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关于把句子改成反问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把句子改成反问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把句子改成反问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把句子改成反问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8) 语录(4) 说说(4) 名言(25k+) 诗词(16) 祝福(140k+) 心语(31k+)

  • 关于改写反问句

  • 关于改写反问句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改写反问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反问句改陈述句练*题加答案

      1.难道这件事我会不知道?

      这件事我知道。

      2.难道我有这么笨吗?

      我没有这么笨。

      3.你不觉得这样做不对吗?

      你应该觉得这样做不对。

      4.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你不能这样做。

      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你们不能破坏环境。

      7.难道你不能自己回家吗?

      你能自己回家的。

      8.这难道不是你的?

      这是你的。

      9.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

      10.朝这个方向走,不是越走越远吗?

      朝这个方向走,越走越远。

      【注】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

      1、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2、将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二、陈述句改反问句方法

      1、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的榜样。

      1、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

      2、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

      3、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改后: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1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

      2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

      3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方法

      一、方法: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可以分成四个步骤,按着步骤去做,那肯定不

      会出错。下面就试试吧。

      (太阳)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先完成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这样一改,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哪能射(不)到呢?”这时的句子根本就不通顺,但还没有完成,我不去管它。接着做第二步:这句句子里的疑问词是“哪能……呢”,我把它们都用删除记号删去,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射(不)到?”

      第三步得加句号。到这一步,句子已经基本通顺了。

      第四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中起到的是一个强调的作用,那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最好也要加入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这样,句子就可以变成“这么远,箭肯定射不到。”

      经过这样的四步,反问句就成了陈述句。掌握了这个方法,改句子就不难了。

      三、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在小学阶段来说,也就是把句子换成另外一种说法,但是句子意思保持不变。

      小窍门:

    [阅读全文]...

2022-03-04 01:18:07
  •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 语文
  •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反问句改陈述句其实很好理解,反问句其实是一种加强的语气,有种不可思议的意味在里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你怎么能这样做?——你不能这样做。

      2、难道这件事我会不知道?——这件事我知道。

      3、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你可以不用蜡烛。

      4、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这是天下奇观。

      5、我们的做法能不对吗?——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

      6、这件事怎能不让人高兴呢?——这件事让人高兴。

      7、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雷锋精神不会过时。

      8、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春天一到,冰就化开了。

      9、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这么远,箭不能射得到。

      10、这道题有你说的那么难吗?——这道题没有你说的那么难。

      11、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吗?——打仗不是为了多**。

      12、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天上的星星不能数得清。

      13、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说出的话不可以不算数。

      14、我怎么能忘记老师的关爱呢?——我不能忘记老师的关爱。

      15、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我们不能忘记妈妈的爱。

      16、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17、天空塌下一大块,怎么不可怕呢?——天空塌下一大块,可怕。

      18、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19、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20、彼得读着这份账单,怎么能不羞愧呢?——彼得读着这份账单,羞愧了。

      21、把羊圈修好,不就不会再丢羊了吗?——把羊圈修好,就不会再丢羊了。

      22、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他不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

      23、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24、它一听到弦响,心里怎么能不害怕呢?——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

      25、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26、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27、恐龙的灭绝,难道不是一个谜吗?——恐龙的灭绝,是一个谜。

      28、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海边上还泛着白色的浪花。

      29、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不能容忍。

      30、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得了你的忙。

      3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大家都能办到的事,我也能办到。

      32、翠鸟背上的羽毛不正像浅绿色的外衣吗?——翠鸟背上的羽毛正像浅绿色的外衣。

      33、楚国在南边,你怎么能往北走呀?——楚国在南边,你不能往北走呀。

      34、不好好学*,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不好好学*,不能取得好成绩。

      3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怎会有知识?——不耕耘没有收获,不学*不会有知识。

      36、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也能办到。

      37、生活富裕了,难道我们就能铺张浪费了吗?——生活富裕了,我们不能铺张浪费。

      3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39、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会忘记?——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40、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怎能不严惩?——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41、通过自己来干活攒够2000元能不困难吗?——通过自己来干活攒够2000元是困难的。

      4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毒刑拷打算不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43、我这次语文考试得一百分,我的语文能不好百吗?——我这次语文考试得一分,我的语文很好。

      44、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那奔驰的列车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45、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是荆棘丛生的荒坡。

      46、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

      47、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48、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

      49、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是因为水土不同。

    [阅读全文]...

