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秋的诗句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早秋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早秋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早秋的诗句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早秋雨的诗句古诗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告别了漫长的.冬眠;
3: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4:《听雨》作者:虞集
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那么这一定是天母的眼泪
7:轩窗透初日,砚*绝纤尘。
8: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怨》
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0: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11: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僧志南《绝句》)
望江南 【宋·苏东坡】
12:远路应悲春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13: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4:儿童冬雪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
15:《渔歌子》作者:张志和
16: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7、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18、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19、地卑多雨润,天暖少秋霜。——戎昱《成都暮雨秋》
20、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21、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22、宴罢兰堂肠断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3、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温庭筠《细雨》
24、空庭相和秋雨。又南城罢柝,西院停杵。——王国维《齐天乐》
25、肩舁仍挈榼,莫怪就君来。秋雨经三宿,无人劝一杯。——白居易《雨中访崔十八》
2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7、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28、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白居易《司马宅》
2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30、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团扇先辞手,生衣不着身。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白居易《雨后秋凉》
31、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白居易《雨后秋凉》
32、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陈与义《秋雨》
33、湿屈青条折,寒飘黄叶多。不知秋雨意,更遣欲如何?——白居易《雨中题衰柳》
34、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杜甫《秋雨叹》其一
35、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36、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陶澹人《秋暮遣怀》
37、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西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3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39、永夜不可度,蛩吟秋雨滴。寂寞想章台,始叹云泥隔。雷声匪君车,犹时过我庐。电影非君烛,犹能明我目。如何琼树枝,梦里看不足。望望佳期阻,愁生寒草绿。——钱起《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
40、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4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42、秋雨凄凉花溅泪,凭阑渐冷青衣。——《临江仙》
4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4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4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6、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杜甫《秋雨叹》其二
