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百姓饿死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百姓饿死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百姓饿死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百姓饿死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反映了百姓疾苦的诗句
诗句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反映了百姓疾苦的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李绅的悯农诗(一)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二)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杜甫《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也作“爷娘”),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工具。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元结《贼退示官吏》
昔年逢太*,山林二十年。源头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因此陷邻境,此州独见全。青鸟使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湖边。
田家词
——元稹
牛咤咤,田确确。
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现代反映百姓疾苦的诗词真的许多,几乎是个诗人都有几首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去世有儿牛有犊,不遣官军粮不足。
《丁都户歌》
云阳上征去,*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古代对百姓的称谓解说
古代统治者通常称呼普通民众为百姓,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称呼,比如黎民。《礼记·大学》中记载:“保我子孙黎民。”这里的黎民就是百姓的意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对百姓的称谓解说,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对百姓的称谓——布衣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本文谈一谈第一个称谓——布衣
布衣”有两个涵义:一指麻布衣服;另一指*民百姓。
布衣一词,源自于古时。古代说的“布”,就是今日叫做麻布的麻制品。
“治其麻丝,以为布帛。”——《礼记》
用麻织出来的是布,用丝织出来的是帛。
古时*盛产各种麻类,棉花产量曾经甚少,用麻织布历史悠久;古代衣料的'优劣次序是绸缎为首,棉布上乘,麻布是普通之物。
物以稀为贵,那时的棉布衣服,只有大富大贵的显赫人家才穿得起。南北朝时期,*的棉布是从南洋进口的走俏外国货,普通穷人只能将就着穿麻料衣服!直到元朝时,有名的黄道婆从琼州带回黎族人的纺织技术,种植棉花才渐渐多起来,棉制品才得以逐步取代麻制品。
由于“布衣”长期为百姓和军队所使用,所以就成了普通劳动百姓的代名词。
《战国策燕策》:“人主之爱子也,不如布衣之甚也。非徒不爱子也,又不爱丈夫子独甚。”
《梦溪笔谈》: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史记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 布衣和黔首是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就是说李斯原先身份卑下,只是个街坊里巷间的普通百姓。
与布衣相关的词语
如:
布衣韦带(韦:熟牛皮。布做的衣服,韦皮做的带子,古代未仕或隐居在野者的粗陋服装,借指贫贱之士)
布衣之交(指贫贱之交;或指显贵与无官职者的交往)
布衣蔬食(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清苦)
以上都是意指*民百姓的贫淡生活。
【拓展】我国古代百姓对帝王的称谓
皇上
皇上是一种最常用的称呼。是臣下对皇帝的称呼。西晋文学家陆机在诗作《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中写道:“皇上篡隆,经教弘道”。
陛下
陛下也是一种最常用的称呼,尤其是官员都会这样面对面称皇帝。“陛”字本是宫殿台阶之意。《国策·燕策》中写道:“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周秦以后,臣子在朝见国君时,常以陛下作为对君王的尊称。东汉末年的文学家蔡邕在《独断》卷中解释道:汉代天子的正号是“皇帝”,自称“朕”,臣民呼之为“陛下”。
万岁
万岁也是一种常用的称呼之一。因为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称呼万岁。“万岁”一词,原为古人饮酒上寿的祝词,是人们在喜庆时所使用的一种欢呼用语。如《战国策·齐策》记冯谖替孟尝君烧掉债券,“名皆呼万岁”。将国君称为“万岁”,大约始于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秦汉以后,臣下觐见国君,都要呼“万岁”。后来,“万岁”一词逐渐演变为对国君的专用称谓。
天子
殷周时期,君主只是称“王”。春秋时期,随着吴楚诸侯国君的相继称王,诸侯便尊称周王为天子,以示区别于其他诸侯王。从此,“天子”便成了君主的一种代称。所谓“天子”,意即“上天之子”、“天之骄子”,他拥有的权力是上天所赋予的。《礼记·曲礼下》写道:“君天下曰太子。”《尚书·洪范》中写道:“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白虎通·爵》中写道:“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天子用来最高统治者,不光古代可以用,现代也可以的。
圣、*、圣人
