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闺怨的诗句古诗

关于带闺怨的诗句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闺怨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闺怨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闺怨的诗句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63) 语录(40) 说说(149) 名言(2) 诗词(7k+) 祝福(46) 心语(2)

  • 深闺怨妇的诗句86句

  • 经典
  •   从诗经到唐诗的时代,跨越一千多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本来是陈后主和隋炀帝给起的名字,不过那两首写得太差也自然在历史中被遗失,而到了张若虚手上,才一下超凡拔绝,成为顶峰。既然是一首前所未见的诗,我们也势必要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角度来进行解读。

      先让我们来复*一下它长什么样子: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诗乍一看非常普通,然而这种看似的普通,才是它另一个超凡的原因。任何优秀的作品看上去都是普通、不显露的,直到你对它细细研究,心神契合,才能发现其中惊为天人之处。由于张若虚是初唐的作者,他的这首诗也给后来的诗圣、诗仙有了启发,可以说后面的诗人作品最多与这篇等高,而再也没有超越之者,所以它才被后世公认为“孤篇横扫全唐之作”。我们的解释在如下五个维度:

      一、将极其复杂的变换隐藏在简单的叙述下,此乃第一高

      任何一首诗,首先要考察的是它的音节、音律和对帐。这首诗共分九组,每一组各用一韵,每一组必然转韵,有它整齐的一面;然后九个韵脚*仄之变化,错声穿插,极其复杂。至于它内部是如何错杂变换又高度统一、每一句每一句当做何解析、到底其中有什么样的美感高度,这种大家自己到网上都能搜到的本公众号就不再重复了。

      那么我们要问一个问题,经典的作品为什么都具有整齐而普通的外表下高度的复杂性?因为,这是一种世界呈现的基本属性,越高级的事物,就越将反应这样的属性。长期浸泡在资本社会里被地铁广告迷魂了双眼的人类可能不易察觉这样的普遍规律,然而我们也可以应机说法用LV来打比方大家就能马上明白。LV或iPhone,无论从设计风格还是所代表的理念上,都是极其简洁的,然而其内部构造却是盘根错节,无比复杂,各种细节极其考究才能最终能成就其表面的简洁与普通。

      那么这首诗也一样,字还是那些字,个个都认得,小学文化就可以读懂,然而这样的*凡背后隐藏的是极深的词语用法和穿透一辈子才能感同身受的意境。如同一首音乐,巴赫的作品为什么被称作是古典音乐的圣经道理也就在于此。巴赫的代表作是十二*均韵律集,如同本来在自然界中高度乱跳的音符,在他的手上就被*得让其乱跳中具有规律性和美感。

      大智都是若愚的,你用一种看似简单的表达方式,一旦考究其细部却发现有万千洞天,那就算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作品。这首诗里面的押韵、叠词、事物所具有的高度复杂性,就算是奠定了经典的高度。由于这种随手在网上都能查到的解释本公众号没有必要多说,所以也有可能造成读者觉得我们的解释有一些空泛。读者要问,到底复杂在哪里了?我建议大家在网上搜索一个叫“都市隐侠”的网友的解释,他已经把该诗的复杂程度解析得再清楚不过了。这里我只是随便提及一点,大家就马上会对这首诗刮目相看了:

      比如说,这首诗看起来会让人误以为是在谈“夜”,前面的“春江花月”不过是“夜”的形容词,所谓“春江花月”的“夜”。然而实际上,它谈的是“春、江、花、月、夜”这五个独立的事物,谁都不和谁有任何的重叠,然而又在因缘际会的主持下,这五个元素如同一个完整的五线谱系统,共同来完成了这一曲春的江的花的月的夜的交响乐。五个独立元素缘来则聚,缘去则散,该聚就聚,曲终则散,反应的就是这个世界本身就具备的一种自然聚散的格局。这五个独立事物在缘份的相应下,仿佛是突然就来了,然后相互交织、错杂变换,其复杂格局不亚于物理中的伽利略变换(GalileanTransformation),以及它的升级版洛伦玆变换(LorentzTransformation),演奏完毕这一出,然后又曲终而散,该干嘛干嘛去。

    [阅读全文]...

