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口号

关于改革口号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改革口号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改革口号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改革口号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35) 语录(4) 说说(1) 名言(3) 诗词(6) 祝福(175) 心语(22)

  • 改革创新口号

  • 励志
  • 改革创新口号(精选270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口号都不陌生吧,简短的句式、朴素的遣词造句方式、流畅的音韵效果,是口号的一大形式特征。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口号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改革创新口号,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企业的未来,我们的未来。

      2、枯木待逢春,百舸竞激流。

      3、发展靠创新,共赢靠大家。

      4、创新共发展,同心破万难。

      5、疾风知劲草,坚韧铸辉煌。

      6、慧眼看世界,聪心思己步。

      7、昨日黄花败,今朝百花开。

      8、山不转水转,道不通人变。

      9、创新求发展,合作赢未来。

      10、创新新革命,成就新未来。

      11、改变促发展,创新铸辉煌。

      12、创新谋发展,同心赢未来。

      13、危机不可怕,就怕没变化。

      14、挫折不可忘,再度铸辉煌。

      15、变革求发展,突破保成功。

      16、改变赢市场,创新赢未来。

      17、合作求发展,创新赢未来。

      18、让改变发生,让成功回归。

      19、潮**阔,风正一帆悬。

      20、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

      21、不好也是有,有就向前走。

      22、变革求发展,创新赢未来。

      23、调整再创新,打拼争共赢。

      24、逆境求生存,睿智谋发展。

      25、创新扬我名,时代我先行。

      26、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27、今朝新思路,来年开门红。

      28、经得住考验,挡不住难关。

      29、集思寻广益,以改当下先。

      30、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

      31、同力可断金,发展靠创新。

      32、纳失败成功,搏今天明天。

      33、路遥知马力,爬坡见真心。

      34、改变促发展,共赢新未来。

      35、改变求突破,创新助发展。

      36、峥嵘岁月去,似锦前程来。

      37、携手度时艰,并肩创辉煌。

      38、携手谱新曲,并肩创辉煌。

      39、以变应万变,创大好明天。

      40、谋发展大局,创企业伟业。

      41、抓改革机遇,创振兴大业。

      42、赢在新战略,突围大发展。

      43、凤凰涅盘起,前路共驰行。

      44、改制心不散,重组劲不减。

      45、革新不却步,成功不止步。

      46、布局谋发展,求变赢未来。

      47、突破靠战略,共赢靠大家。

      48、乘风破浪来,雨后山更青。

      49、谋事在战略,成事靠大家。

    [阅读全文]...

2022-03-29 09:35:14
  • 改革创新口号

  • 改革创新口号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说到口号,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口号可以增加团队凝聚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所见过的口号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改革创新口号,欢迎大家分享。

      经得住考验,挡不住难关。

      集思寻广益,以改当下先。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

      同力可断金,发展靠创新。

      纳失败成功,搏今天明天。

      路遥知马力,爬坡见真心。

      改变促发展,共赢新未来。

      改变求突破,创新助发展。

      峥嵘岁月去,似锦前程来。

      携手度时艰,并肩创辉煌。

      携手谱新曲,并肩创辉煌。

      以变应万变,创大好明天。

      谋发展大局,创企业伟业。

      抓改革机遇,创振兴大业。

      赢在新战略,突围大发展。

      凤凰涅盘起,前路共驰行。

      改制心不散,重组劲不减。

      革新不却步,成功不止步。

      布局谋发展,求变赢未来。

      突破靠战略,共赢靠大家。

      乘风破浪来,雨后山更青。

      1. 创新求发展,合作赢未来。

      2. 创新新革命,成就新未来。

      3. 改变促发展,创新铸辉煌。

      4.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

      5. 同力可断金,发展靠创新。

      6. 纳失败成功,搏今天明天。

      7. 乘风破浪来,雨后山更青。

      8. 谋事在战略,成事靠大家。

      9. 逆境不怯步,勇创新高度。

      10. 集企业奇思,创经济奇迹。

      11. 突破旧观念,实现新卓越。

      12. 路遥知马力,爬坡见真心。

      13. 改变促发展,共赢新未来。

      14. 改变求突破,创新助发展。

      15. 创新谋发展,同心赢未来。

      16. 危机不可怕,就怕没变化。

      17. 挫折不可忘,再度铸辉煌。

      18. 发展靠创新,共赢靠大家。

      19. 枯木待逢春,百舸竞激流。

      20. 企业的未来,我们的未来。

      21. 变通为根本,成功在对岸。

      22. 让改变发生,让成功回归。

      23. 潮**阔,风正一帆悬。

      24. 携手谱新曲,并肩创辉煌。

      25. 以变应万变,创大好明天。

      26. 谋发展大局,创企业伟业。

      27. 抓改革机遇,创振兴大业。

      28. 赢在新战略,突围大发展。

    [阅读全文]...

2022-07-03 16:17:33
  • 改革创新口号

  • 创新,宣传
  • 改革创新口号大全

      1、企业的未来,我们的未来。

      2、枯木待逢春,百舸竞激流。

      3、发展靠创新,共赢靠大家。

      4、创新共发展,同心破万难。

      5、疾风知劲草,坚韧铸辉煌。

      6、慧眼看世界,聪心思己步。

      7、昨日黄花败,今朝百花开。

      8、山不转水转,道不通人变。

      9、创新求发展,合作赢未来。

      10、创新新革命,成就新未来。

      11、改变促发展,创新铸辉煌。

      12、创新谋发展,同心赢未来。

      13、危机不可怕,就怕没变化。

      14、挫折不可忘,再度铸辉煌。

      15、变革求发展,突破保成功。

      16、改变赢市场,创新赢未来。

      17、合作求发展,创新赢未来。

      18、让改变发生,让成功回归。

      19、潮**阔,风正一帆悬。

      20、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

      21、不好也是有,有就向前走。

      22、变革求发展,创新赢未来。

      23、调整再创新,打拼争共赢。

      24、逆境求生存,睿智谋发展。

      25、创新扬我名,时代我先行。

      26、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27、今朝新思路,来年开门红。

      28、经得住考验,挡不住难关。

      29、集思寻广益,以改当下先。

      30、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

      31、同力可断金,发展靠创新。

      32、纳失败成功,搏今天明天。

      33、路遥知马力,爬坡见真心。

      34、改变促发展,共赢新未来。

      35、改变求突破,创新助发展。

      36、峥嵘岁月去,似锦前程来。

      37、携手度时艰,并肩创辉煌。

      38、携手谱新曲,并肩创辉煌。

      39、以变应万变,创大好明天。

      40、谋发展大局,创企业伟业。

      41、抓改革机遇,创振兴大业。

      42、赢在新战略,突围大发展。

      43、凤凰涅盘起,前路共驰行。

      44、改制心不散,重组劲不减。

      45、革新不却步,成功不止步。

      46、布局谋发展,求变赢未来。

      47、突破靠战略,共赢靠大家。

      48、乘风破浪来,雨后山更青。

      49、谋事在战略,成事靠大家。

      50、逆境不怯步,勇创新高度。

    [阅读全文]...

