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木叶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木叶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木叶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木叶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说木叶》林庚
学*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效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木叶》林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可是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这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但一遇见“木叶”的时候,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这里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
“木”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的;至于“木”呢,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尽管“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摘编自林庚《说木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屈原诗句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谢庄、陆厥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启发。
B. 古代的诗歌中很少看见用“树叶”而多用“木叶”,可以说是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
C. “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要比“树”显得单纯,是“木”的一个艺术特征。
D. “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是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屈原的诗句引出话题,即“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B. 文章列举含“木叶”的实例,让读者从具体可感的诗中认识到这一意象的普遍性。
C. 文章在“木叶”和“树叶”的对比中把论证推向深入,引出诗歌语言暗示性的问题。
D. 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只有留心才会察觉它的存在。
B. “木”有“树”和“木头”双重形象,影响着我们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
C. 古诗中“木叶”的“木”是作为“树”的特殊概念而出现的,树的概念一直左右着“木叶”的形象。
D. 艺术形象的领域,一字之差在表达上就相差千里,因此在写作和鉴赏中要培养谨严的态度。
答案:
1. BB项,“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二段,树叶简称为叶,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但一遇见“木叶”的时候,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可见并不是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故选B。
2. DD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文意理解错误。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后,指出艺术形象的领域,“木”与“树”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文章并未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故选D。
3. AB项,“‘木’有‘树’和‘木头’双重形象”曲解文意,依据原文第五段,“木”具有着一般“木头”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可见是“木头”的形象,而并不是“双重形象”。C项,对象错误,树的概念一直左右着“木叶”的形象,说法错误。应是木的概念一直左右着“木叶”的形象。D项,一字之差在表达上就相差千里说法绝对化。文章最后一段,是紧扣着“木”与“树”的差别来推理的,而选项“就”字使表述绝对。故选A。
说木叶说课稿(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木叶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比较单纯集中,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谈诗歌的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由此看出本文思路比较清晰,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就定为引导学生通过品味作者引用的诗文准确体察语言的微妙之处,于细微处见精神,含英咀华,来解读诗歌的内涵和抒情意蕴,真正感受诗歌语言的精粹。
(走进课文)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二就是淡化教材,引入课外同类文学现象,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只把教材做为一个例子。
(走出课文)本课教材的淡化体现为课外的内容将要占到课时的一半。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古诗词语言暗示的表现技巧和归纳的方法,积累古诗词名句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标: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学生学过多篇诗歌,但只是对词句的分析和对情感的理解,并没有深层挖掘诗句的表达技巧,对语言的微妙处也没有敏感的体察,而这正是古诗词含蓄蕴藉之处,正是古诗词魅力所在,本课以此作为教学的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这一表达技巧,能够有意识理解和运用它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时要本文用的是归纳法,从多个诗句中“木”这一意象的共同特征归纳出诗歌具有暗示性这一特质,所以在拓展时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知识点的积累和能力训练,让学生自己依据刚学过的知识概括出共性的东西,形成抽象概括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基于新教材对于学生心理的关注而确立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等心理因素,随着对学生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智力因素有时显得无能为力,因为非智力因素在某种情况下占主导地位,现代教学能够兼顾二者,用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达到真正使学生健康地发展。