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有学问之人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做有学问之人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做有学问之人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做有学问之人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精选的做学问学*的名言大全,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金缨《格言联璧·惠吉》
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剑南诗稿·冬夜读书示子聿》
3、如果天下*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别林斯基
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5、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幺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6、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7、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8、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学必不进。——陈宏谋《五种遗规》
9、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别林斯基
10、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易·乾》
11、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12、问事弥多,而见弥博。——王充《论衡·书解》
13、玉不磨砻难作器,人非问学岂成贤。——薛瑄《薛文清公集·示胜子》
14、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15、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1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7、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郑燮《题随猎诗草花间诗草》
1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9、学*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20、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商书·汤浩》
21、有学问的应当注意经验,以经验擅长的应当注重学问所教的方法。——培根
2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2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24、谁在*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25、人生太短,要干的事情太多,我要争分夺秒。——爱迪生
26、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27、由俭如奢易,由奢入俭难。
28、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措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礼记·中庸》
29、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30、重复是学*之母。——狄慈根
31、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32、多识而不穷,畜疑以待问。——《隋书》
33、师以质疑,友以析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34、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坚持的和经常的怀疑。——阿伯拉尔
35、记问之学虽博而有限,义理之学虽约而无穷。——《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36、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37、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38、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僻。——培根
39、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40、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43、见识得多,经历得多,和研究得多,是学问的三大柱石。——迪斯列里
4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45、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刘向《说苑·建本》
46、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陆机
47、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48、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49、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50、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做学问的名言
1、重复是学*之母。——狄慈根
2、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3、谁在*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4、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学必不进。——陈宏谋《五种遗规》
5、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6、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郑燮《题随猎诗草花间诗草》
7、有学问的应当注意经验,以经验擅长的应当注重学问所教的方法。——培根
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9、多识而不穷,畜疑以待问。——《隋书》
10、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僻。——培根
