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示列举的省略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表示列举的省略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表示列举的省略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表示列举的省略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中的省略句知识点归纳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省主语
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前省。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但是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桃花源记》)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2.宾语的省略
古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意思是将尉拔出剑站了起来,吴广也站了起来,夺下将尉的剑并且把他杀了。此句中承前省略了自己的宾语剑。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较常见。其中也包含了省略介词宾语的现象,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公输》这句话里的介词以的宾语之省略了。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中的宾语之也省略了《桃花源记》
3、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1、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狼》)
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3、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
4、省略主语
a承前省 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 蒙后省
c对话省 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 二(个)男新战死
木兰诗中的省略句
在木兰诗中运用了不少特殊的手法,那么在木兰诗中的省略句是哪句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重点导析
1.比兴手法
北朝民歌《折杨柳》中有一首,前面六句是“敕敕何力力,女子当窗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开头六句用的就是《折杨柳》这六句。古代民歌往往用同样的起兴、比喻,有的词句相*甚至相同(《诗经》中民歌就不乏其例),因为口耳相传,词句相同,容易记忆。这不是抄袭,因为题材、内容可以完全不同。《木兰诗》的开头,很可能也是“敕敕何力力”,经*改为“唧唧复唧唧”的。“敕敕何力力”没有什么具体意义,像“呀呵嗨”“呀唯子哟”一样,是表声的字。
2.“可汗”与“天子”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否则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由于木兰诗出自北朝,而木兰是北朝人氏,便可以考证出木兰并非*可能性极大,其君主自然也是北朝少数民族割据*领袖,而南北朝又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那么最有可能的一种假设就是:北朝的少数民族*领袖受汉文化影响也乐于接受“天子”这个称呼。
3.“十二”是虚数
“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这三句中的两个“十二”与一个“十”字都是虚数。*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两句中的“十二年”与“十年”都是说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实数理解,前后便矛盾不可解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旨在强调木兰的父亲这次非出征不可。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释三九》,提出了三、九等虚数的用法法则,把前人有关数字问题的考证与争论都搞清楚了。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买骏马”等句中的“东、南、西、北”便都是虚位而非实指。这里只是夸张地来形容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情况,照实来讲反而不合情理。下文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东”和“西”也是虚位,照实来讲就不通了。这些方位词的连用,很多是为了造成某种气氛,而非实指。这种“虚位”也和上面所谈的“虚数”一样,是古汉语中的一种*惯上的法则。
5.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窗”和“对镜”是互文。“理云鬓”和“帖花黄”同是当窗对镜来做的。这种用法在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在古代格律诗中是常见的。如唐王昌龄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一例。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
6.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
1.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无地位的。木兰是一个“当户织”的劳动妇女,代父从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男人能做到的,木兰能做到;男人不能做到的,木兰也能做到。木兰这一英雄形象的本身,就是对封建社会中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弄。
2.在封建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是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多少人梦寐以求。而木兰经过十年的紧张战斗之后,凯旋而归,却拒封辞赏,愿意解甲归田,重过劳动人民的耕织生活,这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谦逊的品质。木兰的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热衷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讽刺。
3.《木兰诗》的主题思想,其实在诗歌里面就已直接点明。便是:妇女并不亚于男子,她们的才能智慧,胆略见识,是决不在男子之下的。这就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则是: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
4.《木兰诗》的主题,不是歌颂尚武精神,而是反映人民对和*生活的向往。不过,《木兰诗》并不像上述北朝民歌那样用愁苦的情调、悲剧的形式来表达,而是别开生面地用女子代父从军的喜剧的形式来表达。当然,故事情节本身使诗在客观上有可能起到歌颂女子英雄精神的作用,但是歌颂英雄这个问题在诗中比之主题所反映的问题毕竟是居于次要的,它只能算是诗所包含的一个思想内容,不能说就是主题。
7.“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对此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① 织机声。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② 叹息声。有学者对此做如下解读:“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复强调,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作者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兰女的形象。”
③ 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四下阒无人声,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机不织布,却坐在那儿长吁短叹呢?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8.“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问话人是谁?
