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王孙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王孙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王孙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王孙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闺情》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娟娟却月眉,新鬓学鸦飞。
暗砌匀檀粉,晴窗画夹衣。
袖红垂寂寞,眉黛敛衣稀。
还向长陵去,今宵归不归。
《别崔少府》
年代: 唐 作者: 高适
知君少得意,汶上掩柴扉。寒食仍留火,春风未授衣。
皆言黄绶屈,早向青云飞。借问他乡事,今年归不归。
王孙游
作者:谢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送别诗
朝代: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水调歌头·老子兴不浅》
年代: 宋 作者: 方岳
老子兴不浅,归矣复言归。不知归又何处,知我者何希。幸有青山一片,付与白云千载,便可乐渔矶。且尽一杯酒,春瓮晓生肥。倩梅花,邀涧叟,醉林扉。五年今已如此,莫倚健於飞。日月笼中双鸟,今古人间一马,五十五年非。【归去不归去】,未了比山薇。
《闺情》年代: 唐 作者: 杜牧娟娟却月眉,新鬓学鸦飞。
暗砌匀檀粉,晴窗画夹衣。 袖红垂寂寞,眉黛敛衣稀。
还向长陵去,今宵归不归。《别崔少府》年代: 唐 作者: 高适知君少得意,汶上掩柴扉。
寒食仍留火,春风未授衣。 皆言黄绶屈,早向青云飞。
借问他乡事,今年归不归。王孙游作者:谢朓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送别诗朝代:隋代作者:佚名原文: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水调歌头·老子兴不浅》年代: 宋 作者: 方岳老子兴不浅,归矣复言归。不知归又何处,知我者何希。
幸有青山一片,付与白云千载,便可乐渔矶。且尽一杯酒,春瓮晓生肥。
倩梅花,邀涧叟,醉林扉。五年今已如此,莫倚健於飞。
日月笼中双鸟,今古人间一马,五十五年非。【归去不归去】,未了比山薇。
一、这是出自《山中送别》的诗句,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
二、扩展知识:1、原词欣赏: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作品简介:《山中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二字做文章,而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挚,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3、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
有《王右丞集》。
唐 - 王维 - 送别
【年代】:唐
【作者】:王维
【题目】:送别
【内容】: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注解】:
1、柴扉:柴门。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李贺《竹》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崔郊《赠去婢》
桂花满袖王孙远,空倚天风十二阑。——仇远《再答元父》
黄鹤楼东卖酒家,王孙清晓驻游车。——乃贤《京城春日二首·其二》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击鞠王孙如锦地,斗鸡公子似花衣。——皮日休《洛中寒食二首》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白胜《赤日炎炎似火烧》
王孙办作玄真子,细雨斜风不湿鸥。——苏轼《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一首而晋卿和二首》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杜甫《哀王孙》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杜甫《哀王孙》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杜甫《哀王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杜甫《哀王孙》
