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句关于节日*俗的古诗

关于110句关于节日*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110句关于节日*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110句关于节日*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110句关于节日*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60) 语录(2) 说说(57) 名言(6k+) 诗词(687) 祝福(14) 心语(1k+)

  • 古尔邦节的节日*俗

  • 节日
  • 古尔邦节的节日*俗

      古尔邦节是一个少数民族是非常的重大的一个节日,古尔邦节有什么节日*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古尔邦节的一些*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尔邦节的节日*俗

      1、节日活动

      古尔邦节的主要内容有:(1)举行会礼,*们聚集在大*寺或公共场所,举行盛大的仪式和庆祝活动;(2)宰牲,一般的*都在节日之前准备好到时要宰杀的牲口,牲口要求必须健康,分骆驼、牛、羊三种,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来决定。宰杀后的肉要分成三份,分别留作自用、赠送亲友以及施舍给穷人。

      *新疆地区的*称该节日为“大尔德”(大节日)。这一天,*们都精心打扮,宰杀牲口,邀请亲戚朋友前来做客,同时还举行各种文艺活动。

      而在**当中,对该节日的重视程度就低于开斋节,一般把它称为“小尔德”(小节日)。

      2、宰牲

      各地*于节日前三天须备好牲灵(羊、牛、骆驼),大户用驼,中户用牛,小户用羊,无力宰牲者免除。羊为1人1只,牛为7人1头,驼等同于牛。不管哪种牲灵,均须健康强壮,外观美丽。

      古尔邦节所宰牲灵的.肉通常分为三份,一份留作自用,一份馈赠亲友,1份施散穷人。宰牲时必须高念“泰克比尔”(Takbir,即*至大),宰牲方为有效(Mustahabb,可嘉圣行)。

      3、会礼

      会礼是古尔邦节的核心内容之一。*沐浴更衣后会聚于城市中心*寺或宽畅的郊野举行盛大会礼仪式,以诵读《古兰》和纪念先知、赞美圣贤为主要内容。各地*每年逢此日,都要戒食半日,俟会礼后进食。

      *新疆地区的突厥语系的各族*比内地*更重视古尔邦节。是日,万人空巷,皆盛装参加会礼,然后宰牲宴请亲友宾客,并与前来祝贺节日的其他各族人民一道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联欢,欢庆歌舞延续数日。

      通用汉语的*,是日也盛装赴寺会礼,家中薰香,有条件者在宰牲宴请亲友的同时,游坟诵经,缅怀先人。有些地区的*还于节前斋戒10日,故有“小尔德”(‘IdSaghir,即小节日)之称。

      古尔邦节*俗

      古尔邦是*语的音译,意为"宰牲"或"血祭"。

      古尔邦节前, 人们要做各种准备特别是作为"献牲"的牲畜要预先买好。节日的早晨,人们进行沐浴全身的"大净",然后盛装到*寺参加聚礼。聚礼之后,人们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杀牲血祭。至于是宰牛杀羊还是杀鸡杀鹅,这由各家的经济实力来决定。通常人们把血祭的牲畜宰好、把大块大块的连骨肉炖到锅里之后男子们才开始互相拜节,妇女们则留在家里炖肉和摆上节日食品,烧茶等,准备迎接客人。

      节日的第一天,首先给在*期内发生过丧葬等家难的乡亲拜节,表示慰问,其次是给夫妻双方的长辈拜节,再次,就是给*邻和长者拜节。在这种礼节性的拜节活动中,除了给夫妻双方的老人拜节是夫妻同去之外,其他的拜节活动往往是三五成群,男女分开进行。在*尔民间礼俗中,一般是不允许男女混杂的。

      这之后,才是同辈的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节。大家除了互相道贺,彼此问候之外,还要共餐痛饮,吹拉弹唱一起娱乐。*尔民间的拜节是*尔人增强社会联系,严守礼尚往来这一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尔邦节是我国哪个民族的节日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