一说是父母在问,认为只是父亲在问或只是母亲在问的,也属此说。的确,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一说是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在民间讲唱文学中,演唱者往往有叙事人和故事人物的双重身份,叙事人的语言与故事人物的语言有时是相融合一的。因此,这首诗中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以及“女亦无所思……从此替爷征”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此外,这首诗中常以第一人称来叙事,既可以看做木兰的自述,也可以看做叙事人的转述。[10]
9.“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
第一,应该先明确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
第二,应该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比喻句结束全诗。首先,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伙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
此外,这四句诗被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其视为木兰对“火伴”的回答的看法并不矛盾。
10.如何理解《木兰诗》中的繁简处理?
必须明确以下三点:《木兰诗》中何处繁,何处简?这样的繁简处理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处理?
① 繁笔的运用: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繁,细致入微。
例如,木兰采买鞍马一事,就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木兰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见一身戎装的木兰是何等的英姿飒爽!
又如,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时,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
再如,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而对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的一段描写,更是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的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② 简笔的运用。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勇武强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人们向来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乏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这样的繁简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木兰诗文言句式省略句
在木兰诗中作者使用了省略句,那么相关的句式时怎样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文言文句式解析:省略句
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学*文言文句式解析:省略句。
文言文句式解析:省略句主要有: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 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 蒙后省
c对话省 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狼》)
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
5、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 二(个)男新战死
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 省略句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况更加普遍,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1)主语省略
省略主语的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汉语中更多一些。
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这句中的主语就省略了。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这句中的主语也省略了。( )表示是省略的主语。
(2)谓语省略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下谓语也可以省略。
如,一鼓作气 再( )而衰,三( )而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3)宾语省略
宾语是动词的受动对象,我们要注意动词谓语,就能分析被省略的宾语。
如: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
余闻( )而愈悲。这几句( )中都是省略了的宾语。
(4)省略介词于
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如:林尽( )水源;口技人坐( )屏障中。
这几句( )中的就是省略的介词。
省略句需要字字对照,句句明其意。
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评课稿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按一定的顺序一一列举,从而有效的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上午听了校级研究课卢老师的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感触很深。
无论是卢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巧妙的课堂构思,还是学生的积极配合,踊跃发言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下午的集体备课中,很多老师都提到了卢老师类似的优点,这里不再多说,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听完这堂课后的一些困惑和想法。
1、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一一列举的方法,并能主动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首先,我认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们要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教学中,教师所呈现给学生的几道例题:如用18跟栅栏围长方形,有几种围法?订阅3种书籍的不同订法……都需要首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一一列举的策略,选择其他方法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这一点卢老师做的比较到位,她通过展示了几位同学的作业情况,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有的答案重复了,有的答案遗漏了,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接着卢老师顺其自然的提到了一一列举法,让孩子在遇到问题和困扰后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些。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教孩子如何使用一一列举法?使用一一列举法书上主要是列表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但不实用。一、上课时孩子没有时间去画表格。二、这种方法相对来说不是最方便和最容易让孩子接受的。在教学例2时,订阅3种书籍有几种方法呢?卢老师让孩子放手自己去解决。结果让人惊喜,大部分孩子解决起来毫无困难,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已经想到了用字母或者数字来代替书籍的名字来列举。这种方式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动脑思考的结果,不得不让在场听课的老师为之惊叹。看来放手让孩子去做,有时确实能够获得意外的惊喜。听到这里,我不禁要问,既然孩子最易接受用符号来列举的方法,那书上介绍的列表法是否可以不讲或者略讲呢?
3、例3是道关于投镖的问题。标靶上有3种情况,10环,8环和6环。投2次得到的.总环数会有几种情况?在这里,卢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了4种情况:一、两次投中的环数相同。二、两次投中的环数不同。三、一次投中一次未投中。四、两次都未投中。我个人认为分为四类不太恰当,应该分成三类较清楚,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完全可以合二为一,其实说的就是两次都投中的情况,只不过在这个前提下再细分为两类而已。这样分类讲起来可能才更加清楚点。
4、投标的结果出现了重复。如8+8=16,10+6=16,这两种情况尽管答案相同,但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讲清楚。为了防止学生的答案写的不清楚,在答时也应建议学生将所有的答案有序排列,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以上是我听完课后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还望批评指正,共同学*!
翻译中的省略技巧
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优美(雅)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翻译中的省略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您的阅读。
一、从语法角度来看
(一)省代词
1.省略作主语的人称代词
(1)省略作主语的人称代词
根据汉语*惯,前句出现一个主语,后句如仍为同一主语,就不必重复出现。英语中通常每句都有主语,因此人称代词作主语往往多次出现,这种人称代词汉译时常常可以省略。
I had many wonderful ideas, but I only put a few into practice.
