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

关于核舟记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核舟记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核舟记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核舟记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161) 说说(71) 名言(14) 诗词(274) 祝福(12) 心语(1)

  • 核舟记的句子赏析题22条

  • 1.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下面是关于文中“核舟”的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分

    4.简桃核修狭者—简修狭者桃核(定语后置

    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6.简桃核修狭者―简修狭者桃核(定语后置)

    7..同“屈”,弯曲(同“屈”或弯曲均可(分,有错别字该项不得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①(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制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②他们的相互靠*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共分,每小题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8.用料体积小 ②所刻事物繁多 ③刻物情态毕备

    9.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论语·学而》

    12.其两膝相比者—其相比者两膝(定语后置

    1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1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6.其两膝相比者―其相比者两膝(定语后置)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18.《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19.鱼,我所欲也 ;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

    20..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22..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___________ ”(一个动作和“___________ ”的(神态看出来。“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阅读全文]...

2022-03-01 11:03:54
  • 用说明文介绍核舟记

  • 用说明文介绍核舟记

      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那么问题来了,说明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用说明文介绍核舟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一、文学常识

      1、《核舟记》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2、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

      二、文白互译:

      原文:⑴明有奇(q)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⑴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原文: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xuān)敞者为舱,箬(ru)篷(png)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译文:⑵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度约摸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原文:⑶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xī)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译文:⑶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书画手卷。苏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佛印*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原文:⑷舟尾横卧一楫(j)。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髻(j)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文:⑷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原文:⑸其船背稍夷(y),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n)戌(xū)秋日,虞(y)山王毅叔远甫(fǔ)刻,细若蚊足,钩画了(liǎo)了,其色墨。又用篆(zhun)章一,文曰初*山人,其色丹。

      译文:⑸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原文: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yu)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xī),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⑹总计在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三、文言词语

      (一)、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二)、古今异义词

      1、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曾经。今义:品尝。)(贻:古义:赠。今义:贻误,贻害)

      2、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许:古义:左右。今义:答应或表猜测。)

      3、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靠*。今义:比较,对比。)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尚,还。今义:曾经。)

      5、矫首昂视。(矫:古义:举。今义:矫正。)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古义:零数。今义:奇数。)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挑选。今义:简单。)

      8、以至鸟兽、木石。(以至:古义:以及。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说的动作、情况等所形成的。)

      9、罔不因势象形。(象形:古义:雕刻各种事物的形象。今义:六书之一。)

      (三)、词类活用

      1、卧右膝(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卧)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阅读全文]...

2022-05-01 11:01:18
  • 核舟记的句子赏析题22条

  • 经典
  • 1.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下面是关于文中“核舟”的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分

    4.简桃核修狭者—简修狭者桃核(定语后置

    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6.简桃核修狭者―简修狭者桃核(定语后置)

    7..同“屈”,弯曲(同“屈”或弯曲均可(分,有错别字该项不得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①(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制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②他们的相互靠*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共分,每小题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8.用料体积小 ②所刻事物繁多 ③刻物情态毕备

    9.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论语·学而》

    12.其两膝相比者—其相比者两膝(定语后置

    1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1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6.其两膝相比者―其相比者两膝(定语后置)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18.《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19.鱼,我所欲也 ;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

    20..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22..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___________ ”(一个动作和“___________ ”的(神态看出来。“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阅读全文]...

2022-05-08 04:12:53
  • 《核舟记》知识点归纳大全

  • 八年级
  • 《核舟记》知识点归纳大全

      在我们的学*时代,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就是学*的重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核舟记》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文学常识

      1、《核舟记》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2、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

      二、文白互译

      原文:⑴明有奇(qí)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⑴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原文: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xuān)敞者为舱,箬(ruò)篷(péng)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译文:⑵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度约摸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原文:⑶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xī)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译文:⑶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书画手卷。苏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佛印*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原文:⑷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文:⑷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原文:⑸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fǔ)刻”,细若蚊足,钩画了(liǎo)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山人”,其色丹。