2022-04-22 06:24:06
  • 闺怨的诗句集锦

  • 闺怨的诗句集锦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诗

      明镜圆花发。

      空房故怨多。

      几年留织女。

      还应听渡河。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宫怨

      (唐)司马札

      柳色参差掩画楼, 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 空逐春泉出御沟。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宫词

      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忆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相 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阅读全文]...

2022-01-23 22:54:52
  • 描写关于闺怨的古诗词句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寄东*李司空师道》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春怨》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白居易《后宫词》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曹植《明月上高楼》

    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鱼玄机《闺怨》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别后不知君远*。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阅读全文]...

2022-02-13 15:09:28
  • 王昌龄的闺怨诗词

  • 王昌龄的闺怨诗词

      诗人王昌龄除边塞诗外,诗人还创作了一些脍炙人口的闺怨诗,呈现出绮丽哀婉、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

      盛唐是诗歌艺术高度繁荣的时代,也是个诸教杂糅、开明兼容的时代。儒释道三家思想高度发展、交融互补,对广大士人的政治理想、生活态度乃至个人心性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王昌龄是盛唐诗歌的代表作家,其思想以儒为主,释道兼修,其早年多受儒家思想影响,屡遭贬黜之后,又受到释、道两家的浸染。但纵观诗人一生,儒家思想则是其思想的主体。诗人素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其诗独具风采,不仅称雄当时,而且还享誉后世。王世贞曰:“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唐……七言绝,如太白、龙标,皆千秋绝技。”②可见诗人之七言绝句与李白并称翘楚。其诗歌比较集中的两类主题分别是描写边塞征戍生活及表现女性的命运和心灵。闺怨诗在王昌龄所有诗作里所占比例较小,但这几首闺怨诗都是以诗人最为擅长的七绝入手,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

      一

      闺怨是*爱情诗歌中较古老主题,也是常见的题材。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伯兮》、《卷耳》等篇,多以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在特定时代环境、社会条件和生活境遇下女性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在唐代这个诗歌全盛的国度,亦有不少诗人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大量闺怨诗,反映当时普遍深刻的社会内容,思妇曲折丰富的心理。如李端《闺情》: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喜鹊声。诗人以朴实的语言,把一个闺中少妇急盼丈夫归来的情景,描写得细腻动人。长夜漫漫,独对孤灯,离愁怨恨令人思绪万千、肝肠寸断,孤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折磨着她。此诗充满了对命运无望的哀叹,在唐代闺怨诗里,绝大部分都渗透着这种凄凉寂寥之感。

      二

      而王昌龄以闺怨为主题的诗歌中,这种情绪则少有表露。如名篇《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位闺阁少妇,初为人妻,尚不知忧愁。她于春日涂脂抹粉,走上翠楼。翠楼即青楼,指“美人所居之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以青色,故称为青楼”③可见她是贵族女子,未经历过磨难,尚难体会夫妻离别之苦,闲来无事,独上翠楼去领略春日景致。第三句“忽见”二字陡然一转,全诗的情调也随之改变。微风徐徐,杨柳依依,春色恼人,眼前之景触动了少妇心弦,心爱之人远隔千山万水,撩人春色无人共赏。此刻,少妇先前愉快的心情荡然无存,悔恨之情涌上心头,后悔叫夫婿去“觅封侯”,反而不能相知相守。首句虽说“不知愁”,但对远在戍边的夫婿,久别不见的愁思却一直根植在少妇心中,只不过在少女心性之下未表现出来。而春日“陌头杨柳色”是少妇情感迸发的导火索,成为她感情陡转直下的契机,使少妇在情感与理智中纠结。再如《青楼怨》: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长夜漫漫,这位贵族少妇因思念夫婿而肠断关山。何以解忧?只有高奏古筝来排遣幽怨苦闷。而筝声似乎能化解忧思,使这种怨愁略微淡缓。这两首虽是闺怨诗,但读来却不会让人觉得沉闷压抑,诗歌体现出“哀而不怨”、“怨而不怒”的艺术特色,而这正是儒家诗歌的创作原则,也是评诗的圭臬。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以儒家认为诗教可以使人温柔敦厚。王昌龄尊奉儒家诗教思想,使其诗歌创作呈现出“哀而不怨”、“怨而不怒”的思想倾向。

