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的歌词引用了那些古诗词

关于声声慢的歌词引用了那些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声声慢的歌词引用了那些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声声慢的歌词引用了那些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声声慢的歌词引用了那些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k+) 语录(392) 说说(673) 名言(12) 诗词(14k+) 祝福(117) 心语(5)

  • 李清照《声声慢》诗词赏析

  • 李清照,诗人
  • 李清照《声声慢》诗词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想必很多同学都学过,那么,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李清照《声声慢》诗词赏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李清照《声声慢》诗词赏析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够传神地表达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声声慢》莫属。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词,它在描写女性内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细腻等方面无人能及。它是一首不同凡响之作,词史上的一朵奇葩。

      《声声慢》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这种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因此,可以认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其前半生词中那种贵族少女天真无愁之气不同。这分明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尽管这词没有直接反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但它决不是单纯的只是作者自我心态的描写,而是以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所以表现的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会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

      这首词的上片,集中写愁苦难禁之状。作者一下笔就直抒胸臆,以抒情开篇的词并不罕见,但像这首词起笔便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连用七对叠字,实属属罕见,这十四个叠字,将一种愁苦难堪之情,自胸腑中喷薄而出,立即强烈的地震撼了读者的心弦。“寻寻觅觅”四字即包含了作者流亡以来不幸之遇,又极准确。传神地表现出她在极度孤独中那种若失若有,茫无所措,要抓住一点什么的精神状态。后十个叠字既写环境又写情,将难以名状的复杂感情发展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一层层写来,多么细腻曲折,十四个字一气而下,笼罩全篇,定下了感情基调,使以后逐次出现的景物,都染上浓重的感情色彩。

      接着,作者集中写孤独难耐之情。“这次第,怎一个愁了得。”作者在最后收束以上几层可伤之事,与开篇十四字下下呼应,终于点出一个“愁”字,感情的分量非常沉重,更妙的是:全篇写愁,未了都说,这情景,用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得尽呢?这样,在结尾一句又把诗意推进一层,犹如异峰突起,遥指天处,使通篇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在这首词里,作者对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有深切的'体验感受。心中有无限凄楚要倾吐出来,她创造了一个有利于抒情的典型环境,融情入景,从而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在这里,李清照采用了丰富多变的抒情手法,有螺旋式的表情法,例如以上词里有几层可伤之事,像螺旋一样越旋越紧,一层深一层。而开篇的七对叠字,把极度的忧愁和哀痛之情照直地迸裂到字面上,同时又层层深入。可以说是兼用了奔迸式和螺旋式的表情法。还有引曼式的表情法。像“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两句,就是声调深浅,长言咏叹,但词中更多地运用了含蓄蕴和的表情法,用环境,景物来烘托,作者通过铺叙,把多种表情方法结合起来运用,表现出多侧面,多层次,深刻细腻的感情。

      翻译: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夜晚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我以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一般的通行本作“晚”。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也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理解。这里既写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着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着”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瘐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 ,或者愁如江如海,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阅读全文]...

2022-06-02 01:15:51
  • 声声慢诗词翻译

  • 声声慢诗词翻译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下面我们来看看声声慢诗词翻译,欢迎阅读借鉴。

      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是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够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是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是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够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是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够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够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非常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我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是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够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是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够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是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但是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阅读全文]...

2022-06-15 01:25:23
  • 李清照诗词声声慢

  • 李清照
  • 李清照诗词声声慢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一、导入

      人世间有万般情感:快乐、欣喜、悲伤、忧愁……

      情感需要表达。音乐家,用声音来传递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画家用色彩来描绘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而诗人呢?用诗。词人呢?用词。于是就有了李清照和她的传世名篇《声声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婉约词名作《声声慢》,走进李清照和她的情感世界.

      看看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她又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的?

      二、朗诵感知

      自由朗诵,体会情感。

      学生朗诵,正音 ;缓慢;低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家的朗诵水*真是一日千里啊。)

      提问: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一种什么情感?

      齐读:就让我们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清照这种浓浓的哀愁吧。

      三、具体分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投影)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词中句句皆现愁”,(分组讨论),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愁”字?为什么?