传统语文课人文教育方面还显得薄弱,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使语文课美感得不到充分体现。本课实现情感目标主要用诗句的优美意蕴来打动学生,重视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导语:我设计的导语是:在诸多文体中(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你最喜欢哪一种文体,为什么?师:诗歌是诸多文体中最美的一种文体。她美在哪里呢?——语言美、形式美、结构美、音律美等。今天,我们就要学*一篇关于诗歌语言特点的文章《说“木叶”》。这个导语意在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第二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确定学*重点。采取布鲁纳的发现问题式,课前由学生做预*,学生可能会提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问题,我想先引导为宏观问题,就是:作者发现了一个文学现象,是什么。经过四个到六个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总结。这样处理教材因为本课是自读课文,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因为只想通过课文让学生能够理解文学词语的暗示性。这个环节的设置想检验学生读书的高度,有的学生注意微观的句子或字词,有的注意宏观的内容、思路或手法。我想本课的学*可以从宏观入手,让学生能够高屋建瓴地来把握文章,提纲挈领,切中肯綮。
第三个环节是分析品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带着问题去阅读。另一种是解读课文之后进行自测。这里我设计了一道关于填补“树或木”的一组诗歌。意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有利于在45分钟内提高阅读效率。和学生一起就文中涉及的例句进行精到的理解。如第一处“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诗写屈原看到秋风中飘零的树叶感伤自己的;“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这个意象是一棵美好的树,自然而然让人想到一棵形态美好、仪态万千的树,这是屈原对自己高洁品格的暗示。这时教师尽量少数或不说,让学生自己品味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分析意象,准确把握意象表达的情意,这个环节意在通过练*咬文嚼字使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精妙的表达效果,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达到共鸣。
第四个环节是课外拓展。只要一提到“木”字大家就会想到在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引发人们的感伤情绪。以此类推,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稳定的感情色彩,这时引入梅和柳两个意象。比如说梅的意象,让学生说出它代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和情绪。并让学生看四首咏梅的诗歌,对梅的意象进行分析讨论。第二个意象是柳,三首诗,每个组任选一首。让学生任选主要考虑学生可能愿意选简单熟悉的那一首诗,这时鼓励学生知难而上,也是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最后布置作业。在课件中展示松、竹、月“乌(鸦)”“昏鸦”“寒鸦”“轻舟”“孤舟”“扁舟”等意象,让学生任选一个意象,课下搜集几首诗写成一篇小文章,谈这个意象的艺术特征(相同或不同)。这个环节想对本课知识进行强化,也是对本课知识的检验。最后这两个环节是在运用斯金纳的强化律,对学*行为进行及时强化。
一、说教材
《说木叶》这篇课文选自高中语文第5册第3单元,必修五第三单元是必修五册书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学*本单元,在把握文章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参照选文的写法,试着对自己熟悉的作品做一点分析和评论。同时,因为本单元课文不同与以往学*的文学作品,都是论说性的,一次在阅读方法上应该给与学生必要的指导。
《说“木叶”》着重分析了*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
本文内容比较单纯集中,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谈诗歌的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由此看出本文思路比较清晰。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述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理论;(重难点)
2、积累古诗词句;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抓住关键句,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2、利用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借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体会我国古诗词优美的意蕴,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说学生
高中学生阅读的文艺评论并不多,加上文艺评论本身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但只是蜻蜓点水,走与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对学生感到难懂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将文章讲透。
三、说教法:
整体把握——重点研读——拓展延伸——课堂训练
四、说教学过程
1、感知文本,把握字词。目的:积累字词,扫清文字障碍。2、初步感知课文
2、整体把握文本,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述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理论。
安排以下一些环节——这些环节意在突出落实重点
(一)、速读1-3段,简说下列问题:(略说)
1、第1段中心句?(举三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2、第2段中心句?(对“木叶”和“树叶”两个词,古诗人多用哪个?)
3、第3段,说明“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关键在‘木’字。然后,用哪句话“启下”?
