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岁日作的主要*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岁日作的主要*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岁日作的主要*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岁日作的主要*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关于春节的古诗与*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春节的古诗与*俗,欢迎大家分享。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春节的《元日》诗。春节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中影响最大、最隆重的节日。传说四千多年前,我国已开始有欢度新春的活动。
以“春节”来称农历元旦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几千年来,我国历法一直采用农历(阴历),辛亥革命后改用公历(阳历),因此出现了两种“年”和两个“元旦”。为了区分农历和公历两个“元旦”,又因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在农历年前后,所以就把农历年称作“春节”,意味着冬去春来。春节的种种*俗,表达着人们祈求国泰民安、生活幸福的心愿。
祭灶
除尘
我国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又叫“小年”)开始,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止。从“小年”到“除夕”,叫“迎春日”。民间从“小年”开始,就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扫尘土。”春节搞卫生用的扫帚、簸箕、鸡毛掸子都要用新的,以图吉利。“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传说春节前洗澡理发,有消灾去病之功效,因此从祭灶到除夕,澡堂子、理发店熙熙攘攘门庭若市。农村还要杀猪宰羊,欢庆新春佳节。
除夕夜俗称“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夜晚。是日庭院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春联、年画、门神都粘贴整齐,门前高挂红灯,家家要蒸年糕。男女老少里里外外都换上新衣,妇女儿童更要精心打扮。过去年轻妇女头上戴着红绒福字和各式鲜艳的绢花,老太太们头上也插朵红石榴花,人人盛饰,个个艳装,好一派节日景象。
除夕之夜,家人团聚,拜家庙、祭祖宗、吃团圆饭。亲朋邻里互相拜贺,谓之“辞岁”。全家包饺子,做年饭,玩牌,饮酒,谈古论今,彻夜不眠谓之“守岁”。儿童更是放鞭炮、抖空竹,欢呼雀跃,闹个不休。庭院遍撒芝麻秸秆,人行其上谓之“踩岁”。烧松柏枝谓之“驱岁”。岁与祟谐音,踩岁,驱岁,是为了驱鬼祟,祛不祥。
正月初一俗称过年。守岁的人盼到子时到来,就宣告新的一年开始了。“三元”之时,即“岁之元,月之元,日之元”,是春节活动的高潮。零点钟声一响,鞭炮齐鸣,花灯竞放,烧纸焚香,送玉皇大帝回天宫,迎诸神和灶王回人间。祭祖后吃饺子。元旦子时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
春联,是楹联的一种,是我国人民新春期间,书写张贴于门上的两句对偶形式的庆贺文字,故又名“对联”“对子”或“春帖”。其特点,对仗工整,*仄协律。它是古典诗、词、曲的发展,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审美意义。新春贴春联,早已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它源远流长,影响很广,不仅受到国内人民的喜爱,而且在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也颇受欢迎。
春联的前身叫“桃符”,写春联叫“题桃符”。
据记载,春联始于成都。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写的对联,现在公认是第一幅春联。联文是“新春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孟昶写联句,原本是表示吉祥之意。谁知就是在这新的一年刚开始时(公元965年),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后蜀,俘虏了孟昶等,并派遣吕余庆做成都的地方官。同时宋太祖把自己的生日称为“长春节”。孟昶的春联仿佛是未卜先知的谶语,成了亡国的先兆。在相信图谶和迷信的古代,这种巧合,产生了神秘而巨大的影响。人们便认为贴春联可以祈祷。于是文人墨客竞相效法。他们贴出吉祥如意的美好词句,希望在新的一年也能如愿以偿,于是相沿成*,天下流行。
从孟昶作春联开始,又经历了宋、元等朝代,桃木板渐为纸张(黄色纸或红色纸)所代替,但人们还称呼它为“桃符”。苏东坡诗云:“老去怕看新日历,退归还拟旧桃符”,可以为证。
《挂年画》
兰荷菊梅开满墙,满屋似闻花芬芳。
引来燕雀檐前闹,直冲屋里抖翅膀。
这首吟年画的诗,描绘了春节将至,家家户户挂年画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由于每逢春节之际张贴,故称年画。年画的历史悠久,最早出现的是“门画”,俗称“门神画”,是由古代人“驱凶避邪”的祈年活动演变而来的。正式称年画,始于清代的光绪年间。
《春灯谜》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这是《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的一则灯谜,谜底即爆竹。新春时节,爆竹声声,震耳欲聋,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俗。
燃放爆竹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庭燎》。其诗曰:“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庭燎”是庭院里点燃的火烛,古代的烛,用的是麻竹或苇竿,一烧起来,竿内的'空气膨胀,发生噼噼啪啪的响声,“鸾声将将”就是描写这些竹竿爆裂发出的声音。一直到唐代,古代人用的都是这种名副其实的“爆竹”。唐代诗人来鹄的《早春》诗还有这方面的描写:“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爆竿”也就是“爆竹”。
《正月十五夜灯》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唐代张祜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唐时热闹而富有色彩的灯节活动。
传说这个节日最早是在开春为了求得蚕丝丰收而于此日祭祀“地神”的。后来因汉代人迷信“太乙天神”,从正月十五日黄昏开始,通夜在灯火中祭祀,因而逐渐形成了这天夜里张灯的*俗。古代人把正月十五日的灯节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又称“元宵节”。
《诗曰》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清代诗人李调元的这首诗,生动地再现了两百多年前的元宵节实况。
元宵节吃元宵,意在祝全家团圆和睦,并借以表达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的心愿。
《打灯谜》
一时欢乐一时愁,想起千般不对头。
如若想得千般到,自解忧来自解愁。
猜灯谜,这首诗就是一个谜语,它的谜底正是“猜谜”。谜灯,是一种文字联想的游戏,它给节日带来欢乐。每逢元宵佳节,人们制成谜条悬灯贴挂,前来猜谜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关于元旦的古诗*俗
元旦,*节日,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下面就由小编来跟大家介绍一下元旦的古诗和*俗吧!
【元旦的*俗文化】
杯盘碎片送朋友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妇女坐上*椅
西德人过元旦,要表演妇女夺权的喜剧。许多地方的妇女成群结队地冲进市*大厅,闯入*办公室,坐上*办公椅,表示接管*权力。