圣、*、圣人,也是一种对帝王很普遍的称呼。不过除了称呼帝王之外,还可以称呼一些有优秀品德的人,如孔子就被称为孔圣人。《礼记·大传》中写道:“圣人南面而治天下”。
官、官家
官、官家也是对皇帝的敬称。《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写道:“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
上主
上主,指贤明的君主。这个称呼比较少见。由于皇帝高高在上,故以“上”字代替皇帝。
君主、君王、君人
古代对帝王也称“君主”、“君王”或“君人”,简称作“君”。君字古体从“群”字,意即“群下之所归心也”(《白虎通·号》篇)。君字的本意,说明了国君是从原始的部落群体发展而来的。《汉书·丙吉传》写道:“君为元首”。《说文》解释君字:“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
除了上述列举的称谓之外,还有一些朝代专有的对皇帝的称谓。如:西汉时称皇帝为县官,东汉时称国家。
还有至尊、天王、天辟、人主等尊敬的称呼。当然,也有对皇帝的蔑称,如:天囚。东汉今文经学家何休在《春秋公羊解诂》中写道:“以无为有。”唐朝学者徐彦疏解云:“《公羊》经传本以周王为天囚之义。而公羊说及庄、颜之徒以周王为天囚,故曰以无为有也。”当然,对那些残暴无道的国君,臣民在私下也有一些称谓,如“独夫”、“民贼”等等。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经》
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此非所以养百姓也。——阮籍《大人先生传》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诸葛亮《草庐对》
*跨四海,百姓拖长绅。——李贺《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
赫奕三川至,欢呼百姓瞻。——刘禹锡《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
况自百姓伐,孰者非耕桑!——吴伟业《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
哀郢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屈原《九章》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屈原《哀郢》
脱袍掷笏作百姓,十年悟道保真性。——方回《赠痴庵柴头陀》
帝尧*百姓,高祖宅三秦。——杨炯《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衣冠兴废礼,百姓减暴租。——卢仝《观放鱼歌》
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曹邺《捕渔谣》
岭南日日望行色,湖南百姓争卧辙。——舒邦佐《送张仓移漕广西》
百姓日用而不知,气入四肢徒凋残。——白玉蟾《快活歌二首·诚哉一得即永得》
三公免责百姓喜,斗酒十千谁复悭。——梅尧臣《十二月十三日喜雪》
百姓为鱼肉,宗人化犬羊。——蒋山卿《奉送白岩相公扈跸凯旋三十韵》
嘉宾邹润甫,百姓贺知章。——罗隐《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
南人军行欺百姓,北人官行气尤盛。——方回《奔牛吕城过堰甚难》
天人以高高望眼穿,百姓堕落深深渊,无人敢说江南天。——方逢振《茶具一贽鲜于伯机》
尚期谨药石,慰此百姓蹙。——康海《寄伯循》
虽宽百姓土,渐缺六朝坟。——曹松《石头怀古》
冀州贾琮去帷裳,百姓闻之政自行。——郑侠《送杜靖国知连州》
武安川里白鸡鸣,百姓辽乱心不宁。——宝志《预言·其一》
百姓简介
百姓,汉语词汇。拼音是 bǎi xìng。战国之前是对贵族的统称,战国之后,对*民的通称。《诗经·雅·天保》“群黎百姓”郑玄笺:“百姓,官族姓也。”现今指*民、国民、普通人。也称“老百姓”。
1.公共卫生服务时时处处,保障健康惠及家家户户。
2.实施民生工程,构建和谐石涧。
3.人民铁路人民爱 护好铁路为人民 铁路通 百业兴 要想富 护铁路 严禁在铁道上投放障碍物 彻底根除治安隐患 确保铁路行车安全 严厉打击破坏盗窃铁路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 严禁在铁道上摆放障碍物及击打行进中的列车 路地协作群防群治 保障铁路运输畅通 强化铁路防控措施 维护铁路治安秩序 加强铁路护路联防 净化沿线治安环境 加强铁路护路联防 维护全省社会稳定 爱护铁路就是爱护自己的生命 铁运安全高于一切 护路责任重于泰山 构建护路基层网络 维护铁路治安稳定 夯实综合治理基础 确保铁路安全畅通 *安铁道迎宾朋 护路队员献真情 拓展安全铁道线 创建*安示范带 搞好护路联防 保障铁路畅通 搞好护路联防 振兴一方经济 千里铁道线 牵连你我他 建好示范带 保好安全线 搞好护路联防 保障铁路畅通 认真宣传贯彻《铁路法》 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 请爱护铁路 加强铁路综合治理 确保千里铁运安全 路地紧密配合 共创文明铁路 注重基础教育 爱路护路从娃娃抓起 维护铁路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彻底根除治安隐患 保障铁路行车安全 破坏铁路设施,防碍铁路管理秩序就是犯罪 爱护铁路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保障铁运安全 促进强区建设 严禁携带“三品”(危险品易燃品爆炸品乘坐火车 群防群治搞好护路 群策群力共保安全 铁路沿线治安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爱铁路富国利民一生自豪 搞破坏祸国害己终身遗憾 严厉打击盗窃哄抢铁路运输物资和铁路设施的犯罪活动 严厉打击“车匪路霸”和盗窃哄抢铁路运输物资及拆盗铁路设施的犯罪活动
4.企业是我家,抓好质量靠大家。 志存高远
5.寿光民声,聆听咱老百姓的心声。
6.勤俭节约福之路,贪欲奢靡祸之门。
7.幸福千万家 安全靠大家 安全人人是我家,*安幸福千万家 企业是我家 安全靠大家 安全人人抓,幸福千万家 安全生产 人人有责 安全生产 重在预防 生产必须安全 安全促进生产 落实安全规章制度 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 安全——我们永恒的旋律 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 寒霜偏打无根草 事故专找懒惰人 甜蜜的家盼着您*安归来 安全知识 让你化险为夷 安全勤劳 生活美好 抓好安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镜子不擦试不明 事故不分析不清 事故教训是镜子 安全经验是明灯 闭着眼睛捉不住麻雀 不学技术保不了安全 管理基础打得牢 安全大厦层层高
