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地理题

关于古诗中的地理题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的地理题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的地理题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中的地理题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48) 语录(2) 说说(15) 名言(2) 诗词(827) 祝福(10) 心语(253)

  • 地理小论文:生活中的地理

  • 地理小论文:生活中的地理

      在学*、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小论文:生活中的地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衣

      首先,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桑蚕生产适宜亚热带,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而太阳光照好的新疆地区是我国长绒棉的最重要产区。人们喜爱的羊毛衫与皮衣,原料主要源于我国西部牧区盛产的羊毛和各种皮革。其次,服饰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在炎热干旱的*地区,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我国藏族牧民往往穿一个胳臂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大袍。第三,服饰变化与气候变化有关。在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都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对应的衣服,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与女士的连衣裙,春秋季的休闲装和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夹克等。相反,在“四季无寒暑,遇雨便成冬”的我国云南昆明一带,形成了“四季服装同穿戴”的独特景观。

      食

      从主食结构上看,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另外*“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它的形成也与地理环境有关。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来讲,就与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有关。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就养成了吃咸的*惯。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荐。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住

      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例如北美因纽特人用冰块作外墙;草原上的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西南炎热的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当今商品房的开发也要考虑很多地理因素,如居住的交通位置、周边配套设施的空间组合、周围环境质量综合状况、居住区内部环境设计以及房子的朝向、采光、通风、层高、间距等因素。

      行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有关。在高山峡谷中,人们利用峡谷之中的急流乘皮筏子漂流;在莽莽沙海里,骆驼成为“沙漠之舟”;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人们骑着骏马弛骋如飞;在江南水乡,人们利用船舶在江河上穿梭往来。人们出行,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要根据天气与环境情况,决定出发时间与选择交通方式。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而且对当今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也是十分有益的。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的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方法,由“被动学*”逐渐演变为“主动学*”。通过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三者即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从低到高,逐层递进,构成了一个心灵的连续体。把“生活中的地理”与地理教学相融合,不仅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一种心灵的体验,从而在学*态度、生活态度上形成一种责任感,使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自然价值等和谐统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激发地理学*的兴趣

      地理学科的地域性和综合性很强,很多同学在对地理不是很感兴趣的情况下,通常觉得地理很难。因此,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在每节课的前5 分钟安排了地理小演讲的活动,可以是*期发生的和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也可以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延伸拓展。总的来说,大多数学生还是很乐于分享他所搜集的地理信息,甚至会做成精美的幻灯片。不管是他为了记分册上的一个“A”也好,还是真的开始对地理感兴趣,我的愿望总是好的,只要有人开始对地理感兴趣,哪怕只是一点点,也算是成功了。

      另外,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前所述,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情境导入,或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或采用观测、调查、实验等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处理,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尽可能的吸引到学*上来,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那么首先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态度。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如,月相观测的周期较长,一般来说会要求学生观测半个月的时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坚持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观测,并做好记录,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而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测算则要求学生具有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要使竹竿与地面垂直,要准确记录竹竿影子投射的位置和时间,尽量减少误差。

      地理实验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到最后的实验结论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由于地理环境的演化涉及到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较大,大多数的地理实验都属于模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的采用与实际相接*的替代品。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实验失败的现象。如关于“热力环流”的实验,很容易出现玻璃缸中的烟雾不按规律飘动的现象,这时教师不能简单的一带而过,而应该与学生一起探讨实验失败的原因,应该如何改进,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改进后的实验再做一次。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养成关心社会环境变化的*惯

      地理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一些地理知识和原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方法,能对具体的地理问题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把生活中的一些案例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使地理课堂的深度得以延长。如,*几年我国西南地区频繁遭受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 有很多人认为这些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建设三峡大坝引起的,教师可以就此现象与学生一起探讨关于三峡工程的得与失,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充分考虑气候、地貌、植被、土壤、水文、城市、人口、经济、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关键不是让学生得出一个确定性的结论,而是形成多角度讨论问题的*惯,使学生在生活中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不要片面的轻易下结论,而是进行全面的、理性的、客观的思考。

      4、形成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观

      《地理教育国际宪*》指出:人口动态、食物和饥荒、城市化、社经差异、贫困等诸多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都有很强的地理成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将这些问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关注到目前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并意识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形成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如,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可以引导学生从我们日常生活的角度探讨原因及解决的办法,并引发思考:绿色能源真的就那么“绿”吗?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绿色校园调查、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环保漫画展等,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体验中感受应该承担的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珍惜地球。