47、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白居易《中秋月》
48、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来鹄《偶题二首》
《军城早秋》古诗赏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军城早秋》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军城早秋》
唐代将领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释
⑴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朔云:北方的云。
⑵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朔:北方。边:边境。西山:指四川省西部的岷山。
⑶更催:再次催促。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称为“飞将军”,这里指严武部下勇猛的将士。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
⑷莫遣:不要让。沙场:战场。
译文
昨夜秋风吹进边关,寒云冷月笼罩着西山。催动飞将追击骄横的残寇,决不让来犯者一人一马活着回去。
赏析
“昨夜秋风入汉关”,汉关,泛指唐朝军队驻守的'边关。这一句点明了战争的时间,即疾风劲吹的秋季。据史*载,该年九月,吐蕃军与唐军在边关大战。由此可知,这一笔是记实,然而它又不单单是为了记录时节和天气,而还有更深刻的含意。在我国古代,边地的少数民族常常在夏末秋初的季节向内地挑起战争,进行劫掠。吐蕃在当时就是唐王朝的一大隐患,屡犯中原。就在一年之前,即公元763年,吐蕃曾一度攻占了长安,使唐王朝统治者极为恐慌。这里的“秋风入关”,正是暗示边境上风声已紧,战事在即。
“朔云边月满西山”,紧扣前句,继续以写景暗寓军情。西山,指今四川省北部的岷山,又称雪山,主峰海拔五千多米,山上常年有积雪,且岷山一面孤峰,三面临江,是当时西蜀防止吐蕃内侵的军事要塞。此刻岷山怎样呢?凝重昏暗的云层,笼罩着整个山峰;一弯孤独的边月,挂在山后,放射出冷冷寒光。朔云和寒月,烘托出一种肃杀凝结的沉重气氛,这种气氛,恰恰是大厮杀前充满火药味的一种特有气氛,它使人预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
这场恶战将怎样开始,又将怎样进入白热化呢?这是人们想要知道的。但作者接下去并没有写这些,反而将它们全部略过,来了个很大的跳跃,一下子便转到“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的场面。一个“更催”,表明胜败已成定局,战事也已接*尾声。“飞将”,写出了将士们昂扬的斗志和骁勇迅猛的雄威。我国汉代有位抗击匈奴的名将军李广,由于他率领的军队屡败匈奴,他本人足智多谋,英勇顽强,被誉为“飞将军”。这里正是借李广来形容将士们的风貌。“骄虏”二字用得恰到好处,揭示了敌军将士骄横狂妄的心理。试想,吐蕃军队多次与唐军交战,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甚至连长安也曾攻下,此番攻打蜀地,必然是骄恣无比.然而,在严武统帅的唐军面前,他们尽管“骄”,最后还是“虏”,除了丢尸疆场外,就只有逃跑和被俘。严武对抱头鼠窜的敌军,发出了威严的军令:“莫遣沙场匹马还”。从这一句,我们一方面看到了严武的果断和坚决,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敌军七万余众,匹马无还。全诗中,没有一处写流血,但可以想见,鲜血必然成河,全诗中,没有一处写尸骨,但尸骨也必然会漫山遍野。王夫之说:“空际得神”。应该看到,无字处,正是作者潜心用意所在,表现了高度凝炼,注重传神写意的艺术特色。
此外,这首诗在用典方面也很成功。“飞将”和“匹马还”均有典。《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有“匹马只轮无反者”句,意思是说全军覆没。此诗四句,两处用典,却不著半点痕迹,无论读者是否知晓,读起诗来都流畅明白,毫不晦涩。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古诗原文及赏析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早秋苦热堆案相仍》古诗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
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
【前言】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杜甫于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由左携带遣贬官华州司功参军时写的。全诗八句,第三、四、七、八句皆用拗语,打破了律诗的常规。
【注释】
①庾信诗:“五月炎蒸气。”
②蔡琰《笳曲》:“饥当食兮不能餐。”
③《杜臆》:皆是蝎,谓已皆是蝎,又加以多蝇,此极状其苦。
【赵注】谒,螫虫,中原有之,南方所无。
【邵注】蝎,全蝎,阴夜毒人。《通鉴》:“蜹蚁蜂虿,皆能害人。”虿即蝎也。《西阳杂俎》:蝎,前谓之螫,后谓之虿。
【顾注】韩退之诗:“照壁喜见蝎。”退之谪官回家,故以为喜。少陵贬官他适,故以为愁。物亦系乎人情哉。
④《诗》:“营营青蝇,止于棘。”《诗传》:“青蝇,比小人也。”
⑤陶潜诗:“束带候鸡鸣。”《老子》:“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神仙传》:刘根状若发狂。赵大纲曰,昌黎云:“人各有能不能,抑而行之,必发狂疾。”即此诗意也。
⑥《唐书》:切于簿书期会。
⑦张衡《四愁诗》:“侧身南望涕沾襟。”潘尼诗:“青松荫修岭。”江淹诗:“风散松架险。”注:“松横生曰架。”