摔瓶打罐扔脸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时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为这时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喝光余酒交好运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团聚。到12点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必须吃下一颗葡萄,而且要连着吃下12颗,表示来年一帆风顺。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旦试笔(选一)——(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了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立夏*俗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立夏*俗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立夏日忆京师诸弟》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2、《山中立夏用坐客韵》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3、《立夏》宋 方回
吾家正对*山,南向宜添屋数间。
百岁十分已过八,只消无事守穷闲。
4、《山亭夏日》唐代诗人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5、《暑旱苦热》宋代诗人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6、《纳凉》宋代诗人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7、《夏夜追凉》宋代诗人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8、《夏日南亭怀辛大》唐代诗人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9、《夏意》宋代诗人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0、《山亭夏日》唐代诗人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1、《暑旱苦热》宋代诗人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12、《纳凉》宋代诗人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13、《夏夜追凉》宋代诗人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14、《夏日南亭怀辛大》唐代诗人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描写节日*俗的诗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以下是“节日*俗的`诗句”,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2、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3、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4、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5、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6、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7、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9、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10、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李贺《七夕》
11、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12、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13、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14、夜色银河情一片。——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15、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16、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7、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郑刚中《寒食》
18、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19、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0、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1、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22、世间离恨何年罢。——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3、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24、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5、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26、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27、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郑刚中《寒食》
28、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9、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30、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2、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33、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34、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35、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36、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37、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8、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39、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40、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41、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42、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3、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44、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45、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46、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47、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48、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49、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刘镇《柳梢青·七夕》
