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句是王孙自可留的古诗

关于最后一句是王孙自可留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最后一句是王孙自可留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最后一句是王孙自可留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最后一句是王孙自可留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60) 语录(34) 说说(287) 名言(1) 诗词(434) 祝福(20) 心语(2)

  • 关于王孙的诗句

  •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李贺《竹》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崔郊《赠去婢》

    桂花满袖王孙远,空倚天风十二阑。——仇远《再答元父》

    黄鹤楼东卖酒家,王孙清晓驻游车。——乃贤《京城春日二首·其二》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击鞠王孙如锦地,斗鸡公子似花衣。——皮日休《洛中寒食二首》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白胜《赤日炎炎似火烧》

    王孙办作玄真子,细雨斜风不湿鸥。——苏轼《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一首而晋卿和二首》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杜甫《哀王孙》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杜甫《哀王孙》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杜甫《哀王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杜甫《哀王孙》

    伯劳东去燕西飞,南浦王孙怨路迷。——唐寅《落花诗》

    倦出犀帷,频梦见、王孙骄马。——史达祖《三姝媚·烟光摇缥瓦》

    春光绿遍江南草,多少王孙怨不归。——文征明《春日斋居漫兴·深巷无人昼掩扉》

    王孙骑马有归意,林彩着空如细尘。——温庭筠《东郊行》

    况复*芳茨,时能荐蔬果,虽无刘伶钟,略慕王孙躶。——戴表元《傍家东北有山曰绍地余幸得之规以素庄也》

    且饶帝子共王孙,须去繁华锉锐分。——吕洞宾《敲爻歌》

    王孙香草年年绿,阿母桃花度度红。——黄景仁《绮怀十六首》

    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露。——金庸《水龙吟·燕云十八飞骑》

    摛辞尽道李王孙,执辔皆称魏公子。——屠隆《青溪道士吟留别京邑诸游好》

    云开瑞色天,清廓打三筹,公子王孙第一流。——赵光义《缘识·春色春兮景媚妍》

    接棹隋河溢,连蹄蜀栈刓.漉空沧海水,搜尽卓王孙。——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处处汀洲有芳草,王孙讵肯念归期。——皇甫冉《江草歌送卢判官》

    更说球场新雨歇,王孙今日定相邀。——韩翃《赠王随》

    遥闻公主笑,*被王孙戏。——元稹《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三月六日…怆曩游因投五十韵》

    青青草色绿,终是待王孙。——皇甫冉《答张諲、刘方*兼呈贺兰广》

    王孙不留兮岁将晏,嵩岩仙草兮为谁芳。——贾曾《和宋之问下山歌》

    佳人有恨嫌花迟,王孙不来空草偃。——白玉蟾《题诸葛绣香园》

    帝女柔桑绿,王孙野莫生。——王禹偁《春游南静川》

    可怜山县五斤手,不识王孙八斗才。——范成大《次韵赵正之同年客中》

    卷帘巢燕羡双飞,芳草王孙归不归?——刘淑颐《四时词》

    公子王孙,因修福慧。——释印肃《普庵家宝》

    独木桥边倚树根,古藤阴里啸王孙。——唐寅《题画廿四首·独木桥边倚树根》

    春草茫茫绿,王孙旧此游。——刘长卿《经漂母墓》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杜审言《守岁侍宴应制》

    年年绿遍东风里,肠断王孙去不归。——李昌祺《题兰·其六》

    嗔道王孙金弹子,朝朝来打野鸳鸯。——李昱《西湖竹枝歌五首·其三》

    堪恨王孙浪游去,落英狼藉始归来。——杜牧《见穆三十宅中庭海榴花谢》

    孤城郭外送王孙,越水吴洲共尔论。——李嘉祐《送朱中舍游江东》

    短畦带碧草,怅望思王孙。——杜甫《客居》

    江皋已绿王孙草,烟雨欲折商颜芝。——黎民表《送邝和仲之郁林》

    涂穷傥有哀王孙,腰舖人家紧闭门。——陈造《呈赵帅》

    父母愍我曾富贵,嫁与西舍金王孙。——崔颢《邯郸宫人怨》

    谁家西北最高楼,几为王孙怨芳草。——贺铸《三鸟咏之三子规行》

    又不见王孙昔叹走狗烹,今日天下永太*。——方回《义犬行》

    何如吴王孙,语辄面浮赤。——洪迈《戏赠吴知伯》

    王孙简介

    [阅读全文]...