      诗人有着建功立业的胸怀大志,素以边塞诗著称于世,曾高歌:“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变行路难》)还写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其四)吐露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成为盛唐诗歌中雄浑壮美的名篇。然而这与诗人闺怨诗中所表露的思想是否相矛盾呢?其实不然,这些诗歌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对诗人的深刻影响。盛唐气象积极向上,豪迈恢宏,尚武是当时社会的风尚。而王昌龄又是个仁义有情之人,所以他的诗一方面歌颂边关将士的壮志豪情,另一方面即说征战的苦又说思妇的愁。前者充满了诗人对于功名理想的热衷追求,体现了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后者体现了诗人的儒家之“仁”,关怀天下苍生,体察民间疾苦,富有人道主义精神。因此,诗人方写出了如此具有感发力量的好诗。

      三

      在王昌龄的闺怨诗中,少有同时代闺怨诗中那种浓厚的哀伤。《闺怨》中,一个“教”字体现了少妇的积极心态,她支持夫婿戍边卫国,希望夫婿立功封侯,从而夫贵妻荣。尽管少妇“忽见杨柳色”后略有悔意,但已于事无补,毕竟丈夫远在边疆征战,不能轻易归还,而少妇还是期望丈夫立功封侯的,那么这“悔”,也只是为春情所触发的一时之悔。这位显然是出身贵族的大家闺秀,识得大体,舍得儿女私情,忍却当下心头的思念愁绪,求得以后生活的富贵荣耀。且看《青楼曲二首》:

      其一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其二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这两首诗里没有任何“怨”,可谓是闺怨诗之奇葩,写出了贵族少妇夫贵妻荣、自矜得意的形象。一位跨坐在着金鞍白马上的将军,带领十万大军行进在长安大街上。道旁高楼上,少妇悠闲弹筝,注目这支威武之师。这两个场景之间有何联系呢?第二首则给出了答案,原来这是一支凯旋之师,而意气风发的白马将军正是这位少妇的夫婿,且已封侯。楼头少妇看似悠闲无事,实则心中波澜荡漾,似乎从筝声中即可体会出少妇的欢快之情。

      如将上述四首诗串联起来,诗人便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贵族女子嫁给了官宦子弟,希望夫婿可以征战沙场,立功封侯以求封妻荫子,其夫婿也有宏图大志,听得少妇的一番劝告便积极上进,主动征战边戍,以求立威扬名、建功立业。滞家少妇趁春意萌动登上青楼观景,却为此风中杨柳触发思念之情,略有悔意,夜间“高调鸣筝缓夜愁”,用希冀夫婿封侯的愿望来压制万千愁思。而后夫婿征战归来功成名就。这时少妇又坐于青楼之上,鸣奏起古筝。虽皆弹筝,却与那个思念的夜晚之心境迥然有别,自己素来的辛苦等待未白费,这时少妇充满了对丈夫立功凯旋的满腔喜悦。可以说这四首诗虽是闺怨诗却仍体现了诗人立志报国,建功立业从而封妻荫子的传统儒家思想。

      综上所述,王昌龄信奉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思想,在实现致君尧舜、建功立业方面持儒家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即使在闺怨诗中也体现出了这种倾向,可见报国之志在他的思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阅读全文]...

2022-03-22 09:21:16
  • 闺怨诗词语文知识总结

  • 语文,知识
  • 闺怨诗词语文知识总结

      《》作品介绍

      《闺怨》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3卷。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无余。

      从诗作主旨看,此诗深刻地描画了少妇微妙的心理变化轨迹:有愁—知愁—掩愁—解愁—触愁—悔愁。诗也抓住天真烂漫的少妇于登楼眺览春光时,顷刻间的感情波澜,表现了世俗荣华不如朝夕相的思想。全诗先抑后扬,耐人寻味。

      《闺怨》原文

      闺怨

      作者: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注释

      1、闺怨:少妇的幽怨。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2、不知愁: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注:“不曾”一本作“不知”。作“不曾”与凝妆上楼,忽见春光,顿觉孤寂,因而引起懊悔之意,相贯而有力。

      3、凝妆:盛妆,严妆。

      4、翠楼:翠楼即青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青色,这里因*仄要求用“翠”,且与女主人公的身份、与时令季节相应。

