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略号列举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省略号列举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省略号列举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省略号列举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带有省略号的句子
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或喜、或悲、或爱。接下来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带有省略号的句子,仅供参考。
1、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将来……”
2、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3、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阿……”
4、渔夫催桑娜去抱西蒙的孩子,桑娜既没有说话也没有行动。我们改写一下,渔夫讲的话不变,桑娜的表现:“……”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5、“对呀对呀!……会字有四样写法,你明白吗?”
6、*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7、他又来了,结局又会是如何……
8、想着想着,我的心里,仿佛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9、我即刻胆怯了起来,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是否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10、一丝丝一丝丝……钻进我的身体里……手和嘴唇都很干燥……
11、“可恶!然而……”四叔说。
12、天气越来越冷了……个性是晚上……一个人独坐在电脑前……
13、窗外,下雨了,雨点滴滴答答……滴落的声音,仿佛一首动人的歌谣……使人如醉如痴。
14、瀑布……山路忽然一转,阿!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15、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16、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仿佛在打鼾……
17、只感觉屏幕中刺眼的光线和空气中冰冷的凉意……
18、很多事情一旦被具体化了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味……
19、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大丽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齐啦!
20、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
21、总在为将来铺陈自己要走的路…
22、却总也看不到路的终点会是什么样的风景……
23、只是一天一步……完成着分段的人生旅途……
24、生活中很多事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25、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26、“这……”小明的话有些犹豫。
27、上级……派我……到这儿……工作,我没……有……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word目录省略号怎么打的正确快捷方法教程
导读:有学员询问word目录省略号怎么打的问题,对于不怎么常用word排版的朋友,可能会误认为word目录省略号是手动打出来的。其实不然,手动打入的省略号第一费时,第二不整齐,因此是绝对不建议使用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word目录省略号怎么打的正确快捷方法教程,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是手工输入目录,可以参考下面的word目录省略号制作教程来为目录中的文字和页码之间添加省略号。
第一步,输入目录文字(比如“第一章”)后面紧接着按键盘上的“Tab”键,再接着输入页数的数字。
第二步,选中整个目录。
第三步,鼠标右键单击 “段落——制表位”,在“制表位位置”里输入35(根据实际所需,灵活设置),点击“设置”。在“对齐方式”里选“左对齐”,在“前导符”里选“2”,点击“确定”。
【拓展】
WORD自动生成目录教程
假如文章中标题格式为
第一节……大标题(一级)
1.1……小标题(二级)
1.1.1—……小标题下的小标题(三级)
……
第N节……大标题(一级)
n.1……小标题(二级)
n.1.1—……小标题下的小标题(三级)
自动生成文章目录的操作:
一、设置标题格式
1.选中文章中的所有一级标题;
2.在“格式”工具栏的左端,“样式”列表中单击“标题1”。
仿照步骤1、2设置二、三级标题格式为标题2、标题3。
二、自动生成目录
1.把光标定位到文章第1页的首行第1个字符左侧(目录应在文章的前面);
2.执行菜单命令“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打开“索引的目录”对话框;
3.在对话框中单击“目录”选项卡,进行相关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文章的目录自动生成完成。
友情提示:
目录页码应该与正文页码编码不同。
把光标定位在目录页末,执行“插入/分隔符/下一页/确定”操作,在目录与正文之间插入分页符;
执行“视图/页眉和页脚”命令,把光标定位到正文首页的页脚处,单击“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上的“链接到前一个”按钮正文页脚与目录页脚的链接;
执行“插入/页码”命令,在“格式”中选择页码格式、选中“起始页码”为“1”,单击“确定。
至此完成正文的页码插入。
目录如果是多页,插入页码时可以选择与正文页码不同的页码格式。当然,如果目录只有一页,没有必要插入页码。
如果没看懂可以看下面图文教程
步骤:(以下内容在WORD2003中操作,其它版本WORD略有差别,但大同小异。)
1.在[格式]中选[样式与格式]
2.出现右边的`一条“样式格式”栏,这里面主要就是用到标题1,标题2,标题3。把标题1,标题2,标题3分别应用到文中各个章节的标题上。例如:文中的“第一章 制冷概论”我们就需要用标题1定义。而“1.1制冷技术的发展历史”就用标题2定义。如果有1.1.1×××那就用标题3来定义。
3.当然标题1,标题2,标题3的属性(如字体大小,居中,加粗,等等)可以自行修改的。修改方法:右键点击“标题1”选“修改”,会弹出修改菜单,您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自行修改
4.用标题1,2,3分别去定义文中的每一章节。定义时很方便,只要把光标点到“第一章 制冷概论”上,然后用鼠标左键点一下右边的标题1,就定义好了;同样方法用标题2,3定义1.1;1.1.1;依此类推,第二章,第三章也这样定义,直到全文节尾。
5.当都定义好后,我们就可以生成目录了。把光标移到文章最开头你要插入目录的空白位置,选[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
6.选第二个选项卡[目录],然后点右下的确定。就OK了。
上图就是自动生成的目录
7.当你重新修改文章内容后,你需要更新一下目录,方法是:在目录区域内,点右键,选[更新域]
8.当选[更新域]后,会出现上图的选框,选第二个“更新整个目录”点确定。就OK了
一种标点符号。用来表示节略原文或语句未完、意思未尽或语句断断续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省略号的作用,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表示列举的省略
1.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表示钟声还在继续响)
2.在广州有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齐啦!