8.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应保尽保,应退则退。 党心暖民心,满意在民政。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服务民生,传递关爱。 服务群众最亲最实,落实工作最快最佳。 公*公正公开实施低保政策,确保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坚持科学发展 着力改善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 践行科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盼,我有所帮。 民政服务周活动宣传标语。 民政连着你我他,人本服务暖万家。 农民群众奔小康,农村卫生保健康。 强化争先意识,提高服务效能。 切实关注民生 真诚服务群众。 亲情服务周,贴心在民政。 倾听群众呼声 接受社会监督 推进民生工程 谋求科学发展。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力做好城乡低保工作,切实把党和*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手中。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深入开展民政“优质服务月”活动。 推进创先争优,构建和谐民政。 为党和*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 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造福民众。 现代民政,廉洁民政,阳光民政,务实民政。 心无旁骛抓发展真情实意谋民生。 严格落实城乡低保政策,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先 以关注民生为旨。 以民生为本 以和谐为贵 以发展为荣。 以民为本,为民解困。 以人为本,民政为民,服务民生,传递关爱。 优质人本高效便捷。 争创最佳服务单位,争当最佳服务标兵。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为保障困难群众最基本生活而建立的兜底性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公*的具体体现。
9.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提高农民健康水*。
10.百姓身边的银行,三农信赖的银行。
11.倾听民声,表达民意;化解民忧,功在千秋。
12.努力提升*安建设群众满意度。
13.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14.反腐倡廉不折不扣,勤政为民实实在在。
15.民间纠纷找调解,有法有据促和谐。
16.豫丰村镇银行,为村镇老百姓服务。
17.豫丰村镇银行,给您财产保驾护航。
18.人间知音难觅,校园草坪难培。
19.吃拿卡要可耻,热情服务光荣。
20.人民调解促和谐,化解矛盾保*安。
21.节约能源做的好,省钱省能又环保。
22.敬业诚信关爱助人是我们的理念。
23.成功决不容易,还要加倍努力! 今天付出,明天收获,全力以赴,事业辉煌 只有防而不实 没有防不胜防 因为有缘我们相聚,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团结一心,其利断金;众志成城 飞越颠峰。 自我提升良性竞争,相互欣赏相互支持 心态正,事业成,不成也成 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失意时你会需要他们 保持环境清洁,做位可爱的人 爱护公物,珍惜资源,勤俭节约,共同发展 生活因拼搏而存在,拼搏因生活而永恒 为自己养成一个好*惯,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遵守厂规厂纪,争当优秀员工 合格的员工从严格遵守开始 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 塑造人的品质,建立管理根基 企业以人为本,员工以厂为荣 以厂为校,以厂为家;互相学*,互相关怀 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让企业文化生生不息 主动出击,抢得先机,活动有序,提高效率 企业的成功来自于每一位员工的付出 争做一流员工,共造一流产品,同创一流企业 要有好的灌溉,才有好的成果 我们的理念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持续改善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迎接变化,勇于创新 适应公司的日常变化,不抱怨 面对变化,理性对待,充分沟通,诚意配合 在工作中有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法,新思路 创造变化,并带来绩效突破性地提高
24.珍惜用水,否则我们将用眼泪洗脸。
25.民生项目群众称好,民生工程百姓圆梦。
26.水是生命之源,请君节约用水。
27.调和纠纷不*事,解开心中千千结。
这首五古,用的是赋体。它从头至尾,娓娓道来中唐时代残酷的现实。人物形象都是通过自身的行动进行刻划的,且与所处的环境结合得相当紧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是怎样写的吧。
寒地百姓吟
孟郊
无火炙地眠,
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
棘针风骚骚。
霜吹破四壁,
苦痛不可逃。
高堂搥钟饮,
到晓闻烹炮。
寒者愿为蛾,
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
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
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谁?