我有很多美妙的想法,但是只把少数付诸实践了。
(2)英语中,泛指人称代词作主语时,即使是作第一个主语,在汉语译文中往往也可以省略。
We live and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When will he arrive?—You can never tell.
他什么时候到?——说不准。
The significance of a man is not in what he attained but rather in what he longs to attain.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已经获取的,而在于渴望得到什么样的东西。
2.省略作宾语的代词
英语中有些作宾语的代词,不管前面是否提到过,翻译时往往可以省略。
Please take off the old picture and throw it away.
请把那张旧画取下来扔掉。
3.省略物主代词
英语句子中的物主代词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一个句子往往会出现好几个物主代词,如果将每个物主代词都翻译出来,那么汉语译文就显得非常罗嗦。所以在没有其他人称的物主代词出现的情况下,在翻译时物主代词大多被省略。
I put my hand into my pocket.
我把手放进口袋。
(二)代词it的省略
it起着代词的作用,在译文中,当它被用作非人称或没有意义的时候,往往可以省略。
Outside it was pitch dark and it was raining cats and dogs.
外面一团漆黑,大雨倾盆。
He glanced at his watch; it was 7:15.
他一看表,是七点一刻了。
It took me a long time to reach the hospital.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到了医院。
It is the people who are really powerful.
人民才是最强大的。
(三)省略连接词
汉语词语之间连接词用得不多,其上下逻辑关系常常是暗含的,由词语的次序来表示。英语则不然,连接词用得比较多。因此,英译汉时在很多情况下可不必把连接词译出来。
He looked gloomy and troubled.
他看上去有些忧愁不安。(省略并列连接词)
As it is late, you had better go home.
时间不早了,你最好回家去吧。(省略表示原因的连接词)
If I had known it, I would not have joined in to.
早知如此,我就不参加了。(省略表示条件的连接词)
John rose gloomily as the train stopped, for he was thinking of his ailing mother.
火车停了,约翰郁郁地站了起来,因为他想起了病中的母亲。(省略表示时间的连接词)
(四)省略冠词
1.英语有冠词,汉语没有冠词;因此,英译汉时往往可将冠词省略。
A teacher should have patience in his work.
当教员的应当有耐心。(省略不定冠词A)
The horse is a useful animal.
马是有益的动物。(省略定完词The)
It is out of the question to fly to the moon in the past.
定语从句that不能省略
定语从句that的用法大家了解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定语从句that的用法,一起来看看吧!
一、定语从句that不能省略情况
1.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that有其他意思不可省
2.有不定代词时
3.有only时
4.有序数词时
5.指人又指物时
6.有形容词最高级时
二、定语从句中关系词的省略与不省略
1.关系代词which,whom,who,that在定语从句中作宾语时可以省略.
Here is the man (who/that/whom)you're been looking for.
以下情况不能省略:
(1)在介词+whom与介词+which中,whom,which不能省略.
Do you know any shops nearby in which I can buy flowers?
That is the headmaster with whom my father was talking just now.
注:当介词放在动词后时,which,whom就可以省略.
Who is the man (whom) you talked with just now?
(2)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作宾语的关系代词也不能省略.
Mr Green,whom you know,is the tallest in our school.
The elephant is like a spear,as anybody can see.
(3)在the same ...as,such...as,as...as,the same...that中,as,that即使作宾语,也不能省略I have bought the same bicycle as you have (bought).(指同类用as)
This is the same book that I read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that指同一个)
(4)当由and,but,or等连词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语从句修饰一个先行词时,第一个关系代词可省,但第二,第三个不可省略.
This is the book (which) I read yesterday and which I find very interesting.
2.当that在从句中作补语时可以省略.
He is not the man (that) he used to be.
She is all (that) a teacher should be.
3.在there be 结构中出现定语从句,或在定语从句中出现there be 时,用作主语的关系代词也可省略.
There is a man downstairs (who) wants to see you.
This is the best dictionary (that) there is in the library.
4.状语的省略
(1)当先行词是reason,而且定语从句中作原因状语时,关系代词可用why,that,也可以省略.
The reason (why/that) he failed was his laziness.
That is the reason (why) I did it.
