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的古诗来源

关于六一的古诗来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六一的古诗来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六一的古诗来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六一的古诗来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68) 语录(59) 说说(205) 名言(5) 诗词(186) 祝福(296) 心语(3k+)

  • 顾城:来源诗歌

  • 顾城,诗歌
  • 顾城:来源诗歌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歌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顾城的诗歌《来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顾城:来源

      泉水的台阶

      铁链上轻轻走过森林之马

      我所有的花,都从梦里出来

      我的火焰

      大海的青色

      晴空中最(www.unjs.com)强的兵

      我所有的梦,都从水里出来

      一节节阳光的铁链

      木盒带来的空气

      鱼和鸟的姿势

      我低声说了声你的名字

      【顾城简介】

      顾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下放山东东北农场,1974年回北京。 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调编辑等。1973年开始学画,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在《今天》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1993年获伯尔创作基金,并在德写作。 1993年3月曾回国探亲。惨案发生时,值其夫妇从德返新西兰不久。

      著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学出 版社出版)、《英儿》(1994年元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与谢桦合著)、《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城》、鬼进城》、 从自然到自我》、《没有目的的我》。小说《英儿》为诗人于弃世前与其妻雷米(谢烨)合著。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阅读全文]...

2022-03-24 15:37:49
  • 冬至节的来源

  • 冬至
  • 冬至节的来源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冬至节的来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冬至的由来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节日冬节,也称长至节、亚岁等。在节气排序中,冬至排序位于第二十二节气,但它却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节的资料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 团、冬至长线面的*惯。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 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 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传说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息战乱,能过上太*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阅读全文]...

2022-02-28 17:34:43
  • 来源于古诗中的情侣名89句

  • 情侣,爱情
  • 唯美诗句情侣网名

      轻触琴弦,如风之纤细,思念为谁断?下文是小编收集的有关情侣网名的唯美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4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28*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箇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3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3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3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3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3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4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4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4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陈陶《陇西行》

      4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4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4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48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箇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49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阅读全文]...

2022-02-17 07:21:16
  • 六一儿童节古诗

  • 六一儿童节,写作
  • 六一儿童节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一儿童节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六一儿童节古诗1

      1、《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牧童》

      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4、《山家》

      刘因

      马啼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5、《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6、《踏歌词》

      刘禹锡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7、《绝句》

      李商隐

      十岁载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8、《放风筝》

      孔尚任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9、《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六一儿童节古诗2

      1、《泛耶溪》

      丘为

      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

      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

      2、《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村居》

      高鼎

    [阅读全文]...

2022-06-19 17:20:56
  • 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

  • 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

      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诗经·蒹葭》。蒹葭原文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意思是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小编带来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

      《在水一方》的歌词来自楚辞。

      《在水一方》的歌词是: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绿草

      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该歌词出自《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歌曲鉴赏

      歌曲曲调婉转悠扬,邓丽君的歌声更是柔情似水。邓丽君的音色与词曲完美地结合,体现了歌词中塑造的流水般的意境。

      音乐风格

      《在水一方》的灵感虽然来源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曲调却没有使用*古代的传统五音,为作品增添了一分神秘的异域色彩,更好地体现了“柔”这个主题。

      歌曲翻唱

      《在水一方》由《诗经·蒹葭》的内容改编,最初在电影《在水一方》中由高凌风、江蕾演唱,胡立武、刘文正也曾翻唱过。后经邓丽君翻唱,才广为流传。在其之后,又有不少歌手翻唱过此曲,如李碧华、费玉清、许茹芸、卓依婷等。刘惜君、郁可唯、汪东城、曹芙嘉、杨菲洋、汤灿、李健等不少新生代歌手也翻唱过。

      《在水一方》由琼瑶填词,林家庆谱曲,这首歌是琼瑶1975年时为她的电影《在水一方》谱写的`同名主题歌,由高凌风、江蕾演唱。1980年,邓丽君演唱了这首歌并将其收录于同名专辑《在水一方》中,从此,《在水一方》红透了大江南北。1988年,琼瑶推出《在水一方》的电视剧版本,这首歌改由李碧华演唱,作为电视剧的插曲出现。在其前后,这首歌亦被众多歌手翻唱数次。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阅读全文]...

