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概略的古诗

关于数量概略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数量概略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数量概略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数量概略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2) 语录(19k+) 说说(2) 名言(718) 诗词(21) 祝福(1k+) 心语(4k+)

  • 表示数量少的词语

  • 表示数量少的词语

      词语中,表示数量少的词语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表示数量少的词语,欢迎大家分享。

      1、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2、寥寥无几————寥:稀少,很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3、寥寥可数————寥:稀少;数:计数。形容数量很少容易数得出来

      4、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5、历历可数————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

      6、不足齿数————足:值得。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

      7、所剩无几————剩:余留下来的。剩下的没有多少了。

      8、铢两分寸————指极少的数量。

      9、量小力微————数量很少,力量微薄。

      10、杯水粒粟————一杯水,一粒粟。指极少量的饮食。

      11、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12、粥少僧多————比喻东西少而人多,不够分配。

      13、多许少与————答应人家的多,给予人家的少。

      14、擘两分星————指很小的重量都分辨得清清楚楚。比喻准确清楚。两,较小的重量单位;

      15、分毫析厘————毫、厘:都是细小的单位名称;析:剖析。分析一毫一厘。形容分析细微。

      16、分寸之末————比喻微少、细小。

      17、积少成多————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从小变多

      18、聚少成多————聚:集合,会合。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由少变多。

      19、聚沙成塔————把细沙堆积成宝塔。比喻积少成多

      20、积小成大————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21、积微成着————微:细微;着:显着。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着。

      22、滴水成河————比喻积少成多。

      23、有增无损————损:损害,减少。仍在增加,不见减少。指事物向着某个方面不断深化。

      24、有增无已————不断增加或不断扩展。

      25、二一添作五————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分。

      26、三下五除二—————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27、一百二十行————犹三百六十行。指各种行业。

      28、板板六十四————宋时官铸铜钱,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减。比喻刻板不知变通。

      29、十年九不遇————比喻很少有,多年也难遇到一次。

      30、三拳不敌四手————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1、寥寥无几: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2、九牛一毛:九:表示多数。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3、所剩无几:剩,余留下来的。剩下的没有多少了。

      4、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5、见所未见: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

      6、一星半点:星:细碎的。形容极少。

      7、一分一毫:形容很少的数量。

      8、量小力微:数量很少,力量微薄。

      9、寥若晨星:寥:稀疏。若:好像。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

      10、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11、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

      12、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13、寥寥可数:寥:稀少;数:计数。形容数量很少容易数得出来。

      14、旷古未有:旷古:自古以来所没有的。自古以来从来不曾有过。形容极为罕见。

      15、屈指可数: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稀少。

      16、一丝一毫:毫:十分之一厘;丝:十分之一毫。一点点儿,形容极小或极少。

      17、少之又少:形容很少很少,几乎没有。

      18、讷口少言: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阅读全文]...

2022-05-30 20:37:54
  • 人力资源的数量及质量

  • 人力资源的数量及质量

      人力资源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除这基本含义外,在统计、管理上还泛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人力资源具有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它是由人力资源数量和人力资源质量两个方面内容构成的。

      一、人力资源数量

      人力资源数量指的是构成劳动力人口的那部分人口的数量。其单位是“个”或者“人”。劳动力人口,即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人力资源数量是指被考察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可以用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种指标来表示:人力资源的绝对量,可用被考察范围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量计量。人力资源的相对量表示被考察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人力资源拥有量。总之,人力资源的数量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范围内,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减去其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加上劳动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二、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

      1、人口总量及其再生产状况

      由于劳动力人口是人口总体中的一部分,人力资源数量及其变动,首先取决于一国人口总量及其通过人口的再生产形成的人口变动。根据世界各国人口统计的资料可以看出,成年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一半以上,一些发达国家高达65%以上。如果按16-60岁的口径划分(即符合一般的劳动年龄划分的口径),其数量也一般在50%以上。这样,各国的人口总量就决定了其人力资源数量的基本格局。从动态的角度看,人口总量的变化体现为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而自然增长率又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在现代社会,人口死亡率变动不大,处于稳定的低水*状态,人口总量和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水*。

      2、人口的年龄构成

      人口的年龄构成是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口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人口的年龄构成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数量,即人力资源数量=人口总量×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一般都会影响到人力资源的数量,这也表现为人口金字塔的变形。调节人口年龄的构成,需要对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进行相当长时间的调节,以应对人力资源老化现象的产生。

      3、人口迁移

      所谓人口迁移,即人口的地区间流动。人口迁移由多种原因造成。在一般情况下,主要因素在经济方面,即人口由生活水*低的地区向生活水*高的地区迁移,由收入水*低的地区向收入水*高的地区迁移,由物质资源缺乏的地区向物质资源丰富的地区迁移,由发展前景小的地区向发展前景大的地区迁移。就一般情况而言,人口迁移的主要部分是劳动力人口的迁移,这会造成局部地区人力资源数量的增减和人力资源总体分布的改变。特别是出于经济原因的人口迁移(如移民垦荒),可能绝大部分都是劳动力人口。对人力资源的数量影响巨大。

      三、人力资源质量

      人力资源质量是指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或企业等)的劳动力素质的综合反映。它是一定范围内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和劳动意愿,一般体现在劳动力人口的体质水*、文化水*、专业技术水*和劳动的积极性上。主要内容包括:

      1、人力资源能力质量

      人力资源能力质量,即推动物质资源、从事社会劳动的能力水*高低,体现在知识(一般知识与专业职业知识)、工作技能、创造能力、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流动能力、管理能力等能力水*上。知识水*与技能水*是人力资源能力质量中最主要、最为人们所关心的方面。人力资源的知识水*,一般以人力资源文化素质水*为标志,采用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以及全社会人口受教育程度指标来表示。通常以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以上各个层次的人力资源比例或人口比例来计算。人力资源教育水*的获得,依靠教育资金的投入。教育部门是对人力进行资本投入、生产社会人力资源的最主要部门。人力资源的技能水*,一般以人们接受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程度来反映,或者以人力资源队伍中的工人技术等级及比例、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及比例来反映。