(2)当先行词是way,且在定语从句中作方式状语时,关系代词可用in which,that,也可以省略.
The way (in which/that) these comrades look at problems is wrong.
That was the way (in which/that) she worked the problem out.
注意:当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时,不省略.
例如:I don't know the way that/ which leads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s.
(3)当先行词是time时,关系代词可用when,that 或省略.
The second time (that) I saw him was in 1980.
I don't know the exact time (when/that) the sports meet will take place.
注意:关系代词作宾语有时也不能省略.
拓展
1同位语从句
在复合句中用作同位语的从句叫同位语从句,常常跟在fact,idea,opinion,news,hope,belief等名词后面,用以说明该名词表示的具体内容,可以由名词、代词、短语及句子来充当同位语从句。
同位语从句是名词从句,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对前面抽象名词的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
2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是由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引导的从句,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起到定语的作用,所以叫做定语从句。定语从句的作用是作定语修饰主句的.某个成分,通常分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从句两种。
定语从句不同于单词作定语的情况,它需要放在被修饰的词(即先行词)之后,一般由关系代词来引导,关系代词必须放在定语从句之首。被修饰的词叫先行词,由关系词(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出。
嵊泗列岛游玩攻略
旅游攻略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旅程描述出来,为其他要去同一个目的地的游客提供帮助。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嵊泗列岛游玩攻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嵊泗列岛素有海上仙山的美誉,以碧海奇礁、金沙渔火的海岛风光著称。主景区泗礁岛上拥有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首屈一指的海滨浴场基湖、南长涂沙滩及岛上观日出的最佳处——六井潭、佛教圣地——大悲山。
其他景区的嵊山“情人石”、洋山“灵礁”、远东第一大灯塔、嵊山渔港等也都伴着大东海的轻盈、皎洁、柔美、狂舞,共同飘逸着嵊泗浓浓的海洋文化气息。除了嵊泗本岛泗礁岛我外,嵊山岛、枸杞岛等小岛更为清净,而壁下岛是一个纯渔业岛,岛上居民依靠捕鱼和加工海产品为生,嵊泗还还号称东海渔库。极具地方特色的海鲜夜排档、海鲜烧烤为嵊泗之旅增添另一番乐趣。
用时参考
1-2天
交通
岛外交通:
1、上海去嵊泗:南浦大桥下买车船联票,候车大厅候车,上前往沈家湾或者芦湖港的.车(车程约1个半小时),在小洋山候船厅等候上船(40分钟-1小时40分钟不等)直达嵊泗
南浦大桥发车时间:
7:30、8:30、8:40、9:30、10:40、11:20、11:30、12:10、14:00(两班)
嵊泗和上海小洋山沈家湾码头每天有船对开,从嵊泗出发时间:
8:20、8:45、9:00、9:30、11:30、12:00、13:00、13:50、14:40、14:50、15:30
对应到港时间为:
9:00、10:05、10:40、10:10、12:10、13:20、13:40、14:30、15:20、15:30、17:10
2、杭州去嵊泗:1)、汽车客运中心站(九堡)8:00出发的长途车(约3小时),到达上海小洋山码头,下车买船票。
2)、杭州汽车南站10:30发车(约3小时),过东海大桥,到达小洋山码头,候船厅稍等片刻,上快艇(约1小时),到达李柱山码头后,随便找一辆公交车,问下是不是去菜园的,把免费乘车券给乘务
3、舟山定海去嵊泗:
舟山定海的三江码头有船到嵊泗,直达李柱山码头。
从嵊泗发船:共四趟客轮,从李柱山码头出发,均为高速轮。
李柱山出发时间:7:50/8:35/12:05/14:40
三江码头出发时间:10:30/14:00/14:50/8:30
4、宁波去嵊泗:宁波镇海码头有船到嵊泗,直达李柱山码头。票价106~160元不等
5、岱山去嵊泗:岱山的高亭镇和衢山镇也有通往嵊泗的船,一般即到即买,直达李柱山码头。
高亭出发时间:15:25
衢山出发时间:11:30/16:00
从嵊泗发船:共四趟客轮,从李柱山码头出发,均为高速轮
李柱山出发时间:7:50/8:35/12:05/14:40