君子为郁陶!
孟郊诗鉴赏
此诗题下自注云:“为郑相其年居河南,畿内百姓, 大蒙矜恤。”郑相,指郑余庆,《旧唐书》本传谓宪宗元和三年(808)为检校兵部尚书,兼东都留守。同书《孟郊传》又云,李翱荐郊于留守郑余庆,辟为宾佐,后余庆镇兴元,又奏为从事。可见此诗当为元和中作于洛阳。孟郊与郑关系如此之好,但他并没有对郑作正面的歌颂,甚至也没有在诗中表现“畿内百姓”如何 “大蒙矜恤”;他所想到的只是苦寒中的百姓,这一点相当难能可贵。
全篇立意,可用杜甫两句诗来概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但它描绘得更为具体,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贫富悬殊的画卷。一个寒冷的冬夜,贫苦的百姓们*地而眠。本该像今天北方烧炕似地,先用柴火将地皮烘热,然后才能躺下。可他们哪里有钱买柴火,只得睡在冰冷的冻土上。好容易挨到半夜,冻得实在受不了,于是站起来直叫冷。“半夜皆立号”五字,何其精炼而又准确!特别是那个“皆”字,又代表了多少啼饥号寒的百普通百姓!
从“冷箭”一句起,诗人的笔触从地面转向四壁。冷箭、棘针,形容从破壁中吹进的冷风。骚骚,语本《文选》张衡《思玄赋》:“寒风凄其永至兮,拂云岫之骚骚。”注引李善曰:“骚骚,风劲貌。”
一本作骚劳,疑非是。“霜吹破四壁”,极言寒风之劲。霜花竟能从破壁中吹进,屋子缝隙之大可想而知。冷风挟着霜花,穿过破壁,象冷箭、棘针一般砭人肌骨,无此生活体验者绝不能写出,有此生活体验而不关心民情者亦不能写出。孟郊是一寒士,李翱《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曾云:“郊穷饿不能养其亲,周天下无所遇。”故能写出此语。而“苦痛不可逃”一句,则呼喊出受难者的心声。室内尚如此寒冷,何况冰天雪地的室外,即使逃出去,岂不是活活冻死!联系下文来看,这句也可看作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在封建制度的统治下,苦寒的百姓是永远翻不了身的。
“高堂”二句写富贵人家夜宴时鸣钟奏乐,直至天明,烹调美味佳肴的香气还久久不散,四处可闻。
同前面所描写的相比:贫者一何苦,富者一何奢!看来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确是封建社会一个活生生的存在。问题是在这种对立面前,贫者是委曲求全、苟且偷生?还是揭竿而起,同命运抗争?诗人选择了后者。他写寒者不胜冻饿之苦,宁愿变做扑灯蛾,被灯火活活烧死。这是受冷之极、渴求温暖的一种心理变态,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尽管如此,那点燃着兰膏的华灯却被层层纱幔遮蔽,使他(或他们)难以接*。尽管“仙罗”遮挡,华灯难*,寒者还不住地在四周转悠,寻找机会,以求一*“华膏”。“虚绕千万遭”,虽属虚指,然却反映了寒者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悲惨境遇。一个“虚”字,包含了多少惆怅、多少失意之情!
