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民族舞的句子

关于形容民族舞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民族舞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民族舞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民族舞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19) 语录(10) 说说(8) 名言(8) 诗词(28) 祝福(2) 心语(9k+)

  • 朝*的民族舞蹈

  • 舞蹈,修养
  • 朝*的民族舞蹈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朝*的民族舞蹈,欢迎大家分享。

      朝*的民族舞蹈

      1.长鼓舞:

      长鼓舞是朝*代表性舞蹈之一,脱胎于传统的“农乐舞”,长鼓舞作为民间打击乐器,在农乐舞队里由长鼓手击打,起伴奏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当情绪高昂时,长鼓手常常随众人一起翩翩起舞,因其前身挎着长鼓,故在起舞时侧重于击鼓的形体动作,逐步创作出挎跳“大蹦子”等技巧,由此而被称为“长鼓演戏”。后经历代艺人创造丰富,长鼓舞便在二十世纪初期,以独立的表演形态从农乐舞里脱颖而出。

      每逢佳节之日,民间常出现跳长鼓者,深受群众欢迎,延边歌舞团从50年代初起将长鼓舞搬上舞台,从而扩大了长鼓舞的影响,60年代又在独舞的基础上,创作出长鼓的群舞表演。

      长鼓舞不仅鼓技惊人,花样翻新,亦在于表达喜悦,欢快的情绪,以优美的舞姿和娴熟的鼓技给予美好的艺术享受。

      2.顶水舞:

      顶水舞因舞者头顶水罐起舞而得名,是朝*女性表演的传统舞蹈。

      朝*妇女*惯用头部顶着器物行走。在插秧、锄草季节,妇女们常头顶水罐将饮水或米酒等送至田间地头。顶水舞即在这种生活*俗基础上形成,而且一经形成,便在群众中间广泛流传。50年代初期,顶水舞在延边各地随处可见,成为当地群众性最广泛的民间舞蹈之一。

      舞者顶的水罐,原是生活中的实物,后来为了便于起舞,多用纸糊的罐型道具,在表层上绘以漂亮的花纹,轻巧别致。随着道具的变化,舞蹈动作也相应发展。顶水舞以“挫垫步”、“踏波步”、“碎步”为基本步伐,主要动作有“甜泉舀水”、“玉指弹珠”等。舞蹈通过模拟顶罐行进中的各种生活动作,抒发欢乐喜悦的内心感情,舞姿轻松优美。

      3.农乐舞:

      农乐舞是朝*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形式。历史悠久,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源于农业生产的丰收及劳动,体现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多在节日和喜庆佳节,由农民高举上书“农者天下之大本”的旗帜,手持各种乐器和道具欢歌起舞。

      从高丽国时期,每逢农历正月初一、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春插、夏锄、秋收季节,农民在田间地头自娱,借以抒发欢乐情感,鼓舞生产斗志,表达渴望丰收的`心愿,称为“农乐游戏”,后来遂以“农乐”命名成为民俗歌舞。50年代初起延边歌舞团把农乐舞搬上舞台,成了该团的压轴节目。

      农乐舞表演主要由“手鼓舞”和“甩象帽”组成。手鼓舞分有柄和无柄两种,动作极为丰富,基本技法是“跑步拉弓”,出自狩猎时以箭瞄准猎物的模仿动作。

      甩象帽,属于独特的技巧表演,舞者以颈项的力量频频摇动头部,使所戴象帽的飘带旋转如风,似车轮飞转般在舞者的头部和身体前、后、左、右画出种种光辉耀眼的美好彩环。

      象帽以飘带的长度分大、中、小三种,长者达12米,短者仅1.5米,介于中间者为中象帽;甩象帽动作花样翻新,含“*甩象”“左右甩象”及“主甩象”“抖露珠象”等,能够边甩边跳跃,表演出“甩象跨步”和“伏身甩象”等高难动作。

      4.扇子舞:

      扇子舞起源于传统巫俗,后来发展成为表演性的一种舞蹈形式,十五世纪后期,由流浪艺人组成的以卖艺为生的组织,为谋求生存,常在村落里进行各种表演,内含“绳上杂技”、“地面技艺”等,称为“歌舞百戏”,其中常有扇子舞蹈。

      扇子舞由女子表演,通过舞动扇子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动作舒展大方,舞动扇子与执扇造型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舒缓的节奏中给人以优美典雅的感受,在轻快的节奏中则显得欢快活泼

      舞蹈技巧在舞蹈中至关重要

      一、舞蹈技巧概述

      舞蹈技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正确运用人体的肌肉、韧带、骨骼做出复杂高难的各种动作,以表达某种深挚的思想感情或是推动舞蹈情节内容的发展。舞蹈技巧的运用使人体各部位以最大或最小,最快或最慢,最重或最轻,做到最自由的发挥,向舒展、美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超越。舞蹈技巧是一种生活动作的升华,也是思想、情绪、激情的表现形式,是塑造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舞蹈作品中,舞蹈技巧的恰当运用,往往会使舞蹈作品在呈现的过程中产生新颖、独特和妙不可言的效果,使舞蹈作品更加表现出自己的风格特点,情节的美化及审美价值,会使表演者更加投入以及很好的掌握人物形象构思,淋漓尽致的去表演完成作品,使欣赏者在视觉上耳目一新,达到一眼就能看明白并且越看越爱看越喜欢看的目的。

      二、舞蹈技巧在舞蹈训练中的作用

      (一)优化舞者的身体素质和肢体机能

      舞蹈技巧是人体动作机能高度发挥前提下形成的超越人体极限的高难度肢体动作,是表现作品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舞蹈技巧训练中,需要超强的身体素质和肢体机能,而技巧的训练价值恰恰就是体现在通过跳、转、翻等技巧训练来优化舞者的身体素质及肢体的机能。对于舞者来说,长期的技巧训练不仅可以强制舞者的身躯具备舞蹈技术的能力,更能使舞者的柔韧性、稳定性、灵活性等方面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二)培养舞者的舞蹈美感

      在舞蹈表演中,动作就是语言,舞者要用丰富的动作语汇尽情的表演,并将舞蹈技巧与作品的内容性结合,以便更好的表达作品的思想,以增强舞蹈的艺术美感。因而,舞蹈技巧训练重点训练的是身体各部位所发挥的一种感情表达方式,使得内心的激情能够准确地通过全身的肌体,呈现在形体多姿的舞蹈之中,无论是怎样高难的技巧都要在保持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融入情绪来完成,使动作充满内在的感情而又饱含着旋律性,以给人带来美的感受。

      三、技巧运用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

      (一)增强舞蹈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1、突出作品主题内容

      舞蹈技巧的运用不仅能突出舞蹈形象,还能提升舞蹈作品主题。舞蹈形象是通过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行动而创造的,编导在作品中运用的技巧动作,往往都是为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推进情节的发展而精心设计的。

      2、强化作品情感表达

      舞蹈是一种长于抒情的艺术,在有节律的手舞足蹈中,人们可以尽情地抒发各种情感。舞蹈技巧应当完全隐匿在舞蹈表演的情理、动律过程之中,而不是“显山露水”,去刻意的表现。回顾舞蹈技巧的来源,可以发现很多的舞蹈技巧都是产生于特定的场景并来自于人们强烈感情的表达需要。如原始人在舞蹈中当跳到兴奋处情绪狂烈不能自持时,突然扭动全身高高地纵起,或者把全身的重量付予单腿用一只脚跳着向前进,这很可能就是“大跳”与“单脚跳”的雏形。

      (二)增强舞蹈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1、突出舞者的闪光点

      由于天生的肢体素质条件不同和后天努力的差异,每个舞者的技术能力不尽相同,各人对技巧掌握的数量和质量也不一样。有的舞者旋转特别好,有的舞者软度好,而有的舞者则身轻若燕,弹跳能力非凡。在舞蹈创作中,许多原创舞蹈作品往往都是为舞者量身定做的。编导根据舞者自身的特点和技术能力来构思作品,设计人物形象。这样的作品能够充分发挥舞者的优势,展示给观众舞者技术水*最闪光的一面。

      2、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水准

      在有些舞蹈作品中,舞蹈技巧往往是支撑作品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有时甚至是非用不可。这不仅取决于它具有鲜明的视觉刺激效果,容易引起观众的震撼和共鸣,更重要的是它比一般动作可以更强烈地渲染情绪,更有效地塑造形象,而且还能够大大地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水准。男子群舞《穿越》中,舞者就用“窜毛”、“直体后空翻”等技巧,充分展现了战士们在野外训练中穿越一道道障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风貌。由此可见,舞蹈技巧不仅对作品的表现力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更是编导的匠心独运之举,极大地提升了舞蹈作品的艺术水准。

      总之,舞蹈技巧在舞蹈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舞蹈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地学*、掌握舞蹈技巧,使舞蹈技巧在舞蹈作品中展现出更大的魅力。

    [阅读全文]...