2022-01-24 11:45:31
  • 2021年*辅警改革消息

  • 2021年*辅警改革消息

      辅警一般指警务辅助人员。警务辅助人员,简称辅警。是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和*工作实际需要,面向社会招聘,为*机关日常运转和警务活动提供辅助支持的非人民警察身份人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年*辅警改革消息,仅供参考。

      内容提要:

      辅警是具有*特色的安全治理力量,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机关而言,辅警起到了重要的补充和替代作用。警察主要从事实质性和高权性的执法工作,而由辅警从事简单事务性和机械程序性的工作,实现有限警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由于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公众对辅警主体合法性的质疑一直在持续,辅警的法治化之路势在必行。该路径应该在遵循法律保留原则的前提下,应用行政辅助理论,建构辅警合法性基础。辅警的主体立法可以通过*部的部门统筹立法、地方区别立法的两种具体方案展开,在清理文件的同时规范立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等生产要素流动性更加普遍化,阶层分化导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愈发显现,违法和犯罪严重冲击着正常社会秩序,安全不再是触手可及的公共品,而是需要在精巧设计和严厉执行下的奢侈品。警力不足既是现有安全和秩序不尽如人意的借口,也是警察寻求更多关注、更多宽容,进而谋求制度的源动力。应对警力不足的最佳方式当然是无增长改善,苏州的警务创新在很多具体做法上与之契合,但是,无增长改善在大部分时候不具有普遍应用的效果,在创造力短期内提高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应对警力不足的方式就是增加警力。更多的警察需要同比例的扩大财政支出,这与*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也不符合有限*和服务*的理念。同时,一个不断膨胀的警察机关既可能创造出更好的安全和秩序格局,也可能成为自由和效率等更高位阶价值的破坏者。因此,长期以来,警察机关采取招募治安联防队员、辅警等称谓不同但内涵一致的警察辅助力量予以应对。由于缺乏相关法律规定,在行政法主体理论匮乏的情况下,警察辅助力量的合法化解释显得捉襟见肘,只做不说、只看效果不看授权,成为警察辅助力量的基本生存样态。

      一、定位依据基于公民安全和公共安全的治理思路

      警察权力来源的依据在于实现法的安全和秩序价值,与此同时,安全和秩序也是人类不同主体共同捍卫的价值,在实现安全和秩序的目的过程中,警察从来都不是唯一的选择。对于私法主体的安全和秩序而言,个人、法人、其他组织必须首先承担起自我保护的职责,警察只有在其自身力有所不及的情况下才承担责任;而在公共领域,完全开放或者半开放的时空内部,警察是第一责任主体,对于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负有义不容辞的义务。警察权行使不仅来源于警察法的直接授权,也来源于其他行政法或者公法的间接授权,在城市综合执法中警察往往担当强制力保留的角色,通过行*助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中综合执法的整体目的.。当警察、社会中间层、私人等不同主体同时拥有对安全和秩序的诉求时,各自所占据的位阶、比例、原则、方式、手段等即成为法治国家的基本规范,警察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引导效能,这也是治安联防、辅警、保安等主体存在的合法性依据。警察辅助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基本任务是协助警察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并逐渐成为国家和民间通力协作的典范,从国家到地方均受到普遍重视。不过在国家强化其控制社会的功能后,协作逐渐变成领导与组织,警察辅助力量基本丧失其自治性,通过国家和地方性文件对治安联防和辅警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一发展脉络。

      (一)辅警前身—治安联防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软法规范

      为了应对严峻的社会治安问题,1991年《全国*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第5条指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各级人民*应当动员和组织城镇居民和农村村民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学生,建立群众性自防自治的治安保卫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治安防范活动和警*防活动。”治安联防属于群防群治机制的组成部分,在组织领导上凸显*机关的主导性,在经费来源上强调“群防群治队伍可以是义务的,也可以是有偿服务的。对有偿服务的,除地方财政适当拨款外,经当地人民*按规定审批后,可以由企事业单位和居民适当集一点资,出一点人,用于维护本单位或本地区的社会治安。”治安联防队员的选拔,应“充分发挥党员、团员、治保积极分子和离退休干部职工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作用,协助专门机关维护社会治安”。这充分说明治安联防队员应该从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上具有更高水准的群体里选拔,尤其强调对公共利益的坚决捍卫和自觉履行义务的神圣使命感。这一点在建立专职和义务消防力量上亦有体现,“到2010年,每个城镇社区、农村村庄建立一支群众义务消防队或者治安、消防合一的治安联防消防队。倡导建立民间志愿消防队,积极发展消防保安力量。”

      (二)辅警渐进治安联防与社区警务战略的一体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改造与重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社区警务战略也在不断推进,治安联防成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具体工作目标和方法则是“依托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以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和义务相结合的巡逻守望、看楼护院等活动”。

      农村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也在借鉴社区警务的基本理念,同样强调安全防范的立体化和网格化,“逐步建立以驻村民警为主导,以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要依托社区资源,组织开展以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人员和义务志愿者相结合的邻里守望、看楼护院、看村护家等活动。”

      治安联防的工作目标显然不同于封闭式空间内部的安全和价值追求,因为“城市社区物业管理公司要发挥协助维护居民住宅区治安秩序的积极作用。保安服务公司要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逐步推进保安服务专业化”。

      小区的物业管理和保安服务公司主要靠市场化机制运作,其服务对象是特定的,工作目标指向的则是封闭的时空,不具有公共性、开放性,这一点全然不同于警察及警察主导的治安联防,他们的存在和使命是以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为目标。