“到头”二句,把贫富尖锐对立的矛盾,推向了*。寒者绕帐转了不知多少遍,终因冻饿疲惫不堪, 倒地而死。此“到”字即“倒”字,见《说文通训定声》。“到头”便是倒头。寒者一头栽倒在地,死了也无人过问。不仅如此,那些在罗帐里通宵吃喝的富人,还醉醺醺地走了出来,踏着*,恣意遨游。如此惨状,惨绝人寰,确实令人难以卒读。在中国文学史上,揭露如此深刻的作品,实在并不多见。
诗中采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如冷箭、棘针之喻寒风,飞蛾之喻寒者;也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如“虚绕千万遭”,“踏地为游遨”。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强烈对比中展开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揭露贫富的对立,歌颂寒者顽强不屈的意志,鞭挞富人灭绝人性的逸乐生活。直到最后,作者才忍无可忍地出面责问:“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君子当然是诗人自指,或许也包含郑某一类有良心的官吏。郁陶(音遥)是悲愤积聚之意。这里的问题提得异常尖锐,难道游遨者仅是参加夜宴的几个人吗?不,是整个统治阶级,是万恶的封建制度!
整理:zhl201703
反映百姓苦难的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映百姓苦难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粲《七哀诗》李绅的悯农诗(一)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去世。
(二)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杜甫《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也作“爷娘”),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工具。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元结《贼退示官吏》
昔年逢太*,山林二十年。源头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因此陷邻境,此州独见全。青鸟使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湖边。
田家词
——元稹
牛咤咤,田确确。
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反映百姓疾苦的诗句
现代反映百姓疾苦的诗词真的许多,几乎是个诗人都有几首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去世有儿牛有犊,不遣官军粮不足。
1.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接起来)
2.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改成比喻句)
3.祝福你祖国,我把青春献给你,愿你永远年轻永远快乐;我把赤诚献给你,愿你永远坚强永远蓬勃。
4..用于陈述句的末尾。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5.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里,人民开心,祖国苍盛,在今天这个重要的日子里,我只愿祖国更加辉煌,更加伟岸,愿人民更富裕,愿祖国更富强。
7.祖国成立几十载,变化太大永不衰。今日迎来祖国的生日,我要向伟大的祖国说,祖国万岁,祝你生日快乐,越来越强。
8..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9.红灯笼高高挂,喜洋洋的是节日;人山人海旅行忙,沸洋洋的是热情;问候深深来送上,暖洋洋的是情谊;国庆节,祝你有美洋洋的心情,尽享懒洋洋的时光。
10.壮丽山河秀中华,欢颂祖国万年春;神州大地齐欢腾,祝福祖国永太*;举国英豪开新局,祈望祖国更昌盛;全国人民同庆贺,祝愿祖国更强大!
1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12.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改为反问句)
13.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4.祝福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15.把这满天飞舞的毛毛细雨,化着关切,遥寄给你。但愿我们间的关切,不再是国庆佳节来临的时刻。
16.XX春秋过,江山万里红。共和国成长,雄姿勃发新。未来责任重,由我勇担承。祖国前程美,灿烂又光明。
17..用于反问句的末尾。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18..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请您稍等一下。
19.一甲子共和国经天纬地建小康社会,XX载*人惊天动地绘和谐蓝图。
20.国庆的钟声已经敲响,祖*亲的节日就要来临,此事我怀着感恩的心感谢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是他们用鲜血换来我们今日的幸福。感谢他们,感谢祖国。
百姓学*之星事迹材料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材料,肯定对各类事迹材料都很熟悉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一般事迹材料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百姓学*之星事迹材料,欢迎阅读与收藏。
XXX,XX一小的一名语文教师。立足三尺讲台二十多年,对自己喜欢的教育一直都是兢兢业业的。她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带领学生们遨游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她以课本为依托,引导学生掌握学*语文的方法,在鼓励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
已*不惑之年,熊老师有需要照顾的老人,还有正在学*的孩子需要关心,更有不能随便割舍掉的工作。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熊老师依然挤时间来学*,逼迫自己通过学*来提升自己,以适应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