1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2、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13、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14、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15、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刘向《说苑·建本》
16、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1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18、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9、好名特为学问之累。——俞文豹《叶剑录·外集》
20、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21、游手好闲的学*并不比学*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22、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金缨《格言联璧·惠吉》
2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24、记问之学虽博而有限,义理之学虽约而无穷。——《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2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26、问事弥多,而见弥博。——王充《论衡·书解》
27、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28、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29、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培根
30、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31、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易·乾》
32、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33、如果天下*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别林斯基
34、玉不磨砻难作器,人非问学岂成贤。——薛瑄《薛文清公集·示胜子》
35、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商书·汤浩》
36、师以质疑,友以析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37、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38、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别林斯基
3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0、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41、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措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礼记·中庸》
42、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43、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44、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45、见识得多,经历得多,和研究得多,是学问的三大柱石。——迪斯列里
46、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幺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47、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陆机
48、学*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4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5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剑南诗稿·冬夜读书示子聿》
见识得多,经历得多,和研究得多,是学问的三大柱石。
——(英)迪斯列里
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
——[清]金缨《格言联璧·惠吉》
记问之学虽博而有限,义理之学虽约而无穷。
——《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
——[汉]刘向《说苑·建本》
玉不磨砻难作器,人非问学岂成贤。
——[明]薛瑄《薛文清公集·示胜子》
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学必不进。
——[清]陈宏谋《五种遗规》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宋]陆游《剑南诗稿·冬夜读书示子聿》
问事弥多,而见弥博。
——[汉]王充《论衡·书解》
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坚持的和经常的怀疑。
——(法)阿伯拉尔
有学问的应当注意经验,以经验擅长的应当注重学问所教的方法。
——(英)培根
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
——[清]郑燮《题随猎诗草花间诗草》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措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礼记·中庸》
师以质疑,友以析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商书·汤浩》
好名特为学问之累。
——[宋]俞文豹《叶剑录·外集》
多识而不穷,畜疑以待问。
——《隋书》卷三二《经藉志》
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英)培根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僻。
——(英)培根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
——《易·乾》
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
——[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程颐语
学问成才的诗句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学问成才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拓展:
描写夏天的优美诗句
