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闺怨的古诗

关于七夕闺怨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七夕闺怨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七夕闺怨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七夕闺怨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414) 说说(1k+) 名言(3) 诗词(1k+) 祝福(523) 心语(4)

  • 闺怨诗大全

  •   1、《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3、《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4、《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5、《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长门怨》

      唐·刘长卿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着被风吹。

      7、《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8、《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阅读全文]...

2021-12-27 06:32:06
  • 王昌龄《闺怨》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原文】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解】

      1、闺怨:少妇的幽怨。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2、不知愁: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注:“不曾”一本作“不知”。作“不曾”与凝妆上楼,忽见春光,顿觉孤寂,因而引起懊悔之意,相贯而有力。

      3、凝妆:盛妆,严妆。

      4、翠楼:翠楼即青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青色,这里因*仄要求用“翠”,且与女主人公的身份、与时令季节相应。

      5、陌头:路边。

      6、柳:谐留音,古俗折柳送别。

      7、悔教:后悔让

      8、觅封侯:觅,寻求。从军建功封爵。

      【译文】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直译】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赏析】

      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无余。

      [$HRgetPages$]

      【鉴赏】

      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这首《闺怨》和《长信秋词》等宫怨诗,都是素负盛誉之作。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从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在当时“觅封侯”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一句点出“不曾愁”,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着意的妆饰,登上了自家的高楼。春日而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愁何必凝妆),而是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这一句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

      第三句是全诗转关。陌头柳色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览眺自然会看到它,“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关键就在于这“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触,与少妇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触与联想。“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集中表现,使读者从这个横断面中窥见全豹。绝句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短篇小说。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从而从一刹那窥见*。

    [阅读全文]...

2022-07-04 18:06:18
  • 描写关于闺怨的古诗词句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寄东*李司空师道》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春怨》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白居易《后宫词》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曹植《明月上高楼》

    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鱼玄机《闺怨》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别后不知君远*。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阅读全文]...

2022-02-13 15:09:28
  • 王昌龄的闺怨诗词

  • 王昌龄的闺怨诗词

      诗人王昌龄除边塞诗外,诗人还创作了一些脍炙人口的闺怨诗,呈现出绮丽哀婉、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

      盛唐是诗歌艺术高度繁荣的时代,也是个诸教杂糅、开明兼容的时代。儒释道三家思想高度发展、交融互补,对广大士人的政治理想、生活态度乃至个人心性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王昌龄是盛唐诗歌的代表作家,其思想以儒为主,释道兼修,其早年多受儒家思想影响,屡遭贬黜之后,又受到释、道两家的浸染。但纵观诗人一生,儒家思想则是其思想的主体。诗人素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其诗独具风采,不仅称雄当时,而且还享誉后世。王世贞曰:“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唐……七言绝,如太白、龙标,皆千秋绝技。”②可见诗人之七言绝句与李白并称翘楚。其诗歌比较集中的两类主题分别是描写边塞征戍生活及表现女性的命运和心灵。闺怨诗在王昌龄所有诗作里所占比例较小,但这几首闺怨诗都是以诗人最为擅长的七绝入手,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

      一

      闺怨是*爱情诗歌中较古老主题,也是常见的题材。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伯兮》、《卷耳》等篇,多以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在特定时代环境、社会条件和生活境遇下女性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在唐代这个诗歌全盛的国度,亦有不少诗人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大量闺怨诗,反映当时普遍深刻的社会内容,思妇曲折丰富的心理。如李端《闺情》: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喜鹊声。诗人以朴实的语言,把一个闺中少妇急盼丈夫归来的情景,描写得细腻动人。长夜漫漫,独对孤灯,离愁怨恨令人思绪万千、肝肠寸断,孤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折磨着她。此诗充满了对命运无望的哀叹,在唐代闺怨诗里,绝大部分都渗透着这种凄凉寂寥之感。