生活中,很多人的手机里存放的都是电影视频、歌曲等娱乐节目,在熊老师的手机里存放的除了几首歌曲外,更多的是是诸多名家的散文名篇。在回家的路上,在坐车的途中……行色匆匆的人们,往往通过听歌曲来排解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烦恼,而熊老师却是在挤时间欣赏名家名篇。她不仅是欣赏字里行间的文字韵味,也是和作者穿越时空进行心灵的对话,同时,她也希望通过聆听朗诵者的纯正的发音来提升自己的普通话的水*。
熊老师爱散文,也爱看小说。小说涉猎的范围比较广泛,有国外的,而且熊老师所有看小说的时间都是自己挤出来的。厚厚的《红楼梦》看起来都让人生畏惧之心,可是,熊老师让自己强制执行——每一天无论多么忙都要看一章或者是两章。哪怕偶尔有一些时间,可以多看几章,熊老师担心自己看多了,没有将曹老先生的精髓看透,亵渎了小说的神圣。读高中的孩子看到妈妈这样挤时间看书,他也受到影响,利用自己的零星时间看课外书,虽然语文从来没有在外面补课,但是语文的成绩也受到了老师的称道。
熊老师不仅自己喜欢看书,也喜欢和身边的人分享读书的快乐。假期里,党员干部进社区,她和社区里的老少朋友们读古诗,背古诗,老少“粉丝们”积极性很高,希望熊老师能够多次进社区和他们交流。在学校教师读书分享会上,她和大家分享读《围城》的感受——性格决定了人的命运;在同事们聊天中,她向同事们推荐《暮光之城》,在纷繁的劳作中,很多同事都感受到了贝拉的幸福,为贝拉与爱德华的甜美爱情故事喝彩……看完《京华烟云》,她告诉身边的人,这本书就是现代版的《红楼梦》,到如今,熊老师买的这一本小说还在同事之间传看。
她的学生更是受她的影响。一个个成为了小书虫。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她自己研究了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学理论——以“话题”为核心,整合单元的教材。这一套教学理论在实践中不仅节约了授课的时间,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来思考文章的内容,让学生的'视野聚焦得更高,更远。班上的学生无论是在以前的读书竞赛中,还是在楚才作文比赛中,都捷报频传!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熊老师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将会不断学*,将读书的自得其乐和分享心灵的丰盛进行到底!
本人自幼爱好读书学*,求学期间,即对文学艺术一些门类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学好各门功课基础上,起早贪黑,利用节假日、星期天等阅读了大量的现代文学和古典文学书籍,著名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及部分唐诗、宋词、汉赋都先后进行了涉猎阅读,现当代文学名著更是决不放过。粗略统计:求学期间,阅读浏览的古代、现当代文学名著达百余部,摘抄撰写读书笔记达四十余万字,为以后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知识条件,对潜移默化陶冶自己的心灵情操起到不可低估的助推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一九七七年参加工作后,更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的闲暇时间不放过,总感觉时间流逝过去不学*点知识十分可惜,十分后悔。于是在此后的十年教书期间,利用教学相长的良机,不停地阅读着全国各地的文科类报刊杂志和书籍,先后在省市有关报刊发表诗文数十篇,发表文科论文十多篇,多次被地市评为优秀教师。在教书期间,本人还特别喜欢毛笔书法的练*,先后对“二王”和“颜、柳、欧、赵”等行、楷、草体书法进行过废寝忘食地临帖和书写,几年后,自己为扩大知识视野,尝试在自己的家乡集市开办了“趣味书店”,闲瑕时间便吃住在书店,春节期间,每年都撰写春联五、六千副投放农村集贸市场,有效地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一九八八年,由于自己读书学*渐有名气,被聘用到xxx镇文化站任文化站长兼新闻报道专干。从此,本人读书学*和工作的热情更高了,劲头更大啦。期间,曾经带领xxx吹歌……
她,一位年*花甲的老人,穿梭在居委会和居民区之间;她,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忙碌在社区;她,以一名*员的高尚情操,休不退色的精神写意人生,她就是东山社区路园党支部的党员志愿XXX。XXX是图强林业局的一名退休职工,曾同铁道兵一道开山劈岭、铺路架桥、流血流汗、艰苦奋斗,为开发建设边疆奉献出了青春年华,她有着骄人的工作业绩和各种荣誉。退休之后,她不甘精神上的失落,决心要找点事干,于是,她找到社区*说:我是一名退休党员,想为社区做点事,社区如果有什么抄抄写写的事,我可以帮忙,我一定会做好。
经过组织考察,社区党工委会议研究决定,委任她为路园居民区党支部副*,协助支部*抓党建工作。就这样,她成为一名义务为支部工作的党员志愿者,在丰富自己退休生活的同时,也(详细定稿版)为社区建设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来到社区之初,她就给自己定努力成为党支部的好帮手和党员的贴心人,上为社区分忧,下为居民解难,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
一、对社区有着无私的奉献精神工作中,她经常与党员沟通,掌握支部的各项工作,努力地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并主动承担了党支部的各项工作。社区不要求她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上下班,仅是帮忙而已,可她却把自己融入到了这个集体中,认真遵守工作时间,有时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她还要加班加点,甚至星期日也不休息。她常说:有任务时心里就有压力,任务完不成对不起上级对我的信任。
有人对她这种奉献不理解,说:当今,哪有白干活不开支的,你图个啥?她总是淡淡一笑地说:我只图找点乐,忙忙碌碌少了烦恼、抄抄写写换个健康,工作中开动脑筋,长了见识、交了朋友,这才是快乐的晚年生。就这样,她默默地抓好社区党建工作,她的工作能力和成绩得到了党工委的认可,她的敬业精神感染着身边每一位,她被广大党员推选为加区第八次代会代表。居民区开展流动党员的集中排查工作,她将此项工作全部承担下来,大冷的天走东家,串西家,详细了解党员的实际情况,为社区流动党员的管理提供了翔实资料。
二、对社区文化有着满腔的热情。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她成为社区第一批老年大学的成员,有人说:你都那么大岁数了,还学个啥劲儿?她却说:活到老、学到老,才不会落伍。爱好文艺的她还是社区的文艺骨干力量,在做好党建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社区搞好文化建设。她积极带领居民参加春节秧歌巡演活动,即使有个小感冒,也不间断排练和巡演,为的是起个好的带头作用。