      要求:确定一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产生。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觅什么?往昔快乐生活,并不是生来如此孤独愁苦,她也有过快乐生活。

      《如梦令》:春游、饮酒。

      结果如何?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为何要寻觅?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追忆往昔生活?说说生活体验。

      可以调换?不可以,感情逐层深入:动作——身体——心理

      可以单字?叠字使情感更浓厚。

      举例体会。“庭院深深深几许?”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

      《听听那冷雨》“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 漓漓,时而淅淅沥沥……”

      (投影)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朗读随机。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为何喝酒? 借酒浇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不足为奇,与其它的不一样的地方,“淡酒”说明什么?愁浓。

      词人浓烈的愁绪,本以为可以解酒来消除,但酒淡压不住愁浓啊,更何况在这样一个风急得傍晚。

      联系自己排解愁绪的方法谈谈体会:谈琴、散步。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急风、淡酒、浓愁的情境中,一群大雁给词人给人孤寂冷清之感。

      “旧相识”:曾经寄来丈夫赵明诚的信。《一剪梅》,而现在大雁虽在,而人已去。

      岁月依然无情远去,抛下她一个人在孤寂中打发冷清时日。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无人共摘:联系往昔生活,明诚插花清照发,小俩口恩爱非常。当日与之共同赏菊的良人已去

      憔悴损的只是菊花么?更是词人自己。女人好比一朵花,年轻时鲜丽娇嫩,嫁作他人妇,爱情滋润更是娇嫩异常,而后来世事变化,国破家亡,良人已去,晚年孤寂,千万愁绪无人倾诉时,再娇嫩的花也憔悴不堪了。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叶大。“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

      兼细雨:你的感受?傍晚、细雨打在梧桐树上。

      不是滴在树上,是滴在词人的心理啊。

      小结:真是“句句皆现愁”啊。

      四、体会意境

      (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在南宋,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秋风冷雨里,一位寡居的老人,无依无靠。她寻觅着往日的美好生活,但是遍寻不着,反而更添惆怅难耐。想凭借两盏淡酒浇去心中浓浓孤寂之愁,无奈敌不过冷冷秋风秋雨。看过去所见之景:是满地憔悴之菊,是哀戚的大雁,听到的是雨打梧桐,一滴一滴,声声滴在心里啊。

      这样画面,怎一个“冷清”可以形容;这样的浓愁。又岂是一个“愁”字就能说得清的!

      (朗读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17 13:29:18
  • 《声声慢》赏析

  • 古诗文
  • 《声声慢》赏析

      导语:《声声慢》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声声慢》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声慢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

      (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伤心难过。

      (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安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安慰了,使我伤心。

      (三)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黄色的。“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损,煞,是说憔悴得很。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谁”,指自己。“堪”,能够,经得起。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坐在窗边,象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词人,情何以堪?所以词人最后冲口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

      词的语言通俗*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声声慢》词调可押*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

      声声慢翻译: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夜晚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作品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阅读全文]...

2022-03-02 16:02:00
  • 李清照《声声慢》经典诗词译文注释及赏析

  • 经典,李清照,文学
  • 李清照《声声慢》经典诗词译文注释及赏析

      李清照作品《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李清照《声声慢》经典诗词译文注释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清照《声声慢》经典诗词译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李清照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李清照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李清照的忧伤,而等李清照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李清照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李清照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李清照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李清照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李清照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李清照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李清照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李清照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李清照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

      声声慢意象赏析

      1、淡酒——无法销愁古代文人酒之浓淡向来只与心情有关。陶渊明飘逸洒脱,篇篇有酒却从不醉人,而是因酒愈发神清气爽,精神抖擞;李白兴致高涨之时,不管狂饮几度仍能泼墨挥毫,拂剑舞月;柳永伤心苦楚之时酒量敌不过柔弱女子。三杯两盏之后便“无语凝噎”,宿醉难醒。李清照因其女儿身份,不管心情如何均不胜酒力,李清照在《如梦令》中一度“沉醉不知归路”。在另一首《如梦令》里再度“浓睡不消残酒”。这是李清照早期的酒,是一种浪漫、潇洒、祥和的'美丽,这种酒就是不沾朱唇亦能醉人。两相对比,词人年迈,家仇国恨,愁绪满怀。视若无物。一样的不尊重。一样的无价值,但现在不但居无定所。连形式上的寂寞都驱除不了,连一个心不在焉的听众都没有.“独抚琵琶空好音”。“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迷恋风尘说”于情有悖.于理不通。纵观琵琶女。无论是“少年”还是“老大”,都被剥夺了傲。人”的资格.其被玩弄被抛弃的命运一以贯之,而且是江河日下,步步走低,所以忆及往事,才潸然泪下,何来迷恋过往之念?正是基于其际遇的极悲和彼此处境的相似。白居易方视其为同道者——“天涯沦落人”,才会一掬同情伤己之泪而“湿青衫”。这样理解,不能显示其“悲剧的深刻性”和主题的批判性?如果将其解为“迷恋风尘”,岂不枉负白乐天的一番拳拳之情?岂不要怀疑白乐天眼光愚钝,识人太浅?梨园弟子逃脱不了被千百次玩弄的命运。令人愤慨的是.达官显贵玩弄了这些声、色、艺俱佳的梨园弟子.偏说这些女艺人天生就y贱,甘心被玩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念奴有色善歌,宫伎中第一。帝尝日:‘此女眼色媚人。”红颜媚人甘于沉沦的论调一直影响至今,真是可悲可叹!