伯劳东去燕西飞,南浦王孙怨路迷。——唐寅《落花诗》
倦出犀帷,频梦见、王孙骄马。——史达祖《三姝媚·烟光摇缥瓦》
春光绿遍江南草,多少王孙怨不归。——文征明《春日斋居漫兴·深巷无人昼掩扉》
王孙骑马有归意,林彩着空如细尘。——温庭筠《东郊行》
况复*芳茨,时能荐蔬果,虽无刘伶钟,略慕王孙躶。——戴表元《傍家东北有山曰绍地余幸得之规以素庄也》
且饶帝子共王孙,须去繁华锉锐分。——吕洞宾《敲爻歌》
王孙香草年年绿,阿母桃花度度红。——黄景仁《绮怀十六首》
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露。——金庸《水龙吟·燕云十八飞骑》
摛辞尽道李王孙,执辔皆称魏公子。——屠隆《青溪道士吟留别京邑诸游好》
云开瑞色天,清廓打三筹,公子王孙第一流。——赵光义《缘识·春色春兮景媚妍》
接棹隋河溢,连蹄蜀栈刓.漉空沧海水,搜尽卓王孙。——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处处汀洲有芳草,王孙讵肯念归期。——皇甫冉《江草歌送卢判官》
更说球场新雨歇,王孙今日定相邀。——韩翃《赠王随》
遥闻公主笑,*被王孙戏。——元稹《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三月六日…怆曩游因投五十韵》
青青草色绿,终是待王孙。——皇甫冉《答张諲、刘方*兼呈贺兰广》
王孙不留兮岁将晏,嵩岩仙草兮为谁芳。——贾曾《和宋之问下山歌》
佳人有恨嫌花迟,王孙不来空草偃。——白玉蟾《题诸葛绣香园》
帝女柔桑绿,王孙野莫生。——王禹偁《春游南静川》
可怜山县五斤手,不识王孙八斗才。——范成大《次韵赵正之同年客中》
卷帘巢燕羡双飞,芳草王孙归不归?——刘淑颐《四时词》
公子王孙,因修福慧。——释印肃《普庵家宝》
独木桥边倚树根,古藤阴里啸王孙。——唐寅《题画廿四首·独木桥边倚树根》
春草茫茫绿,王孙旧此游。——刘长卿《经漂母墓》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杜审言《守岁侍宴应制》
年年绿遍东风里,肠断王孙去不归。——李昌祺《题兰·其六》
嗔道王孙金弹子,朝朝来打野鸳鸯。——李昱《西湖竹枝歌五首·其三》
堪恨王孙浪游去,落英狼藉始归来。——杜牧《见穆三十宅中庭海榴花谢》
孤城郭外送王孙,越水吴洲共尔论。——李嘉祐《送朱中舍游江东》
短畦带碧草,怅望思王孙。——杜甫《客居》
江皋已绿王孙草,烟雨欲折商颜芝。——黎民表《送邝和仲之郁林》
涂穷傥有哀王孙,腰舖人家紧闭门。——陈造《呈赵帅》
父母愍我曾富贵,嫁与西舍金王孙。——崔颢《邯郸宫人怨》
谁家西北最高楼,几为王孙怨芳草。——贺铸《三鸟咏之三子规行》
又不见王孙昔叹走狗烹,今日天下永太*。——方回《义犬行》
何如吴王孙,语辄面浮赤。——洪迈《戏赠吴知伯》
王孙简介
《怨王孙/忆王孙》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
草绿阶前,暮天雁断。
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
又是寒食也。
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
浸梨花。
注释:
1、帝里:指京城。
2、谁:《古今诗余醉》题作“难”。
3、绵绵:接连不断。
4、沾惹:招引。
5、拚舍:舍弃,屏除。
6、巷陌:街道。
7、浸梨花:月光像水一样浸透了梨花,犹言梨花淋浴在月光里。
赏析:
此词当是李清照婚后的作品,盖作于汴京。写女主人暮春黄昏深院楼上怀远,寒食夜阑离愁难遣。(m.ju.51tietu.net)构思缜密工巧,愁浓语淡,画面隽雅,情景悠然。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7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未满16岁。诗是应考*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方便。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不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关于重阳节重九宿王孙铺的诗句
重九宿王孙铺
宋·邓深
兰江路尽接荆江,竹屋萧条草树荒。
许久长晴坐极暑,霎时疏雨做重阳。
明眸纵少新开菊,随量何妨浅举觞。
驿舍明朝便陈迹,牛山往事莫徒伤。
《重九宿王孙铺》的作者