      译文:⑸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原文: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xī),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⑹总计在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三、文言词语

      (一)、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二)、古今异义词

      1、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曾经。今义:品尝。)(贻:古义:赠。今义:贻误,贻害)

      2、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许:古义:左右。今义:答应或表猜测。)

      3、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靠*。今义:比较,对比。)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尚,还。今义:曾经。)

      5、矫首昂视。(矫:古义:举。今义:矫正。)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古义:零数。今义:奇数。)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挑选。今义:简单。)

      8、以至鸟兽、木石。(以至:古义:以及。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说的动作、情况等所形成的。)

      9、罔不因势象形。(象形:古义:雕刻各种事物的形象。今义:六书之一。)

      (三)、词类活用

      1、卧右膝 (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卧)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3、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4、箬篷覆之。(箬篷: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5、石青糁之。(石青: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作动词,涂抹。)

      (四)、一词多义

      1、其:①他们的(其两膝相比者)②他的指佛印的(而竖其左膝)③那,那个(其人视端容寂;其船背稍夷)④指船底(则题名其上)⑤它的,指字的(其色墨;其色丹)⑥代船(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端:①一头,一方(东坡右手执卷端)②正(其人视端容寂)

      3、可:①大约(高可二黍许)②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4、曰:①叫做(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②是(文曰“初*山人”,)

      5、者:①……的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的(两膝)(其两膝相比者)

      6、为:①雕刻(为宫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②是(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刻有(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为字共三十有四)

      7、之:①的(能以径寸之木)②代船舱(箬篷覆之)③指窗户(闭之)④指刻字的凹处(石青糁之)⑤指竖起的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8、奇:①qí奇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②jī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9、绝:①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②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阅读全文]...

2022-04-06 17:39:11
  • 《核舟记》原文、翻译

  • 古诗文
  • 《核舟记》原文、翻译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核舟记》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核舟记》原文:

      魏学洢〔明代〕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译文:

      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左边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船的背面较*,作者的名字题写在上面,刻的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字体的颜色是黑色。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计算这一条船上统共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用箬竹叶做的船蓬,做的.船桨,做的炉子,做的茶壶,做的手卷,做的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作者简介: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正确语序:为八窗

      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倒装句

      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细若蚊足,原句应为:若蚊足细。

      其两膝相比者,原句应为:其相比者两膝。

      倒装句表强调。

      省略句

      (1)则题名其上,省略于,原句应为:则题名于其上。

      (2)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于,原句应为: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双重否定句

      (1)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2)罔,没有;无。

      (3)罔不,无不;全都。

      (4)因,顺着;就着。

      (5)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句型

      1、判断句 盖大苏泛赤壁云(“大苏泛赤壁”是主谓词组,在句中充当谓语,说核舟刻的是什么,主语承上一分句宾语省略:核舟。“盖”,副词,相当于“大概”。) 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以上两句用动词“为”表示判断)

      2、定语后置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3、省略句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省略主语:佛印)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各隐卷底衣褶中 居右者椎髻仰面 居左者执蒲葵扇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以上五句中,“居”、“隐”、“题名”后面均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4、固定结构 如有所语(“有所”,固定格式,意思是“有……的人,或东西,或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阅读全文]...

2021-12-13 02:53:48
  • 古文《核舟记》赏析

  • 古文,学生
  • 古文《核舟记》赏析

      魏学的《核舟记》,是一篇内容简明、充实,艺术性相当高的文章。作者通过描绘一个小小的核舟,说明了我国古代艺术家制作的工艺美术品达到了令人惊奇的艺术高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文《核舟记》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赏析