      5、陌头:路边。

      6、柳:谐留音,古俗折柳送别。

      7、悔教:后悔让

      8、觅封侯:觅,寻求。从军建功封爵。

      《闺怨》白话译文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闺怨》创作背景

      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

      “闺怨”也是一种传统题材。梁代何逊有《闺怨》诗二首,抒发闺人“枕前双泪滴”和“独对后园花’’的孤独感伤,唐代贞观(627—649)初,以赋著称的谢偃,《全唐诗》收其诗四首,其中一首题作《乐府新歌应教》,其诗云:“青楼绮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复如神。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讵障尘。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紫燕欲飞先绕栋。黄莺始咔即娇人。撩乱垂丝昏柳陌,参差浓叶暗桑津。上客莫畏斜光晚,自有西园明月轮。”不难看出,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受到了谢诗的影响。

      《闺怨》赏析

      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这首《闺怨》和《长信秋词》等宫怨诗,都是素负盛誉之作。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从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在当时“觅封侯”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一句点出“不曾愁”,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着意的妆饰,登上了自家的高楼。春日而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愁何必凝妆),而是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这一句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

      第三句是全诗转关。陌头柳色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览眺自然会看到它,“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关键就在于这“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触,与少妇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触与联想。“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集中表现,使读者从这个横断面中窥见全豹。绝句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短篇小说。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从而从一刹那窥见*。

      《闺怨》作品点评

      《唐诗解》:伤离者莫甚于从军,故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同也。知愁,则不复能“凝妆”矣,凝妆上楼,明其“不知愁”也、然一见柳色而生悔心,功名之望遥,离索之情亟也。虫鸣思觏,南国之正音;萱草痗心,东迁之变调。闺中之作,*体之《二南》欤?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因见柳色而念及夫婿,《卷耳》、《草虫》遗意,得之真乎!从来无人道得。周珽曰:情致语,一句一折,波澜横生。

      《唐诗摘钞》:先反唤“愁”字,末句正应。感时恨别,诗人之作多矣,此却以“不知愁”三字翻出后二句,语境一新,情思婉折。闺情之怍,当推此首为第一。此即《国风》妇人感时物而思君子之意,含情甚正,含味甚长。唐人绝句实具风雅遗音。

      《围炉诗话》:《风》与《骚》,则全唐之所自出,不可胜举。“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兴也。“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比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赋也。

      《唐诗笺要》:触景怀人,精采迸射,却自大雅。

      《而庵说唐诗》:此诗只看“闺中少妇”四字,通首于此上描写。“忽见陌头杨柳色”,用“色”字妙。柳色自黄而绿、绿而育,犹女儿时面色黄,妇人面色红冶也。

      《网师园唐诗笺》:“不知”、“忽见”四字,为通首关键。

      《诗境浅说续编》:凡闺侣伤春,诗家所*咏,此诗不作直写,而于第三句以“忽见”二字陡转一笔,全首皆生动有致。绝句中每有此格。

      《唐人绝句精华》:诗人笔下活描出一天真“少妇”之情态,而人民困于征役,自在言外,诗家所谓不犯本位也。

      王昌龄极善言情,其诗则如蜿蜒流淌的溪流。他以精炼的语言、新颖独特的构思,含蓄委婉的笔法,留给人们悠长的艺术享受。诗贵曲而忌直,一览无余不是好诗。王昌龄的这首七绝含蓄、曲折,深得其妙。通篇叙别情而不着别字,言离愁而无愁字,写法极经济,意韵极深婉,可以说以最少的文字容纳了最多的语意。

      此诗流传广泛,脍炙人口,其特色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有来历,二是有新意。

      《闺怨》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王昌龄的诗全集栏目。

    [阅读全文]...

2022-06-04 20:27:03
  • 闺怨诗词名句

  • 闺怨诗词名句

      “香灭绣帷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闺怨就是少妇的`哀怨之情。写此题材的诗称闺怨诗,也省称闺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闺怨诗词名句,欢迎参考!