      二

      而王昌龄以闺怨为主题的诗歌中,这种情绪则少有表露。如名篇《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位闺阁少妇,初为人妻,尚不知忧愁。她于春日涂脂抹粉,走上翠楼。翠楼即青楼,指“美人所居之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以青色,故称为青楼”③可见她是贵族女子,未经历过磨难,尚难体会夫妻离别之苦,闲来无事,独上翠楼去领略春日景致。第三句“忽见”二字陡然一转,全诗的情调也随之改变。微风徐徐,杨柳依依,春色恼人,眼前之景触动了少妇心弦,心爱之人远隔千山万水,撩人春色无人共赏。此刻,少妇先前愉快的心情荡然无存,悔恨之情涌上心头,后悔叫夫婿去“觅封侯”,反而不能相知相守。首句虽说“不知愁”,但对远在戍边的夫婿,久别不见的愁思却一直根植在少妇心中,只不过在少女心性之下未表现出来。而春日“陌头杨柳色”是少妇情感迸发的导火索,成为她感情陡转直下的契机,使少妇在情感与理智中纠结。再如《青楼怨》: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长夜漫漫,这位贵族少妇因思念夫婿而肠断关山。何以解忧?只有高奏古筝来排遣幽怨苦闷。而筝声似乎能化解忧思,使这种怨愁略微淡缓。这两首虽是闺怨诗,但读来却不会让人觉得沉闷压抑,诗歌体现出“哀而不怨”、“怨而不怒”的艺术特色,而这正是儒家诗歌的创作原则,也是评诗的圭臬。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以儒家认为诗教可以使人温柔敦厚。王昌龄尊奉儒家诗教思想,使其诗歌创作呈现出“哀而不怨”、“怨而不怒”的思想倾向。

      诗人有着建功立业的胸怀大志,素以边塞诗著称于世,曾高歌:“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变行路难》)还写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其四)吐露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成为盛唐诗歌中雄浑壮美的名篇。然而这与诗人闺怨诗中所表露的思想是否相矛盾呢?其实不然,这些诗歌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对诗人的深刻影响。盛唐气象积极向上,豪迈恢宏,尚武是当时社会的风尚。而王昌龄又是个仁义有情之人,所以他的诗一方面歌颂边关将士的壮志豪情,另一方面即说征战的苦又说思妇的愁。前者充满了诗人对于功名理想的热衷追求,体现了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后者体现了诗人的儒家之“仁”,关怀天下苍生,体察民间疾苦,富有人道主义精神。因此,诗人方写出了如此具有感发力量的好诗。

      三

      在王昌龄的闺怨诗中,少有同时代闺怨诗中那种浓厚的哀伤。《闺怨》中,一个“教”字体现了少妇的积极心态,她支持夫婿戍边卫国,希望夫婿立功封侯,从而夫贵妻荣。尽管少妇“忽见杨柳色”后略有悔意,但已于事无补,毕竟丈夫远在边疆征战,不能轻易归还,而少妇还是期望丈夫立功封侯的,那么这“悔”,也只是为春情所触发的一时之悔。这位显然是出身贵族的大家闺秀,识得大体,舍得儿女私情,忍却当下心头的思念愁绪,求得以后生活的富贵荣耀。且看《青楼曲二首》:

      其一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其二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这两首诗里没有任何“怨”,可谓是闺怨诗之奇葩,写出了贵族少妇夫贵妻荣、自矜得意的形象。一位跨坐在着金鞍白马上的将军,带领十万大军行进在长安大街上。道旁高楼上,少妇悠闲弹筝,注目这支威武之师。这两个场景之间有何联系呢?第二首则给出了答案,原来这是一支凯旋之师,而意气风发的白马将军正是这位少妇的夫婿,且已封侯。楼头少妇看似悠闲无事,实则心中波澜荡漾,似乎从筝声中即可体会出少妇的欢快之情。

      如将上述四首诗串联起来,诗人便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贵族女子嫁给了官宦子弟,希望夫婿可以征战沙场,立功封侯以求封妻荫子,其夫婿也有宏图大志,听得少妇的一番劝告便积极上进,主动征战边戍,以求立威扬名、建功立业。滞家少妇趁春意萌动登上青楼观景,却为此风中杨柳触发思念之情,略有悔意,夜间“高调鸣筝缓夜愁”,用希冀夫婿封侯的愿望来压制万千愁思。而后夫婿征战归来功成名就。这时少妇又坐于青楼之上,鸣奏起古筝。虽皆弹筝,却与那个思念的夜晚之心境迥然有别,自己素来的辛苦等待未白费,这时少妇充满了对丈夫立功凯旋的满腔喜悦。可以说这四首诗虽是闺怨诗却仍体现了诗人立志报国,建功立业从而封妻荫子的传统儒家思想。

      综上所述,王昌龄信奉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思想,在实现致君尧舜、建功立业方面持儒家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即使在闺怨诗中也体现出了这种倾向,可见报国之志在他的思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阅读全文]...

2022-03-22 09:21:16
  • 七夕古诗

  • 七夕,放假,节日
  • 七夕古诗

      导语: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夕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阅读全文]...