      作者在《核舟记》中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从文章开头至盖大苏泛赤壁云为第一段,简练概括地告诉读者,王叔远有着不同凡响的雕刻技艺,他能在径寸之木上,随意雕刻出不同形状的艺术品。然而更绝的是,他能利用木头天然图纹、形状,表现各自形态。罔不因势象形,强调了形似;各具情态,则突出了神似。这样,也就突出了王叔远是个奇巧人。盖大苏泛赤壁云的盖,在这里作副词,为大概之意。从核舟上刻的人和景物来看,是大苏泛赤壁。但《赤壁赋》写苏东坡泛舟游赤壁,虽有其事,但是没有说有黄鲁直和佛印和尚伴游。这样,也就间接地说明了雕刻者善于根据苏东坡的原文进行想像。核舟上刻着苏东坡游赤壁,这点明了整个核舟所刻画的主要内容。盖大苏泛赤壁云在全文起着桥梁作用。这一段只五十余字,用笔经济、简练,层次清晰,交代清楚,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也约略点示了核舟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从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至嘻,技亦灵怪矣哉为第二段。本段又可分五小节。起笔时,作者如剥笋似地进行具体的描述,很有层次感。先写核舟的长和高,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以核舟本身之小,来显示核舟工艺品的精巧;比喻也因之出奇。文章接着进入具体的描述。先写中轩敞者为舱,着力突出在这一特定的条件下,船舱的高大、宽敞,以及在核舟中所占据的位置。小舟不满径寸和轩敞的船舱,一小和一大相映,形成强烈的对比,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来显示核舟雕刻艺术的特色。接着,叙述船舱上还覆盖着箬篷,舱旁有左右各四,共八扇小窗;八扇小窗,是活动的,能开能关,所以启窗而观则雕栏相望,闭窗时所刻的前后《赤壁赋》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则显现于眼前。在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核舟上刻字、景、人、物既细腻逼真,又富有诗情画意,其情趣之妙,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足以显示王叔远精妙绝伦的雕刻技艺。而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把工艺品上的诗情画意,生动逼真地表达出来,也足见他艺术手腕之高明。

      第二、三小节,着重介绍核舟上的五个人物。写人物是为了增强作品的.活力。如果读者细细留神、品味,就不难看出雕刻艺人有着惊人的想像力。《赤壁赋》文中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没有交代客是何许人,而雕刻艺人却选择了黄鲁直和佛印和尚,把人物具体化了,并在具体化的过程中加以个性化。由此,作品对他们三人精神状态的描写,也就成为这件工艺品最有光彩的部分。首先,文章交代各自的形态和所处的位置。王叔远这位民间雕刻艺人,在雕刻时,简直是发挥了戏剧导演的才能。在不大的核舟船头,三个人没有*均地占据仅有的一点空间,他们坐得各有特色。作者的运笔有时采用粗线条,一笔带过,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有时采用工笔画似的手法,如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苏、黄组合在一起,让他们共阅一手卷,特别是各隐卷底衣褶中,这就把最微妙的情景描述出来了,笔触显得十分细腻。而此时的佛印和尚,袒胸**,矫首昂视,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沉醉在清风、明月之中。尤其精彩的是,在佛印和尚的左臂上挂着历历可数的佛珠。从最细微处落笔,雕其貌而刻其神。执,抚,指,语,矫,视等几个动词画龙点睛,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使人物活灵活现。三个人物的表情,身上的服装,手中的道具,在特定的情景中互相映衬,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美。

      对于船尾上的两个船夫,作者的描写也笔力不减。横卧一楫,雕刻艺人刀法之妙,表现得淋漓尽致。横卧一楫就是说船桨停止划动,船在江中随波荡漾,此时方可进入泛舟江上,漫游赤壁的诗情画意之中。而两个船夫,其一若啸呼状,另一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淡淡的两笔,陡然生辉,两个舟子进入规定的情境之中,被勾画得栩栩如生,而舟子的情态和泛舟的主角的情态又是呼应的,具有整齐美。