邓深[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资道,(一作绅伯)湘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进士。试中教官。入为太府丞,轮对论京西湖南北户及士大夫风俗,高宗嘉纳。提举广西市舶,以亲老求便郡,知衡州,盗望风帖息。擢潼川路转运使,盐酒虚额,久为民害,深请蠲除之。守令贪-污,即劾奏。虞允文贻书,称其“不畏强御,思济斯民,挺然之操,未见*比。”后以朝散大夫致仕。爱居东湖之胜,筑室曰明秀,终老其中。深著有文集十卷,今存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王孙游》原文及译文
诗写春景逗春情,因景生情,情景相生,短小清新,风姿绰约,这原是南朝乐府民歌的本色,是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孙游》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孙游》原文:
谢朓〔南北朝〕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王孙游》译文:
春天,绿草如丝蔓延大地,各类树上红花竞放,绚丽夺目。
且不说心上人儿不归来,即使回来,春天也已经过去了。
《王孙游》赏析:
谢眺有一些小诗,带着南朝民歌气息,语言精练,情味隽永。《王孙游》就是这样一首小诗。其“母题”出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也就是说诗人的创作灵感或自《楚辞》,而所写的内容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感受。这是一首思妇诗,写一个妇女独守青春的苦闷。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蔓:蔓延。红英:红花。这两句是说,地上长满了如丝的绿草,树上开满了各样的红花。
这两句是写春天的景色。春天里,绿草如丝,葱葱茸茸,蔓延大地,一派绿色的世界;各种各样的树上,红花竞放,绚丽夺目。绿的氛围,红的点缀,在鲜明的对比中,烘托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绿草、红花使人想起这个思妇的青春年华。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无论:莫说。歇:尽。这两句是说,且不要说你不回来,就是你现在回来也赶不上春天了,花儿也谢了。言外之意,是说等丈夫回来,自己也就老了,当然还是盼望丈夫早些归来。
她的丈夫出门在外,自己一个人在家度过她的青春年华,心情苦闷。目睹大好春光,红颜难持久啊!这里诗人不主要写少妇如何急切地等待自己的丈夫归来,而是着重写她对于红花的珍惜,对于大好春色的留恋,由此描写她思君、恋君的春一般的情愫。这种对春的珍惜、对时光流逝的留恋透出主人公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这样,从景物的描绘,到情感的抒发,再到理性的升华,三者融合在一起了。所以这是一首充满了生命意识的景、情、理俱佳的好诗。
诗虽短小,艺术风格却颇具特色,体现了齐梁间诗歌创作雅俗结合的一种倾向。
首先,从《楚辞》中生发出来的母题,显而易见的带有文人的'雅,暗示了它与文人文学的关系;但诗人却用南朝乐府民歌五言四句的诗歌形式,来表现这一古老的“母题”,这便将原有华贵、雍雅的色彩悄悄褪去、淡化,在语言风格上呈现出清思宛转,风情摇曳的特色。
其次,诗写春景逗春情,因景生情,情景相生,短小清新,风姿绰约,这原是南朝乐府民歌的本色,是俗。然而在描写笔法上,诗人在绿的氛围中,缀以红花点染,流露出文人精心构思的痕迹,表现出雅。雅俗结合,才能成为雅俗共赏的佳作。另外诗用仄韵,短促、急切,对标现出主人公惜春、惜时的时不我待的急切心情,起到很好的作用,呈现出语浅意深、韵短情长的艺术风貌。
作者简介: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王孙圉论楚宝》原文翻译及鉴赏
《王孙圉论楚宝》是春秋时杰出史学家左丘明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记载王孙圉论宝的故事。下满小编整理的《王孙圉论楚宝》原文翻译及鉴赏,欢迎阅读收藏。
【作品介绍】
《王孙圉论楚宝》讲的是在春秋时期,外交也是一种战场,运用好外交辞令甚至能获得在战争中得不到的荣耀。楚国使臣王孙围在晋国的宴*上议论楚国珍宝的谈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原文】
《王孙圉论楚宝①》
出处:《国语·楚语下》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②。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③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