      总之,将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对于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学*能力、促进学生关注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学*地理知识的真正意义所在。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生活中可以运用的地理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教师在收集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编制活动方案时,也要根据学生生活经验,不断更新,使地理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实践证明,地理与生活密不可分,要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思维观察、分析和欣赏世界,理性和辩证的看待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晴,《试论地理案例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9)

      [2] 朱雪梅,吴春燕,《地理案例教学的问题辨析与范式建构――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为课例》,2014(2)

      【关键词】:人文地;自然;区域;趋势

      【论文摘要】:人文主义地理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时欧美正涌动着人文主义思潮,它带动了对逻辑实证主义知识体系进行批判的一系列理论的出现,人文主义地理学就是其一。文章主要探讨了人文地理学的含义与历程,并对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人文地理学的含义[1]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人地关系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它与自然地理学被并列为地理学的两大支柱。人文地理学包括的分支学科有、城市、人口、部落、、社会、文化、、军事、民族、行为、感应地理学等等。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学发端于19世纪的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和拉采尔,当时称为人类地理学。由于他们过分强调"地对人的控制",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环境决定论的泥坑。20世纪2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韦达白兰士及其学生白吕纳提出"人地相关论"称其学说为人文地理学。他们的观点成为人文地理中"或然论"的理论基础。本世纪20年代始,地理学注意的重点逐步转向社会,离开了单纯的地球科学,探讨地理学新起点的各种学说竞相争鸣。各种学说的共同点都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都抛弃了以往那种"自然为因,人生为果"的命题,从人本主义出发,探讨人地关系。

      3.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

      ①研究的主要内容[2]

      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地理学中的一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空间"和"地方"是人文地理学的两个核心论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学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和地缘政治等,其内容主要包括:

      (1)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

      (2)人类与其周围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

      (4)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连的社会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尽管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趋明显,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可能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②研究的主要方法[3]

      几个世纪以来,家们已经提出了以下的研究方法:

      (1)意识形态观念学。寻求知识的社会或政治的支持理由或目的。

      (2)认识论。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有关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的假设(我们认识了些什么?我们是如何认识的?)

      (3)本体论。支持理论或观念体系的一系列特定的假设(什么可以被认识)。

      (4)方法论。一套可以应用于进行调查研究某种现象的计划和程序。人文地理学是研究社会、空间、地方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方法论。

      4.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③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表现为以人地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实现资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克服了以往拼盘式或形式综合的缺点,体现了当今地理学走向统一的趋势。

    [阅读全文]...

2022-04-11 05:05:10
  • 高中地理必背答题模板

  • 高考,教育,高中
  • 高中地理必背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可能是很多小伙伴的比较头疼的科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必背答题,希望能帮到大家!

      必背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农业生产特征:

      ①农业地域类型

      ②农作物种类及分布

      ③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

      ④生产水*(机械化水*、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商品率)

      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植被(自然带)

      2、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原、丘陵、盆地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

      ②地势——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区域极值(地势最高、低值);

      ③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1、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3、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4、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5、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6、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7、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高考地理必背答题模板

      1、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2、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3、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4、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答题模板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高考地理大题解题模板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答题模板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举例: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举例: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综合题答题过程:

      第一步审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准备用。

      第二步审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步语言表达: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

      第四步检查答案和条件: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

    [阅读全文]...

2022-03-04 22:52:00
  • 2018中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 中考,教育,初中
  • 2018中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考前,多做几套模拟试题,能帮助更快适应中考的考场氛围,中考地理的模拟试题帮大家准备好了。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给你带来的2018年中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2018年中考地理模拟试题

      1、划出地球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分别是(   )

      A、赤道、0和180经线

      B、北纬30纬线、20E和160W经线

      C、0纬线、20W和160E经线

      D、赤道、20E和160W经线

      2、淮安地区正午的影子最长时(  )

      A、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B、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C、太阳直射赤道

      D、这一天泰州地区白天最长

      3、地球自转产生了(   )

      A、四季变化   B、昼夜长短  C、昼夜更替  D、昼夜

      4、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用数字式比例尺表示是(  )