      第四、五小节,分别记王叔远在核舟背上刻题名和印章,并对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作了统计。核舟背上题名和印章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它保证了工艺品的完整,反映了艺术的高超。细若蚊足,钩画了了,笔画工细,并且线条清晰。船背题名其色墨,篆字图章其色丹,着色黑红相衬,再加上船舱十六个字用石青糁之,从船头到船尾,色彩和谐、协调,艺人的创作态度,从始至终,一丝不苟。通计一舟,连续用了九个为字,细致地罗列,用形象、简洁而又带有立体感的描述把核舟再现在读者面前。众多的人和物都是雕刻在计其长曾不盈寸的修狭的桃核上,其技艺就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文章一开头向读者介绍民间雕刻艺人王叔远的精湛的技艺和核舟的内容后,便按顺序写核舟的长、高、船舱、船头、船尾、船背,最后对核舟上雕刻的人、物、字,进行统计,与开头相呼应,用赞誉王叔远鬼斧神工之绝技结束整篇文章,犹如一根丝线,串缀珠玉贝石而成整体。通篇四百多字,每个字的选择,就像这巧夺天工的核舟一样,精雕细琢。核舟是雕刻工艺品,直接给人以视觉感受。通过作者细腻而传神的描述,引起读者的想像,加深对核舟的视觉印象,完成了它独特的审美功能。本文意境深邃,想像丰富,对比巧妙。核舟形体之小和人、物之多;神态之活和情态之细;动中有静和静中有动;文字浅显和意境深邃等,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对比中显示雕刻艺术的精湛和诗意美。同时我们还要提到,雕刻艺人有着不凡的见识。我们知道苏东坡脍炙人口的前、后《赤壁赋》问世以来,可说在文学史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其艺术成就之卓尔不群是有口皆碑的。但另一方面,它直接地显露出对整个人生的空漠之感,而黄鲁直一生仕途坎坷,哲宗绍圣年间,*用事,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贬其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晚年卒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他们在政治上不得志,仕途上一片暗淡。为了逃避政治,必然要采取消极的退隐、归田、远游等手段,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他们必然会和皈依佛门的佛印和尚引为同调。所以,雕刻艺术家补充了《赤壁赋》中客的具体人物,其艺术想像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的确,《核舟记》把核舟雕刻升华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同时核舟又增强了《核舟记》的艺术魅力。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拓展:《核舟记》原文和翻译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瞭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繇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翻译

      明朝有位特别手巧的人叫王叔远,能用长一寸的木头,雕刻成房屋、器皿、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长江)赤壁。

      小船从头到尾长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叶做成的船篷盖着,(船舱)旁边开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窗。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两幅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位戴着高帽子多胡须的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黄两人同看一幅书画卷子。苏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按在黄鲁直的背上。黄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稍稍侧着身子,他们互相靠*的两个膝盖,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刻得)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膛露出乳一部,抬头仰望,神态和苏、黄不相同。(他)*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清楚得可以一粒粒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橹,橹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那个梳着槌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啸的样子。在左边的那个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这人目光正视着(茶炉),神色*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这船的背面较*坦,就在上面刻着题款,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划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文图章,文字是“初*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这一只小船,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箬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篆文,刻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我细细看了这枚核舟之后,惊诧道:啊,技艺也真奇妙啊!《庄子》、《列子》中所记载的,犹如出自鬼神的创造令人惊奇的有很多,然而谁能有在不满一寸长的东西上自如刻削,却胡须眉毛清清楚楚的本领呢?假如有人将我上文所说的话告诉我,我也一定会怀疑他骗我。如今,我亲眼目睹了这种神奇技艺。由此来看,棘刺末梢,未必就不能雕刻成一只母猴啊。啊,技艺也真奇妙啊!

    [阅读全文]...

2022-04-03 22:15:04
  • 核舟记中直接描写鲁直的句子是27条

  •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2.作者的感叹是:嘻,技亦灵怪矣哉!