      2、人力资源精神质量

      人力资源精神质量,即思想素质、心理状态,它是人力资源质量总体中极为重要又常常被人们忽视和遗漏的方面。实际上,人力资源的精神质量是其素质总体中的灵魂,如同一种“软件”,其能力质量则相当于“硬件”。由于人力资源的精神质量决定人的工作态度和动机,因而它成为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动力系统。人力资源的精神质量包含思想、心理品质以及道德因素,因而成为影响人力资源群体关系、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微观和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四、人力资源总量

      人力资源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具有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即包含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内容。人力资源作为某个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其总量也就是数量、质量二者的乘积。即人力资源总量=劳动力人口数量×质量

      出于计量的需要,可以采用下述公式:人力资源总量=Σ某等级劳动力人口数量×某等级劳动力人口质量

      或者:人力资源总量=劳动力人口数量×劳动力人口*均质量

      五、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与人力资源的数量相比,其质量方面更为重要。人力资源的数量能反映出可以推动物质资源的人的规模,人力资源的质量则反映可以推动哪种类型、哪种复杂程度和多大数量的物质资源。一般来说,复杂劳动只能由高质量人力资源来从事,简单劳动则可以由低质量人力资源从事。经济越发展,技术越现代化,对人力资源的质量要求就越高,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要求人力资源具有极高的质量水*。需要注意的是,要获取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就要付出较大的生产成本,而且高质量人力资源又具有稀缺性,如果这种资源的供给不被需求所吸收,就会对个人与社会造成巨大浪费。

      六、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其地位不断上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6年度人力资源开发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一国国民生产总值3/4靠人力资源,1/4靠资本资源。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知识与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人力的竞争。”

      1、人口资源数量发展的趋势

      商业及服务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传统的农林牧渔及制造业的就业人数持续减少。由于人口寿命延长而推迟退休年龄的话。人力资源供给水*将会更高。由于决定劳动力总需求的经济发展受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而受人口惯性所影响的劳动力总供给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扭转的,所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失衡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存在,而且是*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

      2、人口资源质量发展的趋势

      人力资源质量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科学文化素质,都有不断提高的趋势。知识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和重要。随着高科技产业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信息产业中的新设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知识在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中起了直接的作用。发展*家如果想真正超越发达国家,必须在人力资本上下工夫。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源才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所以必须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

      一、全面质量管理(TMQ)

      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的灵感来自于日本公司的成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众所周知的全面质量管理(TMQ)。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个术语经常与各种各样的、与组织变革不相关的活动联系在一起,1993年威尔金森等人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迪安和鲍恩(1994)通过回顾有关TMQ的文献,得出其关键的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点,持续改进,团队合作。其他从事TMQ研究的一些学者还将员工参与和高层管理者的承诺加入TMQ“基本原则”中,而另一些学者却将TMQ的鲜明特征识别为客户导向和为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

      TMQ被看作是一个普遍的企业管理哲学,它涉及的是如何通过全公司范围的高质量的管理来实现顾客满意度的持续改进。这已经超出了全面质量观点在整个组织运营及其管理中的应用,成为企业管理本身的一种新方法。

      在早期的质量争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制造部门而忽视了服务,这也许恰恰可以对质量管理设计和操作的起源以及来自这些学科的研究者在质量管理中占主导地位做出解释。支撑质量战略的主要技术可以明确说明这些来源,统计过程控制(SPC)和质量功能展开(QFD)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服务质量的精确定义

      Kordupleski(1993)等人认为,区分顾客感知(customer-per-ceived)质量和业务流程(businessprocess)质量对理解质量的含义很有帮助。顾客感知质量就是真实的质量,而业务流程质量是指内部质量。两者间的区别是强调许多质量管理项目产品的内在本质,并表明要多加关注真实质量的需求,因此成为一个更外向的角色。质量管理的成功明显源自于质量各方面间的联系。

      在服务接触的过程中及服务接触后,顾客会对产品的“真实质量”进行评价。他们将接受服务前的预期与他们所感知的(或者说真实的)绩效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会引起顾客的不确认性-消极的或者积极的,好的或者坏的,这似乎是主要的服务质量模型的理论基础(Berry等,1985;Gr?nroos,1983;Zeithaml,1990)。同时,这种作为最恰当构想的“不确认”范式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Boulding,1993;CroninandTaylor,1994;Teas,1993)。

      1985年,Parasuraman等人发表了一篇经典的文章,在服务质量的处理方式上引起了一场革命。文中提到的十个服务质量的决定因素似乎都比较重要,决定因素代表了顾客评价一项服务的基本维度。为改进服务类组织的“真实质量”首先就是要识别出重要的质量决定因素或者与公司目标市场相关的因素,其次要对自己以及竞争对手的绩效进行评估。早期的研究工作为SERVQUAL(Zeithaml等,1990)模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十个决定因素映射了五个潜在因素,即有形性、移情性、响应性、可靠性、保证性。

      三、服务的特性:对质量的挑战

      很多学者之前都探讨过描述服务的特征。最常用的是Regan(1963)的四分法类型:不可分离性、无形性、异质性、易逝性。服务的无形性(或者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在制造业发展起来的质量管理实践的方法论及概念转移过程中困难重重。尽管如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服务业的质量管理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在整个质量管理文献中即将成为主体。

      服务类的组织形式就像一个倒金字塔,大量个体直接接触客户,与此相反,商品生产商通常只有极少数的人-往往会有销售队伍-从事客户联系。因此,对服务业的许多组织来说,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将客户与提供服务的人分开。服务这个术语可以涵盖各式各样的表现或行为,从私人服务到大型跨国公司提供的服务。我们的焦点不是服务提供者规模的大小,而是客户与服务提供者互动的程度。本文主要关注的是高接触的服务行业,这就导致了一个特别的关注点,即服务接触是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

      四、人力资源管理(HRM)