2022-02-04 21:02:04
  • 七夕古诗

  • 七夕
  •   1、《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七夕》

      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3、《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4、《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5、《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6、《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7、《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8、《七夕》

      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9、《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10、《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11、《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阅读全文]...

2022-06-02 13:52:13
  • 七夕的诗句古诗

  • 七夕
  • 七夕的诗句古诗

      月亮,绽放的光亮,停留在时刻的音调上,想念,温暖的演唱,安静在喧嚣的城市里,你我,聆听的`幸福,注定在这世的相聚中。

      七夕节的诗句

      1、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晋《七夕夜女歌》

      2、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孟郊《古意》

      3、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宋之问《七夕》

      4、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杨璞《七夕》

      5、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6、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7、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晏几道《七夕》

      8、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9、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权德舆《七夕》

      10、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11、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祖咏《七夕》

      1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佚名《古诗十九首之一》

      13、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1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5、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16、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罗隐《七夕》

      17、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8、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19、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权德舆《七夕》

      20、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七夕古诗

      1、《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七夕》

      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3、《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4、《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5、《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6、《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阅读全文]...

2022-01-31 09:41:27
  • 七夕的古诗15篇

  • 七夕
  • 七夕的古诗15篇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夕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夜宿石头驿

      作者: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拜年

      作者: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作者: 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应诏赋得除夜

      作者: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雪

      作者: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田家元日

      作者: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惜秋华·七夕》

      作者:吴文英

      露罥蛛丝,小楼阴堕月,秋惊华鬓。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相逢,纵相疏、胜却巫阳无准。

      何处动凉讯。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银河万古秋声,但望中、婺星清润。轻俊。度金针、漫牵方寸。

      《七夕曲》

      作者:王建

      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抛梭振镊动明珰,为有秋期眠不足。

      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流苏翠帐星渚间,环佩无声灯寂寂。

      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

      明星未出少停车。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他乡七夕》

    [阅读全文]...

2022-03-13 16:29:45
  • 深闺怨妇的诗句86句

  • 经典
  •   从诗经到唐诗的时代,跨越一千多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本来是陈后主和隋炀帝给起的名字,不过那两首写得太差也自然在历史中被遗失,而到了张若虚手上,才一下超凡拔绝,成为顶峰。既然是一首前所未见的诗,我们也势必要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角度来进行解读。

      先让我们来复*一下它长什么样子: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诗乍一看非常普通,然而这种看似的普通,才是它另一个超凡的原因。任何优秀的作品看上去都是普通、不显露的,直到你对它细细研究,心神契合,才能发现其中惊为天人之处。由于张若虚是初唐的作者,他的这首诗也给后来的诗圣、诗仙有了启发,可以说后面的诗人作品最多与这篇等高,而再也没有超越之者,所以它才被后世公认为“孤篇横扫全唐之作”。我们的解释在如下五个维度:

      一、将极其复杂的变换隐藏在简单的叙述下,此乃第一高

      任何一首诗,首先要考察的是它的音节、音律和对帐。这首诗共分九组,每一组各用一韵,每一组必然转韵,有它整齐的一面;然后九个韵脚*仄之变化,错声穿插,极其复杂。至于它内部是如何错杂变换又高度统一、每一句每一句当做何解析、到底其中有什么样的美感高度,这种大家自己到网上都能搜到的本公众号就不再重复了。

      那么我们要问一个问题,经典的作品为什么都具有整齐而普通的外表下高度的复杂性?因为,这是一种世界呈现的基本属性,越高级的事物,就越将反应这样的属性。长期浸泡在资本社会里被地铁广告迷魂了双眼的人类可能不易察觉这样的普遍规律,然而我们也可以应机说法用LV来打比方大家就能马上明白。LV或iPhone,无论从设计风格还是所代表的理念上,都是极其简洁的,然而其内部构造却是盘根错节,无比复杂,各种细节极其考究才能最终能成就其表面的简洁与普通。

      那么这首诗也一样,字还是那些字,个个都认得,小学文化就可以读懂,然而这样的*凡背后隐藏的是极深的词语用法和穿透一辈子才能感同身受的意境。如同一首音乐,巴赫的作品为什么被称作是古典音乐的圣经道理也就在于此。巴赫的代表作是十二*均韵律集,如同本来在自然界中高度乱跳的音符,在他的手上就被*得让其乱跳中具有规律性和美感。

