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寒菊的意境画

关于古诗寒菊的意境画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寒菊的意境画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寒菊的意境画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寒菊的意境画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63) 说说(359) 名言(846) 诗词(1k+) 祝福(3) 心语(2)

  • 古诗《寒菊》赏析

  • 古诗《寒菊》赏析

      《寒菊》是南宋诗人寒菊郑思肖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诗《寒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寒菊

      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和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注释

      1、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2、疏篱:稀疏的篱笆。

      3、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4、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5、何曾:哪曾、不曾。

      6、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赏析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和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和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和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和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古诗简介

      《寒菊》是南宋诗人寒菊郑思肖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翻译/译文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注释

      1、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2、疏篱:稀疏的篱笆。

      3、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4、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5、何曾:哪曾、不曾。

      6、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创作背景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出来做官,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就是在南宋灭亡以后写的。

      赏析/鉴赏

      这首自题《寒菊》图诗,集中表现了郑思肖的思想品格和胸怀襟抱。诗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郑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此中有真意”的意趣。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说法,云: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范成大序文与郑思肖诗句的题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领悟郑思肖诗歌意象的深刻内蕴。

      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这两句诗有所本,宋代朱淑真《菊花》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略事点化,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化,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这首诗题咏的对象是画上的菊,诗歌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名家评析

      今·范宁、华岩:“写菊便是写人,菊花不会自行掉落,只有被风吹袭后才干枯。诗人用寒菊的秉性来体现自己忠于宋朝、矢志不渝的高尚情操。”

    [阅读全文]...

2021-12-07 16:46:44
  • 寒菊郑思肖赏析(郑思肖寒菊古诗欣赏)

  • 本文约1761字,阅读需 6 min 左右。

    自从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陶渊明就成了爱菊之人的典范,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的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优秀的咏菊诗篇也比比皆是,从各自的角度颂赞着菊花。

    陶渊明爱菊,赋予了菊花隐逸者的气质,以下两位诗人则赋予了菊花坚守本心的坚强品格。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人绕着篱笆欣赏着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他家菊花之多,如同当年陶渊明的家。诗人专注地欣赏菊花,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到了“日渐斜”的傍晚时分。各色菊花花团锦簇,花香芬芳扑鼻,是何等美好的景色。

    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勾勒出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乐不思返的画面。

    为什么诗人偏爱菊花呢?

    诗作往往与诗人自身的境遇有极大关系。这首诗作于807年,在前一年,元稹高中状元,春风得意,锋芒毕露。但好景不长,因触怒了*被贬。又遇母亲去世,丁忧在家中。

    元稹的房屋四周遍种菊花,秋天一到,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东篱。绕篱赏菊,不知时刻,抬头一看已是黄昏。此时的元稹,估计也产生了如同陶渊明一样的隐居心理。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说,不是他偏心,而是菊花的品格让他钦佩。

    大部分的花只在春天或者夏天开放,到了深秋,百花尽数凋谢,只有菊花在这万物凋零的季节开放。显然菊花与百花不同,坚守着自己的品格,凌风傲霜。

    在一片肃穆的深秋中,菊花给庄严的大地一抹欣喜的颜色,为大地增添了盎然的生机,说明菊花与众不同,赞美了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高洁操守。

    这是对菊花的赞美,更是对自身高洁情操的坚持。忍得住风霜,耐得住寂寞。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但不似陶公全用意象,饱含哲学。诗人同样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在描绘具体画面之后,以解释一般的口吻,道出爱菊的原因;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最后一句“此花开尽更无花”,点出了菊花的品格,提升了整首诗的格局,让人有遐想,有惆怅。

    宋代郑思肖的《寒菊》,同样表现了菊花的孤傲。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进一步描绘了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的画。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即使衰败,也决不被吹落地面,不愿被践踏,不愿与污泥混杂。

    凋谢后的残菊,虽然没有了芬芳的香气、没有了娇艳的色彩,但依然坚持自我,傲立枝头。

    郑思肖的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他托物言志,赋予了这首菊花诗特定的内涵。

    要读懂这首菊花诗,或者说,要读懂南宋诗人的菊花诗,必须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元兵南下后,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提出抗敌之策。但是当时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统治者纸醉金迷,根本无心抵抗,更别提收复国土。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

    南宋灭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将“大宋”二字隐喻其中,这是一种拆字再组合的方法:将“本”字拆分,“十”置于“穴”中,即为“宋”字;没有了十的“本”,即为“大”。

    他擅长画墨兰,宋亡后,他画兰花再不画土,当人们问起原因,他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

    诗中的“北风”,指向来自北方的蒙古汗国。这首诗是郑思肖颂菊自喻,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南宋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都与当时南宋小朝廷的偏安、软弱有关。陆游在《枯菊》中写下“空余残蕊抱枝干”,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

    相比之下,“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语气磅礴,誓无反顾。

    “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语气更加坚定,后者只是普通的陈述句,“舞”字又带有些许柔美的情调。更重要的是,“北风”更加明确地点出作者的反抗之情。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也都是好诗,但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更为深广,打动人心。

    [阅读全文]...

2022-04-08 20:37:14
  • 有意境的古诗句

  • 意境
  • 有意境的古诗句

      1、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3、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4、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5、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6、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8、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9、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1、徐再思折桂令*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12、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1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4、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15、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16、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17、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

      18、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19、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20、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21、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2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23、*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24、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25、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2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27、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28、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29、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30、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31、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32、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33、实方实苞,实种实褎。

      34、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35、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36、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37、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8、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39、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40、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41、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42、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

      43、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44、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45、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46、林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47、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4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9、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50、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阅读全文]...