2022-02-25 12:05:09
  • 反问句改陈述句大全

  • 优美
  • 反问句改陈述句大全

      陈述句是指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的句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反问句改陈述句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不好好学*,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8、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1、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吗?

      1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13、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1、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2、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4、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5、*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军阀?

      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7、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8、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9、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10、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11、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

      12、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13、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14、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15、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16、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17、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18、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19、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人民的友谊?

      20、肺结核病人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21、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22、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23、学*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24、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25、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改为陈述句)

      26、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1、那大臣想:“难道我不称职吗?难道我是愚蠢吗?”

      2、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不学*怎么会有知识?

      3、他哪里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呢?

      4、你的家不是在6单元212号房间吗?

      5、凡卡天天挨打挨饿,他怎能不想念乡下的爷爷?

      6、小姑娘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7、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

      8、难道蜜蜂不是有益的昆虫吗?

      9、孔繁森的先进事迹,怎能不使我们感动得流泪呢?

      10、这样的精品,难道不是从山上那根很不显眼、很普通的荆条上采下来的吗?

    [阅读全文]...

2022-07-30 19:28:15
  •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练*

  • 语文
  •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练*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相转换时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见的考点,也是考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个知识点的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问句改陈述句的练*,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难道这件事我会不知道?——这件事我知道。

      2、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你可以不用蜡烛。

      3、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这是天下奇观。

      4、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这么远,箭不能射得到。

      5、这道题有你说的那么难吗?——这道题没有你说的那么难。

      6、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7、我怎么能忘记老师的关爱呢?——我不能忘记老师的关爱。

      8、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9、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我们不能忘记妈妈的爱。

      10、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11、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天上的星星不能数得清。

      12、天空塌下一大块,怎么不可怕呢?——天空塌下一大块,可怕。

      13、它一听到弦响,心里怎么能不害怕呢?——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

      14、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说出的话不可以不算数。

      15、生活富裕了,难道我们就能铺张浪费了吗?——生活富裕了,我们不能铺张浪费。

      16、你怎么能这样做?——你不能这样做。

      17、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吗?——打仗不是为了多**。

      18、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19、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20、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雷锋精神不会过时。

      21、恐龙的灭绝,难道不是一个谜吗?——恐龙的灭绝,是一个谜。

      22、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海边上还泛着白色的浪花。

      23、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不能容忍。

      2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得了你的忙。

      25、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26、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大家都能办到的事,我也能办到。

      27、翠鸟背上的羽毛不正像浅绿色的外衣吗?——翠鸟背上的羽毛正像浅绿色的外衣。

      28、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春天一到,冰就化开了。

      29、楚国在南边,你怎么能往北走呀?——楚国在南边,你不能往北走呀。

      30、不好好学*,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不好好学*,不能取得好成绩。

      31、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怎会有知识?——不耕耘没有收获,不学*不会有知识。

      32、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也能办到。

      33、彼得读着这份账单,怎么能不羞愧呢?——彼得读着这份账单,羞愧了。

      34、把羊圈修好,不就不会再丢羊了吗?——把羊圈修好,就不会再丢羊了。

      35、这件事怎能不让人高兴呢?——这件事让人高兴。

      3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37、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会忘记?——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38、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怎能不严惩?——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39、我们的做法能不对吗?——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

      40、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他不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

      41、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毒刑拷打算不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42、我这次语文考试得一百分,我的语文能不好百吗?——我这次语文考试得一分,我的语文很好。

      43、通过自己来干活攒够2000元能不困难吗?——通过自己来干活攒够2000元是困难的。

      44、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那奔驰的列车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45、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

      46、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是荆棘丛生的荒坡。

      47、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

      48、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49、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是因为水土不同。

    [阅读全文]...

