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查慎行的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查慎行的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查慎行的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查慎行的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查慎行是哪个朝代的
诗人查慎行是属于哪一个朝代的你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查慎行是哪个朝代的,欢迎参考阅读!
问:查慎行是哪个朝代的?
答:查慎行是清代的
历史背景
清兵入关以后,江南一带士人抗清斗争前仆后继。至查慎行成年时代,清建国之初的那种反满复明的斗争已先后被扑灭或压制,除西南、西北边隅以外,大规模公开的反清斗争已成过去,清*已相当稳固,政局已趋于*稳。康熙等一方面继续实施高压政策,残酷镇压汉族的零星反抗,大兴*压制汉族士人;一方面则大事“稽古右文”,以怀柔手段笼络人心,特别是笼络汉族士人。这种双管齐下的政策,对当时士人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政治上,查慎行之辈已不同于明末清初民族意识十分强烈的老一辈士人,大多已在政治上采取积极参与的'态度,他们谋求仕途,欲以此实现人生追求。
当时湖州庄氏史案的广事株连虽也曾震动一时,但它给查慎行们的更大影响,只是造成他们对政治的恐惧感,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小心翼翼地为人。所以,在查慎行等人的诗稿中,明末清初顾炎武式强烈的民族感情已逐渐少见。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诗歌思想成就的评价,似乎不必再拘泥于他们对亡明的态度而滞留在满汉问题上做文章了。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的诗作,似可转换视角,把着眼点落到他们反映当时现实和指陈时事的态度与深度上来。查慎行的诗,在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方面,与清初诗人多有异处,这一特点当引起我们注意。
主要成就
査慎行受经史于著名学者黄宗羲,受诗法于桐城诗人钱澄之;又与朱彝尊为中表兄弟,得其奖誉,声名早著。入朝后从军西南,随驾东北,又饱览各地风光。其论诗以为“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查为仁《莲坡诗话》。他以“空灵”创新为尚。得力于陆游很深;著《补注东坡编年诗》50卷,受苏轼的影响亦大。其诗工于刻画锻炼,又多采用白描手法。袁枚《论诗绝句》称其诗“一味白描神活现,画中谁似李龙眠”。拟之以北宋画家李公麟。清初诗人多学唐,查慎行崛起后,兼学唐宋,成为清初效法宋诗最有成就的作者。对诗坛影响极大。赵翼《瓯北诗话》认为:“梅村(吴伟业)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要其功力之深,则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
查慎行诗多纪游吊古之作,又多作组诗。古体如《中秋夜洞庭对月歌》、《石钟山》、《五老峰观海绵歌》;*体组诗如《金陵杂咏二十首》、《荆州杂诗六首》、《邯郸怀古三首》、《汴梁杂诗八首》、《建溪□歌词十二章》、《桂江舟行口号十首》等,都颇著名。反映民间疾苦的篇章则不多,只有《秦邮道中即目》、《芜湖关》,《白杨堤晚泊》、《芦洲行》、《悯农诗》、《赈饥谣》等诗,写及了这方面内容。
查慎行的诗“*生所作,不下万首”(许汝霖《敬业堂诗集序》)。后经他删定为4600余篇,按时地编次为《敬业堂诗集》48卷,《续集》 6卷,另有《词集》2卷。文不多作,所存绝少,《敬业堂文集》3卷,《别集》1卷,共100余篇,子孙搜访汇编而成。金庸小说《鹿鼎记》的回目都是集查慎行诗中的对句。
藏书之家
查慎行好游山水,喜蓄典籍,73岁时退居里中,贮书万卷,坐卧其中。卒之日,惟手勘万卷书。家有“得树楼”,藏书甚富。管庭芬《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跋》称其“国初吾邑东 南藏书家,首推道古楼马氏,得树楼查氏,盖两家插架多宋刻元抄,而于甲乙两部积有异本,其珍守已逾数世,不仅为充栋计也”。查氏兄弟均有藏书之好,查慎行家有“得树楼”,藏书甚富;次查嗣僳,筑“查浦书屋”藏书;季查嗣庭(1664~1727)字润木,有“双遂堂”藏书。后查嗣庭以*戮尸,亲族子弟,均受株连,慎行以年老放归,三弟则遗留关西,藏书散失无存。所藏书钤有“查氏初白”、“南书房史官”、“希古”、“得树楼藏书”、“海宁查慎行字夏重又字悔余”、“初白庵主人”等印。至乾隆时,孙查岐昌仍以得树楼命藏书之所。藏书散佚后,吴骞曾得其残帙数种。著有《得树楼杂抄》、《经史正伪》、《随猎日记》、《周易玩辞集解》、《苏诗补注》、《黔中风土记》、《人海记》、《敬业堂诗集》等。
清史文载
査慎行,字悔馀,海宁人。少受学黄宗羲。於经邃於易。性喜作诗,游览所 至,辄有吟咏,名闻禁中。康熙三十二年,举乡试。其后圣祖东巡,以大学士陈 廷敬荐,诏诣行在赋诗。又诏随入都,直南书房。寻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授编修。时族子升以谕德直内廷,宫监呼慎行为老查以别之。帝幸南苑,捕鱼赐*臣,命赋诗。慎行有句云:“笠檐蓑袂*生梦,臣本烟波一钓徒。”俄宫监传呼 “烟波钓徒查翰林”。时以比“春城寒食”之韩翃云。充武英殿书局校勘,乞病还。坐弟嗣庭得罪,阖门就逮。世宗识其端谨,特许於归田里,而弟嗣瑮谪遣关西,卒於戍所。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查慎行《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帆影依依枫叶外,滩声汩汩碓床间。——查慎行《雨过桐庐》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查慎行《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查慎行《晓过鸳湖》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江流不能敌,抵北乃东走。——查慎行《石钟山》
悬崖峙西湾,水势扫如帚。——查慎行《石钟山》
蜂窠挂篙眼,鸟卵破瓮缶。——查慎行《石钟山》
忽然风喧豗,声作蒲牢吼。——查慎行《石钟山》
