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有附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有附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有附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有附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附西凉三主南凉三主北凉二主附段业
郭之奇〔明代〕
九州名域夷污七,五岳神山狄秽三。此言百代留孤愤,召陵城濮岂徒谈。
何事燉煌空守兔,亦缘西地久如蚕。十郡三河仍左衽,子歆一蹶委前担。
南北二凉皆丑类,乘时蹈隙逞饕贪。秃发犹知崇友让,奇才英器表凉南。
造时不竞归乞伏,虎台兄妹未全憨。沮渠阴狡真无二,杀兄残主遂耽耽。
身安牖下诚多倖,女妾男臣心自甘。天道应须还旧德,李花随地绕缨簪。
中原王气难久散,重关百二启秦函。除凶雪耻人终出,始为千年洗众惭。
曾端伯自承移帅川口有怀风旨无便附信忽领教喜成小诗附便奉呈三首 其三
曹勋〔宋代〕
某也庵居久,心形付自然。山林藏老退,松竹养风烟。
遇物元非远,寻真自一天。怀人会心处,熟诵见山篇。
附:王轩题西施石诗
王轩〔唐代〕
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
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附:张郁洛川沿步吟
洛川仙女〔唐代〕
浮生如梦能几何,浮生复更忧患多。
无人与我长生术,洛川春日且长歌。
附:樊夫人答裴航
樊夫人〔唐代〕
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
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
攻玉赋附卞生追怨之歌
赵昂〔宋代〕
昔之玉在石,石在山,山有玉兮隐其间。今则石为错,玉为环,环亦献兮君解颜。
遂与生刍为比,与郤桂同攀。岂辛勤于道路,徒抱泣于荆蛮。
郑附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杜甫〔唐代〕
不谓生戎马,何知共酒杯。然脐郿坞败,握节汉臣回。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别离经死地,披写忽登台。重对秦箫发,俱过阮宅来。留连春夜舞,泪落强裴回。
吊轵道赋附邵*歌
王昌龄〔唐代〕
道不虚行兮,史鳅没位,吾宁范伯之徒欤,感夷齐而多愧。
麟凤远去,龙则死之,河水洋洋兮,先师莫归。往者不可谏,来者吾谁欺?
始退身以进道,曷飏言而受非,彼萧相国知予乎布衣。
送王府张参军附学及第东归
韩翃〔唐代〕
邻家不识斗鸡翁,闭户能齐隐者风。顾步曾为小山客,
成名因事大江公。一身千里寒芜上,单马重裘腊月中。
寂寂故园行见在,暮天残雪洛城东。
别王十后遣京使累路附书
杜牧〔唐代〕
重关晓度宿云寒,羸马缘知步步难。
此信的应中路见,乱山何处拆书看。
以下是关于马的古代诗句,关于马的诗句,马年说马,家长和孩子一起学*,马年说马——描写马的古诗,《创意@新年篇》关于马的古诗:
1、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逢入京使》 岑参
2、 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3、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黄景仁《杂感》)
4、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5、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6、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词》
7、 好马不吃回头草。
8、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
11、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
12、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13、 骑马坐船三分险。
14、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15、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16、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17、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杜甫
18、 千里骡马一处牛。
19、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20、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21、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22、 马行十步九回头。
23、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24、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后出塞》杜甫
25、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26、 战马拴在槽头上要掉膘,刀枪放在仓库里会生锈。
27、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跑得马。望山走倒马。(版主注:有说“望山跑死马”。)
28、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9、 任它狗儿怎样叫,不误马儿走正道。
30、 马屁拍在马腿上。
31、 看不起驴子买不起马。
32、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孟郊
33、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4、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35、 一马不跨双鞍。
36、 牛头不对马嘴。(版主注:一般说的都是“驴唇不对马嘴”。这个倒是第一次听说:D)
37、 马至滩,不加鞭。
38、 马群奔驰靠头马。
39、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0、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饮酒》 陶潜
41、 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