2022-07-19 05:20:36
  • 关于反问句

  • 关于反问句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句子吧,从语气上分,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句子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反问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般认为,反问是修辞方法,属于修辞。自从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将反问与设问同时纳入修辞范畴以来,反问属于修辞成了经典性的结论。但是另一方面,语法领域中对反问句的研究也从未中断过。王力先生的《*现代语法》讲到“反诘语气”,张志公先生的《语法学*》讲到“无疑而问”,说的都是反问句。尤其是丁声树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把疑问语气的句子分成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反复问、反问五类,这个分法影响很大,现在已被中学语文教材和不少大中专汉语教材采用。影响所及,致使有些修辞学教材只讲设问,不讲反问;人们似乎觉得,反问又应属语法了。其实,反问句同修辞有关,也同语法有关,但是它既不属于修辞,也不属于语法,它属于语义。语义是语言的意义,它主要研究符号跟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句子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符号,它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类型的句子各有不同的特点。反问句是一种形式与意义相反的疑问句:肯定的形式表达否定的意义,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义。反问句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在语言研究系统中的地位:反问句是语义的类。但是由于传统语义学以研究词义为中心,抛弃了对句义的研究,所以语法学为增强自身的实用性,在对句子作语法结构的深入研究的'同时,也将句义的研究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范畴。例如对句子语气的研究,对句子用途(即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的研究,实际上都是对句子意义的研究。

      从语义上看问句,反问句只是问句的一种。与之相对的是“正问”和“测问”。张静先生在《汉语语法问题》(1987)一书中把疑问句从语义上分为三类:正问、反问、半问。正问是“有疑而问”,从正面提出问题;反问是“无疑而问”,从反面提出问题;半问在“信疑之间”,半问半答。半问,我们称作“测问”。因为它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推测。以下例句①是反问,②是正问,③是测问:

      ①这不是呆气的表现吗?(《呆气》

      ②这张传单是谁写的?(《挺进报》)

      ③你是董昆同志吧?(《猎户》)

      由于人们对反问句的学科地位认识不清,所以把它看作一种特殊的语法类型,并努力寻找反问句语法形式上的标志,结果未能如愿。例如“难道”曾被看作反问句形式上的标志,但是终被语言现实所否定:

      ①·难·道又出了*这样的坏人?(《为了*的嘱托……》)

      ②(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灯》)

      这两例都有“难道”一词,但它们都不是反问句,而是表达一种推测,是测问句。可见,反问句没有独自的语法形式。原来,反问句以疑问句的语法结构作为自己的结构。它们可以是特指问式的,也可以是是非问式的,也可以是选择问式的。这一点,丁声树、*熙等先生在其专著中都作过明确的阐述。

      反问句同设问句也有纠葛。语言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反问句有“答话”出现。这种现象令人迷惑不解。有人认为这是作了回答的反问句,有人认为是反问、设问的结合用法等。我们认为,反问句属于语义问题,设问句属于语用问题,它们分属两个*面。反问与正问、测问相对,设问与提问相对。如果说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是疑问句的语法类,反问、正问、测问是疑问句的语义类的话,那么,提问、设问则是它们的语用(或曰修辞)类了。这三个*面的类别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

      反问句在语用中是作为交际手段出现的:它要么构成提问,要么构成设问;此外别无选择。如:

      ①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药》)

      ②(不错,这也很正大。)但是要问……你们无损于国体,难道他们华捕反而有损于国体么?(《华队公会的供状》)

      ③他愤懑地想:这到底为了什么?*不是摔死了吗?难道又出了*这样的坏人?(《为了*的嘱托……》)