      01、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薛道衡《昔昔盐》

      02、芳草句,碧云辞,低徊闲自思。——佟世南《阮郎归·杏花疏雨洒香堤》

      03、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04、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05、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06、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纳兰性德《河传·春浅》

      07、暗灯凉簟怨分离,妖姬,不胜悲。——阎选《河传·秋雨》

      08、恨身翻不作车尘,万里得随君。——欧阳炯《巫山一段云·春去秋来也》

      09、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10、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皇甫冉《春思》

      11、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王昭君《怨词》

      12、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关汉卿《大德歌·夏》

      13、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冯延巳《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

      14、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啼晓。——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15、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16、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17、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18、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

      19、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20、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佚名《氓》

      21、香灭绣帷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顾敻《玉楼春·柳映玉楼春日晚》

      22、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曹植《明月上高楼》

      23、绮*凝尘,香闺掩雾。——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24、云淡风高叶乱飞,小庭寒雨绿苔微,深闺人静掩屏帷。——顾敻《浣溪沙·云淡风高叶乱飞》

      25、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李白《夜坐吟》

      26、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阎选《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

      27、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28、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

      29、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薛逢《宫词》

      30、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蔡伸《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3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佚名《氓》

      32、不系雕鞍门前柳,玉容寂寞见花羞,冷风儿吹雨黄昏后。——乔吉《春闺怨·不系雕鞍门前柳》

      33、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张仲素《春闺思》

      34、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35、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36、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白居易《空闺怨》

      37、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佚名《凤归云·闺怨》

      38、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39、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

      40、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晏殊《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41、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张仲素《秋夜曲》

      42、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韦庄《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

      43、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张先《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44、香消翠减,雨昏烟暗,芳草遍江南。——乔吉《小桃红·春闺怨》

      45、宴尔新婚,以我御穷。——佚名《谷风》

      46、鸿羽难凭芳信短,长安犹*归期远。——卢祖皋《倦寻芳·香泥垒燕》

      47、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48、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贺铸《杵声齐·砧面莹》

      49、含愁独倚闺帏,玉炉烟断香微。——毛熙震《清*乐·春光欲暮》

    [阅读全文]...

2022-03-12 12:35:05
  • 古诗中形容朋友和闺蜜的诗句

  • 朋友,闺蜜
  •   古诗中形容朋友和闺蜜的诗句

      导读:大家好,欢迎来到励志故事网,这里有很多精彩的内容,接下来,请欣赏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古诗中形容朋友和闺蜜的诗句!

      1.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2.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3. 只恐梅花,瘦倚夜寒谁暖?不成便没相逢日,重整钗鸾筝雁。——张翥《陌上花·有怀》

      4.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翁照《与友人寻山》

      5.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6. 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____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7. 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8. 算阴晴,浑似几番,渭城故人离会。——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9.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10.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11. 你若聪明,莫把那人当作朋友,假如他和你的敌人交情深厚。——(波斯)萨迪

      12.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____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13. 择友宜慎,弃之更宜慎。——(美)富兰格林

      14.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15.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____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

      16.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____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7. 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8.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吴伟业《遇旧友》

      19.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高適《别董大二首》

      20.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21. 长安故人别後,料征鸿声里,画阑凭偏。____王月山《齐天乐·夜来疏雨鸣金井》

      22. 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俄)克雷洛夫

      23.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4.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罗隐《魏城逢故人》

      25.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____王之涣《九日送别》

      26. 趋炎附势的小人,不可共患难!——(英)拜伦

      27.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28. 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29.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____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30.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31.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柳恽《江南曲》

      32. 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却要剥夺掉你的珍宝——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纯洁的爱!——(俄)别林斯基

      33.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____李白《赤壁歌送别》

      34.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____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35.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36.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37.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38. 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辛弃疾《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39.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40.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张籍《没蕃故人》

    [阅读全文]...

2021-12-10 11:17:30
  • 《春怨》古诗原文及鉴赏

  • 文学
  • 《春怨》古诗原文及鉴赏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怨》古诗原文及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出处】唐·金昌绪《春怨》

      【意思】赶飞黄莺,不让它在枝上啼叫。啼叫时惊醒了我的好梦,使我不能到辽西跟丈夫相见了。教:让。妾:古代妇女的自称。辽西:辽河以西地区,在今辽宁省西部。

      【鉴赏1】

      当我正在梦中会见丈夫的时候,偏有那可恨的黄莺鸟在树上不停地鸣叫着,以致打断了我的美梦,于是我起来赶打黄莺儿,不许它在树枝上啼叫,免得惊醒了我的好梦,使我不能到爱人所在的辽西地方去与他会面。