      1980年,施耐德公司区分了两种类型的管理风格,服务爱好者及官僚服务。就像施耐德(1980,p52)所说的那样,在服务类组织中氛围至关重要。施耐德和鲍文(1985)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就是关于组织氛围、员工士气/态度及顾客满意度的问题,施耐德和鲍文(1993)的研究又转向了一系列特定人力资源管理(HRM)实践的问题。概括说,他们的研究表明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顾客而不是财务,后者的重点不是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在将理想的服务传递给客户的过程中也起不到作用。

      关于在一般的支持性服务、质量及服务接触中,有关人力资源管理(HRM)政策、程序和操作实践的问题,HRM中的“最优方法”已经发展了数十年,但是这些方法本身是在服务情境中吗?在解决HRM问题之前,需先探讨服务的特性对质量的影响,然后再确定质量的定义,随后会探讨HRM理论及实践的关键部分,以确定当前理论及管理技术对巩固服务质量的贡献程度。此外,在这个几*被忽视的领域产生更多的实证研究兴趣,开发出一系列研究命题。最后,我们通过一个研究议程的启发得出这样的结论,可以开始测试这些命题的有效性。

      五、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HRM)

      质量管理得到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的大量关注仅仅是*些年的事。质量管理的“开国元勋”的重点是有效人员管理的关键作用,其实专家的观点是员工关心他们所做工作的质量,并且只要给他们提供培训他们愿意改进质量,如适当的工具能使他们的想法得以开发的支持性的管理环境等。因此,HRM实践对改进服务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与那些将重点放在质量管理技术方面的研究相比,对赢得员工支持及承诺的“软”程序以及持续改进的TMQ理念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Wilkinson等,1991;1992),这表明若想成功得以实施和持续,TMQ就需要一个特定的人力资源战略方法。今后要将重点放在由于对改进质量不断增长的研究兴趣而给HRM实践带来的挑战上面。

      本文对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对服务质量及TMQ方案的影响作了综述,得出人力资源问题对实施TMQ是至关重要的,要在所有的员工、管理者、工作人员中建立一个服务质量的承诺,并为持续改进质量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尽管我们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源问题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但有关这方面的讨论还是显得浅薄了些。总之,希望人力资源实践和顾客得到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能够更加规范并能进行实证方面的研究。服务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有很多问题都已被识别出,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研究建议以加强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此类研究在以下两方面特别有价值。

      第一,不断增加服务行业的重要性有助于在该行业形成更广泛的管理实践知识。此类研究还将表明服务接受者是否能够应对由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需求构成的人力资源挑战。

      第二,HRM和TQM的理论基础到目前为止已得到适度开发,案例研究方法对于促进HRM和TQM领域的理论发展非常有帮助。

    [阅读全文]...

2021-12-19 19:14:24
  • 送礼数量有讲究吗

  • 生活
  • 送礼数量有讲究吗

      送礼数量有讲究吗?在*人情往来从送礼开始,送礼在社会上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人们也常常会在一些时候给一些人送礼,以表达自己的心意,下面小编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送礼数量有讲究还是没有讲究。

      送礼数量是否有忌讳、是否有讲究要看你所在地区的风俗、送礼人等等方面,具体如下:

      如果你所在的地区的*俗对送礼数量比较讲究,要求送礼是双数,那么你送礼的数量是双数会比较好,而有的地区风俗是送礼数量不讲究,那么可以送单数也可以送双数。不过我们常常说,好事成双,送礼送双数,面子也比较好看。

      如果送礼对象在送礼数量上比较忌讳,那么你送礼给他时,数量这块还是要讲究一下,可以送2瓶名酒或者是1瓶白酒搭配一条香烟等等。如果送礼对象对这块不是很注重,那么送礼时你可以送单数,也可以送双数。

      送礼的准则常识

      1、送礼要送关键人物

      送礼是一门艺术,要让自己的礼物起到应有的作用,就要遵循“送礼送对人”的原则。

      送礼就是为了办事,那送礼当然就要送给办事的对象,但是有时候办事对象不止一人,或者说事情要办成功,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协调。这个时候把礼送给谁呢?有必要全送吗?这的确是个大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选错了送礼对象的人不在少数,比如把礼物送过去了,事情却没有办成——因为对方并非是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所以即便送了礼,也是徒劳的。

      送礼要送给关键人物,不能送张三一点又送李四一点,王五也收到一点,结果礼物被分割零散了,分量显得很轻,有时可能起不到利益驱动的作用。这还不算,送的对象多了,难免人多嘴杂,心机泄露,对事情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送礼之前,一定要权衡好各位“要人”的利弊,查问好谁对这件事情有裁决权,起主导作用。谁是办事的关键人物就要把礼物送给谁,礼物送到了点子上,幺班的事情可能也就迎刃而解了。相反,如果把礼物送给了次要人物,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横生枝节,导致事情越来越难办。

      2、权衡利益得失再送礼

      求人办事要送礼,送礼好办事,但送礼送多少才算合适,每个人心里都应有一杆秤。送礼的轻重,与对方的关系、送礼的目的以及受礼者的身份都是息息相关的。

      有人送礼是为了求人办事,那么,礼物的轻重就与办事的大小有关。求人办大事,礼物太微薄,事情就难办成;礼物太丰厚,受礼者迫于压力有可能拒收,事情就更难办成。

      “送多少”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从礼物数量多少、体积大小以及价格的高低来说,送礼还是讲究尺度的。

      一般社交场合,送的礼物要小、少、轻为宜。少就是不求数量多,要求少而精;小,指体积不宜太大,小巧玲珑,易送易存是是最高境界;轻,则指价格适中,不求昂贵。总的原则是充分的重视礼品的精神价值和纪念意义。

      我们通常出于面子的需要,觉得很少的东西拿不出手,要送,就得送多些,送的货真价实。送水果就称它十斤,超市里的商品,恨不得全搬了去。

      钱虽然花了不少,但效果却未必好。特别是第一次见面,你一下子提了那么多礼物,人家还以为你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谁还敢收?如果主人不肯收,你的处境就尴尬了,提走不是,不提走不是。于是你推我让,最后,尴尬的还是你。