二、表示引文的省略
1.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三、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1.“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2.“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四、表示话未说完
1.听鸟叫的人说:“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五、表示沉默的省略
1、何为: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
欧阳*:……
六、表示思维的跳跃
1、“对呀对呀!……会字有四样写法,你明白吗?”
七、表示语意难尽的省略
1、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样……”
八、表示语言中断的省略
1、凤凰之后说:“要搭窝,先要选好根基,比如大树干上的三个杈……”老鹰一听,想:“啊!原先就是找个树杈,挺简单,我会了。”
2、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样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牛刀小试:
1、“快卧倒……”指导员刚喊出口,轰隆一声,炸弹在我们身边爆炸了。(表示语言的中断的省略)
2、多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什么呢?(表示思维的跳跃的省略)
3、辞典能够告诉我们许多词语,包括人名、地名、制度、成语、典故……的含义。(举例的省略)
4、"可是……太太……我不明白……你必须是认错了。"(表示说话断断续续的省略)
5、"原先如此......"(表示语意难尽的省略)
6、他进来了,……一身普通军服,一张朴实的工人似的脸,站在我们面前显得很高大,很年轻。(表示思维的跳跃)
7、爷爷说:春天的小女儿,爱上了我们这小小的山村,冬天的时候,她就住在我家的这眼泉水里……(表示引文的省略)
省略号(……),又称删节号,是证明文句中省略资料的标号。“引文的省略,举例的省略,重复性词语的省略,不需要说出来的资料的省略。省略号除省略外,省略号还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沉默,无语:例:何为: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欧阳*:……
2、表语言中断:例: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破折号也可表语言中断,但两者有不一样:破折号表语言戛然而止,省略号表余音未尽。)
3、表语言断断续续。例:上级……派我……到这儿……工作,我没……有……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4、表含糊其辞,欲言又止:例:我即刻胆怯了起来,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5、证明语意未尽:例:"可恶!然而……。"四叔说。
6、话还未说完被别人前去说了:例: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样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7、表思维的跳跃性:例:“对呀对呀!……会字有四样写法,你明白吗?”
使用省略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写法上,中间不能断开,不能用在一行的顶格。
(2)不可滥用省略号。一是省略号后语境不明的不能用省略号,而是没有上述特殊语意不能用省略号。
(3)、用了"等"、"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省略号和"等"、"等等"有不一样,省略号表示的能够是各种需要省略的',而后者只能是类似的词语或意思。)
(4)要正确处理省略号前后的点号问题:一是省略号前是个完整的句子的,省略号前应使用句末标点,表示省略的是句子;二是省略号前不是完整句子的,省略号前一般不用点号,表示省略的是词语、短语;三是省略号后一般不用标点。
(5)、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就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省略号一般的作用:
(见四年级上学期L26的课后练*)
1、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例句:家乡小桥的名称也美极了。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
2、表示说话的迟疑
例句:笋芽儿被吓住了,缩着身子,低着头,说:“那……我还是呆在这儿吧。”
3、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
和弦的重复音与省略音
导语:和弦是歌曲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关于和弦重复音和省略音的原则,欢迎参考!
(一)三和弦的重复音
大三和弦主要重复根音,其次重复五音。三音一般不重复。 大三和弦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重复三音:
1、经过性三音重复,如两个声部由反向进行而形成的三音重复。
2、如果低音是音型变休的,旋律声部或其他声部不必回避重复三音。
大三和弦不重复三音,是它会使和弦的音响变得刺耳 ,小三和弦则不同,无论重复哪一音,都不会过分改变小三和弦原有的音响。一般来说,小三和弦的重复音首选根音。此外,根据声部进行的条件,也可重复三音或五音。
增三和弦只重复根音。减三和弦重复三音或根音。但更多情况是用减七和弦代替,以减少声部进行的麻烦。
(二)七和弦的省略音与重复音