三江码头出发时间:10:30/14:00/14:50/8:30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1☆ 该长大,总该试着去成熟,放弃一些曾经你以为不可分离的东西,即使这个过程漫长且难捱,当做睡前关上的灯。
★2☆ 出就要退得干净,最好连道别都省略。
★3☆ 开始的时候,你怎样任性,他都可以包容,可到后来,你连脾气都不敢有了。
★4☆ 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的身上挖掘到意义,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东西。
★5☆ 对你的喜欢,三句根本写不完,可惜你一句也不会看。
★6☆ 再见说过后就真的没有再见过。
★7☆ 我就算打扮得再精美崭新,对他而言也不过是个旧人。
★8☆ 我爱你十年如一日沉淀,放手给你所有碧海蓝天。
★9☆ 每个人失恋的原因不同,但失恋时候的心痛感觉是一样的。
★10☆ 有些人只不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姓名,有些人的姓名是我们人生中的刻痕。
★11☆ 我太年轻了,甚至不懂怎么去爱她。
★12☆ 没有那么一瞬间,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心突然就跳乱了节拍,直到发现原来只是陌生人,于是一整天,全是回忆。
★13☆ 的,多年以前,我的矫情我的浪漫我的天时地利,到了今天,已经统统过期,更关键的是,当年陪在我身边的那个人,居然选择了中途退票离*。
★14☆ 你不见了,我才如此想念。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梦醒繁华,一城荒芜。
春宵酒醒,芬芳何寻?
一叶落寞,万物失色。
雪落无痕,雁过留声。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zhí zǐ zhī shǒu,yǔ zǐ xié lǎo】: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原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释义】这句话原本是战士之间的约定,现代成语多运用执手偕老,形容爱情的永恒. 而在种种承诺面前,爱情的承诺应是最动人心魄的了,*凡而真诚的诺言最为感人。两千四百年前的承诺至今在耳久久回荡,令人感慨岁月所难以磨灭的记忆与回答。
向来缘深,奈何情浅:出自顾漫 的《何以笙箫默》。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出自《诗·王风·采葛》。【原作】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这首诗写一个男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曹操的《短歌行》中也有此句。
春暖花开应该是后半句,而且这不是一句谚语,是一首抒情诗。全句应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关于这首诗歌的简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于一9吧9年所写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三节,第一节表现了诗人对质朴、单纯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对“永恒”、未知世界的探寻精神。第二节写诗人找到幸福后无法抑制的喜悦之情。第三节写诗人对世界的祝福。诗人将直抒胸臆与暗示、象征手法结合起来,使全诗既清澈又深厚,既明朗又含蓄,畅快淋漓而又凝重、丰富,抒发了诗人的向往幸福而又孤独凄凉之情。 作品原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书法作品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
春暖花开应该是后半句,而且这不是一句谚语,是一首抒情诗。全句应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省略号列举句子
表示列举的省略的句子
古诗文省略句的结构
补出下列句子省略的部分
省略号的句子
省略号句子
古诗词中省略句的改法
省略主语的句子
带省略号的句子
有省略号的句子
含有省略号的句子
用省略号写句子
省略号的句子10句
省略的古诗句子
带有省略号的句子
省略主语的句子古诗
用省略号写一个句子
列举的古诗
写一句带省略号的句子
带省略号的句子是一句话吗
省略主语的英语句子
含有省略的古诗句
古诗的省略现象
省略号算一句话吗
古诗列举的段落
省略的英语短语
省略谓语的古诗
省略宾语的古诗
英语古诗里的省略
动宾短语列举
含有气象词语的古诗词
《天净沙秋》的古诗
古诗词的婚礼祝福语
古诗草原来的题目
藏在新疆里的古诗
语文7-8的古诗词
马床睡觉的古诗
古诗带星字开头的
冬天寒风的古诗
屈原写的4列古诗
和唱歌有关的古诗词
文本细读对古诗文教学的意义
古诗词中描写桥的爱情
出自古诗的成语有
关于繁荣的古诗词
写狂风暴雨的古诗
古人有关身体健康的古诗
董卿说过的关于古诗文的话
叹葵的古诗
所见的古诗咋写
540字的古诗词
一年十二个月对应花的古诗
描写菊花的古诗鉴赏
装饰古诗的花边
描写云彩的唯美古诗
妇人打枣的古诗词
打枣的古诗词
幼儿的配乐古诗
长篇古诗的速记方法
关于用典故的古诗
物是人非花还在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