      这三例都是提问。①中的是“康大叔”向“华老拴”发问:“怕什么?怎的不拿!”用的是反问句。②中的是作者向“华队公会”发问:“……难道他们华捕反而有损于国体么?”用的也是反问句。③例更典型,三个问句都是说话人自己(主“我”)对自己(客“我”)的提问。说:“这到底为了什么?”用的是正问句;说:“难道又出了*这样的坏人?”用的是测问句;说:“*不是摔死了吗?”用的是反问句。再如:

      ①虽然这些都是事实,但谁个曾怀疑人类需要太阳呢?谁个曾因为太阳本身有黑点就否认它的灿烂光辉呢?没有。(《太阳的光辉》)

      ②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内蒙访古》)

      这两例都是由反问句构成的设问句。是问话,是答话。作为问话,①是肯定形式的反问句,②是否定形式的反问句;作为答话,①是否定的,②是肯定的。

      当然,设问句可由反问句构成,也可由正问句和测问句构成。如:

      ①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②你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最后一次讲演》)

      这两例也都是设问句。①为正问构成的设问,②为测问构成的设问。可见,反问构成设问,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总之,反问句不是语法和语用的直接研究对象,它属于语义的范畴;反问句没有特殊的语法形式,它的结构要么是特指式的,要么是是非式的,要么是选择式的;在语用中,反问句不能直接用来交际,它充当提问或设问的手段。

    [阅读全文]...

2022-04-30 03:13:00
  • 反问句的例子

  • 语文
  • 反问句的例子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问句的例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你觉得有问题吗?

      2、我们难道被困难吓倒吗?

      3、有这样的可能吗?

      4、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5、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6、有这样的可能吗?

      7、难道你觉得自己对吗?

      8、这样有问题吗?

      9、人难道可以长生不老吗?

      10、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11、人难道可以长生不老吗?

      12、地球难道不是圆的吗?

      13、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4、难道他觉得自己没有错吗?

      15、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16、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17、你真的觉得是这样吗?

      18、难道你认为没有这样一回事?

      19、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20、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2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22、地球难道不是圆的吗?

      23、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24、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25、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

      26、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27、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

      28、难道你认为有人比爱因斯坦更伟大吗?

      29、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

      30、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31、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

      32、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33、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怎会有知识?

      34、我们劝阻同学吵架难道不是对的吗?

      35、失败了还得干,难道能知难而退吗?

      3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7、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38、我们难道能抄袭别人的作业吗?

      39、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40、看到你有苦难,我难道不必须帮助吗?

      41、听了他的感人事迹怎么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42、青龙桥附*坡度特别大,火车难道爬得上这样的陡坡吗?

      43、看着游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难道不特别喜欢吗?

      44、我怎么不为我们是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呢?

      45、我们是小学生,难道不要好好学*吗?

      46、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47、黄山的云海怎么不令人流连忘返呢?

      48、四周围黑洞洞的.,难道不容易碰壁吗?

      49、对这种坏人环视,我们难道能不闻不问吗?

    [阅读全文]...

2022-03-23 18:19:43
  • 50个反问句-作文素材反问句句50个较短

  • 1、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

     

    2、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都可以解决了.

     

    3、我怎能会忘记我俩的友谊呢?

     

    4、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5、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记呢?

     

    6、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育之恩,我们终身怎能忘? 

     

    7、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8、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9、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 

     

    10、看到那数不尽的饿青松白桦,谁都会向四面八方望一望。 

     

    11、你不能这样蛮横无理.

     

    12、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13、千难万险难道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吗? 

     

    14、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15、六小开展的师生才艺表演活动难道不好看吗? 

     

    16、难道大象不比蚂蚁大吗?

     

    17、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

     

    18、难道谁能否认这部电影没有教育意义吗? 

     

    19、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难道不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吗? 

     

    20、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阅读全文]...