      退一万步说,主人就算收下礼物,心里肯定很不愉快:你这一次送我这么多礼品,下一次可够我还的。你自认为是好意,人家的心里却有了压力。

      其实,礼物不在多,送礼不怕少,只要精致美观,富有创意,送出去就会收到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你急于求人办事,所送的礼品也应与你的经济实力相一致。如果经济条件差的人给对方送比较贵重的礼品,会让对方受之不安;而经济条件较好的人送较为廉价的礼品,会让受礼者觉得送礼人小气或者看不起他。

      所以说当你送礼品时,一定要分清轻重,权衡利益后再送出,达到自己最大的效益。

      3、送礼要讲究实用性

      一般来说,日常生活用品可以作为你送对方的礼物,因为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每天都在和它打交道,或是洗刷,或是做饭,或是品酒饮茶。所以用日常生活用品作为礼物,往往会让朋友、亲人觉得实用。

      日常生活用品的种类很多,像炊具、餐具、茶具、酒具等均在其列。还有一种礼品化的`组合性日用品,通过重新包装,也很受欢迎。

      组合性日用品,一是组合合理化。有童装与玩具的组合,儿童食品和小玩具的组合,名酒与酒具的组合,服装与个性化饰品的组合,笔与手表的组合,笔与打火机的组合等。二是品牌档次化。组合的附件品种,大多是品牌主体品种开发的品牌新品种,同牌借光,身价倍增。三是含义深刻的礼物。如酒与杯组合,象征着酒逢知己;茶与茶具组合,象征君子之交等。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日常生活用品作为礼品,应讲究“受着实惠,送者大方,增进友谊”的原则,这样才能使日常生活用品既显示出实用性,又展示其作为礼品的独特魅力。

      4、所送礼物要有意义

      礼物是感情的载体,即使是在求人办事时也不例外。任何礼物都表示送礼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谢、或祝贺、或怜爱、或爱情等等。所以,你选择的礼品必须与你的心意相符,并使受礼者觉得你的礼物非同寻常,倍感珍贵。

      实际上,最好的礼物是那些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的、富有意义或耐人寻味的小礼品。比如我们为住院的朋友送去一束鲜花,定能使其心情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远方的同窗寄一册母校的照片,定能唤起他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给爱好文学的朋友送上一套名著,必然使其欣喜若狂,爱不释手;为心上人送去一条漂亮的纱巾,她会含情脉脉的依偎在你的怀中……

      就礼物的质量而言,它的价值不是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的,而是以礼物本身的意义来体现其价值的。因此,选择礼物时要考虑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多方面因素,力求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总之,你要使自己所送的礼物具有意义,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你若是求人办事就方便多了。

      送礼一般要送双,表达好事成双的愿望。禁忌三、四、五、十,是因为一般给死人献祭用这些数!

      送礼一般要送双,表达回好事成双的愿望,禁忌三、四、五、十,是因为一般给死人献祭用这些数!这些禁忌皆以约束自己,尊重别人为准则,所以有利于融洽交往气氛,答对调节人际关系,起着积极作用。

      送礼讲究

      1、不要在公开场合送礼

      送礼本来就是一件挺忌讳的事,如果你要在公开场合送礼的话,那会是很尴尬的。在公开场合送礼那个被送礼者不管收你的礼物还是不收你的礼物都会落下话柄。那么你这个事情也是肯定办不成的。一定不要在公开的场合送礼。

      2、一定要选对东西

      这个礼物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不能拿出来觉得太夸张,也不能拿不出手。所以你一定要先了解被送礼者的需求是什么,再决定送什么样的礼物,这样也好让她收下这份礼物自己的事情也可以办成

      3、不要突然去送礼

      不要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联系的朋友,你突然去给他送一份礼物。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他又不傻,肯定知道你给他送礼是有目的的,你说人家是接还是不接呢。所以在*时你需要维护好自己身边的这些朋友。这样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不用那么尴尬

      4、不要跟公职人员送礼

      现在这方面应该是公职人员最忌讳的,所以不要轻易地给公职人员送礼。这不符合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要不考虑后果,就去做这样的事

      5、不要事后才想到送礼

      送你一定要是在别人帮助你之前去做。送礼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帮助,你在别人帮助完你之后再去送礼,那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也是没有必要的事情。所以,如果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一定要在被帮助之前去送礼

    [阅读全文]...

2022-03-04 15:36:58
  • 大熊猫数量减少的原因

  • 大熊猫数量减少的原因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熊猫数量减少的原因,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熊猫数量减少的原因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动物,是被全世界公认的自然遗产和活化石,从其祖先出现到现在至少有八、九百万年。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大使”的任务,带着*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大家所熟知的大型哺乳动物大熊猫要想繁殖这么多后代就没那么容易了。它们发育较慢,更推崇“晚婚晚育”。每次也只生产几个后代,隔两三年才会再次生育,因此一生中繁殖的后代数量十分有限。

      同为哺乳动物,为什么它们的繁殖能力竟有天壤之别呢?其实这完全取决于动物们在自然界的生存“本领”。旅鼠在北极属于“底层居民”,白鼬、北极狐、雪鸮、贼鸥是它的四大天敌,加上寿命很短,通常只能存活1年左右,只有靠大量繁衍后代才能获得种群生存的机会。而老虎等大型动物则处于食物链的顶层,几乎没有天敌,为了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延长寿命、寻找和捕食猎物,就只能实行“晚婚晚育”了。但在如今,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环境破坏日益严重,适宜它们生存的领地不断缩小。这些动物常常因为食物不足而无法生存,自然也就无法很好地完成它们传宗接代的任务了。

      *保护大熊猫的措施

      1、*多年以来致力于增加熊猫种群数量。身为*国宝,大熊猫曾经遍布*的西南部省份。但由于人类生活范围不断扩张和人口数量增多,极大压缩了大熊猫的栖息地空间,虽然如此,但是这些生物仍然围绕着有“竹”生长的森林里活动。而这些竹林得以保存也有赖于**对大熊猫生活区的自然保护。“竹”是大熊猫的主粮,几乎占它们99%的食物来源,它们每日至少要吃12~38斤的竹子来维持消耗。