七和弦一般以完整的形式出现,因而在四声部和声中不存在省略音和重复音问题。但是,属七和弦有些特殊,它有两种常用形式,一种是完整形式,另一种是不完整形式。
不完整形式的属七和弦在音响上似乎更加纯净或悦耳。音的属七和弦总是重复根音以填补缺少的声部。
一般情况下,除属七和弦常使用不完整形式外,其他各种自然七和弦及变音七和弦均以完整形式出现。
【拓展内容】
编曲之万能和弦与和弦走向
1、万能和弦——它的和声构成是:1级—5级—6级—3级—4级—3级—2级—5级—1级~
2、万能和弦的变体——它的和声构成是:1级—3级—6级—3级—4级—3级—2级—5级—1级~
3、1—6—4—5加万能和弦——前面是1级—6级—4级—5级,副歌接万能和弦1~
万能和弦大家都知道了~大大们写歌的时候记得尝试下啊~真的很爽~
当然,有些人并不满足或者局限于这种万能和弦,所以,真正到编配和弦的时候需要了解和弦走向!以下以C调为例:
1、C——F——G 古典和声优良的正格进行
2、C——G ——F 古典和声的禁止进行,但现代和声却用的很多,非常好听。小虎队《爱》,周杰伦《开 不了口》等的前奏~~~《我是一只鱼》
3、C——G——AM——EM——F——C——F——G 来自己欧洲的经典和声啦。《开不了口》《简单爱》《爱一个好难》《约定》《深呼吸》《光辉岁月》
4、C——AM——F——G 美国的经典乡村民谣进行。叶蓓《在却难逃》《纯真年代》
5、C——AM——DM——G 乡村进行变化。〈爱〉
6、C——EM/G——AM——G——F——EM——DM——G 经典根音下行的悲伤歌曲进行。学友的《祝福》等好象大调就这么多吧,小调还有些感情色彩,象C ——AM——F——G ,又可以变为C——AM——F—FM——G ,用了一个4级小和弦做色彩处理,效果相当好。这个《人鬼情未了》歌曲的结束。
7、C——AM——F——G ,还可以变为C9——AM9——FMAJ7——G9—G—,也相当有追忆住事的味道~~~如《明天我要嫁给你啦》的前奏,它是F调。但和弦功能和级数是一样的
8、C——AM——F——G ,还可以变为C ——AM——F——降B——G ,用了一个降B和弦,为F和G 和弦过渡,典型唯美主义色彩的运用~~~~异常好听~~~齐秦《花葬》,韩红〈家乡〉,周艳泓〈春暖花开》C —F —降B—G 等等
9、C——Em7/B——Am7——G7——Fmaj7——Am7/E——Dm7——G9sus4 流行很喜欢用的和弦走向,现代很多歌都是这样的走向例如《好心分手》《菊花台》《挥着翅膀的女孩》《饮歌》 根音走向是1(DO) 7(SI) 6(LA) 5(SO)4(FA) 3(MI) 2(RE) 5(SO) 这个走向就叫做卡农。
以上这些经验想必也够大部分人使用了。但是在编曲上,为了让歌曲更加生动化,就要引入和弦外音:
多声部音乐中凡不属于和弦结构内的音,均称为和弦外音。和弦外音在促进旋律进行的.流动性、构成旋律型,并使声部之间形成丰富的节奏组合,增强和声的色彩与紧张度的变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色彩的意思:渲染情绪的表现形式,有明亮,坚定,柔和,暗淡。)在一定的和声背景上使旋律和声部进行复杂化、音型化的处理,称为旋律音型。和弦外音是形成旋律音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后随着和声概念与和弦结构理论的形成,才将不属于和弦结构内的音称为和弦外音。在音乐创作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某些和弦外音成为和弦的组成部分而形成了复杂的和弦结构,例如高度叠置的九、十一、十三和弦等,均由和弦外音演化而成。几个声部和弦外音的同时结合尚可构成各种类型的装饰性和弦或复杂的和音。(二度旋律音程走向叫做级进,二度以上叫做跳进) (声部的意思是:中、低、高音其中每一个音就叫做一个声部。)
和弦外音,顾名思义,指和弦结构以外的音。它与和弦结构内的音,同时结合而产生。和弦外音,随着和弦的结构变化而变化。
和弦外音在所处的和弦内,常属于不协和音(有的外音虽然协和,但仍具有外音的性质),需要解决到和弦音去。不同类型的外音有着不同的解决方式,一般作下行或上行级进解决,但也有的外音作跳进解决。由于和弦外音的位置、意义和作用的不同,一般分为下列类型:
[1] 经过音、辅助音、邻音;
[2] 先现音;
[3] 延留音;
[4] 倚音;
[5] 自由外音。
一、经过音与辅助音
两和弦音之间以级进形态(半音、全音)形成的外音称为经过音。
经过音通常发生在弱拍或弱位,其时值一般等于或小于两侧的和弦音,但不可长于它们。经过音可发生在任何声部,但常在外声部;可由自然音构成,亦可由变化音构成。
1、经过音
[1] 同和弦间的经过音
[2] 不同和弦间的经过音
[3] 两个及两个以上声部构成的多重经过音
注意:避免经过音构成的*行五度。 (*行五度(parallel fifths)指的是乐曲的两个声部隔开纯五度作*行进行。十五世纪以来,在对位与和声上都规定应避免*行五度之出现。出现*行五度会让曲子的声部感觉降低,感觉好像变成了一个声部一样。因为五度太和谐了。但在现代和声中对*行五度的限制大大减小。而传统和声主要是古典时期和早期浪漫时期的和声进行风格。不是所有的和声中都不能有*行五度。有很多的*民族风格的作品中,就有意运用*行五度来增加*民族色彩。)
附:在一小节中,若是4/3拍的,是表示以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3拍。在小节中出现的音,你要分清什么是主音,什么是副音,什么是经过音。如67123,其中613是主音,72是经过音。那么,你在配合弦的时候,若是C调,就可以配Am。因为C调的Am和弦音是613,若是12356,你就可以配C和弦,因为2是经过音。像你所说的在一小节中,有345,你可以把4看做经过音。可以配C或G和弦,(C大调时)。C和弦为135,Dm为246,Em为357,F和弦为461,G和弦为572,Am为613,B和弦为属7和弦,它的音为724。知道啦以上的关系,在以后你配和弦时,你就知道,该用什么和弦了。
2、辅助音
同一个和弦音之间上方或下方二度(大、小)关系的外音称为辅助音。辅助音对和弦音起着辅助和装饰作用。辅助音发生在弱拍,其时值一般是等于或短于两侧的和弦音,而辅助音可出现在任何一个声部,亦可构成助音的变化形式或两个以上声部的助音。
[1] 同声部的二重助音
中秋节*俗列举(通用5篇)
