧则给了一束阳光来衬托。这种巧妙的写法不但没有破坏大环境的幽暗,反而更加深了主旨。
我们写景要学的太多了,从这一联中可以看到诗人动态写景、对比写景的高妙,不但将景色真实地再现,还提炼出了意象之间的映衬联系,实在是神来之笔。
即使写到这里,景色美则美矣,却仍然不能称为一首好诗。
因为杜牧的主题没有表达。为什么这么一幅好山水亭台在他的眼中幽冷空寂?这才是诗人写诗的目的。但是诗之所以为诗,并不是纯粹的大白话。
写诗,就是不好好说话。但是不等于不说,一般情况下律诗会在颈联转换,大致表明主题。但杜牧选择了在尾联带过一笔,但具体是什么意思,他并不明言。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又知道如此的寂寞的竹西路,再过去没多远就是扬州呢?还隐隐传来弦歌之声。
那些俗世的快乐,为何会干扰到身在禅智寺的杜牧呢?因为他心不静。而以杜牧的成长和当时状况来看,他根本不是一个静下心来的人。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是他最好的写照。
那么他为什么会在禅智寺呢?
当时他在东都洛阳任监察御史,并侥幸逃过了“甘露寺之变”。而在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杜顗患眼疾,都快瞎了,临时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连忙请了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不过唐朝公务员请假有个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结果耽搁了些日子,杜牧连官都丢了。弟弟眼睛不好,自己官也没了,心情如何好得起来,想起在扬州的那些欢歌艳宴,心中自然万般不甘,又无可奈何,只好将满腔思绪放到禅智寺的幽静景色之中。
所谓“寓情于景”是也。现在我们能读懂杜牧这首诗了吗?
这也是所有风景诗最重要的一点。就好像风景照片、风景视频,如果里面没有人的存在,就缺乏灵魂。人只有将自己的感情附着在诗内的景色之上,才会让景色活起来,让读者感同身受。
这才是一首真正的好风景诗。
什么是“有感而发”?就是要找到主题,抒发感情。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论什么诗,这都是最重要的一点,然后再讨论其他写景技巧。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的古诗及赏析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的古诗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背景: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刘禹锡从永贞元年贬官朗州司马,至宝历二年冬罢和州刺史,经历约22个年头,估计回到洛阳当跨进第23个年头了。
中心:
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品析唐诗,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感受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说明:这是七年级“唐诗精华”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沉浸文本,指导朗读,做到“读中悟,悟中读”,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
教学重点:
通过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进行诗歌的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
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品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趣)引出白居易的诗
二、释题
(讲清“酬”、“初逢”、“见赠”三个词语)
三、品析 朗读
1、让学生自由小声的朗读,初步感知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读?(联系课文,阐明理由)
2、从刘禹锡的诗文中,你感觉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补充有关刘禹锡的诗文)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是什么?
(与白居易赠诗中的“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对应着讲。)
四、小结
回头总结诗人的心情脉络,注明朗读起伏节奏
(板书)
昂扬乐观
凄凉
伤感苦闷
五、作业超市
1、背诵并默写
2、围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写一段话。
3、课外寻找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体会诗人情感,有感情的朗读。
从扬州回来几日了,想要写得太多。满大街放着“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歌,回来以后这首歌 一直在耳边回响,在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有些绕梁三日的感觉。
瘦西湖
扬州别名叫邗、广陵、维扬、江都,这都是我以前学历史学过的,原先总以为历史学的还可以,能应付一阵子,这次到扬州栽了几次跟头,脸都丢进了,闹的笑话至今在夫君面前颜面扫尽,但是我也真的学到了不少知识。
瘦西湖
中午从镇江坐汽车,过了长江大桥,当时夫君问我这个大桥叫什么名字,我说叫扬子大桥,当时我还抢白了夫君一阵子,说大桥都建这么多少年了,怎么才知道呢,真是少见多怪,我说的这些话到了傍晚时分,在一个饭店厅堂里,被老板娘的话证实得一塌糊涂,原来这座大桥叫润扬大桥,刚建两年左右,“润”是取镇江的古称,在记忆里我只记得镇江叫京口,因为王安石有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诗句,还有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诗句,和老板娘锵锵了一阵,老板娘慢慢地给我讲述,“润州是镇江的故称,扬州是*的老家,所以前几年修了这么一座长江大桥,大桥的名字各取两城市的名字”,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扬州古迹遍地,稍不留心就会错过。它自古就是文人骚客喜爱的地方,也是他们风流潇洒的场所。像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二十四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姓名”的各种风月场所。还有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十四桥
扬州的夜晚也十分美丽,月光柔柔地洒在静谧的瘦西湖上,月色朦胧催人醉。在初春,水面之上夹杂着嫩柳的倒影,桃花、杏花、樱花、玉兰花竞相开放,让人赏心悦目,又令人低吟高歌。唐代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诗句成了千古绝唱。
瘦西湖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黄慎的《维扬竹枝词》“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郑板桥的诗句“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扬州让历代诗人如痴如醉,所以诗人们喜欢把自己强烈的情感融入到诗词之中,有些是惆怅,有些是欢喜,有些是悲伤。虽然事已境迁,但如今的扬州今非昔比,它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如今看到它却依然会让我想起那些流传千古的古诗词。