42、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3、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44、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5、 人奔家乡马奔草。
46、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望江南》
47、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 辛弃疾
48、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49、 肥了骡子瘦了马。
50、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饥则附人, 饱便高飏——《晋书·载记·第二十三章》
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墨子·02章 修身》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此已然之验也。——《文心雕龙·附会》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汉书·纪·元帝纪》
善附者异旨如肝胆,拙会者同音如胡越。——《文心雕龙·附会》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格言联璧·学问类》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李贺《高轩过》
亲戚不附,无务外交——《墨子·02章 修身》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佚名《冉冉孤生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凡行军越过山险而阵,必依附山谷,一则利水草,一则附险固,以战则胜。——《百战奇略·第四卷·谷战》
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明史·列传·卷一百三十六》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
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文心雕龙·情采》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抱朴子·外篇·刺骄》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李白《猛虎行》
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司马迁《伯夷列传》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贾谊《论积贮疏》
阆苑有书多附鹤,春城无处不飞花。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李商隐《碧城三首》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杜甫《前出塞九首》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杜甫《新婚别》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杜甫《天边行》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杜甫《去矣行》
附与征衣衬铁衣。——贺铸《捣练子·望书归》
因风附轻翼,以遗心蕴蒸。——佚名《别诗三首·其一》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司马迁《货殖列传序》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陶渊明《闲情赋》
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佚名《齐宣王见颜斶 / 颜斶说齐王》
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刘向《司马错论伐蜀》
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左丘明《子产论尹何为邑》
酉山书每附,浯石颂宜镌。——徐威《中秋咏怀借杜子美秋日述怀一百韵和寄柳州假鸣桑先生》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王霸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贾谊《过秦论》
其交未亲,其民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贾谊《过秦论》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陈寿《隆中对》
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关汉卿《一枝花·杭州景》
南枝欲附春信,长恨陇人遥。——晏几道《诉衷情·小梅风韵最妖娆》
养交都邑,结俦附党。——左思《三都赋》
桂父练形而易色,赤须蝉蜕而附丽。——左思《三都赋》
附以兰锜,宿以禁兵。——左思《三都赋》
而子大夫之贤者,尚弗曾庶翼等威,附丽皇极。——左思《三都赋》
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左思《三都赋》
感阴阳之变化兮,附性命乎皇天。——王褒《洞箫赋》
六驾蛟龙,附从太白。——枚乘《七发》
羁坚辔,附易路。——枚乘《七发》
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宋玉《神女赋》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陶渊明《形影神三首》
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唯美的句子、祝福语通通都是简短而优美,发人深省。多读读这些充满智慧,充满人生哲理的短句,会让您对人生有更多感司。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随声附和造句 随声附和的意思和读音。
[释义] 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随:跟着;和:音贺。
[语出]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义] 随波逐流 见风使舵
[反义] 独具匠心 独出心裁
随声附和造句
1、一个人不坚持原则,就会迷失自我,只能是一个随声附和没有个性的庸人。
2. 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3. 这个观点明明是错误的,真不明白为什么有许多随声附和的人?
