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里表示讨论的词语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里表示讨论的词语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里表示讨论的词语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里表示讨论的词语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经典古诗词语录(精选120句)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典古诗词语录(精选120句),欢迎大家分享。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2、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4、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6、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8、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19、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2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21、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
2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2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2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6、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2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2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2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30、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3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3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3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34、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35、百闻不如一见。——《汉书》
3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37、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
3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39、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汉·韩婴
4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41、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4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4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4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4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4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4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知音》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曹操《蒿里行》
穷不过讨吃,怕不过杀头。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罗隐《筹笔驿》
怀恶而讨,虽死不服,其斯之谓与。——《谷梁传·昭公·四年》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讨饭怕狗咬,秀才怕岁考。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西羌延国讨,白起佐军威。——李白《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讨饭三年懒做官。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张乔《河湟旧卒》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高适《登百丈峰二首》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不怕该债的精穷,只怕讨债的英雄——《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
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瞒天讨价,就地还钱!——《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健子婴之果决,敢讨贼以纾祸;势土崩而莫振,作降王于路左。——潘安《西征赋》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李白《豫章行》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杜甫《赠李白》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诸葛亮《后出师表》
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言犹在耳,忠岂忘心?——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左丘明《晋灵公不君》
一人不说两面话,人前不讨两面光。
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将以诛暴讨乱也。——《三略·下略》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左丘明《秦晋崤之战》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 讨贼檄文》
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李商隐《城上》
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关于咏物诗词的写作与梅岭雪之讨论