      A、1:10000000        B、1:100

      C、1:1000000         D、1:100000

      5、“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年降水量比较多,季节分配均匀”。描述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6、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均状况

      B、终年炎热的热带地区、降水丰富

      C、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D、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7、下列人口稠密的是(   )

      A、热带雨林地区       B、地势高峻的山地

      C、高纬度严寒地区      D、中低纬度*海*原地区

      8、淮安地区的夏至大约在每年的(   )

      A、12月22日       B、6月22日

      C、3月21日        D、9月23日

      9、四大洋七大洲,最大的洲和最大洋是(   )

      A、非洲、太*阳         B、北美洲、大西洋

      C、亚洲、太*洋         D、欧洲、印度洋

      10、某跨国公司专门为黑人配方而生产的化妆品,下列地区中有能成为其销售市场的是(   )

      A、欧洲  B、中东  C、东亚   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1、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C、世界卫生组织    D、联合国

      12、中东地区大多数房屋墙壁厚,窗户小、色浅,这是(  )

      A、受传统文化影响           B、防冬季的寒冷

      C、为了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D、受宗教的影响

      13、有关印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三

      B、世界第二软件大国

      C、加尔各答是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D、孟买是最大的麻纺织中心

      14、日本在太*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形成四大工业区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气候炎热干燥

      C、人口稀少,人均资源丰富

    [阅读全文]...

2022-04-04 19:40:18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无论是在学*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地理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教材中所隐含的心理健康知识,这样就使得高中生只是单纯地学*地理知识,无法通过此学科知识的学*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强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地理老师应该对教学进行重新认识,深入挖掘教材中潜藏的心理健康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地理教学相结合,以此来实现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高中地理老师想要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首先老师就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老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老师的思想观念对其教学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老师具备了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之后,老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会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反之,老师则会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因此,老师要从自身入手,树立心理健康理念。其次,老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进行培养。

      学生是学*的主体,当学生具有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之后,就能够积极地配合老师,在学*地理知识的时候对其中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挖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地理学*成绩,同时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比如说,当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地球上的水》这一课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知识讲解,一方面是讲解地理知识,对地球上的水资源组成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地表水、地下水的区别,之后老师可以通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一思想的引入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水的重要性,然后渗透节约用水的观念,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在学*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二、以教材为基础挖掘心理教育知识

      老师想要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地理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以教材为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若是老师脱离教材,引用课外资料来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就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老师必须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懂得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传授学生地理知识,附带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老师在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心理教育知识。

      比如说,当老师想要为学生讲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这一课内容的时候,老师首先要从地理知识入手,为学生讲解在旅游开发中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如何保护环境,当老师讲解完地理知识,老师就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为学生讲解一下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旅游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等,然后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旅游过程中对环境进行保护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以后旅游过程中就会自觉地不乱扔垃圾,不在景观建筑上乱写乱画,进行文明旅游。

      三、结合课外实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因为地理知识较为抽象,所以老师在进行知识讲解过程中会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能够促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得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外实践是比较常见的,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理性的认识来影响学生感性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在学*地理知识过程中心理也能够健康发展。结合课外实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以教材中的活动探究课题为基础,老师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在探究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是老师将学生带入到自然环境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切身的感受来了解自然,清楚自然和人类社会和谐相处的意义,以及如何和谐相处。同时通过野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比如说,当老师想要为学生讲解《环境污染与防治》这一课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城市垃圾清理情况进行调查。当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之后,学生就能够认识到自己不应该乱扔垃圾,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对环境进行保护。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垃圾清理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知晓任何一件工作都有其难处,想要做好就必须克服重重困难,以此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摘要】

      地图是地理信息浓缩、直观的表现形式,读图是地理学*一项基本、重要的能力。读图能力的培养,对地理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考试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发挥持久的作用。本文尝试从地图的特征、高中生读图能力现状分析、读图基本能力的训练、良好读图*惯的培养、考试中的读图技巧等多方面阐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学生;读图能力;培养

      《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表图形在二维或者三维介质上的精练描绘,是地理信息浓缩而直观的表达形式。地图,可以将零散的地理信息系统、直观地归纳在一个整体之中,可以清晰地呈现出相关信息的规律性、联系性和总体特征,并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读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地理学*的成败。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地图的特征