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④。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⑤。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⑥;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⑦。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⑧。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⑨?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明王圣人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⑩;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⑾;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⑿;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⒀。
【注释】
①王孙圉(yǔ):楚国大夫。
②聘:古代诸侯之间或诸侯与天子之间派使节问候。 定公:晋顷公的儿子。名午。公元前511年至前476年在位。 飨(xiàng):用酒食招待人。
③赵简子:晋卿赵鞅,又名志父。 相(xiàng):赞礼者。这里指在礼仪中辅佐国君。 白珩(héng):楚国贵重的美佩玉。珩,佩玉的一种,形似磐而小。
④观射父(guàn yì fǔ):楚国大夫。这句的意思是说楚国以贤为宝。 训辞:指古代使节往来,相互应对的言词,即外交辞令。能训辞,是说能够不失体面地应付,以交结诸侯。 口实;话柄。
⑤左史:官名。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左史记功,右史记言。一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春秋时楚晋两国都设有左史。 倚相:人名,当时任楚左史。 物:事。 上:指天上。 下:指地下。 说;通。“悦”,欢喜。 道:通“导”。痛:恨。
⑥薮:湖泽。云连徒洲;即云梦泽,在今湖北监利县北。金:指铜、铁等金属。 箭:箭竹。 龟:占卜用的龟甲。 珠:珍珠,古人认为珍珠可以用来防御火灾。角:兽角,用来做弓弩。齿:象牙,用来做珥。皮:虎豹等兽皮,用来做茵鞬(车垫子和马上盛弓器)。 革:犀牛皮,用来做甲胄。 羽:鸟羽,用来装饰旌(一种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毛:牦牛尾,用来装饰旗杆顶端。 赋:兵赋,军用物资。 戒:防备。 不虞(-yú):意料不到的。虞,意料,预料。
⑦共:同“供”,供给。 币帛:玉帛,古人用来馈赠或祭祀的礼物。 宾:以宾客之礼招待。 享:以食物招待人。
⑧好(hǎo):喜爱。 币具:礼物。
⑨玩:玩弄的东西。 何宝之焉:原选本无“之”字,今据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国语》补。
⑩圣:原选本作“圣”,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国语》作“明王圣人”,今据改。
⑾玉:指祭祀用的玉器。 庇荫:保护。
⑿宪:显示,表明。 臧否(pǐ):吉凶。
⒀哗嚣:喧哗。这里指响声。 蛮、夷:我国古代对南方和东方各族的泛称。这里是王孙圉的谦称。
【译文】
王孙圉到晋国访问,晋定公设宴招待他。赵简子礼服上的佩玉相触发响,到*间担任傧相。他问王孙圉道:“楚国的白珩还在吗?”王孙圉回答说:“还在。”简子说:“它作为宝贝,有多大价值呢?”
王孙圉说:“我们不曾把它当作宝贝。楚国所视为宝贝的,叫做观射父。他善于辞令,因此,能到各诸侯国办事,使人家无法拿我们国君作话柄。又有左史倚相,能根据古代典籍,来说明各种事物,时时对我们国君提供前人的成败事例,使我们国君不忘记先王的业绩,他还能上下博得天地神灵的欢心,顺应它们的好恶之情,使神灵对楚国没有怨恨。此外,又有一个大沼泽,叫做云连徒洲,那是金、木、竹、箭、龟、珠、角、齿、皮、革、羽、毛等物产的来源。这些物产可以提供兵赋,预防意外事件;可以作为币帛,供招待和馈赠诸侯之用。如果诸侯喜欢这些礼品,再用辞令来加以疏通,有了预防意外事件的准备,又得到天神的保佑,我们国君也许可以不得罪于诸侯,而国家和人民也得以保全了。这些才是楚国的宝贝。至于那白珩,不过是先王的一种小玩意,它有什么可贵的呢?