茫茫宇宙间,孰是真不朽。——查慎行《石钟山》
过隙光阴随梦去,就衰筋骨向阳舒。——查慎行《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语无伦次录存十六章·其六》
腷膊声中好送寒,偶然为客设棋盘。——查慎行《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语无伦次录存十六章·其六》
后来或者居人上,先处无如占地宽。——查慎行《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语无伦次录存十六章·其六》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查慎行《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吠犬鸣鸡村远*,乳鹅新鸭岸东西。——查慎行《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查慎行《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犹与湖南风土*,春深无处不耕犁。——查慎行《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明朝制科号得士,吾乡前辈尤绝伦。——查慎行《王文成纪功碑》
于公王公后先出,往往艰大投其身。——查慎行《王文成纪功碑》
正德己卯夏六月,逆濠犯顺江湖滨。——查慎行《王文成纪功碑》
军门戎首已面缚,天子靺鞈方南巡。——查慎行《王文成纪功碑》
石头城南献馘罢,待命行及明年春。——查慎行《王文成纪功碑》
周公东征尚跋疐,形迹讵可拘忠纯。——查慎行《王文成纪功碑》
初心只期济国事,岂必画像图麒麟。——查慎行《王文成纪功碑》
兹山勒铭盖有故,深刻岁月题庚辰。——查慎行《王文成纪功碑》
读书台傍一片石,百四十字磨崖新。——查慎行《王文成纪功碑》
煌煌勋业本德性,出遇世会开经纶。——查慎行《王文成纪功碑》
质诸百世可无惑,似此理学宁非真?——查慎行《王文成纪功碑》
手磨碑碣发长啸,白日皎皎悬秋旻。——查慎行《王文成纪功碑》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查慎行《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风收云散波乍*,倒转青天作湖底。——查慎行《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查慎行《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查慎行《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查慎行《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查慎行《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查慎行《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查慎行《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黄昏到岸天色变,彻夜震撼号惊湍。——查慎行《谒南海神庙》
*明谒海神,云气解駮光斑斓。——查慎行《谒南海神庙》
巡檐绕廊看古碣,手剔碧藓青苔斑。——查慎行《谒南海神庙》
不知榑桑出地几千丈,顿觉万象晃朗穷豪端。——查慎行《谒南海神庙》
骊龙吐珠蛟喷涎,阳乌击水鳌移山。——查慎行《谒南海神庙》
祝融分位当炎躔,紫霞红浪上下两摩荡,中有万点风樯竿。——查慎行《谒南海神庙》
自从计臣握算变新法,盐筴纤悉多归官。——查慎行《谒南海神庙》
问神受封今几代,蒿目岂不知时艰?——查慎行《谒南海神庙》
但使方隅获沾山海利,神亦坐享血食无惭颜。——查慎行《谒南海神庙》
主恩不以优徘畜,士气原于教养培。——查慎行《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语无伦次录存十六章·其二》
身作红云长傍日,心如白雪渐成灰。——查慎行《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语无伦次录存十六章·其二》
依稀一觉游仙梦,初自蓬山绝顶回。——查慎行《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语无伦次录存十六章·其二》
虎啸猿啼万壑哀,北风吹雨过山来。——查慎行《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
地险昔曾当剧贼,时*谁敢说雄才?——查慎行《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
煎茶好领闲僧意,知是芒鞋到几回!——查慎行《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
舟夜书所见_查慎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原文
舟夜书所见
清代: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注释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拥起。
赏析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月黑”两字很有特色。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却没有光,人们见到的只是月亮的轮廓和黑影。“见渔灯”的这个“见”,是不见中的“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因为月黑无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格外引人注目。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抛开了灯光,一转而写夜风。微风从河面阵阵吹来,河水哗哗作响,轻轻的掀起浪花。这句写听觉为下句张目。“微微”二字又体现了风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就算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在船上过夜时,写下的所见到的景物,所以题目叫做“舟夜书所见”。
舟夜书所见原文、翻译及赏析
舟夜书所见清朝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舟夜书所见》译文