2022-05-24 11:32:46
  • 关于题画诗的来源及分析

  • 关于题画诗的来源及分析

      题画诗植根于我国古代诗画艺术繁荣昌盛的沃土中,是诗画融通的产物。题画诗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美、画境美和诗艺美,是一种非常具有艺术魅力的诗歌作品。题画诗历经了六朝时代的滥觞、唐五代初具规模,宋元明清的鼎盛各个发展阶段。一千多年来,题画诗数量以千百万计,质量日趋成熟,臻于极诣,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可喜局面。下面,我们从几个不同侧面,简要描述题画诗丰富多彩的状况。

      一,从题诗部位看,题画诗词可以分为画面题诗和画外题诗两大类。

      从现有文献载录和文物资料考察,画面题诗始于宋徽宗赵佶,他将自己创作的题画诗,选择画面恰当位置,用瘦金体题写在画面上,构成诗、书、画三种艺术融成一体的.艺术品,使笔情、墨趣、诗境、画意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富有东方文化的独特神韵。从此以后,画面题诗便蔚然成风。画面题诗以“不侵画位”、“不伤画局”为原则,选择适当空间题上诗或跋,可以采用竖写式、横写式、因势题写式、多处题写式等多种方式,画家随意选用,不拘一格。

      另一类是画外题诗。从六朝到唐五代、北宋,题画诗大多另纸书写,唐宋时还题在诗板、屏风、墙壁上。宋代兴起画面题诗以后,画外题诗依然大量存在,有人另纸书写后,附裱在画卷之前、后,画幅之上、下,或用对题之法(即一幅册页画,配一幅题诗),如沈周《两江名胜图册》。

      二,从体裁形式看,题画诗词的体式很多,长篇五七言杂言古体诗、五七言排律、五六七言律诗、五六七言绝句、五七言杂言短古,词中的小令、中调、长调,均可以题画。

      长篇古诗、律诗、绝句,比较常见,不再举例。短篇古诗如刘辰翁的《苏李泣别图》:“事已矣,泣何为?苏武节,李陵诗。”这是三言短古。吴融《壁画折竹杂言》:“枯緾藤,重欹雪,渭曲逢,湘江别。不是从来无本根,画工取势教摧折。”这是杂言短古。戴熙《题画》:“梦里模糊记,转身化绿筠。起看窗上影,却是梦中身。绿雾迷天暗,苍烟幂野*。潇湘今夜雨,应有佩环声。兀兀常离俗,超超迥出群。一生唯尚直,不觉已干云。”这是五言排律。刘辰翁《如梦令·题四美人画》:“落叶西风满地。独宿琼楼丹桂。孤影抱蟾寒,寄与月明千里。休寄。休寄。粟粟蕊珠心碎。”这是小令题画词。沈周《小玉山·题栀子花图》:“花尽春归厌日迟。玉葩撩兴有新栀。淡香流韵与风宜。帘触处、人在酒醒时。生怕隔墙知。白头痴老子,折斜枝。还愁零落不堪持。招魂去、一曲小山词。”这是中调题画词。文徴明的《水龙吟·题蕉阴仕女图》(词从略),则是长调题画诗。

      在众多体式中,题画绝句和题画小令词,最为常见,也最受到历代诗画家的青睐,喜欢采用。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题诗体式短小精悍、语言精炼、声韵悠然、意蕴完整,易于发露感情、阐述画理,书写在画面上,所占画幅不大,不伤画局,有利于诗、书、画三艺的融通。而且这些诗词易于记诵,容易学*和掌握,更适合在中青年诗画家和广大诗画爱好者朋友中大力推广。

    [阅读全文]...