2022-04-24 20:42:09
  • 有意境古诗词

  • 意境
  • 有意境古诗词

      中国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了很多的诗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意境的古诗词,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画堂春(纳兰容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取,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仿日牛津,相对忘贫。

      一字诗 陈沆 清

      一帆一江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七绝

      黄昏落一池秋,晚来风向万古愁。

      不厌浮生唯是梦,缘求半世但无俦。

      一颦一笑一伤悲,一生痴迷一世醉。

      一磋一叹一轮回,一寸相思一寸灰。

      功名万里赋予谁,去年秋江水,

      醉卧不识今夜愁,哀筝惹泪落,谁劝我千杯?

      往事难追战马肥,胡笳送君归,

      修道心事无人猜,青云羡慕鸟,尊前图一醉。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去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八至(唐 李治)

      至*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深至浅清溪。

      雁丘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喑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解连环 (周邦彦)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阅读全文]...

2022-05-23 23:51:40
  • 《寒菊》原文及翻译

  • 《寒菊》原文及翻译

      《寒菊》是南宋诗人寒菊郑思肖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寒菊》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寒菊》原文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注释:

      1、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2、疏篱:稀疏的篱笆。

      3、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4、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5、何曾:哪曾、不曾。

      6、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寒菊》赏析/鉴赏

      这首自题《寒菊》图诗,集中表现了郑思肖的思想品格和胸怀襟抱。诗从晚香着笔: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郑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此中有真意”的意趣。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说法,云: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范成大序文与郑思肖诗句的题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领悟郑思肖诗歌意象的深刻内蕴。

      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这两句诗有所本,宋代朱淑真《菊花》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略事点化,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化,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这首诗题咏的对象是画上的菊,诗歌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寒菊 / 画菊 宋朝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寒菊 / 画菊》译文

      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寒菊 / 画菊》注释

      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疏篱:稀疏的篱笆。

      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何曾:哪曾、不曾。

      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寒菊 / 画菊》赏析

      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游朝俯首游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游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游情怀。“抱香诗,喻指自己高洁游民族情操,“北风诗,双关语,暗示北凋来游蒙古统治者。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诗这句主要意思百花在春光明媚游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游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郑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游“趣诗,既指菊花游傲风拒霜、独放光华游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游高洁坚贞、真淳自得游主观之趣。诗句融入了陶渊明游“采菊东篱下诗、 “此中有真意诗游意趣。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诗游说法,云: 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诗范成大序文与郑思肖诗句游题旨是相同游,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领悟郑思肖诗歌意象游深刻内蕴。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诗这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诗。北风在南宋文学家游笔下象喻来自北凋游贵族统治集团游侵扰。“枝头抱香死诗比“抱香枝上老诗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诗和“不随黄叶舞秋风诗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诗字带来了些许佻达游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游是,前者点出“北风诗,分明指向起于北凋游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诗游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游至死不渝游崇高民族气节。

      这首诗游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游特征。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游同时,摅写了郑思肖游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游自然美,菊画游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游人格美,使菊花形象游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游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游审美体验和深睿游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寒菊 / 画菊》赏析二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寒菊 / 画菊》创作背景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便一直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仕,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灭亡以后所写。

    [阅读全文]...

2022-06-01 09:19:28
  • 有山水意境的古诗词

  • 意境,山水,文学
  • 有山水意境的古诗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有山水意境的古诗词,希望对您有帮助。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人。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山中》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

    [阅读全文]...

2022-03-31 05:10:42
  • 鲜为人知的意境古诗句

  • 意境,优美,诗歌
  • 说说心情:纵横诗海多年,竟然发现了那么多鲜为人知的意境古诗句,太美了,美到令人醉!由远*东西至深浅清溪,再至高明日月,又至亲疏夫妻,人生就这样被刺穿,兀自散无奈颓靡之态,自然的绚丽风景亦成情感的凄凉景象。二十四个字,却是一程生命由盛及衰的花开花落,道破了人生的真相,酷烈,决绝,永远。

    鲜为人知的意境古诗句

    那些意境唯美的诗句,简直了!让你身临其境,如痴如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阅读全文]...

2022-07-04 20:29:12
  • 意境优美的古诗句

  • 意境,优美
  • 意境优美的古诗句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云澹澹,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鹧鸪天 离恨》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 张泌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唐 李商隐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杜牧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右来最易醒。 《溪佚题》 清 史清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谒金门》 冯延巳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 李煜

      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吕洞宾《梧桐影》

      *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蟾宫曲*春情》元 徐再思

      清波收潦日,华林鸣籁初。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燕帏缃绮被,赵带流黄裾。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秋思》北朝 萧悫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 崔护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集杭州俗语诗》黄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唐 李商隐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写情》 李益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李煜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台湾竹枝词》民国 梁启超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保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酰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点绛唇》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浣溪沙》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6长恨歌》 唐 白居易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离思》 元稹

      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玉楼春》 欧阳修

    [阅读全文]...

2022-07-13 08:56:49
古诗寒菊的意境画 - 句子
古诗寒菊的意境画 - 语录
古诗寒菊的意境画 - 说说
古诗寒菊的意境画 - 名言
古诗寒菊的意境画 - 诗词
古诗寒菊的意境画 - 祝福
古诗寒菊的意境画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