      根据不同的分类,地图可以分为:世界地图、国家地图;自然区域图、经济区域图;*面地图、立体地图、数字地图等等。不论是怎样的地图,都有一定的数学法则,经过高度概括,利用一系列的符号系统表现大量的地理信息。因为地图的直观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注意力和观察力;因为地图的`概括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判断力、思考力、记忆力。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形象思维培养与抽象思维培养相结合、图文相结合,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地理地图的制图过程,从而让学生对地图的学*从简单的识记,上升到领会、运用。

      二、高中生读图能力现状分析

      一是畏难心理严重。高中地理学*更加深入,涉及到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看到图例繁多、内容较陌生的地图,或者新图、变图时,感觉到需识记的概念、符号太多,就觉得太难,耐不住性子仔细观察、寻找规律、理清头绪,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二是个人性格的影响。男生一般比女生更容易找到信心,建立兴趣,爱好旅游、向往异域风情,日常生活中有过读图经验的学生更加容易对读图产生兴趣。

      三是学*能力的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有区别,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差别也直接对读图能力产生影响。有的学生能够迅速在复杂的地图中找到读图方法,有的则只能看懂老师教过的地图,稍加变化就无从下手了。

      四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每个地理老师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人格魅力,在教学中对于相关知识的不同强调,对于地图的利用和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惯的培养,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读图能力。*时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班级,学生会对读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遇到较复杂的图表时,也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

      三、高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掌握地图的基本特征,增进学生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地理书上的图像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其中的地图不同于统一图、景观图等,要让学生理解它严格法则、高度概括、符号表现、承载信息的特征,从而建立起基本的地图概念,通过对不同形式、不同难易程度的地图的阅读,树立起感性认识,从而为基本读图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其次是加强基本名词、典型概念、符号系统的识记和理解。地理学*中有很多的基本名词和典型概念,虽然离现实生活很*,但是比较抽象,容易遗忘、混淆,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加强识记和理解。比如气候和天气、高气压和低气压、地方时、北京时间、区时、时区、国际标准时间、震级和烈度等等名词,内陆气候、海洋气候、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等基本概念,是读图的基础,需要学生识记、领会。地图中的符号系统往往承载着地理信息,对于这些符号的掌握,是读图的基本要求。比如等高线图形、设色地形图中海拔高度、地形特征、植被分布、人口密度等表现方式。

      再次是从易到难,从典型到变化,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根据学*的规律,人对于知识、能力的掌握总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读图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先从简单、直观、典型、涵括内容较少的地图开始,让学生掌握后,再过渡到复杂、非典型、涵括内容较多的地图。老师教学的方法,也从详细讲解、具体指导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最后是运用归纳,建立知识结构体系。从识记、领会到归纳,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可以通过读新图、填图、画图的方式,进行读图能力的巩固;可以通过概念地图的学*、地理知识的总结,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将所有的地理信息囊括在结构体系里,并以此为索引,进行全面复*、加强。

      四、结语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充分掌握并了解学生的读图能力与水*,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为培养更多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春玲.浅谈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09).

      [2]刘艳婷.地理教学中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04).

    [阅读全文]...

2022-05-21 20:20:58
  •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

  • 高考
  •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

      高考试卷是评价高考的重要载体,因此从分析高考试卷的角度出发,能够进一步认识高考改革甚至对高考以及考生做出评价。下面是阳光网小编为你整理的高考地理解题技巧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地理考场答题七妙招

      地理学科本身注重考查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强调对于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掌握。根据高考的要求以及答题中通常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如何答好试题:

      (一)、通览全卷,了解试题类型、考试内容,注意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二)、仔细审题,读懂题意:逐字逐句认真读题,理解题目所给材料的内容,以及所提出的问题,并在读的基础上找出题中的关键字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将题中关键词与课本知识以及实践经验进行联系,寻找相关的知识点。

      (三)、抓住图表特征: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相结合,充分利用图例等信息,灵活解题。地图考查的类型不同,答题角度也不同。

      (四)、注意联系: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关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五)、找准角度,准确表述:在审清题意,明确试题真实要求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要注意准确运用专业术语,认真推敲,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叙述要符合学科*惯和规范。尽量采用课本语言答题。

      (六)注意热点问题:热点问题落脚点始终是考查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要将热点问题回归到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问题。

      (七)书写规范,避免错别字。地理阅卷通常是按得分点给分,这就要求规范答题,条理清晰,字迹工整清楚。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