      2、据估计现时全球大熊猫数量在2060头,其中成年的有1864头。已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大熊猫从“濒危”下降至“易危”等级。“这都得益于恢复了它们的栖息地,这样既能给予它们足够的生活空间亦能提供所需的食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泰勒认为。据泰勒给出的数据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大熊猫的栖息地急剧减少,导致当时大熊猫的数量下降至1200头。“现在需要重新恢复那些竹林,才有可能让大熊猫种群数量逐步增长起来”,泰勒说道。

      世界自然基金会高级副总裁赫姆利同意泰勒的观点:“*一直努力在保护和扩大大熊猫栖息地这方面做出伟大的贡献,**很好地履行他们对全世界的承诺并为其他国家作出良好的示范榜样。”然而气候的转变可能会抹杀他们努力的成果。据有关数据预计,在未来80年内将会有三分之一的竹林消失。泰勒认为:“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适合竹林生长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少,然而大熊猫却是十分依赖‘竹’作为它们的粮食,所以食物的减少让它们的`生存前景不容乐观。”

      3、许多动物园和*的大熊猫培育中心会对大熊猫进行人工受孕。上周日在亚特兰大动物有一对大熊猫婴儿出生,她们的生母就是采取人工受孕的方式。“对动物进行圈养是目前比较保险培育方法,但我们不能永远都这样将它们困在一个地方,”泰勒说道。当然圈养的最终目的也是让他们重归大自然。赫姆利女士认为:“对于圈养的大熊猫,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准备让它们走出去,之前试过几个案例都不成功。”2007年首位从圈养地放回大自然的大熊猫“香香”后来发现被野生雄性大熊猫袭击至死。

      4、藏羚羊同样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降危”,然而聚焦点依然落在一直以来都受到重点保护的大熊猫身上。同样是濒危动物,为什么我们的关注点总是在大熊猫身上呢?赫姆利解释道:“世界上没有其它动物会好像他们那样拥有黑白分明的毛色和黑乎乎的大眼睛,这是它们的魅力所在,而且它们可爱的相貌让我们都不由自主地爱上这种生物。

    [阅读全文]...

2022-06-07 11:23:01
  • 数量关系怎么提高

  • 教育
  • 数量关系怎么提高

      导语:希望以下的关于数量关系怎么提高的具体相关步骤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文章仅供大家的参考借鉴!图形表征、动作表征和语言表征等多种形式,将具体问题和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算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逐步落实课标中“四能”的目标。

      数量关系怎么提高 篇1

      一、动手操作为基础。

      *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况,如果只从结果看是无法区分的,都是每份同样多。学生只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了动手分的过程,体会到*均分的方法的不同,才能为理解“等分”和“包含”这两种*均分的不同情况奠定基础。

      二、画图为桥梁。

      画图是理解与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将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图示表示出来,是对一类数学问题的提炼和概括,既反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也便于学生清楚地看出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出示例3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用直观图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并将学生所画的直观图进行比较,体会图的形式不同,但结构是相同的,使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突出问题的结构特征,达到明晰数量关系、促进问题解决的目的。

      三、语言表述为标志。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不仅仅是对题目中条件的重复,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说明自己选择算法的道理。例3,在学生画好直观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图、动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重点是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均分联系起来,说明选择除法的道理。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只要表达意思合理即可。

      数量关系怎么提高 篇2

      一、技巧篇

      一、特值法

      所谓特值法,就是在某一范围内取一个特殊值,将繁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对于只需要把握整体分析的数*算题非常有效。其中“有效设‘1’法”是最常用的特值法。

      例题:某村的一块试验田,去年种植普通水稻,今年该试验田的1/3种上超级水稻,收割时发现该试验田的水稻总产量是去年总产量的1.5倍。如果普通水稻的产量不变,则超级水稻的*均产量与普通水稻的*均产量之比是:

      A.5:2 B.4:3 C.3:1 D.2:1

      技巧分析:取特殊值。设普通水稻的产量是1,则去年的总产量是1,今年的总产量就是1.5,今年普通水稻产量为2/3,超级水稻产量为1.5-2/3,而超级水稻只占1/3,所以如果都种超级水稻的产量就是3×(1.5-2/3),那么超级水稻的*均产量与普通水稻的*均产量之比是3×(1.5-2/3):1=2.5:1=5:2。故答案为A。

      二、一分合法

      分合法主要包括分类讨论法和分步讨论法两种,重点应用于排列组合问题中。在解答某些数*算问题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而分步讨论法则是指有时候有些问题我们一步是无法解决的`,此时需要把问题进行分步,按步骤一步一步地解决。

      例题:有一批长度分别为3、4、5、6和7厘米的细木条,它们的数量足够多,从中适当选取3根木条作为三角形的三条边,可能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

      A.25个 B.28个 C.30个 D.32个

      技巧分析:分情况讨论,(1)等边三角形,有5种;(2)等腰三角形,3为腰时,4,5可为底;4为腰时,3,5,6,7可为底;5为腰时,3,4,6,7可为底;6为腰时,3,4,5,7可为底;7为腰时,3,4,5,6可为底。(3)三边互不相等时,3,4,7不能构成三角形,共有-1=9种。综上所述,共有5+2+4+4+4+4+9=32个。故答案为D。

      三、方程法

      将题目中未知的数用变量(如x,y)表示,根据题目中所含的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通过求解未知数的值,来解应用题的方法。方程法应用较为广泛,公*数*算部分有相当一部分的题目都可以通过方程法来求解。应用广泛,思维要求不高,易于理解和掌握。

      例题:下图是由9个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六边形,现已知中间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问这个六边形的周长是多少?