4. 莫斯科人一味地随声附和伊利亚安德烈伊奇罗斯托夫也属于他们之列,在一段短时间内,缺乏言论的领导者,对于战争尚无明确的见解。
5. *惯随声附和别人言论,会成为缺乏主见的人。
6. 随声附和上级的意见,正是老王一路升官的诀窍。
7、数学老师讲课后总问我们懂了没,同学都说懂了,我也随声附和说懂了,但心里却一片茫然。
8、高富帅是给白富美准备的,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位置,不要随声附和。
9、你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用不着随声附和。
10、他遇事总是反覆思考,不轻易随声附和。
11、随声附和上级的意见,正是老王一路升官的诀窍。
12、听到有人随声附和自己的意见,他不免自鸣得意起来。
13、我们公司向来是经理发言之后,与会者无不随声附和。
14、用不着轮船了!另一个人随声附和说。
15、他的父亲即使与威洛比看法相同,也不愿意随声附和他。
16、好的,先生,克拉斯随声附和着,当他往屋外走的时候,他毕恭毕敬地跟在他的后面。
17、枪击的抱怨和尖锐的响声在附*随声附和。
18、他们随声附和他们首领的每一句话。
19、在其它与会者中,来自也门的爱赶时髦的年轻*传教士哈比卜阿里阿基夫也随声附和。
20、两位前任政党领袖以及一些随声附和的议员称他们无法支持该项提议
21、做自己。不巴结讨好。不随声附和。不庸人自扰。不为任何人而改变。
22、什么时候我变得连最简单的随声附和都不会。
23、我不会随声附和多数人赞同的谬误的。
24、来宾们纷纷点头,像回音一样随声附和着。
25、范妮话很少,只是偶尔对这句话那句话表示同意,听到恭维丝毫没有流露出感激之情,听他夸奖北安普敦郡也不去随声附和。
26、一个大臣站起支持,其他的大臣随声附和。
27、他没有主见,只是随声附和他父亲的意见。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绝句古诗读音,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古诗鉴赏《感事》阅读答案附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鉴赏《感事》阅读答案附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感事
【元】张昱
雨过湖楼作晚寒,此心时暂酒边宽。
杞人唯恐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
鸿雁信从天上过,山河影在月中看。
洛阳桥上闻鹃处,谁识当时独倚阑?
【注】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江浙行省左丞相杨完者从张士诚手中夺得杭州,聘张昱入幕,官右司员外郎。十八年(1358),张士诚重陷杭州,杨完者被杀,张昱从此不仕,流寓城中。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一
(1)雨过湖楼作晚寒中哪个字用得好?请找出并简要分析。(3分)
(2)诗歌首联中的此心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4分)
(3)诗中运用了哪两个典故?
参考答案
(1)寒字用得好。(1分)既写出了西湖上一阵黄昏雨留下了寒意(1分),更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凄寒、悲凉(1分)。
(2)对国事的担忧和无可奈何,对家乡的思念(无家可归的感概),山河破碎的悲凉(有国难投的悲凉),心事无人理解的寂寞。
(3)诗中运用了两个典故是【杞人忧天】和【精卫填海】
二
(1)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简要分析其用意。(3分)
(2)诗歌首联中的此心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概括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颔联运用了杞人忧天和精卫填海两个典故。(1分)诗人先形容自己就像杞国人怕天塌下来一样,担心时局混乱,国事不稳;再反用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大海之意,抒发心中的无奈之情。(1分)用典抒情,语言委婉含蓄,意蕴丰富而深沉。(1分)
(2)此心既含有对国事的担忧和无可奈何之情,又有无家可归的感慨和有国难投的`悲凉之感,还含有心事无人理解的寂寞之情。(2分)首联寒字语带双关,奠定全诗情感基调,既写出了西湖上一阵黄昏雨留下了寒意,更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凄寒、悲凉;颔联借典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和无奈,颈联托天上鸿雁、月中山河等意象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山河破碎的悲凉感慨,尾联一句反问,充分展露出诗人的心事无人理解的寂寞怅惘之情。(3分)
古诗《绝句其一》原文附赏析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绝句其一》原文附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代:杜甫
译文
春回大地,暖融融的太阳,将万里江山照耀得非常美丽,春风里到处弥漫着花草的香味。
冻土融化,燕子正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成双成对的鸳鸯静睡不动。
注释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赏析