前记
日前,在徒儿梅岭雪催促下撰写了一篇《小聊咏物诗词写作》的小文。就文中观点,徒儿梅岭雪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下面是就其所作的讨论。观点也许会随着事物的认识与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为备后考,特做整理,辑录收于博中。
讨论一:关于境界有无高下
问:
“佛家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境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二境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此三境也。咏物诗词之境界,大致也可以此论者。”
师傅,就这个问题之前也曾着力思考过一段时间,借此也跟师傅说说,无论对与否。总觉得这三个境界是不能分高低的吧?我的理解:不要说那个层次“高、好”于哪个层次,也不要理解成第二境就高过第一境,第三境就高过第二境。只要写好了文本身,那个层次中,都会出佳作。一如“少年赤子之真,中年老成之感,老年人生回朴”,都是***。是嘛,师傅?
记得之前曾跟师傅说过袁凯的《白燕》以前我也是似懂非懂,其实这样的文能说不好嘛。
答:
写好了都是好诗,这话是没错。但诗是什么?诗言志,诗缘情。只有把情与物有机结合起来,物我合一,才是真正动人心魄的东西。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有高下之分。
袁白燕的那首,好处在于刻画精准到位,堪称“尽体物之妙”,可以说是刻画方面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但这首诗历来被诗家所诟病,原因也正在刻画多,感情因素少,也没有什么寄托(其实最后两句也多少带有某些寓意)。
诗如此,词也是。我在文中举了些个诗的例子,其实词也是一样的。
章质夫咏《杨花》词(水龙吟),东坡和之。对于这两首咏杨花的词,你应该了解一些吧。这两首杨花词,历来就存在不小的争论。有人认为章词写得好,“曲尽杨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有人认为苏轼的词写得好,“直是言情,非复赋物”(沈谦《填词杂说》),就是借咏物来言情。这些个争论或意见,其实就涉及到咏物词的高下问题。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也说:“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很明确的指出苏词要优于章词。这两首杨花词究竟如何呢?那么我们就把这两首次找来比较一下看看,作个简单的分析对比。
章楶,即章质夫的《水龙吟费罨ā啡词为?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整首词从杨花的各个方面来加以摹写,开头写春末杨花飘坠;接下来铺开详细摹写杨花飞到青林、深院、珠帘,粘上春衣、绣床;看到蜂儿、鱼儿和在楼头远望的女人等,写得很细致,刻画也惟妙惟肖。就描绘杨花说,确实做到了“曲尽妙处”。
再看东坡的和词《水龙吟反卧险轮史蜓罨ù省罚?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词之开头写杨花飘坠路上,“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这既是在写人在思量,同时也在写杨花。然后从“有思”联系到女子的梦中寻郎,是写人;然而随风万里不同时也是在写杨花吗?恨落花难留是写人,“一池萍碎”又是写杨花。到结拍“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又把杨花和泪水结合起来,既写杨花又写人。整首词“就咏物而言,写杨花很有情似的,所以随着梦境去万里寻郎,最后化为浮萍,成为离人泪,所以是很细致的咏物。就写人说,这词描写思妇愁情,梦里寻郎既不成,春又无法留住,写出思妇的愁苦,是很好的抒情的词。”(周振甫《诗词例话》)通过全词的分析,不难看出,东坡的这首杨花词不仅仅是在吟咏、摹写杨花,同时也是在咏人、写人;既写了物,又在物之基础上抒写了作者的感悟或情思。
通过两首杨花词的分析,不难看到,咏物诗词要是只停留在状物、描状、摹写的层面上,无论写得如何“曲尽妙处”,终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境界也就自然不高。咏物诗词要是在曲尽物之妙处的基础上来抒写人物的感情、情思、认识、感悟,不仅仅滞留在物本身,而是有所兴寄、寄托、托物言情,这样咏物就有了内蕴,境界自然就高一层。所以说苏词境界高于章词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也正符合了咏物诗词“不即不离”,不停留在物但又要切合咏物的写作特点与技法。
由此可见,虽然写好了都是好词,但归根结底还是有高下之分。当然,如果诗词本身就写得不好,也就不必去争论什么境界高下了,呵呵。
问:
嗯,师傅,这两个之前也看过。感觉这两篇没法比,偏重点不一样,各有各的好。
“咏物诗词要是只停留在状物、描状、摹写的层面上,无论写得如何曲尽妙处,终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境界也就自然不高。”这话是不是要辨证理解呢?诗是“言志、言情”的,也是需要辨证看吧?
咏物只停留在物上,看起来没有寄托,其实从文的描写上也潜意识里能看到作者的心态啊。明快的作品,作者的心情也必然是积极向上的,如老陶吧,若心里龌龊,怎么能悠然见南山……。一如36计,能说那个计好,那个计不好,没法比,哪个计策适合、哪个计策胜算大,就是好招。:)
答
各有好是没错,但哪个更好呢?!
境界本身就是一种玄妙的东西。虽然有些时候可能分别高下很难,但有些情况分辨也很容易。境界就是境界,自然有大小、高低之分。
当然,境界是与个人的学识、涵养、经历、地位、认知、见地等分不开的。虽然如此,但我们不能就此说境界无大小、高低之区别。个人喜欢是一回事,认识到问题又是一回事。
经常会有人说,喜欢的就是最好的。这话对个人而言,是正确的。但个人喜欢的并不代表大众也喜欢,也不代表就是正确的。
诗这玩意,不说更早的,单就孔子删诗起,历经了几多年了?虽然过程中有些微澜,但大的方向基本没有太多变化。这就是诗言志、诗缘情。志,不是完全今天的志向的意思。志,从士从心,在古时其实是志意的意思,也就是情。
为何要写诗,是不是心中有幽微要发?幽微是什么,触动而生之情也。
一首诗无论好与不好,既然写出来,多少都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情绪、见的、感悟等,不可能没有。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就胡诌出来。即使好多写现代诗的,随便皱几个句子,抓阄排队分行。其实当那些句子从他脑子里出来的时候,也是经过了大脑的,自然也有个人的幽微在里边。但是,这种幽微,是稍微触之,还是经过认真思考过的;是浅显的,还是深厚的,自然效果就大不一样,对读者的触动也就自然不会一样。
陶诗,你认真的去读过多少?他那些作品,都是随意出来的?不是,是心的触动,是情的宣泄。而且者情、者心非一般人可及。按我个人的看法,陶之后,没有一人能超越他的高度,包括李杜。这就是境界,这就是诗词境界的高低!
思想的厚度、见识的深浅等虽然可成为境界的一个内容,但并不能完全代表境界。境界,是多方面的集合。
讨论二:关于“仿佛形容”
问
“其实,咏物诗不待分明说尽,只仿佛形容,便见妙处。如鲁直《酴醿》诗:’露湿何郎试汤饼,日烘荀令炷炉香。’义山《雨》诗:’摵摵度瓜园,依依傍水轩。’此不待说雨,自然知是雨也。”
“露湿何郎试汤饼,日烘荀令炷炉香。”这个技法是很难有人这么写。师傅,这两个比好在那儿呢?就那个人脸比花还好看?那个香也比得上天然的花香?