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杜甫《夏夜叹》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
3、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暑旱苦热》
4、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5、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夏日杂诗》
6、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
7、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8、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水中鸥。——《江村》
9、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0、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1、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1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13、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暑旱苦热》
14、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15、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16、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夏日山中》
1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8、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19、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
20、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2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3、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幽居初夏》
2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25、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喜晴》
26、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27、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2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韩愈《符读书城南》
非学问思辨,以明天下之理,则善恶之机,真妄之辨,不能自觉,任情恣意。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王守仁《传*录》
汉后隶书谁登峰,学问无如谷口笔。——孔尚任《郑谷口隶书歌》
吾兄苦好古,学问不可量。——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学问夫何如,有书钥诸箧。——方回《送刘都事五十韵》
科名官职俱虚幻,学问文章总废忘。——方回《六十吟五首·六十衰年万事尝》
出入操修并,渊源学问长。——唐士耻《送许寺丞五十韵》
回第曰向窃笑之,学问文章众所问。——晁说之《连日与性之王君谈遽来告别因作》
文章学问嗟予晚,深信前贤畏後生。——黄庭坚《次韵答任仲微·邂逅相逢讲世盟》
谈经约史各专门,学问可以相发挥。——楼钥《送王粹中教授入蜀》
固是性情元具足,何当学问更加充。——曾丰《前高凉推官陈汉臣惠佳什索俚编不可虚辱授之》
岂无中林士,贯穿学问骨。——陆龟蒙《杂讽九首》
终然学问有知已,姓名不记今卑矣。——陈藻《叔达及第书走笔答之》
频来宠光赫奕一,富有学问规经纶。——程公许《寿制使董侍郎》
亲交叹存亡,学问访阙遗。——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
盛时须努力,学问无怠荒。——金幼孜《赠杨允嘉还建安》
气质虽有拘,学问欲如蜕。——刘子翚《刘道祖江程万丘顺甫讲易孟子拾其意为二十韵》
父曰尔勉哉,学问贵悠久。——度正《奉别唐寺丞丈一首》
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杜甫《最能行》
门第既已推第一,人品学问俱不群。——方回《赠江东李提学》
冲卿邦家彦,学问古今积。——韩维《遗吴冲卿大飨碑文》
天性固自同,学问亦有源。——姜特立《右寄此诗后忽得简云儿曹亦寄五言用韵毕同殆》
樽前顾曲客姓周,学问东山继先流。——黄庭坚《送何君庸上赣石》
蚤年学问多东南,形阻江山想神遇。——黄庭坚《奉和慎思寺丞太康传舍相逢并寄扶沟程太丞尉》
寄声无限同盟者,苦海中间学问津。——王世贞《有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有学问有方法的经典语录,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吧
1、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2、当年我读四书五经,都是要背的。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嘴里唱着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这样读书,心里会记住,一辈子忘不了。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3、我们中国文化的财产太大了,古文不懂,繁体字不懂等于丢了钥匙,这个财库的门打不开了。
4、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5、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6、十九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疾病是肺炎,二十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现在是精神病开始的时代了,我发现很多年轻的孩子们精神都有问题了,归结起来是教育的问题。一个国家、社会的兴衰成败,重点在文化,在教育。
7、中国文化,什么叫做事业呢?孔子《易经系传》叫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对国家民族,对整个的社会,都是一种贡献,这才算是事业。
8、当年我读四书五经,都是要背的。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嘴里唱着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这样读书,心里会记住,一辈子忘不了。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9、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可怕,还可以复活,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10、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安了。没有忧患意识,象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