提到中秋节的传统*俗,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拜月、赏月、吃月饼吧,其实在全国各地,对中秋节的庆祝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编为大家列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俗,欢迎大家补充。
月饼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函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俗。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传统糕点之一,中秋节节日食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俗始于唐朝,因为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天上的圆月;也有人说,圆圆的月饼应和天上的月亮,反映了人们期盼团聚的美好愿望。
祭月
祭月的传统来源于古代对月神的祭祀。先秦已有此神祭祀活动,称为“夜明”或“夕月”。是*炎黄子孙的重要团圆节日之一。每逢中秋夜都要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在广东地区,人们有着在八月十五晚上祭拜月娘的*俗。
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俗。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赏月活动更具规模。还指八月十五中秋节观看满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灯会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相传桂花酒来源于天上的神酒,和吴刚折桂的神话传说有关。
过去的东莞,一进入农历八月,人们就早早开始为中秋张罗了。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三、十四,做母亲的会到女儿家里去“送中秋”,就是提前去拜节,必备礼品有:月饼、鸡或鸭、猪肉、鱼丸、香蕉、柿子、禾椂(柚子)、花生、菱角、芋头芋仔、灯笼和宝塔(盛东西用的陶制品)等。
“送中秋”时,往往是外婆提着大包小包地来到女儿家为女儿一家送上中秋祝福。但*年,随着人们生活日渐富裕,并不再追捧大鱼大肉式的中秋礼,也不再热衷于过节的繁琐过程,更多的人喜欢从简而过。
所以送中秋的礼品也随之从简。不过月饼、灯笼、芋头、禾椂(柚子)、花生、柿子等是不可少的。不过也有些只要有月饼和灯笼再多加个“红包”就算送了中秋。现在送中秋的热闹气氛已逐渐降温,比从前显得*静柔和得多了。
灯笼也是中秋节的主要角色之一,东莞还有中秋儿童提灯的风俗。传统灯的材料有红柚皮雕的柚灯,素馨茉莉花结的花灯。明亮的灯火带著阵阵的花果清香,使人爱不释手。但如今,灯笼的制作也正发生变化,上市的灯笼大多屏弃蜡烛而用小电池代之,不但更加明亮还可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
现在的灯笼多采用透明塑料胶制成,款式和品种可谓令人眼花撩乱、赞叹不止,日式的、中式的都有,如飞机、鲤鱼、卡通人物、八角花灯、走马灯、大小各异的红绸灯笼等。但对于*古式的灯笼却难以再找得到,宝塔则更难得一见。
东莞中秋也有祭神的*俗,贡品多为月饼、炒田螺、香芋、菱角等。中秋节当晚,祭神活动开始后,全家老小就把所有贡品搬到院子里摆上,并在四周挂上灯笼,由长辈开始祭神,乞求全家人的幸福。焚香、点烛、烧元宝、烧炮竹祀神,接着祀观音、祖先、灶神、井神、门官土地、五方五土(地主爷),今亦照例而行。
在八月十五当晚,月上中天最圆的时刻,东莞也有传统的祭神、赏月活动。此前,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首先,挂灯笼。一般多挂在家门口、趟栊、神台、天井,有天台的人家则竖一竹竿高高挂上;入夜时分即点亮各处所挂之灯笼,霎时,屋里、街上一片光辉。
然后,对着月亮出来的方向,摆齐赏月的一切果品;再后是动手煲金银鸭粥或鸡粥,接*赏月时辰,集齐家中小孩,炒一碟田螺及渌(烫)一些乌榄。一切准备就绪只待赏月开始。开始赏月时,立即焚香、点烛、烧元宝及烧炮竹、放烟花,同时对着月姑(亮)开禾椂(柚子)拜月姑。祭完神后,大家就开始一起赏月、尝月饼了。
另外,莞城中秋之夜有也拜宝塔之风俗,称为拜八仙。宝塔是一般陶器罐,圆形,罐外壁用多种颜色画上八仙画像,或时果,并要写“百子千孙”、“长命富贵”、“富贵吉祥”等吉祥词语,这种陶罐称为宝塔。
还要配上一件用麻骨串成纵五寸、横一尺六寸长方形的牌,用画上五彩八仙画像的纸裱于上,称为八仙牌。宝塔内须装花生(熟)、芋头(熟)、香蕉、柿子、月饼等,塔口上置一禾椂,宝塔旁摆着灯笼、果品、三牲,焚香、点烛、烧元宝、放鞭炮让小孩拜之。此形式是谓让八仙保佑孩子们好身体好运程,快高长大,和睦吉祥、聪明伶俐之意。
拜毕,始尝月饼、果品、品茶、啜田螺、吃乌榄。旧俗,月饼当由家嫂按人数切开,而且一定要切得分量相当,每人吃一块自己的月饼后,才可以吃别的食物。据老东莞讲,对着月姑吃田螺和乌榄,日后眼睛会更明亮。
最后的节目就是食金银鸭粥或鸡粥,直闹至深夜而兴不减。东莞青年未婚者也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小孩一般拜完月姑吃少许月饼、果品就上床入梦乡。还有一说,祀神和拜月用禾椂(柚子)和芋头芋仔是寓意为“和睦”、“富足”和“母子相连”合家团聚。田螺别名“攀桂”,月中有桂,蟾宫折桂,是考中巍科的典故,“蟾宫”,月也,故中秋之夜必吃炒田螺。
拜月娘妈
拜月一般是妇女的活动。泉州人将月亮称为“月娘妈”,表示对月亮十分崇拜。旧时到了中秋之夜,民间妇女有拜月*俗。几乎家家户户摆香案于庭院天井中,陈列时令瓜果和月饼,虔诚祭拜月娘妈,焚香祈祝,祈求称心如愿。
赏月
赏月是由古而今、最具大众化的*俗。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赏月既可是家庭式的活动,亦可是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之间团体性的聚会。中秋之夜,在月色皎皎的庭院、园圃、阳台、屋顶天坪或露天公共场所,摆上美味月饼,沏上一壶香茗,对月当歌,边尝饼品茗,边聊天叙旧,不亦悦乎!