答
从摹写的角度而言,好在比喻恰切!好在刻画形象!好在不待分明说尽,好在仿佛形容!
这里是比喻酴醿花的面相,就像何晏的脸一样白;花的香气,就像荀彧的体香那么香。是用人喻花,不是用花喻人。这个比喻是很恰切的。描写上,并没有去直接说花如何如何白与如何如何香,只是通过两比喻“仿佛形容”。不说白,白已见,白到什么程度也已说明;不说香,香已在,而且香到什么程度也已清楚。所以是“只仿佛形容,便见妙处”。
要搞清楚这两句,应知道两个典故。何晏、荀彧都是有名的美男子。何晏面相白,就跟敷了粉一样(何郎敷粉的典故也出自这),荀彧不仅美,有仪容,而且喜欢熏香,所以身上总带有香气。
“何郎试汤饼”的故事大致是:何因为面相非常白,就跟涂了粉似的,所以经常有人怀疑他是脸敷了粉。魏文帝也怀疑,为了证实,想出一个馊主意,有一天,大夏天,天非常闷热,就赐给何一堆滚烫的烧饼让他吃,滚烫的汤水让其喝,自然是大汗淋漓。若是抹了粉,自然粉就会因汗流落。
“荀令炷炉香”故事大意是:荀彧貌美而喜欢熏香,日久身上就带有香气。有一天他到一户人家去,坐的地方,三天香气没散。
问
师傅说了这么多啊,理解不了。
大凡用比喻也只能“仿佛形容”吧,因为用的明明就是假的、怎能比真物本身还真啊?
师傅,那个人不是脸白再加上敷粉嘛?这个人他本身就喜修饰,敷粉,好象记得有这么一说啊!
答
论语十二章
孔子及其弟子〔先秦〕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过秦论
贾谊〔两汉〕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中篇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下篇
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脩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于是山东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相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悟。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六国论
苏洵〔宋代〕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论语十章
孔子及其弟子〔先秦〕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2.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三国志·魏书》
3.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5.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李毓秀《 弟子规 》
6.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7.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8.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卢仝《示添丁》
9.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10.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11.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1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13.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14.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15.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16.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17.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清李毓秀《弟子规》。
18.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19.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0.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杜甫《前出塞九首》
21.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22.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王建《水夫谣》
23.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
24.千万经典,孝义为先。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清《增广贤文》。
25.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26.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27.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明)《增广贤文》
28.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29.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30.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
31.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白居易《长恨歌》
32.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33.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34.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35.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好让父母受苦受累,不好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劝报亲恩篇》。
36.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劝报亲恩篇》。
3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38.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3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40.母子,天性也,母思其子,慈也;子思其母,孝也故母子为三纲之首,慈孝乃百行之原。——郑光祖《杂剧·醉思乡王粲登楼》
41.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42.人归父母育,郡得股肱良。 ——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43.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44.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我的父母。——《三国志·魏书》。
45.惟孝顺父母,能够解忧。——孟子