      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目前文综试题中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包括多选题的变形——组合型选择题),由于选择题不叙述推理过程、解题入口宽、方法多,再加上猜答得分概率为1/4,所以普遍认为选择题尤其是单选题比较容易。这种说法虽然说有一定道理,但是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要的不是分数,而是通过分数得到的一个排位,所以没有学过某一学科或知识上漏洞百出的人虽然也能猜得一定分数,但分数决不会太高,排位也一定不会太靠前。也就是说要想高考取得成功,选择题得分必须要高,而选择题(单选题)要想得高分、得满分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命题规律

      1、题干围绕一个中心,选项和题干的关系一致。

      2、干扰项有效,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

      3、各选项的结构、长度大体一致。

      4、正确选项分布均匀。

      高考地理解题应试技巧

      一、选择题的解答

      (一)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1、明确题干要求。

      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图文并茂。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例1 读表1,据此回答(1)~(3)题。

      表1 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3)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答案】 (1)B (2)C (3)A

      【技巧点拨】 (2)(3)小题题干均有关键性指导语“正确的是”,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答案。

      2、分析解题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例2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D

      【技巧点拨】 根据题干附加的明确解题条件“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避开的朝向”加以解读,北极地区盛行风向为东北风,故应该避开东北方向。

      暗示条件: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例3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

      A、拜科努尔(北纬46°) B、肯尼迪(北纬28°) C、酒泉(北纬40°) D、库鲁(北纬5°)

      【答案】 D

      【技巧点拨】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故纬度越低,越有利于发射。多重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

      例4下列产业中,既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又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的是(  )

      A、食品工业  B、纺织工业  C、煤炭工业  D、石油化学工业

      【答案】 D

    [阅读全文]...

2022-01-27 07:09:22
  • 古诗中的月亮

  • 月亮
  •   月亮用她那皎洁的光辉抚摸着大地,大地更有了一些妩媚和神秘,我们也就少了一些恐惧,多了一些梦幻。

      《把酒问月》

      唐·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月》

      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夜忆舍弟》

      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山居秋暝》

      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暮江吟》

      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阅读全文]...

2022-01-20 22:42:49
  • 古诗中含风的诗句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古诗中含风的诗句》,愿对您有所启发。

    1、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

    2、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3、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4、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5、风柔日薄春犹早。——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7、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8、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1、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12、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舟过安仁》

    1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1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17、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18、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9、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西宫秋怨》

    2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2、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

    23、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2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25、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6、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27、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28、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29、夜深风竹敲秋韵。——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

    3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1、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3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3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5、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天末怀李白》

    36、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37、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3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9、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40、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陆龟蒙《白莲》

    41、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陈与义《登岳阳楼》

    42、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4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4、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4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4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4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49、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50、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

    [阅读全文]...

2021-12-11 00:09:09
  • 古诗中的不同的风

  • 文学
  • 古诗中的不同的风

      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往体诗。而风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不同的风——“东风”“南风”“西风”“北风”,在古诗中有不同的意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中的不同的风的意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东风

      古诗中的东风一般是指春风,常含有生机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如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和辛弃疾《青玉案》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东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

      (1)反衬“伤逝”之情,如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渲染离别情绪,如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象征专制者和造成悲剧的恶势力,如陆游《钗头凤》中的“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4)比喻重要的条件,如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和俗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二、南风

      古诗中的南风即夏风,常象征欣欣向荣,多用于表达轻松愉悦的心境,如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南风有时还用于寄寓思乡之情,如李白《寄东鲁二稚子》中的“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

      (1)烘托恬淡的'心境,如刘攽《新晴》中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2)南风也叫“薰风”,如苏轼的《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三、西风

      古诗中的西风即秋风,常象征秋之肃杀,大多包含着凝重的悲凉色彩。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西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

      (1)寄托相思之情,如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感伤韶华已逝,如晏殊《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3)渲染凄凉气氛,寄寓身世之伤,如马致远《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辛弃疾《水龙吟》中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蒋捷《虞美人》中的“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4)营造苍茫、悲壮之美,如李白《忆秦娥》中的“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四、北风

      古诗中的北风即冬风,常用于象征冬之苦寒,大多寄寓诗人幽怨、凄苦的情怀。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

      (1)渲染游子怀乡之思,如汉代无名氏《行行重行行》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2)抒写伤别之情,如高适《别董大》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比喻强劲势力,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和郑思肖《寒菊》中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拓展阅读

      描写风的古诗

      《咏风》

      唐·李世民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春风》

      宋·王安石

      春风过柳绿如缲,晴日烝红出小桃。

      池暖水香鱼出处,一环清浪涌亭皋。

      《边风行》

      唐·刘禹锡

      边马萧萧鸣,边风满碛生。

      暗添弓箭力,斗上鼓鼙声。

      袭月寒晕起,吹云阴阵成。

      将军占气候,出号夜翻营。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

    [阅读全文]...