      2、晚风——徒增无奈“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借酒销愁,无奈杯杯浓酒不胜愁。砭骨的晚风也来落井下石.微醺后飘然麻醉的感觉更难把握,酒醒人静奈愁浓。“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是“最难将息”的第二重因素。《声声慢》中的“晚风”裹挟太多秋的意味,所以也格外的强劲无情:它摇落了屈子的香草美梦;它吹破了子美的茅舍家园:它皴染了长亭的霜林。憔悴了莺莺的容颜。

      3、黄花——借感孤单西风恨,黄花愁。“愁花愁情愁人服,忆景难耐,天上人间。”面对落花垂泪感伤的女子,总会让人想起林黛玉。家道中落,寄人篱下,感情脆弱,秉性孤傲的她视宝玉为救命稻草,然而黛玉专心而至痴心。宝玉多情*乎泛情。可怜黛玉“只落得一弯冷月葬诗魂”。宝黛爱情是虚幻凄美的童话.而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二人情投意合——文学知己.金石同志,才子佳人。恩爱夫妻.堪称古今第一神仙眷侣。无奈国道中落,北宋南迁,历史像是无情的判官将李清照的诗词梦缘拦腰斩断。赵明诚的溘然长逝更成为李清照一生刻骨铭心的伤痛。李清照从此流寓无定.湖海飘零,寄人篱下,识尽人间滋味。李清照用其娇小的身躯负载生命的重量,虽也坚强。但女人毕竟是水做的骨肉.独处之时。她内心充盈的更多是“柔肠一寸愁千缕”的孤寂与哀伤。“寻寻觅觅”,她寻觅赵明诚将菊花簪于她发问的身影,“冷冷清清”,哪有人影!惟有“满地黄花堆积”。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那黄花不是孤苦飘零的自己么?物存人去永无踪迹,遗落彻骨孤独,惟有寂寞相伴。这是“最难将息”的第三要义。清照如那黛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4、旧雁——触目伤怀群雁抑或孤鸿自古就是离愁别绪这等抽象情感的具象表达。刘禹锡“萧萧送雁群??孤客最先闻”.苏轼“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雁之所以成为李清照愁思的载体。大概有如下双重原因:其一,“鸿雁传书”。鸿雁能够传送书信,进而成为书信的代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赵明诚外出做官的日子里,鸿雁一度带给李清照多少甜蜜而浪漫的期待。而此时此刻,甜蜜浪漫的相思之情已化为“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悼亡之悲。其二,鸿雁是候鸟,秋天由北而南。词人李清照亦是北人,避难南下,雁就成为旧时相识。然而,南飞雁可以重新回到北方,词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徒增天涯沦落之感,触目伤怀。“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仰头望天,雁群飞过,触目伤怀,此愁难销。此亦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孤窗——独守凄凉;梧桐——寂寞之感;细雨——愁绪无边;黄昏——长夜难熬。这一系列的意象,都满载愁思,意象的叠加便是愁思的叠加,最终如那双溪蚱蜢舟。载它不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李清照触物生情,有感而发,一篇《声声慢》字字血泪,情真愁浓。这千古凄绝的愁情,这饱含漂泊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的“愁”情,以其沁人心脾、深邃含蓄的美感,成为千载之下传唱不衰的经典。

    [阅读全文]...