    3.苏黄共阅一手卷。①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4.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5.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②他们互相靠*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6..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7..“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___ 的思想感情(分)

    8.读作者读的书。例如,莎士比亚为了写《裘力斯·凯撒》《仲夏夜之梦》,曾仔细阅读了诺斯的《蒲鲁塔克传记集》的翻译本。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产物。了解当时的历史作家及其他人所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态度,会帮助你理解作家的观点。作家的观点不一致,没关系,起码它使你思考。

    9.用料体积小 ②所刻事物繁多 ③刻物情态毕备

    10..①他们的互相靠*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1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12.有奇巧人( 罔不因势象形( ( )( )尝贻余核舟一( )( )( )盖大苏泛赤壁云( )高可二黍许( ( )( )启窗而观( 箬篷覆之( ( )( )雕栏相望焉(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石青糁之( )( )中峨冠而多髯者( )( )( )如有所语( )其两膝相比者( )( )佛印绝类弥勒( 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 珠可历历数也( 居右者椎髻仰面( 其人视端容寂( )( )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 钩画了了,其色墨( ( 长曾不盈寸(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13.不要躺在床上读。我承认读名著会是很难的,所以你必须思想活跃,器官敏锐。如果你躺在床上读,你就想睡觉,那么当你开始打瞌睡的时候,你就会埋怨那本书。

    14.下面是关于文中“核舟”的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分

    15.作者对核舟的细致描绘,印证了文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6..“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 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17.重读一遍。所有名著都经得起反复读。你读完一本书后,如果很感兴趣,又不完全懂,那么立即重读一遍。你会发现更多的东西。如果几年前你读过一部名著并且喜欢它,就再读一遍。书里还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告诉你,你简直不会相信这是同一本书。

    18.课文总体是按( B 顺序说明核舟的。

    19.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

    20..选文前三段按_____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__________和船背(分)

    21.作者对核舟的细致描绘,印证了文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2.给作者一个机会。不要过早地说“我看不懂”,要坚持读完。有时也许是你对你要读的那本书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我啃柏拉图的《理想国》一共啃了三遍,才看懂。如果你认真看了但确实看不懂,你就把它放到一边,搁一天或一年,先去读另一本书。

    23.知道你正在读什么。这是一部小说,剧本,还是传记或历史?要想知道这一点,查一查目录,读一读封面和前言,或者在《读者百科全书》中查一查题目或作者。

    24.(诎右臂支船 ③同“屈”,弯曲 ④珠可(历历数也 ④分明可数的样子

    2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26.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

    27..《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阅读全文]...

2021-11-26 07:22:53
  • 核舟记原文加翻译

  • 古诗文
  • 核舟记原文加翻译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核舟记原文加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核舟记

      作者:魏学洢

      〔明〕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了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选自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虞初新志》

      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二分左右。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见雕花的船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都涂了石青颜色。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当中戴高帽满腮胡须的是苏东坡,右边是佛印和尚,左边是黄鲁直。苏、黄两人正在共看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象在讲什么话。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微侧着身体,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佛印极象弥勒佛,敞开胸怀,抬头仰望着天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一样。他*方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两旁各有一个船夫。右边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住右脚趾头,象嘬着嘴唇在吹口哨的样子。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水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静,好象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

      这只船的底部比较*坦,就在上面题上名字,题的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划细得象蚊子脚,一钩一画都清清楚楚,字色黑。又用上一颗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山人”,红颜色。

      总计这只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箬竹船篷、船桨、茶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以及篆字印章,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量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魏子仔细地看了这只核舟后,惊叹道: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庄子》、《列子》书中所记载的能工巧匠,被誉为象是鬼斧神工的事情很多,可是有谁在不到一寸的材料上运刀自如地进行雕刻,而又能刻得胡须眉毛都清清楚楚的?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拿我的话来告诉我,我也一定会怀疑他在说谎。可现在这

      却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从这件作品来看,在棘木刺的尖端,未必不能雕刻出母猴来。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曹光甫)

      魏学洢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原文:

      核舟记

      [明代]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箬篷一作:篛篷)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唿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哪一样是不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的。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坦胸**,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唿喊的样子。左边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船的背面较*,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刻的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字体的颜色是黑色。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计算这一条船上统共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注释

      记:指文体。“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此文选作课文时有所删减。

      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奇特。

      3王叔远:名毅,字叔远。明代民间微雕艺人。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为:做,这里指雕刻。

      器皿:指器具。盘,碗一类的东西。

      以至:以及。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罔:无,没有。罔不:无不,全都。因: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各:各自。具:具有。情态:神态。

    [阅读全文]...