“我听说国家的宝贝,不过六种:有才德,能创造,评判各种事物,并能辅佐治理国家的人,就把它作为宝贝;玉器足以保证好年成,使它不受水旱灾害,就把它作为宝贝;龟甲能表明吉凶,就把它作为宝贝;珍珠足以防御火灾,就把它作为宝贝;铜、铁金属作成武器,足以防御战乱,就把它作为宝贝;山林湖泽足以供给财物用品,就把它作为宝贝。至于那声音喧嚣的美玉,楚国虽然是落后的蛮夷之邦,也不可能把它当成宝贝的。”
【讲解】
在春秋时期,外交也是一种战场,运用好外交辞令甚至能获得在战争中得不到的荣耀。楚国使臣王孙围在晋国的宴*上议论楚国珍宝的谈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王孙圉访问晋国,晋国赵简子自以为中原大国,富有人力与财富,看不起与蛮夷同类的楚国。因而,他在宴*间故意摆弄玉珮,骄狂地探问楚国宝玉白珩的价值。对于这样没有礼貌的问话,王孙圉先是淡淡地答以“未尝为宝”,一下子将赵简子问话抹倒,然后发表了一大番议论,从而指出只有对国家有利的人才和物产才是珍宝。王孙的议论显出楚人的思想境界决不低于中原,直羞得赵简子无言以对。这场辞令的交锋中,孰优孰劣已显而易见。更多文言文学*文章敬请关注“诗词网文言文阅读”的古文观止栏目。
【解析】
国家应把什么当作宝?这是本篇讨论的主题。赵简子把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佩玉当作宝;王孙圉则认为,国家的宝是人才;其次是对国家和百姓有利的事物,玩物不能算宝。重人才还是重玩物,正是一个国家能否强大的关键。
王孙圉虽然生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对于宝物的见解至今还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一个国家应该看重什么呢?是人才,是土地山水。因为古代认为某些玉石,乌龟,珠宝具有灵气,所以也被作为宝物,但是,纯粹是装饰品的白珩却不在宝物之列。所宝唯贤,是本文之主论。这就与赵简子形成鲜明的对照,简子看重的是佩玉,在外国使臣面前有意弄得叮当作响,想炫耀一番。文章前后照应,开头写赵简子“鸣玉以相”,最后以王孙圉认为这是“哗器之美”照应。文章结尾虽然没有写赵简子的反应,但我们读了王孙圉的一*话,完全可以想见其尴尬之状,是令人深思的。
【古今异义词】
聘 出使访问
几何 多少
物 事
享 用酒食招待
赋 兵赋,军事物资
币 礼物
皇 大,崇高
拓展阅读:
作品背景
楚大夫王孙圉到晋国访问,晋定公设宴招待他。赵简子身带佩玉相陪,开口便问楚国的美玉白珩“其为宝也几何?”王孙圉回答他,白珩只是“先王之玩”,不足以称楚国之宝。楚国之宝是象观射父、倚相一类的人才和云梦泽、徒洲一带的物产。从一个国家应该宝贵什么的高度立论,归结到“若夫哗嚣(佩玉之鸣声)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以此直刺赵简子。
作品鉴赏
文章的开头,“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首先以简明几笔交代了地点和场景,指出事情发生在一次宴会上,为事态的发展打下基础。接着是对立面人物的出现。“赵简子鸣玉以相。”作者在这里用笔不多,却言简意丰,极为传神。“鸣玉”二字,既表明要对方注意,又含有炫耀之意,概括地勾画出赵简子的形象,意欲挑逗对方的情态跃然纸上,确是凝练之笔。赵简子故意使自己身上的佩玉发出声响,是要询问楚国之宝“楚之白珩犹在乎?”“其为宝也几何矣?”这两句问话说明赵简子所关心的不是国家大事,而是生活上的奢求。有赵简子的问,自然就有王孙圉的答。有问有答,以答为主,也体现出了《国语》的语言特色。那么这篇文章就是王孙圉的答辞,从整个意思来看,可以把它分为两段。
第一段,写王孙圉具体论述楚宝。开头一句“未尝为宝”,出口否定,有一句抹煞之势。这是王孙圉对赵简子视美玉为宝的肯定回答,和前面的“鸣玉以相”形成呼应,奠定了全文的基础。王孙圉如此胸有成竹,沉着应对,就把这一正面形象的从容和尊严衬托出来。既然“未尝为宝”,就必须进一步陈述,这句话承上启下。王孙圉认为,楚国之宝是人才和物产,就人才而论有两位。一位是观射父,旧读“贯亦甫”,这是外交方面的人才。因为他“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训辞,外交辞令。口实,话柄,讥讽意。像这种善于外交,能够维护国君威望的人,应该视为国宝。另一位是左史倚相,这是内政方面的人才。因为他“能道训典,以叙百物。”训典,先王的书。叙,安排、次第。并且他“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还能顺导鬼神之情,得到神明的帮助、所以这种人才也应该视为国家之宝。不难看出,无论是外交还是内政,王孙圉的着眼点是,只要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的人才,都是楚国之宝。这是陈述的主要方面,语气虽然*谈,但于*淡中见正气,应对裕如,透着一种政治外交家的从容大度。接下去用一个“又”字,使陈述的问题一转,重点在叙述云梦泽一段。丰富的物产资源也是楚国之宝。云梦泽盛产金木竹箭,龟珠角齿,皮革羽毛,一气列举十二种之多,可见云梦泽确实是楚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它不仅可用来供给军事上的需要,还可提供礼物奉献于诸侯。总之,有了人才和物产这两宝,充分发挥其作用,既对邻国有益,本国也可以得到安定。论述楚国之宝,王孙圉纵观全局,站在国家的高度。赵简子却以玉为宝,以奢华为荣,相形之下,孰优孰劣,高下立见,产生了两种价值观的强烈对比效果。这段的最后一句,“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焉?”