明确:
1、屈原以后,“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2、古代诗人有一个现象: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
3、尾句“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起到了启示下文的作用。
小结:可见,前三段只是一个“引子”,下面的文字才是正题,是课文重点。
(二)、速读第7段,回答问题:(略说)
思考:作者在这里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明确:“木”与“树”,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可是,在艺术形象上一字千里。
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显然,这就需要解读4、5、6段。
(三)、研讨4-6段,回答下列五个问题:(详说,此处为重点、难点)
1、“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结合段中例子,发挥想象,深入理解之。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鱼玄机《冬夜寄温飞卿》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刘慎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李白《临江王节士歌》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纳兰容若《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李白《秋思》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黄鹤楼前木叶黄,白云飞尽雁茫茫。——陈孚《鄂渚晚眺》
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仇远《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威凤巢深林》
千里相思如可见,淮南木叶正惊秋。——刘长卿《送崔使君赴寿州》
野芦花侣杨花白,蕊木叶如枫叶红。——刘崧《秋日燕城杂赋五首·其一》
木叶秋容瘦,客怀思故乡。——黄庚《宿龙瑞山房次周云隐韵》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苏轼《后赤壁赋》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独不见》
木叶纷纷归路。 残月晓风何处。——纳兰容若《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水上游。——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纳兰容若《采桑子·九日》
长安秋声干,木叶相号悲。——孟郊《戏赠无本》
灵宫窈窕兮寒夜永,篁打造天兮明月下影,木叶陨霜兮秋声动。——黄庭坚《听履霜操》
香炉峰前木叶落,樽垒好在黄家垆。——沈辽《奉送孝续归九江》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季秋木叶未全落,西风卷云飞雪作。——张耒《和大雪折木》
蝉鸣木叶落,兹夕更愁霖。——高适《东*路作三首》
微飚木叶江波生,皓露芙蓉秋色死。——汤显祖《送前宜春理徐茂吴》
桧树郁冬皋,木叶辞秋苑。——汤显祖《离合诗寄京邑诸贵(良会今乖)》
天风木叶落,江南应早秋。——黎民表《答欧桢伯长歌见怀之作》
洞里烟深木叶粗,乘风使者降玄都。——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鲍溶《闻蝉》
洞庭湖中木叶稀,姑苏台上城乌宿。——屠隆《长安明月篇》
澄空霜华薄,木叶不尽彫。——文征明《十日游治*寺再叠前韵》
暮秋木叶已微丹,小雨萧萧又作寒。——陆游《秋雨·暮秋木叶已微丹》
金丹拟就玉蟾分,木叶西风铁笛闻。——蓝仁《赠武夷魏士达》
凉月转雕阑,萧萧木叶声乾。——纳兰容若《 河渎神·凉月转雕阑 》
秋风木叶飞边彻,日暮铜台别杯釂。——强至《送盛君方》
色冒沙滩白,威加木叶黄。——徐敞《白露为霜》
乔林木叶尽,仰见鹤鹳窠。——张嵲《自顺阳至均房道五首用陈符宝去非韵·我行均阳道》
天高木叶下,潦退河流卑。——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
洞庭木叶空,临水悲相送。——李德《十二月乐章》
琼瑶古木叶覆地,玗珠老树枝参天。——曾丰《赋马漕桂岩》
钟声下接冯夷鼓,木叶深回罔象风。——郑善夫《大湖汎舟登弁顶》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堇泥道滑木叶寒,辘辘车声行复歇。——岳珂《太行道》
风满潮沟木叶飞,水边行客驻骖騑.三朝恩泽冯唐老,万里乡关贺监归。——徐铉《送陈秘监归泉州》
黑波汎高树,木叶走崩石。——虞集《记梦》
受降城下沙场雪,无定河边木叶霜。——李廌《谢王生赠弓矢》
依泊洞庭波,木叶忽已黄。——李群玉《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避秦衣木叶,矧肯羞悬鹑。——谢枋得《谢刘纯父惠木绵布》
秋风木叶落,送客丽谯东。——张栻《送张深道二首·秋风木叶落》
日白天青木叶凋,云山漫漫故乡遥。——刘基《秋感(二首)·日白天青木叶凋》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李贺《伤心行》
木叶简介
”木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最早出现在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木叶“中”木"就是树的意思,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有暗示意义,可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落叶,给人以落寞之感,营造凄清的艺术格调。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清*乐·留人不住》
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张籍《忆远》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白居易《衰荷》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杜荀鹤《闽中秋思》
秋来常为桂花忙,叶叶西风粟粟凉。——仇远《赏桂》
雨荒园菊枝枝瘦,霜染江枫叶叶丹。——陆游《初冬·已罢弹冠欲挂冠》
丹枫叶叶委江塘,旅况空馀古锦囊。——董嗣杲《寓富池双泉寺三首·丹枫叶叶委江塘》
霜染溪枫叶叶丹,翠鳞浮动汐波閒。——杨时《登桐君祠堂》
江上霜枫叶叶红,不堪摇落又西风。——蔡戡《送葛谦问·江上霜枫叶叶红》
丹枫叶叶迎春小,锦茵开处香鸾绕。——毛奇龄《菩萨蛮·其五·为杨生催妆者,多见纸落,椽上官知书也。最后弟子周风远,索甡和词》
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元稹《松树》
旋绕黄芽叶叶齐,登盘春菜脆玻璃。——纪昀《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四·旋绕黄芽叶叶齐》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王镃《立春》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李白《古意》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晏殊《清*乐·金风细细》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纳兰容若《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
叶叶扁舟古渡头,目力所至海门止。——白玉蟾《觉非居士东菴甚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吟一篇》
山茶及岩桂,叶叶莹如洗。——方回《留吴田霜崖吴居士宅予仲女许其孙姻》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王建《宫词一百首》
叶叶枝枝,百工允釐。——贯休《尧铭》
丛丛庭前萱,叶叶檐外蕉。——赵蕃《奉思斯远兄成诗以寄》
不学汝无端小虫子,叶叶水上无一事,忽遭风雨水中死。——卢仝《蜻蜓歌》
树萱北堂下,叶叶书带长。——胡奎《题望云图》
画出芙蕖天下无,叶叶花花香扑鼻。——屈大均《赠张损之》
木以同本故,叶叶皆相亲。——魏了翁《临川过永叔植慈竹义木於庭乃榜其堂曰慈义索》
莲子房房嫩,菖蒲叶叶齐。——曹邺《乐府体》
晚风不动稻苗*,叶叶头边沆瀣明。——洪咨夔《幽芳晚凉倚窗观稼·晚风不动稻苗*》
分曹舞队番番锦,攒綵宫花叶叶春。——顾清《庆成宴和师邵·其一》
芙蕖昨夜惊风雨,叶叶流香有泪痕。——贺铸《题流香亭》
刹刹尘尘成净土,华华叶叶发灵根。——释正觉《与李居士》
宝莲千万叶,叶叶是如来。——胡仲弓《为源上人题宝叶》
和风引行乐,叶叶隼旟斜。——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杜牧《蔷薇花》
浩荡春光天万里,孤云叶叶向谁飞。——陈著《次韵梅山弟感时四首·吟情本是谢玄晖》
宝光燄燄拥身后,贝花叶叶俱成全。——楼钥《次韵雷知院观音诗因叙家中铜像之详》
目目自有条,叶叶自有株。——项安世《江陵为浏阳柳氏作云山书院歌》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西风吹败叶,叶叶是归愁。——释文珦《久客·客里又深秋》
花花非一色,叶叶两相当。——吴兆《秦淮斗草篇》
莲开宫沼年年盛,香染斑衣叶叶新。——杨娃《题赵伯骕画》
鱼舟叶叶争鼎沸,踏浪高歌似*地。——王穉登《观潮歌》
猛虎忽啸茅屋东,林树叶叶皆生风。——释文珦《月夜听琴歌》
花花相映发,叶叶同根栽。——吴伟业《清凉山赞佛寺》
丞同赋以送潘江,阁初登柳未横黄,坐看叶叶乱飞霜。——赵蕃《潘元寿以九月十一日行莫令君领客携具泛舟饯》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白居易《画竹歌》