      A.30a B.32a C.34a D.无法计算

      技巧分析:由图可知,设最大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x,则可知第二大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x-a,第三大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x-2a。第四大的等边三角形也即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x-3a,从图中可知最大等边三角形是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的2倍,由此可知,x=2(x-3a),解得x=6a,由此可得周长为6a+5a+5a+4a+4a+3a+3a=30a。故答案为A。

      四、比例法

      根据题干中相关比例数据,解题过程中将各部分份数正确画出来,进行分析,往往能简化难题,加速解题。

      例题:甲、乙两班学生到离学校24千米的飞机场参观。但只有一辆汽车,一次只能乘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尽快到达飞机场,两个班商定,由甲班先坐车,乙班先步行,同时出发,甲班学生在途中某次下车后再步行去飞机场,汽车则从某地立即返回接在途中步行的乙班学生,如果两班学生步行的速度相同,汽车速度是他们步行速度的7倍,那么汽车在距飞机场多少千米处返回接乙班学生,才能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飞机场?

      A.1.5 B.2.4 C.3.6 D.4.8

      技巧分析:甲先坐车,乙走路,当汽车把甲班送到C点,甲班学生下车走路,汽车返回在B点处接乙班的学生,根据时间一定,路程的比就等于速度的比:简单化下图:

      时间一定,路程比等于速度比。所以乙走的路程AB比上车走的路程AB+2BC(因为是到了C点再回到B点,所以是2BC)

      即AB:AB+2BC=1:7 ,AB:2BC=1:6 ,AB:BC=1:3

      同理BC:CD=3:1 ,所以AB:BC:CD=1:3:1

      题目问的是“那么汽车在距飞机场多少千米处返回接乙班学生,才能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飞机场”,很明显是求CD段的长度,全程是5份,CD占1份。所以CD=24/5*1=4.8。故答案为D

      五、计算代换法

      计算代换法是指解数*算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实质是数量之间的转化,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例题:计算(1+0.23+0.34)×(0.23+0.34+0.65)-(1+0.23+0.34+0.65)×(0.23+0.34)值。

      技巧分析:数量代换为,0.23+0.34=A,0.23+0.34+0.65=B那么原式应为(1+A)*B-(1+B)*A=B-A=0.65。通过数量代换,可以使得计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尾数计算法

      尾数法是数*算题解答的一个重要方法,即当四个答案全不相同时,我们可以采用尾数计算法,最后选择出正确答案。

      例题:3×999+8×99+4×9+8+7的值是( )

      A.3840 B.3855 C.3866 D.3877

      技巧解析:运用尾数法。尾数和为7+2+6+8+7=30,尾数为0。故答案为A。

      七、正确备考

      1、熟悉简单题目,基本功很重要。

      很多参加过公*的考生普遍反映,数量关系的题目难,无法在短时间作答,其实主要还是归因于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做题时易自乱阵脚。熟悉简单的题型是难度提升的关键前提。公*所涉及到的考点,万变不离其宗,所以考生要通过对简单题目的熟悉掌握,以不变应万变,来更好地应对难度更大的题目。自认为基本功不够扎实的考生,建议多挤点时间做题,在熟悉题型、熟悉考点的同时,提高对数字的敏感性和正确率,来加强和提升自己。

      2、化解较难题目,技巧十分关键。

      事实上,行测考试中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难题,所谓的难题,都难在技巧的运用是否得当。数量关系题的考点每年都基本不变,变的只是题干和选项的巧妙设计,让人难以理解。技巧很重要。一方面,掌握技巧可以让思路更加清晰,计算更加简便。另一方面,技巧会为各位考生节省不少时间。

      行测数量关系解题策略

      今天为大家带来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鸡兔同笼问题解题策略》。

    [阅读全文]...

2022-01-27 18:22:52
  • 形容数量多的词语

  • 写作
  • 形容数量多的词语

      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形容数量多的词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量、海量、丰富、不计其数、连绵不断、不可计数、

      人山人海、数不胜数、满天星斗、万水千山、人山人海

      千军万马、千难万险、众口铄金、数不胜数、摩肩接踵

      漫山遍野、成千上万、数不胜数、星罗棋布、数以万计

      数见不鲜、数以累计、千千万万

      1、比比皆是

      解释: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比比,处处;皆,全,都。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

      2、不计其数

      解释:计:计算。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数都数不清。

      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襄阳始末》:“火炮、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不计其数。”

      3、不胜枚举

      解释:胜(旧读shēng):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宋·王楙《野客丛书·俗语有所自》:“似此等语,不可枚举。”

      4、多如牛毛

      解释:像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

      出处:《北史·文苑列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5、堆积如山

      解释:聚集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阗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辆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6、成千上万

      解释:形容数量很多,数不胜数。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他看着那乌克斋、邓九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上万,未免就把这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7、成千累万

      解释:形容数量极多。

      出处:《孽海花》第二六回:“再者我的手头散漫惯的,从小没学过做人家的`道理,到了老爷这里,又由着我的性儿,成千累万的花。”

      8、成百上千

      解释:形容数量极多,成群结队的。百和千在这里是一个泛指,并不是指具体的数目。

      9、车载斗量

      解释: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10、层出不穷

      解释: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止尽。比喻事物变换之快并且多。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天下之巧,层出不穷,千变万化,岂一端所可尽乎?”

      11、不知凡几

      解释:凡,总共。几,多少。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指同类的事物很多。

      出处:唐·郭受《寄杜员外》诗:“春兴不知凡几首,衡阳纸价顿能高。”

      12、擢发难数

      解释:形容罪过之多,即使将头发全拔下来计数,都还不够数。擢:拔

      出处: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13、盈千累万

      解释:盈:满;累:积。成千上万。形容数量非常多。

      出处:《清会典事例》卷七十六:“乃混开久项,竟至盈千累万。”

      14、数以万计

      解释:以万来计算,形容数目极多。

      出处:“监局内臣数以万计,利源兵柄尽以付之,犯法纵奸,一切容贷,此防微之道未终也。”——《明史·彭韶传》

      15、千千万万

      解释:形容为数极多。

      出处:唐·杜牧《晚晴赋》:“千千万万之状容兮,不可得而状也。”

    [阅读全文]...