      “伊州歌”是伊州地方的民谣。伊州地在边疆区,是古时的伊吾国。又“辽西”即今奉天地方。

      【鉴赏2】

      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整日啼叫,因为它的叫声总是扰了我的好梦,害我不能在梦里到辽西与夫君相会。这首诗语言生动自然,成功之处在于其谋篇布局之妙:诗句善于设悬念,起句引起读者的疑问,为何要“打起黄莺儿”呢?因为它总是啼叫;啼叫时又会怎么样呢?黄莺儿啼叫时会惊扰我的梦;黄莺儿是在白天啼叫的,为什么会惊扰你的梦呢?因为我对远方戍边的丈夫思之甚重,只好白天睡觉以企求梦里与之相会。句句相承,环环相扣,通篇自然流畅,结构浑然一体。在设置悬念的同时又为读者解开悬念,最后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在思想意蕴上,这首诗触及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戍边兵役给战士及其家人带来的痛苦。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女子对爱人寤寐不泯的思念。[例]事后佳秀向那个学生学会了这首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从此,她一思念长征的肖望东,便轻轻地念着这首“闺怨”诗来。(欧阳球琳《将军家的童养媳》)

      二、用以形容驱赶鸟雀,以免啼叫影响睡眠。[例]春眠人总是倦慵不起,“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古代女子不得不用竹竿驱走乱啼的晨鸟,怨它们惊破了一觉好梦。(薛尔康《鸟儿,你早》)

      【全诗】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释】①诗题一作《伊州歌》。②打起:用竿棒驱赶。莫教:不让,不使。

      ③辽西:辽河以西,今辽宁省西部。

      【题解】

      这首诗语言*易清新,蕴藏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它通篇词意联属,篇法圆紧。每句诗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一句扣一句,一气呵成。首句起笔突兀,引起“悬念”:为什么打鸟呢?次句点明原因,原来是“莫教枝上啼”。为什么不让黄莺啼叫呢?原因在于“啼时惊妾梦”。末句画龙点睛,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女主人公在梦中去辽西和征夫相会。辽西,汉郡名,它的辖境相当于今河北迁西、乐亭以东,长城以南,辽宁松岭山以东、大凌河下游以西地区。唐人喜欢以汉喻唐,所以常借用古地名。此诗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内容层层深入,感情步步深化,生动刻画了少妇复杂的内心活动。

      【赏析】

      这首诗的神妙处,就在于以层层倒叙手法,把闺中少妇那种思念征人借物发泄的憨态表露得淋漓尽致。其捕捉形象,新颖活泼,暗示感情含蓄蕴藉。诗句质朴自然,不啻脱口而出,意境天然浑成,可称唐人绝句精品。

      春晨,一位少妇,刚刚做上难得的好梦,飞越千里万里,与久别而又远在军中的丈夫相会。就在这关键时刻,窗外传来一连串莺啼,把少妇从美梦中惊醒。诗是用少妇对莺嗔怨的口吻写成的。

      一句先将梦醒后打鸟的情状表出,起得很突兀。就艺术效果而言,这种写法能一下子抓住读者,引起“悬念”,又符合气急、恼怒时语无次第的实际情况,口角逼肖。二句解释打鸟的原因——“莫教枝上啼”。春莺的歌喉原是美妙的,但少妇听来,却烦心死了。不准它在树枝上叫,这为什么呢?“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辽西”是唐代征东部队的驻地。由于少妇的丈夫从军在外,无由相会,这里点出“春怨”的题旨,“悬念”释然。枕上片时春梦,可以行尽千里,在梦中会见亲人,对少妇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但梦境到底难续,既已惊梦,打鸟何益?但还是要打,这不但把少妇气恼而又单纯得*乎痴稚的情态活现纸上,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活中常有的幽默情趣。

      在写作布局上,《春怨》采用倒叙手法,一浪追一浪,后句说明前句,篇法圆紧,语气蝉联,增添了全诗活泼的情趣。试想一下,要将篇法结构改作“离别——入梦——惊梦——打鸟”,即使内容完全一样,不免*板枯索,化神奇为*庸了。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诗中反映了思妇渴望与丈夫团聚的心情。