2022-06-07 04:31:29
  • 疑问句和反问句的区别

  • 写作
  • 疑问句和反问句的区别

      疑问句和反问句看似是很相*的,但事实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疑问句和反问句之间的区别,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疑问句和反问句的区别

      疑问句只是提出一个问题,需要别人给予回答;而反问句中的疑问不需要别人回答,答案就在反问句中,使用反问句的目的只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

      两种句式都有疑问的意味,但是疑问句是有疑而问,需要别人做出回答;而反问句的答案就在句子当中,不需要别热人回答.使用反问句可使表达效果更强烈.

      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方法,而疑问句是一种句式。反问句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例如:你怎么能这样呢?(意思是你不能这样),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而疑问句就是在向对方发问,不知道答案,需要对方来回答。例如:你今天几点起床的?-七点。

      反问的作用: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1)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有呢?(丰子恺《山中避雨》)

      肯定句式经过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

      (2)我心里在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黄蒙田《竹林深处人家》)

      否定句式经过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3)声音是不太好听,有点沙哑,有点毛毛刺刺的。可是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理难受极了。(黄蓓佳《心声》)

      用集中反问或连续反问,表达激动的感情,以增强文章感染力。

      (4)历史上没有一个反对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疑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有时可以起过渡的作用。

      疑问句的类型

      疑问句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特指问句、选择问句、是非问句、正反问句。疑问句常见的疑问词有啊、吗、吧、呢等,但是有些疑问句是不使用疑问词的,比如选择问句,你喜欢吃苹果还是橘子?

      特指问句中,不可出现语气词“吧、吗”,它有特定的所指范围和问题,需要给出一个答案来。比如小明昨天去哪了?你订了几点钟的机票?这个杯子是谁的?姑妈什么时候来?这些例子中的哪、几点钟、谁、什么时候都是未知部分,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和说明。

      是非问句就是含有一个疑问语气的句子,能够做出肯定或否定答复,常用的语气助词有啊、吗、吧等。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好看吗?你不会喝酒吧?

      正反问句是给出肯定和否定提问方式,让对方从中选择一个,可以使用疑问词啊、呢,但一般不用吧、吗等词提问。比如,我们一起去逛花灯好不好?这就要求听话者做出选择,或回复“好”或回复“不好”。类似的还有数学卷子难不难?你喜欢刷抖音对不对?

      常见的疑问句

      1、谁去买票?

      2、他什么时候去上海?

      3、你知道不知道这件事?

      4、他是不是知道这件事?

      5、你认为明天是赢还是输?

      6、他打算去上海还是去北京?

      7、今天是中秋节吗?

      8、他昨天下午离开了?

      反问句的定义和作用

      (1)定义:

      反问句,也不同于一般的疑问句,它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示肯定或否定。

      (2)特点:

      反问句,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3)种类:

      反问句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用否定的形式,来表示肯定的内容。

      这种反问句的语气,比一般肯定句还要强。

      第二种:是用肯定的形式,来表示否定的内容。

      这种反问句的语气,比一般否定句还要强。

      (4)作用:

      反问句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语气,发人深醒。

      (5)用途:

      它常用于一般文章,特别是在议论文中。

      (6)变换:

      在写作中,有时,为了加强语气,把一般陈述句变成反问句。

      变化时,如原句是肯定的,则加否定词,变成疑问形式;如果原句是否定的,则去掉否定词,变成疑问形式。

      有的反问句,还要加“难道”、“岂”等字样。

      有时,反问句还和设问句连用,用反问句去充当设问句的答句,这样,能同时发挥这两种句式的作用,收到更好的效果。

      (7)注意:

    [阅读全文]...

2022-01-14 18:12:39
  • 比喻句和反问句大全

  • 经典
  • 1、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2、难道有比锻炼身体,争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吗?

    3、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4、看着游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难道不特别喜欢吗?

    5、春天的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6、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

    7、难道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火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了吗?