      二、辅警主体定位的法治化路径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所奉行的基本准则。在国家权力中,警察权力横跨行政和刑事领域,最具广泛性、主动性、强制性和自由裁量性,与普通民众联系最为紧密,必须成为法律监督的重点。警察权的行使的前提是警察执法主体资格的界定,无论是行政执法还是刑事执法,均需要通过制定并完善警察组织法,规范警察主体的设置、编制、职权、职责,并对各警察主体的法定职权作明确划分和界定。《人民警察法》和《人民警察组织条例》等法律法规对警察主体及警察权力做了基本规范。基于依法行政的压力,治安联防队员在实践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迫使*机关调整思路;各地均在探索如何更加规范地运用警察辅助力量,很多地方开始采纳辅警这一源自于英美法系的概念改造和规范治安联防队伍。

      (一)怀疑、两难、否定准确定位的必要性

      警察辅助力量,长期以来并没有明确的成文法规定,似乎也不需要法律的明确规定,针对治安联防比较书生气的反问是为什么要对群防群治的民间力量进行规制呢?如同私人权利,只要法律没有禁止性的规定,其边界就不受限制。*部和各地方*机关也只能以内部文件的形式概括描述警察辅助力量的主体及职责任务,“治安联防队是群众性的治安防范组织,是协助*机关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力量。”

      实质性问题则是治安联防队真的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吗?从*部文件已经可以看出,治安联防队可能根据警察的要求参与到反扒窃等侦查任务中,甚至于在一段时期内,治安联防队员可以像警察一样行使警察权,冒充正在执行公务的人民警察,以黄赌毒等违法行为为名,非法占有他人财物。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强调,违法者冒充警察和冒充治安联防队员的行为之间具有本质区别,“行为人冒充正在执行公务的人民警察抓赌、抓嫖,没收赌资或者罚款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以招摇撞骗罪从重处罚。行为人冒充治安联防队员抓赌、抓嫖、没收赌资或者罚款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

      但是毫无疑问,治安联防队员的辅助警察功能其实被大大拓宽,在违法犯罪猖獗肆虐时期,治安联防队员享有警察权,不仅得到了被辅助的警察的承认,而且获得了普通老百姓的默认。

      然而,传统行政法观念强调行政主体及行政授权的实体性合法,治安联防的主体定位和权力来源均无明确依据,其执法当然不会获得名义上的合法性。实体性非法执法如果能够披上程序性合法的外衣,辅之以合法律目的性内涵的解释,也许不会遭遇太大的非议。但是实体性违法恰好是程序性违法的一大前提,良莠不齐的治安联防和模糊不清的权力,使得治安联防在执法时流于恣意和无序,以致于到了2000年,*部还要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地*机关要对本地区的执法队伍进行清理整顿,凡有合同工、临时工、联防队员、保安人员等非人民警察从事*行政执法任务的,必须一律停止,并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清理和整顿。对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要严肃查处,及时清理”。

      尽管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来证明治安联防队员和警察在程序性违法上的恶性,但在执法人员比、执法数量比、执法的高权低权比等数据理性参照下,治安联防是否更应该被批判和否定。

      (二)合法性障碍与合法律目的性主体定位的破解之道

      警察辅助力量的主体性地位从当下的成文法系统内部很难找到依据,左右摇摆的定位和模棱两可的权限不仅影响警察辅助力量的自身发展和权益,更从根本上动摇其辅助的主体—警察目的性的实现。从规范意义上说,不具有明确法律授权和委托的主体是无法以警察的名义执行法律的,警察辅助力量不是独立的执法主体,其执法效果当然归于警察。问题在于,法律法规通常会明确规范执法主体的权责、程序等要素,也会明确规范具体的执法方式和手段,譬如对于枪、手铐等警械都有概括的授权和在一定时空内的自由裁量权,警察可以基于不同的情境区别使用并独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警察辅助力量即便没有行政主体地位,也不能彻底剥离其主体性的特征,也会参照警械等警用装备使用的规定来执法。*机关和地方*之所以对警察辅助力量情有独钟,反复清理整顿却又周而复始,主要还是因为辅助力量具有的警力直接替代作用。

      行政主体在理论和成文法规定上的匮乏和混乱则进一步加剧了警察辅助力量执法的合法性困局。警察辅助力量和警察之间的表面的皮肉分离,以及内里的骨肉相连,映衬着行政主体和行政行为理论的阴影,必须打破现有法律文本和实践观念的阻碍,按照合法律目的性予以重塑,让警察辅助力量的光芒正式闪耀。这也契合了王锡锌的观点,“传统意义上的依法行政逻辑,在面对行政立法兴起的现实时,面临着合法化解释能力的匮乏。回应这一挑战,需要对传统依法行政的合法化逻辑进行扩展,如果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和机制行政规则与法律之间在形式上或者目的上的一致性,那么行政规则依然可以获得形式合法性并具有正当性。”这要求我们必须从关注行政行为及行政主体权力的合法性,回归到行政主体设立时的功能及价值判断中。对于警察辅助力量而言,立足于协作及整合的服务型功能定位,捍卫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建立其合法性的关键。

      三、主体定位的相关理论

      在大陆法系国家,行*的基本原则主要是来自于对警察国的批判和改造,并渐渐形成法律优先和法律保留两大原则。法律优先原则,要求行政必须受法律的拘束,一切行政活动均不得与法律相抵触,此处的法律采取广义标准,包括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法律保留原则,要求在某些领域中,行政机关必须有法律的授权才能采取行动和做出行为,法律保留原则中的“法律”一词,一般仅作狭义的理解,即议会或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所制定的法律。但是,“议会民主的发展、给付行政意义的扩大以及基本法对所有国家领域的约束都要求扩大法律保留的范围”。虽然调整尺度有限,并且必须遵循必要的限度,“完全重要的事务需要议会法律独占调整,重要性小一些的事务也可以由法律规定的法令制定机关调整,一直到不重要的事务,不属于法律保留的范围。”警察权和辅助警察权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安全,满足公民、法人、组织等不断增长的安全需要,在遵守法律优先和法律保留范围的原则下,准确理解和应用法律原则,就成为安全实现的必经之路。