2022-03-26 13:29:27
  • 又送王孙去王孙指什么(必背古诗文赏析之一)

  • 古诗文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品简介

    这首送别诗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须写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严格,少有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拿居易的名字打趣,言外之意是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词赏析

    本诗是以咏古原草的形式写就的送别诗。

    首联写草:首句写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用叠词“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次句写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春草茂盛,秋枯春荣,此乃极为*常之景。

    颔联承上联中的枯荣进一步生发下去,以“野火烧不尽”写草之“枯”,以“春风吹又生”写草之“荣”。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形神兼备。

    颈联在描写古原草的同时,点出“古道”“荒城”,点出送别的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转入送别。其中的“侵”和“接”两个动词富有表现力:形象刻画出远远望去,春草在古道边向前蔓延,碧青而广阔的绿野一直与远方的荒城相接的景象,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

    尾联直接点出“又送王孙去”, 点明送别的本意。并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本诗几乎通篇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情深意切,所喻尤为巧妙,不愧为白居易的成名作。

    名句赏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后来人们大多以此来指一件事物或一种现象虽然经过严厉的打击和制止,但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能断根,只待条件一成熟,又爆发出来。

    [阅读全文]...

2022-02-15 21:42:14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谁的诗句

  • 《闺情》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娟娟却月眉,新鬓学鸦飞。

    暗砌匀檀粉,晴窗画夹衣。

    袖红垂寂寞,眉黛敛衣稀。

    还向长陵去,今宵归不归。

    《别崔少府》

    年代: 唐 作者: 高适

    知君少得意,汶上掩柴扉。寒食仍留火,春风未授衣。

    皆言黄绶屈,早向青云飞。借问他乡事,今年归不归。

    王孙游

    作者:谢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送别诗

    朝代: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水调歌头·老子兴不浅》

    年代: 宋 作者: 方岳

    老子兴不浅,归矣复言归。不知归又何处,知我者何希。幸有青山一片,付与白云千载,便可乐渔矶。且尽一杯酒,春瓮晓生肥。倩梅花,邀涧叟,醉林扉。五年今已如此,莫倚健於飞。日月笼中双鸟,今古人间一马,五十五年非。【归去不归去】,未了比山薇。

    《闺情》年代: 唐 作者: 杜牧娟娟却月眉,新鬓学鸦飞。

    暗砌匀檀粉,晴窗画夹衣。 袖红垂寂寞,眉黛敛衣稀。

    还向长陵去,今宵归不归。《别崔少府》年代: 唐 作者: 高适知君少得意,汶上掩柴扉。

    寒食仍留火,春风未授衣。 皆言黄绶屈,早向青云飞。

    借问他乡事,今年归不归。王孙游作者:谢朓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送别诗朝代:隋代作者:佚名原文: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水调歌头·老子兴不浅》年代: 宋 作者: 方岳老子兴不浅,归矣复言归。不知归又何处,知我者何希。

    幸有青山一片,付与白云千载,便可乐渔矶。且尽一杯酒,春瓮晓生肥。

    倩梅花,邀涧叟,醉林扉。五年今已如此,莫倚健於飞。

    日月笼中双鸟,今古人间一马,五十五年非。【归去不归去】,未了比山薇。

    一、这是出自《山中送别》的诗句,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

    二、扩展知识:1、原词欣赏: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作品简介:《山中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二字做文章,而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挚,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3、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

    有《王右丞集》。

    唐 - 王维 - 送别

    【年代】:唐

    【作者】:王维

    【题目】:送别

    【内容】: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注解】:

    1、柴扉:柴门。

    [阅读全文]...

