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滥竽充数的古诗和寓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滥竽充数的古诗和寓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滥竽充数的古诗和寓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滥竽充数的古诗和寓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滥竽充数原文及译文
滥竽充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滥竽充数原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
滥竽充数
先秦:韩非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齐宣王去世了,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注释(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 显示全部
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的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成语寓意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虽然可以得到赏赐,但是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弄虚作假的方式纵然可以换取一时的成功,但换不来一世的成功。人只有刻苦学*,使自己拥有真才实学,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滥竽充数的续写(精选3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寓言故事吧,根据故事内容特点,怎么去续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滥竽充数续写,欢迎阅读与收藏。
话说南郭先生狼狈逃走之后,无业游民张三在街上见到了南郭先生,连忙上去打招呼,因为他刚刚看过皇榜,齐湣王要通缉这个骗子,而且举报会有丰厚的奖金。南郭先生如惊弓之鸟,瞬间逃得无影无踪。
晚上他躲在破庙里,饥寒交迫,担惊受怕,这时他才开始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反思:“过去,得过且过,不求进取,混日子,图安逸,现在后悔莫及。”今后一定要吸取教训,要奋发努力,重新做人。
第二天,他开始新的学*,从头做起,先后拜东郭先生,西郭先生,最后拜北郭先生,学*吹竽的高招。冒着酷暑严寒,不怕风吹雨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久而久之他成功了。他吹的竽令人过耳不忘。会让人翩翩起舞,他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吹奏家。
很快齐湣王知道了,派出了最信任的大臣来请南郭先生、饱经风霜的南郭先生又回到了皇上的身边。从此,皇上解散了乐队。只爱听南郭先生吹曲。
后来他带了许多弟子,在古代音乐史上作出了贡献。
南郭先生老了,他经常会拿出很多自己的这一些不*凡的经历来教育后人。朋友,你有何感想?
南郭先生自从逃走之后,生活很不开心,朋友们离他而去,连他的孩子都越来越瞧不起他了,他感到很伤心。他听说,宫廷最*又要招乐师了,他有了一个新的打算。他想:“我得要练好吹竽,让齐湣王留住我,这样我的朋友才会回来,我的孩子才会瞧得起我。”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南郭先生天天都在废寝忘食地练*吹竽。他的吹竽水*越来越高,成为了一位真正的吹竽高手。
招乐师的日子来临了,南郭先生在齐湣王面前吹出了一首美妙的歌曲。齐湣王听了非常高兴,赏给了南郭先生很多东西,还把他招为了乐师。他的朋友和孩子知道后都很崇拜他。
通过这件事情南郭先生明白了,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战国时期,齐国的齐宣王非常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可是,皇家乐队并没有那么多人会吹竽。所以齐宣王觉得吹得不够气势磅礴,显现不出皇家的威严,于是,齐宣王便让人在城门口贴出一张皇榜重金招募吹竽高手。皇榜贴出后,大家都来城门口看,一时间,人们都议论纷纷。南郭先生看城门口那么大动静,也跑过去看。看完后,他心想:这可是赚钱的好机会啊!早就知道齐宣王喜欢许多人吹给他听了,要不我去试试吧。可是,他又犹豫了一下,万一我被发现了怎么办。他转念一想:罢了,在家里,老婆一直骂我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养家糊口,这次,我就赚点钱给她瞧瞧。他揭下皇榜向皇宫走去。