博饼
博饼是赏月活动中的一种有趣的游戏。相传是300年前郑成功的部下洪旭,为宽慰士兵佳节思亲之情而设的,后来流传于民间。
中秋节前夕,商家就经销供戏饼用的“会饼”,共63块,隐含七九六十三吉利之数。古代,九九八十一是帝王之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之数,七九六十三是王爷之数,郑成功为延*王,故用六十三。
博饼亦称“博状元饼”。会饼仿照科举规制,设特大号饼一个为“状元”饼,直径约6寸,宛似一轮明月,饼上印有“嫦娥奔月”、“桂树玉兔”等图案。
依此二号饼两个为“对堂”饼,直径4寸左右,代表“榜眼”;三号饼四个为“三红”,直径2至3寸,代表“探花”;还有“四进”饼八个,直径1寸半左右,代表“进士”;“二举”饼十六个,直径约1寸,代表“举人”;“一秀”饼三十二个,直径半寸有余,代表“秀才”。
“博状元”的工具很简单,只需六个骰子和一只碗。亲友相邀,每人轮流用六个骰子在碗里掷数,根据投到碗里的骰子的红点的多寡获饼,直到把饼分完。
游笋江
这是成年人的娱乐。过去中秋月夜,泉州人有结伴遨游笋江的*惯。“笋江月色”是旧时泉州八景之一。传说中秋之夜三更时分,月亮照在笋江桥中,每一个桥坎都能映出一轮皓月。
而午夜时分,在笋江粼粼清波中,可见水中映出清源和紫帽二山的倒影。于是,人们总是在中秋之夜,踏着皎皎月色,迎着融融江风,步着南音丝竹余韵,三五成群,相约游江,既给中秋佳节一个好心情,又期盼亲眼目睹笋江月奇观。
烧塔仔
烧塔仔乃孩子们的乐趣,是一项充满乡土气息和童趣的活动.中秋节到来的前两三天,乡下的孩子们便到处拾砖头瓦片,在旷野中叠成一个圆形“塔仔”。这种“塔仔”大小不一,一般叠成五层或七层,各层裱上花花绿绿的五色纸。
塔仔还供奉孩子们喜欢的泥塑偶像。为了烧塔仔,孩子们事先成群结队到各处捡来干柴禾,装满塔内,在塔中燃烧,烧得越旺越有彩气。从农历八月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孩子们每晚都兴致勃勃地烧塔仔。那熊熊的火光在月色下辉映,照耀着乡村的各个角落。孩子们还相邀互相参观,比“烧塔仔”的壮观场面,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据传烧塔仔之俗,源自元末刘伯温于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实行武装起义,至今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而烧塔仔举火为号,也传衍至今而成为民俗。
放“孔明灯”
广场上,用两条长板椅垫足,4人站在椅上,捏住孔明灯的4个角,另几人扶起孔明灯的底框,此时点燃灯中油枝,利用升起的热气和浓烟,把孔明灯高高涨起,飘飘欲飞。待孔明灯涨满烟气后放手,孔明灯便腾起升空,到相当的高度,与明月争辉。
敬田头
这是一种充满田园风情的节日祭奠活动。乾隆《泉州府志》记载:泉俗中秋“以月饼、番薯、芋魁祭先及神。前一两天,亲友以此相馈。”千百年来,泉州不仅有用番薯和芋魁祭奠祖先的*惯,还有用番薯和芋魁敬“田头”的风俗。由于番薯和芋魁是农家中秋必备的食品,故泉州至今还有“八月十五众人芋”的俗谚。
在私有制的旧时代,土地是农民的**子,收成的好坏关系到一家人的生活,因而农民总是祈望苍天风调雨顺;祈望土地老爷保庇无虫无灾,耕作顺利,五谷丰登,于是便在中秋这一天,用篮子装着已蒸煮的番薯和芋魁,分别到自家的田头地角去祭敬,以期来年获得好收成。
听香
“听香”是封建时代妇女尤其是中老年妇女热衷的活动。所谓听香,就是在中秋节夜间到自己铺境内的土地庙或其他庙宇,以自己需要问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祷告,然后手持炉香走到人群喧哗之处,聆听第一句入耳的话。
木兰诗中的省略句
在木兰诗中运用了不少特殊的手法,那么在木兰诗中的省略句是哪句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重点导析
1.比兴手法
北朝民歌《折杨柳》中有一首,前面六句是“敕敕何力力,女子当窗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开头六句用的就是《折杨柳》这六句。古代民歌往往用同样的起兴、比喻,有的词句相*甚至相同(《诗经》中民歌就不乏其例),因为口耳相传,词句相同,容易记忆。这不是抄袭,因为题材、内容可以完全不同。《木兰诗》的开头,很可能也是“敕敕何力力”,经*改为“唧唧复唧唧”的。“敕敕何力力”没有什么具体意义,像“呀呵嗨”“呀唯子哟”一样,是表声的字。
2.“可汗”与“天子”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否则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由于木兰诗出自北朝,而木兰是北朝人氏,便可以考证出木兰并非*可能性极大,其君主自然也是北朝少数民族割据*领袖,而南北朝又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那么最有可能的一种假设就是:北朝的少数民族*领袖受汉文化影响也乐于接受“天子”这个称呼。
3.“十二”是虚数
“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这三句中的两个“十二”与一个“十”字都是虚数。*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两句中的“十二年”与“十年”都是说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实数理解,前后便矛盾不可解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旨在强调木兰的父亲这次非出征不可。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释三九》,提出了三、九等虚数的用法法则,把前人有关数字问题的考证与争论都搞清楚了。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买骏马”等句中的“东、南、西、北”便都是虚位而非实指。这里只是夸张地来形容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情况,照实来讲反而不合情理。下文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东”和“西”也是虚位,照实来讲就不通了。这些方位词的连用,很多是为了造成某种气氛,而非实指。这种“虚位”也和上面所谈的“虚数”一样,是古汉语中的一种*惯上的法则。
5.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窗”和“对镜”是互文。“理云鬓”和“帖花黄”同是当窗对镜来做的。这种用法在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在古代格律诗中是常见的。如唐王昌龄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一例。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
6.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
1.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无地位的。木兰是一个“当户织”的劳动妇女,代父从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男人能做到的,木兰能做到;男人不能做到的,木兰也能做到。木兰这一英雄形象的本身,就是对封建社会中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弄。
2.在封建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是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多少人梦寐以求。而木兰经过十年的紧张战斗之后,凯旋而归,却拒封辞赏,愿意解甲归田,重过劳动人民的耕织生活,这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谦逊的品质。木兰的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热衷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讽刺。
3.《木兰诗》的主题思想,其实在诗歌里面就已直接点明。便是:妇女并不亚于男子,她们的才能智慧,胆略见识,是决不在男子之下的。这就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则是: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
4.《木兰诗》的主题,不是歌颂尚武精神,而是反映人民对和*生活的向往。不过,《木兰诗》并不像上述北朝民歌那样用愁苦的情调、悲剧的形式来表达,而是别开生面地用女子代父从军的喜剧的形式来表达。当然,故事情节本身使诗在客观上有可能起到歌颂女子英雄精神的作用,但是歌颂英雄这个问题在诗中比之主题所反映的问题毕竟是居于次要的,它只能算是诗所包含的一个思想内容,不能说就是主题。