      法律保留原则在辅警法治化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在我国行政执法实践中,不能准确区分组织法和行为法,一般认为,只要行政机关拥有某方面的事务的管辖权,就可以采取实现管辖权目的的一切必要措施,一度喧嚣尘上的城管可能是这一观念现实映照的极致。不惟城管,其他行政机关和行政辅助人员,也有类似的疯狂举动,交通协管员、计划生育协管员和治安联防队员等也深受此观念的影响。法律保留原则要求安全和秩序主要赋予警察承担,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逾越法律授权,行使维护安全和秩序的职责。但是随着社会变迁,警察无法面对爆发性和突发性增长的安全事件,增加执法主体成为必然的选择。由于国家基本治理理念和现实法律的双重限制,警力不能随意增长,将一些不重要的事务直接赋予辅助警察人员执行,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我国《立法法》给予*以较大的立法权限,*部根据*的决定可以制定部门规章,同时该法第73条还对地方性规章予以概括授权,可以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而制定规章;以及制定属于本行政辖区内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辅警的部门或地方立法是为了实现警察维护秩序和安全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在制定辅警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时,只要遵从《立法法》等立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则,就可以通过清晰定位和明晰职责帮助警察主体更好地履行其职能。

    [阅读全文]...

2022-03-04 05:17:30
  • *关于公车改革

  • *关于公车改革

      于以前的教训,此次改革全面启动后,多地将更多采取公开拍卖的方式 再次,要权衡利弊、考虑周全,但更关键的是要下定推动改革的决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公车改革,希望大家喜欢。

      昨日(3月10日)*代表、广州市*陈建华说:“有些事情,恐怕上不改下改,未必行得通。比如公车改革,三中全会提出来了,广州天河区搞了试点。那么其他地方搞的多不多?都没搞起来。类似这样的,包括财产公示,广州南沙新区搞了试点,效果还是明显的。希望*、*、*有个说法,统一来搞”。但是否顺畅,值得研究。

      自1994年启动公车改革以来已20年,但公车私用、超标配置等“车轮腐败”依然屡见报端。

      2013年11月25日,*中央、*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我国辽宁、四川、江西等地纷纷启动试点启动公车拍卖。而后,《*青年报》12月5日又曝出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170辆公车在拍卖时,不少竞拍者还是出现原车辆使用者的诟病。


      *重点关注:公车改革如何真正釜底抽薪

      2016年1月5日,江西省新余市市直涉改单位公务用车也举行4场拍卖会,参加竞拍的*500辆公车中已有464辆成交;1月11日,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公务用车拍卖,4天共拍出324台车;1月27日,沈阳市大东区公开采取网上竞拍的方式拍卖首批121辆公车;3月,甘肃省多个*部门的25辆公务用车参与拍卖,共拍出23辆车,……随着公车改革逐渐进入快车道,公车拍卖也掀起了高潮。

      3月5日上午9时许,*在第十二届全国*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在这短短的十个字中,意味着酝酿多年的公车改革将在今年得以启动。对于此次的公车改革将比原有的改革都更加严格,使公车改革这一“老话题”迅速升温。

      6日,针对公务用车改革动向和发展趋势,《财经国家周刊》(第4期)刊登以《公车改革启动倒计时》的封面文章,并分别以《车改从中央国家机关破冰》、《温州车改的“货币化探索”》、《公车改革的昆明之困》为题,对国家*、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知情人士进行了报道,并赴武汉、昆明、温州等多地,就地方公务车改革的多种模式的实践,进行了实地调查。

      长期呼吁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公车拍卖中最需要防范的问题就是国有资产流失,*部门应当委托专业的二手车拍卖公司来进行,而不要自行拍卖,以避免暗箱操作。

      与此同时,*代表陈舒、李霞、*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等多位代表委员们建言,在减少公车绝对数量的同时,要加强对公车支出的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据*拍卖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累计举行机动车专场拍卖12032场,成交59.5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2.3%。2016年之前,公车改革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实际上还是因为不够果断,从国外发达国家甚至*香港等地看来,公车数量少得惊人。

      然而民众的忧心接踵而来,取消公车意味着一批公共资产的淘汰贬值,公车拍卖是否阳光公开?取消公车,相关公职人员或将发放高额车补,是否涉嫌变相的新型腐败?“车轮腐败”尚需时间检验,我国新一轮的公车改革启动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

      据一项关于“您认为公车私用收费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的调查显示,其中认为“公车收费将被转嫁为公款报销”占41.12%;“收费后公车私用将被合法化”占比26.76%;“公车私用难以监督”占比17.03%;“公车私用难以界定”占比9.98%;而其它难题仅为5.11%。网民@真言认为,改革一次就大量腐败一次。变来变去公家的`东西就全部成为私有了。这也是一种“潜规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表示,较之此前地方上对公务用车制度的“小修小补”,《条例》的出台意味着公车改革有了统一的规则,今后公车管理人与使用人将分离,有望从源头上解决公车私用导致的浪费和腐败。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管理与体制研究所所长聂高民指出,公车改革不仅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转变*职能的重要举措,还透出一个重要信号,要对不合理的存量利益进行调整,看准了就去做。

      对此,《北京青年报》、《燕赵都市报》等媒体纷纷发表评论。其中,新华网所发表的《公车改革也需要“两手抓”》认为,而公车改革一旦启动,不仅要以“刮骨疗毒”的勇气铲除“特权”思想和不良作风,还要以“釜底抽薪”的智慧扎紧公车改革的制度笼子,“勇气”与“智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防范某些地方或部门发生“翻烧饼”的现象。

      针对公车制度改革涉及面广、利益调整大、社会关注度高,推进难度较大等问题,反映出了反腐倡廉工作任务的巨大,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本轮公车改革是根治“车轮上的铺张”。舆论还把此举与国内汽车产业迅速发展,以及中央扶持自主品牌汽车的战略联系在一起。若真要“自上而下”推动全国公车改革,光有决心还不够,必须有针对每一个可能出现利益纠缠点的具体应对措施,期待今年看到的是有说有练的“动真格”。

      其次,要对存量公务用车摸底调查,搞清底数。此前,一些地方的改革试点,仅仅是把公务车封存,但一段时间后,因各种原因,就再次出现在大街上。鉴于以前的教训,此次改革全面启动后,多地将更多采取公开拍卖的方式

      再次,要权衡利弊、考虑周全,但更关键的是要下定推动改革的决心。无论是公车还是公务交通补贴,就都姓“公”了。道理和做法是如此简单明了,现在之所以令人纠结,无非是一个“利字”在作祟,一些现行公车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割舍不掉已经手到的利益。改革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做不到这两点,公车改革就是浮云。

    [阅读全文]...

