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的祝福配方

关于木兰的祝福配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木兰的祝福配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木兰的祝福配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木兰的祝福配方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03) 语录(12) 说说(5) 名言(328) 诗词(842) 祝福(308k+) 心语(26k+)

  • 木兰诗的修辞方法

  • 方法,修辞,阅读
  • 木兰诗的修辞方法

      导语:《木兰诗》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本文为你总结了木兰诗的修辞方法,希望能够帮助的到你!

      《木兰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对偶、排比、反复、互文、顶针)等修辞手法

      文章修辞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延伸:

      《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历代传诵,这除了得益于它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外,也与它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巧妙的运用大量的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比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以双兔为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既幽默风趣,又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从而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妥贴活泼,且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通过对战斗生活的夸张,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是对数量、程度的夸张,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既成功地烘托了木兰的英雄形象,又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加官进爵。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思想,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在文章结构上,也为后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坚决辞官还乡作了铺垫。

      对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通过对比渲染,更集中、更加鲜明的突出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

      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对偶,描写边塞夜景,通过艰苦环境的烘托,表现出木兰木兰守卫边塞的艰辛。“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对偶句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些句子整齐对称,节奏感强,有力的突出、表现了木兰的人物形象。

      排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里运用排比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里排比的运用,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渲染了木兰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写出她的聪明灵慧。

      反复——“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都是复沓,起到反复咏叹的效果,这样突出了思想,强调了感情,分清了层次,加强了节奏感,更能表达强烈的情感,同时,反复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这是互文与排比的套用。“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既是互文,同时也是与对偶的互相渗透,写出了战争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了木兰和壮士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英勇善战,胜利归来。这样上下句的意义互相渗透说明兼顾合指,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使文章表达的思想更加深刻。

      顶针——“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写出了情况之紧迫,“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表现了木兰胜利回朝的荣耀。顶针的运用使得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正是因为《木兰诗》巧妙恰当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从而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人物形象突出,却未见雕琢斧凿之痕,未失古朴刚健、本色自然的特色。

      重点导析

      1.比兴手法

      北朝民歌《折杨柳》中有一首,前面六句是“敕敕何力力,女子当窗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开头六句用的就是《折杨柳》这六句。古代民歌往往用同样的起兴、比喻,有的词句相*甚至相同(《诗经》中民歌就不乏其例),因为口耳相传,词句相同,容易记忆。这不是抄袭,因为题材、内容可以完全不同。《木兰诗》的开头,很可能也是“敕敕何力力”,经后人改为“唧唧复唧唧”的。“敕敕何力力”没有什么具体意义,像“呀呵嗨”“呀唯子哟”一样,是表声的字。

    [阅读全文]...

2022-07-23 16:26:34
  • 木兰诗的配图

  • 木兰诗的配图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木兰诗配图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1,木兰当户织2。不闻机杼声3,惟闻女叹息4。问女何所思5,问女何所忆6。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7,可汗大点兵8。军书十二卷9,卷卷有爷名10。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11,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12,南市买辔头13,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14,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15。旦辞黄河去16,暮至黑山头17。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8。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19。朔气传金柝20,寒光照铁衣2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22,天子坐明堂23。策勋十二转24,赏赐百千强25。可汗问所欲26,木兰不用尚书郎27,愿驰千里足28,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29;阿姊闻妹来30,当户理红妆31;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3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33。当窗理云鬓34,对镜帖花黄35。出门看火伴36,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3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8?

      词句注释

      唧(jī )唧: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首句一作“唧唧何力力”。

      当(dāng)户:对着门或在门旁,泛指在家中。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的梭子。

      惟:只。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大点兵:大规模征兵。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当时北方呼父为“阿爷”。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指代父从军)。市,买。鞍马:马匹和乘马用具。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辞:离开,辞行。

      溅(jiān)溅:水流激射的'声音。

      旦:早晨。

      暮:夜晚。黑山:今呼和浩特市东南。公元429年,《北史·蠕蠕传》:“车驾出东道,向黑山”。

      但闻:只听见。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公元429年,《北史·蠕蠕传》:“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军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一说金为刁斗,柝为木柝。李善注:“金,谓刁斗也。衞宏《汉旧仪》曰:昼漏尽,夜漏起,城门击刁斗,周庐击木柝。”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寒光:指清冷的月光。铁衣:古代战士穿的带有铁片的战衣。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明堂:皇帝用来祭祀、接见诸侯、选拔等所用的殿堂。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为,不做。尚书郎:官名,魏晋以后在尚书台(省)下分设若干曹(部),主持各曹事务的官通称尚书郎。