题扬州禅智寺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鉴赏
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静寂,和诗人忧弟病、伤前程的黯然心境不无关系。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从“蝉”和“秋”这两个字来看,其时当为初秋,那时蝉噪本已嘶哑,“一蝉噪”,就更使人觉得音色的凄咽;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秋意。诗人在表现这一耳闻目睹的景象时,用意遣词都十分精细。“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接着,诗人又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台阶长满青苔,则行人罕至;“满”字写出了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地写出了来人稀少,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寺内白鸟徘徊,不愿离去,则又暗示寺的空寂人稀。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从明暗的变化写静。禅智寺树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是意外的幽静,格外的冷清,分外的沉寂。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至此,诗人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示出禅智寺的幽静,似乎文章已经做完。然而,忽又别开生面,把热闹的扬州拉出来作陪衬:“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禅智寺在扬州的东北,*寺中,秋风传来远处扬州的歌吹之声,诗人感慨系之: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伤感油然而生,不可遏止,写景中暗含着诗人多少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这首诗写扬州禅智寺的静,开头用静中一动衬托,结尾用动中一静突出,一开篇,一煞尾,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艺术构思是十分巧妙的。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李绅《宿扬州》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其一》
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李白《江夏行》
烟月扬州如梦寐,江山建业又清明。——钱谦益《吴门春仲送李生还长安》
扬州寒食春风寺,看遍花枝尽不如。—— 赵嘏《赠歙州妓》
唯有河边衰柳树,蝉声相送到扬州。——朱放《乱后经淮阴岸》
张子别我黄鹤楼,飘然骑鹤归扬州。——皇甫汸《送张子还广陵》
要觅扬州旧风物,夕阳禅智立秋风。——罗公升《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
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关汉卿《一枝花·赠朱帘秀》
鹏抟九万,腰缠十万,扬州鹤背骑来惯,事间关,景阑珊,黄金不富英雄汉。——乔吉《水坡羊·寓兴》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李白《秋浦歌·秋浦长似秋》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李清照《满庭芳·小阁藏春》
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杜牧《秋娘诗并序》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杜甫《解闷十二首》
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苏轼《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扬州梦觉,彩云飞过何许。——姜夔《月下笛·与客携壶》
广陵怀古扬州对*山懒赋芜城,笑豆蔻枝头,惹住歌行。——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扬州汪右丞*上即事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山,月满西楼。——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关右土酥黄似酒,扬州云液却如酥。——苏轼《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
扬州屋舍贱,还债堪了不。——卢仝《冬行三首》
芜城春草生,君作扬州客。——刘长卿《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扬州四首》
题未了,又笑骑白鹤,飞下扬州。——王奕《沁园春·唐李太白》
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秦观《长相思·铁瓮城高》
扬州隋故都,竹使汉名儒。——武元衡《奉酬淮南中书相公见寄》
十年在扬州,五年在京城。——张以宁《送重峰阮子敬南还》
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燕雁下扬州,凉风柳陌愁。——杜牧《牧陪昭应卢郎中在江西宣州佐今吏部沈公幕罢府…投寄》
扬州遗老闻新讣,犹说*山奏凯时。——刘克庄《丞相信庵赵公哀诗五首·忆昔东淮羽檄驰》
饮散金山弄玉箫,风流未逊扬州客。——艾性夫《木绵布歌》
回首扬州才百里,画桥风月可怜渠。——贺铸《海陵书事》
高镇争扬州,左兵来武昌。——吴伟业《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
借问舡轻重,附信到扬州。——《铜官窑瓷器题诗》
从来交广地,还是古扬州。——汪广洋《岭南道中》
天风送我扬州还,挂*长歌彭蠡间。——邓雅《过彭蠡湖》
谪仙笑作扬州诗,鹏赋消摇六月息。——郑清之《冬节忤寒约客默坐爇品字柴作五禽戏体中差小·菊坡笔挽千钧力》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苏轼《南歌子·游赏》
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白居易《盐商妇-恶幸人也》
珠箔曲琼钩,仔细见扬州。——刘禹锡《三阁辞四首》
忽见扬州北邙前,只有人还千一钱。——顾况《露青竹杖歌》
作为扬州人,介绍一下扬州吧。
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地处南北走向的大运河与东西走向的长江交汇点上,自古即有楚尾吴头,江淮名邑之称,这里风光明媚,物产丰茂,文教昌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自古已来,无数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限于篇幅有限,根据个人喜好,略举几例。
长干曲 无名氏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