2022-01-04 10:13:36
  • 关于改革的名言警句

  • 名言,学*,名人名言
  • 关于改革的名言警句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什么样的名言才具有借鉴意义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改革的名言警句,欢迎大家分享。

      1、改革之任,人人有责。--孙中山《建国方略》

      2、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鲁迅《*语文的新生》

      3、变法*富。--谭嗣同《仁学二》

      4、大变则大效,小变则小效。--梁启超《论科举》

      5、自古以来一切文明的进步,最初无一不是从所误用的异端邪说开始的。--[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6、人们处境舒适的时候,自然就敌视革新。--[英]艾迪生《保有权主》

      7、能从原虫到人类,从野蛮到文明,就因为没有一刻不在革命。--鲁迅《革命代的文学》

      8、新笤帚扫得干净。--[英]海伍德《谚语集》

      9、人的天性渴求新厅事物。--[古罗马]老普林尼《博物志》

      10、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服从老配的东西,而是为了创造新的,有理智的,光辉的东西。--俄罗斯谚语

      11、所有的保守派都是由于自身有着缺陷。他们因为地位或本性而是优柔怯懦的……只能像歼疾人那样地采取守势。--[美]爱默生《处世之道》

      12、有些人会错误地教导我们说,墨守成规就是始终如一,是一种美德,而摆脱成规就是不始终如一,是一种恶行。--[美]马克·吐温《始终如一》

      13、保守派是一个长着完好双腿的人,但他从来没学过向前走。--[美]罗斯福《1939年10月26日广播演说》

      14、当一个国家的青年人都因循守旧时,它的丧钟便已经敲响了。--[美]比彻《出自普利茅斯布道坛箴言》

      15、请君莫奏前朝英,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16、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7、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清·李渔《〈笠翁余集〉自序》

      1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9、只有创新才能推动历史的前进。--贝弗里奇

      1.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2.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萨特

      3.创新就是在生活中发现了古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李可染

      4.在*,创新就是率先模仿。——佚名

      5.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6.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司汤达

      7.企业竞争力的实现取决于创新的细胞——SBU。——张瑞敏

      8.非经自我发奋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松下幸之助

      9.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陈玉书

      10.商品开发离不开创新构想,创新构想是人类智慧中最美丽的花朵。——郭光华

      11.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彼得杜拉克

      12.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13.改革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保障,要从打破垄断改革资源定价机制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及转变*职能着手,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厉以宁

      14.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

      15.改革不是一个抽象的事,就是要使市场经济更有效率,市场效率体现在交易成本交易速度,另外体现在能否对企业家的创新进行定价。简单说扎克伯格,岁,亿美金市值,资本市场就给他定价了。交易速度越来越慢,交易成本越来越高,这就叫倒退,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

      16.把每位员工经营成创新的SBU并不断经营出高素质的人才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管理者能否经营自我。

      17.可持续竞争的惟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詹姆斯莫尔斯

      18.遇到难题时,我总是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胜。——朱清时

      19.企业一旦站立到创新的浪尖上,维持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要持续创新。——张瑞敏

      20.如果学*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21.随着一种观念的流行,言语创新的程度丝毫不亚于*惯改变的程度——塞·约翰逊

      22.大凡实际接触过科学研究的人都知道,不肯超越事实的人很少会有成就。——赫胥黎

      23.企业一旦站立到创新的浪尖上,维持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要持续创新。——张瑞敏

      24.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马克·吐温

      25.创新――“创新”将是以知识融合经验,提升制造科技的.“核心竞争力”。——郭台铭

      26.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贝尔

      27.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郭沫若

      28.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人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贝弗里奇

      29.凡事力争最好的可能性,但务必做最坏的准备。做创新的科研工作更是如此。——王世真

      30.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郎加明

    [阅读全文]...

2022-06-28 20:35:46
  • 改革我国法律教育

  • 法律,教育
  • 改革我国法律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养大量的专业的职业人才,因此必须在教育机构、教师、学生之中形成一种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育观念。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改革我国法律教育,欢迎大家分享。

      一、当前*法律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上的不足

      在教学内容上,常年不更新导致内容严重脱离是社会的发展,对于新的更加符合实际需要的法律内容较少。同时单纯的理论知识相对枯燥乏味,完全按照教学计划照本宣读,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严重打击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考核机制上的不足

      在考核机制上以考试成绩来评价教育教学成果,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形成实践无用的错误观念,从而培养出一大批高分低能“人才”。同时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严格按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观点进行答题,可以说这种考核机制考验的仅仅是学生的记忆和背诵能力,使得学生缺乏相应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三)法律教育脱离法律职业

      大多数法律专业的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专业错位的现象,进入了专业并不对口的法律部门,甚至还有些并没有受过专业法律教育的人进入了法律部门。这是由于我国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并没有很好的结合的结果,二者脱离开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到了法律职业者的总体素质偏低。严重违背的法律教育为法律职业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出发点,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

      (四)教师队伍素质低

      大多数从事法律教育的教师比较重视理论的研究,实践经验匮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读,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这种缺乏实践支持的理论往往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直接影响到法律教育的结果。同时作为学生的领路人,教师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差直接阻碍了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深化*法律教育改革

      (一)树立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育观念

      思想决定行动,深化法律教育制度改革要从改革教育观念入手。法律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养大量的专业的职业人才,因此必须在教育机构、教师、学生之中形成一种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育观念。

      (二)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

      首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实际案例的引入,例如多加入一些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不要轻易的给某个同学的观点戴上对或错的帽子,积极寻找每一种观点中的可取之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在考核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减少对理论知识的考察,多采用实际案例分析的方式加强对学生法律的理解和运用。

      (三)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在教师的聘请和录用过程中要注重其是否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可以从法律部门聘请兼职教师。最后,建立相关的绩效评估机制,激励教师主动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四)将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结合起来