2022-02-18 18:52:25
  •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黄家驹的句子

  • 励志,名言
  • 1、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会有一天会跌倒。

    2、蒙着耳朵,那里那天不再听到在呼嚎的人。

    3、前面是哪方,谁伴我我闯荡。

    4、音乐创作源于生活,我们比较喜欢留心世界的趋势,为创作带来冲击。

    5、从来不知自身拥有多少的理想,还离不开种种纷扰。

    6、独坐在路边街角,冷风吹醒,默默地伴着我的孤影。

    7、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怀着冷却了的心窝飘远方,风雨里追赶,雾里分不清影踪,天空海阔你与我,可会变?

    8、愿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

    9、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

    10、无论去到多远多远,最后我们都是回到这里。

    11、其实你与昨日的我,活到今天变化甚多。

    12、虽然今天我们眼前可以见到这个世界所有的纷争!我们的愿意是希望明日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主人都可以过的很和*,很美好的世界,来达成我们的理想!

    13、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唏嘘,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

    14、我是一个音乐人,我是音乐人,我会尊重音乐!我想如果没有音乐的话,我会死,我真的会死!不可能没有!

    15、我并不介意别人怎么看我们自己,其实我就不觉得我自己反叛,我就觉得自己好正常!

    16、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松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17、春风化雨暖头我的心,壹生眷顾无言的送曾。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望著前路,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无法解释怎可报尽亲恩,爱意宽大是无限,请准我说声:真的爱你!

    18、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19、音乐应该有很多种类,有很多性格,有很多色彩,有很多不同的感情,不同文化在里面,音乐是艺术。

    20、世界上有着好多梦想。但梦想都比较难以实现。所以大家都可以有很多的理想去实现。

    21、在最光辉灿烂的时候把生命一下子玩到尽头,就是永恒!

    22、如果没有音乐,我想我会死,真的会死。

    23、生命不是在乎得到什么,而是在乎付出什么。

    24、没有音乐我会死的,真的,我真的会死。

    25、你向这个社会需要一些东西的时候,第一个步骤你先问你自己给了些什么给这个社会,我给了音乐。

    26、直至现在为止,我还不敢斩钉截铁说,谁是我最疼爱的人。有阵子,跟一位女孩子相处,责任往往多于感情,所以,我仍不断的溺寻-。也许,他朝被我找到心仪的对象,然而,她又不可能像我爱她那么多,与其如此,我宁愿她"永不出现。

    27、我正在抱怨一样我不满意的东西,我会尽量去改变它;但如果我不断地抱怨,但我又不改变,那我永远只会是抱怨。

    28、我已背上一生苦困后悔与唏嘘,这眼里却此刻充满泪,竟然在这不知不觉的空虚,不想你别去。

    29、大部份歌曲,我觉得我们的歌曲,并不是用来娱乐,是用来欣赏的。

    30、年月把拥有变成失去,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能做到。

    31、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

    32、*哭与孩子哭,从来都是不一样的。孩子们哭是因为他们知道哭会令他们得到想要的。而*们哭,通常是因为永远的失去。

    33、我们相信我们自己做的每一样都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不怕任何人对我们的任何评语,又或者任何攻击。

    34、永远成功的秘密,就是每天淘汰自己。

    35、音乐应该有好多种类,有好多不同性格的东西,有好多色彩,有好多不同的感情,不同文化在里面,因为音乐是艺术嘛!

    36、人生在世就要珍惜,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分下一秒会在哪里。

    37、不看人家一夜盖起高楼,不问苍天偏爱谁多。用我一片诚心一双手,换得*安自在生活。

    38、音乐不只是娱乐那么简单,是生命里面一个节奏,无论你是一个多么繁忙的人、怎么样顾着赚钱的人,你都不可以没有音乐。

    39、命运把拥有变作失去。

    40、前方或会一生奔波,无悔这一生经过。

    41、只要有音乐就不会有世界末日。

    42、细雨带风湿透黄昏的街道,抹去雨水双眼无故的仰望,望向孤单的晚灯,是那伤感的记忆。

    43、在我们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面对很多大时代变迁,我们会很积极的面对我们将来的变化!