      *古尔邦节的*俗

      节前的*通常都要打扫室内外卫生。家庭院落、大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堆放得井然有序。家家户户节前都要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孩子们换上节日服装,欢乐地奔跳。然后沐浴,净身,燃香,换上整洁的衣服赴*寺参加会礼。

      古尔邦节的会礼和开斋节一样,非常隆重。大家欢聚一堂,由阿訇带领全体*向西鞠躬、叩拜。如果在一个大的乡镇举行,可谓人山人海,多而不乱。聚礼中,大家回忆这一年当中做过哪些错事,犯过哪些罪行,阿訇要宣讲“瓦尔兹”,即教义和需要大家遵守的事等,最后大家互道“萨俩目”问好。

      会礼结束后,举行的一个隆重的典礼这就是宰牛、羊、骆驼献牲。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每人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时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骆驼,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牲灵。所宰的肉一般分为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馈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宰牲典礼完成后,家家户户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贺节。有的还要请阿訇到家念经,吃油香,同时,还要去游坟,缅怀先人。

      古尔邦节

      “古尔邦”意为“献祭”“献牲”,为朝觐功课的主要仪式之一,时间是*历12月10日,即朝觐期的最后一天。当日,朝觐者要进行宰牲。经济条件宽裕的*要在*历12月10~12日3天之内宰牲,逾期无效。我国*特别重视古尔邦节,是日皆盛装参加会礼,游坟诵经、缅怀先人宴请亲友,有条件者宰牲。我国新疆地区各族*还举行丰富多采的文艺联欢,以示庆祝。现已成为*信仰*的10个少数民族的民族节日。

    [阅读全文]...

2022-03-01 00:41:03
  • 节日*俗的诗句

  • 节日
  • 节日*俗的诗句(精选80句)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句吧,诗句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节日*俗的诗句(精选80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2、红萸佩、空对酒。——潘希白《大有·九日》

      3、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4、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张镃《寒食》

      5、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6、庆人间七夕佳令。——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7、倚楼起把绣针小。——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8、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9、河汉女,巧云鬟。——吴文英《诉衷情·七夕》

      10、怕闻井叶西风到。——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11、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柳恽《七夕穿针》

      12、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邵谒《长安寒食》

      13、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14、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15、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16、半夜灯残鼠上檠。——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7、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18、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19、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2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22、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24、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25、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26、中心愿,*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7、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28、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29、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王建《七夕曲》

      30、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31、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3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33、帽堕笑凭纤手取。——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4、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5、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6、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殷尧藩《端午日》

      37、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8、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39、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40、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1、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深香。——刘镇《柳梢青·七夕》

      42、一年佳节过西厢。——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43、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44、移来古寺种朱门。——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45、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46、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47、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8、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9、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阅读全文]...

2022-04-09 20:47:44
  • 关于节日*俗的诗句

  • 节日
  •   1、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2、红萸佩、空对酒。——潘希白《大有·九日》

      3、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4、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张镃《寒食》

      5、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6、庆人间七夕佳令。——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7、倚楼起把绣针小。——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8、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9、河汉女,巧云鬟。——吴文英《诉衷情·七夕》

      10、怕闻井叶西风到。——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11、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柳恽《七夕穿针》

      12、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邵谒《长安寒食》

      13、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14、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15、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16、半夜灯残鼠上檠。——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7、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18、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19、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2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22、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24、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25、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26、中心愿,*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7、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28、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29、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王建《七夕曲》

      30、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31、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3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33、帽堕笑凭纤手取。——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4、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5、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6、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殷尧藩《端午日》

      37、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8、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39、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40、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1、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深香。——刘镇《柳梢青·七夕》

      42、一年佳节过西厢。——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43、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44、移来古寺种朱门。——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45、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46、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47、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8、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9、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5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51、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阅读全文]...