九库说说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秋的诗句,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3、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4、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江上》
5、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6、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八声甘州》
7、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秋兴八首》
8、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9、西山红叶好,露重*浓。*
10、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11、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12、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秋兴八首》
13、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唐·窦巩《秋夕》
1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5、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唐·来鹄《偶题二首》
16、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
17、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唐·白居易《司马宅》
18、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19、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0、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西塍废园》
21、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秋野五首》
22、战地黄花分外香,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23、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宋·张炎《清*乐》
2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25、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26、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27、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词二首》
28、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满庭芳》
29、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清·宋碗。
30、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野望》
31、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32、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夕》
33、天上秋期*,人间月影清。《月》
34、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捣衣诗》
35、停车座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36、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壑。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小编相关推荐
1、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2、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元好问《秋怀》
3、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4、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6、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7、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温庭筠《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8、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秋日》
9、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10、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李觏《秋晚悲怀》
1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12、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1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叶子的诗句
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3)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贺知章《咏柳 》
4)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5)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6)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7)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8)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 晏殊《破阵子•春景》
9)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 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10)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11)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叶绍翁《夜书所见》
12)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温庭筠《商山早行》
13)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14)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 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15)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杜甫《蜀相》
16)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 李白《三五七言 》
17)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 ——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8)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 白朴《天净沙•秋》
19)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 朱熹《劝学诗》
20)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21)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马戴《灞上秋居》
22)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 王昌龄《长信怨》
23)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4)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王维《山中》
25)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 王勃《山中》
26)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 许浑《谢亭送别》
27)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8)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29)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30)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 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31)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32)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 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33)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34)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35)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 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36)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 郑谷《莲叶》