2022-04-03 05:35:53
  • 杜甫:哀王孙

  • 杜甫
  •   《哀王孙》

      作者: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注释:

      1、延秋门:唐宫苑西门;出此门,即由便桥渡渭水,自咸阳大道往马嵬。

      2、九马两句:指玄宗快马打鞭,急于出奔,丢下李家骨肉而去。

      3、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在洛阳称帝;

      4、龙在野:指玄宗出奔在蜀。

      5、朔方两句:指哥舒翰守潼关的河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大败事。

      6、圣德句:后汉光武帝时,匈奴两分为南北,南单于(南匈奴王)遣使称臣。这里指肃宗即位后,回纥曾遣使结好,愿助唐*乱。

      7、花门:花门山堡在居延海(在今甘肃)北三百里,是回纥骑兵驻地,故借以指回纥。

      8、面:即“梨面”。古匈奴俗以割面流血,表示忠诚哀痛。

      9、慎勿句:钱谦益云:“当时降贼之臣必有为贼耳目,搜捕皇孙妃主以献奉者。”所以这里这样说。狙:猕猴。因善伺伏攫食,比喻有人会暗中侦视。

      10、五陵:长安有汉五陵,即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陵。恰好玄宗以前的唐室也有五陵,即高祖献陵,太宗昭陵,高宗乾陵,中宗定陵,睿宗桥陵,施鸿保《读杜诗说》,以为“此就唐五陵言,非借汉为比,亦非惜用字面。”

      11、佳气:指陵墓间郁郁葱葱之气,原是旧时堪舆家的风水之说。

      12、无时无:意谓随时都有中兴的希望。

      译文:

      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

      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

      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

      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

      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

      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

      有个少年,腰间佩带玉块和珊瑚,

      可怜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

      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姓名,

      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

      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

      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

      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

      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

      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

      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

      只能站立片刻,交代你重要的话。

      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

      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

      北方军队,一贯是交战的好身手,

    [阅读全文]...

2022-03-05 04:52:24
  • 李清照:怨王孙/忆王孙

  • 李清照
  •   《怨王孙/忆王孙》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

      草绿阶前,暮天雁断。

      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

      又是寒食也。

      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

      浸梨花。

      注释:

      1、帝里:指京城。

      2、谁:《古今诗余醉》题作“难”。

      3、绵绵:接连不断。

      4、沾惹:招引。

      5、拚舍:舍弃,屏除。

      6、巷陌:街道。

      7、浸梨花:月光像水一样浸透了梨花,犹言梨花淋浴在月光里。

      赏析:

      此词当是李清照婚后的作品,盖作于汴京。写女主人暮春黄昏深院楼上怀远,寒食夜阑离愁难遣。(m.ju.51tietu.net)构思缜密工巧,愁浓语淡,画面隽雅,情景悠然。

    [阅读全文]...

2022-04-22 17:02:37
  • 王维最有禅意的古诗

  • 禅意
  • 王维最有禅意的古诗(通用32首)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维最有禅意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阅读全文]...

2021-12-23 22:49:29
  • 哀王孙的中英文翻译

  • 教育,英语
  • 哀王孙的中英文翻译

      《哀王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犯长安后几个月。此诗先写安史之乱起,唐玄宗仓猝逃往成都的`情景,再记叙王孙亲贵避乱匿身,后写国家乱极将治。下面小编带来哀王孙的中英文翻译,欢迎阅读!

      【作品简介】

      《哀王孙》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玄宗奔蜀,仅携贵妃姊妹几人,其余妃嫔、皇孙、公主皆不及逃走。七月安禄山部将孙孝哲攻陷长安,先后杀戮霍长公主以下百余人。诗中所指王孙,应是大难中的幸存者。

      这首诗先追忆安史祸乱发生前的征兆;接着写明皇委弃王孙匆促出奔,王孙流落的痛苦;最后密告王孙内外的形势,叮咛王孙自珍,等待河山光复。

      唐大历四年(769年),杜甫由湖北入湘,登岳阳楼,游洞庭湖,溯湘江而上,至耒阳,次年四月病故。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 杜甫在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馈送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葬于杜甫墓。

      【中英对照翻译】

      哀王孙

      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 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 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 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 问之不肯道姓名,

      问之不肯道姓名, 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 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 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 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 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 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 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 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 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 五陵佳气无时无。

      A SONG OF A PRINCE DEPOSED

      Du Fu

      Along the wall of the Capital a white-headed crow

      Flies to the Gate where Autumn Enters and screams there in the night,

      Then turns again and pecks among the roofs of a tall mansion

      Whose lord, a mighty mandarin, has fled before the Tartars,

      With his golden whip now broken, his nine war-horses dead

      And his own flesh and bone scattered to the winds....

      There's a rare ring of green coral underneath the vest

      Of a Prince at a street-corner, bitterly sobbing,

      Who has to give a false name to anyone who asks him-

      Just a poor fellow, hoping for employment.