2022-01-16 03:07:53
  • *的民族舞蹈特点

  • 舞蹈
  • *的民族舞蹈特点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民族舞蹈的艺术特点,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

      通常来说,民族舞所指的由各地各民族内不同文化的延伸所产生的一种受当地文化影响的舞蹈表现行为,民族舞具有草根性、随性、风格流派统一的特点。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之间存在的不同舞蹈形式不计其数,表演形式、服装、技巧、内容都各有不一,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而这些舞蹈形式主要受制于地方所独有的周边环境、人民思想、*俗、信仰、传承等一系列元素。

      我国传统的民族舞蹈表演特点主要在悠久文化的流传、灵动的民族感。通过所在的环境,根据自身所想、所听、所看,即兴的表演表现使整个舞蹈看起来鲜活并富有感染力,而另一方面我国的民俗舞蹈也十分注重表演中对场面和队形的控制。

      *的民族舞蹈有这样几个艺术特点:

      (1)载歌载舞。

      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勤劳的劳动人民用他们聪明的才智和对生活不断的追求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这些民族舞蹈具有了载歌载舞的传统,比如,汉族的秧歌,东北的“二人转”,南方的“采花灯”,满族的“莽式”,*尔族的“麦西来普”,藏族的“弦子”,这些都是载歌载舞的民间舞蹈。

      (2)利用道具歌而舞之。

      这些道具有:手绢、扇子、花绸、头上戴的帽子、面具、腰里绑的腰鼓、腰铃、脚踏的高跷,以及各种道具如:伞、灯、刀、剑、棍等。

      (3)形象鲜明、情节生动。

      在民间,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通常是以一个故事为依据,在舞蹈中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生动有趣,充分的体现出该民族的自身特色,姿态动作栩栩如生。

      (4)自娱与表演的统一。

      我国的民族舞蹈有着很鲜明的特点,表演的人在表演的同时他自身也是个娱乐者,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情绪调动到位时,通常也会情不自禁的翩翩起舞。

      例如,在“世青节”获金质奖的杨丽萍的《孔雀舞》,魏钟会《孔雀赋》:“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禀丽精以挺质,生丹穴之南垂。戴翠旄以表弁,垂绿蕤之森。裁修尾之翘翘,若顺风而扬麾。五色点注,华羽参差。鳞交绮错,文藻陆离。丹口金辅,玄目素规。或舒翼轩峙,奋迅洪姿;或蹀足踟蹰,鸣啸郁咿。”(《艺文类聚》九十一)孔雀一直被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舞者通过以女性的魅力来展示孔雀的美丽,在服装上也进行了改变,以坠满孔雀羽毛的宽摆长裙配以细长的指甲,显得舞者手部线条更加柔美,表演起来更加生动,使得“孔雀”栩栩如生,给人以视觉盛宴之感。

      虚拟表演在民族舞中也十分常见,如群舞《采茶舞》,表现一群少女结伴同行去茶山采茶,而舞台上是没有茶山、茶林。这时候就需要舞者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以及生动的表情来表现出一路上山、下山、过桥、到茶林采茶的情景。这种无实物的虚拟表演更加考验舞者对舞蹈本身的认识、启发以及体会,这时就不是单纯的跳舞了,调动观众的情绪,让他们走进舞蹈中,体会舞蹈的魅力。

      民族舞蹈最大灵感源泉来自于生活,但并表示它就没有很高的艺术水*,*代以来,我国民族舞蹈水*和艺术美感再不断升华。我们要认识到优秀的民族舞蹈表演是构建在扎实的艺术熏陶和技巧锻炼上的,它们民族舞蹈的表演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区别和生存形式以及思维方式影响着各民族舞蹈的形式,这也是区别它们的最直观方式。所以,对各民族舞蹈的研究应该将眼光看得更广更深,不局限与某个角度才能使我们更全面了解民族舞蹈。

      *民族舞介绍

      数限制,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男的吹小芦笙、女的持花手帕,男一圈、女一圈的把一群吹大芦笙的舞者围在中间,踩着有节奏的乐曲,轻轻摆动身体绕圈舞蹈。另一种是由一对以上的芦笙手作领舞,大家跟在后面围圈舞蹈,动作跟随领舞者吹奏的乐曲而变化。舞姿特点,有“踩”、“跳”两种。“踩”,以两膝的轻微屈伸,踏着节奏向前移动为特色,显得端庄、娴雅。“跳”,是由跳动的脚落地后,下肢的颤动、抬脚踹动,上身随后自然地摆动为特色,显得柔和、潇洒。

      表演性芦笙舞一般以竞技的方式进行集体比赛,以吹奏乐曲多,舞蹈时间长,声音谐和、优美、动作和步法丰富取胜。个人竞技,或以动作的节奏多变,疾急激烈见长,或以能否完成高难度动作取胜。表演性芦笙舞内容非常丰富,有的以炫耀高难度技巧以博取观众的赞叹。如“滚山珠”、“蚯蚓滚沙”、“猴子上树”、“滚地龙”等。有的以模仿禽兽的*性、神态以表现生活的谐趣,给人欢愉。如“牛打架”、“半鸡”等。

      兄弟民族舞蹈塞乃姆

      *尔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主要发源于民族聚居、从事农业生产、文化发达的南疆各绿洲,也是*尔族古代舞曲名。

      《赛乃姆》是多在节日或劳动后表演的集体歌舞。形式自由活泼,没有固定的程式,舞者可即兴表演,合上章乐节奏就行,也可一人独舞、两人对舞和三五人群舞。节节奏一般由中速逐渐转快,当歌舞进入高潮时,大家常用热情高亢的声音呼喊“凯--那!”(“加油啊”之意)这时人声、鼓乐声欢腾异常,把气氛推向高潮,所有的舞者都无比兴奋、激动。

      此舞舞姿抒情优美、婀娜多姿,动作特点表现在头、肩、手、腕、腰、小腿的运用配合巧妙。如关部有移颈、摇头;手腕有绕腕、翻腕、揉腕,腰有胸腰、侧腰、后腰;小腿动作更加丰富,有点、踢、跺、辗、转等。舞姿大多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如托帽式、拘袖式、拉裙式、抚胸式等。当表演出现高潮时,舞者一腿蹲跪,手在腹前击掌耸肩,然后双手向下打开,右手抬至头上方绕腕,左手指扶于膝上,轻轻移颈,这里有击掌、耸肩、绕腕,最后的移颈则起到突出主旨的作用,有力地表现了舞者心情舒畅的乐观情绪。

      此舞有不同的地方风格:南疆明快活泼,优美情深,步伐轻巧,手腕和舞姿变化丰富;北疆动作潇洒豪放,利落轻快;东疆动作端庄稳重,单步较多。此舞音乐曲调优美、深情,节奏鲜明,伴奏乐器中的手鼓响亮流畅,有渲染气氛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兄弟民族舞蹈扁担舞

      又称“打虏列”、“谷榔”、“打榔”(均为壮语译音),是壮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文本马山、都安等县的山乡村寨。

      舞者至少四人一组,多则十人、八人均可,围在长板凳或舂米木槽,每人手拿一根扁担互相敲击,或敲击长凳,或敲击木槽,打出各种各样和谐的声响,节奏变化无穷,律动强烈有力,声响清脆高亢,势闹非凡。每逢节日,晒谷场上,街头巷尾,都可以听到扁担的敲击声,尤其在晚上,到处有灯火,整个村寨都沸腾,扁担敲击声合着轻快悦耳的竹筒伴奏声,人们的欢笑声、呐喊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声浪,那场面震撼山谷,激荡人心。

      舞蹈动作多表现播种、插秧、收害虫、打谷、舂米等劳动过程和欢乐情绪。边歌边舞,舞时仅以竹筒的敲击声作伴奏,其形式如同高山族的杵舞。

      *民族舞蹈的分类及介绍

      【民间舞蹈】各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自己创造并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一般表现为自娱性与表演性、舞蹈性与歌唱性的统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专业表演舞蹈创作的重要依据。其主要形式如下:

      【踏歌】*古代的群众歌舞形式。多于节日*时众人手拉手以脚踏地、边歌边舞。有的地方,一直流传至今。

      【秧歌】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主要在*北方地区流行,多在节日*时表演。按地区和风格不同,又分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等。一般是舞蹈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彩绸、手帕、扇子等道具而舞。形式欢快热烈,生活气息浓烈。有的地方将民间的高跷、旱船、花鼓等歌舞形式也统称“秧歌”。

      【腰鼓舞】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多在节日*时表演。原流行于*陕北地区,以安塞等地腰鼓最为著名。舞者腰挂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持鼓槌边敲边舞。节奏强烈粗犷,动作奔放有力。后在许多地区流行。

      【花鼓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安徽淮河*及淮北地区。男角称“鼓架子”,动作粗犷大方、幽默风趣,多筋斗技巧;女角称“兰花”,动作洒脱泼辣,俏丽多姿,欢快热烈。多在节日*时表演。许多已加工成为专业艺术团体保留的表演性舞蹈。

      【狮子舞】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大地区。历史悠久,汉代已有记载。一般由两人合演一头大狮,一人扮武士持彩球逗引。表演上分“文狮”、“武狮”两种。多用打击乐伴奏。后经加工提高,采用许多高难度动作,成为舞蹈与杂技结合的艺术舞蹈形式。

      【龙舞】又称“龙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大地区。历史悠久,汉代已有记载。“龙”的造型形状各异,但分节均为单数。由一人持彩球引龙作舞。形式热烈欢腾。一般以锣鼓伴奏,舞时多放鞭炮助兴。

      【花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西南等地区。多为欢快的载歌载舞形式。各地跳法不一。如云南花灯就以身体的崴动变化,形成其特殊风格。

      【安代舞】蒙古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舞者双手各持一巾,边歌边舞。动作热烈奔放,节奏感强。常用于节日*的表演。

      【热巴】藏族的一种以歌舞为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时男持铜铃,女持手鼓,边歌边舞,节奏强烈鲜明,动作粗犷热情,不时加入一些杂技技巧。有的把从事这一表演的艺人也称“热巴”。

      【赛乃姆】原为*尔族古代舞曲名。*尔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流行于新疆广大地区。形式自由,动作灵活。常在节日或劳动后即兴歌舞。

      【扁担舞】壮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西地区。舞者为双数,手持扁担互相敲击,打出变化多端的节奏音响,边歌边舞。动作多表现农业劳动。

      【芦笙舞】苗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西南、中南苗族居住地区。以边吹芦笙边舞蹈为特点。常带有表演性和竞赛性。

      【阿细跳月】彝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多在自称“阿细”和“撒尼”人的云南彝族聚居地区流行。为青年男女的一种社交舞蹈。男舞者一般弹大三弦或吹笛子与女舞者对舞。节奏欢快。节日时常在月光下或围着火把跳至深夜,故得名。

      【农乐舞】朝*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形式自由。有的男舞者常在头顶系一细长纸条用力甩动,使纸条绕身体旋转,气氛热烈。

      【孔雀舞】傣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云南傣族聚居地区。孔雀为傣族人民吉祥的象征。舞姿多模仿孔雀形象,动作优美。有的经过加工成为专业演员的表演舞蹈。

      【雅舞】*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的舞蹈。源于周代。后历代均有加工发展。

      【宫廷舞蹈】指各国历代皇室显贵用于宫廷朝贺、宴享、娱乐或祭祀的舞蹈。多由民间舞蹈素材加工改编而成。一般表现形式华丽严谨、精致典雅、讲究技巧。

      【祭祀舞蹈】指祭祀天地神鬼或祖先仪式的舞蹈。源于原始宗教仪式,有以歌舞娱神之意。后渐成为娱神亦娱人的民间舞蹈形式。如*古代的“巫舞”、“六舞”等。

    [阅读全文]...