2022-05-11 22:11:22
  • 六一儿童节的古诗全文

  • 六一儿童节,写作
  • 六一儿童节的古诗全文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一儿童节的.古诗全文,欢迎大家分享。

      1、《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与小女》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4、《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溪居即事》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7、《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8、《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9、《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0、《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1、《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丘为《泛耶溪》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3、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4、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施肩吾《幼女词》

      5、幼童轻岁月,谓言可久长,一朝见零悴,叹息向秋霜。迍邅已穷极,疢疴复不康,每恐先朝露,不见白日光。庶及盛年时,暂遂情所望。吉辰既乖越,来期眇未央。促促岁月尽,穷年空怨伤。——伍缉之《劳歌二首》之一

      6、古巷少人行,新月弯弯瘦,藤萝满墙头,儿童摘扁豆。——佚名

      7、晴明风月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8、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李商隐《忆匡一师》

    [阅读全文]...

2021-12-02 06:20:19
  • 关于春节来源的资料

  • 春节,放假
  • 关于春节来源的资料

      春节为一年之始,民间俗称“过年”。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被重视的大节日。小编为您整理了关于春节来源的资料,供大家参考使用,希望对大家的春节有所帮助!

      春节是*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

      除上述称谓外,春节还称“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因各朝代历法不同,元旦所在的季节也不同。*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需同时考虑到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故确定元旦时,需首先确定它在某个季节,然后再选定与这个季节相*的朔月作为元旦。由于一岁与12个阴历并行不相等,相差约11天,故每隔3年需设置一个闰月来调整季节。*上古的天文学家曾想出一个简便的方法来判断月序与季节的关系,这就是以傍晚时斗柄的指向定月序,称之为十二月建。从北方起向东转,将地面划分为12个方位,傍晚时斗柄所指的方位,就是该月的月建,其子月、丑月、寅月分别相当于十一、十二、正月。

      春节的来历

      古代把一年的第一天叫做元旦,又称元辰,元日、元朔等。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宋人吴自牧所著《梦粱录》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秦始皇统一*后,以孟冬之月为正月。“正”,本来当念成正大光明的“正”,为什么现在人们*惯地将“正”念作“征”呢?这便是从秦始皇称帝时开始的。因为秦始皇姓嬴名政,“政”和“正”两音相同,为了避讳,就下令全国将正月的“正”读作“征”。从此人们不再叫“正月”,而念成“征月”。以后念熟了,一直沿传后世。到汉武帝时,司马迁以夏历为基础编写《太阳历》,固定以孟春之月即一年第一个月为正月。自汉朝到清未,一直采用夏朝的历法。所以,人们至今还把阴历称作夏历,也称它为农历或旧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废除夏历,*开始采用公历,每年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元旦,这样,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人们就只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不再别称元旦了。

      据史*载,一年一度庆祝丰收的仪式起源于周王朝(公元前1121-前771年〕,这个仪式虽然是在农历十一月间,但历来人们都认为它是新年*俗的起源。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乃原自汉武帝定下的历法。<<尔雅>>对“年”的.注解是:“夏曰岁,商曰年。”自殷商起,把月圆缺一次为一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传说夏朝的春节,是在相当于现在的的二月。西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春节的确定及变迁,也反映了我国天文、历法的发展和成熟。

      农历元旦,还有许多别的名称,如:元日、元朔、元正、元辰、正旦、新正、新春、新年等等,都是指一年的第一天。

      春节的传说:

      很久以前在定阳山下,住着一个叫万年的小伙子。他家境贫寒,终日以打柴挖药为生。那时候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拿不准种田的节气,常误了时令。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他决心把节令定准。

      一天,万年上山打柴,坐在树下歇息时,看到树影的移动,受到了启发。他就制了一个日晷,测日影来计算一天的长短。可是,遇上雨、雪阴天,就无法计算了。他又琢磨做一个记时器具,以弥补日晷的不足。一天,他进深山挖药,看到山上泉水有节奏的“滴哒、滴哒”地响着,他开了窍。回家后,反复试验,最后做成了五层漏壶。从此,他测日影,观漏水,天天如此,从不间断。终于发现每隔360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长的一天在夏至,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当时的天子“祖己”也为节令失常之事着急,就召集百官议论此事。朝廷节令官阿衡既不懂日月运行规律,又不潜心钻研,见天子问起事故,就说是因为百姓做事不慎,得罪了上天,只有祈祷上天宽恕才行。祖乙听信了,斋素沐浴,率领百官去祭天,并传谕全国各地设台祭天。

    [阅读全文]...