2021-11-24 16:25:56
  •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声声慢寻寻觅觅诗词赏析)

  •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1]。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2]。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3]?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4]!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5],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1]寻寻觅觅:寻求往事,追怀过去。寻:寻思。觅:搜索。冷冷清清:形容处境孤寂。凄凄惨惨戚戚:形容凄苦、悲惨和忧愁。

    [2]将息:调养休息。

    [3]憔悴损:枯了谢了。

    [4]怎生得黑:怎样才能挨到天黑。

    [5]这次第:这一切情况。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杰出的女文学家,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她的前期作品,词风旖旎,多为相思爱情之作,后期词风迥异,更多的表现身世之悲,中有无限感慨。现存诗文及词为*所辑,有《漱玉词》传世。

    【赏析】

    这是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15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此时李清照46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李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上片起首三句连用七对叠字,有排空而来的怨情,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音乐效果。似泣如诉,笼罩全词。在写法上也是独创。在这种凄凉的境况下,又是“乍暖还寒”的悲秋时节。虽有“淡酒”御寒,可又偏是“晚来风急”,真是雪上加霜,环境层层压迫,外力重重摧折;正是诗人历遭劫难、备受痛苦的形象写照。“雁过也”三句更进而把苦难与离乱结合起来,借旧时相识的大雁回归,寄托自己流落他乡的凄凉身世。

    下片是在上片愁闷无法排遣后的触景生情。首三句写庭院景象的凄凉。“黄花”无人采摘,只是“满地推积”,一切不可收拾,一切百无聊赖。次二句写室内永昼难度的孤寂。“梧桐”三句灯外并举,物我相呼。最后“这次第”一言总括了上面种种惨淡景象,迸发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不解愁结。全词以突兀的开头,写愁云惨淡,继而借一些典型的凄凉物象,用舒缓婉曲的絮语诉说愁情,一层层推进,将一“愁”字推出,用“怎一个”反问.将愁情推向高峰,让读者永难排解,感染力极强。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这首词之所以这样富有感染力、历来被人们广泛经久地传诵,是和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深沉感情分不开的。这里当然也离不开作者的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首先,她由外到内,由远及*地刻画了自己内心的沉痛。由“寻寻觅觅”到“守着窗儿”,由“晚来风急”自然地写到“满地黄花堆积”,由“雁过也”到眼前所见到和听到的“梧桐更兼细雨”……层层推展,步步深入。

    这首词几乎都由口语构成,经过作者的提炼与加工,表现在作品之中使人感到既自然又贴切,笔力遒劲而情韵缠绵。在这首词里,作者用巧妙自然的铺叙手法,把情和景概括得极其突出和深刻。全词所用的十八个叠字,确切而自然,更加强了感情的渲染。特别是在情与景的对比描写之中,生动地刻画出作者种种难以诉说的沉痛而真实的感情。

    作者的这种沉痛并不是个人的无病*。在南宋小朝廷卖国集团屈辱求全,把祖国大好河山拱手让敌的时代里,作者的那种由个人生活遭遇所引起的沉痛,也就是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人应有的那种蕴含国家兴衰之感的沉痛。因而这一种沉痛不仅仅是个人的,它代表着不少的、特别是那一时代任人摆布的妇女的苦难遭遇。任何时代,个人的遭遇与痛苦都是紧紧地和社会现实连在一起的。因此,这首词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比较深刻的思想性。

    [阅读全文]...

2022-03-30 18:37:07
  • 声声慢原文及译文

  • 古诗文
  • 声声慢原文及译文

      声声慢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意象化的程度体现着诗词审美程度的高低。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声声慢原文及译文,希望有所帮助!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白话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这首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注重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阅读全文]...

2022-07-10 02:00:08
  • 李清照声声慢写作背景

  • 李清照,写作,诗人
  • 李清照声声慢写作背景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写作背景,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我苦苦地寻觅着,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这将要转暖的寒冷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这寒风?看到雁飞过,更让我伤心,这大雁是以前的相识呀。

      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此情此影,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

      【写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词句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阅读全文]...