    8、星星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闪烁

    9、清澈的小溪里,一群小蝌蚪在玩构图游戏

    10、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准会长蛔虫

    11、枝头上,小鸟快乐地歌唱,那清脆悦耳的歌声,传达着春的信息蝴蝶在五彩缤纷的花朵间翩翩起舞,那美妙的舞姿,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蜜蜂也被芬芳的花朵吸引,久久不愿离去

    12、晓彬难道不是我的好朋友吗?

    13、失败了还得干,难道能知难而退吗?

    14、作为一个小学生应该遵守纪律

    15、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16、为了使西安四个现代化,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吗?

    17、看到你有苦难,我难道不必须帮助吗?

    18、哈,风筝的后脑勺上还拖了一条长长的辫子,真好玩!

    19、一片片落叶像(飞舞的蝴蝶

    20、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21、四周围黑洞洞的,难道不容易碰壁吗?

    22、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23、一边……一边

    24、时间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是先出现的,或者把先出现的事物说成后出现的这样表面上看不合理,但通过夸张渲染,使内容得到强调例如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房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25、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26、清澈的小溪里,一群小蝌蚪在玩构图游戏,一会儿像串着的黑珍珠,一会像浸在水中的水墨画

    27、长长的胡子像(一团杂草

    28、有志者事竟成,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9、例雪孩子变成了水汽

    30、缩小夸张缩小夸张与扩大夸张相反,这类夸张是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处说,使之更低更弱更慢更少,达到数倍缩小作用如"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就是缩小夸张的使用又如*在《长征》中写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五岭山乌蒙山分别视为细浪泥丸,藐视它的小,突出红军的高大光辉形象许多影视文学作品大量地使用缩小夸张,甚至把人缩小成比蚂蚁还小的人,从而展开神奇的故事

    31、任弼时同志不同意搬进新房子,他说,不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

    32、我们不能因为学*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33、登泰山看日出难道不是我很久以来最大的心愿吗?

    34、巍巍高山难道不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吗?

    35、is it really so difficult math?

    36、在 ……在 ……在 ……在

    37、听了他的感人事迹怎么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38、我们难道能抄袭别人的作业吗?

    39、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强调要保护环境

    40、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

    41、黄山的云海怎么不令人流连忘返呢?

    42、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43、这样有问题吗?

    44、纷纷扬扬的雪花像(轻盈的羽毛

    45、如果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难道会这样湿吗?

    46、不努力学*,不会有好成绩

    47、院墙旁边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

    48、春天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49、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50、我们劝阻同学吵架难道不是对的吗?

    51、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里怎么不会长蛔虫呢?

    [阅读全文]...

2022-05-25 07:50:42
  • 木兰诗中的反问句

  • 木兰诗中的反问句

      导语: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木兰诗中的反问句、鉴赏思考题,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木兰诗中的反问句

      反问句: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鉴赏提示】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诗篇在木兰代父出征故事情节的发展当中,塑造出木兰这个巾帼英雄形象。

      【鉴赏思考题】

      ① 诗篇怎样开始故事,写出木兰决定代父出征?怎样描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这样描写各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提示:诗篇开始,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点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分。“不闻机抒声,惟闻女叹息”,忽然停机不织,连声叹息,自然地引起爷娘的发问,引出木兰的回答。“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决定代父出征。这段诗句,描写出机声唧唧,停机叹息,一问一答,极富生活实感;表现出木兰深明大义,再三考虑,毅然决定,代父出征。

      ② 诗篇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木兰行军的情景?这样描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意义?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前后四句之间,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表现出木兰行军途中的情景。“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间隔反复,层嬗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和行军的神速:“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间隔反复,紧相呼应,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内心世界。这八句诗,形象地描写出木兰行军途中的豪迈气概,细腻地透露出她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又是对整个行军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

      ③ 诗篇怎样描写战况?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战况?