可能是齐宣王太需要吹竽高手了,都没考试就让南郭先生成功地进入了皇家乐队。每次吹竽时,南郭先生总是装腔作势,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没有人识破他,并且还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甚至有一次表演时,他摇头晃脑的,闭着眼睛陶醉在音乐里的样子还得到了齐宣王的赏识呢,而且多赏了他几两银子。他在家里的地位逐渐升高了。
可是好景不长,齐宣王驾崩了,由太子齐湣王接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他喜欢听一个一个地吹竽。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慌了起来,如果让齐湣王知道了我不会吹竽的话,那可就完了,这可是欺君之罪啊,要掉脑袋的,我还是赶紧收拾行李去拜师学艺吧。
于是南郭先生便逃出皇宫,翻了99座山,过了99条河,在一味吹竽高手的家里拜师学艺,学了9个月零9天,终于把竽吹得炉火纯青了。他重新来到皇宫吹竽,由于吹得十分好听,变成了齐湣王的御用乐师了。
通过这件事情,南郭先生明白了,没有真才实学的不能在行家里滥竽充数。
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登上皇位后,他也喜欢听人家吹竽,但他跟父亲不一样,喜欢听一个人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溜走。
南郭先生回家后,呆在在家里静静地想:我现在该干什么职业呢?过了一天,他终于想出来了——组织被从皇宫里逐出来的乐师建立一个乐队!说干就干,他组建好乐队并准备立即举办一场演奏会,票价定为1000两银子。因为他们是从皇宫里出来的,以前收到很多俸禄,不了解内情的人都以为他们的演奏水*很高,所以有些富人不惜一切代价,花重金买门票进场。幕布拉开后,舞台上排满了乐师,南郭先生还排在了第一个。他以前没有好好学过吹竽,只会乱吹,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因此他们齐吹的声音一会儿像乌鸦叫,一会儿像狗吠……还没吹到7%,全场的人就怨声连天,连声说:“我要退票!我要退票!”观众们跑到舞台上吵闹,南郭先生一看大事不妙,让经纪人负责退票,自己扔下竽从后台逃走,一口气跑了两里路才回到家。举办这次演奏会,他花了很多钱做准备,又没拿到门票的钱,所以穷得家徒四壁了。
南郭先生又陷入了沉思中:做生意要有经验,当军人自己又没胆量。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突然又有了一个想法——当强盗。他到武林高手那里花了几年功夫学了一些武功,就从一户富裕人家偷了100两黄金去武器商人那儿买了一把长矛、两把剑开始了强盗生涯。他一连抢了两户富豪人家,抢到了很多黄金、白银和珠宝,回家马上盖起了两幢豪宅,雇了很多佣人,天天享受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待遇。但他觉得还不够,又抢劫了好几户富豪人家。经过这几次抢劫,皇宫里有的东西他家都有,皇宫里没有的东西,他家也有。现在,他信心十足,准备去杀掉齐湣王,自己当一国之王。他蒙着脸,想一路把十几员大将全部杀光。谁知齐湣王早有准备,伏兵从四周冲了出来,很快将他活捉。南郭先生被判了绞刑,头颅还被挂着城门口示众。
南郭先生真是罪有应得!
南郭先生逃走后,身上的银两很快就花光了,南郭先生就又想了个法子。
当时,演奏二胡时没有音响,所以要许多人一起演奏。南郭先生就又想混在里面滥竽充数,所以参加了二胡队。到各地演出时,他早已*惯了之前在乐队里面充数的感觉,所以面不红,耳不赤,也在那里装模做样地拉。
有一天,二胡队要去都城表演,当场有许多二胡专家,南郭先生心里“扑通扑通”直跳,生怕被专家们灵敏的耳朵听到。终于快结束了,只见一位俗称“顺风耳”的专家,朝着南郭重重瞪去,南郭先生的心跳得更厉害了。“顺风耳”听着听着,眉头一皱,来到南郭先生面前,让他出列,又找出了几个人,对大家说“这几个人不会拉,却混在里面。”事后,他们被逐出二胡队。
从此,南郭先生痛下心思,学了一门手艺,终于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日子。
夜幕降临,天色暗了下来。老牛发出令人烦躁的“哞,哞”声,小鸡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一阵又一阵吹竽声从林中传出,让老牛,小鸡都安静了下来。南郭先生放下芋,宁静的夜晚顿时少了幽静。他闭上眼,不禁想起了自己之前的遭遇。
自从南郭先生逃出皇宫后,觉得是自己当初太不小心了。心想:我吹竽不成,难道不能另想办法么!正想着,看见一位僧人在众和尚的簇拥下走在大街上。行人见到,纷纷鞠躬,那位方丈也点头回应,好不热闹。南郭先生眼球一转:我何不做和尚呢。于是他把头发剃去,前往远处的寺庙。
快走到寺庙的时候,南郭先生眼前出现了他有吃有穿的情景,摇摇晃晃地撞了一个人,是方丈!