2022-06-14 01:48:09
  • 浅谈民族舞的特点

  • 文艺,体育,舞蹈
  • 浅谈民族舞的特点

      *民族舞蹈个性鲜明,艺术味道浓烈,受到不少外国友人的热爱和推崇,那么民族舞蹈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民族舞的特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民族舞蹈的特点:

      (1)载歌载舞。

      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勤劳的劳动人民用他们聪明的才智和对生活不断的追求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这些民族舞蹈具有了载歌载舞的传统,比如,汉族的秧歌,东北的“二人转”,南方的“采花灯”,满族的“莽式”,*尔族的“麦西来普”,藏族的“弦子”,这些都是载歌载舞的民间舞蹈。

      (2)利用道具歌而舞之。

      这些道具有:手绢、扇子、花绸、头上戴的帽子、面具、腰里绑的腰鼓、腰铃、脚踏的高跷,以及各种道具如:伞、灯、刀、剑、棍等。

      (3)形象鲜明、情节生动。

      在民间,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通常是以一个故事为依据,在舞蹈中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生动有趣,充分的体现出该民族的自身特色,姿态动作栩栩如生。

      (4)自娱与表演的统一。

      我国的民族舞蹈有着很鲜明的特点,表演的人在表演的同时他自身也是个娱乐者,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情绪调动到位时,通常也会情不自禁的翩翩起舞。

      例如,在“世青节”获金质奖的杨丽萍的《孔雀舞》,魏钟会《孔雀赋》:“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禀丽精以挺质,生丹穴之南垂。戴翠旄以表弁,垂绿蕤之森。裁修尾之翘翘,若顺风而扬麾。五色点注,华羽参差。鳞交绮错,文藻陆离。丹口金辅,玄目素规。或舒翼轩峙,奋迅洪姿;或蹀足踟蹰,鸣啸郁咿。”(《艺文类聚》九十一)孔雀一直被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舞者通过以女性的魅力来展示孔雀的美丽,在服装上也进行了改变,以坠满孔雀羽毛的宽摆长裙配以细长的指甲,显得舞者手部线条更加柔美,表演起来更加生动,使得“孔雀”栩栩如生,给人以视觉盛宴之感。

      虚拟表演在民族舞中也十分常见,如群舞《采茶舞》,表现一群少女结伴同行去茶山采茶,而舞台上是没有茶山、茶林。这时候就需要舞者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以及生动的表情来表现出一路上山、下山、过桥、到茶林采茶的情景。这种无实物的虚拟表演更加考验舞者对舞蹈本身的认识、启发以及体会,这时就不是单纯的跳舞了,调动观众的情绪,让他们走进舞蹈中,体会舞蹈的魅力。

      一些典型民族舞蹈的举例分析:

      1、汉族民间舞蹈

      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的有龙舞、狮舞、灯舞、绸舞、秧歌等等。现经专家整理加工已进入课堂的有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特点为南灯北歌,即南方的花鼓灯北方的秧歌

      2、藏族舞蹈

      藏族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造就了藏族古老、独特而又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各地区的藏族民间舞蹈所具有的不同风格与流派他们的歌曲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刚柔相济人民在歌舞中欢庆佳节,也在歌舞中祭祀祈祷,用歌舞来伴随劳动,也以歌舞赞美爱情与生活,歌舞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舞蹈与歌唱艺术密切结合,以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

      3、蒙古族舞蹈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他们的民间舞蹈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

      4、*尔族舞蹈

      *尔族自古居住在*的西北部新疆,其歌舞艺术绚丽多姿,在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乐舞的传统基础上,又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过历代新疆各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和长期发展与演变,不断追求完善,形成具有多种形式和特殊风格的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

      5、傣族舞蹈

      傣族多居住在群山环抱河谷*坝地区的亚热带地区。傣族的舞蹈丰富多彩,其中,最富盛名的象脚鼓舞的特点是动作节奏性强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孔雀舞更是表现了孔雀的婀娜多姿,活泼优美,同时,“佛在舞中”的现象也是傣族舞蹈风格的一大特征。

      6、彝族舞蹈

      彝族人民居住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他们能歌善舞,有着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民间舞一类是产生于生产劳动中的舞蹈如荞子舞、包谷舞、织毡舞等,大多是模拟劳动动作和表现生产过程。另一类是在节日或在婚嫁欢乐场面中常见的舞蹈如跳锅庄、跳“都火”、对脚舞、被毡舞、芦至舞。动作简练明快,音乐悠扬流畅,乡土气息浓郁,时代色彩强烈。其中凉山彝族舞蹈更是其中之最。

      7、朝*舞蹈

      朝*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的朝*人民,勤劳朴实,能歌善舞。他们自古从事农耕劳动,酷爱大自然。他们特别喜爱白鹤,把白鹤作为长寿、幸福的象征。这种民族性格与审美观直接体现在他们的歌舞中,便形成了潇洒、典雅、含蓄、飘逸的独特风韵。

      拓展内容:跳民族舞有什么好处

      1、跳民族舞的好处

      1.1、塑造优美形体。经过民族舞舞蹈训练(如挺胸、抬头、收腹)能使他们站得直,形体优美,且能纠正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

      1.2、增加肢体灵活性和柔韧性。由于学跳民族舞需要经常练*压脚、劈叉、下腰等基本功,因而学跳民族舞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增加动作灵活性。

      1.3、增强吃苦能力,磨练心智毅力:无论学哪一种舞蹈都需要进行基本功训练。而众所周知基本功的训练常常伴随着疼痛的。因而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能培养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练坚强意志。

      1.4、提高身体素质。舞蹈需要一定的体力消耗,常常在练*后能促进食欲、增强消化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生病机会。

      1.5、提高合作能力和集体荣益感:舞蹈有独舞、双人舞、集体舞,只有配合默契才能表演好,由此训练了合作精神,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纪律,培养了协作的观念。

      2、儿童学跳民族舞的好处之一

      训练形体,提升气质,舞蹈能改善人的体制,有着明显改善形体的功能,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挺拔,并对孩子气质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我们的教材可使幼儿和青少年在舞蹈学*中达到运动效果,进而培养他们的动感与自信,并可通过学*传统舞目,增强孩子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形成内外兼修的高雅艺术气质,有了健康的身体和优美的气质做后盾,他们就能对每件事物保持兴趣与活力,相信未来不管他们在哪个领域,都能无往不利,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3、儿童学跳民族舞的好处之二

      传承民族文化,提升综合素质,“民族民间舞蹈是舞蹈艺术之母”,它取材民间、易于模仿与传承,表现形式生动鲜明,能够充分激发孩子的学*热情。

      在学**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孩子们不单单是随着音乐舞动,而且将接触到这些舞蹈背后蕴含的民族的音乐、服饰、风俗、传说。让孩子们更加全面、完整的了解各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民族舞的特点是什么

      载歌载舞,自由活泼。*民间舞蹈很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舞蹈与歌唱的紧密结合。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自由、生动、活泼,可以比纯舞蹈易于表现更多的生活内容,而且通俗易懂,所以非常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巧用道具,技艺结合。

      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民间舞蹈很着重于内容,大多都有一定的故事传说为依据,因此,人物形象鲜明、人物性格突出。虽然有的舞蹈仅是表现某一种情绪,但它也多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片断而出现的。

      自娱娱人,意旨统一。*很多民间舞蹈常常是自娱性和表演性的统一。有些舞蹈活动,对于舞者来说,他是自娱,同时也是为了表演给观众看,因此舞者很注意自己舞蹈技艺的提高,故而*的民间舞蹈得到了较高程度的发展。

      民族舞和古典舞有什么区别

      1、技巧要求不同

      古典舞要求技巧性更高,而且对演员的软度要求也更高。

      民族舞由于舞种的不同,要求也不同,有的需要对器械有较强的控制力(如蒙古舞的顶碗),有的需要较好地把握身体姿态(如傣族舞的“三道弯”)。

      2、模式化程度不同

      古典舞的成型时间较短,虽然已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但是随着新的思想不断地涌入,它的可变性很大。

      民族舞历史悠久,各民族的舞蹈彼此之间的差异很大,但是模式化程度很高。

    [阅读全文]...