      千里足:可驰千里的脚力,指好马。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均指愿得良骑速回故乡。

      郭:外城。扶:扶持。将:助词,不译。以上二句是说父母互相搀扶着到城外来迎接木兰。

      姊(zǐ):姐姐。

      理:梳理。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huò)霍:磨刀迅速时发出的声音。一说,刀光闪动疾速貌。

      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tiē)花黄:当时流行的一种化妆款饰,把金电影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一点黄的颜色。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古时兵制,十人为一火,火伴即同火的人。

      “雄兔”二句: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

      “双兔”二句:当两只兔子一起在地上跑时便区别不出它们的雌雄。傍(bàng)地走,指在地上跑。以上四句通过雄兔雌兔在跑动时不能区别的比喻,对木兰的才能和智慧加以赞扬和肯定,传达了一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观念.

    [阅读全文]...

2022-01-06 00:48:54
  • 木兰诗要考的地方

  • 地方
  • 木兰诗要考的地方

      导语: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她的名字叫花木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木兰诗要考的地方的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一)关于“木兰”的形象

      《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一个*凡的女子——木兰替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凡的经历。木兰的形象,集中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乐观的优秀品质。

      (二)关于全诗的主题思想

      《木兰诗》描述了我国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歌颂了女英雄木兰勤劳朴实、刚强勇敢的性格和不爱功名、不慕富贵的高尚品德。

      (三)木兰诗译文

      木兰正对著门织布,发出唧唧的声音.突然听不到织布机的声音,只听到女儿的叹息声.问女儿正在思念什麼 问女儿正在回忆什麼 木兰回答说:「女儿没有思念什麼,女儿没有回忆什麼.只是昨晚看见徵兵的文书,知道君王正在大规模的徵集士兵;徵兵文书十二卷,每一卷中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大哥,我愿意替父亲去购买鞍鞯马匹,从此代父亲出征.」

      到东市买骏马,到西市买马鞍缛垫,到南市买马笼头,到北市买长鞭.早晨才告别父母离开,傍晚就住宿在黄河畔,没有听到爷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溅溅的流水声;天刚亮才离开黄河,傍晚就驻扎在黑山头,没有听到爷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敌人的'战马啾啾的叫声.

      赶赴万里的战场,执行军事任务,如疾飞般度过重重关塞与山岭.夜裏,北方的寒气中传来阵阵打更的梆子声,月亮的寒光照在铁甲战袍上.将军战士经历了许多的惨烈战役,十年后终於凯旋归来.

      回来见天子,天子高坐明堂.依照所记的功勋升到极高的职位,赏赐成千成百得多.可汗问她想要什麼 「木兰不要当 高-官,希望陛下借我日行千里的精壮骆驼,送我回故乡.」

      爷娘听到女儿回来,相互扶持道城外城迎接.姊姊听到妹妹回来,对著门梳妆打扮.弟弟听到姊姊回来,赶紧磨刀宰杀猪羊.打开我东阁的门,坐我西阁的床.脱我战时的衣袍,穿上旧时的衣裳.对著窗整理鬓发,对著镜子贴上花黄.出门看同袍,同袍都惊讶道:「一同生活了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

      雄兔雌兔脚步一样跳跃,目光一样模糊.当两兔依靠在地面奔跑时,又如何能够辨别雄雌呢?

      (四)木兰诗课文当中的字词

      1、读准字的音

      唧唧( ) 机杼( ) 军帖( ) 可汗( ) 鞍鞯( )

      胡骑( ) 戎机( ) 朔气( ) 金柝( ) 红妆( )

      2、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tiē 贴,贴上。

      火伴皆惊忙 火:huǒ 伙,伙伴。

      二、解词

      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市场

      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

      关山度若飞 度:过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五)学*本诗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木兰诗》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3、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诗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哪些略?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

      写了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准备行装奔赴战场,12年征战生活,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其中代父从军、辞官与家人团聚是详写。详写这些内容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勇于献身,不慕功名,热爱祖国和家乡的中国女英雄的高尚品格。

      4、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从《木兰诗》中找出表现木兰作为女孩子的生活和感情的语句。

      木兰当户织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6、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阅读全文]...