1、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2、红萸佩、空对酒。——潘希白《大有·九日》
3、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4、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张镃《寒食》
5、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6、庆人间七夕佳令。——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7、倚楼起把绣针小。——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8、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9、河汉女,巧云鬟。——吴文英《诉衷情·七夕》
10、怕闻井叶西风到。——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11、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柳恽《七夕穿针》
12、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邵谒《长安寒食》
13、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14、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15、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16、半夜灯残鼠上檠。——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7、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18、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19、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2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22、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24、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25、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26、中心愿,*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7、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28、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29、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王建《七夕曲》
30、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31、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3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33、帽堕笑凭纤手取。——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4、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5、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6、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殷尧藩《端午日》
37、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8、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39、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40、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1、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深香。——刘镇《柳梢青·七夕》
42、一年佳节过西厢。——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43、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44、移来古寺种朱门。——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45、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46、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47、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8、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9、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5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51、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立夏*俗古诗(精选8首)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夏*俗古诗(精选8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3.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4.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宋·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5.立夏奉祀太一宫
宋·刘筠
舜柏森森拂绛霄,薰风瑟瑟动云璈。
琳房遍设沉榆*,金檠齐燃绿桂膏。
秘册十行开凤检,灵辉三烛驻霓旄。
香飘员峤空歌歇,北斗阑干月殿高。
6.立夏
宋·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7.山中立夏即事
明·蔡汝楠
一樽开首夏,独对落花飞。
幽僻还闻鸟,清和未换衣。
绿帏槐影合,香饭药苗肥。
尽日柴关启,蚕家过客稀。
8.立夏日晚过丁卿草堂
明·张掞
江上茅堂柳四垂,又逢旅次过春时。
雨多苔蚀悬琴壁,水满蛙生洗砚池。
风浦萧萧帆过疾,烟空漠漠鸟来迟。
避喧心事何人解,窗下幽篁许独知。
描写节日*俗的诗句有哪些(精选130句)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那什么样的诗句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节日*俗的诗句有哪些,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2、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3、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4、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5、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6、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7、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9、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10、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李贺《七夕》