漆黑的夜晚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好像无数星星洒落在河面上。
《舟夜书所见》注释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拥起。
《舟夜书所见》赏析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没有出来,天特别黑,不是说月亮是黑的。见(读xiàn),显现。孤光,孤单的亮光。萤,萤火虫,光亮微弱。意思说: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样黑。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渔灯”。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元宵节古诗之《生查子·元夕》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节古诗之《生查子·元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词语注释
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唐代以来有元夜观灯的风俗。
花市:指元夜花灯照耀的灯市。
作品译文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沾透了她那身春衫的袖子。
作品鉴赏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江路到长安。——于慎行《赐鲜鲥鱼》
尧厨未进银刀鲙,汉阙先分玉露盘。——于慎行《赐鲜鲥鱼》
赐比群卿恩已重,颁随元老遇犹难。——于慎行《赐鲜鲥鱼》
迟回退食惭无补,仙馔年年领大官。——于慎行《赐鲜鲥鱼》
笔端成大造,海鸟若相忘。——于慎行《应制题画四首·笔端成大造》
暮雨汀莎湿,春风岸芷香。——于慎行《应制题画四首·笔端成大造》
柳边迷落絮,云里带飞霜。——于慎行《应制题画四首·笔端成大造》
冰丝欲断鲛人缕,琼液疑含阆苑霜。——于慎行《赐鲜藕》
韶华自合留天府,御气谁期洽*臣。——于慎行《元旦赐门神挂屏葫芦等物岁以为常》
彩胜仍分仙禁缕,云屏况借汉*。——于慎行《元旦赐门神挂屏葫芦等物岁以为常》
却怜寂寞扬雄宅,门巷恩光接紫宸。——于慎行《元旦赐门神挂屏葫芦等物岁以为常》
临轩五度擢英才,品第连朝直帝台。——于慎行《丙戌廷试读卷赐宴文华西室遣内监出陪例也》
香案前头文字进,殿门西畔俎筵开。——于慎行《丙戌廷试读卷赐宴文华西室遣内监出陪例也》
垂柳池边见海棠,一枝寂寞倚残妆。——于慎行《四月一日曹常侍园看花同冯用韫葛仲明二馆丈·垂柳池边见海棠》
娉婷可奈移灯看,何处春愁不断肠。——于慎行《四月一日曹常侍园看花同冯用韫葛仲明二馆丈·垂柳池边见海棠》
楼雪初融丹禁晓,葭灰微动玉衡春。——于慎行《冬至南郊扈从纪述和陈玉垒太史韵六首·圣后乘乾奉帝禋》
虚惭珥笔亲文物,实有《甘泉赋》未陈。——于慎行《冬至南郊扈从纪述和陈玉垒太史韵六首·圣后乘乾奉帝禋》
十里行歌路欲迷,石桥曲径过龙溪。——于慎行《夏日过二兄石淙别业同游洪范东流用韵四首·十里行歌路欲迷》
于慎行(1545~1607),明代文学家、诗人。字可远,又字无垢。东阿县东阿镇(今属*阴)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万历元年(1573年)《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后升礼部右侍郎、左侍郎,转改吏部,掌詹事府,又升礼部尚书。万历三十三(1605年)年诏为詹事未上任,后朝中推出7位阁臣,首为于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归家,后卧病不起,起草遗疏,请皇帝“亲大臣,禄遗逸,补言官”。数日病死,年62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于慎行著有《谷山笔麈》(18卷)、《谷城山馆文集》(42卷)、《谷城山馆诗集》(20卷)、《读史漫录》(10卷);编纂《兖州府志》。
1、谁是谁非又何曾分清,做好自己也就不过你自己。开始对自己质疑的时候,只剩下迷茫。
2、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有多少个版本!只要做好自己,就行。
3、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用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好,只有改变自己的心境,才能改变人生的高度。
4、我只想静静的做好自己,不需要什么掩饰,也不需要太多的做作,自己就是自己。
5、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用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好,只有改变自己的心境,才能改变人生。
6、努力专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目标明确,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一个真想前进的人,没什么能阻挡他。
7、人生呀,就是这么奇妙,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努力变得更强大,才是真正需要的。
8、人这一辈子就这么长只要我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9、不要管世界叫嚣着什么,要拥有自己心灵的主导权。要知道自己的生命真正需要什么,然后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10、人生百态世事无常,不须为这个世界悲哀,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11、脸是自己给的,并不是向他人要的,只有做好自己才能给自己长脸。
12、我从不想别人怎么认为我,我只知道,做好自己便可以,相信自己,面对别人的流言蜚语,一笑而过。
13、我过得很好,是因为我为自己创造快乐。我让自己笑,让自己很美很开心。吃饱睡暖,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14、不要在意别让说什么。好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好好的珍惜爱护保护好,自己爱的人或者爱自己的人。