2021-12-30 09:02:23
  • 从数量上描写潭中鱼的句子

  • 小石潭记中哪一句描写潭水的清澈: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意思: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前面写水的清澈),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鱼的动态)。

    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相乐。

    翻译一下: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小石潭记》中写游鱼动态的句子如下: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上述为散文句式,并非诗句)

    1、鱼群如云2、鱼跃人欢3、活蹦乱跳4、鱼游虾嬉5、 鱼游大海6、五色斑斓7、鳞光闪闪;大概就想到这么多了

    . 这只小金鱼很可爱。

    它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像两颗发亮发光的黑宝石。

    它嘴巴像个“0”形,身上还有一行行整整齐齐的鱼鳞,像是穿着一件盔甲。

    2. 这些小鱼还很可爱呢!有些小鱼的眼睛鼓鼓的像带了一副眼睛似的有些小鱼的腰可细了活像一条美人鱼.3. 小金鱼的颜色非常鲜艳,一只身穿红色丝裙的小金鱼,在鱼缸里十分抢眼。

    特别是那鳞片,在阳光下的反射下照出了七种颜色4. 金鱼那一摆一摆的大尾巴,好似一把展开的大扇子,游起来像一朵红霞。

    5. 金鱼全身布满了橙黄色的鱼鳞,它的嘴巴总是一张一合,在吸收水中的氧气。

    6. 我家的鱼缸里养着两条小金鱼,圆圆的眼睛,红脊红尾,肚子附*的鳞片是金色的,远远望去像两团小火苗在燃烧。

    7. 小金鱼背上、尾巴上的皮肤像由金色、纯白色、深黑色、鲜红色组合成的四彩小裙。

    肚子的皮肤像白色的小肚兜。

    它可爱机灵,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小又红的嘴。

    8. 可爱的小金鱼,头顶旗红缨,真像两只可爱的小绒球。

    9. 小金鱼们向橘红色衣裳,鱼鳞散发出金黄色的光芒,黑溜溜的眼睛,鱼腮一鼓,圆圆的小嘴巴就张开了,吐出一串串珍珠似的小泡泡,剪刀似的小尾巴是小金鱼的一大特色10. 小金鱼身体两边的鳍就好像两把船桨11. 金鱼肚子都是鼓鼓的,像个小小的皮球,小尾巴像一条美丽的喇叭裙。

    12. 金鱼的头上有两只鼓鼓的眼睛,像两个小灯笼13. 黑金鱼样子长得十分凶猛,全身乌黑,鱼鳞银灿灿的,像穿着乌亮的恺甲。

    游动起来,像一团乌云在滚动。

    14. 你看那金鱼,一双双眼睛瞪得圆溜溜的,腮旁长着两个长鳍,像扇子一样一扇一扇的15. 金鱼身上那片片鱼鳞,在阳光下忽闪忽闪的,真像穿了一身银亮的盔甲16. 金鱼身披一件镶着金黄色鳞片的连衣裙;一双圆溜溜,鼓鼓的眼睛,眨也不眨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17. 金鱼身穿银白色的衣裳,头上带着一个红色的帽子18. 金鱼的尾巴像一把扇子,摇来摇去19. 金鱼身体是纯红的,眼睛就像两颗彩色球20. 金鱼的眼睛黑溜溜的,像两个黑宝石,在夜晚闪闪发亮,忽闪忽闪21. 那条金鱼浑身布满金橙色,肚子圆鼓鼓的22. 那金鱼的眼睛在不停地眨动,就像夜晚天空中闪光的星星。

    23. 这条金鱼的身体是红色的,一条薄纱般的大尾巴布满了红色的花纹,远处看,就像一团红艳艳的大绒球。

    24. 这些金鱼还很可爱呢!有些金鱼的眼睛鼓鼓的,像带了一副眼睛似的。

    25. 金鱼那柔若轻纱的尾巴,透如水晶的眼睛26. 金鱼游动着,那红色的大尾巴摇摆着,好像是一簇开在水中的火苗27. 小金鱼穿着一身金红色的衣服,两颗又黑又圆的小眼睛

    [阅读全文]...

2021-12-11 10:48:35
  • 世界上最大的数量单位

  • 知识
  • 世界上最大的数量单位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用到各种数量单位,这些数量单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让我们能够很好的度量我们身边的东西。可是度量单位那么多,你知道的最大的数量单位是什么呢?世界上最大的数量单位又是什么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去学*一下世界上最大的数量单位是什么吧!

      世界上最大的数量单位

      古汉语数目字位序的排列规则是这样的:十亿为兆,十兆为京,十京为垓,十垓为秭

      新概念的汉语数目字的推演排序如下: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万万(亿)

      十亿百亿千亿万亿十万亿百万亿千万亿亿亿(兆)

      十兆百兆千兆万兆十万兆百万兆千万兆亿兆

      十亿兆百亿兆千亿兆万亿兆十万亿兆百万亿兆千万亿兆兆兆(京)

      十京百京千京万京十万京百万京千万京亿京

      十亿京百亿京千亿京万亿京十万亿京百万亿京千万亿京兆京

      十兆京百兆京千兆京万兆京十万兆京百万兆京千万兆京亿兆京

      十亿兆京百亿兆京千亿兆京万亿兆京十万亿兆京百万亿兆京千万亿兆京京京(垓)

      十垓百垓千垓万垓十万垓百万垓千万垓亿垓

      十亿垓百亿垓千亿垓万亿垓十万亿垓百万亿垓千万亿垓兆垓

      十兆垓百兆垓千兆垓万兆垓十万兆垓百万兆垓千万兆垓亿兆垓

      十亿兆垓百亿兆垓千亿兆垓万亿兆垓十万亿兆垓百万亿兆垓千万亿兆垓京垓

      十京垓百京垓千京垓万京垓十万京垓百万京垓千万京垓亿京垓

      十亿京垓百亿京垓千亿京垓万亿京垓十万亿京垓百万亿京垓千万亿京垓兆京垓

      十兆京垓百兆京垓千兆京垓万兆京垓十万兆京垓百万兆京垓千万兆京垓亿兆京垓

      十亿兆京垓百亿兆京垓千亿兆京垓万亿兆京垓十万亿兆京垓百万亿兆京垓千万亿兆京垓垓垓(秭)