11、我的幼年在私塾中度过,当时读四书五经也非常反感,因为以前老师对学生的质疑,只说“将来你会懂”,这个“将来”不知要“将”到几时。
12、中国历史上,每逢变乱的时候,拨乱反正,都属道家思想之功;天下太*了,则用孔孟儒家的思想。这是我们中国历史非常重要的关键,身为中国人,这个历史关键是应该知道的。
13、孔孟思想,本来与道家是不分家的,这种分家是秦汉以后的事,到了唐代,讲中国文化,已不是儒、墨、道三家,而是儒、释、道三家了。现在要研究真正的佛学,只有到中国来。欧洲人乃至日本人讲的那一套是不正确的。
14、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15、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16、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打倒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
17、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18、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
19、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20、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拿现在的观念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
21、现在的尊师重道,只是一句口号而已,真正尊师重道的人是小学生,我想诸位都有这个经验,我们的孩子如果在小学念书,回来就开口老师怎么说的,闭口老师怎么说的。
22、几年前,教师节的时候,孩子回家要敬师金,说给他五十元,孩子一定说不行,这是敬老师的要一百元。这种事到了中学就淡了;到了高中以上根本没有这个观念了;到了大学,学生看老师是不相干的陌路人。相对的,老师对学生也是如此,挟了一个皮包上来,拿一本书讲解一番,便有钟点费,彼此都是商业行为,教完了以后,懂不懂是你的事,挟个皮包走了。学生与老师在路上见面,万一点个头,在我觉得,已经是很稀奇了。一般都彼此不认识,就这么迎面过去,堂而皇之的,学识愈高,愈没有尊师重道的精神。这是今日中国文化一个极大的讽刺。
23、据我的研究,无论古今中外,每一个人学问、事业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少年时期的这一段,从少年时期的这一段,从少年的个性就可以看到中年老年的成果。一个人的一生,也只是把少年时期的理想加上学问的培养而已,到了中年的事业就是少年理想的发挥,晚年就回忆自己中少年那一段的成果。
24、中国古人有两句话综合起来的一副对联说:“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其“原心不原迹”就只看他的心孝不孝。比如一个人很穷,想买一罐奶粉给父母吃,但实在没有钱,买不起,因此心里很痛苦,只有希望慢慢积蓄点钱再去买。只要有这个心,只要他这份情感是真的,我们就不能说他不孝。“原迹贫家无孝子”,如果一定要在事实上有表现,那穷人家里就没得孝子了。
25、据心理学的研究,人对于自己的过错,很容易发现。每个人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己晓得不晓得呢?绝对晓得,但是人类有个毛病,尤其不是真有修养的人,对这个毛病改不过来。这毛病就是明明知道自己错了,第二秒钟就找出很多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完全是对的,越想自己越没有错,尤其是事业稍有成就的人,这个毛病一犯,是毫无办法的。所以过错一经发现后,就要勇于改过,才是真学问、真道德。
26、有人不择手段的创业,经常喜欢引用西方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的“不择手段”这句话。但是你要注意,对马丁·路德这句话,不要只说一半,他是说:“不择手段,完成最高道德。”现在把这句话拦腰一刀,砍去一半,把“不择手段”拿去用,而不是“完成最高道德”,这就很危险了。
27、子贡所讲孔子的温、良、恭、俭、让,是讲孔子的修养,是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大成,他有了这样高深的修养,所以他的目的,就是我国古代的“淑世主义”,他具有救世救人的思想,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他的千秋大业。千秋大业就是学问思想,千秋事业在当时是很寂寞的,例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耶稣、*等等,在当时并未受人重视,可是德及万世,名震千古。孔子这种千秋事业是要集中国文化、思想、精神之大成,认清楚自己的任务,牺牲现实的荣华,才能够做到。
28、我们经常看到“矫枉过正”四个字,“枉”是歪了,看见事物歪了,必须要矫正它;矫正得过分了,又是歪了。换句话说,不是向这边歪,就是向那边歪。总之“过正”就是歪。礼也是这样,要中和,过分的调节也不好。一个青年一点不懂礼貌固然不对,但他一天到晚都讲礼貌,太多礼了,人家就要误会他拍马屁,所以“知和而和”,对一件事,了解了它的中和之道,而去中和、去调整它。
29、恭*于礼,远耻辱也。”礼貌的当中要恭敬。所谓恭,就是内心对事情的庄重认真,并不是看见人敬礼就是恭;虽然不敬礼,当朋友有困难的时候,那种无限关心的神态,不说出来就知道。所以人恭敬不恭敬,表面态度虽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事。因此恭敬就是礼。人与人为什么要恭敬?“远耻辱也”,免得招来无谓的耻辱。
30、我们都常听说“得意忘形”,但是,据我个人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还要再加上一句话——“失意忘形”。有人本来蛮好的,当他发财、得意的时候,事情都处理得很得当,见人也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失意之后,就连人也不愿见,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人完全变了——失意忘形。所以我就体会到孟子讲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人做学问,只要做到“贫贱不能移”一句话——能够受得了寂寞,受得了*淡,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无论怎么样得意也是那个样子,失意也是那个样子,到没有衣服穿,饿肚子仍是那个样子,这是最高修养,达到这步修养太难了。
31、在世界上有两个东西是没有办法实验的,就是政治和军事。这两个东西,包罗万象,变动不居。从历史上看,古今中外的政治,专制、君主、民主、集体,究竟哪样好?谁能下得了这个结论?尤其现代的中国,几十年来,西方的什么思想文化,都搬到中国这个舞台上来玩过,但是西方思想是西方文化来的,结果如何呢?所以为政的人要了解人生,要有经验,要多去体会。
32、我曾讲过,世界上所有的政治思想归纳起来,最简单扼要的,不外中国的四个字——“安居乐业”。所有政治的理想、理论,都没超过这四个字的范围;都不外是使人如何能安居,如何能乐业。同时我们在乡下也到处可以看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八个字,现代一般人看来,是非常陈旧的老古董。可是古今中外历史上,如果能够真正达到这八个字的境界,对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时代来说,无论是什么政治理想都达到了。