      法律教育教育部门应当加强与法律职业部门的合作,根据法律职业部门的实际需要培养专业对口的人才,制定正确的教育方向。法律职业部门要为接受法律教育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通过大量的实践加深学生对于法律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法律教育改革要从改变教育观念入手,以培养专业化法律人才为目标,优化教育内容和形式。通过大胆的创新与改革,促使我国法律教育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我国培养大量的专业能力强的法律人才,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构建,真正实现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发展战略。

      一、我国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二、我国高校法律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分析目前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状况,笔者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法律基础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首先,学校对法律基础教育不够重视。大学法律基础教育的主要方式一般是通过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且该课程一向定位在高校的“两课”教育当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法律认知以及法律信仰都被当做思想道德范畴来加以培养和提高,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在很多高校并未纳入学校教学任务的重要内容,一直将其作为“边缘”学科对待,学校同时也很少对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和法律信仰教育情况进行专门的考核。另外,尽管该课程的内容庞杂,而学校所规定的课时却很少。由于是公共课,且课时少,学生就不加以重视,课后只顾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过关;教学也如蜻蜓点水,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匆忙赶进度,因此授课只能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堆积,重要的案例分析、社会现象分析等都无暇顾及,其结果往往是师生都苦不堪言,教师徒有辛劳,而学生则一无所获。

      其次,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不够主动自觉,经常敷衍了事。应试教育的泛滥,使得许多大学生以追求各种学历、学位证书为学*目的。学生们当然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他们认为并不重要的“两课”学*上,而对法律素质的提高更是无暇顾及。

      2.法律基础教育没有围绕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这一核心任务来展开

      首先,法律基础教育重法规宣讲,轻精神解读。高校法律基础教育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信仰培养的倾向,把法律基础课堂教学当做法条宣讲课,整个课堂教学都是老师对着书本念法条,学生对着书本背法条,造成学生知而不解,学而不用,懂而不信。实际上,法律基础教育除了传授法律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正确认知,使其建立起正确的法律意识,建立对法律的坚定信仰。

      其次,法律基础教育重书本知识,轻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法律基础课程一直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的法律实践活动。由于授课方式单一,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更不用说培养法律信仰了。据了解,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几乎都没有安排实践内容。而且当前在法律基础教学上存在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只要把法律概念、法律常识、理论、逻辑教授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将这些法律知识运用于具体的法律案件分析和处理上。实质上重理论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多知识而少见识,长于坐而论道却短于起而践履”,使学生所掌握的理论与实践产生脱节,成为理论的“高手”和实践的“低手”,由于缺乏法律实践能力,遇到法律问题时便束手无策。 "

      三、加强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途径

      1.要加大高校法律基础教学的投入和监管力度

      首先,必须加大对法律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提高法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老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高校法律基础教学不仅涉及法律基本理论,还涉及各个部门法,而且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讲授法律理论和法律法规知识,还要求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同时还要求将法律基础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融合。这样就对承担法律基础教育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深厚的法律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各部门法律知识,具备丰富的法务实践经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将法律基础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融合起来,达到提高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法律信仰的目的。而当前这方面的老师良莠不齐,有的甚至并没有进行过法律专业的学*,更不具备法务实践经验,以至于其本人并不了解法律,也不信仰法律,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是照本宣科,既不能传道,也不能授业,更不能解惑。因此,要提高法律基础教育的水*,迫切需要由资深的法学专家担任课堂教学的老师。第二,增加法律基础教学的课时数。法律基础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两门课程合并之后,该课程的内容完全可以用“庞杂”两个字来形容。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学历教育传统的影响,作为一门公共课,各高校在课时安排过程中往往留给法律基础教学的课时数少之又少。其结果正如前文提到的:由于课时少,教授者犹如蜻蜓点水;学*者往往疲于应付,结果是教授者十分辛劳,而学生则一无所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充足的教学时间来保障,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因此,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时间安排,增加法律基础教学课时。第三,给非法学学生提供充分的法务实践机会。只有将法律书本知识的学*与法务实践、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对比思考,并解决问题,我们对法律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对法律精神的领悟才会更加全面正确,同时才会更加激发我们对法律的信仰,对公*正义的追求。所以,必须加大投入力度,改变当前法律基础教育仅仅进行课堂教学的单一形式,在课堂教学之余,组织学生到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实*,到法院旁听以及进行模拟法庭训练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进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其次,要加大对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监管力度。首先,应将高校法律基础教育水*作为高校评估的重要内容来抓,这可以说是一种外部监管。其次,高校应对法律基础教育进行内部监管,加强法律基础教育宣传工作,对怠于法律基础教育的管理者和老师进行批评教育;对不自觉进行法律基础学*的高校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说明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2.应将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作为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

      法学研究家们有句常说的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众所周知,法律信仰作为法律意识中的高层次意识,只有坚守法律信仰,将法律视为个人的起码行为准则,才会产生守法、护法的内在冲动。因此,高校法律基础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帮助其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学生不仅遵守法律,而且把守法内化为一种潜意识,将守法变为一种自觉行为和内心正义需求,变被动守法为自愿守法,由被动守法升华为自觉护法。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首先,应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根据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情况,确定授课的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杜绝重教学结果而轻教学过程的现象。教师应对授课教材的内容进行提炼,处理好学生自学与课堂讲授、精讲与泛讲的关系,能将教材内容化繁为简,将书讲“薄”。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如上课前教师可创造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课中讲授要联系实际案例,做到旁征博引、内容丰富、突出重点,能够透视社会现象,使课堂充满知识感和现实感。课后要走出课堂,通过参观监狱、旁听审判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法律信仰和法律情感,让学生真正感受法律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再次,要改革考核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无外乎开卷考查与闭卷考试两种方式,除了给学生增加死记硬背的强度以外,根本不能真正渗入到学生的思想之中,随着考试结束,强化记忆的内容也还给了老师。因此应加强学生课外法律书籍的阅读量,同时多与学生交流解决他们的疑难问题,在教学上及时查漏补缺;也可通过作业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总之,考试应要更多地考察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真正围绕培养学生法律信仰这个目标来服务。最后,教师要重视言传身教。教师要重视教师自身作为法律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染,自身对所授课程除了要有独特的讲解方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外,对法律更要有深入的研究,做一个法律专家。