      十秭百秭千秭万秭十万秭百万秭千万秭亿秭

      十亿秭百亿秭千亿秭万亿秭十万亿秭百万亿秭千万亿秭兆秭

      十兆秭百兆秭千兆秭万兆秭十万兆秭百万兆秭千万兆秭亿兆秭

      十亿兆秭百亿兆秭千亿兆秭万亿兆秭十万亿兆秭百万亿兆秭千万亿兆秭京秭

      十京秭百京秭千京秭万京秭十万京秭百万京秭千万京秭亿京秭

      十亿京秭百亿京秭千亿京秭万亿京秭十万亿京秭百万亿京秭千万亿京秭兆京秭

      十兆京秭百兆京秭千兆京秭万兆京秭十万兆京秭百万兆京秭千万兆京秭亿兆京秭

      十亿兆京秭百亿兆京秭千亿兆京秭万亿兆京秭十万亿兆京秭百万亿兆京秭千万亿兆京秭垓秭

      十垓秭百垓秭千垓秭万垓秭十万垓秭百万垓秭千万垓秭亿垓秭

      十亿垓秭百亿垓秭千亿垓秭万亿垓秭十万亿垓秭百万亿垓秭千万亿垓秭兆垓秭

      十兆垓秭百兆垓秭千兆垓秭万兆垓秭十万兆垓秭百万兆垓秭千万兆垓秭亿兆垓秭

      十亿兆垓秭百亿兆垓秭千亿兆垓秭万亿兆垓秭十万亿兆垓秭百万亿兆垓秭千万亿兆垓秭京垓秭

      十京垓秭百京垓秭千京垓秭万京垓秭十万京垓秭百万京垓秭千万京垓秭亿京垓秭

      十亿京垓秭百亿京垓秭千亿京垓秭万亿京垓秭十万亿京垓秭百万亿京垓秭千万亿京垓秭兆京垓秭

      十兆京垓秭百兆京垓秭千兆京垓秭万兆京垓秭十万兆京垓秭百万兆京垓秭千万兆京垓秭亿兆京垓秭

      十亿兆京垓秭百亿兆京垓秭千亿兆京垓秭万亿兆京垓秭十万亿兆京垓秭百万亿兆京垓秭千万亿兆京垓秭秭秭

      在公元190年前后(约东汉时期)在一本名为《数术记遗》的典籍当中,便相当完整地记载了*表示数量的数词。这些数词计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京、垓、杼、穰、沟、涧、正、载。而*数词表示法当中最大的“极”,在这本书当中并没有记载,不过却常用在表示无限大的概念。

      随后则因佛教的传入,与天竺的交流兴盛,所以便又加入了自印度的几个数词:恒河沙、阿僧□、那由它、不可思议和无量,再次地扩增了*的数词单位。这几个从印度传过来的数词,我们现在可以在佛教的经典上面看到,例如在《无量寿经》中,它们是用在度量时间的长度。

      在进入了唐朝时期,因为与日本交流频繁,透过日本的遣唐使,这些数词也就传到了日本。这些数词到了日本之后,又添进了一个新的成员:大数。它原本是与小数相对应的,后来才被引申为一个新的数词。

      从以上的简短沿革中我们发现,其实中文里表示数量的数词相当丰富。既然在中文里还有著这麽多个数词等著备用,那它们代表的实际数量到底是多少呢?下列就是它们代表的数量:

      万:代表的是10的四次方。

      亿:代表的是10的八次方。

      兆:代表的是10的十二次方。

      京:代表的是10的十六次方。

      垓:代表的是10的二十次方。

      杼:代表的是10的二十四次方。

      穰:代表的是10的二十八次方。

      沟:代表的是10的三十二次方。

      涧:代表的是10的三十六次方。

      正:代表的是10的四十次方。

    [阅读全文]...

2022-07-28 19:26:57
  • 带有数字的古诗有哪些(关于数字的古诗大全)

  • 数字
  • 一二三四五六七,如果写入诗词,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高明的诗人将数字入诗,有的使情感更加深厚,有的使描写更加细致,有的使音律更和谐……

    隐娘今天推荐30首经典而有趣的数字诗,一起体会数字与文字结合的奇妙。

    《懊侬歌》

    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

    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此诗巧用数字,构成“减法”算术。后三句“三千三”减去“一千三”还有“二千”。这是行路人计算行程的心理。这就把一个出门在外的男子那种归心似箭、祈盼早与女友相会的心情很好地表现出来。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一叫一回肠一断”,它啼叫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三春三月忆三巴”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末两句把“一”“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宫词二首·其二》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其中,让人潸然泪下。

    《题诗后》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贾岛是知名的苦吟诗人,为了一个字而绞尽脑汁,这首诗的前两句利用数字形象的写出了贾岛苦吟的情况:这两句诗我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

    《诗经·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月、年)。说一天会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三年那样长,这当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所在。用这种有悖常理的写法,无非是为了极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山村咏怀》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一首最经典最有趣的数字诗。诗人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突出了草场的宽阔无垠。

    《渔父》

    南唐·李煜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首词短而不丽,工而不奢,四个“一”字连用而不避重复,是词人有意为之,不但不显重复,反而有一气呵成、悠然不断之感。取“一”与“万顷”相映照,细巨对应,工整而精妙。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宋·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在远离京都七千里外,水流湍急的险恶的惶恐滩上,诗人仿佛像一叶小舟,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诗人用“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将诗人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生动展示在读者面前。

    《水仙子·夜雨》

    元·徐再思

    [阅读全文]...

2022-04-02 15:52:27
数量概略的古诗 - 句子
数量概略的古诗 - 语录
数量概略的古诗 - 说说
数量概略的古诗 - 名言
数量概略的古诗 - 诗词
数量概略的古诗 - 祝福
数量概略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