又照应了前文,回到“白珩”上来,指出玩物非有用之物,不能视之为宝,是赵简子观物不审,尽管王孙圉所列举的`人才和物产不能算是尽善尽美,但是从客观上反映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进取精神。同时又从侧面反映出了赵简子追求奢侈的享乐思想。从当时的历史状况来看,这两个人代表了统治阶级中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一种是图慕个人虚荣,是可鄙的。一种是重视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是可贵的。王孙圉的言论具有忧国优民的意识,表达了多数人的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第二段,写王孙圉纵论国宝。这一段是王孙圉就“白珩未尝为宝”的回答之后,言尽而意未足,作进一步阐述,和“鸣玉”针锋相对。“圉闻国之宝,六而已。”这句话先概括论宝,富有气势,在意思上又推开一层,不仅仅限于楚宝,而是纵论国宝。在言词上,用了四个富有表现力的排比句式,一气呵成,气势逼人。而列举的圣人、玉、龟、珠、金以及山林薮泽,又都是和上边所论述的人和物相映照,使文章前后贯穿一致。最后一句:“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蛮夷,谦称,意为落后。言外之意,赵简子那种“鸣玉”的“哗嚣之美”,楚国不视之为宝,而堂堂晋国却以玩物为宝,恰是连蛮夷都不如了。发人深味,意旨显明。前面赵简子问得矜张,后面王孙圉答得闲淡,褒中有贬,柔中有刚,机锋射人。
文章第一段叙述王孙圉则机智沉着,避实就虚,不直接回答赵简子挑衅性的问话,却细道“楚之所宝”,表明楚之宝乃是于国于民皆有裨益的“人才”和“物产”。其后予以正面反击,楚之宝者,不是弄得丁当作响的白珩,含蓄而有力。第二段又深入一步,概谈一国应以何为宝,及为何以之为宝的治国原则,再一次证明楚以“人才”、“物产”为宝的正确、高明。段末“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一句鞭挞力极强,反话正说,又一次嘲讽了单以佩玉为宝的赵简子及晋国的庸俗、卑鄙。王孙圉以避为攻,以退为进,环环紧逼,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和自己国家的尊严,使醉心于个人虚荣的赵简子无地自容。他企图侮辱别人,反而弄巧成拙,自讨无趣。
作者简介
彩盘凝望仙子,但三星隐隐,一水盈盈。——王沂孙《锦堂春·七夕》
误千红、试妆较迟,故国不似清明*。——王沂孙《锁窗寒·春寒》
闲门昼掩凄恻。似淡月梨花,重化清魄。——王沂孙《露华·碧桃》
趁酒梨花,催诗柳絮,一窗春怨。——王沂孙《锁窗寒·春思》
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王沂孙《水龙吟·落叶》
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可惜鲛绡碎剪,不寄相思。——王沂孙《一萼红·红梅》
还又似,系罗带、相思几点青钿缀。——王沂孙《摸鱼儿·莼》
枉梦相思,几回南浦行舟。——王沂孙《声声慢·和周草窗》
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王沂孙《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朝朝准拟清明*,料燕翎、须寄银笺。——王沂孙《高阳台·残萼梅酸》
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王沂孙《醉蓬莱·归故山》
甚春色、江南太早,有人怪、和雪杏花飞。——王沂孙《一萼红·红梅》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王沂孙《齐天乐·蝉》
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王沂孙《齐天乐·蝉》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沙。——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白石飞仙,紫霞凄调,断歌人听知音少。——王沂孙《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层绿峨峨,纤琼皎皎,倒压波浪清浅。——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王沂孙《天香·龙涎香》
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王沂孙《天香·龙涎香》
红甆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王沂孙《天香·龙涎香》
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王沂孙《天香·龙涎香》
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王沂孙《天香·龙涎香》
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王沂孙《天香·龙涎香》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王沂孙《天香·龙涎香》
谩惜余熏,空篝素被。——王沂孙《天香·龙涎香》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王沂孙《眉妩·新月》