2022-04-03 17:18:28
  • 跳好民族舞的方法

  • 方法,舞蹈
  • 跳好民族舞的方法

      民族舞也叫民间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下面为大家带来跳好民族舞的方法,快来看看吧。

      学跳(模仿):

      学跳既是中规中矩的跟着模仿对象(教舞者)用心学,要一丝不苟的认真学*,包括动作、节奏、身向、面向、视点……不放过细节。这个阶段学的舞蹈动作要求越象(教舞者)越好。在学舞者眼中模仿对象是清晰的、放大的。

      当学舞者逐渐掌握了舞蹈的动作以及身体的动律后,开始感受到舞蹈的美感,同时模仿对象(教舞者)开始淡化,自己琢磨动作怎样做还可以更好地表现,适当地融入自己的风格,尽力使自己的动作达到(自己认为的)完美境地。也就是说:同样的舞蹈,不同的人可跳出不同的风格。

      练*:

      持之以恒,*时在可能的条件下坚持舞蹈练*,不一定非要集中活动时才练,在家、出差都可练*,有条件可对着镜子练,以便发现哪些动作不对、不准及时纠正,避免不知不觉形成*惯改起来就困难了。经常练*可保持较好的体型和体力,保持身体应有的舞蹈所需要的协调(因为舞蹈要求身体在音乐中和谐、优美地动作),提高文化素养。

      *时多听旋律优美的音乐,熟悉音乐的节奏,对跳舞大有益处。还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古希腊人称:“音乐是灵魂的体操”的确如此。

      表演:

      用“心”去表演、表现

      演出时要全身心地融入音乐的意境中,一定要情绪饱满。切忌生硬、教条的做动作,干巴巴地为表演而表演,那样就没有表现力、感染力,没滋没味的如同白开水。同时也要注意适度,过份了就会使人感觉夸张、拿捏、作态。总之要发自内心的情感宣泄、融入。

      自信

      相信自己此刻(在舞台上)最美,自信源于*时的努力与充分的准备。有把握、有实力才能心里有根,否则就自信不起来,演出时容易出现怯生、维诺,含糊的情绪、动作。

      多参加演出,实地体会、感悟,用心积累经验、总结是很必要的。因为别人的感觉、经验未必适合每个人,必须要自己“悟”,才能提高。

      民族舞的.种类

      孔雀舞

      民间孔雀舞的表演形式比较简单,一般只由一人或二人来跳,用象脚鼓、锌锣等伴奏。表演者化装为孔雀,舞蹈动作多为孔雀动作的摹拟和美化,动作矫健,形象优美,感情细腻,舞姿姻雅。

      摆手舞

      摆手舞据史*载,最早源于商周时期巴人的军战舞。动作要求双手摆动不过肩,膝盖随之伸屈、颤动,手与脚呈顺边运动。舞姿朴实,音乐节奏明快。在跳摆手舞的同时,要唱摆手歌,其歌词有流传久远的固定歌词,也有少量即兴编唱的新歌词。人们且歌且舞,气氛热烈,具有浓厚的土家气息。

      花鼓子

      喜庆场合和休闲时表演的一种庆祝和娱乐性舞蹈。无伴奏,不化妆,男女双双上场,手持手帕、小扇对舞而歌。整个舞蹈舞姿轻盈,配合精彩的唱词,舞者用手作出各种滑稽的动作,气氛活跃而热烈。

      民族舞的特点是什么

      载歌载舞,自由活泼。*民间舞蹈很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舞蹈与歌唱的紧密结合。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自由、生动、活泼,可以比纯舞蹈易于表现更多的生活内容,而且通俗易懂,所以非常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民间舞蹈很着重于内容,大多都有一定的故事传说为依据,因此,人物形象鲜明、人物性格突出。虽然有的舞蹈仅是表现某一种情绪,但它也多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片断而出现的。

      自娱娱人,意旨统一。*很多民间舞蹈常常是自娱性和表演性的统一。有些舞蹈活动,对于舞者来说,他是自娱,同时也是为了表演给观众看,因此舞者很注意自己舞蹈技艺的提高,故而*的民间舞蹈得到了较高程度的发展。

    [阅读全文]...

2022-07-04 14:48:43
  • 民族舞的价值体现

  • 价值,舞蹈
  • 民族舞的价值体现

      舞蹈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民族舞蹈展现的艺术魅力与美学价值都是现代一些舞蹈难以比拟的,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民族舞的价值体现,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民族舞蹈离不开民族文化,民族舞蹈能够具有独特的魅力也恰恰因为其展现的文化价值,民族舞蹈吸收民族文化的精髓部分,将民族文化的精华以歌舞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既形象又生动,还极富内涵,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体现民族文化的性格。

      一、民族舞蹈的文化价值: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

      (一)民族舞蹈展现民族风情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风俗人情都体现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舞蹈不仅是民族的一项娱乐活动,在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舞蹈运用音乐、舞蹈的节奏与肢体语言不仅体现舞蹈者的表情与舞蹈的意蕴,还展现舞蹈的艺术内涵。我国是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民族舞蹈,不同民族的舞蹈展现的是该民族的文化风情,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民族舞蹈展现民族文化的.内涵

      民族舞蹈通过音乐、舞者的肢体语言展现舞蹈的内容与情节,民族舞蹈来源于生活,反映民族地区生活与风俗,体现民族的生活风貌与情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民族文化不仅是人们生活所凝结的智慧,还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寄托,体现着人们的劳动与生活的记录,反映本民族的精神风貌。由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因而每个民族舞蹈展现的风格也存在差异,民族舞蹈来源于民族地区的生活与风俗,与当地的地理地貌环境及人们生活相联系,不同的舞蹈动作展现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如游牧民族的舞蹈《贝依力格》,舞蹈表演者使用精湛的表演技巧表达出草原人们热情好客的性格,展现一幅壮阔的草原生活景象,体现蒙古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情境。又如舞蹈《传承》采用祖孙学舞的故事描绘方式,舞者精湛的舞姿展现舞蹈的文化传承,孙儿舞者从爱好舞蹈,为向爷爷学*舞蹈而刻苦努力的练*,其精神感染周围的一群孩童,他们也加入向爷爷学*舞蹈的行列,舞蹈的高潮部分是爷爷将代表民族舞蹈的道具传承给孙儿,祖孙二人一起舞动起来,一起创新舞蹈,将民族舞蹈传承与发展。《传承》体现的不仅是民族舞蹈的魅力,更是展现祖孙对舞蹈的一种交流与学*,一种民族舞蹈代代相传的故事,给观众带来深刻的印象。

      二、民族舞蹈的教育价值:鼓舞与激励人民战胜困难

      (一)民族舞蹈具有鼓舞民族斗志的作用

      民族舞蹈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民族特色,它是由少数民族劳动人民创作并相互进行流传,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内涵,展现民族的经济文化背景,又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赋予新的内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度,56个民族,他们的语言各异、文化与生活*俗存在差异,各个民族在生产劳动与生活中创作了许多的舞蹈,不仅是展现他们的劳动状态,更是激励人民乐观积极生活的精神寄托。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的舞蹈是因为战争的需要而创作的,反映的是战争的场景或胜利的激动与喜悦,这些舞蹈可以激励人民敢于战斗与拼搏。民族舞蹈以丰富的内容著称,民族舞蹈的故事情节生动、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塑造的故事人物性格突出、故事发展情节完整,每个民族舞蹈展现的不同的故事,故事的内涵也各异,有的民族舞蹈故事体现追求真爱的感人情景,有的民族舞蹈展现的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情景,有的民族舞蹈描绘的是一副恢宏的战争场景,通过战争中感人或激励人的故事描述,用再现战争场景与事迹来感染观众。如《英歌》描绘的是众多好汉汇集梁山泊,为了正义,反对黑暗的封建压迫攻打大名府,舞蹈不仅形象的描绘出梁山泊好汉的英雄形象,更是通过舞蹈展现的故事情节――群雄攻打大名府,激励人们反对封建压迫,勇于斗争。又如福建民族舞蹈《大鼓凉伞》,通过舞蹈刻画郑成功的性格与民族英雄的形象,以及描绘郑功成练兵的场景,展现出郑成功积极抵御外寇的故事。

      (二)民族舞蹈有教育人们团结奋进的作用

      我国的舞蹈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就有着表现人们生活的舞蹈,那时候的人们通过舞蹈庆祝抓捕猎物与收获粮食,人们通过编排舞蹈展现抓捕猎物的场景,体现人们的一种斗志的同时教育人们要团结奋进。德国著名的艺术家格罗塞认为舞蹈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而这门艺术在人们挥舞肢体的同时散发着令人神往的诱惑力,原始的人们利用舞蹈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通过简单而有节奏的动作能够重复的传达一个涵义――教育人们要团结进行狩猎,要维护本部落的稳定与秩序,要遵循共同的生活准则。民族舞蹈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尤为重要,通过民族舞蹈不仅可以娱乐放松精神压力,更为有效与有益的影响是民族舞蹈能够加强族人之间的团结与激励族人奋进,为共同的理想与生活而努力。

      三、民族舞蹈的娱乐价值:抒**感与自我娱情

      (一)民族舞蹈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舞蹈反映人们的生活,也高于人们的生活,民族舞蹈作为民族地区人们的精神生活的一种形式,长期以来丰富着民族地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比较落后,由于交通不便与其他文化娱乐方式的有限,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人们多数是通过自己传统的文化节日,载歌载舞的欢庆,民族舞蹈是他们文化娱乐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像新疆地区的姑娘都善于舞蹈,舞蹈在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是其用来表现情感,抒发内心的渴望与需求的一种表现方式。

      (二)民族舞蹈可以舒缓人们的精神压力

      民族舞蹈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可以让人们从白天紧张的工作生活中放松下来,舒缓人们的精神压力。通过民族舞蹈,可以从中体验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历史。

      四、民族舞蹈的国际价值:展现中华民族特色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为一国的国际地位做出重要贡献,文化实力逐渐成为衡量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民族舞蹈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还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如河北民间舞蹈“昌黎地秧歌”,通过展现河北劳动人民的插秧情景,表现出中华民族人民热爱劳动,勤劳奋进的精神面貌。

      总之,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内涵,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民族舞蹈更多的传承民族文化与发展丰富民族文化。民族舞蹈在现代价值上具有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与国家价值,充分利用与发挥民族舞的现代价值,传承民族文化,保护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

    [阅读全文]...