46.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47.不可思议居然还有在花父母钱上学吃饭的二十几岁的人洋洋自得自己的综合能力。 做一个谈话节目的时候,有一个大学生站起来对韩寒说,可能你写东西的能力比我们强,但是你的综合能力是远远不如我们大学生的。
48.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49.孝敬父母经常能够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5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1.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孟子·离娄上》。
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
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如何写议论文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的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中国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长河中,诗歌无疑是最璀璨瑰丽的一颗明珠。其涉及的社会生活之广泛、深入,对国家民族影响之深远、巨大,恐怕是世界其他民族所无法睥睨的。它为后世的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可资借鉴学*的知识,其中不乏作文之道。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宋代陆游告诫自己儿子的肺腑之言。无论作诗、写文章,若要笔底生花、文采斐然,没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是行不通的。他还明确地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这更是对自己文学创作活动的生动总结。想写什么事情,想抒什么情感,想议什么问题,缺乏实践的态度,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研究过程,纸上谈兵,常常只会打擦边球。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宋朝陈与义的这两句诗,形象反映了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捕捉灵感?著名作家莫言说,我始终保持着一个好*惯,就是随身总带着一个小本和一支笔,随时把想到的、见到的可写的东西记下来。是呀,常常积累,时时做有准备的头脑,何须等到“安排句法”时的苦思冥想呢?朱熹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实生活的积累是灵感不竭的源泉,是创作活动的土壤。要随时积累,做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准备的人!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有了好的材料、好的题旨,还须有好的语言来表达。炼字的功夫,一向为中国文人注重,更有甚者“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如此煞费苦心,怎不令人感动!那么炼字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不是生僻怪诞的才叫好?元好问说得好:“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表达写作意趣的,即是最好的字眼。
但生活语言与写作语言毕竟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语体,如实辑录生活语言,那只是一种记录而非艺术,对生活语言加以适当的再创作才是艺术。因此写作须讲求炼字,但也须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要善于炼字,做一个对语言精益求精的人!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清代的龚自珍不愧是文章大家,他善于从宏观上总结作文之道,明确要求写文章要结构明晰,主线分明,如秋天的乔树,枝是枝叶是叶;文章的主旨要鲜明有个性,充分表现自己的主张,不可穿新鞋走旧路、取新瓶装陈酒,人云亦云。他的文章就很好地反映了他的创作主张,值得我们认真学*。因此,要讲究谋篇布局表达个性,做一个独立思考、有大写人格的人!
艺术都有其相通之处,古诗中的这些道理,虽多就诗而言,但对于我们的作文同样有启示作用。把每一篇文章都当做诗一样作,那么每一篇文章便都会有一颗诗的灵魂!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诗词之美本在于此,可随着时间的流淌,科技的发展,“快餐式”阅读渐渐成了主流,而传统诗词却发了酵,蒸了馏,饮了使人醉眼迷离,乱了方寸。
“快餐式”阅读的今天,人们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一字一句品读诗词上,他们刚喜欢通俗的笑话。当今的学生对诗词亦是如此,完成任务者居多,而由衷热爱者廖廖。诗词在网络上被网友肢解,改的面目全非,并带有戏谑的意味,成了彼此逗趣的工具,失去了原本的含义,与古人的初衷背道相驰。
如果继续这么发展,百年之后,怕*们只能在字典中见到“诗”“词”这类的字眼了吧。缥缈如鸿影,闻其名却不能见其人。
诗词从来不是消遣的工具,而是一种真实感情的传达。
我的语文老师曾讲过她的一个经历:她的朋友酷爱在秋天摄影,而她对秋天的印象一直是秋风秋景秋煞人。机缘巧合,在一个秋天她的那位朋友邀请她共同登山赏景。路途上她没有多大的兴致,对沿途的光景满脸不屑。当她到达山顶时,便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群所折服。山下的枫树像是拍打海滩一层一层的海浪,一层黄,一层红,颜色由浅而深的递进。她说她当时的脑海里瞬间出现了一个词“层林尽染”。自此,她便对秋景有了别样的感受。
曾有一个闷热的下午,我百无聊赖的走在上学的路上,像是一个沙漠中迷失方向的人缓慢的移动着。一阵清风徐来,使我感到了一丝舒爽,而那时我突然想起一首诗“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是多么沉寂。”而那一阵清风打破了沉寂,让我看到了新的生命绿洲。此时,我也终于明白了老师那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教诲。诗词的魅力正是如此,他不在于你生硬的记住了多少,他更是让你在不断历经世事之后产生心与心的共鸣。以至于看到某情某景能脱口而出。
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从小就要他们背根本不懂的诗词?初衷本是当他们长大后,面对三千世界无数美景时,脑中出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共一色”。面对忧愁难耐时,所想的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面对时间流逝时,所想的是“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面对人生逆境时,所想的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词妙不可言的不仅仅是在于诗人的遣词造句,而更在于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恰好有那么一刻,看到眼前的景色,眼前的人,突然想起当初背过的诗句,原来千百年前曾有人如此贴切的表达出了自己一样的感受,而诗词之美也正是这心与心的共鸣。诗词可谓中国文化之基本,人不可忘本,诗词值得每个人传承!