“你为何来这啊?”方丈皱着眉头疑惑地问。
“我……我,我是个和尚。”
“那你进来吧!”方丈带着东郭先生来到了庙里。“念一段经文给我听听吧。”
南郭先生为难了,只好硬着头皮乱念一首:“阿迷……`”
“你念得什么东西!”方丈愤怒地拍了下桌子,“我这么多年还没有听过这样的经,简直是胡言乱语!”
南郭先生的心像过山车般,只能灰溜溜地下了山。
南郭先生走在大街上,脸上脏得如刚从垃圾堆里出来的一样。一阵寒风吹过,寒冷弥漫他全身,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上饭了。
“这不是南郭么,脏死了。”
“爸爸,南郭叔叔,南郭叔叔!”
“别叫了,你不好好学*,到时候也会变成他,整天不务正业,最后沦为叫花子。”
“哈哈,瞧他那模样……”
…………
一句句难听的话语钻进了南郭先生的耳朵。他终于明白了,只有真本事,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他来到了山上潜心学艺,勤学苦练。
不堪回首的往事,如刀子般刺痛南郭先生的心。每每忆及此景,他的心中总会激荡起滔天的巨浪。南郭先生拿起了芋。阵阵悠扬的声音又连绵不断地传出……
话说南郭被一顿臭骂与乱棍赶出府,他后悔了,不该滥竽充数啊!(在这里,我也感叹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南郭决定了,要学好吹竽,不要被人看扁了。就这样,他长途跋涉寻找吹竽大师,苦学七年,终于吹出一口好竽。
南郭回到家乡,向娘亲报喜,并且吹奏了一首曲子给他娘亲听,他娘亲听了之后,不禁泪流满面,哭道:“儿啊,你真的有出息了!”南郭也随着娘亲哭得眼都肿了。第二天,南郭拿上了竽再到王府前,要求给王爷献曲,不料城中百姓和守门士兵都对他一顿臭骂:“你又想滥竽充数吗?我们已经受过你的欺骗了,你不要妄想再骗我们了!”南郭带着竽与那些恶毒的话语回家了,但是他并没有气馁,接下来一天,他又去了,又是一顿臭骂……接着几天,南郭都是受到一样的待遇,直到第六天,他被乱棍打回了家,他崩溃了,心中越想越是觉得委屈,他仰天长啸:“世人为何如此待我!”他又沉思了一会儿,吹奏了一首足以让人泪水决堤的悲曲,接着,他拿上一条白绫,带着他的竽一起上吊,到另一个世界去找他的知音人了。(连我都觉得心痛呀!)
人们就是这样,只懂得认定一个事实,宽容之心只在极少数人身上。
话说齐宣王死后,齐泯王继承了王位。齐泯王喜欢吹竽者一个接一个地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先生闻此消息,只好悄悄地溜走了。
南郭先生出了皇宫,来到一条大街上。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人群中,南郭先生意外地看到几位以前同在皇宫吹竽的“同事”也在闲逛,觉得十分诧异,就上前想问个明白。
南郭先生拱了拱手,说:“几位仁兄不是在宫中吹竽吗?怎么到这来了?”
那几人环顾四周,便让南郭先生附耳*前,神秘地说:“齐宣王架崩后,即位的齐泯王让咱们一个个吹给他听,我们就只好……”
南郭先生与他们告别后,心中暗想:原来不止我一人在宫中混饭吃,还有这么多人与我做着相同的行径……想完不禁摇头苦笑。
这时,打南边浩浩荡荡地过来一支吹竽的队伍,一个领头的恭恭敬敬地问南郭先生:“阁下可是曾在齐宣王手下吹竽的南郭先生?”
滥竽充数课本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课本剧基础。要想把课文中叙事性的诗文改编为课本剧,首先要懂得剧本的特点,然后才能根据其特点编出符合要求的课本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滥竽充数课本剧,欢迎阅读与收藏。
背景旁白: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割据一方。齐国实力强大,百姓富足,国泰民安。齐宣王和大臣们议完国事,坐在龙椅上,无精打采。
正文:
齐宣王:*来朝堂无事,本王觉得甚是无聊啊!
大臣1:大王,您治国有方,如今国泰民安,全国上下一片喜人景象。您也该享享清福啦。
大臣2:是啊,大王。繁华盛世,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娱乐活动。让我们一起享**神的丰盈。
齐宣王:嗯,此言极是。记得本王小时候,最喜欢乐队吹竽了,我们组建一支竽队,可好?