2022-01-29 14:13:47
  • 木兰诗

  •   《木兰诗》

      郭茂倩编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

      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

      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

      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

      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

      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

      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

    [阅读全文]...

2022-03-31 00:59:57
  • 木兰诗 / 木兰辞

  • 木兰诗 / 木兰辞

      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 / 木兰辞,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 / 木兰辞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及注释

      译文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木兰没有兄...

      故事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歌,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不详,一般认为,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

      写诗为心安

      只缘谋衣食,诗书弃十年。

      无才能立业,温饱欲立言。

      茅屋思广厦,写诗为心安。

      阿房一时贵,杜赋世代传。

      韶华别

      歘歘离别时,

      飒飒风雨中。

      春杭有雨天,

      泪送有心人。

      竹

      夜雨脆竹生,

      一朝初长成。

      迎风知气节,

      凌寒识性情。

      守春人

      灯下影独思,未解千千结。

      温玉暖,瓷枕凉,何处温柔乡?

      其心不念,其意原空,栀子叶无香!

      阶上影独愁,明眸含珠玉。

      芒果冰,橙酒醉,何处常春园?

      其心不念,其意原空,颦颦夜清风!

      知否,知否,昨夜红花凋半树

      嗔怪,嗔怪,逆风未解落花意

      淡然而自强

      世间红尘似浮云,

      荣华富贵图虚名。

      宁愿挺立傲然死,

      也不脆骨跪着生。

    [阅读全文]...

2022-06-23 20:06:26
  • 木兰从军与木兰诗

  • 木兰从军与木兰诗

      大家学过木兰从军与木兰诗吧,知道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吗?以下是木兰从军与木兰诗区别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与木兰从军的`区别

      1、体裁: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

      《木兰从军》是由《木兰诗》这首民歌发展、充实而来的一个故事。

      2、内容:

      《木兰诗》中只有木兰代父从军和载誉而归这些情节;

      《木兰从军》的故事中添加了在战场上木兰和战士们在一起生活,以及木兰回家后的一些剧情,比如恋爱成亲。

      3、写作手法:

      《木兰诗》擅长铺叙排比,写的明快流畅、细腻而传神,木兰的形象更为鲜明、饱满;

      《木兰从军》以叙述为主,写作手法简洁*淡。

      木兰诗全文

      [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文言文《木兰从军》全文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阅读全文]...

2021-12-13 03:16:14
  • 木兰诗分析木兰的形象

  • 古诗文
  • 木兰诗分析木兰的形象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木兰诗》所分析的木兰形象吧!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1、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帼国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厚禄而热爱和*生活。

      2、诗歌对木兰替父从军的缘由,惜别家人,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的详细,对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的简略。这样安排,是为了更好的刻画人物。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帖 通:贴;惊忙 一作:惶;惶 火伴 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从《木兰诗》的具体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木兰从军这一鲜活的人形象: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全诗一开始,就描画了一幅极*凡、朴素而又亲切、温馨的生活场面。作者将读者直接置于一个木兰邻里或乡亲的地位上,仿佛你从她的门前走过,首先听到了“唧唧”的织布声,又在一个开着的屋门里,一眼望见木兰正在当门放着的一架织布机上坐着织布。

      至少从我这个北方农村出身的人来说,一读到这两句便会想到童年时所看到的种种类似的生活场面,使人感到格外亲切和温暖。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个生活场景的*凡、朴素、亲切和温馨,也就是我们对木兰这个人物的感受,因为这里的场景和人物是浑然一体、没有明显区分的。使木兰从这样一个生活场景中独立出来的不是她的花容月貌,也不是她的飒爽英姿,而是她的叹息声。