      诗的起句突兀:“打起黄莺儿”。黄莺是一种令人喜爱的鸟,本是春天的美好事物,但女主人为什么要把黄莺赶跑呢?这就形成了悬念。次句点明了“打起”的原因:“莫教枝上啼”。原来是她不愿让黄莺在枝头啼鸣,但是这一句还是没有解释事情的原委。黄莺的鸣啭是婉转浏亮、悦耳动听的,女主人干吗不让那美丽可爱的黄莺儿在春天的早晨歌唱呢?这就形成了新的悬念。这一联写的是假想的动作,是女主人的心理活动:想把黄莺赶跑。但我们好象可从中看到她被吵醒后,气急恼怒的神态。这种迁怒于物的方式,我们在唐人李端的《闺情》诗中亦可见到,“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诗歌第三句紧接着作了解释:“啼时惊妾梦”。原来是黄莺儿的叫声惊醒了她的美梦。黄莺啼晓,说明本是应该梦醒起床的时分了,但女主人为什么还要沉浸在梦境中呢?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梦呢?最后一句用画龙点睛的方式作了彻底的交代;“不得到辽西”。原来这个梦不是寻常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去会见那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梦。“辽西”指辽河西部一带。唐朝曾东征高丽,在那里驻扎了重兵。丈夫远戍辽西,音讯难通,思妇唯一的希望只是枕上的片刻春梦,在梦中与千里之外的亲人一叙衷曲。诗歌至此,才点出“春怨”题旨,令人恍然大悟。

      诗歌刻画的是思妇复杂的心理活动,诗人没有正面描绘思妇愁苦不已的`形象,也没有直接抒写思妇对生离死别之命运的怨恨,只是选择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写她希望在梦中与丈夫相会。试想,现实生活把她与丈夫活活拆散,天涯遥遥,只有在梦中才可以打破这种空间的阻隔,获得短暂的虚幻的幸福。但偏偏这些许的愿望也不得实现,不知趣的黄莺又来把她闹醒,这岂不令人可恼生恨。诗表面上写思妇的这种单纯痴稚,怨怒黄莺,好象思妇与丈夫不能相会全是黄莺的过错。但实际上人们自然知道,思妇怨的真正对象应是拆散他们夫妇生活的战争,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无限痛苦,这才是此诗意义的真正所在。

      诗贵含蓄。此诗题为“春怨”,诗中却无一怨字,而是通过“打起黄莺儿”的细节描写,委婉地表达了诗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一气呵成,意脉贯通,采用倒叙手法,一个悬念接一个悬念,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尽曲折之妙,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原文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那呆子骑着白色骏马,黄金羁马头,奔驰在辽东半岛。

      我这里绣帐锦被,只有春风陪伴。

      月下西山,月光透过窗户偷窥,只见蜡烛燃尽,人还未入睡。

      落花乘春风飞入室内,也笑:怎么只有一个人!

      赏析

      此诗大意是写一个妇人思念在那遥远的辽海之东从军的丈夫,夜很深了,也无法入睡。“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是拟人的写作手法。月亮西落,从低低的窗户斜照进来,偷偷地看着将燃烧尽的蜡烛,凋谢的花瓣飘飞进门,也笑床空,表现出妇人因思念丈夫,内心的忧愁苦闷。全诗对仗工整有趣。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春怨》

      作者:刘方*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注解】:

      1、金屋:原指汉武帝少时欲金屋藏阿娇事。这里指妃嫔所住的华丽宫室。

      【韵译】:

    [阅读全文]...

2022-05-30 14:48:47
  • 闺意献张水部古诗翻译(闺意献张水部古诗赏析)

  • 唐代读书人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兴“行卷”,就是把自己的作品制成卷轴,呈送给有名望的人,展示自己的才华,期望他们向主考官推荐自己。行卷的内容,有多有少,少者一卷,诗数首,赋几篇,多者连篇累牍,如杜牧行诗一卷,一百五十篇,皮日休以《皮子文薮》十卷二百篇作为行卷。