2022-02-07 15:34:51
  • 声声慢原文加拼音及赏析

  • 古诗文
  • 声声慢原文加拼音及赏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词吧,诗词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声声慢声声慢原文加拼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带拼音原文:

      寻 寻 觅 觅, 冷 冷 清 清, 凄 凄 惨惨 戚戚。

      xúnxún—mìmì,lěnglěng—qīngqīng,qīqī—cǎncǎn—qīqī

      乍 暖 还 寒 时 候,最 难 将 息。

      zhà—nuǎn—huán—hán—shíhòu,zuì—nán—jiāng—xī

      三 杯 两 盏 淡 酒,怎 敌 他、晚 来 风 急。

      sān—bēi—liǎng—zhǎn—dàn—jiǔ ,zěn—dí—tā、wǎn—lái—fēng—jí

      雁 过 也,正 伤心, 却 是 旧 时 相 识。

      yàn—guò—yě ,zhèng—shāng—xīn,què—shì—jiù—shí—xiāng—shí

      满 地 黄 花 堆 积。

      mǎn—dì—huáng—huā—duī—jī

      憔 悴 损,如 今 有 谁 堪 摘?

      qiáo—cuì—sǔn, rú—jīn—yǒu—shuí—kān—zhāi

      守 著 窗 儿,独 自 怎 生 得 黑。

      shǒu—zhe—chuāng—ér, dú—zì—zěn—shēng—dé—hēi

      梧 桐 更 兼 细 雨,到 黄 昏、点 点 滴 滴。

      wú—tóng—gèng—jiān—xì—yǔ, dào—huáng—hūn,diǎn—diǎn—dī—dī

      这次第,怎 一 个 愁 字 了 得。

      zhè—cì—dì, zěn—yí—gè—chóu—zì—liǎo—de

      翻译:

      我到处寻寻找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时节,是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又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

      大雁飞过之时,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

      满地的黄花堆积着,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

      我独自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

      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时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么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

      赏析

      唐宋古文家素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之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是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了,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其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阅读全文]...

2022-03-27 01:48:19
  •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翻译(声声慢诗文赏析和诗意解释)

  • 李清照,诗意,解释
  • 《声声慢》 李清照【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①寻寻觅觅: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②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④将息:休养调理之意。

    ⑤损:表示程度极高。

    我寻了又寻,找了又找,寻到的除了冷清还是冷清,我的心里充满了凄凉、悲伤和忧愁。突然暖起来的秋天时节是最难休养调理的时候。三杯两盏淡淡的米酒,怎么能抵得住那晚上疾速吹来的风秋?南飞的大雁飞过我头顶时,正是我独自伤心的时候,(谁能想到)它却是旧日给我送信的相识。

    秋风吹落了黄花满地。花容憔悴的不成样子,如今又有谁能够来摘取?守坐在小轩窗前,一个人我怎么能扼到夜黑?秋风中秋雨飘落,敲打着梧桐的落叶,到黄昏的时候,雨水还在点点滴滴的落下。这么的一个接一个,怎么能仅仅一个愁字来诉说尽我内心的感受?

    这首《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时期的一篇写心佳作。

    词是佳作,词中之情却是如失群的孤雁悲鸣一般的人世间最落寞孤独的凄凉悲情。

    细读词句,我们仿佛看到了在一个秋天下午到傍晚的秋风秋雨中,一座长着梧桐的小院内的房中,一位容貌迟暮的女子,正对着小轩窗默默地喝着淡淡的米酒,窗外的秋雨落在梧桐树上,她孤独的身影在这秋雨打落梧桐叶的响声中备显凄凉。

    无儿无女的她早已失去了丈夫,孑然一身。

    曾经的故乡在异族的铁蹄之下已经是回不去的地方,只能在梦里和曾经爱过的人一起出现。

    昔日的欢乐已经被逝去的岁月所埋葬,只留下遥远的念想。

    这个下午,她坐卧不宁,从屋里到院内,然后又到屋内,似乎在寻找什么,但她寻找到的只能是冷冷清清和无限的孤独和悲伤,秋风带着秋雨而来,打落在梧桐叶上,留给她的只能是更多的悲伤。

    几杯米酒过后,她提起笔,似乎面对着逝去的爱人一样,倾诉着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人生在世老来难,痛苦莫过李易安!

    李清照《声声慢》,一曲如泣如诉的孤独之歌。

    [阅读全文]...

2022-01-12 05:31:50
声声慢的歌词引用了那些古诗词 - 句子
声声慢的歌词引用了那些古诗词 - 语录
声声慢的歌词引用了那些古诗词 - 说说
声声慢的歌词引用了那些古诗词 - 名言
声声慢的歌词引用了那些古诗词 - 诗词
声声慢的歌词引用了那些古诗词 - 祝福
声声慢的歌词引用了那些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