众臣:(左边)好
众臣:(右边)好
齐宣王:(站起来,竖起大拇指)嗯,好!!!
大臣1:大王,我们齐国乃是当今第一强国,我们的竽队应该是天下第一。大臣2:对,我建议组建一支百人大乐队,以显我大国之风采。
大臣1:不,一百人太少了,最少也得二百人。
大臣2:要这么说,二百人也不足以显示我齐国之强大,我看,应该再加五十人,二百五!多么强大的阵容啊。
齐宣王:嗯,好!!二百五!二……什么强大的阵容,太不像话了。来人,宣本王旨意,立即组建一支三百人的竽队,以显我大国之威。
众臣:好!好!!好!!!
大臣1:大王有旨,为显我大齐风采,立即组建三百人乐队,有此才能者,愉来报名,待遇从优。
(南郭上)
南郭:哎,我的`名字叫南郭,好吃懒做不干活,听说大王要建竽队,这可真是个大好活。您要问我吹竽你会么?嘿嘿,要说吹竽我不会,拍马吹嘘那可是我的强项。况且人多容易混,滥竽充数,我有辙。
(说完便向竽眼里塞棉花)
旁白:你还别说南郭先生还真有办法,这往竽眼里塞的是什么东西呀?
南郭:大人好
大臣1:有事么?
南郭:我想参加吹竽队(给钱袋)您看看。
大臣1:(掂量掂量钱袋)嗯,行啊,行啊。您吹竽那一定只得棒极了,是吗?
南郭:那当然了,谢大人。(南郭下)
大臣1:谁来不是来呀,让我赶紧云向大王禀报。
大臣1:启禀大王,三百人乐队己招齐,请大王御览。
齐宣王:嗯,好好好,马上召见。本王要立即听他们演奏。
大臣1:接旨(向两旁退让)奏乐
旁白:南郭先生混在乐队中,一边偷瞄着齐宣王,一边模仿周围乐师的神情动作,摇头晃脑、装模作样。齐宣王听了甚是满意。南郭先生不禁喜形于色,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更加投入,仿佛就是一副行家的样子。可一不小心吹出杂音来。
齐宣王:什么人?竟吹出如此刺耳的声音?快给我拿下。
大臣1:(上前,提出南郭)大王,是他。
齐宣王:哼,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来人,推出去,斩了!
南郭:大……大……大王,小人冤……冤……冤枉!!!
大臣1:冤枉?你欺君罔上,刺伤龙耳,有何冤枉。快推出去。
齐宣王:慢,让他说,看他还能说什么?
南郭:大王圣明,大王容禀。刚才小人正在吹竽,忽见大王头上紫气东来,祥云缭绕。小人知道这是上天的旨意,预示着我们齐国繁荣昌盛,预示着大王万寿无疆。小人看了,内心无比激动,再也无法控制对大王的无上敬仰之情,所以才吹奏出如此高亢嘹亮的乐声,以示对大王的无限祝福。祝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齐宜王:嗯,果真如此?
南郭:大王,您二目放光,明察秋毫,小人怎敢欺骗您呢?