    张籍,贞元进士,历任大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司业或张水部。张籍不仅政治地位高,而且喜欢奖掖后学,当时的名士都喜欢与他交往,包括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有一年早春,吏部侍郎韩愈邀请张籍游春,张籍以年老事忙婉拒,韩愈写下著名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像张籍这样有地位、有名望、心肠好的人,自然是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的读书人行卷的首选对象。朱庆馀的诗《闺意献张水部》就是呈送给张籍的一首行卷诗。这首诗写道: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中,朱庆馀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大意是说,新婚之夜,蜡烛彻夜未熄,照亮洞房,新妇早早起床梳妆打扮,怀着紧张不安的心情等待天亮去拜见公公婆婆。用心梳好妆,画好眉后,低声问自己的丈夫,我这样打扮是不是很时髦,能否讨公婆的欢心呀。

    南宋洪迈《容斋随笔》载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古往今来都是读书人的夙愿。虽然朱庆馀在写这首诗之前就已与张籍有过交往,并得到他的高度肯定,但面临事关自己政治前途的进士考试,朱庆馀依然既紧张不安,又满怀期待。《闺意献张水部》把这种心情刻画得惟妙惟肖。

    张籍读罢朱庆馀的诗,心情愉悦,立即回赠一首《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朱庆馀是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在《酬朱庆馀》中,张籍将其比作江南采菱的女子,把他的诗作比为菱歌。诗的大意是,装扮精致的江南女子,正在清澈明净、风景秀丽的鉴湖采菱,她明明知道自己鲜艳明媚,无比漂亮,但因过分爱美,反而自我思量起来。尽管有许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的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唯有这采菱女子的一曲低吟浅唱才万分珍贵,价值万金。通过《酬朱庆馀》,张籍表达了对朱庆馀的赏识和鼓励。当然结局很圆满,朱庆馀凭借自己的实力,加上张籍的鼎力相助,如愿考中进士。

    [阅读全文]...

2021-11-28 02:52:06
  • 蕃女怨碛南沙上惊雁起古诗词

  • 蕃女怨碛南沙上惊雁起古诗词

      古诗原文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译文翻译

      碛南沙上的烽火,一次次把雁群惊飞起,像千里飞雪漫卷戈壁。连环弩,金簇藜,年年征战箭如雨。画楼中的美人,也恨这战火中的别离,愁时看着红杏花,独坐锦屏前。

      注释解释

      ⑴蕃女怨,词牌名,为温庭筠所创,《金奁集》入“南吕宫”,七句三十一字,四仄韵,两*韵。

      ⑵碛(qì):浅水中的沙石,这里指边塞荒漠之地。

      ⑶玉连环:征人服饰物。《战国策·齐策》:“秦昭王尝遣使者,遗君王后以玉连环。”这里是指征人的用具,如铁链之类的`东西。

      ⑷金镞(zú)箭:装有金属箭头的箭。镞,箭头。

      ⑸锦屏:有彩画的屏风。

      诗文赏析

      这首《蕃女怨》写来并不见一点“蕃”味,仍是一般的思妇词。这首词写边塞的寒冷和艰苦,使思妇对征人倍增思念。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征人忆家。

      此词开头两句“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写边塞环境和气候的恶劣:沙碛荒漠,茫茫千里,大雪狂飘,塞雁惊飞。“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先写征人的装束,续写征战之苦,战情之急。丈夫如此在边关服役,妻子必然思念和怨恨。结末二句,点明题旨:“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战争使无数的妻子独守空房,画楼冷落,锦屏寂寞,尤其在杏花开放、春满人间的时候,更是令人肠断,魂断,唯有恨不断,泪不断。可谓曲尽人情。

      就内容来说,此词并无新意,作者不是为了宣扬什么反战情绪,思妇的愁恨是一种纯真的感情,值得珍重与同情。这首词与《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互补互衬的关系,阅读时可互相参照。

      在温词中,此词属于较为浅直的作品,辞藻不算艳丽,含义也还显豁。但是仍具有某些深曲之作的特点:只客观地提供精美的物象情态,而隐去它们之间的表面联系,留下大片想象余地。像“画楼离恨锦屏空”与“杏花红”之间也未点明其关系。而这些物象情态的关系,很容易领悟出来,所以反而显得浅而不露,短而味永。

    [阅读全文]...

2022-02-15 17:31:07
带闺怨的诗句古诗 - 句子
带闺怨的诗句古诗 - 语录
带闺怨的诗句古诗 - 说说
带闺怨的诗句古诗 - 名言
带闺怨的诗句古诗 - 诗词
带闺怨的诗句古诗 - 祝福
带闺怨的诗句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