2022-01-01 15:45:17
  • 描写节日*俗的诗句

  • 节日
  • 描写节日*俗的诗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以下是“节日*俗的`诗句”,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2、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3、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4、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5、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6、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7、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9、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10、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李贺《七夕》

      11、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12、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13、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14、夜色银河情一片。——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15、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16、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7、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郑刚中《寒食》

      18、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19、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0、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1、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22、世间离恨何年罢。——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3、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24、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5、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26、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27、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郑刚中《寒食》

      28、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9、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30、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2、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33、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34、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35、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36、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37、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8、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39、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40、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41、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42、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3、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44、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45、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46、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47、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48、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49、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刘镇《柳梢青·七夕》

    [阅读全文]...

2022-06-28 16:48:14
  • 描写节日*俗的节日诗句

  • 节日
  • 描写节日*俗的节日诗句

      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2、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3、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4、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5、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6、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7、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9、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10、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李贺《七夕》

      11、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12、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13、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14、夜色银河情一片。——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15、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16、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7、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郑刚中《寒食》

      18、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19、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0、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1、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22、世间离恨何年罢。——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3、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24、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5、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26、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27、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郑刚中《寒食》

      28、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9、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30、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2、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33、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34、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35、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36、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37、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8、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39、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40、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41、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42、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3、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44、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45、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46、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47、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48、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49、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刘镇《柳梢青·七夕》

      50、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阅读全文]...

2021-12-23 07:23:20
  • 描写节日*俗的诗词

  • 节日
  • 描写节日*俗的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节日*俗的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2、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3、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4、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5、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6、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7、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9、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10、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李贺《七夕》

      11、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12、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13、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14、夜色银河情一片。——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15、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16、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7、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郑刚中《寒食》

      18、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19、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0、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1、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22、世间离恨何年罢。——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3、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24、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5、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26、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27、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郑刚中《寒食》

      28、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9、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30、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2、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33、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34、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35、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36、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37、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8、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39、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40、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41、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42、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3、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44、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45、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46、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47、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48、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49、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刘镇《柳梢青·七夕》

    [阅读全文]...

2022-06-23 00:34:30
  • 传统节日春节的*俗

  • 春节,传统节日,放假
  • 传统节日春节的*俗

      大家对*传统节日——春节的*俗,了解有多少呢?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有关春节的信息,敬请关注下文:

      *的春节*俗是多种多样的。相传年兽害怕红色,怕火光和爆炸声,所以人们便有了贴红春联、红窗花、放爆竹、守岁等*俗。还有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等其他*俗。

      腊月二十三祭灶

      官府在腊月二十三,一般民家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

      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地方的风俗,接送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腊月二十四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腊月二十九祭祖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由来已久。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腊月三十守岁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守*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正月初一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朱仙镇木板年画《贴画鸡》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

      一、新春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二、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三、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俗。全国各地祭神*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四、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俗,还经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团的*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汤圆。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惯,年糕口味因地而异。

      五、守岁、给压岁钱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邻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节晚会,大家终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俗。除夕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向晚辈分别赠送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孩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这个*俗自汉朝开始就已经流行,当然,现在已经没有铜钱了,一般都是拿个红包装现金了。

      六、燃放炮竹

      新春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辞旧迎新,以示吉庆。当然,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还是应该遵守国家规定,以安全为主。

      七、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和*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从自家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在外出相遇时,再笑容满面地互相恭贺新年。

      八、逛庙会

      春节期间,一般在农村里都会有庙会。早期的庙会,仅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又逐渐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动,还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九、舞龙、舞狮

      龙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据说能够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祈福消灾。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舞龙求雨的活动。除了舞龙,还有舞狮子,也是春节期间比较普遍的*俗,在我们北方,也叫耍狮子,小时候经常见,现在也少了。

      十、踩高跷

      踩高跷,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娱乐活动,历史悠久,在《列子.说符篇》就有记载:“宋有兰子者……以双肢长倍其身,属其胫,并驱并驰。”踩高跷也叫“扎高脚”、“踏高跷”,表演的人在两只脚上绑上两三尺高的木质跷棍,表演各种古怪滑稽的动作,小时候基本村村都有这项活动,后来就越来越少了。

    [阅读全文]...