⑧《楚辞》:“层冰峨峨。”王嗣奭曰:州牧姓郭,公初至,即代为《试进士策问》与进《灭残寇状》,不过挟长官而委以笔札之役,非重其才也。公厚于情谊,虽邂逅一饭,必赋诗以致感佩之私,傅垂名后世。郭与周旋几一载,公无只字及之,其人可知矣。
【鉴赏】
这首诗开头连用四个仄字声,第三、四、七、八句皆用拗语,打破了律诗的常规。面对此诗,有人怀疑“此必赝作也:“命题既蠢,而全诗亦无一句可取,纵云发狂大叫时戏作俳谐,恐万不至此,风雅果安在乎”(朱瀚)?赵大纲则认为:“……此叹苦热,亦见狂态也。”《杜臆》对这诗有精当的剖析,说明少陵如此写法,是有道理的:“公以天子侍臣,因直言左迁,且负重名,长官宜破格相视。公以六月到州,至七月六日而急以簿书,是以常掾畜之,殊失大体,故借早秋之热,蝇蝎之苦,以发郁伊愁闷之怀,于簿书何急,微露意焉。”杜甫所以在诗的开头连用四个仄声字,又用数个拗语,表示以发狂大叫微露其不快之意。王嗣奭也这么说:“郭与周旋几一载,公无只字及之,其人可知矣。”杜甫在这诗中采用大量拗语,挣脱声律常规,以出奇制胜的手法,使律诗夭矫多姿,用来表达特殊情绪。
此诗挣脱声律常规,但应该看到,诗坛巨擘在这里大量运用拗语,是有他的尺度的,他在第三、第七句用了*声拗语,便在第四、第八句用仄声拗语来补救,这样损之使其失谐,复益之使重归于谐,可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便是少陵高明处。在这里,读者可以领略少陵“语不惊人死不休”之一二,也可明了,此其所以为“诗圣”欤。
拓展: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家世背景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折叠年少优游
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3]。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过了4年,秋天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折叠仕途不顺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折叠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杜工部像
至德二年(757)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一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折叠西南漂泊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广德二年(760)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说:“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对父亲很尊重,不知夫子礼,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东门外号哭,到了秋风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广德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经嘉州、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大历元年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折叠江舟长逝
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主要成就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
小雨夜复密,回风吹早秋。——杜甫《夜雨》
云行风静早秋天,竞绕盆池蹋采莲。——和凝《宫词百首》
早秋正凄怆。——何逊《寄江州褚谘议诗》
闲堂新扫洒,称是早秋天。——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
天风木叶落,江南应早秋。——黎民表《答欧桢伯长歌见怀之作》
一举青云在早秋,恐君从此便淹留。——韩翃《送李湜下第归卫州便游河北》
颇思菱角问鸡头,且放莲房擅早秋。——陈造《再次韵杨宰七首·颇思菱角问鸡头》
荆鄂相望一水间,早秋为别仲秋还。——边贡《留别诸友联句二首·其二》
下水复上水,暮秋仍早秋。——赵蕃《舟行·下水复上水》
饫餐佳境蔗,旋鱠早秋鲈。——朱翌《宣城书怀》
长恨西风送早秋,低眉深恨嫁牵牛。——罗虬《比红儿诗(并序)》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上官仪《奉和过旧宅应制》
春早秋初昼夜长,可怜天气好年光。——白居易《春早秋初,因时即事,兼寄浙东李侍郎》
尚余翠盖拥红妆,两两三三早秋后。——胡寅《赠朱推》
描写早秋的诗句分享
闲云飘忽慢悠悠,偶尔传来征雁啾。
枫叶南山红未染,桐林北岭翠还稠。
池塘荷碧风犹静,亭榭槐青露始浮。
蝉送残声惊桂菊,流霞仍似火中收。
又到初秋霜落迟,金蝉早晚正啼枝。
窗前日影牵心在,篱下菊香随意驰。
十里村田风作色,三千柽柳叶含姿。
休言露冷云霞*,却有飞鸿寄远思。
入夜凭栏气莽苍,清空月朗隐天狼。
风前蠹叶阶趋扫,雨后萤虫野露忙。
海域纷争虽得鹿,韩城反导忌亡羊。
终成轶事诗中过,又遇新醪伴菊香。
当寻幽径上层巅,失意鹃花欲自怜。
来处清风曾笑翥,因缘山寺可听禅。
倾心鸥鹭犹嗟误,惬意松涛也剩愆。
暂去横塘休怪矣,应随时令看秋莲。
未到清秋日,风来共雨凉。
雀鸣心不静,对酌在偏乡。
一季寒蝉催木下,陇田织雨镀金波。
三分暑气归星汉,万里云城带晓河。
征雁数行低暗渡,霜峰并峙迥高阁。
满怀惆怅登临日,为有凭风岁月多。
秋天的诗句古诗
秋天有着与春夏冬不一样的魅力,这一点可以从古带诗人的诗句可以看的'出来。你知道有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句吗?