      大智都是若愚的,你用一种看似简单的表达方式,一旦考究其细部却发现有万千洞天,那就算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作品。这首诗里面的押韵、叠词、事物所具有的高度复杂性,就算是奠定了经典的高度。由于这种随手在网上都能查到的解释本公众号没有必要多说,所以也有可能造成读者觉得我们的解释有一些空泛。读者要问,到底复杂在哪里了?我建议大家在网上搜索一个叫“都市隐侠”的网友的解释,他已经把该诗的复杂程度解析得再清楚不过了。这里我只是随便提及一点,大家就马上会对这首诗刮目相看了:

      比如说,这首诗看起来会让人误以为是在谈“夜”,前面的“春江花月”不过是“夜”的形容词,所谓“春江花月”的“夜”。然而实际上,它谈的是“春、江、花、月、夜”这五个独立的事物,谁都不和谁有任何的重叠,然而又在因缘际会的主持下,这五个元素如同一个完整的五线谱系统,共同来完成了这一曲春的江的花的月的夜的交响乐。五个独立元素缘来则聚,缘去则散,该聚就聚,曲终则散,反应的就是这个世界本身就具备的一种自然聚散的格局。这五个独立事物在缘份的相应下,仿佛是突然就来了,然后相互交织、错杂变换,其复杂格局不亚于物理中的伽利略变换(GalileanTransformation),以及它的升级版洛伦玆变换(LorentzTransformation),演奏完毕这一出,然后又曲终而散,该干嘛干嘛去。

    [阅读全文]...

2022-04-22 06:24:06
  • 七夕古诗大全

  • 七夕
  •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些诗句你熟悉吗?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七夕古诗大全供大家欣赏!

    1、《迢迢牵牛星》汉朝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秋夕》唐朝·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乞巧》唐朝·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4、《 太常引·自题小照 》清朝·纳兰容若

    西风乍起峭寒生,惊雁避移营。千里暮云*,休回首、长亭短亭。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试倩玉萧声,唤千古、英雄梦醒。

    5、《行香子·七夕》宋朝·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

    6、《鹊桥仙·七夕》宋朝·朱淑真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7、《一百五日夜对月》唐朝·杜甫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8、《七夕》宋朝·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9、《他乡七夕》唐朝·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10、《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宋朝·苏轼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11、《七夕》唐朝·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12、《秋蕊香·七夕》宋朝·吴文英

    懒浴新凉睡早。雪靥酒红微笑。倚楼起把绣针小。月冷波光梦觉。怕闻井叶西风到。恨多少。粉河不语堕秋晓。云雨人间未了。

    13、《七夕二首·其二》清朝·德容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最伤今夜离愁曲,遥对天涯愈断肠。

    14、《步蟾宫·闰六月七夕》清朝·顾贞观

    玉纤暗数佳期*,已到也、忽生幽恨。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天公定亦怜娇俊,念儿女,经年愁损。早收回、溽暑换清商,翻借作,兰秋重闰。

    15、《六么令·夷则宫七夕》宋朝·吴文英

    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婺星为情慵懒,伫立明河侧。不见津头艇子,望绝南飞翼。云梁千尺。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

    16、《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唐朝·李嘉祐

    移家避寇逐行舟,厌见南徐江水流。吴越征徭非旧日,秣陵凋弊不宜秋。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只有同时骢马客,偏宜尺牍问穷愁。

    17、《醉蓬莱·夷则商七夕和方南山》宋朝·吴文英

    望碧天书断,宝枕香留,泪痕盈袖。谁识秋娘,比行云纤瘦。象尺熏炉,翠针金缕,记倚床同绣。月亸琼梳,冰销粉汗,南花熏透。 尽是当时,少年清梦,臂约痕深,帕绡红皱。...

    18、《夺锦标·七夕》元朝·张埜

    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练练鸾骖鹤驭,桥倚高寒,鹊飞空碧。问欢情几许?早收拾、新愁重织。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

    19、《摸鱼子·七夕用严柔济韵》元朝·白朴

    问双星、有情几许。消磨不尽今古。年年此夕风流会,香暖月窗云户。听笑语。知几处。彩楼瓜果祈牛女。蛛丝暗度。似抛掷金梭,萦回锦字,织就旧时句。愁云暮。漠漠苍烟挂树。...

    20、《七夕二首·其一》清朝·德容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阅读全文]...

2021-12-14 02:13:50
七夕闺怨的古诗 - 句子
七夕闺怨的古诗 - 语录
七夕闺怨的古诗 - 说说
七夕闺怨的古诗 - 名言
七夕闺怨的古诗 - 诗词
七夕闺怨的古诗 - 祝福
七夕闺怨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