2022-03-27 20:18:32
  • *传统节日饮食*俗

  • 传统节日
  • *传统节日饮食*俗

      *俗就是*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性。形成风俗的事件都挺大,挺普遍,而*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细小。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节日饮食*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化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

      春节*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

      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俗。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望月怀远》

    [阅读全文]...

2021-12-27 09:46:41
  • 自贡传统节日*俗

  • 传统节日,节日
  • 自贡传统节日*俗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自贡传统节日*俗,希望有所帮助!

      1、农历元旦、春节

      农历元旦,即正月初一。大年三十为除夕,除夕有守岁的*俗,吃过年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通宵守夜,午夜烧子时香,燃放鞭炮,迎接新年。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电视台每逢除夕之夜都要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现在自贡和全国各地群众,多在此时家人围坐收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初一早上吃汤圆、面条,以香烛果酒祭拜天地祖宗,晚辈向长者拜年,长辈则给晚辈贺节,通常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压岁钱可以在晚辈拜年时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后,由家长偷偷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然后开门放鞭炮,并向喜神拜祷,谓之出行,预祝全年大吉大利。亲友互相庆贺,也有用名片贴门上以贺者。是日,居民携香烛纸至祖宗坟前祭扫,谓之上坟。新婚夫妇于元旦后择吉向父族、母族、妻族长辈拜年,谓之拜新年。居民也到亲友家拜年即表祝贺。

      如今拜年的方式越来越多,除沿袭登门拜访、送贺卡等方式外,还可以通过电报、电话、互联网等便捷方式,向远方的亲朋好友送上新春的问候与祝福。

      初三过后,各种禁忌解除,各家开始互请拜年酒、春酒。人日(正月初七)后,城市、集镇开始组织各种娱乐活动。沿街竖牌坊悬彩灯,或竖杆挂灯于上。城乡居民夜间沿街舞龙灯、狮灯、牛灯、花船,鼓乐、铁炮、鞭炮齐鸣,打铁花、玩杂耍,人山人海,午夜始停。娱乐活动以十五为甚,俗称闹元宵。自贡富荣盐场自唐宋以来,即有新年燃灯的*俗。自流井王爷庙新年放灯最为有名。

      正月十四、十五“采青”,又叫“偷青”。“新年中,男女窃取人家所植青菜,名曰采青。”(《自流井》第一集,作者为樵斧,1916年成都聚昌公司出版)大家在新年里喜欢将别人家种植的青菜“窃取”一两棵回家,而不会认为是偷窃。因为据说是自己种的青菜能被别人看中,说明自己的庄稼活儿很在行,种的菜比别家的好。偷时,要以能听到主人佯装的叫骂声为吉利。此*俗在而今的`自贡,依然在个别地方沿袭着,可见人们对它的认可度依然很高。正月十六,揭门上对联,共纸钱焚之,民谚谓之:“火烧门前纸,大人做生意,娃儿拣狗屎。”此后转入正常生活。

      **后,农历元旦改为春节,国家规定放假3天,春节仍是合家团聚,除旧迎新的传统佳节,然旧俗多有废弃。1978年后,各地节俗又逐渐兴起。1980年前后,元日零时起,城乡皆齐燃爆竹烟花,响声密凑,烟花飞喷,甚为壮观。上世纪90年代初,从安全考虑,曾一度禁放爆竹,然民间不喜,认为无节日气氛,*年已恢复这一节俗。春节期间,居民多喜探亲访友,聚谈宴饮。民间多已不自制灯,官办的春节灯会,自1963年始,到2010年已举办16届,名为自贡国际恐龙灯贸会,吸引国内外游客专程往观,游人在观灯的同时,可进行经贸洽谈和交流。80年代末,先后在北京、武汉、广州、上海等地及国外展出,驰名中外,获“南国灯城”美誉。