2022-01-23 11:50:32
  • 古诗中的冬作文

  • 古诗中的冬作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转眼间,圣洁而美丽的冬天就来临了。捧起诗集,迎着漫天飞雪,去寻找冬的足迹,品味她那样独特的美。

      冬,是寒冷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谷中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冬天的到来来为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衣,鸟儿们都躲进了暖和的巢穴里。人们坐在家中静静地观赏漫天的大雪,*时热闹的大街冷冷清清,不时只有小孩子滚着雪球跑过。世界一下子寂静了很多。只有树儿们披着雪白的披肩,静静地伫立在雪中……

      冬,是寂寞的。放眼望去,雪地上一片银白,只有几颗被雪压弯的树,在风中*着,摇摆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在一堵断墙边,一树梅花树上缀满了无数粉嫩的花儿,微风拂过,扬起星星点点的花苞,一股幽香悄然而至,这股幽香,是空旷雪地上唯一的精灵呀!

      冬,是多姿多态的,看!“昨夜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雪,在天空中,在云彩里,在田野中,在花园里奋起勃飞,乘着风,驾着雨在天空中旋转着,腾飞着,像一位纯洁的少女,在天地间跳跃着,舞蹈着。尽情展现自己肆意飞扬的青春,雪地上披着白衣的歪脖子树,花园中悄然盛开的的白腊梅,都和雪一同舞蹈着,原来寂寥的冬天,此时已成为婀娜多姿的少女,引人深深沉醉其中。

      雪是活泼可爱的,“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冰梅花。满身香雾粗找下。”花园中,一颗颗梅花树盛开着,迎接漫天的飞雪,在风中扭动着自己轩柔的身躯,和雪花一同跳舞。“梅花欢喜漫天雪。”雪地中,洁白的雪兔蹦蹦跳跳,一会儿扒扒雪地中的胡萝卜,白球似的,可爱极了。

      冬,是充满希望的,“去年之雪今安在?”在啊!看那雪,用自己的身躯滋润幼小的麦苗,哺育着花草树木来年的生机,她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啊!有了雪的无私奉献,才有今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啊!

      冬,一个纯洁的少女,一个荡满希望的`季节,她用银装素裹装点大地;她用来梅朵朵迎接来年;她用洁白的身躯哺育万物,我爱这充满诗意的冬!

      小时候,我最喜爱的就是春天,然而当我走进诗的世界时,才发现冬天也是那么美。诗人呕心沥血,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如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多么地美啊,就像真的有这么一幅画面在我眼前闪动:雪在空中飞舞着,飞了一夜,它们有的落在地上,有的落在了树枝上,一簇簇地,待到明早来看时,雪已经停了,它落在树枝上,从远处看,就像是梨花开了一样。

      我喜爱诗的世界,因为我从小就被爸爸感染了。每当我睡不着的时候,爸爸就会在我耳边吟诵诗歌,如:“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还记得爸爸讲给我的第一首诗就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时我并不知道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只知道诗中有个霜字,所以应该是写深秋的。由于爸爸从小的培养,我便更爱诗,特别是描写冬天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直接赞美了梅花,虽然这首诗没有提到冬,但梅花也是象征冬天的意思。这句诗一直被我牢记在心,并做为我的座右铭,时时鼓励我,鞭策我。它让我明白只要坚持就是胜利。人或许要经百磨、经百难才能成功,才能成才,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

      唐朝诗人柳宗元有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韩愈曾写过一首诗“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还有……太多太多了,说也说不完。现在,我是越来越喜爱诗了,特别是描写冬天的诗,所以我想说:“诗的世界等我,我来了!”