这首诗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春风花草香”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泥融飞燕子”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沙暖睡鸳鸯”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扩展: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家世背景
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县令,遂居巩县(今属河南)。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于唐睿宗太极元年正月初一(712年2月12日)生于巩县。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少年时期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他五六岁时在河南郾城看过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后在洛阳尚善坊的岐王李范宅里,遵化里玄宗宠臣崔涤堂前,听过李龟年的歌声;在洛阳北邙山顶玄元皇帝庙里欣赏过画圣吴道子画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这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所反映。当时社会名流崔尚、魏启心看到他*作的词赋,夸奖他有班固、扬雄之风。还有李邕、王翰这样的长辈也屈尊来访问他。
诗歌成就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阅读古诗词对比赏析完成阅读附答案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阅读古诗词对比赏析完成阅读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深渡驿
张说
旅泊青山夜,荒庭白露秋。洞房悬月影,高枕听江流。
猿响寒岩树,萤飞古驿楼。他乡对摇落,并觉起离忧。
岳州别子均
张说
离筵非燕喜,别酒正销魂。念汝犹童孺,嗟予隔远藩。
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他日将何见,愁来独倚门。
【注】①深渡:地名。驿:驿店。②洞房:原指幽深的居室,此处指驿站。③均:即张说长子张均。④江路断肠猿:《世说新语黜免》载:桓公(晋大司马桓温)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1、《深渡驿》一诗,颔联中洞房悬月影一句运笔巧妙,请简要赏析。(5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猿的形象,在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解析答题时注意审题,运笔巧妙即对诗歌表现手法进行赏析,从诗句内容出发,联系诗歌的主旨情感。诗人夜宿深渡驿,从诗句中的意象及用词可以读出诗人满怀离忧。
答案:
洞房悬月影有两处妙笔:
其一,运用衬托手法,月影衬洞房,有月影,更觉房屋的.幽深空寂;(2分)
其二,悬字用得巧妙,不仅写出了月挂中天的夜景,也写出了诗人流落他乡提心吊胆的感受。(3分)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分析鉴赏能力。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但具体作用还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情感分析。第一首是羁旅诗,第二首是送别诗,猿这一形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答案:
不同。《深渡驿》中,猿响与岩树动静相衬,(1分)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夜宿深渡驿时思亲念远的悲凉心境。(2分)《岳州别子均》中,运用断肠猿的典故,(1分)写出诗人与儿子分别时那种痛彻心扉的伤痛。(2分)
对比赏析
《深渡驿》是唐代张说南贬时所做的一首诗。借秋风萧瑟抒发作者当时的抑郁心情。张说在武后及玄宗时两次南贬,这首诗当作与两次贬谪时。
旅行泊居在青山里的驿馆的夜晚,荒芜的庭院里正值秋风萧瑟、白露为霜。幽深的居室里洒满了月光的清辉,我倚着高枕倾听着外面江水的流动声。远处寂寥的山树上传来声声猿啼,眼前成群的流萤在古老残旧的驿楼旁翩翩振羽。独在他乡面对着寂寥的秋色,越发使人感到离乡背井的忧愁。
《岳州别子均》这首唐代五律诗的作者是张说,诗的下阙: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他日将何见,愁来独倚门。借猿啼写悲苦凄清气氛抒发别离或悲伤之情。诗人以津亭、哀猿衬托离愁别绪,诗境也变而凄厉了。
带有附的古诗
附*的古诗
附小的古诗书
当附加题的古诗
考神附体的古诗
讽剌附马的古诗
做到附会的古诗
附录的古诗
这附*的古诗
附有爱意的古诗
还附送章鱼的古诗
攀龙附凤的古诗
古诗类的附加题
附有深意的古诗
附加题的古诗题
附庸风雅的古诗
九下需背的附录古诗
附有思乡之情的古诗
六下的附录古诗
淮河附*的古诗
附图画的古诗词
北大附校的古诗接龙
走进通大附中的古诗
附在青苔上的古诗
《冬夕》的古诗附意思
附有意象的古诗
临沂附*的古诗
寻找附*的古诗词
课程标准附录的古诗
松萝互相依附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