15、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生事,不惹事,不多事,看好自己的门,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
16、其实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就好不用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只要我们不悔就好。
17、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做好自己现在该做的事,不能丧,不能抱怨,不能杞人忧天。
18、希望你对他还能像朋友一般虽然他可能讨厌你可是只要我们自己做好自己就行无负昨日。
19、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容易,没必要在艰难的日子里告诉每一个人努力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好了。
20、不拼爹,不拼命,不攀比,不强求,不轻信,不模仿,只做好自己。
21、没必要装个好人,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好。
22、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做好自己。肤浅的羡慕,无聊。
23、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站在适合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羡慕,不嫉妒,怀揣着善良与理想,努力。
24、不多谈理想,也藏好了野心,只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却常常带来惊喜。
25、只有先认识自己,才能做好自己;只有先成就自己,才能点亮别人。
26、每个人都不需要跟别人一样,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做大自己就行了。
27、所有的痛苦来源于想太多,开开心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为闲杂人等忧心这样才好。
28、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对得起自己该对得起的人。
29、自己?如何定义!一个躯壳一个有机体还是碳基生物为何要做好自己!只要别人认可不就足够了吗。
30、不管别人怎样否认你,你只需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将它做好做完,不要在乎过程,只需看结果。
31、表面不是本质偶尔更不是经常我还有梦想我只做好自己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仰头看我。
32、这世间人如此之多,若每个人都要在意,活着就没有了自己。现在,我只需做好自己,便够了。
33、羡慕来羡慕去还不是只能好好做好自己别人的人生灿烂明媚自己的生活亦可以璀璨无比。
生查子独游西岩古诗词鉴赏
《生查子·独游西岩》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词作之一。该词上片借山来自写,又能将山品与人品相融。下片借月来自写,也有与上片*似的曲笔和丰富情味,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译文
耸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听召唤,还会有谁喜欢欣赏你呢?岁暮寒冬,常到山中溪边来吧。
山尖一轮明月悄悄升起,才发现它早已从地*线升起,眼下已是高悬中天,遍洒银辉照大地的景象。明月,山峦,清澈地小溪,仿佛都在静听我朗诵的《离骚》。
注释①生查(zhā)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尊前集》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南吕宫。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②偃蹇(yǎn jiǎn):原义高耸,引申为骄傲,傲慢。苏轼《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
③怜:爱怜,喜欢。
④岁晚:指寒冬腊月。
⑤太寒生:比较寒冷。生:语尾助词,无义。
⑥离骚:指战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赏析/鉴赏
上片借山来自写,又能将山品与人品相融。首句落笔就奇,接句含蓄曲折。“偃蹇”一词用来形容西岩的状貌很恰当,也可以引申为词人的骄傲和傲慢。一笔两意,巧妙之极。而以“谁怜汝”这一问,更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此处的山与人,已在感情上合二为一。“岁晚”一句,也是既写山,又写人。如是写山,指山逢寒冬;如是写人,则指人的老大。这样双绾之后,“太寒生”就成了词人的心理自感,和对于山的移情了。既然山被词人赋予了这样充分的灵性甚至可说是人性,那么,上片末句冲出青山“唤我溪边住”的语句,就不再突兀丽矫情。两位岁寒之友因品格相似而思谋相伴,简直再合情理不过。
下片借月来自写,也有与上片*似的曲笔和丰富情味。过片说那高天的明月,突然由山头下来了。这就如同一个绝大的悬念,使人不敢置信又渴望得到解释。结韵则作出生动的解释,说这从天而降的明月,是因为被词人读《离骚》的声音所打动和吸引。这解释十分巧妙而合理,因为他巧用月影以替代月亮,听他读书的明月,实不过是清溪里的月影。这样的巧用,显示出他专注于读《离骚》的激愤心情。因专心读书,他再无心仰望天空。偶尔一瞥眼前,只见溪中之月凝止不动,似在入神而听。另外,这里的“夜夜”一语,又将前句瞬间的“明月来”化为夜夜的“明月来”,使词人读《离骚》的行为,不再是一个瞬息性行为,而在重复、延长中加深了它的意义,加强了它所含有的词人感情的勃郁愤懑色彩。夜夜如此,长夜如此,这读《离骚》的人,他的情感强度就不待测量而后知了。
这首词是词人词作中修辞手法运用得最密的作品,如拟人、双关、悬念、暗示等等。而它们也使此词在艺术表达效果上超凡人妙,在情感风味上厚重而含蓄。
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冬天,辛弃疾被诬陷罢官,此后他长期闲居在信州上饶城北带湖边上、西岩是上饶城南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首《生查子》便是辛弃疾闲居游西岩的纪游之作。