      “不闻机杼声”不是没有机杼声,而是听到木兰的叹息声后消失了对机杼声的明确感觉。在这时我们感到的是我们对木兰的疼爱和关切,她的叹息声立即唤起了我们内心的感应,想知道她为什么叹息,为什么发愁;想安慰她,体贴她,甚至实际地去帮助她。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这两个排比的问句,使我们对木兰的关切带着绵长和温婉的.色彩,如果只有一个问句,我们便会感到似乎硬了一点。淡了一点,冷了一点。

      这两个问句把我们和木兰的关系更明确化、更确定化了:我们是以同情和关切的心情注视着木兰的现实处境和人生选择的。她是我们的姐妹或者后辈女性,而绝非素昧*生的路人和外乡人。这对整个诗的基调都是有重要作用的。正像你的一个参军归来的朋友还是你的朋友,他可能在别人眼里已是一个英雄,但你却不是把他作为一个英雄感受他、对待他的,对于木兰,我们自始至终像注视着自己的一个姐妹或女儿一样注视着她的一切,使她始终不以一个崇高英雄的面目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紧接问句,作者陈述了事情的原委。在这里,笔调是客观的,但却含着许多属于感受方面的内容:

      一、木兰从军没有抽象的目的性,只是一种随机性的自然选择。在作者笔下,木兰从军不是她主动追求的结果,她既非为了报国仇、雪国耻、为国效劳、为君尽忠,也不是为了施展个人的才能与抱负、建功立业、立身扬名,而是由于具体的生活机遇决定的。木兰在这里的表现,与岳飞在《满江红》词中所抒发的雄心壮志恰成鲜明对照,如果说后者属于崇高的英雄行为,木兰的从军则是自然的生活选择,亲切而不崇高,朴素而不豪迈。

      二、木兰从军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但绝不带有任何卑屈的性质。这里的关键是木兰所难为的只是父亲年迈而无子嗣,并非把“可汗大点兵”当作额外的负担,也不把“卷卷有爷名”视为对自己家庭的不公*待遇。在这种情况下,她才面临着让年迈父亲从军还是自己替父从军的单一抉择。因此,在这里我们无法引

      进统治者横征暴敛、抽丁拉夫的观念。否则,木兰的抉择便不再是合理的果敢抉择,而成了被迫无奈的懦弱服从了。

      三、这几句诗仍然呈现着气脉贯通的特点,它的直接思想效果是:它使我们感到木兰是一个思理爽然的女子,而绝非没有主见、犹疑不决的人,并且在她的抉择中,不包含对替父从军的畏惧和犹疑。她的“叹息”是在没有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之前的一种心情表现,不是她做出决定后的痛苦心情的表现。正是因为如此,一旦她做出了决定,便立即投入了忙碌的准备工作,心情也变得爽快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骏马、鞍鞯、辔头、长鞭是从军所需用品,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将这时的准备工作分割成了一次次的连续性行为,“买”则把这所有的连续性行为构成了一个为统一目标服务的整体。这种表现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是:使人直感到木兰的准备工作是紧张忙碌的,但又是条理井然的。这同时也是木兰从军的一种态度:既无急于出征的焦急,也无不愿出征的倦怠。在这时,作者和读者都是以*静而又欣悦的心情注视着木兰的行为的。这里的叙述方式不会使你觉得木兰非常高大,也不会使你觉得她庸俗而又怯弱,一个果敏、爽利、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在人们面前生气蓬勃地活动着,从事着出征的准备工作。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里是“万里赴戎机”的过程描写,但又是一个复调音乐。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是“关山度若飞”的具体描述。在这种描述里,透露着木兰的雄健和飒爽,它使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飞马疾驰的女战士的形象。但作者却将这统一过程分别阻抑了一下,使它的速度和节奏变得相对缓慢和柔和了。以“不闻爷娘唤女声”为首的两联,让我们在外部的刚健中透视到内部的柔情。正是这两种因素的交织,使这一过程的描写没有给木兰从军罩上惊世骇俗的英雄色彩,也不会让人感到木兰只是一个柔情蜜意的闺阁女子。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按照句式,我们应把上面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和下面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四句划归在这一段,但就其过程本身,实质上只有这两句写的是战场生活本身。我认为,我们把这一句单独标列出来是很有意义的:它使我们看到了作者的真正意图并不在于描写木兰的英雄行为,也不在于塑造木兰的英雄形象,因为正是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木兰的英雄形象才会以直感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在全诗中,战场生活描写与其说是全诗的高潮,不如说只是一个过渡段乃至过渡句,它连接的是木兰的两次生活抉择:在前的代父从军和在后的辞官还乡。从军时她没有痛苦和彷徨,还乡时也没有失落感。这才是作者创作《木兰诗》的真正意图,是他的核心意向。而木兰,也主要不是建立了多少丰功伟绩的英雄的木兰,而是怎样对待这两次生活转变的木兰。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从这里,我们“知道”木兰在战斗中确实是立了累累战功的,但显而易见,在这里它起的作用不是让我们感到她的崇高和伟大,而是为了体验她的心灵的朴素和自然。她的累累战功使她有可能获得厚禄,但她不需要这些,重返故里是她的真正心愿。“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里的句式的变化,实际把木兰的内心情绪有效地传达了出来。它的格外的流利自然,能使我们感到厚禄根本没有给木兰的思想造成任何芥蒂,还乡是她的心流所注,畅然无阻。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阅读全文]...