齐宣王:嗯,好。量你也不敢。
南郭:可是他,竟然当着大王的面,诋毁大王,灭我齐国国运,毁我大王威名。小人蒙冤事小,大王威名受损事大。此人不杀上天不容,上天不容啊。
齐宣王:大胆贼子,竟敢犯上作乱。来人,推出去,杀。
大臣1:大王,小人冤枉,小人冤枉。(下)
齐宣王:嗯,好,南郭先生,心怀本王,忠心可嘉,赏绸缎十匹,升为竽队队长。
众乐师:大王圣明。
南郭:(起身)奏乐
旁白:自从逃过一劫,还意外的荣升为竽队队长,南郭先生更是装腔作势、得意洋洋,混在队伍里。就这样,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竟然安然无,没有被看出任何破绽。从此,南郭先生步步高升,成了齐宣王眼中的大红人。可是,几年之后,公元前301年,齐宣王死了,齐愍王即任。
南郭:唉,不知齐感王喜不喜欢听竽,真让人担心。
大臣2:哎哟,您在这呢,大王最喜欢听的就是听竽了,吾王召见您呢,请。南郭:(作揖)太好了,这下又可以得到许多俸禄了。
滥竽充数的文言文翻译
我们*的历史传承了无数年,其中,我们的语言文字文化最为博大精深,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滥竽充数的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⑦以⑧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注释
⑴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混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混子就难混。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⑵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⑶使:派,让,指使。
⑷ 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⑸ 这里是戏 称。请:请求。
⑹说:通“悦”,喜欢。
⑺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廪:粮仓。食:给东西吃。以:同“与”。
⑻以:给。
⑼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
⑽好∶喜欢,爱好。
(11)逃:逃跑。
(12)立:继承王位。
译文
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寓言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拓展】
滥竽充数: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相似词:充数,数不胜数,数一数二,数一数,泛滥,滥用,滥觞,下三滥
造句:
1. 做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滥竽充数。
2. 毕竟许悠是老板的儿子,他叫人来打架,大家不敢不从,妆模作样、滥竽充数,把这件事糊弄过去就行了。
3. 我不会唱歌,我在这儿只是滥竽充数。
4. 她是个滥竽充数的演员。
5. 人们有时也用“滥竽充数”来表示自谦。
6. 你提到的哪个人只是一个滥竽充数的作家,他的作品冗长而乏味的。
7.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用来嘲笑那些没有真正才干,混在行家里的人。
9. 买了两斤橘子,回家却发现被骗了,里面有好多坏橘子滥竽充数。
10. 每当媒体夸火箭队没有姚命不行时,他总说自己是滥竽充数。
11. 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识别出那些滥竽充数的所谓“专家”。
12. 市场上的产品良莠不齐,有很多在滥竽充数,购买时要仔细辨别才行。
13. 利欲熏心的鱼摊老板常常滥竽充数,把烂鱼混在鲜鱼里充数。
14. 这样的作品难免会良莠不齐,但读者会淘汰掉大部分滥竽充数者,只留下少数的精华。
15. 卖珠宝的通常会把一些假货混在真货里滥竽充数。
16. 他的演奏水*不高,却滥竽充数,参加乐队演出。
17. 有些投机商,以假冒真,用假货来滥竽充数。
18. 这个乐团高手如云,我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
滥竽充数台词人物:齐宣王、齐缗王、南郭先生、大臣二人、乐队8人。
画外音 大臣甲 大臣乙 齐宣王、齐缗王 南郭 众人(解说:从前,齐国有个大王叫齐宣王,他特别喜欢听吹竽,这天早朝,他们又议论起组建吹竽队的事。
大臣甲:大王,我们齐国乃是当今第一强国,我们的竽队应该是天下第一
大臣乙:对。
我建议组建一支百人大乐队,以显我大国之风采。
大臣甲:不,一百人太少了,最少也得二百人
大臣乙: 要这么说,二百人也不足以显示我齐国之强大,我看,应该再加50人,二百五,多么强大的阵容,多么…… 齐宣王:(很生气)什么二百五,太不像话了
来人那,宣本王旨意,立即组建一支三百人的竽队,以显我大国之威。
众人齐(磕头):大王圣明