三、对群众有着春天般的温暖。她关心群众的生活,经常协同支部委员和党员到贫困户群众和体弱多病的老党员家中看望。党员张淑芹腰扭伤,她亲自去看望,并经常打电话询问病情,提供医疗信息,沟通思想情况。春节期间,她用电话的形式向每一位党员拜年问候,使广大党员深受感动。
几年来,崔凤云同志兢兢业业地为社区工作无私奉献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志愿者的承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社区的党员干部、居民群众。纷纷投入到为居民群众服务的工作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极大的发挥,党支部的优质服务受到了辖区居民群众的连连称赞。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八》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韩非子·饰邪》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
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杜甫《醉时歌》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孟子弟子录《寡人之于国也》
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战国策·燕三·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军》
饿咽糟糠甜似蜜,饱饫烹宰也无香。
忍得十日破,忍不得十日饿。
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李白《少年子》
饱汉不知饿汉饥。——《雍正剑侠图·第六回》
宁可折本,不可饿损。——《韩湘子全传·第十回》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明季北略·卷二十一·王百户》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司马迁《伯夷列传》
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二子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苏舜钦《沧浪静吟》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唐彦谦《垂柳》
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刘基《苦斋记》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佚名《挽舟者歌》
少年如饿花,瞥见不复明。——孟郊《秋怀十五首》
六军门外倚僵尸,七架{寨}营中填饿殍。——韦庄《秦妇吟》
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韩愈《送孟东野序》
皇帝不差饿兵——《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饱人不知饿人饥!——《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五回》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渴饮颍水流,饿喘吴门月。——刘叉《代牛言》
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饿。
人是一盘磨,睡倒就不饿。
碍了面皮,饿了肚皮。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饿则思饱,冷则思暖,病则思健,穷则思变。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张岱《陶庵梦忆序》
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张岱《陶庵梦忆序》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左丘明《晋灵公不君》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左丘明《晋灵公不君》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鲁迅《题三义塔》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佚名《孝丐》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东方朔《七谏》
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韩愈《圬者王承福传》
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司马迁《游侠列传序》
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司马迁《伯夷列传》
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赏析
《乌衣巷》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灸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飞燕形象的设计,好象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著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百姓饿死的古诗
关于人饿死的古诗
饿死了的说说
饿死人的诗句古诗
百姓的古诗
不管百姓死活的**的古诗
含百姓的古诗
勿伤百姓的古诗
为官为百姓的古诗
救济灾民自己被饿死的古诗
造福百姓的古诗
百姓乐趣的古诗
百姓发声的古诗
战争是百姓的古诗
百姓苦的诗句
对百姓同情的古诗
水代表百姓的古诗
关于百姓家的古诗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句子的出处
心忧天下百姓的古诗
关于百姓忙碌的古诗
赞美老百姓的古诗
百姓重要的古诗句
百姓战乱之苦的古诗
在老百姓眼里的古诗
关于百姓农忙的古诗
关于关心百姓的古诗
关于百姓的名言
百姓疾苦的诗句
心系百姓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