细雨微蒙的夜晚,独坐窗前,冲一杯清茶,捧一本古诗词集,灯光明亮,诗韵隽永,其乐融融。
读着那一首首传颂千古的名句,我逐渐感受到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的离别之情;领略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野风光的恬适;体味到曹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雄心大志。品味古诗词,就像饮一杯杯年代久远的老酒,芳香醇厚,令人陶醉。
阳光灿烂的春日,吟诵“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你会立刻被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百鸟争鸣的热闹、生动的景象所感染;月朗风清的`夏夜,看惊鹊别枝,听蝉鸣蛙唱,嗅稻花芳香,是诗人辛弃疾把我们带到如诗如画的田园;秋风萧瑟的日暮,望断小桥流水,穿越古道西风,一匹老马,一抹夕阳,羁旅归途的游子,该是怎样的思乡情切,柔肠寸断,是马致远把我们带到秋天的悲凉之中;银装素裹的严冬,朗读一首《白雪歌》,你会惊讶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特想象。品味古诗词,就像浏览四季的美景,令你心驰神往,流连往返。
品味古诗词,你会领略到古仁人的兼济苍生、忠心效国的情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张养浩对黎民百姓痛苦命运的辈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视死如归,铮铮铁骨的誓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苏轼建功立业,精忠报国的情怀。品味古诗词,就像瞻仰烈士陵园,让你懂得风骨、品格和人生的价值。
品味古诗词,就像跟自己的密友交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你懂得,时光易逝,青春难再,只有珍惜寸阴,才能皓首无悔,不负生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你懂得,虽然看似眼前困难重重,但是翻越崇山复水,你就会迎来美好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你懂得,坚持的可贵,理想的价值。
人生乐事,莫若读书,读书之乐,莫若读诗。今生有诗相伴,其乐无穷!美有诸多形式,但我不爱眼花缭乱,热烈喧嚣,唯有古诗词叫我由衷痴迷。
文人墨客多钟情诗词,常常为之倾注毕生心血,也就结下大量精美绝伦的华彩篇章。走进古诗词,一篇篇杰作把人引入或惆怅或深沉或婉转或壮丽的丰富意境,品之被陶醉,被感染,心中起涟漪,胸臆有抒发,甚至出口惊四座,落笔露才华。
少小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对山河处处充满热爱。继而读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懂得了品味探究获得哲理的启迪。一首首诗词让我眼界开了,境界宽了,追求高了,素质提了,不再鼠目寸光患得患失,乐观豁达只求做好事业,告别私心回归本性之善。高的境界有美的结晶,不再于*庸中默默无闻了,不知不觉中培养的灵秀之气有了刮目相看。直接的表现是诗人创造的诗情画意不但让心田总是阳光灿烂,更使生活有了落英缤纷,落笔生花,潜移默化中竟被影响成了文化人。生活有了色彩,却也有纷繁复杂的矛盾令人伤神,仍是古诗词给了我一片新天地。倍感孤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顿有眼前一亮,高度发达的今天举手沟通无限何必自寻烦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再只是宽慰;诸多不公吗说明心系社稷便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留取丹心照汗青”,“出淤泥而不染”方是人生的至高至纯。常以诗词解脱分分秒秒就多了惬意,工作热情倍增成绩有人人称赞,闲暇便读诗书兴致所致再结下一行行心旷神怡的优美文字,随时有的是报刊送来的意外惊喜。现代社会压力重重,就需要及时释放以能轻松拼搏,如果没有好的排解之法去古诗词中倘佯吧会对放松心境大有裨益。读一本好书是和许多高尚的人交朋友,古诗词是好书中的精品,读之不但豁然开朗,犹能实现丰富提高超越。疾患时我们渴望灵丹妙药,*安里古诗词是当之无愧的良师益友。