(画外音:大王有旨,为显我大齐风采,立即组建三百人吹竽队,有此才能者快来报名啊,待遇从优,名额有限,来晚了可没有卖后悔药的呀
) 南郭先生上,边走边叨咕:我的名字叫南郭 ,好吃懒作不干活,听说大王要建竽队,这可是个大好活。
那位说了,您会吹竽吗
要说吹竽我不会,拍马吹嘘(嘿)还差不多。
不过人多容易混,滥竽充数我有辙
怎么个混法,那我可不告诉你…… (拿出竽,往竽眼里塞东西。
) (画外音:您还别说,南郭先生还真有办法,这往竽眼里塞的是什么东西呀
) 南郭:嘿
这是谁呀,怎么都给我说出去啦 抱着竽见大臣甲(鞠躬):大人好
大臣甲(傲慢的):干什么呀
南郭:我想参加吹竽队,您看……啊(递上银子) 大臣甲 :啊( )…… 啊( )……哈哈哈,行啊行啊,(很神秘的)您一定吹得棒极了,是吗
南郭:那当然了
(南郭先生走下) 大臣甲:(洋洋得意的)谁来不是来呀。
(回转身)启禀大王,三百人乐队已招齐,请大王御览。
齐宣王:(高兴的)好,好,马上召见
本王要立即听他们演奏
(乐队九人上,南郭居中)大臣甲:奏乐
(音乐起)(一声尖利的声音,十分刺耳)(众人停,只有南郭仍在装腔作势的吹奏。
) 齐宣王:(大怒)什么人,吹出如此刺耳的声音,还不给我拿下
大臣乙(抓住南郭的脖领)大王,就是他
他用这样的声音刺伤您的龙耳,真是罪该万死
[齐宣王:哼,好大的胆子,推出去,杀
(众人齐):大王圣明
南郭(浑身发抖):大……大……大王,小民冤……冤……冤……冤枉
大臣甲:你欺君枉上,罪该万死,还有什么冤枉的
快推出去,杀
齐宣王:慢,让他说,看他还能说什么
南郭:大王圣明
大王容禀。
刚才小人正在吹竽,忽见大王头上紫气东来,祥云缭绕,小人知道这是上天的旨意,预示着我们齐国繁荣昌盛,预示着大王万寿无疆,小人看了,内心无比激动,再也无法控制对大王的无上敬仰之情,所以才吹奏出如此高亢嘹亮的乐音,以示对大王的无限祝福,祝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齐宣王:(疑惑的)果真如此吗
南郭:大王您二目放光,明察秋毫,小人怎敢欺骗大王呢
齐宣王:量你也不敢
南郭:(指着大臣甲)可是他,竟然同着大王的面,诋毁大王,灭我齐国国运,损我大王威名,小人蒙冤事小,大王威名受损事大,此人不杀,上天不容,上天不容啊
齐宣王:大胆贼子
竟敢欺骗本王,犯上作乱,来人那,推出去,杀
大臣甲:小人冤枉,小人冤枉,小人冤枉
齐宣王:南郭先生,心怀本王,忠信可嘉,赏绸缎十匹,升为竽队队长
众人齐:大王圣明
南郭(转身指挥竽队,得意洋洋)奏乐
音乐起,南郭回到队中,装腔作势的吹竽。
6个非常有寓意的数字
寓意一指寄托或蕴含意旨;二指寄托或隐含的意思。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6个非常有寓意的数字,希望大家喜欢!
1、045692:你是我的最爱。
2、440295 :谢谢你爱过我。
3、135120: 一生我要爱你。
4、145120: 一世我要爱你。
5、517230:我已经爱上你。
在*古代思想中,3为基数,9为极数,除了5和3、9外,12在古代文化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五行、五味、五脏、五色等和5有关的物质外,还有很多和12有关的,如12生肖、12时辰、12个月。
这种思想在麻将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44是12的*方,108也是12的倍数。另外,在麻将规则中,规定每人抓13张牌,而13乘以4等于52,这正暗合了一年有52个星期的.规律。反映了物质的存在形式,数字则代表了物质存在的数量。
有意义的数字组合有哪些
1、比较浅显的有:
1314一生一世; 1372一厢情愿; 1314925一生一世就爱我;
1414意思意思; 147一世情; 1573一往情深; 1711一心一意;
0160爱你一万年; 20184爱你一辈子; 2037为你伤心; 20475爱你是幸福; 20609爱你到永久; 20863爱你到来生; 230爱上你; 246饿死了;609到永久; 6120懒得理你;
2、复杂一点的有:
7408695其实你不了解我; 73748096今生今世伴你左右; 1392010一生就爱你一个;6785753老地方不见不散;8834760漫漫相思只为你;543720我是真心爱你;
54335无事想想我; 5452830无时无刻不想你;
我发誓(584),我来伴你一起出去走吧(5682177778),与你爱相随(12234),一起走吧(1798),去溜达溜达(76868),我不求与你朝朝暮暮(587129955),被爱就是幸福(829475)
扩展资料:
人类最早用来计数的工具是手指和脚趾,但它们只能表示20以内的数字。当数目很多时,大多数的原始人就用小石子和豆粒来记数。渐渐地人们不满足粒为单位的记数,又发明了打绳结、刻画记数的方法,在兽皮、兽骨、树木、石头上刻画记数。*古代是用木、竹或骨头制成的小棍来记数,称为算筹。这些记数方法和记数符号慢慢转变成了最早的数字符号(数码)。如今,世界各国都使用*数字为标准数字。
数字,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它由0~9十个字母组成。数字不单单包括计数,还有丰富的哲学内涵。
1:可以看作是数字“1”,一根棍子,一个拐杖,一把竖立的枪,一支蜡烛,一维空间……
