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中石兽的古诗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河中石兽的古诗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河中石兽的古诗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河中石兽的古诗全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河中石兽》古诗文原文和译文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作者为纪昀,题目是编者加的。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河中石兽》古诗文原文和译文,欢迎阅读。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圮(pǐ)于河②,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③,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④,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下⑥,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⑦”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⑧,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⑨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⑩
译文: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字词解释:
①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临:靠*。河:指黄河。干:岸边。
②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③阅:经过。岁:年。
④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曳:牵引。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⑤木柿:木片。
⑥湮:埋没。
⑦颠:颠倒,荒唐。
⑧河兵:水手。
⑨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坎穴:洞坑。
⑩臆断:主观判断
拓展阅读:作者介绍
纪昀祖籍为应天府上元县,传其家为纪家边。明永乐二年(1404年),奉命“迁大姓实畿辅”(乾隆《献县志》),人称茶星始迁来献县,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献县城东九十里之景城镇。到纪晓岚,北迁已十四世。有据可考,纪晓岚为纪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世代书香门第。
纪晓岚儿时,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精舍。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四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接着母亲去世,遇。接着升为左都御史。《四库全书》修成当年,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乾隆帝格外开恩,特赐其紫禁城内骑马。嘉庆八年(1803),纪晓岚八十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赐上方珍物。不久,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他六十岁以后,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纪晓岚卒后,筑墓崔尔庄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员,到北村临在家服丧,闭门读书。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外放福建学政一年,丁父忧。服阕,即迁侍读、侍讲,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贵州都匀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为侍读学士。同年,因坐卢见曾盐务案,谪乌鲁木齐佐助军务。召还,授编。
在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阁事,甚得皇上宠穴致祭,嘉庆皇帝还亲自为修,旋复侍读学士官职,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十三年,《四库全书》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三千四百六十种,卷,为涉猎《四库全书》之门径,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书。《四库全书》的修成,对于搜集整理古籍,保存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无疑是一重大贡献。他作了碑文,极尽一时之荣哀。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分经、史、子、集四部。纪并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凡二百卷,每书悉撮举大凡,条举得失,评骘精审。同时,还奉诏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基础上,精益求精,编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圮(pǐ)于河②,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③,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④,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下⑥,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⑦”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⑧,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⑨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⑩
译文: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字词解释:
①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临:靠*。河:指黄河。干:岸边。
②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③阅:经过。岁:年。
④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曳:牵引。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⑤木柿:木片.
⑥湮:埋没.
⑦颠:颠倒,荒唐.
⑧河兵:水手.
⑨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坎穴:洞坑。
⑩臆断:主观判断
文章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jǐyún)(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考虑问题时,要从表到里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的解决根本方案。
阅读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它说明了这些道理:1.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2.实践出真知。3.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同时也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河中石兽