      2、清明

      清明旧俗,各姓同族,齐集宗祠,祭祀祖先,礼毕筵宴,俗称“吃清明会”。各家清明前后十日,均到祖茔扫墓,燃香烛烧纸钱,并在坟前插白纸标,称“献清明”。农村先于春分浸泡谷种,7日后落泥,再7日后嗮芽,故有泡春分、嗮清明之谚语。**后,祠堂聚会族人祭祀祖先的做法废除,但家人祭祖扫墓之*俗仍沿袭。同时,各机关单位和城乡中小学学生,多组织到烈士陵园敬献花圈,缅怀先烈。

      3、浴佛

      浴佛,即农历四月初八,俗称浴佛节。居民用红纸条粘为十字形,上书:“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到深山去,永世不回家。”贴于门墙,谓之嫁毛虫。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多买鱼虾鳅鳝,到江河放生,又称放生节。**后,农村尚有“嫁毛虫”*俗。

      4、端午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日,居民以粽叶裹糯米成菱形,称粽子,互相馈赠,蘸糖而食,也有夹豆、肉为馅者。各家悬陈艾、菖蒲于门上,称蒲剑艾虎,驱鬼避邪。又采各种草药煎水沐浴,谓之避毒。妇女以丝绸、布料边角余料裹香料、棉花做成猴狲、粽子形状,挂于小儿身上,谓之可以避兵。中午,餐桌菜肴特别丰富,必有苋菜,因苋菜水色赤红,主吉喜;必食雄黄酒,并以雄黄酒涂于小孩额上,谓之可避瘟疫。

      是日,釜溪河、沱江城镇码头均有龙舟会,船只多至数十艘,每船有水手数人至数十人不等。船首尾装有龙头龙尾,有二人司锣鼓、喊号子。另扎有彩船停于河中,投放鸭子,各龙船竟往争夺,锣鼓震天,人声欢腾。得鸭多者奖以彩礼。又有竞速者,亦有彩礼。小康人家喜彩船于江中饮宴为乐,谓之游江。

      **后,端午之俗仍然保持。龙舟会不定期举行,由*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

      5、六月六

      六月六即农历六月初六,旧俗,六月六嗮衣服。谓此日爆嗮衣服、书籍可以不生蛀虫。农民谓伏日(初伏)忌西北风,西北风主稻谷多秕壳。

      6、乞巧

      乞巧即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的“情人节”。**前,妇女以凤仙花染指甲,夜间放瓜果供牛郎织女星。此时,银河星系最为明亮清晰,妇女对星穿针或浮针于碗中,观看形状,取其吉利,谓之乞巧。**后此俗逐步消失。

      7、中元

      中元即农历七月十五,民俗称“鬼节”、“过鬼年”。是日,各家设酒肉祭祀祖先,“新鬼大,旧鬼小”。一般祭曾祖、祖、父母亡灵,并烧钱纸冥衣。又烧纸烛、泼水饭,祭孤魂野鬼,以免为祟。是日,乡村、集镇民间团体请和尚诵经,飘河灯等,谓之盂兰会。此时,新谷登场,农家祀祖尝新。**后,此俗废止。

      8、中秋

      中秋,即农历八月十五。此时,正值农村稻谷收割完毕,瓜果上市。是日中午,家宴丰盛。中秋之夜,全家团聚,以瓜果、月饼、糍粑、麦芽糖(麻糖)祭月亮,然后分食,饮酒赏月。节前,亲朋好友,多互相馈赠月饼以示祝贺。此俗延续至今。

      9、重阳

      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为诗书人家所重。是日,多邀集文友登山饮菊花酒吟诗作赋,插茱萸,以示风雅。

      10、牛王节

      牛王节,在农历十月初一。民间皆制纸衣焚于祖先墓前,谓之送寒衣。农村于牛王庙举办牛王会,蒸糯米糍粑喂牛,并粘于牛角,以酬其耕作之劳。

      11、冬至

      城乡居民皆重视冬至节。**前,各姓宗祠皆集族人办冬至会,祭祀祖先,处理族中事务,然后聚餐,称办冬至会。是日,城乡居民一般以羊肉、狗肉炖补药,谓可驱寒祛病,补益强身。冬至后,农村开始杀过年猪,城市居民开始办过年货。