11、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12、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清明日独酌》
13、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14、夜色银河情一片。——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15、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16、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7、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郑刚中《寒食》
18、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19、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0、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1、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22、世间离恨何年罢。——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3、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24、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5、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26、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27、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郑刚中《寒食》
28、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9、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30、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2、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33、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34、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35、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36、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37、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8、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39、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40、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41、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42、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3、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44、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45、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46、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47、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48、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49、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刘镇《柳梢青·七夕》
日本春分的*俗
大家知道吗?日本也是过春分的哦,他们也是有他们自己的*俗的,大家想不想知道日本的春分*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日本春分的*俗相关内容。
日本春分的*俗
当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我们终于迎来了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给坚守在寒冬中的人们带来了春天的讯息。自秦代以来,*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但同样要注意的是,立春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冷暖不定,要当心“倒春寒”的侵扰,特别是对于体弱的人来说,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情。对此专家表示,要想杀菌并防寒,在饮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冲”食物的次数,对预防伤寒感冒等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处。
从健康角度来说,立春之后饮食要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同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所以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除此之外,适当饮用花茶也可以帮助驱散冬季聚积在人体内的寒气和邪气。
至于立春在日本有怎样的*俗,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
立春的前日被称为“节分”,日本的传统*惯要制作“恵方巻”,吃烧烤鰯鱼,然后撒豆子打鬼。
“惠方卷”比*时吃的寿司粗而且大,里面卷着七种特殊的食物。为了能够让人们吃到福,日本人借*七福神之传说,将七种食物包在寿司里。食用恵方巻的时候,不可以切,而且一定要朝著当年的惠方,闭著眼睛、不可以说话,冥想著自己的愿望,一口气吃完,据说这样就会有好运气降临。
整条沙丁鱼:吃整条沙丁鱼,然后把残留的鱼头插在柊树的枝上作为装饰。因为所以鬼就不会来了。
撒豆子:立春前夕撒豆子是驱鬼的*俗,有驱除不祥之兆的说法。就是:把炒熟的干豆子从家中向外抛撒,口中喊道:“「鬼は外」(鬼出去)”,把豆子从外面抛撒到家里,口中喊道:“「福は内」(福到来)”。豆子抛撒完毕后,还要给自己留下一点豆子。留下的豆子数量要比自己年龄多一颗,然后再把留下的豆子吃掉。比如:60岁的人就要吃61颗豆子,如果因为牙口不好吃不了61颗,那就把10颗当作1颗,即:6颗+1颗=7颗(吃掉7颗)。撒豆子:立春前夕撒豆子是驱鬼的*俗,有驱除不祥之兆的`说法。就是:把炒熟的干豆子从家中向外抛撒,口中喊道:“「鬼は外」(鬼出去)”,把豆子从外面抛撒到家里,口中喊道:“「福は内」(福到来)”。豆子抛撒完毕后,还要给自己留下一点豆子。留下的豆子数量要比自己年龄多一颗,然后再把留下的豆子吃掉。比如:60岁的人就要吃61颗豆子,如果因为牙口不好吃不了61颗,那就把10颗当作1颗,即:6颗+1颗=7颗(吃掉7颗)。
扩展:关于日本过年的*俗