热爱古诗词,将不再抑郁,能走向高远,对它有的是诚挚地感谢。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于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揭开了《诗经》的封面,只见一片北方的水色河光,照入眉睫,“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翻开《楚辞》的篇页,你会看到南方的湖波江浪,浸透了屈原带泪的诗行。先秦时代的水流,流过汉魏六朝,流过唐代诗人的篇章,在宋词中也波光潋滟,浪花飞扬。
水是阻隔
水最早出现的意义是表示阻隔,这就有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凄美的画面:“所谓尹人,在水一方”。还有那汉末《古诗十九首》中歌咏牛郎织女为天河阻隔的诗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素手,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诗描写了织女的机杼生活,写她因相思而无心织布,泪流如雨,最令人感叹的是:诗中不写河汉的宽阔无边,而是强调它“清且浅”,二人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隔着盈盈的水光含情相视。
水是相思
水难以逾越,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给人带来了痛苦,因此大多说诗词抒发的是相思之苦,或为友情或为爱情,成语“柔情似水”便是最好的例证,且看王观的《卜算子》:“永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是一道新鲜脱俗的送别词。王观以横流的眼波比水,以蹙眼的眉眼
喻山,以眉眼盈盈象征位于江南的浙东山水,并寄寓自己对友人的惜别与祝福。这首词,宛如一活泼的轻音乐,没有离别的伤感,而只有俏皮的描绘与祝愿。
水是愁情
古代诗人总喜欢以流水来比喻愁情,水的连绵不断,恰是愁情挥之不去,这方面的名篇名句不胜权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水流无限,比喻愁之长,一江春水,比喻愁之思,抽刀断水的奇妙比喻更写出悲愁难断,纵观所有诗句佳词,均从不同角度,恰当地在愁情与水相似特征之间建立联想,使之流芳千古。
由此观之,水之意,像千古流芳,见证了历史的古往今来,见证了古今人类相通的情感,在它的身上,凝结了永恒与短暂,亘古与瞬间,水不仅是世上生命的源泉,更是哺育文明的乳汁,是它催生出诗词的绚丽之花,并吐露出永恒的芬芳!
唐诗宋词元曲,无一不是文化的精髓,同样也是音乐的灵魂,所以,文化中的核心最具音乐之韵。一句句脍炙人口的词,一首首婉悠扬的曲,一个个活泼跳动的符,这一切都是由古诗奠定的,其中宋词最具代表性。
从五代十国到北宋,作词极为盛行,*也将宋词谱成曲,添上符。这其中的代表作就有《水调歌头》,这首诗谱成曲就会与音乐的本之浑然一体,人欣赏之际心灵就被韵瓦解了。尤其是最后结尾,更是触动了人们那根久未摇变的神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是人们长时间到处奔波,心中却牵挂亲人,思念家乡的鲜明写照。诗人身处于长安城内的繁华之间,但这一切似乎充满了落魄和失意。对于来说,他不愿意被遗弃,却又无法找到回家的路,即使有路也无法与亲人团聚。*将它谱成曲,添上符,为的是给自己一个精神寄托,抒发自己被压抑的情感。正如一篇文章中写的那样:人们沉陷于迷茫之中,身体日渐发福,无法忘记过去的内心凝固了悲伤,只有思念,愈发瘦骨如柴。
宋词中除了思念还有伤时,李煜的《相见欢》也被配成曲子,广为流传。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立秋古诗词五首!
《立秋》
[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瑟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立秋后自京归家》
[唐] 李郢
篱落秋归见豆花,竹门当水岸横槎。
松斋一雨宜清簟,佛室孤灯对绛纱。
尽日抱愁跧似鼠,移时不动懒于蛇。
西江*有鲈鱼否,张翰扁舟始到家。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立秋日怀方员外》
[明] 杨基
几日西清昼掩屏,绿尘幽藓遍闲厅。
病中事少翻嫌健,醉里愁多只愿醒。
误响閤铃飞夜鹊,偶摊书卷落秋萤。
萍踪已办东南别,风雨长更各自听。
“立秋古诗词五首”中的语句,常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也希望您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短句,发发朋友圈,保持好心情。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古诗词,希望的人生美满而幸福!