      A hundred days' hiding in grasses and thorns

      Show on his body from head to foot.

      But, since their first Emperor, all with hooknoses,

      These Dragons look different from ordinary men.

      Wolves are in the palace now and Dragons are lost in the desert --

      O Prince, be very careful of your most sacred person!

      I dare not address you long, here by the open road,

      Nor even to stand beside you for more than these few moments.

      Last night with the spring-wind there came a smell of blood;

      The old Capital is full of camels from the east.

      Our northern warriors are sound enough of body and of hand --

      Oh, why so brave in olden times and so craven now?

      Our Emperor, we hear, has given his son the throne

      And the southern border-chieftains are loyally inclined

      And the Huamen and Limian tribes are gathering to avenge us.

      But still be careful-keep yourself well hidden from the dagger.

    [阅读全文]...

2022-06-21 12:12:26
  • 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 李清照
  •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赏析

      这是一首秋景词,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细腻委婉又具体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特色鲜明的阴柔之美。 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湖上风来”句起语不俗,避开俗套。秋高气爽,常见风*波静,而一旦朔风初起,便会吹起悠远的水波,宣告着深秋到了,所以说“秋己暮”。而一句“红稀香少”,更通过自然界色彩和气味的变化,进一步点染了深秋的景观。大自然总是宜人的,深秋季节却别有滋味,这里,作者不说人们如何的喜爱山水,倒说“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这“与人亲”,方换得人与景亲,也才能真的领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所以,作者所说的“说不尽、无穷好”言之有根,是从心田深处发出的真诚的赞颂之语。

      下片虽然仍是对秋景色的继续描绘,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莲实叶老、露洗苹草,都标示着深秋的时令,人所共见,却易于忽略,一经作者点染,便觉秋意袭人。而沙滩上勾头缩颈睡眠的鸥鹭等水鸟,对于早早归去的人们头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们的不满。这里,鸥鹭也人格化了,与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样手法,但却一反上片的山水“与人亲”,而为鸥鹭对人恨,这一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以清新多样之感,且通过人们郊外的不能久留,更深一层地透露出深秋的到来。

      这首词造景清新别致,描写泪细密传神,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寻味。

    [阅读全文]...

2021-12-19 06:24:16
  • 台城古诗翻译(台城韦庄最后两句赏析)

  •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台 城

    朝代:唐 代 ‖ 作者:韦 庄

    原文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译文

    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最无情的是那台城的杨柳,依旧像清淡的烟雾一样笼罩着十里长堤。

    注释

    台城:也称苑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原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霏霏:细雨纷纷状。

    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烟:指柳树绿阴阴的,像清淡的烟雾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旧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刘禹锡《台城》);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借景寄慨,写得比较虚。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空灵蕴藉。它从头到尾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了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江面烟雨迷蒙,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梦。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

    起句不正面描写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金陵濒江,故说“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的雨丝中,四望迷蒙,如烟笼雾罩,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生机。这景色既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茫惆怅。这就为下一句抒情做了准备。从首句描绘江南烟雨到次句的六朝如梦,跳跃很大,粗读似不相属。其实不仅“江雨霏霏”的氛围已经暗逗“梦”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间就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逐欢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的衰败灭亡,变幻之速,本来就给人以如梦之感;再加上自然与人事的对照,更加深了“六朝如梦”的感慨。“台城六代竞豪华”(刘禹锡《台城》),但眼前这一切都荡然无存,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鸟空啼”的“空”,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出“梦”字,寓有很深的感慨。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只有台城柳树最是无情,依旧烟笼十里长堤。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盛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他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我行我素的按照自然规律生长,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两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容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借,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更加强烈。“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如果说李益的《汴河曲》在“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的强烈感喟中还蕴含着避免重演亡隋故事的愿望,那么此篇则在如梦似幻的气氛中流露了浓重的伤感情绪,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的感慨之中暗寓伤今之意,采用了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

    作者简介:

    韦 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阅读全文]...

2021-12-30 12:06:13
最后一句是王孙自可留的古诗 - 句子
最后一句是王孙自可留的古诗 - 语录
最后一句是王孙自可留的古诗 - 说说
最后一句是王孙自可留的古诗 - 名言
最后一句是王孙自可留的古诗 - 诗词
最后一句是王孙自可留的古诗 - 祝福
最后一句是王孙自可留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