2022-04-22 10:13:45
  • 木兰诗仿写

  • 古诗文
  • 木兰诗仿写(精选8篇)

      木兰诗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木兰诗仿写,欢迎大家阅读。

      辗转复辗转,一夜难入眠。不闻呼吸声,惟闻窸窣啜泣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问女为何夜深而不眠。今夜梦寐老同学,久别重相逢,欢笑撒满天。温暖四溢间,甜蜜迷离中,不觉光阴逝。又待离别时,心痛如刀绞,丝缕烟云飘,点点星满天。

      昔日亦美幻,往日皆幽然,今日纵精彩,明日复绚烂。旦辞旧时去,微笑面今天,不闻小女啜泣声,但闻甜美笑声不停间。旦辞惆怅去,回忆常唯美,而今时已过,不见垂帘暗抽搭,但见青春活力永常驻。

      忽闻窗外一阵响,迷糊中起身。春雷声渐至,春雨润心房。

      春意已渐*,温意入人间。举目望深空,何处有明月?

      思绪已渐静,低眉站窗前。思潮又起伏,心觉丝丝甜。忽觉大彻悟,进我新生活,过我美日子,脱我旧时样,念我今时情。醒悟回想时,惊叹:懵懂十二月,不知缠绵难舍纵易断。

      猛然一回眸,邂逅明月光,淡雅沁人心。惊,待回神,大气长舒。

      嘻嘻复嘻嘻,靓女正上机;不闻拨号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网上行,所遇实心惊;妹儿十二封,皆邀网下逢。

      靓女本已嫁,已随他人姓;上网为自娱,兼为结新朋。

      东版赋闲情,西版写自传;南下诉心曲,北上为聊天。

      朝起网上来,暮亦网上连;不闻夫君唤妻声,惟闻虫虫呼叫不断间。

      旦辞聊天室,又至戒聊版;不闻虫虫呼叫声,却见邀请帖子飞满天。

      下网见夫君,夫君泪成行;只顾上网瘾,欠债百千强。

      问女欲何去,坦言拜爹娘;借款千里行,赴约诉衷肠。

      爷娘闻女来,四处急躲藏;阿姊闻妹来,速速锁门窗;小弟闻姊来,慌慌张张爬东墙。

      开我昔时门,挪你罗汉床;撬我旧时橱,搜你密码箱。

      当窗点钞票,立马去机场。

      千里见网友,网友眼放光;同网一个月,不知靓女俏模样。

      恐龙亦羞涩,靓女亦张狂,都在网上聊,安能辨我是啥样?

      朗朗读书声,天祥当户诵,未几停颂读,惟闻男叹息。

      问汝何所思,问汝何叹息,吾亦无所思,吾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情,元兵逞铁蹄,我宋无力敌,任敌夺城地,大片山河闻哭泣,*无将才,文祥有薄力,愿为国捐躯。

      脱我书生袍,著我铠甲衣,投我手中笔,持我青锋剑,看我中华儿,满脸豪情气。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惶恐滩头犹鏖战,零丁洋里勇杀敌。