2022-01-20 06:26:30
  • 形容民族舞优美的句子

  • 优美
  • 朝*舞蹈 朝*舞蹈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如柳枝拂水;或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

    因为朝*历来受汉族的儒家“中庸”思想严重,“礼”学这潜意识的体现出,朝*舞蹈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

    “对称”关系更是朝鲜舞蹈中的重要体现。

    首先,从动作上看,朝*舞蹈动作多是圆形的。

    手臂是圆形的,身体是圆形的,路线也是圆形运动,因此不管是静态造型还是动态运动轨迹都体现出这种完美的对称方式。

    例如朝*舞蹈中的典型动作“划圆手”。

    即是由小臂带动经手腕到指尖的划圆动作。

    又如“翻摊扛手”:双手交替做扛顶手时,两只手运动路线是对称的,一只手顶起后向下落,另一只手抽起向上,顶起的手油手心向上转至手心向下,而抽起的手则手心向下转至手心向上,最后落于横开手位时已经变化为一阴一阳相互*衡的状态。

    从舞蹈形态角度看,朝鲜舞蹈在形态上体现为围、柠、含、曲、圆,主要的动作部位在上肢,而上肢的基本形态由主要体现在手臂、手位上。

    然而,不论是折臂行,还是各种手位,也都具有上述的“对称”关系。

    在舞蹈中体现为一种整齐、沉静、稳重、和谐之美感。

    从表演形式上,特别是气息运用上朝鲜舞蹈也体现出“对称”关系。

    气息运用是朝鲜舞蹈表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动律与风韵、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势,经由呼吸方法及气息运用达成的。

    每种节奏都有其特定的鼓点和鼓击方法,亦有与其特点相应的舞蹈动作,而且要求舞者的呼吸必须与节奏相吻合。

    多才多艺,载歌载,优美 多姿 轻盈优美 婀娜多姿、美不胜收、眉目传神味十足、神形兼备、舞姿妙清秋一梦,清清子衿,明月相思,是谁入梦,清宁梦,清风舞翩纤,繁花落,花开. 花红. 花落,百年清宫爱恋,雁回月满楼,梦若流星,一弯明月,不辞冰雪为卿热.曼、衣袂飘飘、身段优美、舞姿柔美

    《草原》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蒙汉情深”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读出蒙古族和汉族的关系融洽。

    ”句中内容可以看出描绘了汉族人民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被他们的热情所打动了,不想离开草原. 多处运用了“借代”手法。

    “蒙汉”借代“蒙汉两族人民”,“天涯”借代“边疆”,这里即指“内蒙古”,“碧草”借代“大草原”,“斜阳”借代“傍晚时分”。

    这些借代,意思完备而又深刻。

    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叙述蒙*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这句话所描绘的意境:自古以来,蒙古和汉族就是好朋友。

    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不仅是朋友的聚会,更是两个民族的友谊的见证。

    在这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夕阳西下,希望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1、长城像一条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

    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2、八达岭长城在北京北部延庆县境内,距离北京市70多千米。

    高速公路穿山而过,从北京驱车40分钟便可到达。

    在这里长城如巨龙一般在崇山峻岭之间沿山脊蜿蜒曲折,烽火台和敌楼密布。

    墙高7.8米,顶宽7.8米。

    游人可以登城领略长城的雄伟和工程的浩大、艰巨。

        3、我们雄踞峰顶,站在顶上,居高临下,四周景色尽收眼底。

    我扶着砖垛,极目远望。

    [阅读全文]...

2022-05-27 00:49:05
  • *民族民间舞的发展

  • 发展,舞蹈
  • *民族民间舞的发展

      我国的民间舞源远流长,是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民族民间舞的发展,供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国的民间舞源远流长,十分丰富。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结构

      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来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和传情达意、抒**怀。民间舞蹈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相连,早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激动时的感情,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劳动、狩猎、争战、祭祀等一切领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原始舞蹈也随之发展分化,一部分成为为奴隶主表演的舞蹈,以后发展为宫廷舞蹈;另一部分是奴隶们的舞蹈,从祭祀性或其他功能的舞蹈逐渐发展成为民间舞蹈,由于各民族历史发展不*衡,一些少数民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因此很少在史书中留下其踪迹。然而极为宝贵的是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中的民间舞蹈,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演变,至今仍流传于各民族群众生活中,尤其是地处边疆交通不便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仍较多地保留着原生态的舞蹈特征,具有史前舞蹈的性质。它们的表演形式、风格特色及其内容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到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产方式、风土民情、道德伦理、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民间舞蹈是社会文化交织融合的总汇演。

      二、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多元、多样和复杂性

      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广阔的居住区域和完全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汉族民间舞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地区特色。北方的传统秧歌有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和山东秧歌之分。南方流行花灯有云南花灯、广西彩调、福建采茶之别。北方的民间舞多具古代刚劲之遗风,南方的民间舞则以绮丽纤巧、婀娜多姿见长。地处黄河、长江之间的淮河地区的花鼓灯,兼取南北之长,形成刚柔相济,男子矫健,女孩俊俏的特色。汉族最具特色的民间舞蹈——龙舞,更是腾空飞舞,千姿百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龙舞、狮舞、高跷、鱼灯等尽显风采。

      其它55个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虽小,但居住面积却*国总面积的50-60%。一些民族居住在草原、高原、山区和边疆等地,自然环境相差很大。这些特点在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中都反映出来。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各种舞蹈形式。如北方牧区的蒙古、哈萨克等民族,舞蹈多表现游牧生活,动作刚强,节奏激烈,南方农业区的壮、黎、哈尼等民族的舞蹈多表现采茶、舂米等劳动生活,动作柔和、节奏舒缓。

      民族杂居地区中,跨民族的舞蹈形式较多,“象脚鼓舞”原是傣族的民间舞蹈,但邻*傣族居住的景颇、阿昌、德昂等地区的民族也盛行“象脚鼓舞”地处西南的苗、壮、侗等民族普遍流行芦笙舞、铜鼓舞和师公舞。在汉族地区广泛流传的龙舞、狮舞,在侗、布衣、苗、羌等民族中也流传甚广。另外,在我国东北的蒙古、满、达斡尔等族,至今仍有不少萨满祭祀舞蹈的遗存。这些民族民间舞蹈都来自生活,它们表现了劳动者的理想、情感和爱情,或热情奔放,或轻柔细腻,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并具有淳朴自然的情感特征。

      三、民族民间舞蹈技巧

      (一)技巧风格化

      民间舞的技巧不是纯技巧,而是风格化的技巧。*民间舞的技巧发展趋向,应该是风格化技巧的强化与发展。风格化技巧既包括民间舞蹈中的各种道具性舞蹈技巧,又包括各民族民间舞蹈中特有的旋转、跳跃、翻身等技巧。

      (二)技巧情感化

      民间舞中的技巧是与渲泄生命情感和烘托场面气氛紧密结合的,是民间舞者内心激情的物化。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再高难、再精湛的技巧形式在民间舞中也会变得苍白无力,毫无光彩。这种情感化了的技巧,极大地丰富了舞者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舞蹈的艺术感染力。

      (三)技巧艺术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民间舞从广场向剧场的转化,民间舞技巧的功能已不仅限于渲泄情感和渲染气氛了,它将逐步向塑造舞蹈形象、表现人物心理、营造舞台意境的艺术化方向发展。民间舞技巧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将之艺术化,让技巧的全过程完全隐匿在舞蹈表演的情理、律动之中。

      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人们把理想、信念、追求等精神借这一形式表态出来,成为其历史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古老的民间舞蹈,才正是根植于民众的艺术,因为它即是由民众创造、民众欣赏,又要由民众保存、民众发展。愿它永远生根在人民群众中间,永远出民间舞蹈耀眼的光芒。

      职业化*民族民间舞从建国以后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60多年的历程,逐渐由萌芽状态发展到清晰的逻辑思考中,走出了一条“广场——课堂 ——舞台”的发展之路。它是“以*56个民族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形成,并在广大民众中广泛流传的不同类型的舞蹈形式为基础,经过专业舞蹈工作者依据不同的需求整理、加工、凝练、升华,形成的一种既不失风格又有科学规范的舞蹈教学系统,以及编导自觉创作的剧场艺术。”也就是将源于民间的“原始情感”发展至舞台的娱人表演中,成为艺术范畴中的作品形态。而这条发展道路的起始,就是由我国的舞蹈大家戴爱莲先生所领导的“边疆音乐舞蹈大会”。

      一、戴爱莲及“边疆音乐舞蹈大会”

      说起“边疆音乐舞蹈大会”就不得不首先提及戴爱莲先生,这位新*成立后对于*舞蹈发展的重要开拓者及建构者。她对于*舞蹈的发展和推动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与意义。1916年出生于西印度群岛一个小岛上的她,于青少年时期赴英留学,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回国,开始以舞蹈的形式参与到人民的抗争活动中,这一时期她主要编创了《警醒》、《前进》等舞蹈。后来在重庆她看到了“新秧歌运动”的文艺表演,看到了这种将民间小调发展成宣传革命思想的有力武器并且依然受到人民群众喜爱和拥护的艺术创作方式,由此受到了启发,开始着手*民族民间舞的收集、整理和改造,最终集结成为1946年3月公演的 “边疆音乐舞蹈大会”。

      “边疆音乐舞蹈大会”“第一次将*民族民间舞蹈整理成表演艺术搬上舞台”。这些原本在民间有着娱神、自娱兼具娱人功能的生活舞蹈,开始向主要表达其娱人功能的艺术舞蹈转化。这对于至今仍在发展中的职业化*民族民间舞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二、“边疆音乐舞蹈大会”的创作规律探析

      1946年在重庆公演的“边疆音乐舞蹈大会”是戴爱莲在之前的生活积累中逐步发现、学*、总结的一系列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当地民族风情的舞蹈集结。例如,《瑶人之鼓》就是她在广西大瑶山时,利用当地人会击鼓而舞来表达自己的红白喜事为素材而编创的`。又如《哑子背疯》是她向桂剧名角小飞燕学*后进行编创的。就是这些向人民学*后经过艺术升华的作品形成了晚会的整个内容,包括:《瑶人之鼓》、《哑子背疯》、《倮倮情歌》、《青春舞曲》、《春游》等。而戴爱莲在节目编创时进行了*民族民间舞在不同形态下一些转化手法的运用。