御节料理(OSECHI)是节供的略称,也有称呼节供节会节日的别名。这些指向着1年里面重要的神仙的节日,在正月里,要向神 供奉从古时候就决定了的食物。然后享受那些撤下的供品,感谢神灵的恩惠。
御节料理里面有黑豆,鱼糕,红白醋拌生鱼丝,耕田,干青鱼子,栗像现在的这种形式的御节料理是江户时代的后期开始演变过来的。从江户后期开始江户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新年的饭菜也增添各种各样的东西了,但是对于御节料理的意义和缘由是相同,就是能丰富新年的生活,祈祷神保佑家族的繁荣昌盛。
不管家族的人离开多远,在新年里拿下给神供奉的供品,和大家共同分享美食,祝福新年。日本和其*家也同样。新年家族*,回首过去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喝美酒,吃盛宴。
具体吃什么是根据国家不同的,但是对新年里的大家坐在一起享受美食的愿望是相同的。现代日本人对御节料理的吃法,规矩已经不是很在意,重要的御节料理代表了大家的心愿和期盼。远在各地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在正月里聚在一起边吃边谈这个才是御节料理的真正含义吧。
中秋节的主要*俗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下面小编要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主要*俗,欢迎阅读!
一、赏月(玩月):
文人月下吟诗对诗,赏月,喝酒,聊天。民间月下踏歌,月下歌舞、月下。
二、荡秋千,喝酒:
月下男男或女女结伴出走,又叫“踏月(采月,滨江采月)”在月下踏歌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喝酒在月下吟诗
三、赏桂:
桂树下赏月,吟诗,喝酒
四、拜月:
妇女拜月。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拜月亭》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拜月全家拜还是只有妇女拜。《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五、拜月老:
求爱情,求偶,爱情如月满。
六、吉祥物兔爷(兔君):
在老北京,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都有拜兔爷的*惯。兔形玩具,穿人的衣服。或用泥,或用面做。《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七、焚香:
焚以桂花香。妇女用桂花油,桂花香粉。
八、团圆节:
夫妻和美。祭祖祭祀。何家团圆饭,赏月。
九、月宫符:
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驻丹颜。”
十、拜新月:
唐代流行每当新月初生,妇女们便在深夜拜祷,希望自己青春永存,韶华常驻。“此只能妇女拜,团扇,又叫月扇
十一、中秋互赠铜镜:
既然中秋节也是铜镜的节日,铜镜之上出现中秋题材的月神形象纹饰也就变得十分流行,其中最重要的形象是蟾蜍、玉兔和嫦娥。
中秋赏月已是大众*俗,而秋夜赏镜,知之者不多。但凡知晓者,从见它的第一眼起,便会渐渐迷恋上渗透着亘古的气息的、如月光般明亮的铜镜。
相耀生辉的明月与铜镜渊源始于盛唐时期,每到丹桂飘香的季节,铸镜师的当务之急便为铸造“双秋”镜——千秋镜、中秋镜,以供佳节之用。
在中秋题材的若干个铜镜品类中,无论是双鸾瑞兽花鸟镜、双鹊月宫盘龙镜亦或是唐皇夜游月宫镜,都具有寓意深刻的人文历史意味,凝结了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工艺智慧,而这些铜镜,也将成为后代永远追慕的珍品。
中秋互赠铜镜*俗由来已久
相传中秋节的前身是“千秋节”,据《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开元十七年(729)八月葵亥,唐玄宗应百官表请,将自己的生日(八月五日)设定为“千秋节”,举国欢庆的节日,群臣百官可向皇上敬献美镜珍宝,皇上亦会在扬州定制铜镜颁发给四品以上的官员,将之命名为“千秋镜”,由此形成了每年大臣向皇帝进献铜镜和皇帝向大臣赏赐铜镜的惯例。
唐玄宗作诗《千秋节赐群臣镜》以纪之:“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臣,遇象见清心。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亦有臣子张说的五律《奉和圣制赐王公千秋镜应制》:“宝镜颁神节,凝规写圣情。千秋题作字,长寿带为名。月向天边下,花从日里生。不承悬象意,谁辨照心明。”
逐渐数年,千秋节便演化为互赠铜镜的节日,也被称为千秋金鉴节。这一时期的千秋镜可分为赐镜和献镜两类,其中凡带“千秋”铭的都属赐镜,装点龙或衔绶鸾鸟,华贵大气。孔祥星先生所编著的《*铜镜图典》双鸾瑞兽花鸟镜,钮左右立一鸾,振翅翘尾起舞。钮上一奔驰的瑞兽,钮下一株葡萄枝蔓果实,一鹦鹉展翅立于葡萄串上。边缘为两两相对称的四种纹饰,一为盛开的葵花中各有一“千”“秋”字,二为如意云头纹,三为二叶一苞折枝花,四为方胜。千秋镜的`铸造与流行充分反映了开元至天宝初年大唐盛世下人们祈求玄宗福寿愿望和渴望太*长久的心理。
惟“诗”“镜”佐证千秋之景
唐玄宗诞辰之后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唐朝百姓迎来普天同庆的中秋节,这同样也是铜镜的节日,铸镜师将不同的中秋传说熔于铜镜的铸造,诞生了不少具有鲜明特色的作品。
如图所示“双鹊月宫盘龙镜”,双鹊夹钮衔绶,展翅飞翔,月中有一株桂树,两侧有月兔捣药与蟾蜍纹,钮下一蟠龙飞于海上,间隙饰四朵祥云,葵花瓣缘与月饼形似。月宫镜,镜背纹饰主要刻画有蟾蜍、玉兔捣药、嫦娥、桂树。蟾蜍因其冬眠周期与月亮盈缺相似而被先民视作月宫代称;晋代傅玄《拟天问》有“月中何有,白兔捣药”的故事流传,可见玉兔亦甚早成为古人对月宫的遐想代表;战国时期成书的《归藏》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六朝之后,嫦娥的地位逐渐升高,美丽婀娜得嫦娥超越玉兔蟾蜍,成为月宫中最吸引人的仙子,描绘嫦娥的铜镜也将其美丽的形象刻画得。
表现于铜镜之上。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乘云漫游月宫,并得听仙乐,使唐玄宗终得《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乱后,唐代国势转衰,盛世千秋之景不复存在,回观历史,曾经的起伏波逐淹没于时光的长流之中,如今,惟遗“诗”“镜”佐证
关于端午节日*俗的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句吧,诗句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端午节日*俗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3、《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4、《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5、《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6、《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7、《已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8、《七律端午》
【现代】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9、《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古诗岁日作的主要*俗
古诗是写节日*俗的
有节日和*俗的古诗
元日古诗的写的*俗
清明节古诗的主要*俗
写节日和*俗的古诗
关于节日的古诗与*俗
节日*俗的诗句
写到节日*俗的古诗
节日*俗的古诗五言
与节日*俗有关的古诗
表示节日*俗的古诗
内含节日*俗的古诗
描述节日*俗的古诗
节日*俗的课外古诗
古诗元日过年的*俗
节日*俗的古诗小报
节日*俗的古诗整首
关于节日或*俗的古诗
与节日和*俗有关的古诗
代表节日*俗的古诗
古诗元日的*俗寓意
古诗是描写节日和*俗的
古诗里的节日与*俗的内容
有关节日和*俗的古诗
关于节日的古诗带有*俗
各种节日的古诗和*俗
110句关于节日*俗的古诗
描写*俗和节日的古诗
关于节日*俗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