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汴河曲 唐 李益汴河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希*。
长相思 唐 白居易汴水流,汴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休,月明人倚楼。
忆扬州 唐 徐凝萧娘脸下难盛泪,桃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纵游淮南 唐 张祜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淮上与友人别 唐 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赠别二首(选一) 唐 杜牧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 唐 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朝中措-*山堂 北宋 欧阳修*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泊船瓜洲 北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西江月-*山堂 北宋 苏轼三过*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空。
扬州慢 南宋 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 元 吴师道画鼓清箫估客舟,朱竿翠幔酒家楼。
城西高屋如鳞起,依旧淮南第一州瘦西湖 清 汪沆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清·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赢得青楼薄幸名。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柳叶眉长易得愁。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余怀怆然,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1、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韵。
2、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3、维扬:即扬州。
4、荠麦:荠菜和麦子。弥望:满眼。
5、戍角:军中号角。
6、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周*7、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离》诗志哀。后世即用“黍离”来表示亡国之痛。
8、淮左:淮东。扬州是宋代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9、竹西佳处: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宋人于此筑竹西亭。这里指扬州。
10、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11、胡马窥江:指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攻破扬州,直抵长江边的瓜洲渡,到淳熙三年姜夔过扬州已十六年。
12、废池: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13、渐:向,到。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14、杜郎: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俊赏:俊逸清赏。钟嵘《诗品序》:“*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15、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6、青楼:妓院。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7、二十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有二说:一说唐时扬州城内有桥二18、十四座,皆为可纪之名胜。见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一说专指扬州西郊的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见《扬州画舫录》
19、红药:芍药。
翻译: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是淮河东边着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现在却长满及彩叶草一片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赏析:
扬州是古代的江南名城,素以繁华富丽而着称,是士大夫文人风流俊赏之地,唐代许多着名诗人都曾有过游历扬州的经历,曾写下了许多歌咏扬州城市风物人情的佳作。然而到了宋代,自金兵数次南侵之后,扬州城便遭到了极其惨重的破坏。此词凭吊扬州荒凉,寄托黍离哀思。开篇擒题,扬州是淮南的着名都城,竹西亭是扬州的风景名胜,初次到扬州,在此解鞍下马,稍作停留。经过昔日春风骀荡的十里繁华旧境,到处长了青青野麦,自从金兵窥犯长江之后,毁废的城池和高大的树木,厌恶说到战火刀兵。天色渐渐黄昏,凄清的号角吹送着寒冷,传遍了整座空城。下片写对扬州的感受。料想杜牧重到扬州也会愕然震惊,纵有赞美“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的绝妙才能,也没有兴致表达当年的情思。以小杜诗境与扬州现境对比,自然高妙,浑化无迹。末言二十四桥依然完好,而只有一弯冷月寂寞无声,那桥边红芍药,年年花叶繁茂,而无人欣赏,充满时移景迁,物是人非之感。
精选描写扬州的诗句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选描写扬州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扬州的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遣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扬州慢】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赠别二首(其一)】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长柳青石水连延,亭台莲绽月月芳,
船送一曲扬州事,醉忘吾乡是浦江。
《颂瘦西》
瘦西湖上几明月?谁更桥穹深处寻;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描写扬州山光寺的古诗
扬州山水的古诗
描写扬州风光的古诗
关于扬州*山堂的古诗
扬州的古诗梦
扬州词的古诗
扬州的古诗3
扬州沧州的古诗
扬州个园的古诗
扬州的古诗大全
扬州24桥的古诗
含扬州字的古诗
扬州的诗词
扬州有关的古诗
扬州和雪的古诗
易扬州的古诗
古诗扬州慢的做
扬州市的古诗
百关扬州的古诗
扬州诗句
扬州的诗句
扬州的秋天古诗
含下扬州的古诗
十里扬州的古诗
扬州赏花的古诗
扬州的古诗词
扬州景点的古诗
赞扬扬州桥的古诗
古苏州的古诗指扬州
扬州的赏月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