7.“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对此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① 织机声。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② 叹息声。有学者对此做如下解读:“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复强调,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作者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兰女的形象。”
③ 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四下阒无人声,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机不织布,却坐在那儿长吁短叹呢?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8.“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问话人是谁?
一说是父母在问,认为只是父亲在问或只是母亲在问的,也属此说。的确,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一说是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在民间讲唱文学中,演唱者往往有叙事人和故事人物的双重身份,叙事人的语言与故事人物的语言有时是相融合一的。因此,这首诗中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以及“女亦无所思……从此替爷征”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此外,这首诗中常以第一人称来叙事,既可以看做木兰的自述,也可以看做叙事人的转述。[10]
9.“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
第一,应该先明确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
第二,应该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比喻句结束全诗。首先,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伙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
此外,这四句诗被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其视为木兰对“火伴”的回答的看法并不矛盾。
10.如何理解《木兰诗》中的繁简处理?
必须明确以下三点:《木兰诗》中何处繁,何处简?这样的繁简处理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处理?
① 繁笔的运用: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繁,细致入微。
例如,木兰采买鞍马一事,就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木兰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见一身戎装的木兰是何等的英姿飒爽!
又如,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时,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
再如,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而对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的一段描写,更是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的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② 简笔的运用。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勇武强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人们向来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乏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这样的繁简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嵊泗列岛游玩攻略
旅游攻略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旅程描述出来,为其他要去同一个目的地的游客提供帮助。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嵊泗列岛游玩攻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嵊泗列岛素有海上仙山的美誉,以碧海奇礁、金沙渔火的海岛风光著称。主景区泗礁岛上拥有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首屈一指的海滨浴场基湖、南长涂沙滩及岛上观日出的最佳处——六井潭、佛教圣地——大悲山。
其他景区的嵊山“情人石”、洋山“灵礁”、远东第一大灯塔、嵊山渔港等也都伴着大东海的轻盈、皎洁、柔美、狂舞,共同飘逸着嵊泗浓浓的海洋文化气息。除了嵊泗本岛泗礁岛我外,嵊山岛、枸杞岛等小岛更为清净,而壁下岛是一个纯渔业岛,岛上居民依靠捕鱼和加工海产品为生,嵊泗还还号称东海渔库。极具地方特色的海鲜夜排档、海鲜烧烤为嵊泗之旅增添另一番乐趣。
用时参考
1-2天
交通
岛外交通:
1、上海去嵊泗:南浦大桥下买车船联票,候车大厅候车,上前往沈家湾或者芦湖港的.车(车程约1个半小时),在小洋山候船厅等候上船(40分钟-1小时40分钟不等)直达嵊泗
南浦大桥发车时间:
7:30、8:30、8:40、9:30、10:40、11:20、11:30、12:10、14:00(两班)
嵊泗和上海小洋山沈家湾码头每天有船对开,从嵊泗出发时间:
8:20、8:45、9:00、9:30、11:30、12:00、13:00、13:50、14:40、14:50、15:30
对应到港时间为:
9:00、10:05、10:40、10:10、12:10、13:20、13:40、14:30、15:20、15:30、17:10
2、杭州去嵊泗:1)、汽车客运中心站(九堡)8:00出发的长途车(约3小时),到达上海小洋山码头,下车买船票。
2)、杭州汽车南站10:30发车(约3小时),过东海大桥,到达小洋山码头,候船厅稍等片刻,上快艇(约1小时),到达李柱山码头后,随便找一辆公交车,问下是不是去菜园的,把免费乘车券给乘务
3、舟山定海去嵊泗:
舟山定海的三江码头有船到嵊泗,直达李柱山码头。
从嵊泗发船:共四趟客轮,从李柱山码头出发,均为高速轮。
李柱山出发时间:7:50/8:35/12:05/14:40
三江码头出发时间:10:30/14:00/14:50/8:30
4、宁波去嵊泗:宁波镇海码头有船到嵊泗,直达李柱山码头。票价106~160元不等
5、岱山去嵊泗:岱山的高亭镇和衢山镇也有通往嵊泗的船,一般即到即买,直达李柱山码头。
高亭出发时间:15:25
衢山出发时间:11:30/16:00
从嵊泗发船:共四趟客轮,从李柱山码头出发,均为高速轮
李柱山出发时间:7:50/8:35/12:05/14:40
三江码头出发时间:10:30/14:00/14:50/8:30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定语从句关系词中省略的6种情形
定语从句中关系词省略的6种情形关系词有时可以省略,但这只限于限制性定语从句中,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关系词则不可省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定语从句关系词中省略的6种情形相关内容。
一、关系代词作宾语时的省略
当关系代词who, whom, which和that在定语从句中用作动词宾语或介词位于句末时的介词宾语时,可以省略。如:在定语从句中用作动词宾语或介词位于句末时的介词宾语时,可以省略。如:Is there anything (which) you wanted? 想要什么东西吗? Who is the man (that / who / whom) you were talking to? 刚才和你讲话的人是谁?