沧州1南一寺临2河干3(gān),山门4圮(pǐ)5于河,二石兽并6沉焉7。阅8十余岁9,僧募(mù)金重修,求10二石兽于水中,竟11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12(zhào)数小舟,曳13(yè)铁钯14(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15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16,是非木杮17(fèi),岂能18为19暴涨20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21(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22乎?”众服为确论23。
一老河兵24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25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26(niè)沙为坎穴27,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28坎穴(xué)中。如是29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30,遂31反溯流32逆上矣。求之下流,固33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34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35则36天下之事,但37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38欤39(yú)?[6]
词句注释
1.沧州南: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县。南,南部
2.临:靠*。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岸。干,岸。
4.山门:佛寺的外门。
河中石兽概括全文
《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文言小说。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河中石兽概括全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河中石兽》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河中石兽》讲述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河中石兽
清代: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一作:再转)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纪昀的轶事典故
纪昀与和珅
传闻二人结怨颇多,事实上,纪昀与和珅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纪昀会时时善意地提醒和珅。两人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也有默契的配合。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和珅对纪昀的关照;在人际关系上,更多的是纪昀对和珅的帮助。同时,纪昀对自己的.能力也非常了解,在文学上固然无人可比,但在治国和理财上远不如和珅。而纪昀本身就只是一个御用文人,也就是说,纪昀与和珅不会有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两个人也是当时清朝最重要的两个支柱,乾隆最仰仗的两个大臣,如果真的斗的不可开交,那就不可能有康乾盛世了。
纪昀与刘墉
纪昀和刘墉更有着不解之缘。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正是纪昀的乡试主考官。对刘统勋的知遇之恩,纪昀一直是感激零涕。而后来纪昀被发配的案件,又恰是刘墉负责。还有更巧的,举荐纪昀担任四库馆总纂官的,也是这位刘大人。刘墉,刘统勋长子。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唯刘墉、纪昀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臣始终不曾依附。他们一个善文,一个工书,却都有收藏砚台的癖好。有时相互赠送,也常为一个心爱之物而互相攘夺,但彼此都恬不为意,并以之为笑谈。
烟袋惹的祸
纪昀喜抽旱烟,文臣武将暗地里叫他“纪大的烟袋”,有次,乾隆急诏,纪昀来不及将烟熄灭,只好把烟袋藏在靴子里去朝见*。烟在靴子里燃烧起来,纪昀忍着痛,希望皇上快点结束,直到裤脚冒出烟来,皇上问他怎么回事,纪昀答:“失火了!”皇上赶快让他出去救火,纪昀才颠着一只脚出去了。以后有好长时间,纪昀不得不拄着拐棍。
*牵连
纪昀在乾隆时期文化专制最残酷的一片风声鹤唳中入主“四库馆”,有清以来的*,到乾隆朝达到了最盛,在*历史上第一次把“思想犯罪”引入法律惩治的范围之内,乾隆朝是为发轫。其*的株连,也远远超过了“大清律”的规定。《四库全书》开馆期间,发生了50多起*案,大多是从修书得到眼线。和纪昀一起担任总纂、总校的大员,或被吓死、或被罚光了家产,除纪昀以外,无一人得到善终。纪昀本人也曾几次被牵连进相关的*中,颇有几番险象丛生。他也被多次记过,出资赔写讹错书籍。所以,在这样的政治高压下,知识分子被异化、被扭曲是难免的。
《河中石兽》启示
《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文言小说。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下面为大家带来《河中石兽》启示。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这段记载,凡是读过的人,都印象很深,过目不忘。说明了老河工在多年的劳作实践中,积累了对河流水性的深刻认识。
另一方面,它虽然讲的是河水流淌之事,却也映射出逆向思维之理。启示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凡事要多请教有经验的行家;要按照客观自然规律办事;同时也要多备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同时感叹,纪晓岚固然聪明绝顶,但是他毕竟生长于当时在科技方面并不开化的*,对*代自然科学既不大懂,也不感兴趣。否则,他就会从*代自然科学的角度去阐释这种现象,并可能去开创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同时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观臆断。
寺前两个石兽掉入水中水中,僧人们和学者只考略一个因素,而不考略其他,所以没有找到石兽,老水兵富有经验,善于思考,考略周全所以成功了。
它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想的周全,不能只考略一步不考略其他,否则无法完成该做的事。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河中石兽》是一片初中生必读文章了。他虽然看似很简单很浅显,但是却蕴含着许多的哲理与科学。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一次河水暴涨时期,一个寺庙的寺门倒塌了,然后寺门旁的两只石兽也随之掉入水中。然后这个寺庙的僧人们便开始寻找这两个石兽。他们沿着河一步一步的`缓慢地寻找着,可是努力过后,却是毫无收获。这时一个讲学家来到了他们的寺庙里,告诉他们:“沙子软轻,石头是坚硬的,所以石头陷在沙里,他们非常信服,可是却还是没有什么效果。最后一个老兵告诉他们石兽在上游,并说:“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其实这个故事非常短小,但是他却蕴含着一个大道理: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我们在生活中,这样的情况非常多。
还记得,鲁迅有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里面提到一个情节:长妈妈把他的小鼠给害死了。当时我非常震惊,善良的长妈妈怎么会是这样一个人?但是我又读到他的一篇文章,才知道了结果。原来是这只老鼠在在墙上爬,不慎摔下来,摔死了。长妈妈为了不让鲁迅担心,还特意把它埋葬了起来。是鲁迅错怪了他。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鲁迅只是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判断一件事,这是非常错误的。我们应该全面细致,才能真正的知道这个事真正蕴含的内涵。正如《曹刿论战》里说: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故事虽小,可是内涵之深,是值得我问细细品味的。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