37)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 杜牧《怅诗》
38)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
39) 纷纷坠叶飘香砌。 ——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40)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 李商隐《赠荷花》
41) 芦叶满汀洲。 ——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2)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 宣宗宫人《题红叶》
43)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 戚继光《望阙台》
44)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 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45)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46) 风鸣*叶,月照一孤舟。 ——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相关文章:
1.叶子的诗句
2.叶子的古诗句
3.与柳有关的诗句
枫叶的诗句
>洞庭去远*,枫叶早惊秋。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送王昌龄之岭南孟浩然
送增田涉君归国鲁迅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唐寅《我爱秋香》
香山雨打青松青,霜染枫叶红。风吹白云动,万里送柔情。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有关感恩的诗句
卅二年风雨浪浇,雨霁云消,心事如潮。 念慈母半世辛劳,跪乳羊羔,还报今朝 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
歌颂母爱的诗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妇不顺也。
关于春天爱情的诗句
把握爱情的朋友们,请你们继续努力营造出爱的归宿 不久这颗爱情的种子将会生根发芽 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关于枫叶的诗句
洞庭去远*,枫叶早惊秋。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关于离愁别绪的诗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描写思念故乡的诗句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
描写思念亲人的诗句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描写思乡感情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DD韦应物《闻雁》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茶叶的诗句
1、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2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3、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张大烈《阮郎归立夏》
4 、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吴文英《无闷催雪》
5 、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6 、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陶振《咏孟端溪山渔隐长卷》
7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顾况《焙茶坞》
8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9、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元稹《自述》
1 0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李商隐《即目》
1 1、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郑谷《雪中偶题》
1 2、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郑愚《茶诗》
1 3、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张可久《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1 4、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白居易《即事》
1 5、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白居易《两碗茶》
1 6、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
1 7、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白居易《琴茶》
1 8、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刘兼《从弟舍人惠茶》
秋叶的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诗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叶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落叶》
唐·王周
素律铄欲脆,青女妒复稀。
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
3、《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4、《红叶》
唐·吴融
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
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
几夜月中藏鸟影,谁家庭际伴蛩声。
一时衰飒无多恨,看着清风彩剪成。
5、《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6、《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宋·杨冠卿
苍生喘未苏,买笔论孤愤。
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凄恻*长沙,地僻叶将尽。
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1、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王周《落叶》
2、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3、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4、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唐庚《文录》
5、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无可《秋寄从兄贾岛》
6、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陶渊明《酬刘柴桑》
7、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王建《落叶》
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4、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秋风词》
15、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孔绍安《落叶》
16、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7、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韩愈《落叶送陈羽》
18、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19、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有关木叶的诗句
含有木叶的诗句
说木叶中的诗句
关于木叶的诗句
木叶落木的古诗句
古诗木叶的诗句
说木叶诗句分类
含木叶的诗句古诗
木叶落木的古诗
形容木叶的古诗
木叶不在秋天的古诗句
木叶古诗的图片
携来木叶的古诗
古诗中的木叶
木叶古诗的作用
关于木叶的诗词
描写木叶的优美古诗句
木叶中的古诗原文
木叶和江河的古诗
木叶的古诗意思
含有木叶意象的古诗
说木叶里的古诗出自哪
说木叶中引用的古诗文
说木叶的古诗原文及解析
双木叶中涉及到的古诗词
说木叶课文中的20句古诗词
说木叶中出现的古诗词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古诗的拼音
有叶木的古诗
古诗木和叶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