二、关系代词作表语时的省略
当关系代词that在定语从句中用作表语时,可以省略。如:China is not the country (that) it was. *已不是过去的*了。(that作表语)
三、关系代词作宾补时的省略
当关系代词that在定语从句中用作宾语补足时,可以省略。如:I’m not the madman (that) you thought me. 我并不是你所认为的那个疯子。(that作宾语补语)
四、关系副词when的.省略
用作时间状语的关系副词when通常不能省略,但有一种特殊情况,即用于day, year, time等少数几个词后时可以省略(也可换成that)也可换成。如:That was the year (that) I first went abroad. 就是那一年我第一次出国了。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that) we met. 我永远也忘不了我们见面的那一天。
五、关系副词where的省略
用作地点状语的关系副词where通常不能省略,但有一种特殊情况,即用于place, somewhere, anywhere, everywhere, nowhere少数几个词后时可以省略(也可换成that)。如:This is the place (where) they met yesterday. 这就是他们昨天碰头的地方。Have you somewhere (that) I can lie down for an hour? 你有没有一个什么地方可以让我躺一个小时?
六、关系副词why的省略
关系副词why通常只用于the reason后引导定语从句,且通常可换成that或for which,均可省略。如:That’s the reason (why, for which, that) he came.
这就是他来的原因。
Give me one reason (why) we should help you. 给我举出一个我们应当帮助你的理由。 absent, nothing couldn’t be done. 由于他缺*,什么事也干不成。
扩展:定语从句练*题
请看下面一道题:
The letter they were looking forward to _________ at last.
A. arrived B. arriving C. had arrived D. arrive
对于此题,基础稍差的同学可能选D,认为空格前的 to 是不定式符号,所以后接动词原形;基础稍好的同学可能会选B,知道 look forward to 是短语,意为 look forward to “盼望”,其中的 to 是介词,而不是不定式符号,所以后接动名词;只有基础扎实、语感好、而且细心的同学才会选A,诚如上面所说,look forward to 中的 to 是介词,而不是不定式符号,所以后接动词作宾语时,要用动名词,而不用动词原形。但问题是此句中的动词 arrive 不是介词 to 的宾语,而是句子的谓语。句子的正解分析是:the letter 为句子主语,they were looking forward to 是修饰主语的定语从句(介词 to 的宾语是引导该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 that,被省略),arrived 是句子谓语。
请看以下试题:
(1) The professor you referred to _________ just now.
A. comes B. come C. coming D. came
答案选D,句子主语为 the professor,you referred to 为修饰 the professor 的定语从句,空白处填 came,为句子谓语。
(2) The theory he sticks to _________ to be of no use in our studies.
A. proves B. prove C. proving D. be proved 答案选A,he sticks to 是修饰主语 the theory 的定语从句,句子的基本结构为 The theory proves to be of no use in our studies.
(3) The work he devoted his time to _________ worth praising.
A. wasB. be C. being D. been
答案选A,he devoted his time to 是修饰主语 the work 的定语从句。句子的基本结构为 The work was worth praising.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内容主要叙述重孝道的好友,下面是此诗的原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原文】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作者: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注音:
shí wǔ cǎi yī nián ,chéng huān cí mǔ qián 。
xiào lián yīn suì gòng ,huái jú xiàng qín chuān 。
sì zuò tuī wén jǔ ,zhōng láng xǔ zhòng xuān 。
fàn zhōu jiāng shàng bié ,shuí bú yǎng shén xiān 。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翻译:无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字词解释:
①张参:父张朏,开元中为泾州别驾。朏为柬之之侄,襄阳人。说详《全唐诗人名考证》。明经举:参加明经科考试。泾州:治所在今甘肃径川县北。觐省:拜望父母。
②彩衣:同采衣。《仪礼·士冠礼》:将冠者采衣纷在房中南面。注:采衣,未冠者所服。
③承欢:指侍奉父母。
④孝廉:应明经试者之称。每年州举秀才、孝廉送尚书省参加考试,称岁贡。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赏析:无
孟浩然轶事: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时年已经40岁的诗人孟浩然来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他却落第了。不用说,他此时的心情极为郁闷。而他在湖北襄阳隐居时就曾努力读书写作,30年来,他真可谓拥有了满腹文章,而且他也得到诗人王维和宰相张九龄的大力赞扬,使得孟在长安也颇有诗名。但他在应试时却竟然失利,不难想像,他内心里自然也就更为懊丧了。
早些时候,孟还记得在一次诗人聚会时,因他诗中有一联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便深深赢得大家的一致赞赏,以为像这样清绝的作品一般人是难以写得出来的。对此,诗人自然也颇为自负。但命运就是喜欢跟他闹着玩儿,他在这次原以为胜券在握的考试中居然又未能如愿!