2022-02-06 14:22:36
  • 《在水一方》歌词来源于什么

  • 音乐,知识
  • 《在水一方》歌词来源于什么

      《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诗经·蒹葭》,琼瑶进行白话改编创作出这首歌曲《在水一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音乐知识,欢迎大家参考!

      歌曲歌词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 她在水的中央

      绿草萋萋 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踪迹

      却见仿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注:该版歌词为原唱江蕾版的歌词,与邓丽君版的歌词顺序有些许差异。)

      歌词取材

      歌曲歌词出自《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歌曲鉴赏

      歌曲曲调婉转悠扬,邓丽君的歌声更是柔情似水。邓丽君的音色与词曲完美地结合,体现了歌词中塑造的流水般的意境。

      音乐风格

      《在水一方》的灵感虽然来源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曲调却没有使用*古代的传统五音,为作品增添了一分神秘的异域色彩,更好地体现了“柔”这个主题。

      歌曲翻唱

      《在水一方》由《诗经·蒹葭》的内容改编,最初在电影《在水一方》中由江蕾演唱。后经邓丽君翻唱,才广为流传。在其前后,又有不少歌手翻唱过此曲,如高凌风、李碧华、费玉清、许茹芸、卓依婷等。刘惜君、郁可唯、汪东城、曹芙嘉、杨洋、汤灿、李健等不少新生代歌手也翻唱过。

      而在电视剧《大汉情缘之云中歌》的'插曲中,用原词的名字《蒹葭》作为曲名,由刘芳演唱这首歌曲。

      《诗经·蒹葭》基本信息

      《诗经·蒹葭》是*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营造了一种秋水伊人的美妙境界。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阅读全文]...

2022-03-28 14:20:31
  • 假借字的来源及意义

  • 意义
  • 假借字的来源及意义

      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说语言中的某一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假借字的来源及意义,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假借字有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假借字。如“北”,甲骨文字形像二人相背。北方的“北”无形可像,就借语音相同的“背”来表示北方的意思。许慎在《说文叙》里所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就是这一类。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这一类的字很多。假借字的另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本有其字的意思是在日常使用的文字当中本来有表示某个词义的书写形式,但是在使用当中不用本来约定俗成的字形而写为另外一个意义不相涉而音同或音*的字。这一类在秦汉以上的古书中极为常见。如借“汤”为“荡”;《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借“壶”为“瓠”,这些都是本有其字的假借。前一类可以说是不造字的假借,后一类是在用字当中的假借。在用字当中既然本有其字,为什么还要另外写一个假借字呢,其中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是写书者仓促间写为一个音同的字,历代传抄因其旧而不改;另一种原因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师承,经常*惯以某字代某字用,后世传写也就一仍其旧。

      假借的基本概念: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说语言中的某一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例如:

      “长”,《说文》云:“象人之长发猋猋也。从长从彡。凡髟之属皆从髟。必凋切。又,所衔切。”

      注:

      ①猋〔biao一声〕:暴风。

      ②彡〔shan一声〕:长毛。

      ③髟〔biao一声〕:头发下垂的样子。

      ④衔〔xian二声〕:头衔。

      语言中的长久的“长”、长老的“长”、*的“长”,和长发之长同音,没有造字,于是古人就假借它来寄托长久、长老、*等意义。这种方法,古人叫做“假借”。假借的主要条件是依声。假借和被借之间的关系,除声音上的联系外,也可以有意义上的联系。因此,假借可分为两种:

      a、引申义的假借:引申的'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而意义和原字有关的。例如:

      ①凤:《说文》云“古文凤,象形。凤飞,羣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

      b、纯粹借音的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意而不论原字的意义的,也就是把整个字当作纯粹音符的。例如:

      ①所:《说文》云:“伐木声也.从斤,户声。”假借为助词。

      ②易:《说文》“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假借为难易之易。(注:“蝘蜓”,俗称壁虎。)

      假借的使用范围:假借,是用已有的同音字来寄托新词的意义,因此,汉语的各种词类中都存在着丰富的假借字。例如:

      1.名词:

      ①“泉”本是“水原”,象形字,假借为货泉的泉;

      ②“钱”是一种田器,假借为货币的钱;

      ③“才”是“草木之初”,假借为人才之才。

      2.动词:

      ①干求的“求”,本义是“皮衣”,求和裘是异体字。

      ②升降的“升”,本义是“十合”。

      3.形容词:

      ①“难”是鸟名,借为艰难之难;

      ②“易”是蜥蜴,借为容易之易;

      ③“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长;

      ④“久”是“从后灸之”,借为久远之久。

      4.数量词:

      ①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二十二字古人用来表示序数;

      ②量词如“斤”,它的本义是斧斤;“枚”,它的本义是榦(榦〔gàn〕同“干”)。《说文》:“榦也,可为杖。从木从攴”(攴pū,古同“扑”,戒尺)

      5.代词:“汝”的本义是水名,“之”是出的意思,“若”是选择的意思。它们假借作为代词,和原义根本不同。

      6.副词:“末”的本义是“木重枝叶”,“不”的本义是“花柎”(注:花柎〔fū〕:花萼,亦指草木子房);“又”的本义是“手”。这些字假借为副词之后,本义反而废弃了。

      7.介词:“於”本是鸟的异体字,“为”本是作为的意思;“在”本是草木初生在土上的意思。它们都借来作为介词。

      8.连词:“然”是燃料,是燃的本字;“而”是胡须,“且”是荐的意思。它们都借来表示连接关系。

      假借字基本特点

      一般说来,假借字都是同音字。但同音字并不一定是假借字。假借字是以不造新字来表达新义的用字法,即:旧字翻新。而这种借旧翻新的方法,却往往是借而不还。

      通假

      本有其字的通假: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是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的字来代替它。例如:

      早晚的“早”写成“蚤”,《礼记.乐记》:发扬蹈厉之已蚤。

      屈伸的“伸”写成“信”,《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 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飞翔的“飞”写成“蜚”;

      屎尿的“屎”写成“矢”;《史记.廉颇蔺相如传》:顷之三遗矢。

      “尿”写成“溺”;《庄子》:道在屎溺。

      “述士”的“述“写作“术”,《史记》:坑术士(“述而不作”之“述”即“述士”即“术士”);《汉书.金日磾传》:光(霍光)不学亡术(不学无术),闇於大理。(术、述、行,此三字,详见《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

      背叛的“叛”写成“畔”,司马迁史记律书: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

      抗拒的“拒”写成“距”;等。

      假借

      本无其字的假借: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就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例如:表示“没有谁,没有什么”意思的否定性无定代词,原先没有为它专门造字,就借用与之同音的莫”(本义为昏暮)字来记录它。这样,“莫”也就成了记录否定性无定代词的专用字。为了区别,人们后来又造了“暮”来表示日暮的意思。“莫”和“暮”的关系,属于古今字的关系。再如借用本义为“燃烧”的“然”,来记录表示“如此,这样”意思的指示代词;借用本义为“畚箕”的“其”,来记录代词和语气词;借用本义为“呼叫”的“乎”来记录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借用本义为“捣臼的棒槌”的“午”,来记录十二地支的第七位,等等;都属于这类情况。

      文献记载

    [阅读全文]...

2022-07-18 12:04:00
当前热门
六一的古诗来源 - 句子
六一的古诗来源 - 语录
六一的古诗来源 - 说说
六一的古诗来源 - 名言
六一的古诗来源 - 诗词
六一的古诗来源 - 祝福
六一的古诗来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