古诗山行的诗意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山行的诗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言】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述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明白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明白为在构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正因。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齐,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向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那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齐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必须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述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一样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正因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正因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透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述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此刻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透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泥落画梁空,梦想青春语。——吴文英《生查子·秋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纳兰性德《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孙光宪《生查子·窗雨阻佳期》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辛弃疾《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烟雨晚晴天,零落花无语。——魏承班《生查子·烟雨晚晴天》
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无计奈情何,且醉金杯酒。——晏几道《生查子·轻匀两脸花》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刘克庄《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佚名《生查子·三尺龙泉剑》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晏几道《生查子·坠雨已辞云》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陈亚《生查子·药名闺情》
且尽眼中欢,莫叹时光促。——晏几道《生查子·官身几日闲》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苏轼《生查子·诉别》
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陈亚《生查子·药名闺情》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纳兰性德《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翠袖怯春寒,修竹萧萧晚。——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晏几道《生查子·金鞭美少年》
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纳兰性德《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晏几道《生查子·金鞭美少年》
纤纤白玉葱,分破黄金弹。——金章宗《生查子·软金杯》
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朱淑真《生查子·年年玉镜台》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韩偓《生查子·侍女动妆奁》
秋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辛弃疾《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一尺过江山,万点长淮树。——吴伟业《生查子·旅思》
《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古诗查慎行的诗
查慎行主要的古诗
查慎行写过的古诗
查慎行的诗古诗文网
夜书所见的古诗查慎行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的古诗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古诗的朗诵
慎行的诗句古诗
谨慎行事的古诗
谨言慎行的诗句
谨言慎行诗句
谨言慎行的说说
有关慎言慎行的句子
关于慎言慎行的名言
谨言慎行的名言
谨言慎行的句子
关于谨言慎行的诗句
关于谨言慎行的古诗词
关于谨言慎行的名言
关于谨言慎行的句子
谨言慎行的古代名句
谨言慎行的前后语句
谨言慎行经典语录
查愼行的古诗
慎独笃行的古诗
查一下带拼音的古诗山行
查找古诗山行诗人的资料
查找一下古诗山行的内容
查一下杨万里的古诗旅行
陈慎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