      3.应将法律基础教育与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协调统一在教育内容上

      在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具体实在法的教育之外,应着重现代法律观念的教育。而在现代法律观的教育中,尤应强调现代法律价值观的教育。法律基础教育必须融入对法律价值、权利本位、法律至上、自由*等等观念的传播和渗透,这样才能使法律基础教学富有成效。要引导学生正视现实法律生活的缺陷并正确对待这些缺陷,使其认识到只有通过法律才能有效实现自身对秩序、安全、正义、自由、*等、幸福等美好事物的追求,认识到法治的理想在于制约权力、保护权利、实现利益,认识到法律应当是最高权威的规范标准和价值尺度。同时,法律基础教育应与道德教育相容并进,因为法律和道德同属于社会调控的体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两者的社会功能具有极强的互补性。这也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社会大背景的要求。只有把法律意识融入并积淀在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念中,才能使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素质。

      一、我国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中的普遍困惑及根源探寻

      正是由于诊所教育具有填补学院教育缺失环节的功能,同时考虑到可能为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契机和*台,我国部分高校的法学院自2000年9月开始接受美国福特基金资助设立诊所式法律教育以来,以美国的诊所教育模式为基本参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改进,成为各自法律教育流程和目标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这一模式迅速在国内各法学院之间推进,引起了法律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但是,应当看到的是,我国本身并没有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生成根基,加之时间较短,各法学院开设诊所课程的模式基本上照搬了美国法学院的现成模板,其中相关的具体课程规则及流程规划也基本上都是从其已有的经验中移植过来的。于是,当国内各法学院的诊所教育在外界的扶植下仓促上阵时,对于诊所课程的迷惑和怀疑便难免成为法律教育界一种较为普遍的情绪。而从目前国内一些刚刚开设或准备开设法律诊所的高校的实践情况来看,相关教育工作者主要反映出以下诊所运行困难的现象:

      1.国内法律教育界对诊所教育的定位不明,容易将技能培养课程开设成案例研讨课程;

      2.学生*惯于灌输式教育后可能对以自我为中心的启发式教育产生不适应的反应,影响教学效果;

      3.国内诊所课堂找寻典型案例的渠道有限,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技能培训效果呈现不稳定性;

      4.高投入需求与经费来源紧张的矛盾导致诊所经费不足成为普遍现象,成为诊所教育延续和发展的主要困境;

      5.许多诊所教育重技能、轻伦理的教育现状,将法律诊所引向了其教学目的的对立面;

      6.众多法学院存在指导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经验不足的情况,难以满足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7.部分法学院对诊所教育重视不足,课程时间难以保障,在其他主体课程的压力下被挤压和边缘化。除了上述已经出现的较为普遍的典型难题之外,还有许多新的棘手的问题正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被反映和提出。对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目前法律教育界所提出的诸多问题确实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实有效的办法。但是,若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就必须从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考察。而针对上述诊所式法律教育所体现出的诸多困扰,我们可以根据形成原因的标准进行类型化区分,并层层推进直至抵达问题生成的核心环节。

      (一)个体非普遍、非典型问题的甄别与排除

      若要解释*诊所式教育的困扰根源,我们必须首先从现象中剔除可能的干扰项。从当前开展法律诊所课程的高校所反映的问题来看,尽管其提出的困境可能从外观上大致相同,但造成这类困扰的原因却迥然有别。部分法学院虽然提出了与其他同仁类似的疑问,但经过仔细区分就会发现,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具有本校的特殊性,不能作为探寻问题根源的前提条件。例如,部分法学院提出本校开设法律诊所效果56我国诊所式法律教育运行的普适困扰及调整方向不佳,教师指导目标不明确、学生积极性不高、校方不重视、资金紧张、案源不稳定、课时难以保障等等,看似都是各法学院所提出的普遍问题。但是,经过仔细辨别就会发现,这类法学院所出现的困境主要是由自身的特殊原因造成的。其中所提出的困扰往往伴有本校法学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生源不佳、规模小、校方制约其发展的特有原因。尽管与其他法学院开展诊所课堂具有类似的困境外观,但其真正原因不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对于这类情况,一方面,需要此类法学院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以保障法律诊所的教学效果;两一方面,在宏观层面分析诊所教育的普适困境时,为防止结论出现偏差,需要在统计数据中排除此类情形,且当中所总结出的实践经验也不能直接作为参考方案由其他法学院完全移植照搬。

      (二)模式形成初期机制磨合原因的提炼与弱化

    [阅读全文]...

2022-03-25 07:02:56
  • 2014年浙江高考改革

  • 高考
  • 2014年浙江高考改革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出发,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公*公正、科学高效和灵活多样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4年浙江高考改革,希望大家喜欢。

      浙江省高考体育加分项目仅限8项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日对外公布了《关于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项目加分认定测试工作的通知》。从文件来看,我省高考体育加分项目,从去年的30多项减少到了8项,减少项目中包括三模三电、健美操、象棋、网球等20多项。

      今年高考体育加分的认定对象有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获得集体或个人项目前六名、全国运动会、全国中*会、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选拔赛获得个人项目前六名以及二级及以上等级运动员证书的应届考生。

      测试对象有:一、除认定对象外,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个人项目前六名的应届考生;二、除认定对象外,在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相关比赛中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和一级运动员称号的应届考生。

      而去年,测试对象的`体育项目有三模三电、体操、举重等30多项。今年的上述变化,都是浙江省高校招生委员会2010年5号文件做出的规定。从2011年起,浙江高考体育加分就在逐步减少项目。

      据悉,今年的认定、测试对象参加的比赛必须是国家、省体育部门计划内赛事,非计划内赛事无认定、测试资格。认定测试采用网上报名方式,由省教育考试院和省体育局统一认定,由省体育局和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统一测试。时间是4月29日。各项目测试内容和要求到时会在浙江教育考试网和省体育局网公布,请考生及时关注相关通知和公告。

      按规定,认定测试考生所在学校须在考生办理认定测试报名手续后于校园内醒目处统一公示具备加分认定测试资格的本校考生名单,公示至当年8月底。经测试合格的考生,由浙江教育考试网公示至当年年底。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方面表示,普通高校招生体育项目加分认定测试是一项政策性强、项目类别多、涉及面广而又十分严肃的工作。参加测试的考生及工作人员如有弄虚作假、循私舞弊及有其他违反测试规定行为者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相关规定处理。

      浙江高考改革方案最早2017年实施

      减少必考科目 增加选考科目

      其实从2009年开始,我省相继推出了多项以多样考试、多次测试、多元录取,增加学生和高校相互选择性为主要内容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举 措。

      刘希*透露,今年,浙江的高考招生改革,主要思路是减少必考科目,增加选考科目,实行多次考试,实现高考招生与高中学业水*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更多结合。

      “以前我们常说‘选课’,以后的高考可以说‘选考’。”刘希*说,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压力的前提下,给学生更多的考试科目选择权,给高校更多的考试科目设置权和选择学生权力。

      目前,该项改革的初步方案已经形成,省教育厅将多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以使方案包括实施时间更科学合理,求得社会的最大共识和支持。

      新的方案可能只考语数外

      今年,浙江高考自主命题的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自选模块和技术考试。

      但今后,自主命题的科目有哪些呢?还有,考生必考的科目有哪些?选考科目又是哪些呢?