    44、我们可以那么大胆去到那么远,完全因为有一群像你们这么好的乐迷。

    45、很辛苦的,如果太刻意去做一样东西出来,你会吃力不讨好。

    46、我们都会发觉很多天灾人祸,其实都是人为造成的,希望我们的明天一天一天走向和*!

    47、我背着吉他走在香港的街头,像背着一把宝剑。

    48、音乐是世界上共同的语言。

    49、几许将烈酒斟满那空杯中,借着那酒洗去悲伤,旧日的知心好友何日再会,但愿共醉互诉往事。

    50、我不知道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我们只知道做年轻人该做的事。

    51、我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是发自内心,要感动别人一定要先感动自己。

    [阅读全文]...

2022-03-05 02:27:44
  • 核舟记中直接描写鲁直的句子是27条

  • 优美
  •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2.作者的感叹是:嘻,技亦灵怪矣哉!

    3.苏黄共阅一手卷。①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4.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5.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②他们互相靠*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6..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7..“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___ 的思想感情(分)

    8.读作者读的书。例如,莎士比亚为了写《裘力斯·凯撒》《仲夏夜之梦》,曾仔细阅读了诺斯的《蒲鲁塔克传记集》的翻译本。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产物。了解当时的历史作家及其他人所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态度,会帮助你理解作家的观点。作家的观点不一致,没关系,起码它使你思考。

    9.用料体积小 ②所刻事物繁多 ③刻物情态毕备

    10..①他们的互相靠*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1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12.有奇巧人( 罔不因势象形( ( )( )尝贻余核舟一( )( )( )盖大苏泛赤壁云( )高可二黍许( ( )( )启窗而观( 箬篷覆之( ( )( )雕栏相望焉(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石青糁之( )( )中峨冠而多髯者( )( )( )如有所语( )其两膝相比者( )( )佛印绝类弥勒( 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 珠可历历数也( 居右者椎髻仰面( 其人视端容寂( )( )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 钩画了了,其色墨( ( 长曾不盈寸(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13.不要躺在床上读。我承认读名著会是很难的,所以你必须思想活跃,器官敏锐。如果你躺在床上读,你就想睡觉,那么当你开始打瞌睡的时候,你就会埋怨那本书。

    14.下面是关于文中“核舟”的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分

    15.作者对核舟的细致描绘,印证了文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6..“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 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17.重读一遍。所有名著都经得起反复读。你读完一本书后,如果很感兴趣,又不完全懂,那么立即重读一遍。你会发现更多的东西。如果几年前你读过一部名著并且喜欢它,就再读一遍。书里还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告诉你,你简直不会相信这是同一本书。

    18.课文总体是按( B 顺序说明核舟的。

    19.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

    20..选文前三段按_____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__________和船背(分)

    21.作者对核舟的细致描绘,印证了文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2.给作者一个机会。不要过早地说“我看不懂”,要坚持读完。有时也许是你对你要读的那本书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我啃柏拉图的《理想国》一共啃了三遍,才看懂。如果你认真看了但确实看不懂,你就把它放到一边,搁一天或一年,先去读另一本书。

    23.知道你正在读什么。这是一部小说,剧本,还是传记或历史?要想知道这一点,查一查目录,读一读封面和前言,或者在《读者百科全书》中查一查题目或作者。

    24.(诎右臂支船 ③同“屈”,弯曲 ④珠可(历历数也 ④分明可数的样子

    2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26.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

    27..《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阅读全文]...

2022-02-25 00:48:28
核舟记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 - 句子
核舟记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 - 语录
核舟记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 - 说说
核舟记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 - 名言
核舟记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 - 诗词
核舟记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 - 祝福
核舟记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