      (一)舞台化

      职业化*民族民间舞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从民间到舞台的演化过程,民间舞的原生形态是其“源”,而最终的舞台形态是其终极目标,所有从民间收集、整理、加工的舞蹈素材以舞台作品形态最终呈现在人们的审美范畴之中。而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舞台”这个空间概念,多多少少制约着舞蹈的发展流变,*民族民间舞也不能例外。

      第一,在时间上。众所周知,在舞台的表演艺术中,独立的作品形态是其存在方式,而作品在表演时都受到一定的时间制约。在约定俗成的发展中,短则几分钟,长则十几分钟。而在民间舞的原生形态中,时间是随着人们的情绪变化而持续发展的。人们往往连续三天三夜的跳舞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在前文中提到的《瑶人之鼓》,在当地人击鼓而舞时,更多的是通过鼓舞来表达他们对于生命不同经历的感悟,尽情宣泄心中的情感,所以不论红白喜事往往要跳个几天几夜。而在舞台表演作品时,则不能将时间无限拉长,因为在*代的舞台表演中,约定俗成地形成了对于时间长度的概念,将作品尽量在几个小时内完成,而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状态,其根本原因则是符合了人体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的承受能力。

      第二,在性质上。人们在民间舞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了不同的性质来表他们的不同情感、不同状态、不同思维。在对于周遭世界认识的不确定形成了鬼神思想,于是祭祀神灵就成为人们跳舞的重要因素;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等场景,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高兴、愉悦地跳舞成为可能;以及在民间舞逐渐的发展流变中,形成的对于“观众”概念的认知。所以,民间舞的原生形态中,主要以娱神、自娱兼具娱人为其主要特色。但在舞台化的过程中,则以娱人性为主要方面。因为在舞台的表演空间内,都是由演员的表演传达给观众。在“边疆音乐舞蹈大会”中,每个作品由其原来各自的属性转化为在重庆青年馆这一舞台表演的娱人性表达。

      第三,在表达上。民间舞在发展中,主要以表达人们自身的情感愿望、理想追求等因素的诉求。每一个人无论从外在动作到内心呈现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追求,呈现为千姿百态的表现状态。而从有职业化的舞台表演发展以来,职业的演员在舞蹈表演的动作程度及身心表现力上开始逐渐强化及精准。例如,《哑子背疯》中以一人扮两角的方式,无论从道具的使用、动作的形成到角色的塑造、情感的拿捏上,都要比原先更加的夸张和细致,这样才能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传神地将哑巴和疯婆的角色状态、以及风趣、幽默的情感表达呈现在观众面前,使之成为经典的代表作品之一。

      (二)民族化

      在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民族化”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要,但归根结底还是根源于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经济基础。”也就是说,一个地区人民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衍生变化为一种文化艺术的存在方式,而这种存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个性。正是这种特色和个性才形成了人类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光芒。

      所以,在民间舞的流变中,民族特色是其最大的魅力和财富,它展现着这个地区的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和审美追求,它是人民大众自然而然、约定俗成地形成并发展的。而从民间舞的原生形态向舞台形态过渡时,它的创作者从人民大众变成了独立的艺术家,从共性的审美凝练演变成个性的审美创造。而这其中,多多少少就会参与艺术家本人的审美喜好和理解。而一旦变化的尺度把握不准时就会形成一定的偏差,由此形成的艺术作品就不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使得作品不易成为经典。所以,在进行民间舞的舞台作品创作时,创作者就要有十分清醒的“自觉”,要十分注重“民族化”的理解和运用,努力创造具有民族特色和风格的艺术作品,使得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拥护爱戴的传世经典。

      而“边疆音乐舞蹈大会”的创作在进行艺术转化时,“戴爱莲这种尽量尊重民族、尊重民间的‘舞台化改良’的做法,也为*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开辟了另外一种路径……”也就是说,戴爱莲先生的这种艺术创作方式极大地尊重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惯和审美心理,直接将原生形态的舞蹈形式尽可能地按照原本的方式进行调整,从而也就极大地保留了本民族舞蹈的风格韵律和民族特色,符合民族本身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和审美追求,成为不仅依旧受到本民族人民喜爱而且还可以使得更广泛的人民大众爱戴的舞蹈作品。从本质上说,就是将“民族化”的追求蕴含在艺术创作中。在当时,“在连续十几场的演出中,场场爆满。……学生、青少年们涌向育才学校,学*‘边疆舞’。”从这段描述中不难看出,当时正是戴爱莲先生创作的《瑶人之鼓》、《哑子背疯》、《倮倮情歌》、《青春舞曲》、《春游》等这些民族化的艺术作品符合了人们的审美期待,演出才得以有如此轰动的效果。

      (三)时代化

      在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时代化”是另一个制约着一个作品成为优秀的艺术作品的重要手段。它常常是“同一时代的艺术作品常常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体现出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也就是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总体特征,事物总是在往前发展、变化、衍生的,而落后于时代的认识也往往随着社会生活的演变而逐步退出人们的视线之内。在艺术创作上,人民大众爱戴并推崇的艺术作品,一定是符合了当时社会以及艺术领域发展的绝大多数人的总体规律,从而使得这样的艺术作品在社会引起不小的影响和轰动。

      正是看到艺术发展有着“时代化”的特点,所以在职业化*民族民间舞的发展中就要更加贴合这种发展规律。因为职业化*民族民间舞的终极目标是创造具有广泛观众欣赏的舞台艺术作品,而这个广泛的群众基础则要求艺术作品能够体现出时代的气息和韵味,否则只能是小众文化、寥寥几人关注而已。

      在“边疆音乐舞蹈大会”的创作中,这样的艺术创作手法以及创作理念都是推陈出新并且符合人们对于舞台艺术作品的要求的。流传了祖祖辈辈的民间舞开始由民间向舞台转化,第一次将民风民俗的人民生活舞蹈带入了艺术审美范畴的舞台舞蹈中去,这“不仅开启了*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新纪元,也书写了*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新篇章。”无论如何,这都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一项创新举措。试想一下,在民间流传着的各种鼓舞、弦子、秧歌、羌姆等舞蹈形式,成为一个个浓缩为艺术作品的《瑶人之鼓》、《巴安弦子》、《哑子背疯》、《羌民端公跳鬼》等,这无疑不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举动,符合人们当时对于艺术作品创作的审美期待和追求,成为艺术作品“时代化”的典范。

      三、“边疆音乐舞蹈大会”对职业化*民族民间舞发展的重要意义

      职业化*民族民间舞发展至今已走过60多年的光景,在当下人们越来越清晰对于这一特有舞蹈形式的发展、流变及目的、追求。尊重“广场——课堂——舞台”这条从民间到舞台的民间舞发展之路,遵守“民俗、民间——民族、典范”这一民间舞发展规律的原则。“民俗、民间是一种状态,是百姓间传承的挨家挨户约定俗成的一种状态……经过类似汉乐府、诗经这样的文化活动整合、加工、改编、升华后,就成为一种民族的状态,而这种民族状态的艺术形式经过若干年的传承后便成为一种典范……”

      这些学科规律的得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边疆音乐舞蹈大会”作为起始点,一代代的舞蹈工作者们不断进行的一系列学科建构及探讨,从而形成的科学发展的理念及认识。这其中,“边疆音乐舞蹈大会”从一开始就为职业化*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奠定了学科发展的道路。关注“舞台”,明晰舞台是职业化舞蹈表演的最终呈现方式,所有的发展变化始终围绕这一落脚点而展开,把散落在民间的各种鲜活的舞蹈形式最终呈现在舞台上。正如*几年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系主任高度教授所实施的几项战略发展项目:在舞台呈现上,从“*民族民间舞技术技巧大赛”开始到“*民族民间舞拔尖人才选拔”,从而挑选出适合舞台顶尖水*的表演人才,同时在舞台作品上,每年推出*民族民间舞作品晚会,从《大美不言(少数民族篇和汉族篇)》到《秋拾》、《日月》及《沉香》等。无一不是始终围绕“舞台”这一终极目标而进行的创作及呈现。

      同时,强调舞蹈的民族属性,把真正能够代表人民大众的舞蹈带入更广泛的视野中去。戴爱莲先生的这一做法给后来的舞蹈前辈们诸多启示,才形成了人们看到的贾作光的《鄂尔多斯》、*的《孔雀舞》、崔美善的《长鼓舞》、莫德格玛的《盅碗舞》等,以及发展至今不胜枚举、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舞台作品。

      这些都是在强调对于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表达及呈现,从而形成了具有能够代表本民族特有的民族属性和审美追求的典范作品。并且依据时代发展的特点,符合那一时期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精神目标,体现出整个时代的文化财富。如贾作光对于蒙古族舞蹈的发展,适时创作出新时期蒙古族牧民的新风貌的特征;*对于傣族舞蹈的改进,更加贴*了人民的生活状态,使得傣族舞蹈走向更广阔的审美范畴等等,直到当下形成的整个职业化*民族民间舞体系,都是艺术家们对于整个时代的思考体现及追求。

      总之,戴爱莲先生领导的“边疆音乐舞蹈大会”是*民族民间舞舞台表演的开端,是*民族民间舞“艺术化”的奠基,对于职业化*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阅读全文]...