33、过去的历史,对于人才,有三个基本的原则,便是才、德、学。有些人的品德是天生的——品德往往大半出于天性——但没有才能。我们知道有品德的人,可以守成,教这种人到大后方坐镇,好得很;教他设法打开一个局面,冲出去,那他办不到,他没有这个才,他只有守成之才,没有开创之才。所以守成之才,偏重品德。而才德两个字很难兼全的,但有一个东西可以补救,那就是学,用学问来培养那所缺的一面。有些人虽然天生有才有德,但还是须要学问来培养的。
34、中国的文化,师生之间有如父子,过去有“一日从师,终身若父”的情形,而老师对于学生,也负了一辈子的责任。我们亲眼看到的,几十年前,还保留了这个风气,一个学生纵然中了状元,官作得很大了。回到家乡,看见老师,而老师既没有功名,也没有地位,学生对他一样的要跪拜,和当年从师一样。学生对老师是如此,老师对学生,也是负了一辈子责任。
35、我们读了历史也就知道,异端不能乱用,还要以德业为基础,异端多半走入术的路子,术就是方法、权术。权术没有德业为基础,就要不得。所以我们再看历史,《史记》记载很清楚,陈*六出奇计,帮助汉高祖统一天下,但是陈*说了一个预言,他的后代不会太好。人家问他什么原因,他说他喜欢用阴谋,他说:“阴谋者,道家之所忌也。”为天道所忌。果然汉高祖封给*,到他孙子手里就亡,他也早知难逃自取灭亡之道。
36、我们看历史上伟大的成功人物,遇事常说:“我不懂,所以要请教你,由你负责去办,大原则告诉我就行了。”说这话的人就成功了。如果硬充懂就不行,结果一无所成。历史上,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政治的道理也一样,懂就懂,不懂的就是“对不起……我不懂。”这是最高的智慧,也是最高的礼貌。
37、一个人是应该清高的,但有人是苟求清高,或者为了标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牺牲。那就大可不必,这就不*凡,不*凡不是真涵养的精神。
38、古人对中国历史研究的方法,有一句话叫“经史合参”。什么叫经呢?就是常道,就是永恒不变的大原则,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这个原则是不会变动的。但不是我们能规定它不准变动,而是它本身必然如此,所以称为“经”。而“史”是记载这个原则之下的时代的变动、社会的变迁。我们要懂得经,必须要懂得史。拿历史每个时代、每个社会来配合。这样研究经史,才有意义。
39、孔子在《易经》的《系传》上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当孔子写《易经·系传》的时候,正是春秋时期动乱的时候。但是孔子认为“非一朝一夕之故”——不是一天所形成的。道家的庄子说:“飓风起于萍末”,飓风就是现在广东话、福建话所讲的台风,现在西方人用中国语音译过去,也叫台风。我们看到台风的力量这么猛烈,但它在水面上初起的时候,只见到水面上的一叶浮萍,稍稍动一下,紧接着水面上一股气流冒上来,慢慢大了,变成台风。道家这句话是说,个人也好,家庭也好,社会、国家、天下事都是一样,如果小事不在乎,则大问题都出在小事上。
40、中国人为什么提倡诗和礼?儒家何以对诗的教育看得这么重要?因为人生就有痛苦,尤其是搞政治、搞社会工作的人,经常人与人之间有接触、有痛苦、有烦恼。尤其中国人,拼命讲究道德修养,修养不到家,痛苦就更深了。我经常告诉同学们,英雄与圣贤的分别:“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人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希望每个人能完成圣贤的责任,才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从事政治碰到人生的烦恼,西方人就付诸宗教;中国过去不专谈宗教,人人有诗的修养,诗的情感就是宗教的情感,不管有什么无法化解的烦恼,自己作两句诗,就发泄了,把情感发挥了。同时诗的修养就是艺术的修养,一个为政的人,必须具备诗人的情感、诗人的修养。
包装的学问的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包装的学问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82页—第83页。
2、教材分析
《包装的学问》是综合实践课,学生已经学*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有关知识。本课是组织学生组拼计算、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开展有关包装学问的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
(1)找出各种不同的包装方法,计算表面积,并比较出最节约的包装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 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
(3) 弘扬民族精神,渗透节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 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约的包装方法。
难点是: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策略。
【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
2、学法: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的学*;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有浓厚的兴趣,将是学*数学的最大动力。我是这样引入的:(播放)“同学们!你们看!知道这是什么呢!”
同学们看到这么两件古老的、旧的瓶装物体,肯定发生很大的好奇心,纷纷进行猜谜。可能有的同学会猜中,也可能猜不中。
告诉大家,这是我国最出名的国酒——茅台酒。几十前,茅台酒就是这样的的包装。”我接着提问:“这样的包装漂亮吗?”同学们肯定说不漂亮。“关于茅台酒,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15年,茅台酒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就是这类似的、简陋的包装,这样土陶罐盛装的茅台酒未能引起评委的重视,差点失去扬名世界的机会。好在,我国的代表急中生智,拿起一瓶茅台酒佯装失手,掷于地上,顿时浓郁的酒香征服了评委,于是大会向茅台酒补发了金奖,从此茅台酒享誉全球。… …90多年以来,茅台酒不断更新外观包装,越来越美观。由原来每瓶1元钱卖到300多元、甚至几千块钱。同学们!看来,产品的包装有着很大的作用。今天,我们来学*“包装的学问”。(板书课题)
【有趣的故事引入,把历史典故与本课学*的包装学问结合起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第二个环节,是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我会这样教学:
1、如果将两盒“大有凉果”包装成一大盒,有几种包法呢?怎样包装?(接口处不计)
这里,我会开展小组学*,明确要求:(电脑演示小组学*要求)
①利用画图或长方体学具摆一摆,能找出几种不同的摆法?
②分别计算出不同摆法拼成长方体的表面积,并把有关数据填到统计表中。
③哪种拼法最节省包装材料?通过实践,你们有什么感受或发现?