      根据此前一些专家的描摹,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或只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据说,教育部目前正抓紧研究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考试内容,完善国家考试题库。

      也有专家认为,改革后的高考,外语将实现一年多考,高考时将考语文、数学及其他科目。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将出台高考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在有意愿、有条件的省份和高校开展改革试点。改革试点包括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相关省份和高校要于上半年出台试点“实施办法”。

      而浙江省高考改革一直紧跟教育部步伐,也基本具备了高考改革的试点条件,因而浙江省有望成为高考改革试点省份。

      影响:物理历史等学科会不会边缘化

      “这个改革是大势所趋。”杭二中校长叶翠微说,从中可以看出两个重视,一个是重视基础学科,比如看重语数外这类基础学的基础地位;另一个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今后,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实力、发展潜质、兴趣爱好,结合职业规划,做出合理的选择——选择考试科目。

      叶校长认为,传统高考九九归一,仅靠分数论英雄。而新的高考方案建立在“选择”上,对学生来说,“不求第一,但求唯一”,像有的学生理科见长,那么可以大胆选择理科科目;同样,有的学生是文科见长,那么可以选择文科科目。在选择中学*,可以激发孩子的学*兴趣。

      “眼下,有的孩子在学*过程中不断发出抱怨声,觉得学这个学那个都没兴趣。而这种高考制度设计有利于缓解这一情况。”叶校长认为,这种选择可以激发孩子学*的渴望,成为自我加油的动力。

      不过,也有一位老师认为,若高考依旧实行集中录取制,高校录取只看语数外三门成绩,依照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应试逻辑,中学教学就会只关注语数外三门,物理、历史等学科会边缘化。这样的基础教育会是什么模样?此外,若高校在录取时还会看其他学科的学业测试等级,那么,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否真的减轻了呢?

    [阅读全文]...

2022-03-08 19:17:53
  • 新高考改革方案

  • 高考,职场
  • 新高考改革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年来,高考改革在全国渐次推开。包括2014年就公布试点方案的浙江与上海,截至目前,已有天津、北京、青海、江苏、海南、*、宁夏、广西、广东、甘肃、黑龙江、辽宁、贵州、河北、山东、湖南、贵州、江西等在内的20个省份陆续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时间集中于2014年到2019年。

      高考政策的改革会使考生有更多的.选择,再不是以前的一考定终身。外语考试一年可以考两次,大大地减轻了考生们的心理负担。实施“3+3”模式的高考,让考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科目,这对考生的未来发展也更具有一定的优势。

      【拓展阅读】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出炉:2020年起不分文理科

      北京高考将不分文理 文理科目6选3

      上午,北京市教委正式发布高考改革方案:科目调整为“3+3”模式,即3门必考科目(语数外)+3门自选科目。从2020年起,文理不分科,考生可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6科中任选3科。自选科目不用参加高考统考,采取高中学业水*考试的方式,计算高考成绩。新高考方案2020年实施。

      高考总分值为750分

      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每门科目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3门自选科目,每门科目的满分均为100分。高考改革后,总分值仍为750分。

      高考英语改革大 明年起听力一年两考

      从2017年起,英语采用计算化考试,英语30分的分值不变,但英语听力一年可两考,取最高成绩计入高考英语总分。从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总计50分。

      高等院校要求提前公布选考科目要求

      根据最新高考改革方案,高等院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培养需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自选科目中,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范围提出要求,但要求科目最多不能超过3门,必须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满足选考科目其中任何1门,即视为符合报考条件。

      未来北京高考本科不分一二三批了

      今天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发布会上,还透露了一重大消息,继2017年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之后,待条件成熟后,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将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2017年起13个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考试

      13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除思想政治、历史等6门外,其他科目只设合格性考试。

      2018年北京中考改革方案出台

      语数英三科满分均由120分降到100分;体育40分不变。物理、生物(和化学合卷考)、历史、地理、思想品德5科中选考3科,但其中物理、生物两科至少必须选择1科。中考满分仍为580分。

      中考英语听力、口语今后可考两次

      根据2018年中考改革方案,英语满分为100分,其中60分为笔试成绩,只能考一次;40分为听力、口语成绩,与笔试分离,学生可考两次,取最高分成绩。

      中考5选3科目皆含有10分*时实践分

      按照2018年中考方案,“5选3科目”共有9种选择组合方式,各科均含有10分*时实践分,物理、生物(和化学合卷考)10分为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成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的10分为综合实践课成绩。

      2017年高考少数民族加分范围调整

      从2017年高考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中考加分项目和分值,将参照高考调整。

    [阅读全文]...

2022-01-27 05:20:14
  • 改革开放名言警句

  • 名言,名人名言
  • 1、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2、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生产力。——*

    3、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4、没有痉挛,历史就不能向前迈进一步。——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5、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法。

    6、为政之道就是勇往直前,有进无退。——法。

    7、故治国无法而乱守,法不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

    8、人固然应该生存,但为的是进化;也不妨受苦,但为的是解除将来的一切痛苦;更应该战斗但为的是改革。——

    9、自古及今,法无不改,热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龚自珍

    10、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举措。

    11、改革开放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需全民族的同心同德。

    12、改革开放必须牺牲小我,顾全大局。

    13、改革开放不能不付出代价,忍受阵痛。

    14、改革开放才能最终消除社会弊端。

    [阅读全文]...

2022-01-29 21:43:25
改革口号 - 句子
改革口号 - 语录
改革口号 - 说说
改革口号 - 名言
改革口号 - 诗词
改革口号 - 祝福
改革口号 - 心语