2022-03-05 09:57:37
  • 民族舞基本功自学方法

  • 方法,运动
  • 民族舞基本功自学方法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那么,民族舞的基本功训练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民族舞的基本功自学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1、民族舞基本动作—压腿

      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重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压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间的没有缝隙。

      个别学生韧带太紧,在压腿的历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压下去,保持正确的仪态,日积月累就可以拉长韧带,达到要求。特别注重的是胯部要端正。压旁腿和后腿 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时矫正。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重肩膀端*,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

      伴奏带:选用节拍感比较强的音乐。

      2、民族舞基本动作—压肩

      这是打开肩部韧带的练*;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两只腿之间的距离略等于肩宽。头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压时能够感觉到肩部韧带被拉长。

      伴奏带:中速,节拍舒缓2/4。

      3、民族舞基本动作—推脚背组合

      脚背的优劣因人而异,大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视后天的训练。在训练之前,从脚尖到整个大脚背都要勾当开;训练时,双手扶把杆,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脚并拢站好,先从单脚背训练开始。

      1—2拍 单脚脚后跟抬起,5个脚指头紧扒地面

      3—4拍 脚尖绷直,向墙内推,使整个脚背绷成月牙型

      5—8拍 换另一只脚,动作不异,双脚背练*亦同。

      年龄小的学生在做此类训练中,注重力不集中,易低头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动作 ,在做推脚背时,双脚容易打开,脚背推不起来,需要时刻提示和规范动作。

      4、民族舞基本动作—把杆训练组合

      少儿舞蹈培训与专业舞蹈训练有很大区别。在做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不可能像专业学员那样的强度和难度。除非是经过若干年业余训练,自身条件可以达到专业水*了才有能力做到难度和强度并举的动作组合。少年小童活泼好动,喜爱好玩有趣的动作,这就要求教师在编排这类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注重结构简单易学,学生有能力做到。好玩好学,天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加之在讲授中不断给予学生以适当的鼓励和称许,学生接受的就快。

      基本的把杆动作组合:

      1 (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擦地组合

      2 (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蹲组合

      3 (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划圈组合

      4 五位脚,单手扶把 小踢腿组合

      5 五位脚,单手扶把 移重心组合

      双手/单手)转腰组合这些组合,相宜于少年小童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随着学生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在此基础上加大难度,变换花样,达到舞蹈训练的要求。

      5、民族舞基本动作—踢后腿

      双手扶把杆小八字部站好,膝盖都要绷直,头抬起来*着看前方。在踢后退的历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动,不要侧身回头,胯不能松,脚背和膝盖都要绷直。切忌身体前倾。如果在反复强调,学生还是做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先单一的联系控后腿即双手扶把杆,把一条腿向后抬起来,纠正学生的仪态,然后再过度到踢后腿。

      6、民族舞基本动作—劈叉跳

      是为学*中间大跳做好准备的手扶把杆的跳跃组合。在做这一动作跳起来时要注重双脚同时一前一后打开。打开历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迅速收拢,两脚并起来着地。

      左脚在前劈叉,双手抱住左脚,控1—2分钟,然后腿不动,身体向后仰。右手撑住地面,左手抓住后腿控住。左脚在前的竖叉不动,身体向右转的同时变胯,变为横叉。双脚背不要趴倒在地面。上半身和脚背都要立起来然后上半身趴倒在地面,双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钟。横叉不动,再向右转,变为右脚在前的竖叉。

      7、民族舞基本动作—大踢腿

      是培养腿的力度和开度的训练。不论是前腿还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夹紧,秋水注视前方。踢腿的历程中,同样要注重脚背和膝盖的'绷直。有许多学生在踢腿的时候,为了让腿部可以碰到身体,上半身极力向前够。如许做,颈部便往回缩,头向前探,双膝弯曲,非常难看。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诫她们,踢不高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仪态。在这一前提下,经过刻苦练*,腿会越踢越高,韧带越拉越长。在学生取患上微小的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有些学生回家也时常自己练*,到课堂上教师可以明显的感到她的变化和提高,则更要适当的给予称赞,否则就会挫伤学生学*的积极性。除了身体和腿要注重外,两只手臂也不能忽视。在踢腿的历程中,一定要保证手臂端*,不能放松下来。

      8、民族舞基本动作—下腰

      年龄偏小的学生腰的柔韧性不错,但是手脚都没有气力,支撑不住身体,常常是用头顶住地面下腰。教师都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保护她们,纠正下腰的仪态,告诉她们用力的部位和下腰的要领。双脚打开至肩宽,双臂向上伸直,五指打开,手心朝前。下腰时,上半身向后仰,头抬起来向后找自己的脚后跟,身体和手都向脚后跟靠齐并往里卷。下好以后,手臂和膝盖都尽力撑直,秋水看脚后跟。

    [阅读全文]...

2021-12-13 10:10:46
  • 民族舞中舞台灯光的应用

  • 舞蹈
  • 民族舞中舞台灯光的应用

      民族舞蹈中的舞蹈技巧体现一个民族舞蹈艺术审美观,也是历史积淀下来的精湛技艺的代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民族舞中舞台灯光的应用,希望大家喜欢!

      我国民族舞是各族人民劳动与生活的反映,是各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民族的才是未来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舞作为世界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扎根于民族土壤。我国民族艺术大都崇尚写意,以一些抽象化的日常动作来表现劳动等场景,力求做到“以简驭繁,小中见大”。民族舞的这个特点,要求舞台灯光设计时尽量空灵而快捷,良好的舞台灯光,不仅能够展现民族舞者肢体的美感,更能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舞台氛围。

      一、舞台灯光的诠释

      1、什么是舞台灯光

      众所周知,舞台灯光就是指“舞台照明”,也可被简称为“灯光”,是舞台美术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舞台灯光是高科技发展映射于现代社会的产物,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舞台灯光从早期人们单纯追求照明,发展至现在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艺术审美需要。通过舞台灯光设备(如照明灯具、调控装置等1和相应的技术手段,紧随剧情的发展需要,以光色及其变化来表现舞台景物、衬托环境、突出人物,创造一种合适的舞台时间感和空间感,塑造舞台演出所需要的外部形象,并提供必要的灯光辅助(如风、雨、雷、电等),达到舞台演出的效果。舞台灯光种类繁多,主要有基本光、造型光、染色光、塑造光、专用光等等。

      2、舞台灯光运用的主要内容

      舞台灯光的运用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每个灯光师对于色彩的把握和对灯光的理解都是不同的,特色的灯光设计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从这个意义上讲,舞台灯光的设计绝不是无为而治的,它的每一次操作和运用都应紧扣舞台和剧情,而每一种光线所能表达的效果和蕴含的深意都是不相同的。从质地上讲,舞台灯光有硬、软之分。硬光往往想表达一种粗犷、刚烈的性情,而软光更多传递出一种温情、细腻的质感。从表现形式上讲,舞台灯光又可分为面光、耳光、侧光、顶光等等,当然,不同光线的运用需要借助各式各样的灯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舞台灯光的运用不是个简单活,除了要表现艺术性之外,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各种先进的专业灯光设备。可以说,舞台灯光是舞台艺术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舞台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舞台灯光与民族舞之关系

      真正意识到舞台灯光对于舞美艺术具有巨大“魔力”,并且付诸于实践而取得重大成果的,当属捷克舞台艺术家斯沃博达。斯沃博达的灯光设计囊括了象征主义、构成主义,“横扫”了视幻艺术和拼贴艺术在内的几乎所有的舞美形式,由于我国民族舞大多来源于生活,是人民群众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自我总结、自我升华而形成,因此,在我国传统的民族舞表演舞台上,舞美样式大都较为单一,不太注重灯光对于舞台的作用,灯光的效用很长时间以来都未得到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灯光技术与舞蹈艺术有机而紧密的融合,依托高科技灯光的可控性与可塑性,为我国民族舞梦幻般舞台的呈现提供了可能。

      第一,舞台灯光为民族舞的发展添砖加瓦。众所周知,为了更加完美的展现舞蹈的艺术性,借助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势在必行。以音乐为灵魂,以服装为提升,以舞台灯光为表现形式能为民族舞的发展添砖加瓦。写意而抽象的民族舞,借助于合理的舞台灯光,就能为舞蹈的叙事与抒情赋予更加明确的主题。此外,民族舞蹈涉及的道具众多,场景布置繁杂,通过运用绚烂的舞台灯光,不仅能够制造出与现实更加符合的舞台氛围,省去许多道具与摆设,更能将民族舞蹈现代化,乐于被现代人所接受,这也为民族舞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一言以蔽之,民族舞需要舞台灯光的配合。

      第二,民族舞是舞台灯光的主体和重要支撑。上面分析到,民族舞离不开舞台灯光,同样,舞台灯光的运用也不是随意的,需要有舞台这个主体和支撑。可以试想一下,空空荡荡的大舞台上,没有任何的演出主体,只有“美轮美奂”、“变幻莫测”的舞台灯光,显然,这种演出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说,演出失去了其鲜活的生命。就观众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情感与视觉的双重享受,缺乏主体的单一的舞台灯光是无法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因此,舞台灯光必须借助于合适的主体才能发挥其效用,而民族舞蹈就是其主体艺术之一,这也为舞台灯光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因此,舞台灯光也离不开民族舞蹈。

      第三,舞台灯光与民族舞蹈相辅相成,相映成趣。舞台灯光服务于民族舞表演,合理的舞台灯光能使表演更上一层楼,相应的,舞台灯光的设计也离不开民族舞这个主体,二者相互辅助、相互促进才能达到满意的艺术效果。

      三、舞台灯光在民族舞中的应用

      1、民族舞中舞台灯光的构思

      民族舞大都来源于劳动和生活的场景,以肢体化的抽象语言诠释劳动和生活场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民族舞各具特色,但是都不能逃脱“时间、地点、人物、气象、人物关系”这5大要素。

      第一,故事发生的时间。时间为灯光设计提供了基本的历史背景依据,时间为灯光设计提供了民族舞中特定故事情节的光照依据,时间也为灯光设计提供了场景的对应气氛,这种气氛预示了即将展开的故事情节,明示了已经展开的情节脉络。因此,舞台灯光为特定时间下民族舞的展开提供了一种合适的氛围。

      第二,地点。光的成分取决于景的构成,光的样式取决于景的样式。在进行民族舞演出前,灯光设计师应根据仔细揣测、琢磨景、道具在演出中可能的构制状态,预估出光在特定地点时的特点,并设计相应的光照。