2:可以看作是数字“2”,一只木马,一个下跪着的人,一个陡坡,一个滑梯,一只鹅……
3:可以看作是数字“3”,两只手指,乳房,斗鸡眼,树杈,倒着的w……
4:可以看作是数字“4”,一个蹲着的人,小帆船,小红旗,小刀……
5:可以看作是数字“5”,大肚子,小屁股,音符……
6:可以看作是数字“6”,小蝌蚪,一个头和一只手臂露在外面的人……
7:可以看作是数字“7”,拐杖,小桌子,板凳,三岔路口,“丁”形物,镰刀……
8:可以看作是数字“8”,数学符号“∞”,花生米,套环,雪人……
9:可以看作是数字“9”,一个靠着坐的人,小嫩芽……
0:可以看作是数字“0”,胖乎乎的人,圆形“○”,鞋底,脚丫,二维空间,瘦子的脸,鸡蛋……
0开头的数字含义
01925 你依旧爱我
02825 你爱不爱我
04527 你是我爱妻
04551 你是我唯一
0457 你是我妻
0487 你是白痴
0564335 你无聊时想想我
06537 你惹我生气
0748 你去死吧
08056 你不理我了
0837 你别生气
095 你找我
098 你走吧
1开头的数字含义
1314 一生一世
920 就爱你
13920 一生就爱你
1414 要死要死
147 一世情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3、《元日》
唐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4、《新年作》
唐代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5、《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6、《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7、《庚辰元旦试笔》
宋·舒岳祥
数我初生岁,今为第二年。
光阴六十过,行辈几人全。
试把新诗写,闲将好梦圆。
儿孙扶出拜,苏酒让渠先。
8、《已酉新正》
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9、《新年呈友》
唐·许棠
一月月相似,一年年不同。
清晨窥古镜,旅貌*衰翁。
处世闲难得,关身事半空。
立夏寓意古诗(精选30首)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夏寓意古诗(精选30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2、《暑旱苦热》
宋代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
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
天岂不惜河汉干。
3、《纳凉》
宋代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4、《夏夜追凉》
宋代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
时有微凉只是风。
5、《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代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6、《夏意》
宋代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7、《幽居初夏》
南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8、《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滥竽充数古诗的寓意
滥竽充数的古诗和寓意
滥竽充数的句子
古诗滥竽充数的注释
类似滥竽充数的古诗
滥竽充数古诗的感受
滥竽充数写句子
滥竽充数的古诗文
滥竽充数课本剧台词
课本剧滥竽充数台词
带数字的寓意好的古诗
有寓意的古诗及寓意
寓意寓意好的古诗有啥
古诗有寓意的
鹤的寓意古诗
古诗寓意有米的
寓意飞的古诗
好寓意的古诗
酒的古诗寓意
古诗好的寓意
古诗《苔》的寓意
有古诗寓意的字
寓意龙的古诗
寓意好的古诗有吗
古诗鸢的寓意
古诗竹的寓意
悯农古诗的寓意
寓意初遇的古诗
借物寓意的古诗
公好的寓意的古诗
有矮字的古诗词
学术会上的古诗词
事情不顺的古诗词
群文阅读古诗里的月亮
把人当傻瓜的古诗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百度
春和鸟的古诗
挥别昨日的古诗
换女朋友的古诗
表达受宠若惊的古诗词
四十田园杂兴的古诗教学视频
古诗的后续
形容帮助人的古诗词
关于咏酒的古诗
课外古诗5首短的
与千和万有关的成语和古诗
生押韵的古诗
适合儿童读的元宵节古诗
关于事情的自创古诗
100年前的古诗
形容秋天的儿童的古诗词
春日登楼怀旧的古诗读音
关于发簪的文献古诗
涉及物理变化的古诗
对古诗朗诵的描写
古诗风李峤的拼音版
做人的苦古诗
感觉荣耀的古诗
国外古诗教学的研究报告
结束一段感情的古诗
高中边塞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