《河中石兽》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zhuǎ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注释: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两者都,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过了,经过。
9、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牵引。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土。
15、设帐: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 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的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没。
22、颠:通“癫”,疯狂。
23、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
24、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25、盖:因为。
26、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29、倒掷:倾倒。
30、如是:像这样。
31、遂:于是。
32、溯(sù)流:逆流。
35、固:固然。
36、如:依照,按照。
37、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38、但:只,仅仅。
39、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40、欤: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
参考翻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终究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设馆授徒,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像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很颠狂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镇守河防的老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颠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颠狂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道第二点的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河中石兽原文拼音
《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文言小说。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河中石兽原文拼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中石兽》纪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河中石兽》注音版,供大家欣赏。
《河中石兽》注音版:
cānɡ zhōu nán yí sì lín hé ɡān , shān mén pǐ yú hé , èr shí shòu bìnɡ chén yān 。 yuè shí yú suì , sēnɡ mù jīn chónɡ xiū , qiú shí shòu yú shuǐ zhōnɡ , jìnɡ bù kě dé 。 yǐ wéi shùn liú xià yǐ , zhào shù xiǎo zhōu , yè tiě bǎ , xún shí yú lǐ , wú jì 。
沧 州 南 一 寺 临 河 干 , 山 门 圮 于 河 , 二 石 兽 并 沉 焉 。 阅 十 余 岁 , 僧 募 金 重 修 , 求 石 兽 于 水 中 , 竟 不 可 得 。 以 为 顺 流 下 矣 , 棹 数 小 舟 , 曳 铁 钯 , 寻 十 余 里 , 无 迹 。
yì jiǎnɡ xué jiā shè zhànɡ sì zhōnɡ , wén zhī xiào yuē : “ ěr bèi bù nénɡ jiū wù lǐ , shì fēi mù fèi , qǐ nénɡ wéi bào zhǎnɡ xié zhī qù ? nǎi shí xìnɡ jiān zhònɡ , shā xìnɡ sōnɡ fú , yān yú shā shànɡ , jiàn chén jiàn shēn ěr 。 yán hé qiú zhī , bú yì diān hū ? ” zhònɡ fú wéi què lùn 。
一 讲 学 家 设 帐 寺 中 , 闻 之 笑 曰 : “ 尔 辈 不 能 究 物 理 , 是 非 木 杮 , 岂 能 为 暴 涨 携 之 去 ? 乃 石 性 坚 重 , 沙 性 松 浮 , 湮 于 沙 上 , 渐 沉 渐 深 耳 。 沿 河 求 之 , 不 亦 颠 乎 ? ” 众 服 为 确 论 。
《河中石兽》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注释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过了,经过。
9、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牵引。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土。 钯,通“耙”。
15、设帐: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的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没。
22、颠:通“癫”,疯狂。
23、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是。
24、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25、盖:因为。
26、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29、倒掷:倾倒。
30、如是:像这样。
31、遂:于是。
32、溯(sù)流:逆流。
33、固:固然。
34、如:依照,按照。
35、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36、但:只,仅仅。
河中石兽原文与翻译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河中石兽原文与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zhuǎ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译文:
沧州的南边,有一座寺庙靠*河岸,寺庙的正门倒塌在了河水里,门前的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资金重新修建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往下流去了。于是划几条小船,拉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后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而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而浮动,石头埋没在沙中,越沉越深罢了。沿着河去寻找两只石兽,不是很荒唐的一件事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句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件事,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水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但是水流反冲的力量,必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石面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再转。不停翻转,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的深刻道理的人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字词解释:
1.沧州:沧州市临:靠*。河:指黄河。干:岸边。
2.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3.阅:经历。岁:年。余:多。