      第三,人物。事先分析民族舞中所涉及的每一个人物的性格与特征,有助于灯光师对整个舞蹈剧情的'把握,也能够使灯光设计师更好地塑造人物的单体特征。人物是舞台的主体和核心,只要将舞蹈中每一个人物的特征以及活动场景了然于胸,才能在某个情节段中制造特定的灯光氛围。其实,理解了剧中的每一个人物,也就理解了整个舞蹈,也就能够更好地制造环境氛围。   第四,气象。舞台演出中气象因素,往往与剧情相呼应,与演员心情相吻合。例如,晴天预示着剧情将稳步往前发展,表现人物舒畅、愉悦的心情:阴天预示剧情阴霾不散,暗示主人翁心情苦恼:闪电打雷表现惊异、被打击等。通过舞台灯光表现出的不同气象状态,既可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也暗示了剧情中人物的内心状态,也是时间的潜在暗示。

      第五,人物关系。灯光设计师分析民族舞蹈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以一种动态的眼光分析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得到相对客观的判断,从而设计出与人物性格和环境气氛相对应的灯光效应。

      2、各种舞台灯光在民族舞中的应用

      下面从灯光表现形式角度简要分析一下各类舞台灯光在民族舞中的应用,

      第一,面光。从顶部直接投向舞台的光,主要是为了铺设舞台的基本光,给人物和场景致以正面直接照射,让舞台及其主体全面受光,阴影极少。面光能够表现舞台的质感和亮丽多姿的民族服饰,由于其阴暗反差小,给人的幻觉少,因此,色阶表现不明显。一般来说,如果面光从正前方高于45度角照射,光源将主要投射于人物的下半身,能拉长表演者的身形:若从正前方低于45度角照射,光源将主要投射于人物的上半身,起着压缩表演者身形的作用,由于面光对于层次的表演有弱点,因此,需要综合与其他光源的优点,塑造舞者柔和、饱满的轮廓感。

      第二,侧光。侧光是从台口内两侧投射而来,主要是为了人物和场景的侧面照明,能与直接投射的正面光起着互补的作用,增加人物的轮廓感和景物的立体感,给人一种明暗参半的感觉,有利于拉升表演者的外形,凸显民族舞表演者的线条,增加舞台的纵深感。实际应用时,侧光、侧逆光、逆光都可以用来勾画轮廓、展现服装线条,因而也将这三种光统称为轮廓光。

      第三,顶光。顶光是从舞台上方直接投向舞台的光,根据其前后位置,又可细分为一排顶光、二排灯光、三排顶光等。顶光主要用于舞台的普遍照明,能够加大舞台的亮度,完成许多景物、道具的定点投射照明。如若单独使用顶光,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浓墨重彩的视觉感,使舞者身形变小,因此,顶光通常需要与其它光源配合使用,以给人带来一种天赐神恩,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舞台氛围。

      第四,逆光。与面光相反,从舞台背面投射的光称为逆光,也叫背光,主要用于勾画轮廓,增强人物的轮廓感和景物的立体感,与顶光相类似,逆光也可作为特定光源。在强烈逆光的投射下,民族舞者可以表现出优美的轮廓,但是,逆光很难对服装色泽、材质进行展示。使用时可配合一些辅助光。在增加明暗度的同时,也提升了舞台意境。

      我国各族广大劳动人民尤其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这些舞蹈是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集体传衍、不断积累发展形成的,反映了本民族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如风土民情、生产方式、服装式样、民族历史等,其内容涉及到民族历史、生产、生活、宗教、*俗、道德及审美情趣等,几乎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民族舞与地域、民族休戚相关,通过选择合适的舞台灯光,既可以表现民族舞者的气质与性格,也可以表演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提升民族舞的感染力。

    [阅读全文]...

2022-05-12 21:20:18
  • 民族舞与体育舞蹈的区别

  • 舞蹈
  • 民族舞与体育舞蹈的区别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交谊舞。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族舞与体育舞蹈的区别,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民族舞是一种综合性的人体造型艺术,它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的人体动作为主题艺术手段,表现人内在的深层的精神世界,表达人们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它是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集体传衍、不断积累发展形成的。体育舞蹈是从原始的交谊舞这一母体中脱胎出来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它是体育与美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的结晶,是体育、文艺、音乐、舞蹈、服饰等领域融为一体的新兴的交叉学科。体育舞蹈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讲,是一种“舶来品”。全面理解民族舞与体育舞蹈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促进二者健康协调的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1、 从起源来看

      民族舞与体育舞蹈均起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同属于人类艺术文化领域,通过肢体语言表达了人们各种情感和需要,都是反映了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各民族的民族历史、生产、宗教、*俗、道德及审美情趣等有着深刻的联系,它是各族人民劳动与生活的反映,是各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

      不同的是:民族舞起源于我国,是勤劳的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光辉灿烂的无价之宝。它是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表达情感,抒发欢*收的情绪,祭祀祖先等,创造出的丰富多彩的具有浓厚民族风格和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舞蹈。现在经典的民族舞蹈是由历代的专业舞蹈家在分散的民间舞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整理、创造使之典范化,并且经过长期的历史考验而流传至今的舞蹈形式。而体育舞蹈是起源于外国各族人民的舞蹈,后又传入我国的,流行于全世界。外国的民间舞随着时代的发展,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创造加工,逐渐形成了现代各种形式的“交谊舞”,后来“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对当时欧美流行的`舞姿、舞步、方向等进行规范、整理和美化加工,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并把规范后的舞蹈命名为“国际标准交谊舞”,并公布于世,为世界各国所遵循。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汉代,歌舞自娱,是普遍的风气。比如在宴筵中行酒令时的自娱兼交谊性舞蹈,招邀、摇手呼唤、送酒等。宋以后,*古代汉民族的这种“体育舞蹈”进入了戏曲、宗教和武术的发展轨道。我国少数民族也有“交谊舞”,如宋朝瑶族的“踏摇舞”、清朝布依族的“同耍”、布朗族的“圆圈舞”等等。因此,民族舞与体育舞蹈是有一定的相融性和共通性的。

      2 、从作用来看

      民族舞和体育舞蹈都能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塑造美的形体,陶冶美的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扩大人际交往,建立友谊;对人们心智的健康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两者都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了我国的文艺事业的发展。两者相比,民族舞更能弘扬和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

      3、 从音乐来看

      音乐是民族舞和体育舞蹈中的重要因素。音乐是以优美的声音来创造听觉形象,舞蹈是以优美的动作来创造视觉形象,两者的结合构成时空中流动的舞蹈艺术,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编织着民族舞和体育舞蹈美妙的艺术之花。舞蹈的动作、姿态、造型都要和乐曲的节奏、速度、旋律、风格和谐一致,并与舞者自身的感情相融合时,才能烘托出民族舞和体育舞蹈美的魅力来。两者都有体现各民族特色的多种音乐。不同的是民族舞的音乐具有更显著的民族特点,更贴*于劳动人民的本色,而体育舞蹈的音乐经过了一定的更新和发展,更具有时代气息。民族舞每一个舞蹈作品都要创作音乐来与之相配,而体育舞蹈在比赛时音乐是一定的,在晚会表演时,音乐才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创编。

      4、 从特点来看

      民族舞与体育舞蹈都具有民族特色,舞种丰富多彩,风格各异,形式多样。体育舞蹈有高贵典雅的华尔兹、旋转飘逸的维也纳华尔兹、刚健顿挫的探戈、浪漫柔媚的伦巴、活泼俏皮的恰恰、热情奔放的桑巴等,民族舞有苗族的板凳舞、朝*的鼓舞、布依族的竹鼓舞、傣族的孔雀舞、黎族的竹杆舞等。当然,二者也有不同的特点。比如:从形式上看,体育舞蹈是双人舞,民族舞有群舞、三人舞、双人舞、独舞等各种形式,还有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等多种类型;从舞种上看,体育舞蹈包括摩登舞和拉丁舞,共十种舞,而民族舞的舞种很丰富,我国有56个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只是有些民族的舞蹈保存得很好,经过整理,成为了经典舞蹈,有的民族舞蹈没有流传开来。体育舞蹈与民族舞比较,较明显的个性特征是:竞技性突出,技术严格规范,配合要求非常默契。

      5 、从发展来看

      体育舞蹈和民族舞在新时期都出现了众多变化,这也是二者发展中的进步与创新。*年来,体育舞蹈和民族舞都有与现代文化、各国文化、不同舞种相结合的现象,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同的是最*民族舞蹈家又提出要多学*民族舞原始起源时的劳动人民的动作,再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本色,舞蹈动作更贴*原始生活,使之更具有民族特色。而体育舞蹈的动作经过发展演变已经没有各民族原始劳动的动作形象了,它发展得更快,普及得更广,更具有时代气息。另外,在音乐方面,现在体育舞蹈音乐改变了最初运用单一的宫廷乐曲缺乏时代气息及各地较原始风格与特点的缺陷,变化成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或西洋音乐与民族音乐综合运用并完美结合的趋势,目前体育舞蹈音乐中强调主旋律的贯穿和特色节奏变化出现,已成为舞曲选编上的主要潮流。而民族舞的创编者也突破约束,大胆地把现代流行音乐运用到民间舞蹈中来,从而使舞蹈流露出现代的气息。

      总之,中华民族艺术博大精深,民族舞蹈异彩纷呈,风格多样的民族舞可以给体育舞蹈的编排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给体育舞蹈带来更多的新信息和新思路。而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兴的体育舞蹈可以给民族舞注入新的活力,使它将民族艺术神韵与现代审美意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展现出一种新的艺术模式。我们应科学地处理好体育舞蹈和民族舞之间的关系,在保持自己原有风格的基础上适当地吸收彼此的精华,使二者能够不断地创新、健康发展。

    [阅读全文]...

2022-01-03 12:19:55
形容民族舞的句子 - 句子
形容民族舞的句子 - 语录
形容民族舞的句子 - 说说
形容民族舞的句子 - 名言
形容民族舞的句子 - 诗词
形容民族舞的句子 - 祝福
形容民族舞的句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