实践统计表:
包装
方法草图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表面积
(*方厘米)
方法一
方法二
学生小组学*后,我会让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学*成果,学生一般会有如下方法:
(第一种)例如:(演示动画)有的同学会这说:我把两个长方体这样上下重叠在一起,得到一个大长方体,长40㎝,宽30㎝,高,10×2=20㎝,表面积是:
(40×30+40×20+30×20)×2
=(1200+800+600)×2
=2600×2
=5200(C㎡)
(第二种)又例如:(演示动画)还有的同学会这说:把两个长方体这样*放在一起,得到:长30×2=60㎝,宽40㎝,高,10㎝,表面积是:
(40×60+40×10+60×10)×2
=(2400+400+600)×2
=3400×2=6800(C㎡)
(三)综合实践,提高能力
学问的功用阅读附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问的功用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议论文《学问的功用》,回答下列各题(共5分)
学问的功用
①一般人常埋怨现在的青年对于学问没有浓厚的兴趣。*心而论,这大半要归咎我们“教书人”,把学问仅看成“读书”。此外,与社会上一般人对于学问的性质和功用所存的误解也不无关系。*代西方学者常把纯理的学问和应用的学问分开,以为治应用的学问是有所为而为,治纯理的学问是无所为而为。他们怕学问全落到应用一条窄路上,常设法替无所为而为的学问辩护,说它虽“无用”,却可满足人类的求知欲。这种用心很可佩服,而措词却不甚正确。学问起于生活的需要,世间绝没有一种学问无用,不过“用”的意义有广狭之别。学得一种学问,就可以有一种技能,拿它来应用于实际事业,如学得数学几何三角就可以去算账、测量、建筑、制造机械,这是最正常的“用”字的狭义。学得一点知识技能,就能混得一种资格,可以谋一个职业,解决饭碗问题,这是功利主义的“用”字的狭义。但是学问的功用并不仅如此,我们甚至可以说,学问的最大功用并不在此。心理学者研究智力,有普通智力和特殊智力的分别;古人和今人品评人物,都有通才和专才的分别。学问的功用也可以说有“通”有“专”。治数学即应用于计算数量,这是学问的专用;治数学而变成一个思想缜密、性格和谐,善于立身处世的人,这是学问的通用。学问在实际上确有这种通用。就智慧说,学问是训练思想的工具。【甲】就性格说,学问是道德修养的途径。【乙】世间许多罪恶都起于愚昧,如果真正彻底明了一件事是好的,另一件事是坏的,一个人决不会睁着眼睛往坏的方面走。
②现在所谓“知识分子”的毛病在于只看到学问的狭义的“用”,尤其是功利主义的“用”。学问只是一种追求利禄的工具。【丙】一位朋友劝导他的亲戚不让刚中学毕业的儿子去谋小事,说:“你这种办法简直是吃稻种!”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生成大量谷子,预备“吃着不尽”。所以,大学里“出路”最广的学系如经济系、机械系之类常是拥挤不堪,而哲学系、数学系、生物学系诸“冷门”就简直无人问津。治学问根本不是为学问本身,而是为着它的出路销场。在治学问时既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得到出路销场后,当然是“得鱼忘筌”(筌:捕鱼的竹器)了。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如何能期望青年学生对于学问有浓厚的兴趣呢?
③这种对于学问功用的狭窄而错误的`观念,必须及早纠正。学问是为生活,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不过现代*人的错误在把“生活”只看成口腹之养。“谋生活”与“谋衣食”在流行语中是同一意义。这实在是错误得可怜可笑。人有肉体,有心灵。肉体有它的生活,心灵也应有它的生活。肉体需要营养,心灵也不能荒芜。肉体缺乏营养,必酿成饥饿病死;心灵缺乏营养,自然也要干枯腐化。人为万物之灵,就在于他有心灵或精神生活。所以衡量人的成就并不在他能否温饱,而在他有无丰富的精神生活。一个人到了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毫不感觉兴趣时,他就只能算是一种“行尸走肉”;一个民族到了只顾体肤需要而不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时,它也就必定逐渐没落了。
小题1:根据文意,将下面的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苏格拉底说得好:“知识即德行。”
②一位教授在编成一部讲义之后,心满意足地说:“一生吃着不尽了!”