      兵败被俘虏,刑诱两相隔,狱中茅草盛,天祥有丹心。

      元劝天祥归,大声斥顽敌,我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宋为我故国,人岂能忘本?纵使要杀头,天祥也不悔,今为世留诗,千古见忠魂。

      人生自古谁无死?天祥万代永芳芬。

      唧唧何力力,劳者人前醉,宴罢独忧思。不闻闯君苦,惟闻当勉励。

      闻汝何所求,问汝何所有。吾亦无所求,吾亦无所有。九月观功名,阿里大上市。功名十二卷,卷卷有阿里。马云夺魁首,众家皆垂涎。愿逐凌云志,从此誓无悔。

      津沽来筹建,京城共襄助,金陵以辅之,校府创小站。一朝辞暖衾,夜半宿冷*。不闻笙箫醉歌声,但闻时针百转响滴滴。义辞欢与娱,今夕惹惆怅。不见酒肉莺燕舞,但见囊中羞涩唯空空。

      孔*未及暖,墨突未及黔。路遥知艰难,道阻识己任。纵有万般险,定当凌绝顶。

      董事策帷幄,决胜千里外。经理躬擐甲,跋履山川中。各部何所为?市场赴东西,看捭阖纵横;策划与运营,造显赫声名;技术写代码,解艰涩难题。

      黑马闻闯来,出城相恭迎;36氪闻闯来,当户理红妆;虎嗅闻闯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其东阁门,坐其西阁床。脱我荆棘衣,著我华裳服。初现伟功绩,当即登高阁。出门看伙伴,伙伴皆咋舌:此行未足年,却已是琳琅满身。

      夫以闯之名,以先生之义,彼竭我盈,安能视我为等闲?

      嚓嚓复嚓嚓,熬夜补作业。不闻窗外事,埋头写作业。

      问吾何所怨,问吾何所恼?吾本无所怨,吾本无所恼。下午作业多,老师大开口,功课

      七八门,均且有作业。吾等无快乐,吾等无自由,只好提起笔,硬把作业拼。

      东店买钢笔,西店买墨水,南店买胶带,北店买纸张。傍晚关上门,奋斗星光明,两耳

      不闻窗外事,但闻提笔书写嚓嚓嚓。赶早去学校,晨光遍地照,不观晨光是否美,正愁

      作业是否做完了?

      在校生活苦,盯着黑板看。做题一连三,眼镜度又加。一早奋斗完,下午接着来。

      盼到放学后,骑车往家赶。作业十二门,精神受刺激。老师兴致来,又给吾等加加压,

      并非急吃饭,回家赶作业。

      老爸闻吾来,出门提书包;老妈闻女来,碗筷桌上摆;小妹闻姊来,急忙哗哗倒杯水。

      开我卧室门,坐我桌前凳。换我学校服,著我家庭装。拉开书包链,书本齐倒出。转头

      告小妹,姊姊作业多,今天不能陪你玩。

      优生写作业,差生补作业;两生看作业,谁能不叹作业多!

    [阅读全文]...

2022-05-01 23:52:34
  • 木兰诗中写木兰辞官

  • 木兰诗中写木兰辞官

      《木兰诗》中第4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的`什么的情操?

      《木兰诗》中第4段原文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木兰诗》中第4段意思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真(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阅读全文]...

2022-06-25 04:56:13
  • 木兰诗的互文

  • 木兰诗的互文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木兰诗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相关资料,仅供参考。

      木兰诗文言文原文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中使用互文的手法有4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此4处中每句均互相呼应和补充,上文省去了下文里将要出现的`词语,下文里省去了上文里已出现的词语。

      第一句,并不是只在东市买骏马……,而是到东、西、南、北的市场去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

      第二句则应理解为打开东阁的门,在床上坐坐;打开西阁的门,在床上坐坐。

      第三句则应该理解为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贴上黄花。不是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贴黄花只对镜而不当窗。

      第四句应当理解为“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而不能说“脚扑朔”是雄兔的特征,“眼迷离”是雌兔的特征。

    [阅读全文]...

2022-05-16 17:57:48
木兰的祝福配方 - 句子
木兰的祝福配方 - 语录
木兰的祝福配方 - 说说
木兰的祝福配方 - 名言
木兰的祝福配方 - 诗词
木兰的祝福配方 - 祝福
木兰的祝福配方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