      12、腊八

      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城乡居民多以糯米、杂粮、碎肉混煮为粥,称吃腊八饭。

      13、祭灶

      祭灶,即农历腊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民间有祭灶神之之俗,设香烛、刀头、麻糖祭灶神,又用酒抹灶门,谓之“醉司命”。传说二十四日以后,灶神要上天奏事,灶神吃了奉献,就可多说好事,少奏坏事或不奏坏事,以免玉帝降灾。富裕人家,还请僧道祭灶,烧疏文。**后,送灶之俗废止。

      14、除夕

      除夕,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家家户户贴春联换桃符。至夜,张灯结彩,焚香敬天地祖宗。全家吃团年饭,菜肴中必有鱼,鱼与余谐音,谓其有剩有余,多富多财,家长给小儿压岁钱。全家叙旧话新,吃酒玩牌,尽情娱乐,有的通宵不寐,谓之“守岁”。

      自贡传统民俗灯会有哪几种?

      自贡传统民俗灯会有三种。

      其一是“天灯会”,每年正月初七开始,各祠庙均立灯竿,悬红灯,举行祭祀活动。届时庙前灯竿上燃灯无数,灯彩多寡视善男信女所捐灯油之多而定。

      其二是“五皇灯会”,每年从冬至到立春、春节,五皇庙内张灯结彩,前来许愿、还愿者抬着供品络绎不绝。自正月初八起竖灯竿,点红灯,到元宵节达到高潮。

      其三是“放河灯节”,史载乾隆年间自贡即有办盂兰会之举。民众将河灯漂人河中,名为超度亡灵。自贡民间观灯、制灯的*俗一直延续下来,成为现代自贡灯会的雏形。灯会并非一种独立的活动,它的产生、发展都需要依托于其他节日、*俗。

      扩展资料

      自贡灯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价值,自贡灯会作为自贡城市重要的民俗文化,对延续城市文化传统、保持文化生态多样性、提升城市形象和提高市民的社会文化认知水*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是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彩灯富有民族风格、地域风情,既制作精美、构思巧妙、规模宏大,又取材繁多、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可谓是流光溢彩之极;

      三是旅游经济价值,自贡灯会节庆活动的举办,增加了自贡旅游吸引力,丰富和完善了当地的旅游产品结构,这种动态性旅游活动受到游客的喜爱,不仅带来了门票收益,还带动自贡餐饮、住宿、购物等其他产业经济发展。而且,对其他像自贡剪纸等民俗文化恢复和发展也起到了较强的牵引作用。

    [阅读全文]...

2022-06-14 14:58:34
  • 立夏*俗古诗

  • 立夏
  • 立夏*俗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立夏*俗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立夏日忆京师诸弟》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2、《山中立夏用坐客韵》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3、《立夏》宋 方回

      吾家正对*山,南向宜添屋数间。

      百岁十分已过八,只消无事守穷闲。

      4、《山亭夏日》唐代诗人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5、《暑旱苦热》宋代诗人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6、《纳凉》宋代诗人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7、《夏夜追凉》宋代诗人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8、《夏日南亭怀辛大》唐代诗人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9、《夏意》宋代诗人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0、《山亭夏日》唐代诗人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1、《暑旱苦热》宋代诗人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12、《纳凉》宋代诗人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13、《夏夜追凉》宋代诗人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14、《夏日南亭怀辛大》唐代诗人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阅读全文]...

2022-07-18 04:09:59
110句关于节日*俗的古诗 - 句子
110句关于节日*俗的古诗 - 语录
110句关于节日*俗的古诗 - 说说
110句关于节日*俗的古诗 - 名言
110句关于节日*俗的古诗 - 诗词
110句关于节日*俗的古诗 - 祝福
110句关于节日*俗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