      野芳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风霜高洁“秋”;水落石出“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诗中的“春”是春意盎然,诗中的“夏”是生机勃勃,诗中的“秋”是雁过留声,诗中的“冬”是寒雪纷飞。我则尤为喜欢诗中的“冬”。

      在冬天,爷爷抱着我坐在火炉旁的摇椅上教我一首首的背诵唐诗。我清晰的记得背诵的第一首诗是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多美的一首诗呀!我爱梅花,爱它的高洁,爱它的谦虚,更爱它的坚贞不屈。冬因梅而傲,梅因冬而俏。

      渐渐地,接触了描写冬的古诗。王维的《四气歌》“鸣笙起秋风,置洒飞冬雪。“陶渊明的《四时》“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中我最喜欢柳宗元的《江雪》他把冬天的气氛,景象都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诗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在这一次综合学*中我又开始接触元曲。元曲中的神秘促使我走*它,元曲中我最喜欢关汉卿的《大德歌(冬)》:雪粉花,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揽着钓鱼槎。诗的意境真美!在诗中没有人迹却不缺少热闹,寒冷却不缺少生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开始读白朴的一曲《天净沙。冬》:一声画角谯门,门庭新月黄昏。刚开始读时它让人揣摩不透,我正要去翻诗意,老师拦住我说:“诗就像茶需要细细品味,需要在一次次的揣摩与品读下才能得知它的含义。”

      我轻叩开了诗歌的大门,也对诗人和更多的描写冬的诗有了兴趣。古诗虽然离我们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在我们细细的品味下,古诗好像摇身一变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现在我还会比较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在学*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知识。我愿意牵着你的手,再次轻叩古诗的大门,走进诗的国度。

    [阅读全文]...

2022-04-15 03:25:12
  • 古诗中的春作文

  • 【精】古诗中的春作文

      在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中的春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沐浴着春光,顺着春天的足迹,我怀着深切的自然与希望又来看春。

      春天是充满绿意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伴着和谐的春风,万物恢复了以往的生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小草破土而出,却淡淡的,犹如刚刚出生的婴儿身上的毛发,一派朦胧的清丽;“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杨柳发出翠芽,茂密的森林也变的一片绿色。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天绿的那么美,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那是无渲染的`绿,那是天然装饰纯真的绿,感动了人的心灵,浸透了人的思想。

      春天是朦胧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的到来引起了一场绵绵细雨。他半(这个字不准确)着朦胧的天际如一根根晶莹剔透的银线,把春天连到了大地,把春天连到了人间。“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春天的雨是朦胧的,没有暴风雨之前的乌云那么低沉,没有大雾的那么迷茫,没有闪电,也无雷声。只是朦胧的天际迷乱着人的眼睛,只有晶莹的露珠浸透着人的心,把春天的消息撒向人间。

      春天是活泼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明媚的春天里,鱼儿跃出水塘,燕子顺着微风,双翅滑破天际。“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天是一副万花筒,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天的活力,那么富有生机,表现在千物万物。小草努力的将自己的身子穿出泥土,展示着自己翠绿的身姿。“老树着花无丑枝。大树发出新芽长出茁壮的身子,露出了自己茂密的绿叶,小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呼吸着春天的空气。多么美好,和谐的一副多彩画呀!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池塘边的垂丝海棠开出了粉艳艳的花,一束,一撇,一枝,犹如满树绯红的云,轻巧可人,那么美,美到令人忍不住屏息来观看。风过无痕,可是却吹落了许些花瓣,随风飘落,打着一阵轻旋巧落进碧波中,散入池塘,像个粉色的小船,飘呀飘,摇啊摇。

      春天的空气是美丽的,虽说好像不太合适,可是我想不出任何词语能够形容它,这就是所谓的“只可会意不能言传吧。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春天是绿的,春天是朦胧的,春天也是活力四射的,生机勃勃的,她绿的鲜明,朦胧幽美活力中显出几分生气共同展示出春意盎然的多彩画,多么美的春!

      这就是春,朦胧而又清晰。

      这就是春,给人清爽和愉悦。

      这就是春,隐约充满了希冀。

    [阅读全文]...

2021-12-30 18:59:31
古诗中的地理题 - 句子
古诗中的地理题 - 语录
古诗中的地理题 - 说说
古诗中的地理题 - 名言
古诗中的地理题 - 诗词
古诗中的地理题 - 祝福
古诗中的地理题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