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王沂孙《眉妩·新月》
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王沂孙《眉妩·新月》
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千古盈亏休问。——王沂孙《眉妩·新月》
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王沂孙《眉妩·新月》
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王沂孙《眉妩·新月》
试待他、窥户端正。——王沂孙《眉妩·新月》
看云外山河,还老桂花旧影。——王沂孙《眉妩·新月》
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王沂孙《齐天乐·蝉》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王沂孙《齐天乐·蝉》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王沂孙《齐天乐·蝉》
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王沂孙《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
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王沂孙《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
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王沂孙《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
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王沂孙《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
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王沂孙《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
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王沂孙《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
但数点红英,犹记西园凄婉。——王沂孙《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更消他,几度春风,几度飞花。——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晚。——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关于孙开头诗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句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开头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2、孙哉维后,继明的神。
3、孙禀箕张双宿,祖付诗书千卷。
4、孙八壮年已白头,十年歌哭古扬州。
5、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6、孙阳已作饭牛客,非子去随牧羝奴
7、孙翁下笔开生面,岌嶪高冠摩屋栋。
8、孙谋方燕翼,龙驭忽遐征。
9、孙然来思,旨酒思柔。
10、孙我髦士,金玉其相。
11、孙民何幸,教父储灵。
12、孙谋思祖训,家教托储宫。
13、孙宝暮年犹主簿,卜商今日更修文。
14、孙我髦士,观国之光。
15、孙赏亿载,皇极之扶。
16、孙谋开二圣,末命对三灵。
17、孙竹今又长,佳女竟何归。
18、孙简下威凤,系霜琼玉枝。
19、孙宾遥见待,郭解暗相通。
20、孙秀若不杀,晋室应更贫。
21、孙登啸一声,缥缈不可寻。
22、孙吴机不动,周邵事多行。
23、孙登不语启期乐,各自当情各自欢。
24、孙园虎寺随宜看,不必遥遥羡镜湖。
25、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26、孙弘阁闹无闲客,傅说舟忙不借人。
27、孙阳如不顾,骐骥向谁嘶。
28、孙枝擢细叶,旖旎狐裘茸。
29、孙家兄弟晋龙骧,驰骋功名业帝王。
30、孙室临书幌,梁园泛酒杯。
31、孙登凤凰啸,仲长瘖哑默。
关于王孙的诗句
含有王孙的古诗句
和王孙有关的诗句
忆王孙的诗句古诗
忆王孙的古诗
古诗王孙自可留中的王孙
古诗里的王孙是谁
含有王孙的古诗
古诗里有王孙的诗
春草王孙的古诗
诗中王孙的古诗
王孙春草的古诗
王孙游的古诗配画
古诗《忆王孙》是谁写的
青草和王孙的古诗
古诗中的王孙意象
王孙游古诗的作者是谁
带拼音的王孙游古诗
古诗中的王孙是指谁
最后一句是王孙自可留的古诗
带有王孙归不归的古诗
春草明年绿王孙的古诗
王孙游古诗写的哪个季节
朗诵古诗陆游的忆王孙
王孙归不归是哪首古诗的词语
青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的古诗
描写公子王孙奢靡生活的古诗
王沂孙的诗词
带孙的诗句
奶孙情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