4.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5.木柿:木片。
6.湮:埋没。
7.颠(一本“”):颠倒、错乱。
8.河兵:治河的士兵。
9.啮:本意是"咬".这里是冲刷,冲击的意思。坎穴:洞坑。
10.臆断:主观判断。
11已:停止。
12是非:这不是 是:这 非:不是。
13如:按照。
14设帐:设立学管教学。
15.竟:最终。
16.并:一起。
17.临:岸边。
18.圮:倒塌。
19.曳:牵引,拖着。
20.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21.但:只。
22.倒掷:倾倒。
23.盖:原来(是)发语词放在句首。
24.暴涨:凶猛的河水。
25.尔辈:你们。
26.干:岸边。
27.临:面对。
28.并:一起
29.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30.求:寻找。
31.以为:认为。
32.盖:因为。
33.溯:逆流而上。
34.物理:古义:事物的原理。 今义:一种学科。
文章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结论。
题目: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下游) ,依据是(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在 (湮(yān)于沙上),理由是(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老河兵则判断其在(上游) ,是因为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阅读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河中石兽的原文和翻译
导语:《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的记事录。那到底是怎么翻译的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河中石兽的原文和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o)数小舟,曳(y)铁钯(p),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f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河中石兽中的一词多义
《河中石兽》不仅在古时候是名篇,在现在也还是一篇有名的教学课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河中石兽中的一词多义,希望大家喜欢。
河中石兽中的一词多义
1.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介词“被”)
必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为:动词“成为”)
众服为确论 (为:动词“认为是”或“是”)
2.重:
僧募金重修 (重:读chóng,重新)
乃石性坚重 重:(读zhòng,分量较大,与“轻”相对)
河中石兽原文:
朝代:清代
作者: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转转 一作:再转)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注释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过了,经过。
9、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牵引。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土。 钯,通“耙”。
15、设帐:讲学,教书。
河中石兽原文、翻译及注释
《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文言小说。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河中石兽原文、翻译及注释,欢迎阅读。
《河中石兽》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河中石兽》翻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河中石兽》注释
1、临:靠*。
2、干:岸边。
3、山门:寺庙的大门。
4、圮:倒塌。
5、并:一起。
6、阅:经历。
7、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8、设帐:讲学,教书。
9、究:推究。
10、物理:事物的道理。
11、木柿:木片。
12、湮:埋没。
13、颠:通“癫”,疯狂。
14、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
15、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6、坎穴:坑洞。
17、如:依照。
18、臆断:主观判断。
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石兽掉入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自身重量等原因,所以寻找石兽要从它掉入处的上游去找。
文章寓意:遇到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主观臆断,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则就有可能出错,甚至闹笑话。
文言文河中石兽原文
《河中石兽》向我们说明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河中石兽》的原文以及翻译,供大家了解学*。
《河中石兽》原文
作者: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河中石兽》注释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过了,经过。
9、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牵引。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土。钯,通“耙”。
15、设帐: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的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没。
22、颠:通“癫”,疯狂。
23、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是。
24、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25、盖:因为。
26、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29、倒掷:倾倒。
30、如是:像这样。
31、遂:于是。
32、溯(sù)流:逆流。
33、固:固然。
34、如:依照,按照。
35、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36、但:只,仅仅。
37、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河中石兽的古诗全
改写河中石兽的古诗
关于河中石兽的古诗词
河中石兽启示的句子
河中石兽句子翻译
河中石兽重点句子翻译
关于河中怪石的古诗
关于河中小洲的古诗
古诗船在黄河中的七字句
垂柳河中落叶的古诗
电视剧大江大河中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鸟石江河
历史长河中的优美词语
猛兽的古诗大全
黄河石上的古诗
带兽的诗句古诗大全
含兽的诗句大全古诗
古诗中的犹鱼鸟兽
河北石家庄的古诗
魔兽台词大全
古诗词中的独角兽
古诗竹石的全解
关于黄河的古诗王安石
竹石中的古诗
古诗中的上古四大凶兽
古诗中最漂亮的神兽
石头的古诗大全
王安石的黄河古诗注释
古诗中含飞禽走兽的诗
竹石的中字古诗
李白的古诗二首视频
我想看古诗鹿寨的
有节日和*俗的古诗
含有爱情的古诗词大全
江上渔者古诗钢笔写的视频
背诵古诗词的短小题目
小学书法抄写古诗的格式
田字格里写的雪梅古诗
春夜喜雨唐杜甫的古诗意思
有关战斗的四字古诗名
暗示自己很不开心的古诗
关于新年的古诗文有拼音版
史上最全的古诗词朗诵视频
赞美桶装水的古诗
赞美书法的古诗
苗条淑女的古诗
押韵好听的十首古诗词
关于团结的古诗插图绘画
田英章的行书古诗词
古诗中的春天幼儿园节目
醐字结尾的古诗词
古诗中提到的古代神话传说
和孩子一起学古诗背后的故事
杜牧的江南春诗意古诗
描写秋天的四字古诗
描写季节风景的古诗词
字数在80-90的古诗词
关于激励运动的古诗词
好听又好背的古诗而且不常见
含有曼的古诗词
描写灞桥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