③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必定知识丰富,思想敏锐,洞达事理;处任何环境,知道把握纲要,分析条理,解决困难。
【甲】处应填【乙】处应填【丙】处应填
小题2:作者引用“醉翁之意不在酒”、“得鱼忘筌”意在表明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③①②(共3分)
小题2:青年学生对学问的功用的认识是错误的。(共2分,意思对即可。答“治学问根本不是为学问本身,而是为着它的出路销场”给1分)
1、重复是学*之母。——狄慈根
2、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3、谁在*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4、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学必不进。——陈宏谋《五种遗规》
5、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6、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郑燮《题随猎诗草花间诗草》
7、有学问的应当注意经验,以经验擅长的应当注重学问所教的方法。——培根
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9、多识而不穷,畜疑以待问。——《隋书》
10、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僻。——培根
1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2、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13、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14、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15、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刘向《说苑·建本》
16、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1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18、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9、好名特为学问之累。——俞文豹《叶剑录·外集》
20、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21、游手好闲的学*并不比学*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22、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金缨《格言联璧·惠吉》
2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24、记问之学虽博而有限,义理之学虽约而无穷。——《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2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26、问事弥多,而见弥博。——王充《论衡·书解》
27、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28、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29、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培根
30、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31、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易·乾》
32、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33、如果天下*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别林斯基
34、玉不磨砻难作器,人非问学岂成贤。——薛瑄《薛文清公集·示胜子》
35、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商书·汤浩》
36、师以质疑,友以析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37、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38、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别林斯基
3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0、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41、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措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礼记·中庸》
42、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43、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44、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45、见识得多,经历得多,和研究得多,是学问的三大柱石。——迪斯列里
46、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幺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47、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陆机
48、学*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4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5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剑南诗稿·冬夜读书示子聿》
51、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坚持的和经常的怀疑。——阿伯拉尔
【抱宝怀珍】:怀:藏有.比喻人有美好的品德和才能.【抱瑜握瑾】: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冰壶秋水】:比喻心地纯洁,品德高尚.【冰壸秋月】: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不同流俗】:流俗:流行的*俗.与世俗*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不肖子孙】:不肖:不象,不贤.指品德差,没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或晚辈.【才德兼备】: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才高行厚】:厚:不可轻薄,端谨.指才能高,品德端谨.【超世拔俗】:超出当代,不同凡俗.形容人的思想、品德、言行等境界极高,当世罕见.【朝阳鸣凤】:比喻品德出众、正直敢谏之人.
多用陈述句,疑问句。
尽量少用反问句或者给事物下定论的句子。
尽量少和别人唱反调,你们是在聊天,闲聊而已,不是辩论,没必要争个谁对谁错的,那样没有意义。
比如:你的朋友A和你刚见面,A:今天天气不错啊
你:1,对啊,真是不错的天气,去打球再好不过了。
(赞同对方的说法,人都喜欢被肯定,被认同) 2,恩,要不,喊几个哥们一起去打球吧
(温和的建议,去也好,不去也罢,让对方比较容易“接茬”)但是,如果你说: 3,废话,你说呢
(这聊天肯定是没法进行下去了- -!) 4,有啥好的,风还这么大。
(直接把对方的话否定驳回了,要想接下去,有难度了- -,还伤感情)多积累比较重要,祝你好运~
学富五车、博古通学贯中西、出章、才高八一、学富五车白话释义:形容读,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
朝代:春秋作者:庄周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翻译:惠施的方术很多,本事很大,他读的书要五辆车拉二、博古通今白话释义: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
形容知识广博。
朝代:春秋作者:孔子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翻译:我听说老子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三、学贯中西白话释义: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朝代:清作者:吴趼人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本领事久闻这位某观察,是曾经某制军保举过他留心时务、学贯中西的。
”四、出口成章白话释义: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或擅长辞令。
朝代:春秋作者:多人所作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出言有章。
”翻译:说话有条理。
五、才高八斗白话释义:形容文才非常高朝代:*代作者:李延寿。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翻译: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
掉书袋。
指说话或写文章喜欢引经据典来卖弄自己的学识。
如果你心里也不是真心喜欢这种性格,可以提前疏远了,朋友用心可以交到更多
做学问苦的古诗
做学问的名句
做学问的诗句古诗
做学问的古诗句
做学问的名言名句
做人或做学问的名句
关于做学问的名言名句
与踏实做学问有关的古诗句
写上一句有关做学问的名言
做有学问之人的古诗
做饭的学问古诗鸡蛋
学问之道的古诗
古诗里的学问
有学问的语文古诗
夸学生有学问的古诗
学问勤中得的古诗
学问的名言
有学问的句子
有学问的诗句古诗
有关学问的古诗句
学问渊博的古诗
研究学问的古诗
取名的学问古诗
有学问的说说
关于学问的诗句
很有学问的说说
有关学问成才的古诗
带数学问题的古诗
有关学问的古诗词
学问很深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