他也曾想直接给皇帝上书,要求面试以求取功名,但生性清高的诗人一时又觉得难以启齿;所以,事情就在这样犹犹豫豫中给拖着了。然而,假如就这样两手空空儿地回返老家,那他心里无疑又是很不愿意的,毕竟这次出来的目的还远远未能达到嘛。于是,他遂在好友王维的住处写了一首题为《岁暮归南山》的诗,用以表明自己这种进退维谷的'心境。
刚写罢诗,王维就进来了,一眼瞥见孟这首新作写的是: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满窗虚。
刚读一遍,王维便很是欣赏了,但他又不觉极为感叹。他不是不想帮好友的忙,但如今又如何才能帮得上一个真正的大忙呢?正在苦思冥想之际,忽然有小书童急匆匆地过来向王大人报告:皇上就要驾临了!王维一听,心里便不由慌张起来,该怎样把孟浩然推荐出去而又不违背圣旨呢?而此时的孟浩然则无疑更为紧张,他想要就此去叩见皇上,但只是如今,他的身份?……
正在此时,玄宗的脚步声越发*了;眼看着玄宗就要推门进来,王维遂把孟浩然往他床底下一指并轻轻一推,自己则慌忙出来迎接皇上大驾光降。等待玄宗坐定,此时,王维却也不敢隐瞒这房间里还藏有诗人孟浩然;因为他知道皇帝万一知道后,这欺君之罪的结果会是什么。
玄宗在获悉眼下即有知名诗人孟浩然在此,也很高兴地对王维说道:此人的诗名朕早就知道了,现在他既然在这里,那就请出来见见何妨!这样,当下便有诏命孟浩然出来叩见皇上。玄宗和蔼地询问孟浩然:爱卿带来了诗作吗?孟急忙奏道:因来得匆忙,偶然间还没带呢。玄宗便笑着说:诗人嘛,能有不当场写作的么?卿如今当场给朕赋上一首何如?这样,孟遂把刚才才写好的诗作以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朗吟起来: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
正当听到不才明主……,还没等到孟浩然把全诗念完,玄宗就极不耐烦了,一挥手便蛮横地叫孟停下来,怃然道:要知道,这只是卿不来求官而已!事实上,朕却并未抛弃卿呀,而卿却居然在诗中要来诬陷我了?!说完,他遂让孟回归终南山去了。
在求官路上碰了一鼻子灰的诗人孟浩然,只得失意地离开了京城长安;但由于他那卓绝的诗才,历来就成为评论家们几乎是一致赞赏的对象,这恐怕正是玄宗所始料未及的。而人生的道路无疑有很多条,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即是其形象化的说法;而诗人孟浩然的最终成就也证明了他不做官,也依然能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事功彪炳的人物之一。这当然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诗人并没有自暴自弃地对待人生呀!因为只要做到自重并去发愤图强了,这样,即便是拥有最高权力的人物也奈何不了你奋力前行的步伐!
个人资料: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字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成为王孟。其刚正志高,但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浩然的诗歌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相交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关注公众微信号:miyu_88,精彩内容无限推送!
省略号列举句子
表示列举的省略的句子
省略号的句子
省略号句子
有省略号的句子
带省略号的句子
用省略号写句子
省略号的句子10句
含有省略号的句子
带有省略号的句子
用省略号写一个句子
写一句带省略号的句子
带省略号的句子是一句话吗
省略号算一句话吗
省略号算不算一句话
补出下列句子省略的部分
省略主语的句子
省略的古诗句子
省略主语的句子古诗
列举的古诗
省略主语的英语句子
含有省略的古诗句
古诗的省略现象
古诗列举的段落
省略的英语短语
省略谓语的古诗
省略宾语的古诗
英语古诗里的省略
动宾短语列举
用列举方式写的古诗
古诗古朗月行描写月亮的特点
关于屈原描写端节的古诗
中华民族的古诗歌
祖国有关的古诗
著名的幼儿母亲节古诗
歌颂精神或品质的古诗
驿路梨花的古诗全文儿
体现美德的古诗
和收麦有关的古诗
描写夜晚的唯美的古诗
写景冬的诗古诗
关于母亲的古诗李白
朗诵古诗的伴奏播放
古诗有激励的诗
关于饿赠鹤的古诗
有关猜谜的古诗
反映祖国风光的古诗
五年上册全部的古诗
梅的古诗自编
关于博雅少年的古诗
克字有关的古诗
有关于华的古诗
说长城的古诗词
中华玉溪黄鹤楼的古诗
50个春天的古诗词
关于写景的借物喻人古诗
古诗中的愤激之语
可爱的中国古诗
明天会更好意思的古诗词
对草木抒情的古诗
有名描写雪景的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