      诗篇既以“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形象地概括出艰苦的战场生活,表现出木兰的豪壮气概;更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高度概括、形象具体地写出战况。这一对偶句,互相对照补充,写出了战争时间的持久和战斗情况的激烈,表现出木兰身经激烈百战,英武骁勇善战,胜利凯旋而归,树立起了她长期奋战、英勇善战、保卫家乡的英雄形象。

      ④ 诗篇怎样逐次描写木兰凯旋归来的情景?各有什么样的表现意义?

      诗篇先描写木兰凯旋归来,朝见天子的情景。这段描写,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夸张描写天子厚赏木兰,并将满足她的愿望,有力衬托“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了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诗篇接着描写木兰凯旋、回到家中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手法,描写出一家老少因木兰归来,而产生的各具年龄、身分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的胜利归来,给全家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诗篇最后描写木兰理妆和见伙伴的情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尚,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描写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动作,表现出她久征归来,恢复女装,欣喜兴奋的感情。“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的惊诧和对木兰的赞叹,衬托出了木兰从军当中的细心和机警。木兰“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自我比喻,更闪耀着幽默和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和自豪的感情。

      ⑤、分析这首诗详略得当的叙述。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

      提示: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之所以这样详略得当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胜利,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的英雄形象。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有详有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

      写作特色

      《文心雕龙·熔裁篇》说:“句有所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学作品的语句要繁简得当;既不可贪多务深,也不能一味求简。细读》木兰诗》,便可悟出这个道理。

      《木兰诗》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它有时“惜墨如金”,写得极简;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只有六句三十个字,便概括了木兰 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显得极为简练!其中写朔风凛冽,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它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的描写,渲染出木兰思家的复杂心情和严守岗位的战士气质。尽管边地生活是艰苦的,周围寂静得只听见忽断忽续的刁斗声,木兰和伙伴们却仍然穿着甲胃,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此情此景,写得有声(北风声、刁斗声)有色(月色、雪色和铁的反光),多么耐人寻味!真可谓字字千金,一字减不得。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二十个字,仅复述了上文“市鞍马”三字的内容,骤看觉得何等呆板和累赘!但仔细品味,又觉得它十分灵活和简洁。因为这样一渲染,木兰及其一家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气氛便完全烘托出来。……这种东、西、南、北循序铺排的手法,在民歌中固居常见,但是《木兰诗》中用得尤多且话。

      如“旦辞爷娘去”以下八句,“爷娘闻女来”以下六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或依时间(旦、暮),或依辈份(父母、姊、弟),或依性别(雄、雌),都采用循序铺排的方式。

      正是在这种很容易流于程式化的铺叙中,《木兰诗》却写得风趣横生,兴味淋漓,使情事如见,景物若画。从这方面说,它又像是“泼墨如水”了。

      全诗着力写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而很少写她在战斗中的英雄业绩。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幅少女思亲图,真是呼之欲出。

      木兰以一女身,在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中,能乔扮男装而不被察觉,已显得异常聪明和机警;在万里关山的殊死争夺中,又能屡建战功而凯旋归来,更显出无比英勇和豪健。在这里,儿女情与英雄气不是相得益彰了么?

      由此可见,”惜墨似金“与”泼墨如水“的水法是相辅相成的。这一艺术辩证法启示我们:写文章时该简则简,该繁则繁,一切应依内容的需要来决定。

      写作特点

      这首诗叙事有详有略,详而不繁,疏而不漏,恰到好处。句式活泼自由,有令人亲切的问答式,也有工整的对偶句;有词相钩连的连锁式(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也有加强语势的排比句,还有新奇幽默的比喻句,这些句式方面的特点,不仅加深了读者的感受,也使语句紧凑,音调轻快,声音悦耳,便于记忆。《木兰诗》堪称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佳作。它生动地描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沙场、奏凯回乡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机智、刚毅、淳朴、勇敢、爱亲人也爱国家的女英雄形象,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阅读全文]...

2022-01-12 23:48:02
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 句子
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 语录
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 说说
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 名言
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 诗词
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 祝福
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