古诗词(精选100首)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登鹳鹊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11.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6.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7.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9.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0.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1.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22.望庐山瀑布李白
1、《夜渡湘水》 唐·孟浩然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2、《问淮水》 唐·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 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3、《渌水曲》 唐·李白 渌水明秋日。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4、《春水》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5、《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6、《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0、《桃源行》 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古诗词的谜语
标谜目时,应特别注意其范围。标的范围过大,猜射起来就难;标的范围太小,猜射起来就容易。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古诗词的谜语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却曾照古人··徐妃格 提示:西厢记一句
二、大家乐 提示:《孟子》一句
三、大水之后重建宅第 提示:《滕王阁序》一句
四、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提示:西厢记一句
五、工作中 提示:《出师表》一句
六、恭喜发财 提示:《醉翁亭记》一句
七、华夏千秋重教育 提示:西厢记一句
八、火烧孔家店 提示:三字经一句
九、家园茫茫何处是 提示:《阿房宫赋》一句
十、酒浇块垒强赋词 提示:三字经一句
十一、军方要人 提示:《留侯论》一句
十二、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提示:《左传》一句
十三、口儿未开妩媚生 提示:《滕王阁序》一句
十四、刘二安发来伊妹儿 提示:《桃花源记》一句
十五、刘皇叔 提示:《岳阳楼记》一句
十六、流响出疏桐 提示:《秋声赋》一句
十七、“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提示:《赤壁赋》一句
十八、不知秋思落谁家··下楼格 提示:《易经》一句
十九、“非人之所能为也” 提示:书画家
二十、“革命军中马前卒” 提示:教练
二十一、“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提示:香港名人
二十二、一对老酒友 提示:唐诗五言
二十三、阴盛阳衰 提示:唐诗
二十四、阴转多云 提示:唐诗七言
二十五、音乐会候补节目··玉腕格 提示:唐诗
二十六、淫雨霏霏齐恨天 提示:*诗词
二十七、银河湾 提示:唐诗
二十八、尹 提示:宋词句
二十九、引导群众走勤俭致富之路 提示:唐诗
三十、引壶觞以自酌 提示:晋代左芬诗句
三十一、词典 提示:西厢记一句
三十二、只有我大大咧咧 提示:*诗词
三十三、只有香如故 提示:宋词
三十四、只缘*墨者 提示:宋词句
三十五、只知有舜不忆其弟 提示:*诗词句
三十六、指腹为婚 提示:唐诗五言
三十七、只是黑溜溜 提示:唐诗五言
三十八、只是*黄昏 提示:唐诗五言
三十九、只望老朋友 提示:唐诗五言
四十、只望内涝尽排汗 提示:苏东坡词句
四十一、只想个人心生惭 提示:唐诗五言
四十二、只要肯登攀 提示:唐诗五言
四十三、昌闾··卷帘格 提示:三字经一句
四十四、出将入相 提示:《陋室铭》一句
四十五、春风桃李花开日 提示:西厢记一句
四十六、应钦大贪官三餐尽丰腴 提示:唐诗五言
四十七、盈盈秋水销春山 提示:宋词句
四十八、永向前 提示:苏东坡词句
四十九、用钱是买不到学问的 提示:清词一句
古诗词里表示讨论的词语
关于讨论的古诗词
讨论爱情的古诗词
形容讨论的古诗词
甄嬛和皇上讨论的古诗词
关于讨论问题的古诗词
古诗词与化学的结合讨论
古诗词讨论人生的微信签名
讨论古诗的
讨论的英文短语
讨论古诗词背诵与积累的方法
讨论英语短语
讨论的英语短语
讨论对错的古诗
描写讨论的句子
关于古诗的讨论话题
讨论古诗文化的英语
关于讨论的名言
讨论人生的句子
于谦讨论古诗的电影名
讨论过去现在的古诗句
背后讨论人的说说
形容讨论热烈的句子
形容讨论激烈的句子
舟在古诗文中的意向讨论
不讨论别人是非的名言
对古诗文讨论的总结30字
背后讨论别人的句子
关于古代文人在一起讨论的古诗
引发广泛讨论的古诗句来形容
哀伤的古诗
形容曲终人散的古诗
关于树的倒影的古诗
古诗里面带欣宜的古诗
关于月季的古诗词
有关春雪的古诗配画
会写古诗的男生
杨万里写的童年古诗词
唐代古诗李白的诗
新旧事物交替的古诗
清明节的成语古诗词
写给女孩子的爱情古诗
描写杭州西湖的古诗词
描写苏州桥的古诗
关于迎春花的古诗视频
古诗人日思归的诗意
古诗蜂的图片
诗中含有石字的古诗
王之涣咏杨柳的古诗词
死的很惨的人的古诗
带荷花的古诗词
培字的寓意好的古诗词
女儿悼念父亲的古诗
抒写公司发展的古诗词
形容寥落破败的古诗词
写竹林茅屋的古诗
适合挂在沙发墙的古诗
儿童生活的古诗小学
关于预防秋冬季的古诗词
至爱的古诗词
形态友情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