秋天的诗句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宋·黄庭坚《念奴娇》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宋·柳永《八声甘州》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宋·秦观《秋日》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元·白朴《天净沙·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南唐·李璟《浣溪沙》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牧《秋夕》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宋·柳永《八声甘州》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宋·秦观《虞美人》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宋·秦观《浣溪沙》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宋·秦观《木兰花》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戏题秋月》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宋·秦观《满庭芳》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宋·柳永《八声甘州》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唐·窦巩《秋夕》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唐·来鹄《偶题二首》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宋·张炎《清*乐》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风》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虞美人》
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眺楼》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秋之景的古诗句
1、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杜甫《客夜》
2、片云载雨过江鸥。——吴文英《诉衷情·秋情》
3、梧桐落尽西风恶。——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4、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李密《淮阳感秋》
5、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马戴《灞上秋居》
6、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李白《太原早秋》
7、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8、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9、对此怀素心,千里共明月。——德隐《新秋晚眺》
10、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韦应物《送杨氏女》
11、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岑参《送人赴安西》
12、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宋之问《始安秋日》
13、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14、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秋日》
15、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王沂孙《扫花游·秋声》
16、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秋日》
17、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18、此情不及墙东柳。——张耒《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19、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李百药《秋晚登古城》
20、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陆游《秋思》
21、短篱残菊一枝黄。——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22、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3、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24、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25、天*星辰大,山深世界清。——姚合《秋夜月中登天坛》
26、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27、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
28、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29、珠帘四卷月当楼。——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30、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31、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汪遵《咏北海》
32、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33、笑艳秋莲生绿浦。——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34、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36、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37、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晚秋》
38、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39、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张翰《思吴江歌》
40、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41、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42、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43、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王昌龄《送狄宗亨》
44、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杜牧《齐安郡晚秋》
4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6、秋在黄花羞涩处。——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47、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48、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49、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徐再思《人月圆·甘露怀古》
50、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李珣《渔歌子·荻花秋》
秋天来临,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仿佛在告诉人们夏天已经过去,秋天开始。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秋天的古诗及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秋天的古诗
1、《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8、《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1、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4、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壑。——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6、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7、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秦观《木兰花》
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9、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10、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11、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12、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1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4、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来鹄《偶题二首》
15、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6、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17、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18、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19、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0、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钱起《题苏公林亭》
21、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戎昱《戏题秋月》
22、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杜甫《秋野五首》
23、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李颀《望秦川》
24、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秦观《满庭芳》
25、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26、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27、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28、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辛弃疾《昭君怨》
29、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阿谁。——秦观《虞美人》
30、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31、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32、天上秋期*,人间月影清。——杜甫《月》
33、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
3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35、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36、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37、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施肩吾《秋夜山居》
38、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39、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秦观《秋日》
40、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m.ju.51tietu.net)——张炎《清*乐》
4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42、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杜甫《秋兴八首》
43、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李璟《浣溪沙》
44、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46、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47、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白居易《司马宅》
48、秋色无远*,出门尽寒山。——李白《赠庐司户》
49、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秦观《浣溪沙》
50、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杜甫《秋兴八首》
5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早秋的诗句
早秋的诗句古诗
描写早秋的诗句
形容早秋的诗句
古诗许浑的早秋
齐安早秋的古诗
优美的早秋的诗句
早秋的古诗诗配画
早秋许浑的古诗
早秋的景色古诗
常见的早秋的古诗
早秋开头的古诗
许浑的早秋古诗的配图
早秋的古诗带拼音
关于秋天早秋的古诗
古诗军城早秋的读音
军城早秋的古诗的拼音
形容早秋的句子
早秋的唯美句子
描写早秋的句子
池上早秋的古诗带拼音
早秋山居古诗的注释
早秋惊落叶的古诗朗读
早秋清晨说说
严武的军城早秋古诗意思
关于早秋的唯美句子
古诗池上早秋的大概意思
军城早秋大致的古诗意思
古诗军城早秋描写环境的句子
早上秋天的诗句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